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路上-员工关系协调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自考人本管理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自考人本管理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总复习汇总《人力资源》名词解释总复习1.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

2.定员管理:简称定员。

指企事业组织在用人方面的数量界限,根据企事业工作目标、规模、实际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一定人数的过程。

3.薪酬:是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它主要以工资(含奖励工资)和福利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4.就业指导:就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5.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

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6.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7.职务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分析,它是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

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8.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也有人把心理测验叫心理测评。

9.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10.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自考06092工作分析_重点复习资料-赢在路上

自考06092工作分析_重点复习资料-赢在路上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一、填空1.工作分析的思想起源于社会分工思想。

2.工作分析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工业企业中。

3.系统的工作分析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二、简答1.工作分析面临的挑战:(1)工作分析者(主体)有三类:外部专家、主管、工作任职者,我国企业在工作分析者的选择上往往依赖于外部专家,轻视工作任职者的参与(2)组织体系面临的挑战:工作分析如何适应动态环境的问题(3)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分析人员所用的分析工具也会有所差别(4)工作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化、组织经营环境的变化在这其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①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②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③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2.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工作的影响:(1)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工作(2)受过高等教育员工的个人发展及他们在工作中接受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3)在工作中不同背景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重要3.工作分析的五个发展趋势:(1)工作分析的战略化(2)工作分析信息来源的扩大化:任职者是最常见的信息来源,其他还包括客户、专家、计算机仿真系统(3)工作分析技术的信息化(4)对客户进行工作分析(5)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第二章工作分析概述一、名词解释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指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4.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5.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TTE定义-赢在路上

TTE定义-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1、资源:是指某种可被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

2、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总和,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

3、人力资源运动:是指人力资源的经济运动。

4、人力资源数量定义: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

5、劳动力人口定义: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6、人力资源数量定义: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8、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

9、人力资源总量定义: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质量,出于计量的需要,可采用下列公式:人力资源总量=求和符号:某等级劳动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人口质量,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平均质量。

10、人力投资收益定义: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

11、人力资源供给定义:是指就经济运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职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人力资源需求定义:即一定范围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指出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它是由人的消费所引起的、所派生出来的。

13、劳动者权益定义: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

14、劳动立法的定义:是立法机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活动的总称。

15、人力资源关系定义,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

这一关系也成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赢在路上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赢在路上

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第1题动机有()。

A.两个要素: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B.两个要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C.三个要素: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努力水平D.三个要素: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及选择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的水平,即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正确答案:D,第2题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的具备会导致员工()。

A.满意B.不满C.没有满意D.没有不满正确答案:D,第3题在激励理论中,()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A.期望理论B.三重需要理论C.强化理论D.双因素理论正确答案:C,第4题忽视了下属的需要和情境因素的领导理论是()。

A.特质理论B.改变型领导理论C.魅力型领导理论D.权变理论正确答案:A,第5题按照罗伯特?豪斯提出的路径一目标理论,如果一个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时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这样的领导属于()领导。

A.成就取向式领导B.支持型领导C.指导式领导D.参与式领导正确答案:C,第6题勒温的研究发现,从属于()领导者的儿童的行为倾向于要么富有攻击性,要么缺乏感情。

A.独裁型B.放任型C.指导型D.民主型正确答案:A,第7题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发现,()得分高的领导,更能促使员工有高的绩效和高的工作满意度。

A.注重人际关系,尊重和关心下属的建议与情感B.关注员工的工作C.维持一定绩效水平D.工作管理和关心人正确答案:D,第8题组织结构的内涵是()。

A.企业员工的分工协作关系B.实现组织的目标C.企业员工在职、权、责三方面的结构体系D.企业效益最大化正确答案:C,第9题组织结构包含的要素中,针对使用规则和标准处理方式以规范工作行为的程度的要素是()。

A.复杂性B.规范性C.有效性D.集权度正确答案:B,第10题在组织设计的步骤中,组织设计的主体工作是“设计承担企业管理职能和业务的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权责”,这一步骤称为()。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3)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3)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3)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集锦52、策划媒介事件:策划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它不是指无根据地编造新闻,而且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在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53、链式网络:链式网络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即它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交往关系。

54、谈判价值协议区:谈判价值协议区是谈判双方真正争夺的利益范围,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

55、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这一阶段被称为概说阶段。

56、劝说: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

57、开放区:开放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乐于向他人公开的内容。

58、赞助活动: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赠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社会事业。

59、庆典活动:庆典活动是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60、展览会:展览会是指组织通过集中的实物展示和示范表演,配之以多种传播媒介的复合传播形式,来宣传产品和组织形象的专门性公共关系活动。

61、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

这种状态如果不迅速改变,就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所以称之为公关危机。

62、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

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

63、MI:理念识别系统的英文原文为mind identity system,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赢在路上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赢在路上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前途十分光明。

在国外许多ERP软件系统中,HR是非常独立的一块。

在企业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过程中,HR部分都是由专门的HR顾问负责。

主考院校:北京大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北大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指定报名学校:北京赢在路上培训学校中美自考中美合作自考是自学考试的一种新形式,是继中英合作自考尝试成功之后于2010年下半年推出的又一个中外合作自学考试项目。

该项目是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委托北京教育考试院合作开考,引进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证书(IPMA)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对接互认,主考院校为北京大学。

中美合作自考同其他中外合作自考一样,是我国今后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从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特点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考生通过学习,既可以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学历、学位,又可以同时获得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IPMA)。

证书课程全文引进美国教材(中文版),教学、考试的传统应试模式,注重实际应用和理解。

课程设置没有高等数学,大大降低了考试难度,适合各类人群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另外一种说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从事招聘、人力资源开发、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办公室文秘等工作。

自考人力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基本要素-赢在路上..

自考人力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基本要素-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总复习汇总《人力资源》名词解释总复习1.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

2.定员管理:简称定员。

指企事业组织在用人方面的数量界限,根据企事业工作目标、规模、实际需要,按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一定人数的过程。

3.薪酬:是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它主要以工资(含奖励工资)和福利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4.就业指导:就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5.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

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6.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7.职务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分析,它是相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

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8.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形式,实质上是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也有人把心理测验叫心理测评。

9.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10.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简述人力资源(HR)与人力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赢在路上

简述人力资源(HR)与人力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1.简述人力资源(HR)与人力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P6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关注的焦点不同:HC针对经济增值、经济贡献与收益分配来说的,由因索果,关注的是收益问题;HR是针对经济管理、经济运营来说的,由果溯因,关注的是人的潜能。

②研究的视角不同:HC是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研究人的作用;HR是把人当做企业财富的源泉,从人的潜力与财富的关系角度研究人力问题;③计量形式不同:HC是存量和流量概念;HR是存量概念。

④外延宽度不同:HR概念的外延要宽于HC。

2.人力资本特点:经济性,依据性,功用性,利益性。

人力资源特点:基础性,物理学,来源性。

3.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人力资源则是人力资本的有形形态。

(舒尔茨)②二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劳动者的能力。

4..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以单个方法出简答题,或者案例分析题)P22-251)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他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任务管理的理论贯穿于泰勒思想发展的全过程③任务管理4个特点:重点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成任务;使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没有关系;等级的控制体系、严格的工作规范。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社会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基础之上②内容:根据人的心理需要,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方法。

③三个特征:视人力资源为组织第一资源;以激励为主要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以开发为中心的管理方法①建立在自我实现人与社会人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方法的一种发展,开发人的潜能,主张以人为中心,既要关心人、爱护人与尊重人,更要促进人的发展,开发人的潜能,真正实现人的能力和价值,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

③3个特征:强调员工的积极参与;重视对员工的开发;重视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包括心理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建)。

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都包括什么-赢在路上

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都包括什么-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人力: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的各种具体力量的总称。

人力的构成有体质、智力、知识与技能四大要素。

人力资源:(广义)指除去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外的所有人口,即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狭义)指企业或组织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这种能力体现在每个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的综合水平上,并以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数量与质量表现出来。

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其主要表现是一个数量概念,是构成人力资源的基础。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工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亦即劳动人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达到标准的人才的总称,它表时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人才质量与数量的总体状况。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无限性与时效性;再生性与可投资性人力资源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即劳动力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具体反映在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上,而劳动力人口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个体素质,也与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密切相关。

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是指每个劳动者在其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开发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素养与品质。

具体反映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与精神素质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自然基础;人力资源质量是决定人力资源总量优劣的核心。

量多质低的人力资源有哪些危害:高消费、低效能、自复制与多破坏等特性而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适量优质的人力资源总量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主体有计划地采用教育开发、培训开发、使用开发等多种有效途径,并经过开发对象的主观努力,使其生理、心理、智力、技能、道德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劳动能力得以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国家或组织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活动过程。

商务运营管理试题样卷-赢在路上

商务运营管理试题样卷-赢在路上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管理段证书课程考试商务运营管理试题(课程代码11748)考生必须回答A部分的所有问题和B部分的两个问题。

1.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描述了医院的直接顾客?A.医生B.护士C.患者D.药物制造商2. 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定义了过程这个术语?A.将输出转化为所需输人的一系列工作或活动B.将输人转化为所需输出的一系列工作或活动C.将输出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一系列工作或活动D.将顾客满意度转化为输人的一系列工作或活动3.下列哪一个属于制造业的一个例子?A.美发B.汽车修理C.烹任D.帽子制造4.下列那一项成熟最好地描述了控制系统?A.调差外部—内部过程,测量结果,运用统计进行比较,与既定的标准比较,然后做出决策修改过程B.调查外部一内部过程,测量结果,确定期望的标准并修改过程C.调查外部一内部过程,与既定标准比较并修改过程D.调查外部一内部过程,测量结果,然后修改过程5.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描述了运营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角色?A.工作设计,薪酬体系与组织,教育与培训以及行业关系B.工作设计,教育与培训以及行业关系C.教育与培训以及行业关系D.行业关系6.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描述了"最优生产技术"的目的?A.最优生产技术是一个支持生产的计算机程序包B.最优生产技术是一个改进生产技术的计算机程序包C.最优生产技术是一个改进生产准备过程的计算机程序包D.最优生产技术是一个识别生产瓶颈的计算机程序包7.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描述了运营管理背景下的转化过程?A.转化过程包括在运营过程中输出到输入的转化B.转化过程包括原材料向成品的转化C.转化过程包括信息向服务的转化D.转化过程包括在运营过程中输入向输出的转化8.下列哪一个是现代服务技术的例子?A.理发师使用的剪刀B.秘书使用的打字机C.外科医生使用的激光D.前台接待人员使用的电话9.下列哪一项陈述最好地描述了工作计划?A.工作计划包括建立确定组织未来计划的程序B.工作计划意味着做出未来生产水平的决策C.工作计划意味着确保所有的员工一直工作D. .工作计划意味着安排好哥哥员工的具体工作10.下面哪种商品可以视为标准化产品?A.有多项可选功能的新车B.一套手工西服C.一套账户D.医疗咨询案例分析汤姆逊制造公司汤姆逊制造公司(Thompsons Manufacturing Company) 是一家为戈登汽车公(Gordon Automobile Company)天堂款汽车生产变速箱的知名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四种)-赢在路上

⼈⼒资源管理⽅法(四种)-赢在路上《⼈⼒资源开发与管理》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复习汇总1.简述⼈⼒资源(HR)与⼈⼒资本(HC)的区别与联系?P6区别表现在四个⽅⾯:①关注的焦点不同:HC针对经济增值、经济贡献与收益分配来说的,由因索果,关注的是收益问题;HR是针对经济管理、经济运营来说的,由果溯因,关注的是⼈的潜能。

②研究的视⾓不同:HC是从投⼊与产出的⾓度研究⼈的作⽤;HR是把⼈当做企业财富的源泉,从⼈的潜⼒与财富的关系⾓度研究⼈⼒问题;③计量形式不同:HC是存量和流量概念;HR是存量概念。

④外延宽度不同:HR概念的外延要宽于HC。

⼈⼒资本特点:经济性,依据性,功⽤性,利益性。

⼈⼒资源特点:基础性,物理学,来源性。

联系表现在两个⽅⾯:①⼈⼒资源则是⼈⼒资本的有形形态。

(舒尔茨)②⼆者在形式上都体现劳动者的能⼒。

2.⼈⼒资源管理⽅法(四种):(以单个⽅法出简答题,或者案例分析题)P22-251)以任务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经济⼈的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他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任务管理的理论贯穿于泰勒思想发展的全过程③任务管理4个特点:重点在提⾼劳动⽣产率和完成任务;使⽤“胡萝⼘加⼤棒”政策;管理是少数⼈的事与⼀般员⼯没有关系;等级的控制体系、严格的⼯作规范。

2)以⼈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社会⼈与⾃我实现⼈假设基础之上②内容:根据⼈的⼼理需要,通过尊重⼈、关⼼⼈、激励⼈、改善⼈际关系等⽅法,充分发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提⾼组织⼯作效率的⽅法。

③三个特征:视⼈⼒资源为组织第⼀资源;以激励为主要⽅式;建⽴和谐的⼈际关系。

3)以开发为中⼼的管理⽅法①建⽴在⾃我实现⼈与社会⼈假设基础之上的;②内容:是以⼈为中⼼管理⽅法的⼀种发展,开发⼈的潜能,主张以⼈为中⼼,既要关⼼⼈、爱护⼈与尊重⼈,更要促进⼈的发展,开发⼈的潜能,真正实现⼈的能⼒和价值,体现⼈⼒资源开发的思想。

③3个特征:强调员⼯的积极参与;重视对员⼯的开发;重视环境建设(环境建设包括⼼理环境、⼯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建)。

C类物品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C类物品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采购与供应管理第一章绪论1.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水平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2.采购: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及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3.供应是指供应商或卖方向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4.采购管理: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购入适当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5.采购管理: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是管理活动。

6.采购管理一般由高级管理人员承担7.采购只是指具体的采购业务活动是作业活动8.供应管理:即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9.采购管理是以交易为导向的“战术职能”而供应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的“战略职能”10.对采购职能总体目标的标准描述:它获得的物料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数量是符合要求的并以准确的时间发送到准确的地点,物料必须来源于合适的供应商1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具体目标表述: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3保持并提高质量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8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9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12.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1利润杠杆作用2资产收益率作用3信息源作用4营运效率作用5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13.利润杠杆效益:采购成本增加很少比例就可以带来更大比例销售利润增加的现象14.资产收益率:指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它还可以用投资周转率与利润率的乘积来表示15.提高资产收益率的目标可以通过采购成本的减少来实现16.采购分类:1采购范围分(|国内采购、国外采购)2采购时间分(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采购)3采购主体分(个人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4采购制度分(集中采购、分散采购、混合采购)5采购输出结果(有形采购、无形采购)(个分类的优缺点)17.采购部门不同层级的职责(20)18.JIT采购的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物品第二章采购与供应管理1.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层次、业务层次、职能层次、经营运作层次2.多元化公司企业战略的层次:1公司战略(责任在公司层次的管理者)2业务战略(责任在业务层次的总经理)3职能战略(责任在一个业务单元或分公司内部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4经营运作战略(责任在生产工厂的管理者,地理区域单元的管理者以及更低一些层次的主管)3.企业总体公司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企业总体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是总体战略中主要的构成要素4.业务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业务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主要是具体的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业务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有关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影响着某一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通常业务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5.职能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职能战略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起着支持作用,执行得力的职能战略能够为公司带来具有竞争价值的能力和资源优势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每一个重要的业务职能及流程的职能战略制定通常由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活动经理来承担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只有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在整体上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协同作用和资料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而对经营范围的影响作用较小6.企业战略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4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定义、特点、实施途径38—41)7. 有效的采购与供应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将企业目标更好的落实到采购与供应目标上来,因此采购部门要参与战略制定工作,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成为企业战略有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切实体现出供应方面存在的机会和问题。

人员素质测评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人员素质测评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复习汇总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P72.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P18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选:这个定义突出了四个含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P284.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在于他的规范性、专业性、从属性。

5.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P45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

)(和在一起可能出简答题)P507.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与工作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

8.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一种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流程不受严重损失。

9.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原有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与任务,是工作任务与职责数上的增加。

10.实践锻炼法:是通过把被开发者派往到特定工作环境与岗位中,接受某种影响与见识,进而达到提高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或者技能的目的。

11.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工作关系名词解释

工作关系名词解释

工作关系名词解释
工作关系是指在组织或公司中,不同员工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方式和模式。

这种联系和互动可以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客户关系等。

在组织中,工作关系通常是由组织结构、职位等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对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协作、决策和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下级关系是指在组织中不同层级的员工之间的关系。

上级通常负责指导、管理下属,下属则负责执行上级的指示和汇报工作情况。

上下级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事关系是指在同一部门或团队内部的员工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增进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满意度,而不良的同事关系则可能导致工作氛围紧张,影响工作效率。

客户关系是指组织与外部客户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吸引更多客户、维持老客户,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客户关系的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关系,还有员工之间的友谊关系、跨部门合作关系等等,这些工作关系都对组织的运作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组织需要重视并管理好各种工作关系,以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员工关系里的名词解释

员工关系里的名词解释

员工关系里的名词解释员工关系是指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员工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发展前景。

1. 招聘与录用招聘与录用是员工关系的起点。

招聘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和筛选适合的人才加入组织。

录用则是在招聘过程中对候选人进行面试、评估和选择,最终决定谁能进入组织。

一个有效的招聘与录用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到合适的员工,为员工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2.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企业对员工的投资,旨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培训可以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学习和发展计划等形式,通过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和工作动力,同时也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

3. 薪酬与福利薪酬与福利是员工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薪酬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回报和激励,它可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

福利则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例如健康保险、退休金计划、带薪假期等。

适当的薪酬与福利政策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稳定关系。

4.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果,为员工提供反馈和发展建议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员工的问题和潜力,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激励。

绩效管理还可以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奖励的机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5. 员工参与与沟通员工参与和沟通是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环节。

员工参与可以通过员工代表会议、团队活动、调查问卷等形式实现,它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

而有效的内部沟通可以促进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和理解,避免信息的滞后和误解,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

总之,在员工关系中,雇主应该以公平和尊重为基础,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员工也要发挥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诚实守信、积极主动。

供应细分分析法-赢在路上

供应细分分析法-赢在路上

供应细分分析法-赢在路上采购与供应管理总复习资料第⼀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概念(掌握)⼀、采购与供应(掌握)1、采购定义:所谓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为获取商品,对获取商品的渠道⽅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预测、抉择,把货币资⾦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2、采购与供应管理:是指为了达成⽣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在确包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采购适当的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系列管理活动。

⼆、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标(掌握)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与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

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

3)保持并提⾼质量。

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的供应商。

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

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

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和谐⽽富有效率的⼯作关系。

8)以可能的、最低⽔平的管理费⽤来实现采购⽬标。

9)提⾼公司的竞争地位。

第⼆节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重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1)利润杠杆作⽤:这种采购成本减少很少⽐例,就可以带来很⼤⽐例销售利润增加的现象,称为利润杠杆效应。

2)资产收益率作⽤3)信息源作⽤:采购部门与市场接触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丰富的、有⽤的信息。

4)主要包括:价格、产品的可⽤性、新供应源、新产品及新技术信息。

这些信息对企业中其他许多部门都具有重要的作⽤,可以提⾼其他部门的经营绩效,间接地为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5)营运效率作⽤采购部门运作的有效性将直接反映在其他部门的运作上;⽽且会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成本的增加或降低。

6)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如果采购部门不能够把⼯作做好,企业就不能提供给顾客要求的质量、合理的价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门在和供应商打交道的时候,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公共关系和企业形象。

所以,采购部门不能够把⼯作做好,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

第三节采购按不同标准分类:(掌握)1)按采购范围分类,国内采购、国外采购;2)按采购时间分类,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采购;3)按采购主体分类,个⼈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4)按采购制度分类,集中采购、分散采购、混合采购;5)按采购输出结果分类,有形采购、⽆形采购;⼀、按采购范围分类:(掌握)(⼀)国内采购:指企业以本币向国内供应商采购所需物资的⼀种⾏为。

独立需求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独立需求名词解释-赢在路上

采购与供应管理第一章绪论1.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水平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

2.采购: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及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3.供应是指供应商或卖方向买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4.采购管理:为了达成生产或销售计划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购入适当数量的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5.采购管理:对整个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是管理活动。

6.采购管理一般由高级管理人员承担7.采购只是指具体的采购业务活动是作业活动8.供应管理:即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9.采购管理是以交易为导向的“战术职能”而供应管理是以流程为导向的“战略职能”10.对采购职能总体目标的标准描述:它获得的物料应该是货真价实的数量是符合要求的并以准确的时间发送到准确的地点,物料必须来源于合适的供应商1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具体目标表述:1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2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3保持并提高质量4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6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7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8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9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12.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作用:1利润杠杆作用2资产收益率作用3信息源作用4营运效率作用5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13.利润杠杆效益:采购成本增加很少比例就可以带来更大比例销售利润增加的现象14.资产收益率:指总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它还可以用投资周转率与利润率的乘积来表示15.提高资产收益率的目标可以通过采购成本的减少来实现16.采购分类:1采购范围分(|国内采购、国外采购)2采购时间分(长期合同采购、短期合同采购)3采购主体分(个人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4采购制度分(集中采购、分散采购、混合采购)5采购输出结果(有形采购、无形采购)(个分类的优缺点)17.采购部门不同层级的职责(20)18.JIT采购的基本思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物品第二章采购与供应管理1.企业战略的层次:公司层次、业务层次、职能层次、经营运作层次2.多元化公司企业战略的层次:1公司战略(责任在公司层次的管理者)2业务战略(责任在业务层次的总经理)3职能战略(责任在一个业务单元或分公司内部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4经营运作战略(责任在生产工厂的管理者,地理区域单元的管理者以及更低一些层次的主管)3.企业总体公司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与推行的人员主要是企业的高层次管理人员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企业总体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具有全局性、长远性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经营范围和资源配置是总体战略中主要的构成要素4.业务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业务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为企业的整体目标服务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主要是具体的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业务战略着眼于企业中有关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影响着某一具体事业部或子公司的具体产品和市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通常业务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5.职能战略的特点:1从形成的形势看,职能战略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起着支持作用,执行得力的职能战略能够为公司带来具有竞争价值的能力和资源优势2从参与战略形成的人员看,每一个重要的业务职能及流程的职能战略制定通常由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业务活动经理来承担3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看,只有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在整体上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4从战略构成要素看,协同作用和资料配置是职能战略的关键要素而对经营范围的影响作用较小6.企业战略类型: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4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定义、特点、实施途径38—41)7. 有效的采购与供应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将企业目标更好的落实到采购与供应目标上来,因此采购部门要参与战略制定工作,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成为企业战略有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保证采购与供应战略切实体现出供应方面存在的机会和问题。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五种基本类型-赢在路上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五种基本类型-赢在路上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五种基本类型-赢在路上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609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员调配的原则包括因事设人、用人所长、协商一致和( )A.照顾差异B.平等竞争C.因事择人D.调节岗位2.个别企业在职务升降中搞全员竞聘,这是遵守的职务升降的____原则。

( )A.德才兼备B.机会均等C.民主监督D.阶梯晋升3.关键事件法是基于____绩效考核方法。

( )A.员工特征B.员工行为C.员工工作结果D.领导评价4.下例考核方法不属于基于工作结果的考核方法的是( )A.产量B.工作量C.行为观察D.销售额5.以下属于民主型领导行为方式的是( )A.权力定位于群体B.权力定位于领导C.放弃权力D.家长式作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自我强化B.选择职业C.积极劳动D.调节市场E.繁荣经济2.人事矛盾的三个方面包括( )A.事总量与人总量的矛盾B.事类型结构与人能力结构的矛盾C.职务与个人素质的矛盾D.职位与个人资格素质矛盾E.职位与人的总量的矛盾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A.探索人与事对立统一的规律B.推动人与事的发展C.实现人与事优化配置D.提拔干部E.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招聘的原则包括( )A.因事择人B.公开C.平等竞争D.用人所长E.择优录用5.新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 )A.互相了解B.打消疑虑C.适应工作D.用人所长E.培养归属感6.培训工作流程主要包括____四个阶段。

( )A.分析培训需求B.设计培训方案C.实施培训D.培训评估E.检验培训结果7.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三项内容( )A.部门分析B.组织分析C.任务分析D.人员分析E.班组分析8.良好的组织规范养成的途径包括( )A.领导带头B.舆论积极导向C.骨干带头D.开展思想工作E.扩大宣传9.绩效管理内容包括( )A.制定工作标准B.根据工作标准评价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表现C.反馈与改进绩效D.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E.鼓励创新10.领导者心理素质合理结构的标志是( )A.价值观互补B.理想互补C.认知互补D.动力系统共振E.调节系统同步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员工关系的含义

员工关系的含义

●员工关系的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员工关系的特征: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不平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1。

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2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4 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负责人。

●员工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力量和权力相互交织。

●员工关系理论一般认为,合作的根源主要是两方面组成的即“被迫”和“获得满足”●员工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P25●员工关系管理的内荣:1劳动关系管理2员工关系诊断与员工满意度调查3员工沟通与咨询服务3组织员工参与管理4纪律管理●一元论的观点:●二元论观点:●各学派对员工关系的不同看法P24●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美国)协约自治模式●劳资抗衡:这一模式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

劳资双方通过行使争议权,进行周期性的抗争,缔结集体协议,在抗争中取得均衡与和谐。

●统合模式分类:社会统合模式经营者统合模式国家统合模式●早期工业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P43●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英国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

●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2年,且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向其按月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应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用工单位可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的情形。

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最长支付周期不超过15天。

职场中的协调能力处理各方利益的平衡

职场中的协调能力处理各方利益的平衡

职场中的协调能力处理各方利益的平衡在职场中,协调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各方利益的平衡。

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团队之间往往会出现利益冲突和协作问题。

与此同时,与外部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系也需要我们能够妥善处理,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因此,如何提高职场中的协调能力成为了每个职场人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一、理解协调能力的重要性协调能力是指在不同利益方之间寻求平衡和谐的能力,不仅要考虑到自身利益,还要兼顾他人的需求。

在职场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需要与多个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如部门领导、同事、客户、供应商等。

只有通过协调各方的利益,才能够达到工作目标并保持组织的和谐稳定。

二、提高内部协调能力在组织内部,协调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各部门、各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要提高内部协调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起部门和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沟通问题、分享经验,以便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例会、定期组织跨部门协调会议等方式,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流。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内部的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建立合作意识,强调团队目标的重要性,明确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形成团结紧密的工作氛围。

3.协调冲突和利益平衡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难题。

此时,需要通过分析和理解各方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利益的平衡。

可以通过协调会议、项目管理等方式,解决冲突,达到各方的共识。

三、处理外部合作伙伴关系除了内部的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职场中协调能力的一部分。

在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交流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与合作伙伴的信任关系是协调能力的基础。

要尽量遵守承诺,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双方的信任。

同时,也要理解并尊重合作伙伴的需求和利益,推动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名词解释复习汇总
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力
与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与品性素质等。

P7
2.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评、合同管理与薪
资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P18
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能够实现目标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
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选:这个定义突出了四个含义: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P28
4.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既定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特点
在于他的规范性、专业性、从属性。

5.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P45
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
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特点:前瞻性;服务性;全局性;系统性;弹性;动态性。

)(和在一起可能出简答题)P50
7.工作设计:根据组织目标要求与工作者个人需要而采取的对工作特点、工作方式、工作关系与工作
职能进行规划与界定的过程。

8.工作轮换:是让员工从一种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流程不受严重损失。

9.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原有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与任务,是工作任务与职责数上的增加。

10.实践锻炼法:是通过把被开发者派往到特定工作环境与岗位中,接受某种影响与见识,进而达到提
高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或者技能的目的。

11.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职权、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职格等
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简化定义:又叫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某项工作的内容和工作规范进行描述和研究的过程。

) P79
12.工作日志法:任职者在规定时限内,实时、准确记录工作活动与任务的工作信息收集的方法。

P89
13.人员招聘: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通过各种信息途径,
找寻、吸引那些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有能力、有兴趣到需要岗位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的人员加以录用并合理配置的过程。

P119
14.人员测评:也称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
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简化:人员素质测评,即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适当的工具,甄选优秀人才。

)P131
15.人员配置:指的是人与事的配置关系,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配合及人与人的协调,充分开发利用员
工,实现组织目标。

P144
16.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指组织根据组织目标,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
和训练的学习行为,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态度、提高工作绩效,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本职工作或更高级别的工作,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P158 17.深度素质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适应企业当前和未来竞争环境的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
的、长期的、持续的培训和开发体系,是以素质能力建设为主的职业培训体系,能实现能力培养与潜能开发的有效结合,推动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人力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永续资源。

P175
18.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结果、工作行
为、工作态度或工作能力。

P196
19.绩效考评:是指在考评周期结束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选择相应的考评主体和考评方法,对员工
或团队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P19
20.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系统思考、持续沟通与改进,推动团队或个人有利于目
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的过程。

P197
21.关键事件法:将员工在考评期内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良好行为或非同寻常的不良行为(或事故)
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特殊事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

P203
22.薪酬:就是我们所指的广义“工资”,也就是指直接的物质回报部分,是组织对员工所做出的贡献,
包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技能、经验等所支付的直接或间接的货币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内容。

P227
23.股权激励:通过赠与员工股票等方式让员工的薪酬与组织未来股票价格和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从而
使员工为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实现员工与所有者利益兼容。

P253
24.弹性福利:是指在固定的福利费用预算内,企业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个性化福利保障需求,有针对
性地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福利项目供员工选择,使每个员工的福利保障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的福利项目组合。

25.激励:含有激发动力,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6.员工关系: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下,雇主与员工及团体之
间形成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

27.员工关系协调: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者,通过执行员工关系管理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制度,实施相关的管理行为,正确处理组织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的活动。

28.经济人假设:人的本性不喜欢工作的,只要有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9.社会人假设: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机不仅来源物资需要,也来自于社会,心理各方面需要。

30.复杂人假设:即权变人,假设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的发展,生活条件及所在组织的变
化,人们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

31.观察法:通过观察,把有关工作各部分内容,原因,方法,程序,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把所获得
的岗位工作信息进行整理。

32.访谈法:是通过访问任职者,了解他们所做的工作内容,为什么这样做与怎样做,由此获取岗位工
作的资料的方法。

33.个人履历档案分析技术:通过对被评价者的个人背景,工作与生活经历进行分析,来判断其对未来
岗位适应性的一种人才评估方法,是相对独立于心里测验技术,评价中心技术的一种人才评测技术。

34.排序法:按照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通过比较,确定每个人的相对等级或者名次。

35.量表法:将绩效考评的指标和标准制作成量表,依此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

36.序列法:对组织所有职务从整体上按其重要性或相对价值进行比较并排序,以确定职务的高低。

37.因素比较法:将职务与标准职务进行比较来确定其相对价值和工作薪酬的定量方法。

38.分数法:也称计点法。

先将职务分解为构成要素,再以各个要素为依据,将职务与标准相比较,比
较的结果用数据来表示,然后将各种要素,分数合计起来,形成该职务的总分数,这一总分数就是该职务的相对价值。

39.周边绩效:指与周边行为有关的绩效。

40.法定福利:指根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的具体配套福利,用以保障或
改善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维持家庭收入和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41.社会保障: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

42.双因素理论: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简称。

首先,引起工作满意的因素是内在的或心理因素;其
次,引起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外在的或物质的因素;再次,工作满意的因素一般决定态度的短期改
变;最后,工作满意的因素,由于可以满足个人心理成长的需要,称为激励因素,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43.公平理论: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
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总总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44.ERG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存在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

存在需求:关系到机体的存在
或生存,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方法。

存在需求: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求。

成长需求: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

45.心里测验:是对行为样本组的测量,通过观察被测量者的代表性行为,根据已定的标准对被测者的
心理特征进行客观推论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