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第二章-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学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学质量认证](https://img.taocdn.com/s3/m/15d05c1952d380eb62946dc0.png)
第二节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一、质量体系的确立阶段 1. 领导决策,统一思想 2. 建立精干的工作班子 3. 学习培训,制定工作计划 4. 制定质量方针、目标 5. 调查现状,找出薄弱环节 6. 与标准对比,合理裁减 7. 确定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和资源配置
第二节 质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的建立和实施
中国强制认证标志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是指经质量体系认证机 构确认,并颁发质量体系认证 证书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的质 量保证能力符合质量保证标准 要求的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特征
1.认证的对象是质量体系; 2.认证的依据是有关质量体系的国家 标准; 3.鉴定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 方法是质量体系审核; 4.证明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资格的方式 是颁发认证证书; 5.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
第三节
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 认证,是指由一个公证机构(第三方)对产 品或质量体系作出合格评定。因此,通过质 量认证可以提高供方的质量信誉,促进企业 完善质量体系,减少社会重复评定费用,有 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一、产品质量认证 二、质量体系认证
一、产品质量认证
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 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 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 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 应技术要求的活动,可分为合 格认证和安全认证。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认证申请阶段
(1)提出申请 (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3)非正式访问 2.审核准备阶段 (1)组织审核组 (2)编制审核计划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实施审核 (1)首次会议 (2)现场检查 (3)对现场检查情况及其证据进行分 析 (4)编写不符合项报告 (5)审核组内部会议 (6)末次会议
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e1448c770bf78a64295439.png)
第一阶段,质量策划。
第二阶段,质量控制。
第三阶段,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依次循环进行的过程。 朱兰把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称为“螺旋 形上升过程”.
“螺旋形上升过程”是从动态角度描述质量形成 和实现的过程的。按照这一过程,质量职责不仅仅集 中在企业内的某些部门,还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 员;质量活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扩展到原材 料、零部件的供应商,生产、加工、协作的厂商,产 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顾客和其他相关方。
质量管理学
于启武编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
质量管理的历史发展
3
质量管理的学科特点
2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
质量管理体系原理
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第三章 质量认证制度
1
质量认证的形成和发展
2
合格评定
3
质量认证制度的类型和内
容
4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
产品的质量要求通常体现为产品标准,包括性能 参数、包装要求、使用条件、检验方法等。
(二)国际贸易要求引起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对企业生产体系进行评价 的活动不断增多,于是,产生了建立国际统一的评价 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
(三) ISO 9000族国际标准的产生
(二)专职质量检验阶段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专职质量检验制度和独立 产品质量检验形式在现代质量管理科学中表现为:企 业内部独立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验机 构的设置,以及质量管理程序、质量检验程序的实施; 社会独立第三方质量检验、试验机构的设置,以及合 格评定程序的实施;政府质量监督、质量仲裁部门的 设置,以及质量监督程序、质量仲裁程序的实施。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https://img.taocdn.com/s3/m/73e2f7f1700abb68a982fbeb.png)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ISO9001与ISO9004的区别 二 章 ——规定了QMS“要求”可作为审核认证或合同的依 质 量 体 系 与 质 量 认 证
据 ——ISO9004提供的是“业绩改进指南”不拟用于 审核、认证、法规和合同的依据 ——在满足顾客的要求方面, ISO9001关注的是 QMS的有效性 ——ISO9004除了关注QMS的有效性外,还特别关 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和效率 ——ISO9001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作为目 标 ——ISO9004将此目标扩展为包括所有相关方满意和
—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 、
• 8.1 总则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 符合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8.2 监视和测量 – 顾客满意 – 内部审核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8.3 不合格品控制 • 8.4 数据分析 • 8.5 改进
19 00 1
20 00 简 介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为获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证据并对其进 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 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 可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 方审核。第一方审核又称为“内部质量 管理体系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 审核也称为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一方审核
4质量管理体系
三 、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4.2文件要求 19 00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1 •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质量手册; 20 • 本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00 •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 需的文件; 简 介 •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质量管理学知识点
![质量管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a17bcb4b35eefdc9d3335a.png)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给定的规格要求,通常是定量化要求—技术标准2)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期望-顾客需求。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企业标准化:企业为了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而从事制定、实施一整套标准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QC)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质量认证: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对组织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证实的活动。
质量功能展开(QFD):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和分析,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质量,是一种新产品开发的质量工具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定性方法,按照一定格式有步骤的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分析.产品质量波动:在生产实践中,即使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测试手段、生产环境等条件都相同,生产出来的一批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也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过程能力:指工序过程中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也是指过程在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即人员、材料、机器设备、方法、环境、检测等质量原因充分规范化,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工序过程质量的能力.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三检制:是指“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进行的一种检验制度,“自检”是指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按样图、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的活动;“互检"是指生产者之间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之间进行检验的活动;“专检”:是指由专业检察人员进行的检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应根据不同岗位,识别各自的顾客理解并确定顾客当前或未来的需求,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确定企业同意的宗旨和期望,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并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5518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7.png)
Improve、Control)的
问题的方法。
六西格玛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供应商评估 评估和选择供应商以
确保所提供的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挑战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需要全员参与和文化转型,可能面临员工抵触和管
理层支持不足。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1
明确目标
确定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和结果。
2
降低成本
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3
增强竞争力 ⚡️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质量控制图
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
的统计工具。
流程改进方法
如DMAIC(Define、
质量故障模式
与影响分析
(FM EA )
Measure、Analyze、
用于识别和排除潜在
培训和教育
2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质
量意识和技能。
3
量化测量
通过设定指标和指标系统来跟踪和测量
持续改进
鼓励并支持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
改进措施。
4
质量的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案例研究
公司名称
实施情况
成果
Toyota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成为行
业领导者
Goog le
数据驱动的决策,持续创新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
质量管理
欢迎来到《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本章将介绍全面质量管理
的定义、原则、目标、工具和技术,以及其优势和挑战。我们还将学习全面
品质管理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1fbdcdbd64783e08122ba4.png)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字以内教学目标•掌握质量体系认证及质量认证的定义•了解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的目的•掌握多种质量认证标志及其作用一、质量体系认证的概念•质量体系认证的由来•产品质量认证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是指第三方(注:第一方指企业,第二方指顾客)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如合格证书),是当今各国用于评价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通第三方•无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有等同的利害关系•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是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authority )国内目前认证机构有方圆认证、船级社认证、华夏认证、SGS 等1、质量体系认证的由来•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矢量图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
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1、质量体系认证的由来•ISO9000的由来•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国军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
美国国防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
分析当时企业:大多数管理是NO1,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NO1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
于是,国防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专用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
质量管理学第三讲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学第三讲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083c6a5910ef12d2af9e758.png)
7. 过程质量
过程质量指过程技术准备的质量,过程质量是生产技术 准备的核心,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关系 到生产制造活动的经济性、合理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它是根据设计规范文件的要求,以及现有的资源配置情 况,进行过程控制策划、过程能力分析以及现场保障能 力研究,以切实保证过程作业处于受控状态。
10.
字描述。质量体系的各个方面,诸如组织机构、质量责任、
体系要素的控制程序、技术规程、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等, 都要形成文件,作为人们活动的依据。因此,制订体系文件 就是质量立法。健全质量体系文件,可使供方各项质量活动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方法给
予制度化、法规化。
一、质量手册
2.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 全面的综合治理
3.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 4.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 5.强调通过不断改进过程质量,来达到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三全”和“一多 样”
三、质量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任务: 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对实施 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的 积极而有效的运作,把质量环的各个阶段的工作过 程加以有效的控制。
1. 建立质量体系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2. 建立质量体系既是顾客的需要,也是组织的需要 3. 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在考虑组织和顾客双方利益、
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
质量管理活动的。
事物,包括产品、过程、
组织、体系等。
按照ISO质量体系的原则和原理的内涵,质
量体系贯穿于实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一、质量体系定义
ISO8402对质量体系的定义是:
ISO质量认证管理课件第2章.pptx
![ISO质量认证管理课件第2章.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fa354ef0912a2161579299d.png)
7/11
2-2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和理解
2.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 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领导是指指挥和引导组织实现目标的人。 管理层:领导-配置资源-目标外精神激励 执行层:管理-使用资源-组织实现部门目标 作业层:实施过程控制,实现岗位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 (1)建立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考虑所有 相关方的需求(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 供方、当地社区等) (2)制定方针和目标(做好发展规划, 为组织设计一个清晰的远景)
如何实施:
明确岗位职责、权限;
提供培训机会;
意识教育;鼓励员工不断改进、创新;
实行透明、开放管理;
定期评价员工的表现(表现好的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
不足的要提出不足之处)。
10/11
2-2质量管理原则的内涵和理解
2.4 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 期望的结果。
----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 用,称为过程方法
第一项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第二项管理原则、领导作用 第三项管理原则、全员参与 第四项管理原则、过程方法 第五项管理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 第六项管理原则、持续改进 第七项管理原则、基于事实的决策 第八项管理原则、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392a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3.png)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需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规范化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步骤和流程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本文将围绕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展开讨论。
一、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通过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来实现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质量目标的制定:组织需明确质量目标,确定满足客户需求的标准和指标。
这些目标应明确、可量化和可衡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提供指导。
2. 质量控制的实施: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生产过程、产品测试和检验等方面的控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等。
3. 质量改进的推动: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组织应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质量水平。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质量控制图、六西格玛等,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优化管理流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由组织内外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质量要求和客户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营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框架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1. ISO 9000系列标准ISO 9000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
ISO 9000系列标准包括ISO 9001、ISO 9002和ISO 9003等,这些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2.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减少过程变异性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方法。
它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工具,识别和消除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eb16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c.png)
分析现状
对企业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 节。
制定计划
针对问题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 任人、资源保障等。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培训
01
02
03
培训对象
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全面 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 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数据收集和分析
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决策基于准确、可 靠的数据和信息。
决策过程透明化
公开决策过程和依据,增强员工对决策的信任感和参与感。
纠正和预防措施
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并预防类似问题的 再次发生。
03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确定质量目标和方针
经济效益指标
如质量成本、销售收入等,反映企业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的经济效益变化。
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机制
问题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反映质量问题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
改进措施实施机制
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效 果,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ABCD
原因分析机制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 动,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事实决策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决策, 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行动。
02 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与要 求
以顾客为中心
确定并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
01
组织应明确其产品或服务的目标顾客群体,并深入了解他们的
需求和期望。
确保顾客满意度
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https://img.taocdn.com/s3/m/e74c403367ec102de2bd8913.png)
学习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选修课后的感受这学期初选择了这门一听名字就不知所云的选修课,记得当时选择这门课程是为了混个学分和好在课堂上写写作业,累了再睡个小觉什么的。
呵呵,更何况看到这门选修课最后的考核要求只是交个论文,觉得还算容易混过。
这是我当时在准备选择这门课时的想法。
后来,连续听了些内容--当然不敢说我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包括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和所放给大家观看学习的视频,渐渐的有了些许想法,要说好深沉,简直不敢这样讲,毕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而老师讲的相信也只是这个企业管理系或者说这个大领域中的冰山一角,尽量适应我们理解范畴的东西,就算记下来一些概念,但是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对这些条条款款的“咬文嚼字”,举例说明,恐怕理解到的一些东西也只是皮毛。
记得第一堂课李老师就让大家了解到了ISO9000标准这个概念,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概念。
这一个既包含英文又包含数字还包含中文的词组我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总是在各种产品的说明啊,图片,还有一些广告上见到的,不过从来没有专门去了解,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感觉,好像就是指一个在国际上都很厉害的标准吧,估计就是检验产品质量啊,考察产品合格率啊等等的一个标准。
在听了课后,才发觉这一说法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庞大的内容。
关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
先看ISO。
何谓ISO呢,就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或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ed的简称,中文翻译即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也就是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一个组织。
后来在百度百科上我还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全名与缩写之间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ISO”并不是首字母缩写,而是一个词,它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相等”,现在有一系列用它作前缀的词,诸如“isometric”(意为“尺寸相等”)、“isonomy”(意为“法律平等”)。
教案《质量管理学》
![教案《质量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b12a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8.png)
教案《质量管理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定义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3 质量管理的意义与目标1.4 质量管理与组织运营的关系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2.3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与监督2.4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优化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3.1 统计质量控制3.2 全面质量管理(TQM)3.3 六西格玛管理3.4 精益质量管理第四章:产品设计质量管理4.1 产品设计质量的重要性4.2 产品设计质量的管控流程4.3 产品设计质量的改进方法4.4 案例分析:成功的设计质量管理实践第五章:供应链质量管理5.1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5.2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流程与方法5.3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5.4 供应链质量改进与协同管理教案《质量管理学》第六章:顾客满意度管理6.1 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6.2 顾客满意度调查与分析6.3 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6.4 案例分析:顾客满意度管理的实践第七章:质量成本管理7.1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分类7.2 质量成本的计算与分析7.3 质量成本控制与降低策略7.4 案例分析:质量成本管理的效益第八章:质量改进策略8.1 质量改进的意义与目标8.2 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8.3 质量改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8.4 案例分析:质量改进的成功实践第九章: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9.1 质量审核的目的与类型9.2 质量审核的流程与技巧9.3 管理评审的过程与要求9.4 案例分析: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的应用第十章:质量管理与企业竞争力10.1 质量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10.2 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10.3 质量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10.4 案例分析: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析:质量管理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其定义和发展历程对于掌握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工具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学》课后思考题
![《质量管理学》课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09e34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3.png)
《质量管理学》课后思考题《质量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1章思考题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FDISO9000:2000中,把质量定义为“⼀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个⽅⾯来理解:(1)质量是以产品、体系或过程作为载体的。
定义中“固有的”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它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定性的或定量的。
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感官的、⾏为的、时间的、⼈体⼯效的、功能的特性,等等。
(2)定义中的“要求”是指“明⽰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的需求或期望”。
“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的惯例或⼀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喻的”。
“特定要求可使⽤修饰词表⽰,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规定要求是经明⽰的要求,如在⽂件中予以阐明;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提出”。
(3)质量是名词。
质量本⾝并不反映⼀组固有特性满⾜顾客和其他相关⽅要求的能⼒的程度。
所以,产品、体系或过程质量的差异要采⽤形容词加以修饰,如质量好、差等。
(4)顾客和其他相关⽅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
它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变化。
所以,应定期对质量进⾏评审,按照变化的需要和期望,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持续地满⾜顾客和其他相关⽅的要求。
2. 质量⽅针是指由最⾼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向。
ISO9000:2000标准对质量⽅针的定义是:“由组织的最⾼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向。
”质量⽬标是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或作为⽬的的事物。
注1:质量⽬标应建⽴在组织的质量⽅针的基础上。
注2:在组织内的不同层次规定质量⽬标。
在作业层次,质量⽬标应是定量的。
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个⽅⾯来理解:(1)质量⽬标是组织为了实现质量⽅针所规定追求的事物,组织在建⽴质量⽅针的基础上应针对质量⽅针规定的⽅向和作出的承诺,确⽴组织的质量⽬标,提出组织全体员⼯共同努⼒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第二章 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 第一节 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 第二节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 第三节 质量认证
• 复习思考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 • • • • 成于1946年 非官方组织 成员包括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组织 有相关的技术委员会负责讨论和建立标准 经相关成员国批准后发布 目前已经发布了10000多个国际标准.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 章 质 量 体 系 与 质 量 认 证 二、ISO9001与ISO9004的关系 • 共同点: ——编写结构相似 ——都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 ——应用相同的QMS基础和述语 ——都有对QMS进行评价的要求 ——都以“持续顾客满意”为目的 ——都强调与其它标准的兼容性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 章 质 量 体 系பைடு நூலகம்与 质 量 认 证 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 • • • • • • 以顾客为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五、ISO9001—2000简介 二 1范围 5管理职责 章 质 2 引用标准 6 资源管理 量 体 3术语和定义 7产品实现 系 与 4质量管理体系 8测量分析和改进 质 量 认 证
ISO9000族国际标准
• • • • • • 源自美国军方标准MIL-P-9858:1958标准 基于英国标准BS5750:1979 颁布国际标准族ISO9000:1987 第一次修改后的国际标准族:ISO9000:1994 最新国际标准ISO9000:2000 目前已经有150多个国家等同采用,全世界质量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已发证书约30余万张.
GB/T
—
5管理职责
三 、
19 00 1
20 00 简 介
GB/T
• • • • • •
5.1 5.2 5.3 5.4 5.5 5.6
管理承诺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质量方针 策划 职责、权限与沟通 管理评审
—
6资源管理
三 、 • • • • 6.1 6.2 6.3 6.4 资源提供 人力资源 基础设施 工作环境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 章 质 量 体 系 与 质 量 认 证 二、ISO9001与ISO9004的关系
• 二者已制定为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 他们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这两项标 准具有不同的范围,但却具有相似的结构。 • 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可供组织 内部使用,也可以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所关注 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 GB/T19004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 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 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该标准不能用于认证、 法规或合同的目的。
4质量管理体系
三 、 4.1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4.2文件要求 19 00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1 •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质量手册; 20 • 本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00 •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 需的文件; 简 介 •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19 00 1
20 00 简 介
GB/T
—
7 产品实现
三 、 •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19 – 顾客沟通 00 1 • 7.3设计和开发 – 设计和开发策划 – 设计和开发输入 20 – 设计和开发输出 00 – 设计和开发评审 简 – 设计和开发验证 介 – 设计和开发确认 –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 章 质 量 体 系 与 质 量 认 证 三、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
• • • • • 面向所有组织,通用性更高; 结构简化,更利于使用; 采用过程方法模式,可操作性强; 减少了程序文件数量要求; 强调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尤其重视 顾客满意信息的测量; • 突出持续改进,并要求加以证实; • 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相互兼容。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二、ISO9001与ISO9004的区别 二 章 ——规定了QMS“要求”可作为审核认证或合同的依 质 量 体 系 与 质 量 认 证
据 ——ISO9004提供的是“业绩改进指南”不拟用于 审核、认证、法规和合同的依据 ——在满足顾客的要求方面, ISO9001关注的是 QMS的有效性 ——ISO9004除了关注QMS的有效性外,还特别关 注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和效率 ——ISO9001将顾客满意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作为目 标 ——ISO9004将此目标扩展为包括所有相关方满意和
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 法 • 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 的需求和期望
第一节ISO9000(GB/T19000— 2000 )族标准简介 第 一、四个核心标准 二 章 • 1. ISO9000:2000 (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 • 2. ISO9001:2000 (GB/T19001—2000) 量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体 系 • 3. ISO9004:2000 (GB/T19004—2000) 与 《质量管理体系 改进指南》 质 • 4.ISO19011:2002 (GB/T19011 — 2003) 量 认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