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敕勒歌》。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民歌。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

在此之前,他们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 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倡“以学定教、以读代讲”。

根据以上原则及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诗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敕勒歌》说课稿

(2019年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说课标: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敕勒歌教案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

(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四、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1.展示配乐朗读.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三)品读,再现意境美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2.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2.学生展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3..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朝民歌《敕勒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选自《乐府诗集》。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风貌。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语言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敕勒歌》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韵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同时也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有限,对于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敕勒民族的生活可能较为陌生,这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体会敕勒民族的豪放与豁达,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草原的壮美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年级古诗敕勒歌说课稿

二年级古诗敕勒歌说课稿

二年级古诗敕勒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二年级古诗敕勒歌说课稿》。

一、开场白首先,让我们先声夺人,富有吸引力。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首优美的古诗——《敕勒歌》。

这首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辽阔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二、提出问题首先,让我们亮出主旨,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北国草原壮丽辽阔的古诗,那么,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它所表达的情感又对我们有何启示呢?接下来,我将通过举例说明层层展开。

三、举例说明首先,让我们引用名言,引出下文。

清代学者沈德潜曾评价《敕勒歌》说:“此诗高亢爽朗,如天籁之有声。

”那么,这首诗的高亢爽朗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我们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入手。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朝廷敕勒民歌的总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风俗。

当时,北魏政权在统一北方后逐渐向南迁移,使得原本的游牧民族也开始逐渐定居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敕勒歌》应运而生,成为当时民族交融的产物。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辽阔的景象,“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其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人们的生活场景再现。

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

最后,让我们回到诗歌的主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国草原的壮丽辽阔,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景观和民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这种热爱和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敕勒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方式,引导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结尾最后结尾干脆利落、简洁有力:《敕勒歌》这首千古绝唱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说课标: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9《敕勒歌》说课稿(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9《敕勒歌》说课稿(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19《敕勒歌》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课选录了两首古诗。

《敕勒歌》中描绘了敕勒川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但课文所写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背景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声像激趣,引入新课:1、导入:我们祖国风光秀丽,山河壮美。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看。

(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象。

)2、学生看完视频,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师谈话:这个美丽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一千多年前曾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直到现在,人们仍然非常喜欢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拼一拼,读一读,再组词。

shī shǒu chuān lǒng gài yě诗首川笼盖野古诗两首山川笼盖盖子田野cāng máng lú chǐ yí yín苍茫炉尺疑银苍山白茫茫火炉尺子怀疑银行2、自由读《敕勒川》,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敕勒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课本第一册中的《敕勒歌》。

该课文是一首唐代民歌,作者不详。

通过讲述敕勒川的自然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歌颂了蒙古族人民英勇豪迈的精神和勤劳智慧的特点。

教材内容由行云流水的诗歌语言组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适合学生欣赏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敕勒川的自然景观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掌握《敕勒歌》的背景和基本意思。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和演绎,感受诗歌的美。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敕勒歌》,让学生理解蒙古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多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通过《敕勒歌》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播放蒙古族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俗文化。

2. 提问导入:你们对蒙古族有了解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二)学习与训练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随朗读。

2. 分段解读:敕勒川、白骨山、边草、黄河等词语的意义解释,并配以图片进行呈现。

3. 分组合作:将《敕勒歌》分为若干节,每组分配一节,要求理解词意并用朗读和表演的形式展示诗歌节奏。

(三)巩固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朗读,加强语感培养。

2. 提问拓展:《敕勒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3.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五、板书设计【敕勒歌】说课稿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敕勒歌》,让学生接触到了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朗读和表演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组织学生整体朗读环节,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进一步巩固。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19古诗二首《敕勒歌》。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 理解《敕勒歌》的词句、背景及寓意。

3. 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敕勒歌》的字词、句式及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寓意。

2.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敕勒歌》,分析其韵律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感受草原的壮美。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敕勒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敕勒歌》,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析《敕勒歌》的词句,理解古诗的含义。

(3)讲解《敕勒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3. 例题讲解(1)选取一首与《敕勒歌》韵律相近的古诗,让学生分析其韵律特点。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敕勒歌》的韵律特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敕勒歌》,体会其韵律美。

(2)让学生尝试背诵《敕勒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敕勒歌》的词句和韵律特点。

(2)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背。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词句及韵律特点。

2. 《敕勒歌》背景及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敕勒歌》的背景和寓意。

2. 答案:(1)见课本。

(2)背景:反映北朝时期敕勒人的生活场景。

寓意:赞美敕勒人的勇敢、粗犷和豪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敕勒歌》的韵律特点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古诗背景和寓意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19敕勒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9敕勒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9敕勒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敕勒歌》,这首诗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第四章《古诗二首》。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我国北方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了解敕勒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敕勒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敕勒人的豪放性格。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敕勒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结合课文注释,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与《敕勒歌》意境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内容:诗歌全文及重点字词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敕勒歌》的意境,画一幅草原风光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以草原、天空、牛羊等元素为主,体现诗歌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较为熟练,但在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古诗,如《塞下曲》、《凉州词》等,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学说课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学说课课件

诗赏析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诗歌赏析
天苍苍,野茫茫。
诗歌赏析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歌赏析
翻译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浪,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苍茫美丽的阴山脚下, 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辽阔。 接着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说天 空如一顶巨大的圆顶毡制帐篷,盖住 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天野 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诗歌赏析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歌赏析
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 置?
(山,天,原野,风,牛羊。原野之中。)
诗歌赏析
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
诗歌赏析
敕勒川,阴山下。
诗歌导入
茫茫草原,不知激起多少 人美好的向往和想象,那空旷的 土地、洁白的浮云、嘹亮的牧歌, 处处充满浓郁的魅力。
诗歌简介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 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 的《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这首诗内容歌唱草原的辽阔 和牛羊的繁盛,写出了西北 大草原的特殊景色。
字词积累
• 生字:穹(qióng)庐(lǘ) 见(xiàn) • 通假字:“见”通“现”,显现,出现。 • 重点实词: 敕勒川:地名。川,平川,平原。 穹庐:用毡子做的圆顶帐蓬,现称蒙古包。 苍苍:深青色。天苍苍,天蓝蓝的。 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敕勒歌》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说课标: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0654.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0654.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说课标: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2021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四、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敕勒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提高幼儿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促进幼儿的表达和演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敕勒歌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提高幼儿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准备
准备与敕勒歌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了解幼儿对敕勒歌的认知和问题,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与敕勒歌相关的演绎活动和表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敕勒歌的音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幼儿对敕勒歌的兴趣和好奇。

2. 敕勒歌学习
通过讲解和解读敕勒歌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幼儿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敕勒歌,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演绎和表演
组织幼儿进行敕勒歌的演绎和表演,可以使用道具和音乐等辅助手段。

通过演绎和表演,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演绎能力。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敕勒歌相关的活动,如绘制敕勒歌的场景、创作相关的诗歌等。

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与敕勒歌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说课稿[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1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世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4.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表达清楚。

[教学课时]2课时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出示李白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2.师:同学们,你们读过他写的诗吗?谁来朗诵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夜宿山寺》。

3.(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写的诗。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十分热闹,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四、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

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

(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

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

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

(三)品读,再现意境美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

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2.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

(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示例:★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

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

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

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

2.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3..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

(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

(PPT11)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

★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

“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

★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

★动静结合。

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

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

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

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

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

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

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指导写字学习“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1.重点指导“野、茫”两个字。

野:左边“里”字最后一笔改横为提。

茫:是草字头,不要写成三点水旁,右下角是“亡”,不要少写一点。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3.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书写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

[教学板书]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高百尺、摘星辰(楼高)不敢、恐惊(夜静)敕勒歌地点阴山下景色天苍苍似穹庐野茫茫牛羊壮草原壮美的画卷[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易于背诵,但二年级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重点字词的妙用方面还有欠缺。

所以在教学方面,我配合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融入诗境,从而更直观感受到作者当时写诗的情景,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深入。

第二首诗语言朗朗上口,重在写景,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时,我一方面要做好朗读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想象画面,将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