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对联的要求及注意
写对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对仗工整:对联的上下句字数要相等,并且要对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
近,比如名词对应名词,形容词对应形容词。
2.韵律和谐:对联要求上下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声调要符合一定的规律,通
常为“平仄”声调。
3.意义深刻:对联的意境要深远,或表达美好祝愿,或启示人生哲理。
4.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文辞优美,语意深远。
5.避免重复:对联中不应出现重复的字或词。
6.避免生僻字:对联中应避免使用生僻字或不常见的词语,以免影响读者
的理解。
7.注意格式:对联的上下句要保持格式的统一,比如都是五字或七字,避
免出现格式混乱的情况。
8.符合场合:写对联时要考虑到场合和用途,比如春节、婚庆、祝寿等不
同的场合,对联的内容和风格也要有所不同。
9.避免歧义:对联中的词语或句子要避免产生歧义,以免引起误解。
10.追求创意:在符合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创新和创意,让对联更
加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
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
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
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
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二、内容上的要求语意相关应该是对联内在美的体现,它要求上下联的意脉必须互相关联,好像是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两美合一,是环肥燕瘦般地和谐统一在一个意境中。
我们看下面的两副“对联”。
①反对侵略/学习下棋②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从对联的形式要求来看,词性、句式似乎都无可挑剔,平仄亦合,可是上下联意思毫无关联。
这样的“对联”,只能算是“对句”。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要求彼此相关,不能毫无联系。
通常有三种类型:1、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上文中的对联。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本人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的形式和要求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
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
下面先看一副对联: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
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
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
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
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天、地、人、树、鱼、花……活虚字(动词)打、吹、腾、升、进、出……死虚字(形容词)高、矮、长、短、大、美……助字(动词)乎、耶、哉、也、焉、兮……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无虑无忧,老夫去矣克勤克俭,小子勉之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对联撰写要求
撰写对联是一项高雅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讲究语言优美、意义深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且通常承载着吉祥、祝福、教诲等寓意。
以下是对联撰写的一些基本要求:
1. 对仗工整:对联的上下联在字数、结构和语法上要相匹配,且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要相互呼应。
2. 韵律和谐:对联的上下联在韵脚上要和谐,通常会采用同一韵部的字。
平仄的交替也是构成对联音乐美的重要因素,上下联的平仄应相对。
3. 语言优美:对联的语言应简洁、优雅,避免使用粗俗或过于直白的表达。
4. 意义深刻:对联的寓意应深刻而富有哲理,能够引人深思,或给人以启示。
5. 避免重复:上下联中不应出现重复的字或词。
6. 创意独特:虽然对联有其传统的形式和要求,但好的对联应在遵循传统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个性。
7. 避免生僻字和冷僻知识:对联应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应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字或冷僻的知识。
8. 适合场合:对联的撰写还应考虑到适用的场合和对象,以使对联更具有针对性。
9. 寓意吉祥:在中国文化中,吉祥寓意是重要的,因此对联通常带有祝福、祈愿等寓意。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这些注意事项,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撰写任务。
无论你是要为某个特殊的场合创作对联,还是仅仅想要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能力,这些技巧都将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对联的写作要求-范文模板 (1页)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对联的写作要求
(1)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标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2)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
人之所以要维持一个平衡,立足正、站的稳。如果违背了这个观点,就会摔倒。事物间只有适用文字来抒发与表达,写文需要灵感,需要经历衬托,人的感觉很奇妙,时常你可会发现,同一件事情,心情不同,境遇不一,写岀得到的结果感觉也就千差万别。人之所以做事认真需要好心态,使自己平和、开朗、沉着、淡定。遇事不慌乱的精神状态。
人何偿不喜欢唯美时光,渴求于内心的温暖。但这惬意的日子偶尔也会泛起波澜。愁云纠集显在脸上。其实,旦夕祸福,人之常情,凡尘往来纠结难免。遇事需要理智;做事必须把握心宁静,权衡利弊,沉稳自己,明媚自己,文雅自己。
对联的写作方法
对联的写作方法1. 想写对联呀,那可得先把对仗弄明白。
就好比两个人跳舞,动作得相互呼应呢。
比如说“天对地,雨对风”,这就是最基本的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2. 写对联的时候,平仄也很关键哦。
平仄就像音乐里的节奏,一高一低才好听。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
3. 对联的字数也是有讲究的。
它可不是随便乱写多少字都行。
就像盖房子,得按照一定的规格来。
五言联、七言联就很常见,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五言联的典范。
4. 要写好对联,主题得明确。
这就像我们说话要有个中心思想一样。
要是主题不明确,就像船没有舵,到处乱飘。
比如写春节对联,主题肯定是围绕喜庆、祝福之类的,“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就紧扣主题。
5. 上联和下联的意境要相符。
这就如同两个人谈恋爱,得互相有感觉。
不能上联说的是雄伟的高山,下联突然变成了柔弱的小花。
像“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上下联意境很和谐。
6. 写对联还得有点想象力。
把平常的事物用不一样的方式组合起来。
就像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味道。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多有想象力啊。
7. 有时候从生活中找灵感最靠谱。
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一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对联的素材。
我邻居老张看到自家孩子读书努力,就写了个“窗前勤读月,案上苦攻书”。
8. 多读一些经典的对联是很有帮助的。
这就好比学武功要先看秘籍一样。
读多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写了。
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对联,读着读着就有感觉了。
9. 写对联别太拘泥于形式。
有时候打破常规反而能写出好的。
就像穿衣服,偶尔混搭一下也能很时尚。
比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虽然平仄不完全对应传统规则,但也很妙。
10. 对联的用词要准确。
这就像射击,得瞄准了才能击中目标。
如果用词不当,整个对联就会很别扭。
对联有什么要求_对联大全
对联有什么要求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杰作,那么究竟书写对联又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对联的要求,仅供参考。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的要求如下:·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如: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新春将至,小编特附上一些吉祥如意的新春对联上联: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下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横批:恭贺新春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下联: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上联:喜滋滋迎新年下联:笑盈盈辞旧岁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下联:四季彩云滚滚来横批:万事如意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上联:大地歌唤彩云下联: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上联:盛世千家乐下联: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上联:千年迎新春下联: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上联:共享锦绣年华下联: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上联:春归大地人间暖下联: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横批:科技致富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上联:百花齐放下联:万马奔腾上联:彩云追月下联:骏马迎春上联:竹梅品格下联:龙马精神上联:壮士喜骏马下联:红花爱英雄上联:云霞出海曙下联:骏马跃关山上联:迎春燕语巧下联:踏雪马蹄香上联:一堂开淑景下联:万马会新春上联:扬鞭催骏马下联:把酒会春风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上联:雪中飞赤兔下联:月下赶黄彪上联:小龙舞九州下联:大骥驰千里上联:闻鸡先起舞下联:跃马共迎春上联:闻鸡思奋发下联:跃马抖精神上联:万马争飞跃下联:百花展笑颜上联:万马奔腾日下联:千门幸福春上联:天高鹏展翼下联:路远马扬蹄上联:蹄花沾晓露下联:柳浪饰春风上联:霜蹄千里骏下联:风翮九霄鹏上联:神鞭催骏马下联:祖国壮金瓯上联:蛇舞长城雪下联:马嘶北国风上联:三春开盛纪下联:万马闯雄关上联:三春播喜气下联:万马荡雄风上联:人饮春节酒下联:马渡风月关上联:群星瞻北斗下联:万马啸东风上联:马跃阳关道下联:春回杨柳枝上联:马跃康庄道下联:人迎幸福春上联:马啸关山月下联:莺歌杨柳春上联:马腾改革路下联:国展富强图上联:马腾风雪舞下联:春到杏花红上联:马踏春锦绣下联:莺歌世风流上联:柳营晨试马下联:虎帐夜谈兵上联:柳绿春江月下联:旗红骏马图上联:立马千山矮下联:迎春万木荣上联:立马昆仑小下联:腾龙世纪新上联:腊鼓催青骏下联:春风策紫骝上联:鲲鹏飞玉宇下联:骐骥跃神州上联:凯歌送旧岁下联:骏马迎新春上联:骏马生双翼下联:鸿图壮九州上联:金蟒穿云去下联:紫骝踏雪来上联:花绽春光谱下联:马驰中国风上联:花香招鸟语下联:马跃起龙图上联:花开天下福下联:马跃人间春上联:海阔凭鱼跃下联:路遥任马驰上联:共莺传捷报下联:赤兔踏春光上联:风度竹流韵下联:马驰春作声上联:丰年飞瑞雪下联:骏马跃长征上联:春新门载福下联:志远马扬蹄上联:春色绿千里下联:马蹄香万家上联:春来山水秀下联:马跃路途宽上联:春拂芬芳地下联:马奔锦绣程上联:乘风腾骏马下联:兴国舞神龙上联:舞志士,激雄心,歌来红日千门晓下联:除邪氛,张正气,攀上碧桃四海春上联:举国江山俱似画下联:满天春色最宜人上联:白粉围墙客疑问下联:红墙瓦屋燕迷归上联:九州瑞气迎春到下联:四海祥云降福来上联:祈福应知福,福祉常缘善念下联:盼春该识春,春光永驻仁心上联: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下联: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上联:一腔热血开新宇下联:满面春风步小康上联:且把桃符纪盛世下联:常将竹叶报平安上联:桃李迎春,满园锦绣迎蜂蝶下联:江山竞秀,万里风光入画图上联: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下联:江山入画,万缕诗情上笔端上联:梅吐蕊,柳抽芽,老少边穷春正好下联:地生金,人益寿,东西南北景常新上联:春风轻拂千山绿下联:旭日东升万里红上联:雪里梅花霜里菊下联:炉中宝剑火中钢上联:四海春临,和风吹绿千堤柳下联:九州福至,丽日薰红万径花上联: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下联: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上联:天上明月千里共下联:人间春色九州同上联:草枯鹰眼疾下联:霜尽马蹄轻上联:百花开锦绣下联:万马起云烟上联:白鹅游暖岸下联:金马啸长风上联:岁月峥嵘须搏拼下联:年华潇洒莫蹉跎上联:点点梅花乐淑气下联:声声欢唱祝平安上联:风月焕新,海角天涯皆溢彩下联:山河铺锦,疆南地北总宜春。
对联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
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
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
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
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
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
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
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
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
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
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
对联的规则
对联的规则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对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深深的印迹着其存在。
对联也可以称作为楹联,是一种由两行文字组成的联合体,不仅体现出了中国对文化的尊重,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对联的写作规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联的文字要有文采,要有诗意,结构要完整,文字组合要巧妙,言简意赅,以做到具有记忆性和形象性。
第二,对联中的文字要押韵,现在一般常用的押韵方式为上下押韵,对联只有上下对称押韵才能算作正规对联,押韵形式大多为易押韵,即以容易押韵的字构成押韵,如四声、五声、仄声低押等。
第三,对联的文字要有巧妙的联接性,可以联上方的字,下联的字有推进的作用,或者联上方的句子,下方的句子有延伸的作用,使两句话之间有贯通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使读者细细体会,加深理解。
第四,对联的文字要有意境,意境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效果,它可以传达出读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可以传达出读者深刻的思想观点,以达到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快乐的目的。
自古以来,对联就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拥有着它的规则,更蕴含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字表现形式。
以上就是关于对联的规则及其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文化。
写春联的要求
写春联的要求篇一:对联的形式和要求对联的形式和要求(之一)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一)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
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
下面先看一副对联: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此联,以“万”对“四”属于数词对数词,“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与“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
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而下面这副对联在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问题: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问题主要出在后三字上,单看“开”、“喜”两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此处转化为名词,“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从整个结构看,“开满地”是动宾结构,“喜盈门”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其实,作对联只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牢记同类词相对,结构相同这一要领就不会出毛病了。
在古代,词性分类没有现在这么细致,作对联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
所谓“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
下面看一个简单的词性名称对照表就会明白。
实字(名词)天、地、人、树、鱼、花??活虚字(动词)打、吹、腾、升、进、出??死虚字(形容词)高、矮、长、短、大、美??助字(动词)乎、耶、哉、也、焉、兮??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一名士自挽联:无虑无忧,老夫去矣克勤克俭,小子勉之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之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植物类”、“人事类”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联作四弊对联创作,看似短小容易,实非如此,亦需反复推敲,力求精准也。
写楹联的格式和要求
写楹联的格式和要求一、字数相等楹联嘛,就像一双筷子,两根得一般长才般配。
上联几个字,下联也得是几个字。
比如说“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你看,上下联都是七个字,不多不少,就这么整齐。
要是上联长下联短,那不成了瘸腿的桌子?多难看呀。
二、词性相对这就好比是一场词语的对对碰游戏。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像“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天和地都是名词,雨和风也是名词。
要是写成“天对跑,雨对跳”,那可就乱套了,就像把苹果和汽车硬凑在一起,多别扭啊。
三、平仄相谐平仄这东西呢,有点像音乐里的节奏。
平声就像音乐里的低音,仄声就像高音。
上联结尾要是仄声,下联结尾就得是平声。
比如“海到无边天作岸(仄),山登绝顶我为峰(平)”。
你要是把平仄搞乱了,就像唱歌跑调一样,让人听着难受。
嘿,你想啊,好好的一副楹联,读起来磕磕巴巴的,像个啥?四、结构相称这就像盖房子,上联是什么结构,下联也要是差不多的结构。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也得是主谓宾结构。
就说“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春风”是主语,“吹绿”是谓语,“千枝柳”是宾语,下联也是同样的结构。
要是上联是一个完整的建筑框架,下联却搭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这怎么能行呢?五、内容相关楹联的上下联得说的是相关的事儿,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就像两个人聊天,得在一个话题上。
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都是在说福寿的事儿。
要是上联说的是花,下联突然说起飞机,这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吗?哎呀,那简直是胡言乱语嘛。
六、忌合掌啥叫合掌呢?就是上下联说的是一个意思,这就没意思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自己跟自己握手,多傻呀。
像“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五祥”,五福和五祥基本一个意思,这就不好。
楹联啊,得有点变化,上下联互相补充才好。
七、韵律美读楹联的时候要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就像念儿歌一样顺溜。
平仄的搭配就是为了这个韵律美。
比如说“日照花如锦(仄仄平平仄),风吹柳似丝(平平仄仄平)”,你读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嘴巴都很舒服?要是读起来拗口,就像吃了没煮熟的米饭,咯牙得很。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对联的基本格律规则(一)对联有六大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对应,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一、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如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下联分句句数必须与上联相等,且对应分句句内字数也应相等。
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东、西、南、北、中等)、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红、黄、绿、紫等)、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有时候动词也可以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
三、结构对应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等。
所谓偏正结构,前面的字往往是形容、修饰、限制后面的字的,如“春光”、“春风”、“秋雨”、“高山”等,并列结构就不同了,两个字是并列的,平等资格的,两者之间没有形容、修饰、限制的关系,如“风雨”、“江山”“日月”等,写联时常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偏正结构与并列结构相对,如用“春风”对“日月”就不工整,“春风”对“秋雨”就可以,用“江山”对“日月”就可以。
四、节奏相同节奏是古代韵文的重要因素,借助正确的节奏,可以通过停顿和韵律变化造成和谐的音乐美,对联中的节奏也有这样的效力。
节奏对仗,即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这个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个方面。
语意节奏是根据词语意义的停顿方式确定,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即第二个字,出现单字占一节,这个字即为节奏点。
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声律节奏是利用和谐的音韵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与对立而产生的,一般以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每个声律结构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的基本要求一、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
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
(正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
(反对)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
如: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
如: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常用无情对)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常用无情对)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二、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
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写对联的六要素——简明扼要,一学就会!
写对联的六要素——简明扼要,一学就会!写对联的六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对(谐),逻辑相通,节奏相和。
一、字数相等“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比如:上联:春来眼际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如果这个问题清楚了,节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病例:上联:春来眼际下联:风光无限多分句例: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二、内容相关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否则,只是对,不是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最基本的要素三、词性相当“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花草对花草,天文对天文自然对自然,人物对人物如:春来眼际名动名喜上眉梢名动名四、平仄相对(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衣(阴平)、咦(阳平)”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倚(上声)、义(去声)”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古音中的入声字归于仄声今音的轻声字,视语言环境,可平可仄“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律感所以,“平仄相谐”也是对联的声律要素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即所谓的“仄起平收”如:春来眼[际]平平仄[仄]喜上眉[梢]仄仄平[平]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字字相对,对打好基础是有很大帮助的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如果符合马蹄韵,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马蹄韵是对联的基本格式,也是没有争议的格式五、逻辑相通通俗地讲,就是符合人们所掌握和公认的常识通,就是能解释得通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识性认知逻辑病句:家徒四壁千书柜家徒四壁,是指穷得除了墙壁外,别无他物了这么穷,又哪来的千书柜呢不符合常理又如:坦荡襟怀行厚道茫然尘世树平心既是茫然,又怎能树平心呢?若有平常心,便不会茫然了如改成:坦荡襟怀行厚道,坚贞气节铸忠心。
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的写作要求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殊体裁,又叫楹联,俗称对子。
它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因其文体短小精干、语言凝练,创作灵活、寓意深刻,深得历代文人喜爱,并在民间被人们广为学习和使用。
下面分享关于对联的写作要求:
1、字数相同
一副对联中,上联字数必须和下联字数一样多。
如不相等则不能称之为对联。
2、词性相当
中国的汉语字词有实词、虚词之分,其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等。
在对联中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词性应该相近或相同。
实対实、虚对虚是基本要求。
3、结构对应
就是说上下联的结构要一致或相近,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4、节奏对应
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也必须一致。
如:“天地低昂龙虎气,雌雄征战帝王才”。
5、平仄对应
在同一副对联中,不能只用平声字或仄声字,要平仄交替。
上下联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应该是相反的。
上脸的联脚为仄声字,
下联的联脚为平声字。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平平仄仄平平仄),柳暗花明又一村(仄仄平平仄仄平)。
6、内容相关联
不能上联说一样,下联又说另一样,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对联要求及注意事项
对联要求及注意事项对联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它独特的形式和寓意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想象空间。
写一篇对联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和注意事项。
首先,对联应该具备一定的对仗性。
对仗是对联最关键的特点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上下联的字数要对等,每个字的音节和意义应该相对应。
例如,“山泉滴滴水声韵,花香飘飘春意长”就是一组符合对仗性的对联。
泉韵长,香长水声,声相应,韵相和。
字数的对等也增加了对联的平衡感。
其次,对联的词句要通顺合理。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
上下联的词句应该自然地串联在一起,互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意。
词句要简练明了,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累赘。
再次,对联的意境要深沉。
对联是一种艺术形式,更需要表达情感与思想。
好的对联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要注意对联的主题和情绪要一致,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才具高人应该以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措辞,深入人心。
最后,对联的表达方式要富于创意。
对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要求作者具备创意和想象力。
写对联不仅是对字句的组合,更是对思维的运用。
可以采用错句联、对仗联,分别用意与音进行搭配,以突破常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在写对联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注意字句的平仄。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应,以保持韵律的平衡和和谐。
其次,要注重字词的汇总。
对联是一种精炼的文学形式,要把握好字数和意思的平衡,不要有冗余和重复。
再次,要注意对联的朗读和理解。
写好的对联不仅应该在纸上有美感,更要听起来和解释起来有意境。
最后,要勤于练习和学习。
对联是一种技艺,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总之,写一篇对联需要具备对仗性、通顺性、情感与思想的深化,以及富于创意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平仄、汇总、朗读和理解等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
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
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
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
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
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
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
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
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
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
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
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
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
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
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
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
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
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
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
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
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
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
只是漏掉方位词。
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相对。
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
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
其实不然。
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
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
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
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
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
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并没有笼统地实对实,虚对虚,还是照语法要求去做。
我们只有用语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对对的方法弄清楚;壹、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
上面所列《词林典腋》三十门,大多数是名词,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现在应用时只分十多类,即天文、时令、地理、宫室、人物、形体保持各为一类外,已把帝后、职官、闱阁和人伦合为人伦类,政治、礼仪、音乐、技术、文事、外教合为文化类,武备、珍宝、器物合为器物类,布帛、服饰合为服饰类,饮食、菽粟合为饮食类,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为植物类,飞鸟、走兽、鳞介、昆虫合为动物类。
其中又分近类和远类,凡词性相近或互相有关系的叫近类,如天文地理和时令部分,人伦、人物和形体,文事和武备等;词性不相同,又无多大关系的叫远类,如动物和服饰,天文和饮食,人伦和器物等。
写作对联时,如同类无词可对,可求近类,近类都不能表示意境时,可以求之远类,古人虽把远类相对叫做对开,但并不乏例。
名词还有习惯不同类通对的。
词有入多类的,有和别类词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习惯上有不同类通对的名词。
例如植物类的花字,由于有“风花雪月天”之句,它能和天文类风、雷、月相对,由于有花鸟、花蝶、花烛、花锦等联合词,它可同鸟、蝶、烛、锦等字相对,又饮食类的酒字还能和文化类的诗、歌、琴、棋相对,是由于古有“诗酒琴棋客”样的名士。
天文类的日、月二字,又可同时令类任何字相对,因为时令类也有日月。
天文类的风字,除能同花对外,又可同世、俗、景、貌、火等字相对,因风字能组成世风、风俗、风景、风貌、风火等联合词。
琴书剑为古文人必备之物,也可通对,至于子字因有父子、果子、甲子等联合词,能同人伦类、植物类和干支通对。
有杨花水性一成语,杨和风水可对。
余可类推,不再列举。
用这类词相对和同类词相对,是同等看待的。
连绵名词也要求词性词相对。
属动物的有鹧鸪、鹦鹉、鸳鸯、蚂蚁、蝴蝶、凤凰等,属植物类的有海棠、月桂、杨梅、荔枝、金桔、玉兰等,属人物的渔父、耕叟、牧童、织女、樵夫、教师等。
其余可类推了,不再列举。
(以下各种词性旨同)。
至于数词、量词、干支、颜色、方位、卦名等仍各自相对。
名词又分为:(1)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2)具体名词:日、月、山、水、松、柏、猪、鸡等。
(3)抽象名词:性、情、志、气、仁、义、忠、孝、福、寿等。
这三种名词又要求各自相对,现分别举例说明:甲、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
例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春节征联出句:“碧野、田间、牛得草”,评冠军的对句:“金山、林里、马识途”。
各以三个文化界人名相对,各字分类相对也工整,第一字是颜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类,第四字是方位词,第五字是动物类,第六字是动词,第七字是具体名词,语意能顺理成章,古人巧对也不过如此。
乙、具体名词对具体名词。
例如:朱熹世家中堂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日月天地是天文地理类联合词,诗书属文事,圣贤属人物也是联合词,第三、四字是数量词,心眼属于形体类,全是具体名词相对。
丙、抽象名词对抽象名词。
例如,周总理“送蓬仙兄返里”联:“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道义对险夷是抽象名词相对。
贰: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争、打、呼、问……。
例如:(1)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著对留是动词。
(2)徽州戏台联:“声为律吕身为度;云想衣裳花想容”。
想对为是动词,因上下联各是二小句,所以重用动调。
(3)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想见对以送来是连动词相对,前者作状语。
叁、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小、长、短……等。
例如,(1)石达开题宜山白龙洞联:“挺身登峻岭;举目点遥空”。
“遥”对“峻”是形容词,表示空和岭的形状。
(2)灌县青城山天师洞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清、浊、矮、高都是形容词,在这里有意动作用,是表示发展的。
上下联各自对则更工。
(3)汉阳鹦鹉洲联:“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
“萋萋”对以“滚滚”是叠字形容词,“陈”对以“新”是形容词,前是表示形状,后是表示性质。
上列名、动、形三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须注意区别,准确运用。
它们之间活用又多,名词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也可作名词或动词用,都是常见的,使用场合不同,词性就不同,如锯字配上数量词一条锯是名词,配上宾语锯树木是动词。
这种活用应予注意。
肆、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改组句子的词:如:吾、我、你、他、彼、此、汝、其、伊、侬、我辈、你们、他们……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
例如:(1)峨嵋山报国寺联:“我奉雪山为赠品;君收云海作诗声”。
君指游客和我是代词相对。
(2)左宗棠题酒泉联:“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对以吾是代词相对。
伍、数词表示数目的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例如:(1)扬州濯清堂联:“十分春水双檐影;百花莲叶七里香。
”百对十,七对双都是数字相对。
(2)无锡梅园联:“七十二峰青未断;万八千树芳不孤”。
前三字都是数字相对。
陆、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放在数词后,有升、斗、尺、丈、里、斤、吨、件……,例如:(1)史学家范文澜堂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句对年是量词。
(2)兰州神河庙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道对层是量词。
柒、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肯定、否定、反问、祈使、礼貌等,有:相、很、甚、即、必、未、岂、请……。
例如:(1)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的副词,未表示否定,轻表示程度,愿表示祈使,再表示范围。
(2)成都杜甫草堂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自对更是副词,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围。
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的词,有在、于、乎、因、由、以、向、与、对、和、同……等,例如:古名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