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屈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殇》屈原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楚辞的一般知识;了解楚辞的形式特点。

2 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 理解本诗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战斗精神。

理解诗歌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教学难点:诗歌中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悲壮美。

教学方法:主体交互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进程: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有关屈原和楚辞的知识。

1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屈原名平字原,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屈原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温主义精神,开创“楚辞”这一新诗体。

2 “楚辞”的两个概念:诗集和诗体。

二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课文串解
1 词语掌握:
实词:操被(pi)错交凌躐殪絷援枹怼严忽超远
惩诚武灵毅
虚词:兮以
通假字:被同披霾同埋反同返
2 句义理解。

要求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诗句;前后语句要连贯。

3、“国殇”的会义:以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故名之。

4、前十句描写战斗进程及场面层次分析。

1)写楚军将士被坚执税,准备迎战敌人。

2)描写敌我双方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3)用旌旗蔽日的夸张和敌人众多如云的比喻,形容敌人的强火。

4)写战士冒着箭雨奋勇争先。

5)6)写敌军冲进楚军阵地,伤亡惨重。

7)8)写战斗结束,楚军全部牺牲,弃尸原野,
此部分层次井然地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场面,表现了楚军将士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四作业
1 抄译课文。

2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 你从课文的描写中看到了什么?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本诗的描写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可以说,前半首的每一句诗,都是由一个个具体可见的画面构成的。

阅读时,应注意把握它的形象性。

屈原的诗歌,多具有极强的情感,本诗也不例外。

除后半首直接抒情外,前面的
描写中,也都融注了极强的感情,要注意把握。

2 从上面的讨论中,你可以看到屈原本诗有哪些艺术特点?
提示:A 用直陈手法铺写战斗场面,绘声绘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B 语言刚健质朴,与他其它诗歌的语言有较大差别。

3 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

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文言文语言知识(2)
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江河
2 词义的缩小:臭薨
3 词义的转移:钟颜(色)
4 词义的消亡:骐骥
5 词义的产生:责(债)
6 感情色彩的转移:卑鄙钩心斗角
三、总结全文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场面,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惮和由衷赞美,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杰出诗篇。

四、作业
1 用散文的笔法改写本诗。

2 拓展阅读:《离骚》节选。

改写前十句为战争场面描写。

《国殇》教案参考
《国殇》(两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屈原及《楚辞》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

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

(1)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时代的人?哪国人?有哪些作品?有关他的传说故事)(2)自读注释①画出有关屈原的介绍,(3)题解。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

《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

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

“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

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

(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

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可参考《教参》。


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句时,可结合已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2.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

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

(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


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出几个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①“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路超远指的是离哪里远?从这两句可看出战土们怎样的心理?
②“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这两句诗可以用我们现在在纪念英雄人物时常说的什么话来概括?(“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有不少同学可能会背李清照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鬼雄”二字,就是来源于屈原的诗。

让我们结合这句诗再来读读《邓稼先》这篇课文中引用的一首诗歌吧。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双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3.《国殇》从题目看是一首悼亡诗,学习了全诗之后,同学们回味一下,这首诗给人的是一种悲哀的感觉吗?(启发学生回答)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自已总结诗的主题,教师可给出下列词:不仅……更重要……激励、同仇敌忾、振兴等等。

四、了解《国殇》叙赞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

解释叙赞相结合的写法。

五、朗读
播放《十面埋伏》的录音,让学生在录音的伴奏下,带着感情大声诵读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