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

合集下载

黏膜白斑疾病PPT演示课件

黏膜白斑疾病PPT演示课件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 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及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
其他辅助检查
如内镜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
使用激素类、免疫调节剂等外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 轻症状,促进黏膜修复。
口服药物
针对病因,选用抗生素、抗病毒 药物等,消除感染,控制病情发 展。
抗真菌药物。
恶变
少数黏膜白斑可能恶变成癌症,因 此对于长期不愈或面积增大的白斑 ,应及时进行活检以排除恶变可能 。
瘢痕形成
黏膜白斑治愈后可能遗留瘢痕,影 响美观和功能。可采用激光、手术 等方法进行修复。
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
年龄与性别
黏膜白斑的发病与年龄和性别有 一定关系,通常中老年人及女性 更容易患病。针对这一人群,应
植皮术
恶变倾向的处理
对于疑有恶变倾向的白斑,应及时进 行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如已发生 恶变,则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
当白斑切除后创面较大时,可采用植 皮术覆盖创面,促进愈合。适用于创 面较大、自身愈合困难的患者。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感染
黏膜白斑部位容易感染,常见细 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治疗时需根 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黏膜白斑可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种。均质型白 斑表面光滑、柔软,边界清楚;非均质型白斑表面粗糙不平,质地较硬,边界 不清。后者恶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 括症状出现时间、部位
、变化等。

口腔斑纹类疾病3

口腔斑纹类疾病3
1.长期持续性物理、化学的刺激。
2.机械刺激
3.在口内有两种不同金属修复体产生的电流, 比较局限。
4.维生素A缺乏,是上皮组织不健全的内在因 素,可影响上皮功能和正常角化过程,降低粘膜对 理化、机械刺
激的抵抗力。
二、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1.中年以上男性多见。
2.一般无自觉症状,重时粗糙感、干燥感。
3.基本形态:灰白色或白色界限清楚的基底柔软斑
块,色泽一致。
4. 好发部位:硬腭、颊、唇、舌背
损害形态
①硬腭 灰白色均匀弥散的损害 ②颊粘膜 损害为带状,左右对称,损害由许 多小方块或小长方块组成,小块之间有红纹。 ③唇粘膜 损害呈圆形、椭圆形,上下对称的 灰白色或白色斑块,损害的位置取决于吸烟习惯, 称烟斑。
3.皱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状如白色皱纸.
4 .疣状:损害隆起,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粗糙 感明显。 5 .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 疼痛明显。
斑块状
颗粒状
皱纸状
疣 状
颊粘膜白斑
舌白斑癌变
三、诊断(Diagnosis) 四、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三、诊断
口腔粘膜
1.唇红为好发部位,多见下唇,中年女 性,色素沉着。状似白癜风的脱色斑. 2.实验性诊断
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阳性.

治疗
局部治疗 下唇有糜烂时,湿敷去除痂皮后上药. 全身治疗 氯喹 昆明山海棠 激素
• • • • • •
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定义的损害特征. 一、病因(Etiology) 1.局部刺激 2 .全身因素:白念感染、 VA 缺乏、缺铁性贫 血、VB12和叶酸缺乏等。微量元素的缺

06口腔斑纹类疾病

06口腔斑纹类疾病

口腔斑纹类疾病正常口腔黏膜:湿润、粉红、光滑异常口腔黏膜斑纹:糜烂erosion,萎缩atrophy,溃疡ucler,丘斑patch,假膜pseudomembrane,疱vesicle一、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恶变率0.4%-2.0%发病原因:不明原因、医源性、免疫、全身状况(心理因素、内分泌因素、其他)临床特征:中年女性,发病率1%;女性多于男性3:1;非吸烟者多于吸烟者4:1;非饮酒或饮酒者多于饮酒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病损(对称性、多部位)威肯姆线Wickhamstraie:OLP病损为小丘斑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类似皮肤损害,属角化异常病损多种病损形态交叉、重叠云雾状症状可有可无根据病损部位分:颊、舌、唇、龈、腭不同部位损害特征:舌部:舌前2/3,萎缩为主。

可表现为斑块状,舌缘及舌腹常见糜烂充血。

唇部:网纹为主,可有糜烂。

但不超唇红缘。

牙龈:充血、糜烂多见。

腭部:少见。

不同病损形态好发部位:斑片型(舌)、环状型(唇、磨牙后垫)、网状型()、糜烂型(颊、牙槽嵴)、增殖型、水疱(上皮下疱,壁相对厚)(2)皮肤损害Wickham纹丘疹上可见点或浅的网状白色条纹(3)指甲损害(4)自觉症状: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病理:上皮不全角化或过角化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少数萎缩变薄基底层液化变形基底膜下淋巴细胞带状浸润上皮异常增生?鉴别诊断: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黏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治疗原则:1.消除局部刺激因素2.损害程度及有无症状应区别对待(损害局限无症状者,可不用药,仅观察随访;损害局部但有症状者,局部用药为主;损害较严重者,局部用药和全身联合用药)3.控制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4.加强心理疏导5.定期随访,防止癌变治疗药物1.`糖皮质激素及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a)全身用药:泼尼松、羟氯喹……b)局部用药:地塞米松含漱液、曲安奈德软膏……2.免疫增强药:胸腺肽、转移因子治疗方案(2)重度糜烂:急性发作、大面积、久治不愈、或伴有大面积皮肤损害的(3)迁延不愈者:免疫调节剂、物理治疗等(4)顽固抵抗者:了解全身情况,排除肿瘤,定期随访,及时活检,防止癌变二、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病。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4.部位: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以及口角者。
5.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或糜烂型伴有念珠菌感染者。
6.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者越易恶变。
7.时间:病变时间长者。
8.症状: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癌前病变有哪些?列举两种简述临床表现
癌前病变包括白斑、念珠菌性白斑、红斑、扁平苔藓、OSF。
口腔扁平苔藓OLP
口腔黏膜病损;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口腔黏膜可同时出现多种病损,并可相互重叠和相互转变。病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颊部多见,大多左右对称。
病损可分为:网状型、环状型、条纹型、斑块型、丘疹型、萎缩型、水疱型、糜烂型。
不同部位的病损特点
皮肤病损:皮肤病损表现为紫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有Wickhsm纹,大多对称,瘙痒,四肢伸侧多见。
狼疮带:对盘状红斑狼疮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时,发现病损基底膜处有荧光抗体呈连续、粗细不均的带状沉积。
口腔白斑伴有哪些情况时更容易发生恶变
白斑属癌前病变,伴有以下情况时癌变倾向较大,应严密观察。
1.年龄:年龄较大,如60岁以上者。
2.性别: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患者。
3.吸烟: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
迷脂症:迷脂症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异位皮脂腺,常见于唇颊粘膜,表现为散在或成簇的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
尼古丁口炎:本病由长期吸烟造成的,常发生在硬腭或牙龈上,呈弥漫性分布的伴有散在红色点状的灰白色或浅白色病损,属白色角化病。
口腔红斑病:口腔红斑病指口腔黏膜上边界清楚的天鹅绒样鲜红色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属于癌前病变。
1.黏膜病损:黏膜病损表现为椭圆或圆形的片状糜烂,边界清楚,周边有较短的白色条纹呈放射状排列,下唇唇红是本病的好发部位,初起为暗红色的丘疹或斑块,随后形成红斑样病损,片状糜烂,中心凹陷呈盘状,周边有红晕,红晕的外围是呈放射状排列的白色短条纹。病变区超出唇红缘,累及皮肤,造成唇红皮肤界限消失。这属于本病的特征表现。唇红糜烂易形成血痂。

第六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ppt课件

第六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白斑ppt课件
均质型 (斑块状、皱纹纸状)。 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
-
20
➢ 斑块状:白、灰白、 乳白色,平或稍高 出粘膜表面,不粗 糙或稍粗糙,柔软 (无症状或轻度不 适),角化较重者 为乳白色,表面隆 起,很粗糙,有沟 裂(有不适感)。
-
21
-
22
-
23
-
24
➢ 皱纹纸状:
口底及舌腹。灰白色、 白垩色,表面粗糙, 界清,周围粘膜正 常,有粗糙感或疼 痛。
➢1.白色角化病: 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浅白色, 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无症状,去 除刺激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失。
-
38
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
病 因 明确的理化刺激因素 吸烟白念全身因素
部 位 唇 、颊 、腭
颊舌唇 、腭、口底
损害特征 灰白色、表浅、 白色斑块、粗糙、
界不清、质软 界清
症 状 无症状 粗糙
-
3
三、临床表现
➢浅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 或微高于粘膜表面,斑块表面平滑, 基底柔软无结节。
➢无自觉症状。 ➢发生于受刺激部位。
-
4
-
5
-
6
➢烟碱性白色角化病:
因长期吸烟所致。
患者上腭及其牙龈。
呈灰白色或浅白色病损,病变均匀、 弥散、边界不清晰,软硬腭交界处可 见有腭腺开口呈小红点 ,稍凹陷 。
➢ 1.去除刺激因素,戒烟酒,少吃烫、辣食 物。去除残根、残冠、 不良修复体。
➢ 2.局部用药: ⑴ 0.1—0.3%维A(甲)酸软膏局部涂(充血、 糜烂病损禁用)。 。 ⑵ 1%维胺酸糊剂局部涂。 ⑶ VitA局部涂擦。
-
43
➢ 3.口服 维胺酯:25mg/次,3次/日,2—3月为一疗程。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
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先进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3
患者就诊意识和知识水平不足
部分患者对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的认知不足,就 诊意识不强,导致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不及时。
医疗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01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口腔粘 膜斑纹类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 清洁牙缝,并定期洗牙, 以减少口腔细菌和牙菌斑 。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控制饮酒量、减少 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以降低口腔粘膜斑纹类疾 病的发生风险。
患者日常管理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 ,以免加重口腔粘膜损伤 。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包括戒 烟、戒酒、健康饮食等。
定期复查
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病情变化。
心理调适
患者通过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 治疗。
医疗管理实践经验总结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物理治疗
采用激光、冷冻、光疗 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
症状,促进愈合。手Fra bibliotek治疗对于严重病变或治疗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
手术治疗。
治疗手段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 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治疗效果评估
短期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 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以判断治疗效果。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PPT培训课件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PPT培训课件
condition)
其他 糖尿病
遗传因素
微循环障碍
OLP病因
免疫因素
精神因素
内分泌
感染因素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病损:中年女性 颊部最多见 左右对称
由小丘疹连成的线状白色、灰白色花纹,白色花纹可组 成网状、树枝状、环状、半环状等多种形状,斑块,突出
可有充血、糜烂、溃疡等 无症状或刺激灼痛等
分型:根据病损形态分为 1)网状型
“白念白斑” 易恶变
3. HPV感染
可能是发病、癌变的因素
4. 全身因素
微量元素、微循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锰、锶和钙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 ,
上皮代谢与维生素关系密切,
维生素A缺乏 可引起粘膜上皮过度角化
维生素E缺乏 能造成上皮的氧化异常,
使之对刺激敏感而易患白斑
[临床表现] 性别年龄:中老年男性 部位:好发于牙龈、颊粘膜咬合线区,舌、唇等 表现:白色斑块、结节或疣状等,粗涩感,可有溃
2)环状型 3)条纹型 4)斑块型 5)丘疹型 6)水疱型 7)糜烂型
8)萎缩型
根据病损基部粘膜状况
非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正常, 无充血粘膜充血、 糜烂或溃疡,刺激痛或自发痛明显
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舌部: 萎缩型、斑块型,灰白透蓝的斑块(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 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流行病学
患病率:较实际情况高: 国内 1980 10.49% 瑞典 1976 10% 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12倍 38.9%的患者有吸烟习惯 40~69岁为高发年龄
[病因] 与局部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
1. 吸烟等理化刺激 (饮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咀嚼槟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医学课件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医学课件

腭部: 少见,硬腭龈缘附近 中萎红 边白隆
2.皮肤病损 多角形扁平丘疹(呈紫红或暗红色) 上覆盖鳞屑或痂皮蜡样光泽,wickham纹
左右对称 痒
3.指甲病损 对称,甲板萎缩变薄、凹陷,沟、裂隙, 或增厚(拇指),脱落
[病理] 1 上皮过度不全角化 2 上皮钉突呈锯齿状、伸长 3 基底层液化变性 4 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带 5 可有胶样小体(凋亡产物)
4.天疱疮:尼氏征阳性,棘层松解,上皮内疱 上皮棘细胞周围有IgG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
类天疱疮: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上皮下疱 基底膜处可见均匀细线状翠绿色荧光带
5.苔藓样反应
(1)服用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 唑、开博通、奎尼丁等药后
(2)银汞合金充填物、修复体,当去除原 因后,苔藓样病变就减轻或消失
2)环状型 3)条纹型 4)斑块型 5)丘疹型 6)水疱型 7)糜烂型
8)萎缩型
根据病损基部粘膜状况
非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正常, 无充血、糜烂,患者多无症状 糜烂型:白色斑纹间及周围粘膜充血、 糜烂或溃疡,刺激痛或自发痛明显
不同部位的表现特征 舌部: 萎缩型、斑块型,灰白透蓝的斑块(前2/3区) 唇部: 白纹(下唇红 网状或环状 不超出唇红缘) 秕糠状鳞屑、糜烂、结痂 牙龈: 萎缩、糜烂型、白色细花纹
6.多形性红斑 发热等,唇红,厚血痂 虹膜 状红斑
7.迷脂症 属皮脂腺异位、错生 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 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 疹,质软
[治疗] 1.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全身情况,调整心理状态
如精神状态、睡眠、月经、消化道情况、高粘血症等 2.局部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安全效好 (3)维A酸软膏局部涂擦:角化程度高 3.全身治疗 (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重:

口内黏膜病-红斑白斑

口内黏膜病-红斑白斑

在70、80年代温饱问题是人们的焦点,在90年代家用电器最博人眼球,到了21世纪健康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于口腔常见黏膜疾病同样被重视起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口腔白斑与红斑。

口腔白斑: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包括因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

病理变化: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疣状型(verrueous type) 病损表现为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结节状突起。

质较硬,有粗糙感。

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总的紊乱,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上皮异常增生可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此外,从组织学上观察表明,当白斑癌变时,其上皮表层的角化呈现为过度不全角化层,过度不全角化病损通常较过度正角化病损的上皮要厚。

非均质型白斑常与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相关。

2.颗粒型(granulartype) 病损特点为在发红的粘膜面上有细小颗粒样白色角化病损,高出粘膜面,表面不平似绒毛样。

多有刺激痛。

3.溃疡型(ulceroustype) 病损特点为在白色斑块基础上有溃疡形成。

常有明显的疼痛。

口腔红斑红斑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病理变化:口腔黏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1)均质型红斑在镜下有的表现为上皮萎缩,有的为上皮异常增生或原位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扁平苔藓
七、白斑癌变倾向:
约3—5%发生癌变,有以下情况应密切观察。
➢ 1.年龄:年龄较大,>60岁。 ➢ 2.性别: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此病若发生在
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恶变可能性更 大。
➢ 3.吸烟:吸烟时间越长,烟量越大,恶变可能 性越大。
➢ 4.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区属高危区 域。
➢5.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易恶 变。
➢6.组织病理: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 越重越易恶变。
➢7.具有白念感染者 ➢8.病变时间较长者 ➢9.自觉症状: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八、防治:
➢ 1.去除刺激因素,戒烟酒,少吃烫、辣食 物。去除残根、残冠、 不良修复体。
➢ 2.局部用药: ⑴ 0.1—0.3%维A(甲)酸软膏局部涂(充血、 糜烂病损禁用)。 。 ⑵ 1%维胺酸糊剂局部涂。 ⑶ VitA局部涂擦。
➢ 其他理化因素刺激也与白斑发生有关。
➢ 2.念珠菌感染:白斑患者34%白念感染阳性。 少数白斑患者,白念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对 大多数患者,白念是联合病因。
➢ 3.全身因素:微量元素vitA、vitB缺乏;微循 环障碍,易感的遗传素质。
三、临床表现
中老年男性多见。 ➢ 1.白斑好发部位:
颊、唇、腭、舌、口底。 ➢ 2.白斑分型:
三、临床表现
➢浅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 或微高于粘膜表面,斑块表面平滑, 基底柔软无结节。
➢无自觉症状。 ➢发生于受刺激部位。
➢烟碱性白色角化病:
因长期吸烟所致。
患者上腭及其牙龈。
呈灰白色或浅白色病损,病变均匀、 弥散、边界不清晰,软硬腭交界处可 见有腭腺开口呈小红点 ,稍凹陷 。
四、病理: ➢ 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化
➢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紊乱,上皮细 胞不典型增生,丧失了正常细胞成熟及分 层过程。
➢ 上皮异常增生的表现。
白斑伴上皮轻度异常增生
白斑上皮过度正角化
白斑过度正角化
五、诊断
➢临床表现,病理检查。
➢辅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甲 苯胺蓝染色。
染色前
染色后
六、鉴别诊断
➢1.白色角化病: 有明显的理化刺激因素,浅白色, 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无症状,去 除刺激2—4周后,病损变薄或消失。
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斑病
病 因 明确的理化刺激因素 吸烟白念全身因素
部 位 唇 、颊 、腭
颊舌唇 、腭、口底
损害特征 灰白色、表浅、 白色斑块、粗糙、
界不清、质软 界清
症 状 无症状 粗糙
无症状、粗糙、疼痛
病 理 上皮过角化
上皮异常增生
➢2.迷脂症:皮脂腺异位,错生于唇、 颊粘膜上,无主观症状。针尖大小 淡黄色散在成丛小丘疹,位于粘膜 下,无症状。
治疗:无需治疗。
➢2.颊白线:由于咀嚼时牙齿持续不断地 刺激所引起的组织角化,与双侧咬合 线相对应,成年人中常见,无自觉症 状,病理上皮正角化。
➢3.灼伤:由于腐蚀性药物所致粘膜 灼 伤,病损上白色假膜,可擦除,其 下方为出血创面。
➢(六)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严重者配合 局部用药。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 临时性诊断:口腔粘膜白色损害,不能诊 断为其他疾病即可下临时性诊断;如怀疑此 白色损害与某种因素有关,去除此因素1— 3月后,损害仍持续存在,此时可下肯定性 诊断并及时活检。
二、病因:
➢ 1.吸烟:与白斑密切相关,白斑的发生率与抽 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发病部位 与烟接触口腔的方式,烟雾刺激的部位有关。
均质型 (斑块状、皱纹纸状)。 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
➢ 斑块状:白、灰白、 乳白色,平或稍高 出粘膜表面,不粗 糙或稍粗糙,柔软 (无症状或轻度不 适),角化较重者 为乳白色,表面隆 起,很粗糙,有沟 裂(有不适感)。
➢ 皱纹纸状:
口底及舌腹。灰白色、 白垩色,表面粗糙, 界清,周围粘膜正 常,有粗糙感或疼 痛。
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二节 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
一、概述
➢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 成的口腔粘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 斑。
➢属口腔上皮过度角化或部分不全角 化,基本上是良性病变。
二、病因:
口腔粘膜长期受机械或化学性 刺激而引起的白色斑块。 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或 吸烟。
oral leukoplakia,OLK
一、概述
➢ (一)定义:
➢ 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 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 何疾病者。
➢ 1996年WHO定义为“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 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 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 癌。
➢ 根据检查环境和诊断手段的差别,可将白 斑分为临时性诊断和肯定性诊断两个阶段。
➢3.症状:粗糙感,刺痛,味觉 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疡时出 现自发痛及刺痛。由于主观症 状不明显,常不能主动就医。
四、病理
➢ 白斑的主要病理表现是上皮增生,伴有过 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 层增厚;上皮钉突伸长变粗,固有层和黏 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上皮单纯性增生为 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角化。
➢ 颗粒状:口角区 多见。充血的粘 膜上白色损害呈 颗粒状突起,表 面不平,有小片 状或点状糜烂, 刺激痛,此型多 伴白念感染。
➢ 疣状:多发生于 牙槽峭、唇、上 腭、口底等部位, 乳白色,厚而高 起,表面呈刺状 或绒毛状突起, 质稍硬,粗糙。
➢ 溃疡状:
增厚的白色斑 块上有糜烂或溃 疡,有反复发作 史,疼痛。
五、诊断:
➢ 口腔粘膜增厚、发白——对应区域可找 到刺激因素(机械)。
➢ 吸烟者叼烟卷的唇部,严重吸烟者,上 腭广泛白色角化损害,烟碱性白色角化 病。
➢ 刺激去除2—4周后,白色损害变浅,范 围缩小,甚至消失。
六、鉴别诊断:
➢1.白色水肿:双颊呈弥散性半透明灰白 色,用口镜拉展颊粘膜时,白色改变可暂 消失,柔软,无压痛,患者无自觉症状。 病理:上皮细胞有显著细胞水肿。
➢ 3.口服 维胺酯:25mg/次,3次/日,2—3月为一疗程。
作用:促进上皮细胞正常分化,提高细 胞免疫功能,防止癌变 多抗甲素:5—10mg/次,3/日,一月一疗程 , 作用:增强免疫,抗肿瘤。 增生平:中药,针对食道癌。 左旋咪唑,转移 因子、聚肌胞、vitA、v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