《解方程》评课稿[优质文档]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评课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评课稿
聆听了周老师的课。
下面就周老师执教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这堂课紧凑有序,首先在一般形式的基础上复习配方法的基本步骤,得出两个解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另外一个方法——公式法。
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公式法,然后合作交流做出一道题目,最后老师板演公式法的推导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规范公式法的步骤。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使用公式法进行解方程,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总结得出判别式与根的关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前预判解的情况。
在课堂小结部分,引导学生回忆推导过程,认清公式法实则为配方法的变形。
正因为教师课前掌握学情,备课时做了充分准备,过渡语衔接有序,激励语言收放自如,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遗憾的是,判别式的正负性与根的个数程互逆关系,这一点我没有讲清楚。
但瑕不掩玉,周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评课稿《解一元二次方程》
评课稿《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引言
本评课稿旨在对课堂教学中关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期提供改进方向和建议。
2. 课堂内容回顾
在本节课中,老师详细介绍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讲解。
重点内容包括:
-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和一般形式;
-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
-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教学亮点
在本节课中,老师展现了一些教学亮点,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称赞的方面:
- 老师讲解清晰,语言简练,易于理解;
- 通过示例的方式,使学生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认识;
-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 老师通过巩固练和小组合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解一元二次
方程的掌握程度。
4. 改进建议
尽管本节课教学一般较为成功,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教学速度稍显快,部分学生来不及跟上;
- 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错误,可能需要更多的练机会;
- 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老师在讲解中表现出
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巩固练,学生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
但也可以针对一些问题进行
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解算方程》评课稿教学内容
《解算方程》评课稿教学内容本评课稿旨在介绍《解算方程》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算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 理解解算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运用逆运算法则解算一元一次方程;3. 掌握多项式方程的解法;4. 提高解算方程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讲解- 解算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的逆运算法则;- 多项式方程的解法;- 实际问题与解算方程的联系。
2. 解算方程的练通过一系列的练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解算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解决实际问题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解算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课时: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逆运算法则并进行练;- 第三课时:介绍多项式方程的解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至六课时:进行综合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和作业的评分,检验学生对解算方程的掌握程度。
同时,学生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理论讲解和练题解析;2. 练题册:用于课堂练和课后作业;3. 实际问题案例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解算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为进一步研究相关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评课稿评课目的本评课稿旨在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教学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指导和建议。
1. 课程概述《解方程》是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在数学学科中属于代数内容的引入。
1.1 教材内容《解方程》一章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通过变形求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解方程》一章,学生应能够:1.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求解方法3.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课堂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章共设计3个教学单元,时间分配如下:教学单元教学时间单元一1课时单元二2课时单元三2课时2.1.1 单元一: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在本单元中,教师将重点讲解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1.2 单元二:变形求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本单元将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2.1.3 单元三: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运用以下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与反思3.1 优点•教材编排合理:《解方程》一章的内容编排紧凑合理,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方程解法。
•问题导向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应用情境:课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解方程一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解方程一评课稿四年级数学解方程一评课稿一、引言数字是我们周围最基本的东西,而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会涉及到数学方程。
解方程是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解方程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们要对四年级的数学解方程进行一次评课。
二、课堂设计第一部分:引入课题解方程的概念可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引导。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了解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解方程,以及方程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知识点讲解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对解方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这些知识点包括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的一些特点、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实际应用等等。
第三部分:例题训练在学习完解方程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我们需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例题,并通过训练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第四部分:解题讲解在这一部分中,老师会根据例题的实际情况向孩子们详细讲解解题的过程。
老师还会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五部分:检查与总结在课程结束前,老师会给孩子们一些检查问题,以确保他们已经完全掌握解方程的能力。
并且,老师还会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指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三、评价通过这堂课的评价我们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解方程的正确率以及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同时,我们也能够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结论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解方程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学习解方程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并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通过对本次评课的总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课程安排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解方程评课稿
解方程评课稿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彭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
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
从而,使彭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
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用等量关系解方程评课稿
用等量关系解方程评课稿
每一次听倪老师上课课堂都是安静而有序,安静而有趣,不仅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知识,也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在《用等量关系解方程》这一课中,倪老师从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等量关系”引入,复习巩固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在找准单位“1”、对应分量与对应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小例题让学生画出对应的线段图,进而结合班里陈禹同学体重与体内水分,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最后通过练习题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进行课堂小结。
整堂课层层递进,从简单到复杂,却让学生们学得很自然,在安静的思考中,渐渐掌握了如何用等量关系解方程。
在课堂上,倪老师有好多好多的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一是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热闹的课堂并不一定拥有真正的活跃,宁静的课堂更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倪老师的课堂上,所有同学都会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去,这是最让我羡慕也最渴望的。
二是在练习巩固的时候,倪老师都会先强调做题的步骤(比如: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在先抓关键句,再找出等量关系,再设未知量,然后列式计算),这样会让学生去思考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不是看到数字就随心所欲地计算。
三是同学们的互帮互助,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直有这样的感受:每一次例题有一部分同学很快做完后无所事事就会影响课堂纪律,倪老师巧妙地把这一部分同学利用起来,让他们去帮助解题有困难的同学,不仅课堂纪律好了,讲的同学也再一次巩固了知识。
还有整堂课听下来,上课时每一个环节都是思路非常明确清晰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让我意识到,平时备课还应该花更多的心思,以前上语文的时候师傅总是说我没有主线,那幺上数学课是不是也是一样,一堂课抓住一点展开会不会比面面俱。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20
(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评课稿
我所要评的课是李老师今天早上上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李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整节课我认为李老师有两个亮点:一、李老师整节课从导入到教学过程都紧紧抓住实际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来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学生如撞到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学生自然就会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方程很容易就会列出来.这种教法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对于每个问题李老师都能做到深入浅出。
.二、李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整节课李老师都是以提问、引导和学生讨论、实践、回答的方式贯穿于本节课,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亮点之外,李老师同样有两点不足:一、本节课李老师在时间方面把握不够;
二、李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包容。
【2018最新】解方程评课稿-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解方程评课稿篇一:解方程评课稿评课稿黄卫娟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课,课中;李老师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再现了从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方程的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达成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方程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方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思想,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理念新,双基实”是本节课非常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在:1、潜心钻研,活用教材教师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来教学,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能更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本节课结合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
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本节课中的导入就用了学生熟悉的天平素材,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的引入了从等式性质研究方程这个话题,自然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用教材的例题,抽丝剥茧,层层展开,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初步体会解方程的方法。
接下去,教师又独具匠心的设计了“改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同时还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正确的解读了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真正创造性的用活了教材。
2、精心预设,展现精彩精彩课堂,无不是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展现精彩的生成。
因此,我们说预设制约生成,生成丰富预设;预设因生成而深刻,生成因预设而精彩;最优化的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解方程评课
冯老师你好!(钱老师你好!)刚才听了你的课,我感觉上得挺不错的。
整节课下来,冯老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我觉得有这样三个方面值得探讨探讨:一、有效利用课本这一教学资源。
冯老师在教学“方程的解”、“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找出概念,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是的,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初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能正确运用就行了,所以当学生从课本中找出概念后,我解释了,“方程的解”是一个值,“解方程”是一个过程,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的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充分关注学生学情,尊重学生思维多向发展。
冯老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这样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另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但你在教学时,对于学生运用逆运算关系来解方程,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你是怎么考虑的?(从几次的教学来看,当学生在求方程的解时,他们想到的第一种方法就是用逆运算关系求出X的值,因为在此之前,学生早已利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四则运算计算结果的检验,加上现在所学的方程都很简单,所以在解方程时出现这样的方法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我没有刻意避开算法多样化的讨论,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方法,所以我把目标定位为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运算关系解比较简单的方程)是的,我也赞同冯老师的这一想法,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学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构建,从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我想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简易方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特别需要也比较适合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从冯老师的教学来看,你也是做得非常扎实,自己板书呈现解方程格式,通过练习强化解方程格式及验算的重要性(是的,为了发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我板书示范解方程的格式,并在两题方程解完后,通过提问“你觉得在解方程的过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进行小结,紧接着乘热打铁让学生自己来解方程,并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典型的错误,这一过程扎扎实实地开展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解方程的格式。
《方程解决》评课稿教学内容
《方程解决》评课稿教学内容*本文旨在评价并提供关于《方程解决》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议。
*1. 简介《方程解决》是一门针对方程解题技巧和策略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各种类型方程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方程,从而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掌握基本的方程解题技巧;- 熟悉常见方程类型,并能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教学内容3.1 方程解题基础- 引入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讲解方程的基本结构和解题步骤;- 实例演示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2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类型;- 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决方程;- 深入讲解解方程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解题技巧;- 提供大量练题,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3.3 二元一次方程解决- 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等;- 通过实例演示解决二元一次方程;-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机会,巩固解题技巧。
3.4 线性方程组解决- 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消元法、代入法等解决线性方程组;- 提供实例和练题,培养学生解决线性方程组的能力。
3.5 非线性方程解决- 引入非线性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解决非线性方程的常见方法,如分解、代入等;- 提供实例和练题,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教学方法- 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提倡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提供大量的练机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定期进行测验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5. 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估;-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 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评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 》
七年级数学评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我所要评的课是梁老师上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始终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梁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整节课我认为梁老师有以下亮点:一、这节课梁老师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培养学生准确运算,与观察概括的能力,并适当渗透对应的思想;3. 通过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运算能力;4. 渗透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思想。
在这四条目标当中既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又有思想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具体,也比较明确,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二、这节课梁老师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设计,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列出了三个方程。
情景都以奥运会为背景,通过这三个情景,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和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等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从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梁老师整节课从导入到教学过程都紧紧抓住实际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来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样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学生如撞到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学生自然就会根据题意找出相等的数量,方程很容易就会列出来.这种教法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对于每个问题梁老师都能做到深入浅出。
四、梁老师做到了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时间与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整节课梁老师都是以提问、引导和学生讨论、实践、回答的方式贯穿于本节课,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目标意识比较强,梁老师在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评课稿一、引言《解简易方程》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解决简单的方程式。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本评课稿中,我将详细分析《解简易方程》这一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章节主要内容《解简易方程》这一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等式和方程首先,本章介绍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运算规律,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的形式。
2. 解一步方程随后,本章引入了解一步方程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算术运算,学生能够解决形如“x + a = b”的方程。
教材中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和示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这类方程的技巧。
3. 解两步方程在学生理解了解一步方程的基本方法之后,本章进一步介绍了解两步方程的步骤。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学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形如“ax + b = c”的方程。
4.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最后,本章通过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将解决实际问题与方程联系起来。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加深对方程解决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更加复杂的问题中。
三、优点分析《解简易方程》这一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渐进式教学教材设计了渐进式的学习内容,逐步引导学生从解一步方程到解两步方程,使得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这种渐进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方程的技巧,并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具体的例子和步骤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具体例子和详细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这些例子和步骤的引导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帮助,特别是那些对抽象概念较为敏感的学生。
3. 实际问题的应用本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将方程解决方法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这种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研《解方程》听课评课稿2021
教研《解方程》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罗胜老师执教的《解方程》通过聆听罗老师的这节课受益匪浅1、在这之前,学生所有的计算和解决问题都是用算术方法,从已知条件入手,一步步接近问题,而本阶段的解方程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2、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对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没有说哪种好对于他们的方式都给予了肯定,最后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索,孩子们自己发现哪种表达更简单了。
这样即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择优。
2、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的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此阶段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而解决简易方程更是后面学习较复杂方程和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掌握好次段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3、深入浅出,层层推进这节课教师不但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推理的过程,而且在体验的同时也关注与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设计上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思维敏锐,有重点,有深度,有广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4、罗老师从等式的基本原理入手,借助天平引出简易方程,让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操作天平,既如何操作天平还是平衡的,引出解方程的依据和方法。
这个过程,教师没有生搬硬套的去灌输,而使引用旧知,做到了知识的正迁移,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解方程的步骤,包括演算过程,都非常完整和合理。
但在练习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如X+1.7=4,有的学生还是同时减去了X,分析这种原因,个人感觉是否在学例题的时候将两个加数颠倒一下位置让学生再熟知一下,罗老师也提到了每一步都必须是方程,等号左边只剩X,如果在此时再变一下式子应该更好一些。
另外后面的练习再多样化一些,练一练诸如X减去一个数和X除以一个数这样的题目,那就更完美了。
解方程的方法和格式学生第一次接触,将其消化吸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目标的达成也是一步步完成的,有些问题在后续学习中可以继续处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评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将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的《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一节进行评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该课目标明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理解等式性质 - 运用等式性质解决简单方程 - 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内容3.1 等式性质等式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解等式的基本定义,在此基础上研究等式的性质。
通过多个例子的讲解,学生将学会等式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3.2 运用等式性质解决方程在学习等式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师将通过构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等式,运用等式性质求解。
3.3 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将让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通过一些生活场景的案例,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建立等式求解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1.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例子引发学生对等式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等式性质: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讲解等式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引导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3.运用等式性质解决方程:通过数个简单的方程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方程。
4.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生活场景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等式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 案例教学: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的应用方法。
《解方程》评课稿
《解方程》评课稿温宿镇第六小学李薇薇“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热米拉老师能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有条理性,教学效果显著。
我个人认为热米拉执教的《解方程》一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灵活地处理和利用教材。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X + 3 = 9 这个方程时,热米拉老师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天平两边同时减少 3 个方块,这时天平仍平衡。
从而得出这个方程的解是X = 6。
3、注重提炼解题的方法。
在小结时,热米拉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用等式的原理解这类方程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突出强调两点: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
突出了这两点,为以后解稍复杂方程做准备。
4、热米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解方程的过程中故意疏忽“解”字。
5、除了以上几点外,热米拉老师作为一名民族老师,有很好的汉语水平。
教学语言准确、严密;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知识的传授能有简到繁逐个突破。
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
可见,在钻研教材和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
建议:1、做好复习铺垫。
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注重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新课铺平道路。
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天平的平衡”和等式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
那么在老师提出解方程的依据时学生就不会对等式的性质不知如何作答。
2、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想法。
通过小组讨论、同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体现出主体性教学的课程新理念。
如:解方程的方法上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说说用此方法的依据。
初中数学评课稿三篇
初中数学评课稿三篇第一篇评课稿本次数学课以解方程为主题,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对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应用。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加研究的兴趣和理解的深度。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多种策略,如讲授、示范、讨论和练等。
通过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大量练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评价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解决问题。
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表现出较好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篇评课稿本次数学课以几何图形为主题,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对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命名、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图形变换等知识点。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际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多种策略,如讲授、讨论、观察和实践等。
通过讲解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变换的练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评价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能够准确命名和描述各种几何图形,能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观察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第三篇评课稿本次数学课以概率为主题,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对本堂课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概率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解简易方程评课稿
解简易方程评课稿《解简易方程》评课稿听了张老师执教的《解简易方程》一课,让我们领略了张老师数学课的魅力,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与不简单。
五年级《解简易方程》(苏教版)本是一节平淡的计算教学内容,说其平淡原因有二:一是这节课思维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解简易方程;二是作为计算教学,很难上出生动与精彩。
但当我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后,却感受到张老师的不简单。
正如张老师在课中所言:“如果能从简单中学到不简单的东西,才叫本事。
”下面撷取课堂中的一个片断:师:(出示例题2x+4x=246,)请大家读一读这个方程,但要做到“x”不能读出来。
生:(有的摇头,有的沉思,有的窃窃私语——)师:大家可以先想想,再试试,想出来的说给同伴听,想不出来的就听同伴说。
生:(同伴之间讨论、交流)师: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生1:2多少加4多少等于246。
生2:2方框加4方框等于246。
生3:一个数的2倍加上一个数的4倍等于246。
生4:2个同样的数加4个同样的数等于246。
生5:2个未知数加4个未知数等于246。
师:这几种说法你们觉得怎样?小组里议论议论,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小组议论)生6:我们觉得用“多少”“方框”和“未知数”这三种说法意思不太明确。
生7:我们觉得“同样的数”只能说一次,说两次就又不大清楚了。
生8:我们觉得生3的说法比较简单,但还可以更简单清楚,把第二个“一个数”改成“它”就更好。
生9:也可以直接说“一个数的6倍是246”。
师:(顺意板书6x=246)……解2x+4x=246这个方程本来并不复杂,只要根据乘法和倍的含义均可直接引导学生合并为6x=246。
张老师似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但仔细咀嚼这个教学过程,就会发现老师的匠心所在——在“读”方程的表面状态下,蕴涵了解方程的思路;在比较几种读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在学生的尝试与交流中,体现了探索知识的历程;在悉心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中,体现了老师的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评课稿
温宿镇第六小学李薇薇
“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热米拉老师能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有条理性,教学效果显著。
我个人认为热米拉执教的《解方程》一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灵活地处理和利用教材。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X + 3 = 9 这个方程时,热米拉老师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天平两边同时减少 3 个方块,这时天平仍平衡。
从而得出这个方程的解是X = 6。
3、注重提炼解题的方法。
在小结时,热米拉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用等式的原理解这类方程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教师再次用课件演示,突出强调两点: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
突出了这两点,为以后解稍复杂方程做准备。
4、热米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解方程的过程中故意疏忽“解”字。
5、除了以上几点外,热米拉老师作为一名民族老师,有很好的汉语水平。
教学语言准确、严密;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知识的
传授能有简到繁逐个突破。
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
可见,在钻研教材和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
建议:1、做好复习铺垫。
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注重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新课铺平道路。
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天平的平衡”和等式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
那么在老师提出解方程的依据时学生就不会对等式的性质不知如何作答。
2、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想法。
通过小组讨论、同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体现出主体性教学的课程新理念。
如:解方程的方法上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说说用此方法的依据。
比老师传授更能让学生影响深刻,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辩清“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两个概念。
解方程的方法有三种。
(1)根据数的组成3+6=9 (2)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两边减去3……(3)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
在这我想老师不应用电脑代替了学生的头脑,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多个学生回答他是如何想出这个值是 6 的,多问“还有别的想法吗? ”既让学生充分想清楚求X 的值的过程,这也是解方程的过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性。
再引导学生辩清“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两个概
念,便水到渠成了。
然而,这节课上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如: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解方程教学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而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就此教材的编排及要求,本人谈谈两点大多数老师的困惑: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
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
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
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么,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改革有没有什么问题?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新教材认为,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解如ax=b与x÷a=b 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
这就是所
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
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
原因是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而a÷x=b 的方程,因为其本质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
我认为为了要运用等式基本性质,却回避掉了两类方程,这似乎不妥。
更重要的是,回避这两类方程,新教材认为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
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更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
我们不难看出,根据现实情境列方程解决问题,X当作减数、当作除数,应当是很常见、很必要的现象。
要学生学会解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学要求,这是不应该回避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片面和狭隘。
2.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太繁琐。
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该要写出来,等到熟练以后,再逐步省略。
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
因为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
这相对于简单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
如从课本第69页例2:(2.8+X )x2=10.4,(2.8+X )x2÷2=10.4÷2 2.8+X=5.2 2.8+X-2.8=5.2-2.8 …… 这样的过程,等式似乎在越变越长。
等式长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
数量过多的信息处理能力弱。
在上述变形中,等式长、数字多的特点,会使得小学生因为书写过程复杂而导致分心,抄错数字、简单计算出错等等现象就会接踵而来。
现在的家庭作业中不少同学总是反映说,作业写得慢,错误率也较高.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小学里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它来解方程,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许多的现实问题。
那么,如果说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那我们又如何是好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