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惟敏散曲赏析(之四)

合集下载

冯惟敏杂剧《不伏老》赏析

冯惟敏杂剧《不伏老》赏析

冯惟敏杂剧《不伏老》赏析冯惟敏杂剧《不伏老》赏析[2005/5/11 9:09:00 | By: zyj]作者:张英基关键字:明代冯惟敏杂剧《不伏老》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人,青州临朐(今山东临朐县)冶源村人,明代戏曲作家。

嘉靖十六年(1537),乡试中举,历官涞水知县、润州教授、保定通判。

隆庆五年(1571),辞官归里,退居故乡海浮山下。

他工于诗文曲,“善度近体乐府,盛传于东郡”(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著有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二种。

其散曲、诗文也颇为有名,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收小令532首,套数49套。

其中套数《三界一览》《财神诉冤》两套,讽刺贪官酷吏,颇为辛辣。

他还写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曲子,其作品气势壮阔,语言通俗,被后人誉为“曲中的辛弃疾”。

另外还有诗文集《冯海浮集》、《石门集》等流传于传世。

杂剧《不伏老》,全称《梁状元一世不伏老》,亦作《玉殿传胪记》《梁状元不伏老玉殿传胪记》。

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有著录,题为《玉殿传胪记》,注曰:即《不伏老》。

全剧共五折,剧中写的是主人公梁颢一生白首功名、屡试春官,终于在八十二岁时高中状元的故事。

剧中主人公为宋时东平人梁颢,字太素,幼习诗书,少年中举,后入京会试屡试不第,不觉双鬓皤然,却志向不移,最终夺魁。

历史上实有其人,《宋史》卷五十五有其传,记他活了九十二岁。

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十四引陈正敏《遯斋闲览》曰:“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985)状元及第。

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馀。

”冯氏由此敷衍,而又多有虚构。

剧中写书生梁灏,“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载始成名”,直到八十二岁时,才一举夺魁。

皇帝亲御正殿,传胪唱名。

冯氏以《不伏老》题名其剧作,赞扬这位“奔驰客路三千里,鏖战文场五十秋”的梁状元,“当时若便登科早,那得芳名万古留?”表现其对科举功名的醉心与执迷不悟。

诙谐·生动·泼辣——历代幽默散曲一瞥

诙谐·生动·泼辣——历代幽默散曲一瞥

诙谐生动泼辣——历代幽默散曲一瞥
憨斋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7(000)009
【摘要】明代幽默散曲的成就也差强人意。

且在某些方面,如题材范围的扩大、社会意义和通俗性的增强等,为元散曲所不及。

陈铎、冯惟敏、金銮、王九思等,都是明散曲的中坚人物,他们的作品中,多有幽默篇章。

世袭指挥使的陈铎作有多种散曲集,有“乐王”之称。

他是贵公子,然而恰恰是他在散曲创作中,第一个、也许又是最后一个把大量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

他有一部名为《滑稽余韵》的散曲集,共一百四十首小令,全部是这个内容。

当时社会上各行各业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憨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4
【相关文献】
1.雄爽泼辣清新顽雅——赵南星散曲创作浅论 [J], 刘英波
2.激越豪放精警诙谐——论薛昂夫散曲的艺术风格 [J], 梁扬;
3.诙谐·生动·泼辣——历代幽默散曲一瞥 [J], 憨斋;
4.试论元代散曲的诙谐幽默 [J], 胡小成
5.试论元散曲的诙谐 [J], 刘耀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曲“一哥”,儒家者流

明曲“一哥”,儒家者流

钩沉1“问道先生笑甚么?笑得我一仰一合,时人不识余心乐。

呀,两脚跳梭梭,拍手笑呵呵,风月无边好快活。

”读着这样的“老顽童”曲作,总能会心一笑。

曲子的作者叫冯惟敏,这是他的《笑园六咏》之一。

“老顽童”并不是智力有损,而是童真未泯,这样的人大多不屑心机,良善、正义。

冯惟敏的这组曲子旨在表达他内心的旷达通透和大自在,也如他自己唱的:“人世难逢笑口开,笑得我东倒西歪,平生不欠亏心债。

”“呀,打鼓弄琵琶,睡着唱杨家,用尽你机关,笑掉了我的牙。

”事实上冯惟敏的个性与老顽童相差甚远,他观事深刻、做事严谨,自诩是“潇洒偏豪放,拙质从天降”的人物。

冯惟敏是山东临朐人,字汝行,号海浮,1511年(明正德六年)出生在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当时他的父亲冯裕任华亭县令。

冯惟敏的一生颇有跌宕,自小随父宦游凤阳、南京、石阡等地,用他的话说:“弱龄从先君子守石阡,备尝夷方艰苦。

既迁贵臬……不离夜郎之域,前后五年……父子衣疏布,食粗粝,冲毒瘴,冒绝崄,人所不堪,居之不变。

”石阡和夜郎是贵州东北和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即便父亲升迁为贵州按察司副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司法厅副厅长,他们的生活仍然极为艰苦。

恰是这样的经历和磨砺,奠定了他日后为官期间面对民生民苦时所持立场和文学创作时的情感方向。

2据《光绪临朐县志》记载,冯惟敏自幼聪颖好学,“为文闳肆,万言立就”,但在科举上却屡屡受挫。

自27岁中举次年起,他连续九次进京会试,皆无缘蟾宫折桂。

等他决定放弃已是52岁。

这年他参与了吏部谒选,授涞水知县,涞水在明代属河北保定府。

台湾大学的郑骞教授称冯惟敏乃“纯粹儒家者流也”。

事实上,“儒家、本色、学而优则仕、为政以德”是冯惟敏存身立命、做官为人的思想核心和行为准则。

冯惟敏在涞水令任上“廉静不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腾”。

常以民喜而喜、民忧而忧。

当稼禾久旱,他焦虑“村城井水干,远近河流断”。

当天降甘霖,他欣喜“年成变,欢颜笑颜,到秋来纳稼满场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12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12.1 复习笔记一、明代散曲1.概述从元代到明代,在题材开掘、艺术风格等方面,散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比起曲调清新自然、语言浅俗活泼的元代散曲,明代散曲有脱离民间本色而文人化的趋向,明中叶以后,词藻化、音律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2)从作家的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来看,明代散曲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多豪爽雄迈、质朴粗率,南派则清丽俊逸、细腻婉约。

2.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创作明初散曲创作相对沉寂,较有影响的是朱有燉,有散曲集《诚斋乐府》,他所作多为北曲,开了弘治、正德年间北曲隆盛的先声。

其作在艺术上追求音律之美,内容则比较单调,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但也有个别作品写到他难以消除精神生活贫乏所带来的空虚颓唐之感。

3.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当时,北曲在总体上仍占据一定的优势。

(1)北方的王九思、康海王九思和康海分别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沜东乐府》,反映了世态炎凉和官场中的压抑、艰险,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感。

还有不少作品写到了解官后放情任性的生活态度,放达中寄寓失意,悠闲中含藏不平,感情色彩浓厚,意绪复杂;整体风格雄爽质朴,浑厚跌宕,体现着北方豪放雄迈的创作特征。

(2)南方的王磐、陈铎此方作品的内容较为广泛,风格大多清丽俊逸。

王磐著有散曲集《王西楼先生乐府》,《朝天子·咏喇叭》讽刺了宦官恃权横行的行径,是为人常提及的名作。

陈铎前期的散曲集《秋碧乐府》和《梨云寄傲》,题材大多模仿前人风月闺情之作,没有多少新的开拓,他后期的《滑稽馀韵》描写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的人物,有表示赞美同情的,有加以嘲讽痛斥的,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较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叶以来逐渐繁荣的城市生活面貌。

4.嘉靖以后散曲创作的繁荣各家创作风格从总体上看更趋于丰富多样,随着昆山腔的兴起,南曲开始盛兴,北曲有衰落的趋向。

(1)冯惟敏冯惟敏的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描绘的生活面较广,具有较强的现实感,或反映时艰,或抨击政治弊端,或摹写其他人情世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一节 明代散曲


散曲从元代兴起以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词的功能,明代仍 延续这个方向,曲盛而词衰。从作家、作品及曲论著作的数 量来看,明都超过了元。据《全明散曲》统计,明代有姓名 可考的散曲作家达四百多人,存小令一万五百多首,散套 2054篇。散曲的选集编印,也较元代为盛。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新创的体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明 代散曲大多依傍前人,成就是受到限制的。但一些名家的优 秀之作,在发掘新的生活内容和深入表现人情世态方面,还 是有所发展,有其值得重视的地方。

嘉靖前后,为明代散曲最为兴盛的时期,出 现了众多的名家,作品的风格也更为多样化。 从乐曲来说,在昆腔兴起以前,虽也有兼用 南北曲的,但以北曲为盛;这以后,北曲衰 落,南曲愈盛,因而有所谓南词一派。这一 时期中著名的曲家,有沈仕、杨慎、金銮、 冯惟敏、梁辰鱼等,其中冯惟敏的成就最为 卓著,梁辰鱼则是南词的代表。

明代现存最早的民歌集子是:成化年间金台 鲁氏所刊《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 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 时赛赛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四 种。

晚明时期通俗文学专家冯梦龙对于民歌也表 现了极大的兴趣,编辑了《挂枝儿》(又名 《童痴一弄》)和《山歌》(又名《童痴二 弄》)。前者已不全,残存小曲近四百首, 大都是江南人依北方俗曲所作;后者收作品 三百余首,其中包括一些上千字的长篇,绝 大部分是用吴语写成的吴地民歌。

康海、王九思都是前七子中的人物,诗文的成就不 高,但戏剧和散曲较为知名。康有《沜东乐府》, 王有《碧山乐府》。他们都是陕西人,都因为被指 与刘瑾同党而遭黜退,隐居乡里,常在一起宴游。 两人的散曲,也都有大量对现实政治表示不满、对 自身的遭遇感到愤慨、以及在无奈中以闲居生活的 安适为自我慰勉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实际上都反 映出他们不能摆脱士大夫人生价值观的心理,那些 貌似旷达的话,其实都带有苦涩的味道。

明代散曲中的金钱咏叹调

明代散曲中的金钱咏叹调

明代散曲中的金钱咏叹调序曲金钱,这个诱人的东西,大抵与商品交换结伴而生,并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频次的增加,而日趋显现其“特异功能”,尤其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拓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与巩固,而更为“熠熠生辉”。

与此相适应,人类精神领域里的拜金主义思潮也如影随形地应运而生了。

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学样式,自会不甘寂寞,对此加以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反映。

且看:“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十六世纪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下了这段讥刺“金钱拜物教”的话。

真是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散曲园地里,也奏出了异曲同工的妙音。

当时,缘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我国东南地区和内陆一些发达的都市,率先在手工业、商业领域萌芽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商业经济的勃兴、市民阶层的壮大、金钱欲望的炽烈等若干新的因素,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急遽变化,当然亦深刻影响着乃至决定着诸如说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其中的散曲,论成就虽低于同唐诗宋词相媲美的元代散曲,但在明代中后期也不乏现实主义的名家名曲,冯惟敏、薛论道、朱载堉等人就是其间的突出代表。

在他们的散曲中,尤以对金钱的咏叹见长,可谓极尽嬉笑怒骂、讽刺揶揄之能事。

不过,其立意、其见地未必都那么深邃高远,难免有偏颇偏激之处,更谈不上开拓进取的“商品意识”了,但只要不采取苛求于古人的历史主义态度,细加阅读品味后,或许能对现实生活有所启迪。

兹罗列二三,奉献Q友诸君。

“论英雄钱是好汉”——咏叹调之一金钱是干什么用的?如今的拜金主义者一般都奉行“钱是英雄财是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信条。

殊不知,四百多年前的一些明代人,已将此信条加以生动形象的诠释和描绘了。

生活在嘉靖年间自称“狂生”的朱载堉,在《山坡羊·钱是好汉》中作了如下辛辣的讽喻:“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老龙湾风景区导游讲解词

老龙湾风景区导游讲解词

老龙湾风景区导游讲解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老龙湾风景区游览观光,我是导游员XX,非常荣幸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老龙湾。

老龙湾风景区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城南十公里处的冶源镇境内,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总面积300多亩。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而老龙湾正是因为传说在湖心有泉眼直通东海,并有神龙潜居其中才得以名扬天下。

这是一处由万泉喷涌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四季恒温,常年保持在18摄氏度,每当隆冬时节,湖面上雾气升腾,恍如仙境,形成冶源烟霭三冬暖的奇观。

在这个碧波云谭的四周,还环绕着长江以北最大的天然淡竹林,面积达200多亩,万杆修竹,亭亭玉立,郁郁葱葱,所以,泉清竹翠成为老龙湾的特色景观。

老龙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这泓名泉形成于4亿年前,流经远古,汇入人类文明。

欧冶子曾在此铸成龙泉宝剑,秦始皇曾挥笔写下“神池”二字,郦道元曾将它写入《水经注》,北宋明相寇准,文学家范仲淹,明书法家雪蓑道人等皆曾游览过此地,并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书法作品。

在明朝时期,老龙湾曾是著名散曲家冯惟敏的私家园林,冯惟敏去世之后,就一直由他的子孙后代继承管理,直到1951年土改的时候才收归政府所有。

冯氏家族从冯惟敏的父亲冯裕这一代起,七代共出了十三名进士,堪称当时的名门望族,文学世家,而且每一位进士都有作品传世,其中载入《四库全书》者就有五人,而名载中国文学史的却只有冯惟敏一人。

冯惟敏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受朝廷的派遣,在许多地方任过职,所以,冯惟敏小小年纪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足迹踏遍五岳,广见多识,博学多才。

他27时便乡试中举,但是考了九次进士都没有考中,一直到了52岁才初次做官。

做了涞水的一个知县,以后又历任镇江府学教授,保定府通判等职,在任保定府通判的时候,奉命修改〈保定府志〉,因说了先皇的一些过错而犯了皇家大忌,朝廷便将他贬下来了,他便在此处终老田园。

概述明代散曲

概述明代散曲

概述明代散曲一、明初散曲创作较沉寂,成就不高。

如朱有燉散曲集《诚斋乐府》:(一)多为北曲;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

(二)艺术上追求音律美。

(三)个别作品写到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里羊·省悟》。

二、弘治、正德间兴盛。

(一)王九思和康海为代表的北方作家。

1.分别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氵片东乐府》反映世俗环境尤其是仕宦生涯的艰险。

如王九思《次韵赠邵晋夫》套曲;康海《满庭芳·遣兴》。

2.不少作品写解官后放情任性的生活态度,抒胸中块垒,风格雄爽质朴,体现北方作家豪放雄迈的特征,如王九思《寨儿令·对酒》康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饮中闲咏》(二)王磐、陈铎等为代表的南方作家。

1.内容较广泛,风格多清丽俊逸。

2.王磐散曲集《王西楼乐府》取材丰富,或记事写景,或咏物述志。

如《朝天子·咏喇叭》《南吕一枝花·久雪》《南吕一枝花·村居》。

3.陈铎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馀韵》等集。

(1)《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是前期作品,题材多模仿前人风月闺情之作,新开拓不多,但文字清丽可观。

(2)《滑稽馀韵》描写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人物,取材上有新突破:①表示赞美同情的,如《水仙子·瓦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铁匠》;②嘲讽痛斥的,如《天净沙·门子》《天净沙·牢子》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③有的刻画人物较成功,如《朝天子·媒人》《满庭芳·巫师》。

三、嘉靖以来进一步繁荣:作家如金銮、冯惟敏、梁辰鱼、施绍莘等;风格趋于丰富多样;昆山腔兴起,一些地区南曲盛兴,而北曲有衰落趋向。

(一)北人作家冯惟敏,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

1.描绘生活面较广,具较强的现实感,或反映时艰,或抨击政治弊端,或摹写人情世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茶陵派。

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前七子。

1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后七子。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金元曲全集--散曲4

金元曲全集--散曲4

金元曲全集--散曲4散曲篇荆干臣荆干臣荆干臣,生卒年不详。

家居东营(元代大宁路兴中州,今内蒙古宁城西)。

虽生长豪族,但能折节读书。

少年时游学于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

元·钟嗣成《录鬼簿》记其官职为"参军",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二十三有《送荆书记干臣北还诗并序》,作"干臣参议",并记录了他至元年间曾随忻都等东征日本事(详见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今北京大学有荆干臣所书《文庙瑞芝记》碑文拓本,书前自署官职是"奉训大夫彰德路转运副使"。

其诗词曲均佳。

王恽则云干臣"素能诗"(《秋涧先生集》),元·李庭在《寓庵集》中评价其"据幽发粹以昌其诗,语意天出,清新瞻丽,无雕镌艰苦之态。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珠帘鹦鹉"。

套数【黄钟】醉花阴北闺情鸳鸯浦莲开并蒂长,桃源洞春光艳阳。

花解语玉生香,月户云窗,忽被风飘荡。

分莺燕,拆鸾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画眉序南】虚度了好时光,枕剩衾余怎不凄凉!肠拴万结,泪滴千行。

愁戚戚恨在眉尖,意悬悬人来心上。

暗伤,何日同鸳帐,难捱地久天长。

【喜迁莺北】自别来模样,瘦恹恹在膏肩。

难当,越添惆怅,恰便似柳絮随风上下狂。

心劳意攘,一会家情牵恨惹,一会家腹热肠荒。

【画眉序南】欲待要不思量,若不思量都是谎!要相逢,除是梦里成双。

冰上人不许欢娱,月下老难为主张。

暗伤,何日同鸳帐,难捱地久天长。

【出队子北】心怀悒怏,无一时不盼望。

尘蒙了锦瑟助凄凉,香尽了金炉空念想,弦断了瑶琴魂荡漾。

【神仗儿南】人离画堂,人离画堂;枕剩鸳鸯,钗分凤凰。

想当初樽前席上共双双,偎红倚翠,浅斟低唱。

歌金缕韵修扬,依腔调按宫商。

【刮地风北】当初啜赚我的言词都是谎,害的人倒枕垂床。

鸾台上尘锁无心傍,有似风狂。

寂寞了绿窗朱幌,空闲了绣榻兰房。

行时思坐时想甚时撇漾?你比那题桥的少一行,闪的我独自孤孀。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四)小说干宝《搜神记》(一则)李寄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唐五代部分(一)诗歌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高适诗(一首)燕歌行岑参诗(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诗(四首)蜀道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新安吏登高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二)文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文(四篇)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文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并序]钴鉧潭西小丘记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三)传奇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四)词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宋金部分(一)词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词解连环[楚江空晚] (二)诗歌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汝坟贫女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泊船瓜洲苏轼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黄庭坚诗(二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满川风雨独凭栏]范成大诗(二首)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示儿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元好问诗(一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三)文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文(三篇)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四)话本碾玉观音元代部分(一)诗歌刘因诗(一首)白沟赵孟頫(一首)岳鄂王墓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二)文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三)戏曲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王实甫杂剧(一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四)散曲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明代部份(一)诗歌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李梦阳诗(一诗)秋望何景明诗(一首)鲥鱼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二)文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三)小说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戏曲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五)散曲王磐散曲(一首)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清代部份(一)诗歌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顾炎武诗(一首)流转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船中曲[侬是船中生][断梗不怨风]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江干多是钓人居]郑燮诗(一首)渔家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渡江大风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阮元诗(一首)苏堤春晓(二)词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解佩令[十年磨剑]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词(二首)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三)小说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窦氏黄英(四)戏曲洪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本部分考试内容详参朱东润主编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修订版。

高考语文 曲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曲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曲1. 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前调•阊门①夜泊陈所闻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

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

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释①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⑴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⑵这首散曲写夜泊,写钟声,写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有相似之处。

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的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3分)答案:(1)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2分)。

诗人表达的感情是:羁旅之愁(1分)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1分)。

(2)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人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

(1分)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

(2分)2. 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玉鞭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5分)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6分)答案: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

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

3.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⑴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3分)答:⑵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3分)答: 答案:(共6分)(1)(3分)A.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回收至村落酒帘。

散曲四首

散曲四首

挑夫之苦
第三,用血汗钱去买辛酸醉。
五、六、七句用鼎足对,写挑夫拼命 挣的几个钱,买了一场醉,而这醉不 是享乐,而是麻醉自己,是在万般无 奈中借酒解脱自己出苦海。但,醒 来——更苦!
挑夫之苦
第四,“常少柴没米”,没吃没烧, 怎不苦煞人? 这“常”字道出挑夫之苦的由来已久, 且全句又是对上面三句的解释。 这一句又与前七句构成对比,辛苦一 生,成年累月的辛勤劳动,却仍然无 法维持生活,这是谁之罪?
挑夫之苦
第一,离不开麻绳、扁担。两个“是”字, 用肯定语气指出挑夫的相识知己,既符合 挑夫口吻,又写出其辛酸。 且一、二句又是一个对仗不工的对仗句, 唯其这样不工(重复“是”),才更口语 性,因为挑夫没工夫咬文嚼字。
挑夫之苦
第二,不闲一日,苦长。 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挑夫辛苦是 长时间、无限的。有三百六十回忙、 苦与不曾一日闲形成强烈对比,则苦 全出。
《雁儿落带过德胜令· 忆别》乔吉


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水天水 笺,白雁云烟字。(以上《雁儿落》) 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 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 咨,风流两鬓丝。(以上《德胜令》)
玉芙蓉· 喜雨 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 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 个赤金瓜。
《醉太平•挑担》这支散曲,作者以朴 素的语言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劳动人民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 却仍然无法维持生活? 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 和同情。
小结
思考:这支曲子用了什么方式来抒情?表 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小令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处 处水洼、遍地桑麻、荞花、豆花、赤金瓜 等意象,描写了喜雨过后田间万物一派欣 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的 欢欣喜悦的心情和关心民生疾苦,与农民 息息相通的情感。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作为一种源自于民间的文学样式,散曲在元代十分兴盛,而在明代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从题材开掘到艺术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比起曲调清新自然、语言浅俗活泼的元代散曲,明代散曲有脱离民间本色而文人化的趋向,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词藻化、音律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从作家的地域分布和风格特征来看,明代散曲大致上可以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风格大多豪爽雄迈、质朴粗率,南派则清丽俊逸、细腻婉约。

民歌创作在明代形成繁荣的局面,尤其是自明代中叶以来,南北地区广为流行。

广大下层民众的喜爱以及一些文人士大夫的重视,推动着民歌创作的发展。

不少作品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晚明时期,由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辑的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很有特色,代表着明代民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明代散曲相对沉寂的明初散曲弘治正德年间散曲的重新兴盛嘉靖后散曲创作的繁荣明代散曲创作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的状态,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

而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发展状况与创作风格又各有特点。

相对于中后期而言,明初的散曲创作显得比较沉寂,成就不高,当时较有影响的数皇室贵族朱有 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

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方而对南方音调不太熟悉的缘故,朱有 敦所作多为北曲,但他对南曲也比较欣赏,曾用心研习。

大致来说,朱有 敦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音律之美,明人沈德符称其“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填词名手》)。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朱氏散曲中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

但也有个别作品写到他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里羊·省悟》第一首便有“膏粱供奉,寰区知重,浮生自觉皆无用。

德尊崇,禄盈丰,浑如一枕黄粱梦”的感慨,虽处于优裕的生活环境,却难以消除精神生活贫乏所带来的空虚颓唐之感,不失为作者内心世界某种真实的写照。

冯惟敏创作述评

冯惟敏创作述评

元 明散 曲 的殿 军。
[ 关键 词] 冯惟敏 ;海浮山堂词稿) ( < ;不住老) < 尼共 犯) ;僧 [ 中圉 分类号 ]26 2 10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1 3 12 0 12 0 7 0 10 —8 0 【02 0 — 0 8— 4
表 现 上 , 度 还 远 远 不 够 。 明 韧 散 曲, 板 冗 茸 , 善 可 陈 。 深 平 乏
成 就 并 未 超 出前 代 。 而 北 曲则 发 慷 慨 之 音 。 题 材 的 深度 和 在 广 度 、 界 的 高 低 上 , 超 出 了前 代 , 代 表 人 物 有 康 海 、 境 都 其 王 九思 、 冯惟 敏 等 。郁 骞 先 生 评 价 说 : 康 、 、 之 作 . 写 其 “ 王 冯 描 个 人 之 生 活 . 现 其 十 人 之 情性 , 格 理 趣 , 目各 殊 , 为 表 风 面 尤 超 出 元 人 , 非 同时 婉 丽 一 派 之 所 能 及 。 至 是 而 散 曲境 界 始 而 宽, 堂庑 始 大 , 制 内容 . 臻完 备 ; 体 乃 明人 之 所 以 剐 于 元 人 者 , 固在此 耳 。 三 人 之 中 , 惟 敏 后起 , 成 就 又超 出 了 康 、 ” 冯 而 王 二 人 , 而 成 为 明 代 散 曲 的 殴 军 。较 之 前 代 , 作 的题 材 内 从 冯 容 大 大拓 宽 了 , 不仅 有 抒 情 、 志 、 言 咏物 、 景 之 作 , 包 括 闺 写 也
代 已极为发达, 但散套 在元及 明初还 没有达 到成熟 的境地。
而 冯 惟 敏 则 大 大 发 展 了 散 套 这 种 形 式 , 它 趋 于 成 熟 , 散 使 为 曲体 制 的发 展 做 出 了 重要 贡 献 。 散 曲是 盛 于 元 代 的 一 种 体 裁 , 继 词 之 后 起 的 , 是 它 吸收 了词 的很 多 特 征 , 又 有 自 己鞍 词 更 灵 活 、 俗 的特 点 。 而 俚

冯惟敏南曲用韵考

冯惟敏南曲用韵考

V 1 8 N . o 2 o5 .
O t 00 c.2 1
【 文丛 谈 】 艺
冯 惟 敏 南 曲用 韵 考
张 建 坤
( 东理 工 职 业 学 院 文 法 系 ,广 东 广 州 5 0 9 ) 广 1 0 1
摘 要 : 对 冯 惟敏 2 1首 南 曲的 韵 字 进 行 归 纳 后 发 现 , 氏 南 曲用 韵 并 非 依 据 《 3 冯 洪武 正韵 》 而 更 接 近 《 , 中原 音韵》 。但 和 《 中原 音韵 》 比 , 音 发 生 了一 系列 的 变 化 , 现 在 《 原 音 韵 》的寒 山、 天 、 欢 、 纤 相 语 表 中 先 桓 廉
海松江韵 母 系统研 究 : 晚明施 绍莘 南 曲用 韵研 究 》


用 韵 方 式
散 曲的用韵 平 、 、 声 与入 声 可 以合 用 , 上 去 须 韵 到底 , 可换 韵 或 转 韵 , 不 而且 押 韵 比 较严 格 。 据笔者 统计 , 冯惟 敏南 曲的用 韵 方式 共 1 1种 。韵
四部 已经 合 并 , 纤 的 一I 韵 尾 已经 消 失 , 一r 尾 的 消 失 具 有 不 平 衡 性 等 。 廉 I 1 且 n韵 关 键 词 : 冯 惟 敏 ; 曲; 南 中原 音 韵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I 29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9 0 2 1 ) 5— 0 6— 4 17 3 1 ( 00 0 0 5 0
关 于明代 南 曲用 韵 的研 究 者一 向很 少 , 检 经
特点 以及其 所反 映 的 当时 的实 际语音 情况 。

索只有 李 晓 《 戏 曲韵 研 究 》(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 南 《

冯惟敏北曲用韵考

冯惟敏北曲用韵考

冯惟敏北曲用韵考一、引言关于明代散曲的用韵,研究者一向很少。

对于北曲的用韵研究则更少,目前只有刘英波(2008)、孙艳芳(2007)、韦金满(2005)①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

这是因为,早在清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里就提出了“北叶《中原》,南遵《洪武》”的说法。

沈乘麟在其编制的《韵学骊珠》凡例中也宣称“向来曲韵,必南从《洪武》,北问《中原》”。

这一说法影响深远,如王力先生(2004:24)就提出:“自从周书(按:指《中原音韵》一书)流传以后,北曲用韵更有准绳,很少有不依它的韵部的。

”杨耐思(1981:1)也认为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以《中原音韵》为用韵的典范。

这是对明代散曲用韵研究少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元代散曲用韵依据的是《中原音韵》是可信的,但认为整个明代北曲的用韵也是依据《中原音韵》,就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了。

由于语音是演变的,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韵母系统肯定会有所改变,散曲作为一种俗文学,在押韵方面对韵母系统的改变必然也会有所体现。

明代的北曲用韵,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因为它对了解这一时期的语音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冯惟敏(1511~约1580),字汝行,号海浮。

山东临朐人,是当时散曲创作的大家。

一生共写了小令167题,散套48套。

其中北曲731首。

本文采用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海浮山堂词稿》(1989)。

关于冯惟敏散曲用韵的体例,可参看韦金满(2005),本文不再赘述。

本文拟从音韵的角度,归纳整理冯惟敏的曲韵,以考察它们的用韵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当时的实际语音情况。

对于那些和其他韵部押韵较少的韵部,采用传统的归纳法,而对那些和其他押韵较多的韵部,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关于数理统计的方法请参看朱晓农(2006:203)、麦耘(1999)。

二、阴声韵(一)油求的押韵情况,如表1:01这一部和《中原音韵》的尤侯部基本一致。

包括尤侯幽三韵,以及屋韵的白读音,其中的“菊嗽”两字是《中原音韵》尤侯所没有的,具体如下:①尤韵:优旧受愁秋游裘就酬流岫周秀州修丘首俦收手久胄友仇酒休由悠舟袖畴留骤有貅否瘦究洲囿柳尤皱臭蝣鹫牛昼售寿柔囚刘授啾飕筹九瞅搊咒稠羞肘楸猷朽丑绣繡謅揪酉;②幽韵:幽缪丢谬;③侯韵:楼斗口勾陋投后瓯厚偶钩漏侯透篌眸头斗薮彀沤奏走剖陬扣豆候讴逗够叟搜凑鸥娄谋耨;④屋韵:轴粥宿菊嗽肉熟。

谁被誉为“曲中辛弃疾”?

谁被誉为“曲中辛弃疾”?

谁被誉为“曲中辛弃疾”?“曲中辛弃疾”是明代散曲家冯惟敏的美誉。

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青州人。

自幼就随做官的父亲先后辗转于南京、平凉、石阡等地。

聪颖好学,才华富赡,与兄惟健、惟重及弟惟讷同以诗享名齐鲁大地,时称“临朐四冯”。

冯惟敏著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诗文集《冯海浮集》等,其中不乏伸张正义、尊重史实的佳作。

另主要纂写嘉靖《临朐县志》、万历《保定通志》等。

对后世影响较大者数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其中《玉江引·农家苦》、《傍妆台·忧复雨》、《胡十八·刈麦有感》等曲作反映了他体察民情、同情农民生活疾苦的一面。

还有一些作品,或讽贪,或刺虐,或戳弊,或揭恶,均为警世醒民之作。

他的杂剧《僧尼共犯》,通过叙写僧尼私通,后经官府判为夫妻的故事,指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传流后嗣,繁衍至今”乃天经地义之事。

《僧尼共犯》一剧尤其有鲜明的特色,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学上最深刻的反映,具有划时代的启蒙意义。

在这类作品当中,可以看出他对假道学的公开宣战和无畏精神。

出身于官宦门第的他,身上无疑也有贵族公子习气,故也创作出了一些风花雪月之类的作品。

冯惟敏散曲的艺术风格,以真率明朗、奔放泼辣见长,但也不乏清新婉丽之作。

他的作品大量运用俚语俗谚,不事假借,极少雕饰,幽默诙谐,气韵生动,保持了散曲通俗自然的本色美。

另外,他往往还以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词入曲,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毫无生硬枯涩之弊。

难怪人称之为“曲中辛弃疾”。

总之,从基本方面看,他的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作家,使明代散曲达到了新的高峰。

对于冯惟敏的散曲,历来评论者都有较高评价,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曰:“北调……近时冯通判惟敏,独为杰出,其板眼、务头,紧缓,无不曲尽,而才气亦足以发之;止用本色过多,北音太繁,为白璧微瑕耳。

”其散曲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独特的取材视野、豪辣宏阔的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四)冯惟敏散曲赏析(之四)[2005/5/25 14:48:00 | By: zyj]作者:张英基关键字:明代冯惟敏散曲《海浮山堂词稿》对偶句冯惟敏(1511-约1580),字如行,号海浮,山东青州临朐人。

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其兄弟五人均以诗文闻名于齐鲁间。

他与李开先、金銮、沈仕等曲家多有交游。

其七十馀年之生命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时期:事父时期:从出生至二十四岁,随父宦游。

其父冯裕为理学名儒,亦喜好吟咏。

惟敏为三子,生于冯裕晋州任内,隔年随父迁徐州萧县,其弟惟讷降生。

惟敏五岁时,其父至南京任户部员外郎,此时惟敏在其长兄惟健带领下加入名人文社。

十七岁时,随父至甘肃平凉,隔年又至贵州石阡。

这一时期,对他经世济民理想的养成及诗文闳肆风格的涵育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居家时期:二十四岁至五十二岁,为其居家读书、交游时期。

明嘉靖十三年,父亲辞官归田,惟敏亦随父还乡,结束了多年的异乡生活。

嘉靖十六年秋试,二十七岁时得中举人。

但隔年春闱却落榜。

因此居乡守家业,结交文士,诸如李开先、王世贞等,并与县令王家士合撰而成《临朐县志》。

这一时期的生活大抵安逸闲适。

出仕时期:五十二岁至六十二岁,因为贪吏所苦,乃入京谒选,被授涞水知县,后改镇江儒学教授,迁保定通判,又调鲁王府审理等。

冯氏为官十年,南北三迁。

他虽勤政爱民,但厌倦官场生活,再加之身体病弱,最终归田教书。

归隐时期:隆庆六年(1572)致仕,归故乡临朐海浮山下,寄情山水。

此时与之感情最深的惟纳弟弟却在第二年病逝,冯氏兄弟五人仅存惟敏一人,这是他最大的憾事。

这时他成为家族的大家长,以访友闲居、从事写作、训勉子孙,为其晚年的主要生活内容。

冯惟敏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散曲。

明初曲坛曾是沉寂、冷漠的,直至弘治、正德、嘉靖三朝(1488-1566),始得复兴,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峰。

冯惟敏为北派曲家中兼有众长而独成的重要大家,对散曲具有开拓之功。

其散曲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现实性强,语言活泼自然,深具爽朗豪迈之风格,故享有“曲中苏、辛”之誉。

任讷《散曲概论·派别》评曰:“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四卷,生龙活虎,犹词中有辛弃疾,有明一代,此为有生气、最有魄力之作矣。

”郑骞《冯惟敏与散曲的将来》评曰:“冯惟敏的散曲与张、康、王三人可以算作同派,而堂庑气象比他们三人更显得阔大一些,更能充分的表现出作者的人格与学问。

有了冯惟敏,散曲这种文体方才从末技小道走上高尚雅正一途。

王灼《碧鸡漫志》批评东坡词云:‘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在‘指出向上一路’这一点上,冯惟敏之曲正如苏轼之于词。

”所论极是。

冯惟敏在《海浮山堂词稿》中,其散曲运用了大量的对偶修辞法,据不完全统计,冯氏散曲中的对偶句多达四百五十馀处。

对偶,亦作对耦、对仗,要求对句字数相同,词性、语法结构相应,平仄协调。

散曲对式名目有扇面对、重叠对、救尾对、合璧对、连璧对、鼎足对、连珠对、隔句对、鸾凤和鸣对、燕逐飞花对、叠句、叠字等多种形式。

在有些曲牌中,对偶已成为定格的要求。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专列一节论“对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也列有“对式”一节。

明王骥德《曲律·论对偶第二十》卷二曰:“凡曲遇有对偶处,得对方见整齐,方见富丽。

有两句对,如“帘幕风柔、庭闱昼永”,及“惟愿取百岁椿萱、长似他三春花柳”类,有三句对,如【蝶恋花】“凤栖梧鸾停竹”类。

有四句对,如“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四段相对类。

有隔句对,如“郎多福”及“娘介福”两段相对类。

有叠对,如“翠减祥鸾罗幌”二句一对,下“楚馆云闲”二句又一对,下“目断天涯云山远”二句又一对类。

有两韵对,如“春花明彩袖,春酒满金瓯”类。

有隔调对,如“书生愚见”二调,各末二句相对类。

当对不对,谓之草率;不当对而对,谓之矫强。

对句须要字字的确,斤两相称方好。

上句工宁下句工,一句好一句不好,谓之“偏枯”,须弃了另寻。

借对得天成妙语方好,不然反见才窘,不可用也。

”冯惟敏散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几乎曲曲、句句都有对偶。

据不完全统计,其散曲中的对偶句多达四百五十馀处,现胪列如下:※当句对偶:即句中对。

“三岛十州”、“穿云步月”、“夏凉冬暖”(【中吕·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幺】、【五煞】、四煞,卷一)。

以“三岛”对“十州”、“穿云”对“步月”、“夏凉”对“冬暖”,描写郭山人登岱宗眺海之所见、所行、所感。

“疏星淡月”、“好天良夜”;“条风谷风”、“三锺两锺”(【桂枝香】《临侄家宴》;【朝元歌】《蒙侄家宴》卷二)。

此曲写冯氏的晚年生活,叙写在家宴上把酒欢谈、天伦情重的和乐景象。

“喜三白遍四郊”、“万民安二麦宜”(【仙桂引】《《喜雪新春试笔》》、《元宵喜雪夜分而止》卷二)元宵节喜降雪,冬眠害虫被冻死,禾稼减少虫害,为“丰年瑞”,曲作者见此景象,以“万民安”对“二麦宜”,发出内心喜悦的祈愿。

“千劳万劳”、“天知地知”(【玉芙蓉】《苦风》二首其一、其二,卷二)。

叙述农民遭受风灾之苦。

※双句对偶:为两句相对的基本形式,亦称“的对”、“切对”、“合璧对”。

冯惟敏散曲中运用此种对偶句形式最多,从二字句到十四字句均可见到。

二字句:“小楼,地头”、“望家,看瓜”、“倚阑,玩山”、“四方,八窗”(【朝天子】《东村楼成》四首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卷二)。

开句均以对偶句,对楼台及周围景色直接的描写。

“一根,两根”、“寿星,墨卿”(【朝天子】《拔白》四首其二、其三,卷二)。

以紧邻递增之数字“一根,两根”、高寿者“寿星,墨卿”相对,仔细数来,表达作者对白发很是在意的心情。

三字句:“酒三杯,诗数首”(【南吕·一枝花】《谢少溪归田》【梁州】卷一)。

抒写少溪翁归隐后的惬意生活。

“甘吾拙,笑尔劳”、“三山帽,一苇航。

”(【傍妆台】《效中麓体》六首其二、其五,卷二)描写曲作者水乡泛舟的适意之心境。

四字句:“【混江龙】前程万里,仕路千条”(【仙吕·点绛唇】《改官谢恩》,卷一)。

此曲为冯氏改任“镇江教事”之职后所作,由“万里”、“千条”,可见其欲展长才之意愿与理想抱负。

“两畿奉职,三仕成功”、“一官如寄,两鬓成丝”(【满庭芳】四首其二“急流退勇”、其三“中年知止”,卷二)。

此曲表示自己“功成身退”、“中年知止”后,对仕途生涯之回想与反思。

“一水萦回,万柳楂枒”、“洞里丹砂,天上银槎”(【仙桂引】《寿贾柳溪》,卷二)。

实写柳溪隐者贾近皋在鸣皋山居所之景色,他“植柳以千数,因以自号”。

“高插荆篱,紧闭柴门”、“四大安然,万虑俱忘”、“风落枯藤,雪煮新茶”(【折桂令】《病忆山中》四首其一、其二、其四,卷二)。

此曲写作者任官后,病中怀念往日“投老山村”的生活情景,而寄望于来日回归田园,使自己身心安然。

“粉黛三千,楼台十二”、“爱重如山,情深似海”(【朝元歌】《春游》八首其一、其八,卷二)。

此曲记叙春游,描述春日游人、景色之丰繁。

“梁园词客,高阳酒徒”、“田园半芜,禾苗半枯”、“刘伶五斗,阮籍百斛”、“荷花锦铺,榴英火簇”(【黄罗歌】《观雨共酌》四首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卷二)。

抒写“及时好雨”之喜悦及“不饮非吾徒”的豪迈之气。

“玉斝高擎,檀槽轻捻”、“晓月双弯,秋波一瞬”(【朝天子】《赠田桂芳》八首其二、其三,卷三)。

“高擎”对“轻捻”、“双弯”对“一瞬”,起细致描写的作用。

“除了吃穿,扣了春资”、“一捏青春,半把年华”(【仙子步蟾宫】《十劣》之《清帐》、《问年》,卷三)。

叙述妓女生活情状及年老色衰之哀。

“半亩苍苔,一番红雨”(【高阳台】《落花有感》,卷三)。

此曲描写暮春雨后,落红满地,“留他不住春归也”之惋惜。

五字句:“【煞】形从三代前,名传千载久”(【中吕·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卷一)。

此曲以“三代”对“千载”,叙述游囊五物之一“觚”的形状及历史。

“【沉醉东风】休劳七尺躯,妄想千年调”(【双调·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卷一)。

此曲为作者辞官归乡时所作,抒写为官之苦辛及自我心理的调适。

“慵听玉殿鞭,怕待金门漏;承恩双凤阙,拜表五凤楼。

”“【尾】画山光一丘,写行乐一轴”(【南吕·一枝花】《谢少溪归田》,卷一)。

“三农到处安,五谷殊常贱”(【清江引】《戊寅试笔》十首其七,卷二)。

写农民丰年时因粮价太贱而忧愁。

“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胡十八】《刈麦有感》四首其一,卷二)。

此曲写旱灾时间之长、受灾地域之广。

“一会家忖度,百般的怎么”(【朝天子】《解官至舍》二十首其十二,卷二)。

“一千里故人,六十度生辰”(【醉太平】《庚午郡厅自寿》八首其一,卷二)。

冯氏六十寿辰时,正离家在外做官,抒写自己宦途生涯孤寂之感。

“罢清贫一官,受艰辛百般”(【朝天子】《解官至舍》二十首其九,卷二)。

抒写自己为官之清贫与苦辛。

“一双彩凤飞,两朵红莲并”(【清江引】《闺思》四首其四,卷三)。

此曲抒写作者的情感愿望。

“【八煞】少可有一千家发冢,八百处开棺”(【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卷四)。

此曲以夸饰写法揭露贪官酷吏要“身尸作证”,把山东六府的坟墓掘遍,惨不忍睹,诉说死者入土仍不得安宁的情景。

六字句:“【七煞】老太君近九十,老尊堂多半百”(【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卷一)。

以徐家二老年岁入曲,既是实写老人年龄,又点明徐子归田之必要,由此可想象徐家“三世同堂”的和乐景象。

“长撇下万千愁,冷落了四十秋”(【鸿门奏凯歌】《复儿度辽省墓》二首其二,卷一)。

“万千愁”为夸饰虚写,“四十秋”是实写。

写作者从年青时到后来儿子再省,其间相隔四十年。

此曲以虚实相应的写法表达对先陇的极度牵挂。

“【幺】赏一春又一春,乐一年又一年”(【商调·集贤宾】《题长春园》,卷一)。

表示时间的连续不断。

“【幺】买山中百亩田,插门前五株柳”(【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卷一)。

这是惟敏晚年归乡、服完弟丧的头一年生日。

此时他已成为家族的长者,曲中表达了作者归园田居之情趣与愿景。

“【沉醉东风】捏一捏骨肉酥,搂一搂心胸涨”(【双调·新水令】《十美人被杖》,卷三)。

此曲叙述妓女遭杖殴之悲惨情景。

“【十三煞】那吒每摆两班,夜叉每列几行”(【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卷四)。

此曲铺陈描写出冥界阴森可怕之气氛。

七字句:“墙倾屋塌千家坏,水浸风磨五谷灾”(【玉芙蓉】《苦雨》二首其二,卷二)。

以“千家坏”“五谷灾”相对,描写水灾对生民之影响,家毁、粮无之惨状。

写出受灾地域之广。

“半湾转过三尺水,一步行来两脚泥”(【傍妆台】《忧复雨》四首其四,卷二)。

此曲描写雨后泥泞寸步难行的情状。

“九秋飘坠桂子香,三春掀起桃花浪”(【玉交枝】《闲适》八首其五,卷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