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讲-作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讲
反抗性与依赖性
返回
闭锁性与开放性
对成人世界闭锁
因独立性的增长而产生出新型 亲子关系的需要。
对同伴友谊渴求
15岁左右的对友谊的焦虑达到最高 返回
勇敢和怯懦
返回
(三)性成熟的心理影响
性冲动 性焦虑
性恐惧
性冲动
青春期性冲动又称性的萌动,包括各种性欲望和生 理上的冲动 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 性欲望----是一种产生性要求的心理体验. 性冲动----是性兴奋逐渐增加而准备付诸于行动 的心理体验 男性比较快速;女性比较慢速 男性易被视觉刺激引起;女性易被触觉刺激引 起. 男孩产生性冲动的平均年龄是14.5岁,女孩的 平均年龄是15.2岁。
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转变
双生子爬梯实验
结论: 不成熟就无从学习, 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 作用。
二、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成人感 因性成熟导致 的压抑与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反抗性与依赖性
闭锁性与开放性
(一)身体外形的巨大变化
1、身高 女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男生14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平均每年增长4.4公分。 2、体重 城市女生12、13岁是增长高峰, 城市男生在14、15岁达到增长高峰。 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
3 头面部变化
(二)大脑发育完善
1 2 形态:初中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 结构:大脑在复杂的不断分化的过程中,沟回增 多、加深,表面积扩展,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 髓鞘化已经完成。 髓鞘化的形成是大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之一。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
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完整)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3
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如婴儿通过吮吸小奶瓶发展了吮吸图式,当他试图吮吸大奶瓶时就运用了这种图式,这就是同化.4.顺应: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比如,当婴儿改吃奶为吃饭,他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图式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5.客体永久性:6.自我中心 :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9.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10.支架: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
一、对逃学厌学现象说明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青少年的厌学,主要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而逃学行为,属于一种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主要表现在,逃避上课、功课以及逃避老师、学校等等。
出现逃学、厌学的行为,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学业成绩较差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就是学业的成绩。
一些学生,无论是否学困生,其学业成绩不如别人,往往归因于自己的智商问题,有时再加上教师的责骂,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情节严重的则会出现厌学心理,更甚者甚至逃避学习,逃避学校,出现逃学行为。
2、同伴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仍然不成熟,在交友方面不能正确的进行判断,容易受同伴的影响。
同伴团体中,有一个或几个出现逃学、厌学行为的,很容易就传染蔓延到了整个团体当中。
3、家庭因素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因素,例如,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不和;家庭文化氛围缺乏等。
学生把对父母的非理性的情绪,迁移到了对学校,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成人中。
由此造成了逃学、厌学行为,严重的甚至对成年人进行报复,故意破坏成年人制定的规则。
4、学校因素一些学校,针对学优生,给与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于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则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不会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因此开始厌学,甚至逃学。
也有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转学、升入新的年级等较大的学习情景变迁中。
由于学习环境的巨变,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建构,因此,一部分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厌学、逃学。
根据形成逃学、厌学行为的原因,在对这类学生进行帮助的时候,应该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2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
原因: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各种环境 的激励,生理的迅速成熟,而自我能力 的明显滞后,会给初中生带来“危机 感”。
33
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青春期躁动,常常处于莫名的烦躁与不
安之中。(文学创造活跃期,与诗人有 类似之处。)
34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38
第二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39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Piaget):1896年出生于瑞士,心理学 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采用临床法,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 其它研究人员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找出 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 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发展的 阶段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
上 3.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
51
1.感知运动阶段
(出生~2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或年幼儿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
作技能来探索周围世界 反射(reflex)——儿童建立最初的图式的基础 逐渐从反射性行为发展到有目的性的指向行为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开始用符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27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 神经系统趋于成熟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28
29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心理发展
认知: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1.记忆的发展:初中生短时记忆的容量远超
成人,达到11.04加减0.4。多方面记忆效果 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2.思维: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相分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作业
为什么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不断的发展,却不断出现不理智行为(吸烟、酗酒、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如何利用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个人私欲膨胀;自我评价过高,容易自负。
他们中有的因异常的情感而混淆是非,感情冲动,对集体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进而报复;有的意志薄弱,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错误地参与不良行为;有的为了平息由愤怒造成的内心紧张,采取发泄方式,与特定对象产生对抗、报复、迁怒等不理智行为。
要研究和预防青少年不理智行为产生及矫正青少年不理智行为的技术,首要问题是要了解明确,什么是青少年不理智行为或习惯?这些不理智行为主要有哪些?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才有内容和对象,才能顺藤摸瓜,寻求到产生理智行为多种根源(或因素),对症下药,找到应对的理论技术、方法、对策,才能完成我们教育目标和任务。
那么什么是青少年不理智行为?什么是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青少年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旷课、厌学、夜不归宿、打架、早恋、上网成瘾、逆反心理过重、说谎、偷盗、辱骂他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瞎混、故意毁坏财物、顶撞侮辱殴打老师、严重自卑、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等不良行为。
这些都属于青少年在正常社会化过程中的不良行为,而且这些不良行为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不加以正确引导矫正,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养成有很多原因,诸如:首先、来自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
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
学科名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任课教师:阿娜专业:学科教学(生物)姓名:王祖喜学号: 20144616009问题1:请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儿童克服恐惧?答:帮助儿童克服恐惧需要做到:首先不要惩罚或嘲笑孩子的胆小,其次找出儿童恐惧的原因,最后利用合理的方法使得儿童消除恐惧。
具体案例:两年前,我外甥两岁,住我家,家里有条狗。
一天早上,外甥用去打正在吃食的狗,结果被狗吓得大哭,从此以后,看见狗就往我身边躲,也不敢直视狗,当时,由于他是我唯一的外甥,所以也特别留意此事,我是这样解决的:首先是抱住他,在告诉他狗在进食时,不能去触碰它,他会误以为你会抢它的食物,而攻击你,但是在它悠闲的时候,它是不会攻击你的,当然,你不能打它。
随后我用手摸了摸狗的头,在确定狗没有攻击的意图时,再抱着他,让他尝试着摸摸。
他开初还是不敢摸,我就再多次示范,他才敢接触狗。
此后,他对狗不太害怕了,偶尔也会尝试着跟狗接触。
问题2:什么是侵犯行为,侵犯行为是如何得到鼓励的,侵犯行为的表现是什么?答:概念: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简称侵犯,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
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如何得到鼓励:侵犯行为得到鼓励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自身因素包括性格、性别、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外部因素包括文化、媒体、社会角色、群体、酒精、药物,也有人发现温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具体作用:性格越暴躁、男性、情绪唤起水平高、道德发展水平低、自我控制差及文化低俗、媒体暴力大力宣传、社会角色受到人们容忍的程度高、群体、酒精、药物等都容易使得侵犯行为得到鼓励。
表现:侵犯表现可以多种多样。
如讽刺挖苦,散布流言,漠视社会规范,抗拒权威,打架斗殴,绑架勒索等。
侵犯行为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反社会的侵犯、亲社会的侵犯和被认可的侵犯,言语、动作和暴力侵犯,报复性与非报复性侵犯,个人与团体侵犯等。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2)
唉,因为脸上 有小痘痘,同 学们都叫我 “美丽豆”!
教育心理学
②高中生的价值观初步确立
• 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热衷于哲学探讨。 •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 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 • 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
教育心理学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文分解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①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②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
③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初中二年级是个体 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④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
教育心理学
(2)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教育心理学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 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 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 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教育心理学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身 体发育增速减慢,体态体型发
生较大变化;
②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 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
育基本成熟;
③性生理成熟
教育心理学
(三)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活动的发展特点 • 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 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 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 协同发展
发展的基本特征 • 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 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 后于生理的发展。 • 动荡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不平 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 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 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 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 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注意: • 1.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 2.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到繁。 • 3.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两大方面。 • 4.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
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是事倍功半。
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同卵双生子T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 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的的48周起接受爬梯 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 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 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
如,从儿童动作的发展看,6、7个月时儿童开始爬行, 先是腹部着地慢慢爬,再到靠手膝爬行,由不熟练 的爬行到熟练的爬行,这种爬行技能上的变化体现 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连续性;但在一岁左右,儿童开 始能够站立和直立行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不只 是爬行技能的简单扩展,而是出现了本质不同的行 为模式,即进入动作发展的新阶段,但该阶段还会 保留或表现出爬行。例如,儿童刚刚开始直立行走 时,行走动作还不熟练,在需要快速移动或疲劳时, 小孩还会爬行。
于初中阶段。 •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
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形象思维做支柱,开始出 现反省思维。 • (三)青年初期 •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 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 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 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由加德纳提出(1983),他把智力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加德纳的定义强调了其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在发展心理学界和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复杂和多维的,包括8种智力。
语言能力是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是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力是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它使人能够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视、转变或修饰心理图像,不但能够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身体—运动智力是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音乐智力是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和音色等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能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其核心是留意他人和判断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是一种关于自身内心世界和导引人生的能力,可以了解到自身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标识,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然观察能力是个体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3、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4、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个体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适应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性至少应该包括社会性关系(人际互动)、社会性认知、社会性知识、社会性特质、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
在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所有这些层面的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就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2.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4.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并渗入血液或淋巴,从而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并调节和控制着激素的水平。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甚微,但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5.睡眠模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晚上睡觉太早,早上又睡得太多,这种称为时间段延迟偏好的睡眠模式的出现,是与青春期的生物性变化直接相关的。
6.早熟与晚熟:早熟指在遗传算法早期,在种群中出现了超级个体,该个体的适应值大大超过当前种群的平均个体适应值。
从而使得该个体很快在种群中占有绝对的比例,种群的多样性迅速降低,群体进化能力基本丧失,从而使得算法较早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而晚熟恰好相反。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上存在个体差异,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男女有着不同的影响。
7.第二性征:又称副性征。
人和动物性成熟所表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
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 入题干的括号中.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A .单维思维B .多维思维C .思维的不可逆性D .以命题形式进行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 .可能性B .观察性C .目的性 D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
.皮亚杰 B .柯尔伯格 C .埃里克森1 .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 A.6 〜 1l 、 12 岁 阶段的儿童。
B.11 、12岁〜14、15岁C.14 、 15〜 17、 18 岁D.36、 7 岁2.青年初期的年龄在 ( A.6、 7〜11、 12 岁阶段。
B.11 、 12 岁〜 14、 15 岁C. 14 、 15〜17、 18 岁D.36、 7 岁.可控制性D .华生 6.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 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
A .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 青年晚期.成年期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 .抽象思维 B. 概括思维 C.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
A .列昂节夫 B. 赞可夫 C. 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10 .A. 最近发展区是指 ( ) 。
最新获得的能力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 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 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 A. 信任感 B.11. 4〜 5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 。
自主感 C. 主动性 D .勤奋感12 .埃里克森认为 A. 自主感 B.12〜 18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
主动性 C. 勤奋感 D .自我同一性13 .儿童有不知足. 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养方式下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讲作业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1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期是在10岁至15岁之间,即青春期。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青春期始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长突增,止于性成熟和体格发育完全。
2.神经系统: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4.激素:激素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并渗入血液或淋巴,从而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并调节和控制着激素的水平。
激素(Hormone)音译为荷尔蒙。
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就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
5.睡眠模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晚上睡觉太早,早上又睡得太多,这种称为时间段延迟偏好的睡眠模式的出现,是与青春期的生物性变化直接相关的。
6.早熟与晚熟: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上存在个体差异,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男女有着不同的影响。
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
生理上指比同龄正常儿童提早发育到完备阶段,如女孩提前一二年开始来月经。
“早熟”,是遗传算法中的一种现象。
指在遗传算法早期,在种群中出现了超级个体,该个体的适应值大大超过当前种群的平均个体适应值。
从而使得该个体很快在种群中占有绝对的比例,种群的多样性迅速降低,群体进化能力基本丧失,从而使得算法较早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现象。
晚熟则相反。
7.第二性征:与生殖没有关系的但是区别性别的主要特征。
那些能区分男女性别的,但对生殖能力无本质影响的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称为第二性征。
第二性征的出现是个体成熟的更为明显的标志。
8.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自我意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自我意识也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9.身体意象:身体意象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
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哲学、文化和女性主义研究。
这个词虽然经常在媒体出现,但相关的学科和媒体也没有对定义达成共识。
在心理学中,它往往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态度,这个概念是用来讨论各种疾病和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其他饮食失调、身体变形症(BDD)、身体完整认知失调(BIID)和各种中风后的状态。
身体意象问题也在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虚无妄想综合征(Cotard delusion)中显现出来。
身体意象经常与身体图式(Body schema)混淆,后者涉及控制姿势和动作。
10.饮食障碍:饮食障碍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
引起神经性厌食的因素很多,有社会文化因素,如以苗条为美的社会文化习俗,以10~20岁女性多见。
也有忧郁社会环境改变造成的,多发生于儿童,如儿童入托进幼稚园等。
还有精神动力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干扰。
也有人热内丘脑下部机能障碍引起的神经内分泌中枢功能失调时神经性厌食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在( A )。
A.青春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2.青少年的脑电波,尤其是( B ),在13~14岁时出现第二次飞跃,这说明大脑机能逐渐发育成熟。
3.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 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4.经历青春期会导致女生的( C )会适度降低。
A.学习能力 B.情商 C.自尊 D.学习成绩三、填空题1.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生长突增、第一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身体结构的变化、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
2.到青春期时,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逐步成熟完善,为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其功能,三者不断循环调节构成了内分泌系统的反馈环。
4.与青春期的身高飞跃相伴的是体重的增加,其原因在于肌肉和脂肪增长。
5.那些能区分男女性别的,但对生殖能力无本质影响的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称为第二性征。
6.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机能与行为表现。
7.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和发育速度上存在个体差异,早熟和晚熟对青少年男女有着不同的影响。
四、判断正误1.到青春期结束,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已经完全发育成熟。
(×)2.平均而言,女生成长的飞跃要比男生完出现大约两年左右。
(×)3.一般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大多都是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单独引起的。
(×)4.与男孩相比,女孩在整个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体更不满意。
(√)5.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的变化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6.肥胖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一种饮食障碍。
(√)五、简答题1.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答: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生长突增,主要表现为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2)主要性征的发育,包括性腺的发育;(3)第二性征的发育,包括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变化,阴毛、胡须和体毛的生长;(4)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脂肪和肌肉的数量与分布上;(5)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这使得青少年活动的力量和耐力增强。
上述每一项生理变化都受到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完善是个体青春期的身体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2.青春期青少年的内分泌系统的发育特点是什么?答: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脑垂体和性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其功能,三者不断循环调节构成了内分泌系统的反馈环。
下丘脑释放促垂体激素刺激或抑制脑垂体的活动;脑垂体开始分泌激素;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开始分泌激素;下丘脑继续监控血液循环中的激素水平,必要时它会通过控制自身的分泌物来维持体内激素含量,使其保持在适当水平。
下丘脑—脑垂体—性腺的反馈系统说明了个体青春期的发动机制,即青春期的出现是由脑决定的,而非脑垂体所发动的。
3.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首先,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可以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机能与行为表现。
比如,青春期睾丸酮的增长就会直接导致处于青春期的男性性欲增强和性活动增多(Halpern,Udry, &Suchindran,1996)。
还有研究者对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与同龄人相比体内激素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报告了较多的消极情感和过剩的精力(Brooks - Gunn & Warren,1989)。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导致青少年自我意象的转变,这会继而影响其行为。
例如,刚开始经历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家中穿衣服或者洗澡的时候,可能会要求更多的私人空间。
他关自己房间的房门要比以前更勤快,而且在父母面前也要比以前更加规矩最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外貌,这会进而引发别人与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转变。
一个最近达到生理成熟的青春期少女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受到了年长男生的关注,而这些男生以前并没有太多的注意过她。
她可能会因所有这些不曾有过的关注而感到紧张,也可能会对该如何应对感到困惑。
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而间接发生作用的。
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
具体来说,在青春发育期,青少年的发育是早熟、晚熟还是正常发育本身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真正起作用的是本人或他人对此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青春期变化的反应还受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于青春期和身体成熟的看法通过电视商业广告、报刊广告以及电影和其他媒体中对青少年的刻画而得以展现。
人们难以抗拒这些形象的影响,这种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对青春期的看法,进而决定了他们对青春期的反应。
4.青春期青少年体内激素的改变对其情绪会产生哪些影响?一般认为,青少年比年幼儿童和成年人更加情绪化、更喜怒无常、波动大。
有研究发现,青春期的激素变化同青春期的情绪及行为间有联系,但这一效应在青春早期最为明显,此时的系统刚刚“投入运行”,而且激素水平的变化幅度也很大。
例如,研究表明,多种激素水平的快速增长都可能与脾气暴躁、易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系,尤其当这种增长发生在青春期刚开始的时候。
对此发现的一种解释是,不是这些激素在青春期过程中的绝对增长量,而是它们在青春期早期的快速波动可能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情绪。
一旦激素水平在青春期晚期稳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则它们的负面效应也就随之消退(Buchanan et al.,1992)。
也有证据表明,脑部对情绪加工起作用的主要区域在青春期早期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同样,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激素变化对青春期情绪和行为的效应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很大影响(Booth,Johnson,Granger,Crouter,&Mchale,2003;Suaman,1997)。
研究发现,尽管青春早期激素的快速增加与女孩的压抑情绪相联系,但与激素水平的变化相比,生活压力事件(例如家庭、学校或与朋友中出现的问题)在青少年压抑情绪的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如何开展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是个体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