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调查报告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了解他们对该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行为。

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以保证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一、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网络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或者比较关注,仅有少数受访者对该问题持漠视态度。

大部分受访者对网络安全威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网络诈骗等。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存在误区。

虽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十分重视,但是少部分人在使用互联网时未充分意识到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风险,泄露了一些个人隐私,这需要引起关注和加强教育。

二、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认知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安全问题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如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受损、社会秩序被破坏等。

三、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日常使用互联网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例如,他们会选择使用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密码、不随意在陌生网站注册等。

然而,仍有一些受访者存在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他们使用弱密码、在公共网络上随意登录个人账号等行为,这对于个人信息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四、大学生对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的期望综合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对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持积极态度,他们期望在校园内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提供更多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机会。

同时,他们希望学校能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 全意识及行为的调 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2-01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研究方法和样本 •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现状 •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行为现状 •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关联 • 结论和建议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其网络隐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在网 络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方面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其身 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 为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其网络隐私保护意识和采取有效 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对网络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
01
重视程度高
大部分同学对网络隐私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措
施保护个人隐私。
02
重视原因
重视的主要原因包括保护个人隐私、维护个人权益、避免财产损失等。
03
行动表现
同学们在上网时能够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如设置复杂密码、不轻易透露
个人信息等。同时,在社交网络上也能够积极举报违规行为,维护网络
面问题。
03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研究样本
01
来自国内某大学的学生,涵盖 不同年级、专业和地区。
02
总样本数量为1000份,有效回 收率为95%。
03
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 反映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情况。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问卷数据通过在线平台进行 收集和整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和处理,包括描述性统计、 卡方检验、因子分析等方法
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期望和需求
1 2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代,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安全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一、网络安全意识的认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盲区。

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其中,社交媒体账号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

然而,只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出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

二、网络安全实践的行为尽管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知存在不足,但他们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警惕性。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定期更换密码,以保护个人账号的安全。

此外,大部分受访者会选择使用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防止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仅有三成的受访者会对收到的可疑邮件或信息保持怀疑态度,并主动查证其真实性。

三、网络安全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需求迫切。

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应该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同时,他们也希望学校能够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此外,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如加强校园网的防护措施,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教授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讲座、举办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认知。

2. 推广网络安全工具:学校可以提供免费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工具,并鼓励学生使用。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根据最近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1. 在密码设置方面,有超过50%的大学生使用弱密码,如常
见的生日、电话号码等,这极大增加了账户被盗的风险。

同时,约有25%的大学生没有定期更改密码,导致密码长期暴露在
网络中,容易被黑客破解。

2. 在公共Wi-Fi使用方面,近70%的大学生表示会在咖啡馆、图书馆等地使用公共Wi-Fi,但只有不到30%的人会采取加密
措施保护自己的网络连接。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钓鱼网站等网络威胁。

3. 涉及到信息共享和社交网络时,接近90%的大学生愿意共
享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

然而,他们对于隐私设置的意识较为薄弱,只有不到40%的人会主动进行隐
私设置,这使得他们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滥用。

4. 超过40%的大学生存在对网络骗术的认知不足,很容易受
到网络钓鱼、虚假彩票等欺诈活动的影响。

同时,约有30%
的大学生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缺乏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警觉性。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
惯。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关于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意味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现状,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全国各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通过对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以便于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1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即可以为人们带来便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也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使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让大学生掌握安全上网知识、强化安全上网意识、形成自觉的安全上网行为,从而避免各类网络诈骗事故似乎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网络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研究方法的选取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2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3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研究对象的年级分布从上图可看出,大一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达%,超过全部样本量的一半;大二学生所占比重排名第二,比例为%;研三的学生比重为%;大三学生比重为%,仅次于研三学生;研二所占的比重为%;研一学生的比重为%;大四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小,数值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分布此次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医学院的学生,医学专业的人数比重高达%;在教育部设定的12个学科之中,其他11个学科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中法学所占比重为%;管理学所占的比重次于法学,比重为%;理学所占的比重为%;经济学所占的比重为%;工学和哲学所占的比重均为%;农学和艺术学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和%;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布在全部调查对象中,男生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尚不到全部样本量的一半;而女生占全部样本量的比例为%;4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分析目前的网络安全问题较为严重目前整个社会网络安全问题较为严重,网络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的人认为目前的网络环境非常不安全;%的人认为网络环境不太安全;认为网络安全状况为一般的人占了,将近全部人数的一般左右;而认为网络环境很安全的占%,认为网络环境非常安全的占全部人数的%;目前由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诈骗,网络营销无处不在;大部分受访对象对于网络上的人和事物存在这很大的警惕;其中一直存在警惕的比例占%;经常存在警惕的占%;一般的占%,而偶尔存在和从来没有的全部比例仅为%;这说明目前的网络安全漏洞比较大;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目前的网络整体安全性较差,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和怀疑态度;由此可以得知,加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肃清网络上的不文明和欺诈行为,对于加强网络安全,确保高校大学生获得安全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在“您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的问题中,%的人表示“非常重视”,这个比重是比较小的;%的人表示“很重视”;%的人表示“一般重视”;%的人表示“不太重视”;%的人表示非常不重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亟需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在“您是否有意识去关注网络安全知识”问题中,仅有%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这个比重是相当小的;有%的人表示“很关注”;表示“一般关注”的人比例达%,高达全部受访对象的一半以上;表示“不太关注”的有%,比重较小;还有%的人表示“从来不关注”;这些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关注网络安全知识,或者说网络安全知识较为匮乏;这需要学校、学业、辅导员、班委等协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性;在“您是否经常参加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中,只有%的学生表示“非常经常”;%的学生表示“很经常”;%学生表示“一般”;%的学生表示“不太经常”,还有%的学生从来不参加网络安全教育;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太经常”和“从来不参加”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学生们缺乏正确的规划和引导;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在“您在网络上转载消息时是否考虑其真实性”中,只有%的人提出会“总是考虑”,比重不到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的人提出会“经常考虑”;%的人提出“一般”;%的人提出会“偶尔考虑”;%的人提出“从不考虑”;这可以说明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性;这需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有效地应该网络信息的处理问题;在“当您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中,进行“网络举报”的占%;“转载并评论”的占%;“了解情况再决定的”占%;“不予理睬”的占%;其他的占%;这说明在涉及一些网络敏感问题时候,还有一部分在校学生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高校大学生网络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您在网络上下载或者上传别人的东西时,是否考虑过会损害其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回答“考虑过,停止行为”的占全部受访对象的%;“考虑过,但继续行为”的占%;“从未考虑过”的占%;可见“考虑过,但是继续行为”的和“从未考虑过”的占全部调查数据的%,占全部数据的一般以上;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无法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在“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中,其中“学习”仅占%;购物占%;娱乐占到%;社交占%;其他占%;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购物活动的比较少,而大部分学生的网络目的用于娱乐和社交的较多,其中娱乐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社交的比重也将近四分之一;虽然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鱼龙混杂的网络娱乐节目,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混淆了视听,扭曲了人的价值观;而网络交友更是给现实的人身带来了极为不安全和不和谐的因素;5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充分利用课堂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在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中增加网络安全知识的内容目前,高校计算机普及课程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涉及的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应在该课程中增加两方面的知识:一是计算机系统管理知识,应该适当增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等知识,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统管理用户、文件和其他硬件资源的安全机制;这可以提高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自学能力和抵御网络侵害的能力;二是网络安全知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算法、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系统漏洞及修补方法、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正确使用网络、病毒的处理等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使之正确、安全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网的内容,但是几乎没有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相关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应当把网络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范畴;比如,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网上自我约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顺利成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防止因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要细致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疾病,发动学生中的骨干如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等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协助做好网络心理服务工作,比如组织心理卫生服务和网络心理素质等专门课程或者专题讲座,积极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和相关知识培训,让大学生理性对待上网,保持健康心理;另外,加强对部分过于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真心关爱和帮助他们,防止其患上“网络依赖症”;对待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各级要加强关注,注意疏导,防止发生不良事件;积极拓展课外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也是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就课堂教学中不能深入讲解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举办讲座,如网络行为规范、个人计算机安全策略、计算机病毒的新动向、病毒查杀软件的使用等;通过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可以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学校应该定期对师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让全体师生一起了解网络风险,形成安全责任意识及行为习惯;在对学生的培训中应指导学生掌握并遵守学校网络使用条款,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风险,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寻求帮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培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有关数据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权利既是限定也是保护;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大赛、网络安全知识调查、网络安全主题漫画比赛等,这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在校园中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脱离网瘾帮控小组学校可以组织辅导员、学生会成员以社会有相关资质的志愿者组成帮控小组;针对所有网络成瘾的同学,按照每个人的成瘾不同,量身定做制定一整套合理的帮控计划;譬如网络交友成瘾的同学,就要让他们练习社交技巧,扩大生活范围和视野,并且所有同学要形成组内的相互监督,从而摆脱网络对自己无形的束缚;还有一些网络游戏成瘾的同学,要在帮控人员的监督下,将电脑中的游戏删除,并且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来分散注意力,并且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帮控小组可以针对一些成员组织一些慢跑运动、羽毛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从而带动大学生将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有计划性和规律性;还可以建立家庭帮控小组;高校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因此,学生家长以及亲属也可以组成帮控小组,发现孩子有不对的苗头,马上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孩子人认知到自己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性;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起时间观念,培养出自控能力,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在寒暑假期间,家长还要做好防范工作,注意观察、监督孩子,避免浏览一些有不健康内容的信息,为孩子指定科学的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当控制孩子的经济来源;一旦发现孩子沉溺于网络,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讲解利弊,如果沟通不起作用,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成立校级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校园网的日常安全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定期发布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动态;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使学生养成“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大力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网络文明行为自觉遵守网络文明规定;积极推进网络“清洁”工作,定期查看校内网络以及学生自己创建的论坛、博客,及时清除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有效落实网上“治病”工作,及时发现隔离和清除网络垃圾信息和病毒,并努力找到问题的来源,对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理;建设网络安全教学网站网络安全教学网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体网络安全防范,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线路和主机的安全;2网络安全五大攻击过程的介绍,即介绍隐藏IP,踩点扫描、获得系统或管理员权限、种植后门、在网络中隐身;3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的介绍,如防火墙技术、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物理隔离技术等,特别是对大型网络系统与因特网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要详尽介绍;4计算机内部安全防范体制,包括保护用户信息源的安全、防止和预防内部人员的越权访问、对网内所有级别的用户实时检测并监督用户、全天候检测和报警功能、提供详尽的访问审记功能、做好访问记录;5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各项规定的介绍;6黑客专题介绍,如黑客攻击的动机、方法、步骤、目的;7网络安全病毒防治产品的介绍,如扫毒顺毒、邮件过滤、入侵检测通告及损害管理等;8网络犯罪法律介绍;9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等;10网络安全BBS块;。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信息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学生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意识程度,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开展。

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份,覆盖了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

3. 调查结果3.1 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正确理解网络安全的含义和重要性。

其中,72%的学生认为网络安全是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措施,82%的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与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3.2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程度尽管大部分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上,他们的意识程度还有待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5%的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网络钓鱼和正常网站,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只有28%的学生能够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36%的学生在使用公共Wi-Fi时没有采取相应的网络加密措施。

3.3 高校学生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行为对于网络安全问题,高校学生的应对行为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57%的学生存在使用弱密码的习惯,虽然他们知道强密码的重要性。

此外,34%的学生经常点击未知链接,在没有确认链接安全性的情况下,违规下载或登录网站。

4. 分析和讨论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大部分学生知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对过程中,他们的意识程度还不够。

这可能与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不足有一定关系。

5. 改进建议5.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高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意识程度。

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安全课程、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学院班级: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类1604班调查小组成员:李孔泉(学号20168657;班级序列号160417)王妍(学号20167059;班级序列号160425)苏畅(学号20167417;班级序列号160426)王颖(学号20169146;班级序列号160432)魏鑫泉(学号20168732;班级序列号160418)柏天琦(学号20167749;班级序列号160408)郑芳慧(学号20168385;班级序列号160429)调查原因及目的:当今社会,我们经常需要填写许多报表、办理业务、注册信息等,在这其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被盗用的风险。

这些年,个人信息安全已经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我校发生了多起腾讯QQ账号被盗事件,导致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上当受骗蒙受财产损失者不在少数。

已经过去几个月的迎新季中,诈骗短信电话等也令人不胜其烦。

因此,我们决定就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调查,调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及保护方式。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得出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主要泄露渠道并得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在调查过程中使受调查人自省,敲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警钟。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调查对象:全体大学生(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为主,且其中又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大一学生为主)调查过程记录:确立调查主题后,经过小组内讨论,我们紧扣主题设计了一份包含九个问题(主要问题七个)的问卷,制作成电子问卷后通过多种方式在线上传播扩散。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同样有所涉及,且不仅局限于本校。

由于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数据难免有所不实,我们经过仔细对比筛选(以答题时间和个别问题的选择作为综合筛选标准)后,共留下相对真实有效的2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制表。

调查问卷数据表及数据分析: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第1题您所在的年级 [单选题]84.09%12.88%1.52%1.52%第2题您可能会通过哪些途径留下个人信息 [多选题]81.06%81.44%78.79%85.23%46.21%34.85%3.03%种报名信息的填写、银行、通讯、网络等业务办理这四个原因留下个人信息。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意识情况,我们展开了一次网络安全意识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我校1000名在校本科生调查时间:2021年5月调查方法:在线问卷调查一、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程度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在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约40%的学生对网络攻击和黑客的定义存在模糊之处,20%的学生对常见的网络威胁如病毒、木马、钓鱼等缺乏具体了解。

此外,约70%的学生对敏感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存在将个人信息泄露于网络的风险。

二、高校学生的网络安全习惯在个人网络安全习惯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保护自己的账户安全的重要性,有80%的学生会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然而,仍有30%的学生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或者频繁使用相同的密码,存在账户安全风险。

此外,调查还显示,近半数学生习惯使用公共WiFi,但只有不到30%的学生会在连接公共WiFi时使用VPN进行加密保护。

这意味着一部分学生在使用公共网络时,面临信息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

三、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需求很高。

超过90%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此外,约70%的学生认为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来增加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四、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情况在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的网络安全建设给出了不同程度的评价。

约40%的学生认为学校网络安全设施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约30%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存在部分漏洞;另外30%的学生对学校网络安全建设表示满意。

五、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高校学生提升网络安全意识:1.学校加强网络安全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水平。

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高校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提出改进网络安全意识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30份,回收率达83%。

我们选择了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保证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1. 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占比达78%。

但相对较少的学生(22%)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较浅。

2. 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途径在获取网络安全知识的途径方面,调查显示学生主要通过学校相关课程(45%)、网络安全教育活动(32%)以及自主学习(18%)等方式获得。

3. 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主要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露(36%)、网络诈骗(25%)、账号被盗用(19%)以及恶意软件攻击(14%)等。

四、问题存在分析1. 认知程度不足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2%的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较为薄弱。

这可能与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程度有关,也可能与学生自身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

2. 缺少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在获取网络安全知识上主要依靠课堂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这导致学生在真实网络环境中遇到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

3. 忽视个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泄露是高校学生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之一。

有一部分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低,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增加网络安全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开展相应的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2.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意识与实践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究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大学生为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涵盖了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设置习惯、网络支付安全等多个方面,并以多项选择题和主观评定题为主。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较为普遍,有84%的受访者表示重视个人隐私保护。

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对个人隐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及隐私泄露的风险认知不足。

2. 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近70%的受访者承认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经常或偶尔泄露过个人信息。

且有近40%的受访者在网上购物时,并不对网站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

3. 大学生在密码设置习惯方面的行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密码设置习惯有所警觉,他们倾向于设置相对复杂的密码,且有65%的受访者会定期更换密码。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存在密码过于简单或者重复使用密码的问题,这使他们的个人信息更容易受到攻击。

4. 大学生对网络支付安全的认知与实践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支付安全的认知整体较为明确,94%的受访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的个人信息。

大部分受访者会选择使用双重验证、选择安全可信赖的支付平台等方式来确保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四、调查结论综合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意识与实践整体较为积极。

然而,仍存在个别大学生在个人信息泄露、密码设置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

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实践报告University Student Survey on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and Practice ReportIntroduction导言In today's digital age, where technology connectsindividuals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ensuring cybersecurity has become crucial. As technology continuesto advance, so does the threat landscape. With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the internet for various activities,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conduct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and practic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在当今数字时代中,科技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威胁形势也在不断演变。

鉴于人们日益依赖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评估大学生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本报告旨在呈现一项调查的结果,评估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实践水平。

Methodology方法论To gather data for this survey,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university students across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academic years.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related to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online habits, password practices,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t aimed to assess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cyber threats and their ability to protect themselves online.为了收集数据,我们向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发放了一份在线问卷。

信息安全 专业调研报告

信息安全 专业调研报告

信息安全专业调研报告1. 引言信息安全是当前社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领域,它关乎到个人和组织的隐私保护、网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信息安全专业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信息安全专业定义及背景信息安全专业是指研究与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的学科领域。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使得这一专业领域成为大学和企业中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

3.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育与培养体系为满足人才需求,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育体系通常包括网络安全原理、加密算法、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课程。

4. 信息安全专业的技能要求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素质。

首先,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安全、密码学等相关技术。

其次,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复杂的信息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与其他人员共同完成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5. 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信息安全专业领域也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安全技术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其次,信息安全专业将与其他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行交叉融合,共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此外,信息安全专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人才短缺、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6. 信息安全专业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信息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各个领域就业。

随着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因此毕业生将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同时,信息安全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实现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提升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深入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供网络安全培训
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网络安全培训,教授他们如何识别网 络风险、避免网络诈骗及保护个人隐私等方法。
增强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措施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部分大学生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不够重视,缺乏对 网络隐私泄露的警惕性。
对于网络应用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多数大学生 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关注。
一些大学生会随意分享个人照片、日记等隐私信 息。
对于如何保护个人网络隐私,部分大学生缺乏清 晰的认识和方法。
04
网络隐私安全意识与行为的关系
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对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的建议
增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使用安全密码,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
定期更换密码,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密码。
慎重参加网络社交活动,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过多分享 个人信息。
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网络隐私安全意识的建议
开展网络隐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隐私安全 的认知。
05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学校教育与培养网络隐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学校应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帮助大学生了解网络隐私安全的定义、重要性 及保护方法,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
培养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及如何避免信息泄露。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网络购物等场景中,有时会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照片等 敏感信息。
对网络隐私安全相关法规的了解

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报告

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报告

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报告引言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互联网,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分析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探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频繁地发布个人信息,如姓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

此外,大学生常常在各类网站和APP上注册,提供个人信息成为不可避免的过程。

然而,过度暴露个人信息往往容易引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众多,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网络攻击来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

黑客通过侵入学校或企业的服务器、网络,或者直接攻击个人设备,窃取存储在其中的个人信息。

另外,大学生在使用公共Wi-Fi时也容易受到网络监听和劫持的风险,使个人信息暴露在他人的掌控之下。

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个人信息泄露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财务损失。

黑客利用获取到的个人信息,进行盗刷信用卡、虚拟货币盗窃等犯罪活动,使大学生面临经济损失。

其次,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滥用,可能被用于进行网络诈骗、骚扰电话等行为,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麻烦和困扰。

最后,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声誉受损。

泄露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用于发布造谣、恶意攻击的内容,给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大学生应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增强信息保护意识。

应定期关注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知识,了解个人信息的保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在未知或不可信的网站上注册和传输个人信息。

2. 使用可靠的网络平台和工具在使用社交媒体和各类应用时,选择有良好口碑和可信度高的平台和工具。

毕业论文: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调查报告.doc

毕业论文: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调查报告.doc

目录1- 弓I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1.3概念界定 (4)2.研宄对象和方法 (4)2.1研究对象的选取 (4)2.2研究方法 (4)2.3质量控制 (5)2.4数据分析 (5)3.结果分析 (5)3.1垃圾短信与骚扰电话调查 (5)3.2手机信息泄露 (6)3.3手机诈骗 (8)3.4手机病毒 (10)3.5手机蓝牙的安全 (10)4.124.1外部环境因素 (12)4.2自身因素 (13)5.建议及解决措施 (13)6.结束语 (15)7• (16)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调查报告当今社会,手机的普及程度非常的高,尤其是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可以说是人手一部。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信息安全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于手机信息安全的问题尤为关注。

本课题小组设计了合理的调查方式和问卷,以兰州市四所高校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对于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手机信息泄漏、手机诈骗、手机病毒和蓝牙安全等内容,开展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的现状,总结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1.引言1.1研宂背景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手机不再只是一种简单快捷的信息通讯平台,更是重要的文化、娱乐、传媒平台,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据统计,我国已经有超过5亿人拥有手机,在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已高达95%。

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用户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群体。

手机信息安全的问题,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引发了我们的关注。

由于手机与人对应关系很强,所以手机的安全问题更容易通过人际网络进行传递,手机信息安全己经成为大学生的“不可承受之重”。

垃圾信息及电话骚扰、手机信息泄露、手机诈骗、手机病毒、蓝牙安全等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手机问题,而目前大家的手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手机信息安全意识的现状,开展调査。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报告

2023-10-28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样本信息•调查结果概述•详细调查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目的1研究背景23当前网络隐私泄露事件频发,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值得关注。

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在网络隐私安全方面的认知、态度和实践,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调查大学生对网络隐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态度。

了解大学生在网络隐私安全方面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分析大学生网络隐私泄露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网络隐私泄露提供对策建议。

010203研究问题大学生对网络隐私安全的认知是否准确?大学生在网络隐私安全方面的行为表现如何?影响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和行为?02研究方法和样本信息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在线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广泛的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调查。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清洗、整理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挖掘,以揭示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大学生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及行为进行深入剖析,为提高其网络隐私安全意识提供参考。

样本信息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调查样本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0份,样本数量适中,具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

调查时间2023年3月至5月期间进行,历时2个月,确保了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01030203调查结果概述03对网络隐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低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隐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较低,缺乏主动了解和关注的意愿。

01缺乏网络隐私安全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隐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

02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精选7篇)

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精选7篇)

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精选7篇)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信息安全调查报告1接县教育局及我镇中心学校的通知,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迅速按《镇雄县教育局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通知》对我校教育信息、远程教育项目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从校长到分管领导团结协作,把搞好我校教育信息、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及信息安全当做大事来抓。

为了规范我校远程教育项目设施、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我校成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了备案制度,强化各项电教设备的使用管理,营造出了一个安全使用远程教育项目设施的校园环境。

下面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远程教育项目设施的管理工作,我校成立由校长领导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学校电教管理员成员:各班班主任分工与各自的职责如下:校长长为我校远程教育项目设施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远程教育项目设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电教管理员负责我校远程教育项目设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文件的接收工作及网络维护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安全制度,确保远程教育项目设施工作有章可循,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我校远程教育项目设施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的教师、学生。

为保证学校计算机局域网网络的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规范学校教师、学生使用行为,我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的《AA中学远程教育设施安全管理办法》,同时建立了《AA中学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用机上网登记和日志留存制度》、《上网信息监控巡视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等相关制度。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安全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社会中普遍接触网络的群体。

为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行为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安全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情况。

2. 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 探讨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应对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49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结果1. 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在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程度上,大部分学生(78%)了解到互联网的风险和威胁,62%的学生知道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然而,还有22%的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了解甚少,这需要我们加强相关教育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2. 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日常使用网络过程中,55%的学生在一周内接收到过垃圾邮件,42%的学生从未更新过密码,33%的学生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了网上支付。

这些数据表明,存在着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忽视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3. 对网络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应对措施: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表示对网络安全非常重视,认为网络安全对于他们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只有61%的学生将使用强密码作为一种基本的应对措施,只有41%的学生使用杀毒软件来保护自己的计算机。

这说明虽然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强烈,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推广: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教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2. 提高密码安全性:学校和各大网站应该要求学生使用更加复杂和强壮的密码,并提示学生定期更换密码。

3.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学生应该时刻谨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

4. 使用安全软件和工具:学生应该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工具,以保护自己的计算机和个人信息。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保护行为,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信息安全的认知程度、信息安全保护行为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认知程度整体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正确理解信息安全的含义。

他们普遍认为信息安全包括个人隐私保护、网络账号安全、防止病毒攻击等方面。

2. 大学生的信息安全保护行为大学生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受访者知道应该保护个人隐私,但在实际行动中,仍有一部分人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此外,大部分受访者没有定期更改密码,也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等基本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3.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较高。

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并希望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宣传,提供更多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指导。

三、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整体较高,但在实际行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可能与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和个人习惯有关。

另外,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较高,这也为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供了契机。

四、建议与措施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宣传,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水平。

2. 提供信息安全指导。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安全指导手册,包括如何设置密码、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等内容。

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

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

随着社会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网络社交频度不断上升,网络涉及面不断拓展,网络信息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收集,运用信息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安全意识有了新的要求,充足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生存,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之一.基于此,我们探究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状况。

2023年10月20日到11月1日期间,我小组共计6人在郑州科技学院科教中心、电教中心、综合楼、实验中心及南北苑宿舍楼进行线下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调查,经线下调研结果及线上网络问卷案调查,我们从中可以得出整个郑州科技学院样本空间的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调查结果。

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现状:好的方面:1. 提高的知识水平:通过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推广,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他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风险和威胁,以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2. 行为规范的改善: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的行为规范有了明显改善。

他们开始重视密码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弱密码,主动采取措施保护个人账号信息。

同时,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上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超过36%的人会有意识的在公共场合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3. 安全行为的增加:大学生开始采取更多的安全行为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例如,加强对手机和电脑的安全设置,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注意识别和防范网络钓鱼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有45%的人会定期更新自己密码。

4. 风险意识的提升:大学生对网络风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威胁。

他们能够判断出可疑的链接或信息,不轻易点击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5. 主动参与信息安全活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信息安全意识活动,如竞赛、讲座、宣传等。

他们愿意传播和分享信息安全知识,提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信息安全意识水平。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在逐渐增长,据统计,学生日平均上网时间超过2.8小时,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甚至高达6小时以上;访问的网站主要是游戏网站、社交网站、购物网站,其中以网络游戏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题您认为当代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是[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法制不够健全192:%
执法不严,惩处措施不够强力201%
社会宣传不到位,没有引起大众重视102%
许多人个人信息安全观念存在问题1851=%
其他1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64
由表可知,大部分人认为这个问题和法律未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可
真实有效的26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制表。
调查问卷数据表及数据分析:
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
第1题您所在的年级[单选题]
小计 比例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64
第2题您可能会通过哪些途径留下个人信息[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网络账号注册
214
政府部门或学校搜集个人信息
215
C Z
由表可知,受调查人大多是因网络账号注册、政府部门和学校搜集个人信息、 种报名信息的填写、银行、通讯、网络等业务办理这四个原因留下个人信息 在这其中,显然并不是所有方面的信息保管做得令人信任。
关于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院班级: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类1604班
调查小组成员: 李孔泉(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17)
王妍(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25)
苏畅(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26)
王颖(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32)
魏鑫泉(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18)
柏天琦(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08)
郑芳慧(学号;班级序列号160429)
调查原因及目的: 当今社会,我们经常需要填写许多报表、办理业务、注册信息 等,在这其中我们的个人信息时刻面临着泄露、被盗用的风险。这些年,个人信 息安全已经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我校发生了多起腾讯QQ账号被盗事件,导致当事人及其亲朋好友上当受 骗蒙受财产损失者不在少数。 已经过去几个月的迎新季中, 诈骗短信电话等也令 人不胜其烦。
――可靠程度相对较高。而在不信任而又有填写个人信息的必要的时候, 就极其
需要大家提高警惕、慎重填写。
第5题您的各种账号密码是如何设置的[单选题]
选项
例 比 小 计
有很多账号但只是用一个或几个密码,密
码较简单
75
%
有很多账号但只使用一个或几个密码,密
码尽可能复杂
139
%
大多数受调查者都选择依靠自己的大脑记忆保存密码, 这种方式对于设定少数的 复杂密码的方式是很可取的,有效降低了密码泄露的概率。但是对于有更换密码 的习惯的人,在比较私密的笔记本之类的载体上进行记录也是很有必要的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
调查对象:全体大学生(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为主, 且其中又以计算机与 通信工程学院大一学生为主)
调查过程记录:确立调查主题后,经过小组内讨论,我们紧扣主题设计了一份包 含九个问题(主要问题七个)的问卷,制作成电子问卷后通过多种方式在线上传 播扩散。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同样有所涉及, 且不仅局限于本校。由于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数据难免有所不实,我们经过仔 细对比筛选(以答题时间和个别问题的选择作为综合筛选标准)后,共留下相对
见法制确实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但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许多人的个人信息观念
存在问题,这是可以从自身改善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尽早重视起来 第9题请您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做一个评价[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我很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179
i%
我不特别看重
83
%
我一点都不在意
2
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64
此道自我评价题正是希望受调查者通过前面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保护是否存在不足,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调查者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们衷心 希望他们,以及更多的有同样问题的人都能够在以后更加重视自己的个人信息安 全,不要等发生了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之后再追悔莫及。
因此,我们决定就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这个问题上展开了调查, 调查分为两方 面,一方面是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个人信 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及保护方式。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得出大学生个人信息的主要泄露渠道并得出相应的处理 方案,并在调查过程中使受调查人自省,敲响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警钟。
报告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大多数个人信息泄露是因为部分个人业务办 理点和网站、应用对于用户信息的保管不严造成的。一方面,这些都需要有关部 门加大监管力度;而另一方面,我们在这些信任度不高的地方填写个人信息时, 应该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详实填写使自己的个人信息严重泄露。 好在大部分 受调查者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做得不算太差, 但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 很多,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自己高枕无忧。意外,只有保持警惕才能尽量避免。
第3题社交类网站、软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您往往会[单选题]

பைடு நூலகம்选项比例

一一如实填写
部分如实填写,部分不如实
只选择必要的部分填写真实信息,其余
不填
完全填写虚假信息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64
由此题可见,大部分受调查人在填写个人信息时有着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采取只填写某些必要的信息,而对于剩下的问题采用不实填写或者不填写的方式,
这是很值得提倡的
第4题在搜集过您个人信息的机构中,您信任哪些[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政府部门
215
%
教育机构
174
■ ■
%
银行
212
%
通讯公司
58
L=
%
网络论坛
5
1_1
%
购物网站
31
W—
%
都不信任
38

%
其他
1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64
在这题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银行等机构受信任度较高,换句话说
我们希望,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问题案件发生得越来越少,每人都能 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在这上面,我们任 重而道远。
第7题您或您身边的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遇到过哪些麻烦[多选题]
选项
小计比例
收到广告或骚扰消息
193
%
收到诈骗短信或电话
193
0/
%
隐私泄露甚至被传播
52
%
没遇到过
34
%
其他
17
工%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64
信息泄露带来的麻烦以广告、骚扰信息、诈骗短信、诈骗电话居多,但根据调查, 我们没见过的麻烦其实还有不少, 造成的后果也不是都能轻易承受的。 所以绝不 能因为在前几方面有所预防就掉以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