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次报业高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毛泽东
(4 ) 革命报刊与武昌起义
• 1911年 7月 大江报案 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受众,反映其疾苦。
何海鸣《亡中国者和平也》
查封报纸,逮捕 詹大悲和何海鸣
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对武昌新军 形成强烈的 心理冲击, 撼动时局, 产生巨大的 社会效应。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 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 已不可为.然犹上下醉梦,不知死期之将至。长日如年, 昏沉虚度,软痈一朵,人人病夫。此时非有极大之震 动,极烈之改革,唤醒四万万人之沉梦,亡国奴之官 衔,行见人人欢戴而不自知耳。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 无,次之则无规则之大乱,予人民以深痛巨创,使至于 绝地,而顿易其亡国之观念,是亦无可奈何之希望。故 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呜呼!爱国之志士 乎?救国之健儿乎!和平已无可望矣!国危如是,男儿 死耳,好自为之,毋令黄祖呼佞而已。
(3 )于右任及其“竖三民”
爱国民主人士
诗人
书法家
(1879—1964) 陕西三原人
《望大陆》
—于右任
计 利 当 计 万 世 利 , 求 名 当 求 万 世 名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毛泽东
第三次高潮——现代报业的开端
1. 2. 3. 4. 5. • 《新青年》宣传的两个阶段 《每周评论》与五四运动的宣传 《湘江评论》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报刊业务的重大改革
附:新闻专业主义
从新闻角度看,五四时期新闻事业 的突出进展在于“专业主义”或 “专业意识”的萌发和扩散。这标 志着新闻事业开始走向自立和成熟。 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体现 在四方面: 新闻业务、报刊经营、新闻教育和 研究、职业记者。
癸丑报灾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 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 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 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 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 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 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 “癸丑报灾”。
背景:军阀专制下的新闻事业
1.报人、报纸品格低下。 2.报纸言论退化。 3.出现了一些低级庸俗的报刊。
袁世凯对报业的迫害

袁世凯控制新闻事业所采取的手段:



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纸报人。较有影响的《 亚细亚日报》,是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 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袁世凯 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报纸条例》和《出版 法》等 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业、迫害报人。据统计,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内,全国报纸至少有71家被 封,49家受到传讯,9家被反动军警捣毁。新闻 记者中至少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
• 案件背景
沈荩案:《中俄密约》
《中国日报》唁文: “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 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 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 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 生之年!”
(2)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时间:1905年—1910年 地点:东京 性质:同盟会的第一个 机关报,最重要的机关 报。
《民报》VS《新民丛报 》
第二节 清末民初的新闻业 (1895—1919)
1.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2.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 3.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1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1. 睁眼看世界的“三部曲” 2.《时务报》与“时务文体” 3.《清议报》与《新民丛报》 4.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
(1)睁眼看世界的“三部曲”
2 辛亥革命: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1.《苏报》和“苏报案” 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3.于右任及其“竖三民” 4. 革命报刊与武昌起义 5. 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 《苏报》和“苏报案”
章士钊
推荐《革命军》,刊发《康有为与觉罗君之
关系》,称光绪为“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苏报案 1903
清政府会同租界当局查封《苏 报》,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文化:“打倒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康有为
《中外纪闻》
• 1895年,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纸《 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梁启超担 任编务。 • 1895年11月中旬,《万国公报》改 名为《中外纪闻》,作为自己的机 关报。
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超
黄 遵 宪
(2)《时务报》与时务文体
• 持续时间:1896年——1898年 • 创办人: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 • 办刊宗旨:变法图存 • 性质: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机关报
节选自《瀛环志略》
• 有华盛顿者,米利坚别部人。生于雍正九年,十岁 丧父,母教成之。少有大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 血战八年,屡蹶屡奋,顿志气不衰,而英师老 矣…… •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 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 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 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 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 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 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时务文体的特征



纵笔所至, 略不捡束。
务为平易畅 达,时杂以 俚语、韵语 及外国语法。
笔锋常带感 情。
时务文体
• 指19世纪末以梁启超为主笔的《时务报》所形
成的评论文风和文章体式,三个特点:
1.行文自由,不拘一格; 2.语言平易,使用俗语、欧式句式; 3.强烈感情色彩。
对梁启超“时务文体”的评价
• “雷鸣潮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 震骇心魄,时或哀感曼呜,长歌代哭, 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感情之 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 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 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唯 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
(3)《清议报》与《新民丛报》
• 《清议报》:1898年日本横滨,“主持清 议,开发民智”。维新派海外第一个机关 报。 • 《新民丛报》1902年日本横滨。“开民 智”、“造新民”。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 传阵地。
㈡文言变白话,文学革命大获成功
1.白话在杂志、副刊,社论使用。 2.新式标点运用。 3.扩大读者群、报刊影响力。
(三)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副刊
1.消遣性、低级无聊文章,变为宣传 新思想文化,传播新思潮; 2.读者城市小市民、旧式无聊文人变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3.“四大副刊”
四大副刊
1.宣扬民主与科学 2.传播社会主义 北京《晨报》副刊《阿Q正传》 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 《京报副刊》 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
租界当局判决章太炎 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
清政府委托律师指控《苏报》和章、邹等“故 意污蔑今上,诽诋政府,大逆不道”。 章太炎蔑视这种审讯,说:“噫嘻!彼自称中 国政府,以中国政府控告罪人,不在他国法院, 而在己所管辖最小之新衙门,真千古笑柄矣!”
章太炎:“风吹枷锁满城香,街市争看员外 郎。”
㈣采写业务的加强与编排的改进
1. 邵飘萍新闻编译社 2. 1926年三家: 国闻通讯社,1921年上海, 胡政之 申时通讯社,1924年上海,《申报》和 《时事新报》共创 华俄通讯社,1920年,共产国际工作组和 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
采写力量的加强
3 为了搞好新闻报道,报社设立采访部,《 申报》、《新闻报》、《时报》还不惜重 金聘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为北京特约 通讯员。新闻和通讯倍受人们重视,记者 的地位提高。
1910年 立定脚跟作民喉舌、继续呼吁
•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 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 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 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 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 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 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 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 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 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 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 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 交部长!
——黄侃
(5) 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思想。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倡导机关报。 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报刊应该反映舆论和影响舆论。
3
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
1920年3月,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从左至右)合影。
•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 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 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 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 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 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 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 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 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 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关于陈独秀,将来修 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新闻学经典名篇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 无喉舌,是曰废疾。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 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 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 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 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 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
报刊业务的改革
1、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 2、自由讨论的展开和政论的恢复。 3、副刊的改进。 4、采写的加强与编排业务的改进。 5、商业大报的企业化演进。
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重大改革
㈠自由讨论的展开和政论的恢复。
1.《新》大胆言论,发时代绝响,一新时 人耳目,振聋发聩 2.报刊成为百家争鸣园地。 3.评论杂糅政论与新闻报道。引导舆论 4.杂文开始成为报刊上一种常见文体。
———— 赠 蒋 经 国
• 时间:1907年 • 地点:上海 • 性质:同盟会在 国内创办的第一 家大型日报,也 是于右任创办的 第一家报纸。
于右任及其“竖三民”
1909年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曰民呼 1909年 一是“民不敢声,故仅吁耳”;二是“吁” 即“呼”去两点,暗喻民众即便被反动当局挖掉双 眼,仍要呼喊。
(4)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1、报刊的功能和作用,把报纸比作耳目喉 舌,其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3、衡量报纸好坏四条标准。 4、健全舆论。 5、报刊宣传有浸润和煽动两种方法。
(5)维新派报业的作用与贡献
• 报刊作用——开启民智 1.救亡图存的教育 2.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3.变法的舆论宣传 • 对新闻事业贡献 1.开政治家办报先河 2.创报刊政论—时务体 3.设报达聪 去塞求通
编排的改进
㈤商业性大报向企业化方向发展
1.注重新闻质量与时效,重视广告与报刊发行。 2.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消息通讯比重增加。 3.1920年秋,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向 美、英、法、德、俄派出7名特派员。瞿秋白、 俞颂华、李宗武成为报道列宁领导的苏联第一批 新闻记者。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革命or改良
要不要实现社会革命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门徒,爱国而博学。他反对打 倒满清,反对共和政体,他要维持清室而行君主立 宪,所以他在《新民丛报》里再三发表文章攻击 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他说中国人民 程度不够,不能行共和制,如行共和必引起多年的 内乱和军阀的割据。他常引中国历史为证,中国 每换一次朝代办有长期的内乱。 梁启超说:在闭关自守时代,长期的内乱尚不一定 要亡国。现在列强虎视,一不小心,我们就可召亡 国之祸。民国以来的事实似乎证明了梁启超的学 说是对的。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