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岩相古地理
复习——【岩相古地理】
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 其组合)
•c. 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
隆起与拗陷;
b. 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种属、
d.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 数量和生态)
、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能 c. 地球化学特征。
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 e. 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 电位(Eh)、酸碱度(pH)以及 盐度。
• 概率累积曲线图的优点是可以说明粒度搬运的状 态。可以解释形成环境。
概率粒度累计曲线图 (据visher 1969)
沉积构造的分类(曾允孚等,1986)
物理成因构造
流动成因构造
化学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 同生变形构造 曝露成因构造
复合成因构造
一、层理构造
1.重荷模构造
1.块状层理
2.包卷构造
2.韵律层理 3.粒序层理 4.水平层理 5.平行层理 6.波状层理 7.交错层理 二、层面构造
三、沉积岩层的产状标志:地层厚度、岩体形态、接触关系及剖面结构、 相律(瓦尔特)、相模式等
四、测井相、地震相 五、古生物、古生态标志
粒度是指颗粒的大小,在沉积岩(主要是碎屑岩或碎屑沉积物)研究中把 确定沉积物或岩石中颗粒的粒级成分和粒度分布的方法称为粒度分析,又 称机械分析。
粒度分析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粒度是碎屑岩(主要是砂岩、粉砂岩)、火山碎碎岩和具粒屑结构碳 酸盐岩的一个重要特,它是岩石分析、定名的重要的依据。 2.对粒度分析资料的成因解释,可了解搬运介质和沉积介质的性质—— 如风、大气、河流、波浪、潮汐流或浊流等;也可判断颗粒最后沉积前的 搬运方式——滚动、跳跃或悬浮等。 3.有助于判别沉积环境——河道、冲积扇、冲积平原、砂丘、海滩或浅 海等。因粒度分析方法简单、所需样品少,特别是在露头不好、岩芯或岩 屑录井、缺乏原生沉积标志的情况下,粒度分析的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相标 志,即相分析的手段。 4.近年来,粒度分析方法的应用得到了推广,可用于岩浆岩,变质岩的 成因研究,在材料工业、冶金、生物医学、选矿、工程、土壤等的研究中 ,也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岩相古地理题库
一、名词解释(5×4'=20')1、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2、三角洲:在海(湖)陆交互地带,河流入海(湖)口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倾泻入海(湖),形成的冲积平原,在平面上呈现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其上有错综分布向海(湖)散开的分支河道.3、缓坡:(碳酸盐缓坡的概念)从岸线向盆内具有缓慢倾斜的斜坡(通常<1°),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无明显的坡折(有时有),波浪搅动带或最高能量带位于近岸处.4、生物礁:碳酸盐沉积的一种重要形式,由大量各种各样的生物堆积而成,或是由于生物作用的产物.5、瓦尔特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断.6、陆表海:也称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指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坡度十分平缓、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7、相模式8、浪基面二、填空题(20')1、沉积相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岩石特征、岩层产状、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
2、根据形成三角洲的主要水动力条件,海相三角洲的三种类型是: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潮控三角洲。
3、湖泊沉积亚相可划分出滨湖、浅湖、深湖等亚相。
4、冲积扇的四种沉积类型是:泥石流沉积、河流沉积、筛状沉积、漫流沉积。
5、线状生物礁可分为礁前、礁坪和礁后三个亚相。
6、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沟模、渠模、槽模。
7、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的流体类型,按照是否符合内摩擦定律,可将其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8、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包括:推移载荷、悬移载荷、滚动搬运。
9、沉积物重力流的主要类型有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和浊流。
10、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11、根据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可将河流划分为顺直、蛇曲、辫状、和网状四种类型。
12、根据洪水面、枯水面和浪基面,把湖泊划为滨湖、浅湖、半深湖、和深湖四种亚相,平面上它们大致呈环带状分布。
13、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海岸沙丘、前滨、后滨、近滨四个亚相。
岩相古地理复习
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之为沉积环境。
“相”理解为“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物质表现”如生物学的综合表现即“生物相”,在岩性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岩相” 。
变质岩岩浆岩熔 浆生 物碎屑物沉积、固结作用风化作用 变质作用交代流化作用深溶、重溶、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冷凝结晶地 幔溶解物层流的定义:流体的各部分沿着与流体边界相一致的面彼此滑过的流体。
紊流的定义:流体出现复杂的流动路线,典型的是曲线状的以及螺旋状的流动路线的流体。
(1)牵引流(牛顿流体) 既有推移,又有悬浮方式搬运。
牵引流体的搬运力表现为:① 流体作用与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推力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流速。
② 沉积物的负荷力(载荷力),负荷力的大小取决于流量。
以下为沉积层的各种特征:成分:碎屑成分、填隙物及成岩物质等;结构:成分的形态等岩石的微观特征;构造:颜色、层理和层面等岩石的宏观特征;生物:种类及习性;定向性:特定的力学性质作用产物;层序:形成、产出、演化和时间;砂体的形态:大小等空间展布几何外形;剖面结构;宏观展布及韵律性;沉积岩中矿物成分(指岩屑和准成岩期的自生矿物) ,主要确定岩石类型、成因及沉积岩环境或古地理方面的某些特点。
因此,矿物成分是一种重要的岩石成因及相标志。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成分的特点:1.岩屑:岩屑在沉积岩中的含量、种类及粒度是变化极大,这是因为取决于陆源区性质,远近和母岩本身的结构等。
它反映物源区和沉积区的古地貌,古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岩屑在沉积和成岩作用中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在成岩作用中次生变化现象明显。
2.石英:石英的标性特征如包裹体,消光类型,颜色,微量元素,形状,圆度和表面结构特征等都具有环境及成因意义。
对石英碎屑中的包裹体研究。
可作物源标志的重要依据,如火成岩中的石英常具有针状包裹体(来自花岗岩类的针状金红石),变质岩中的石英一般具有等轴状自形晶的矿物包裹体。
含绿泥石的石英(乳白色),则几乎来源于热液脉。
岩相古地理资料
5. 陆表海:也称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指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 坡度十分平缓(平均坡度约 0.03-0.15m/km)、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2
CCD 面 控 制的远洋 灰泥沉 积。我国 古代碳酸 盐的沉积 相特征与 塔克的模 式极为吻 合。 (3)关士聪模式:2 个相组:台棚相组、槽盆相组;6 个相区:陆地边缘相 区、台地相区、台地边缘相区、浅海陆棚相区、次深海槽盆相区、深海槽盆 相区;15 个相带;这个综合模式,反映了我国晚期元古代至三叠纪总的沉积 特征及其环境组合规律。台地内台盆(沟)相带的提出,比较符合我国南方 古生代地层经常出现的碳酸盐台地与克拉通内部槽盆错综复杂的交错格局。 4. 粒度分析? 粒度分析方法主要决定于粒度大小和样品情况,常用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对 粗大的砾石或砾岩);筛析法(细砾和砂样、松散的或可解离的岩石,软的和 脆性碎屑样不宜做筛析);显微镜下分析(固结难于解离开的砂岩和粉砂岩)。 显微镜下的抽样方法:点计法、线计法、带计法。 粒度分析的步骤:数颗粒,一般统计 300-500 个颗粒。用费里德曼回归方程 式换算,D(筛析)=0.3815+0.9027D(薄片)。估算杂基含量校正,一般取估 测值的 2/3-1/2,并换算为Φ。投点作直方图、频率曲线图、累积曲线图、概 率累积曲线图和 CM 图。 CM 图是用 C 值(代表最大搬运能力)和 M 值(代表平均搬运能力)两个粒 度参数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所作的一种图。因此 CM 图 是表示沉积物的最粗粒径与中值的关系图。此图能反映沉积物粒度与搬运方 式的关系,从而判断沉积环境。每段的含义: NO 段:代表分选好的粗粒滚动物质,C 值大于 1mm;OP 段:滚动物质与间 歇悬浮物质(跳跃)混合,C 值稍微变化即会使 M 值发生重大改变,即粒度 分析极不对称,粗细尾不均;PQ 段:间歇悬浮质为主,粗粒滚动值少,C 值 变化不影响 M 值,粒度分布较对称;QR 段:粒序悬浮段,C 与 M 成比例增 加,水体浓度和悬浮物粒度作有规律的递变(自下而上变稀薄,粒度变小); RS 段:均匀悬浮,C 变化不大,M 变化大,主要是细粉砂沉积物;T 区:远 洋悬浮物,M<10μ。
(完整版)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2.沉积古地理学: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学科。
3.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4.沉积环境: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
5.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
6.相标志:存在于沉积岩(物)中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成因标志。
如水平层理、平行层理。
7.瓦尔特相律: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8.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9.沉积体系:沉积体系是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10.垂向层序:垂向层序通常是指某一沉积相内部随时间演化,沉积特征(粒度、沉积构造等)在垂向上的规律变化。
11.垂向序列:垂向序列通常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
12.进积型垂向序列:是指沉积物在不断向沉积盆地中心方向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粗粒的或浅水沉积物覆于细粒的或相对深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
13.退积型垂向序列:是伴随沉积盆地水体的不断扩张,形成的细粒的或较深水沉积物覆于粗粒的或相对浅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
14.相分析的基本思路:通过观察沉积相,寻找相标志,得出沉积参数或者沉积条件,今儿推出沉积环境。
第二章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母岩:风化前的岩石物源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陆源碎屑: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残余碎屑物质。
1、沉积物的四种来源1) 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 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 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热卤水;4) 宇宙源物质—陨石、宇宙尘。
岩相古地理学
1.1 岩相古地理学的特点与发展
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发展与整个地质学的发展是密不
沉积学和古地理学(Sedimentology & 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可分的,其研究基础是沉积岩石学和地史学:早期主要是沉 积岩石学和地史学的研究。
1 绪论--岩相古地理基础 1.1 岩相古地理学的特点与发展 1.1.2 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晚震旦世古地理图
王鸿祯,1985
中国海陆变迁 海域沉积环境与油气 50年代刘鸿允先生编古地理图 刘 宝 珺(1994) 古地理图25张 以地层为基础 关士聪先生, 1984 岩相古地理图,37 张 王鸿桢先生
古地理图41张
中国南方早寒武世梅树村期 岩相古地理图
中国南方震旦世早期 岩相古地理图
冯增昭等(2004)
1.2.1 沉积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理景观单位。如
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海洋等。
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发生沉积
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理单元。
古环境:地质历史中某一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地理
单元。
沉积环境由下面一系列环பைடு நூலகம்条件组成:
• 自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
Fm
Fl C P
泥,粉砂
粉砂,泥 煤,碳质泥 碳酸盐
块状,泥裂
枝根 植物,泥质膜 成土化特征
越岸沉积或披覆沉积
根土 沼泽沉积 土壤
1.2.3 沉积相模式
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 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是以图形或文字方式表现的理 想的、概括的沉积相格局。 其四个作用:
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 吐血整理
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2、相序:指一种相过渡到另一种相的一系列像的关系或相的组合。
3、瓦尔特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或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4、沉积模式:一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描述了再现的沉积作用的面貌,是对沉积特征的一种全面概括。
5、三角洲:指在河流与海洋的汇合地区,在河流作用与海洋(或湖泊)作用共同影响和相互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堆积体系,在平面上呈三角形状。
6、重力流: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常被称为沉积物重力流,也称块体流。
7、碳酸盐台地: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原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指所有碳酸盐沉积环境(不考虑地形是否平坦)。
包括潮坪、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等8、碳酸盐缓坡:从岸线向盆内具有缓慢倾斜的斜坡(通常坡度不足1°),与较深水的低能环境无明显的坡折(有时有),波浪搅动带或最高能量带位于近岸处。
二、填空1、主要层理和层面构造: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层面: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冲刷痕、压刻痕。
2、沉积相分类:大陆相,过渡相,海洋相3、相标志:沉积学标志,古生物谷生态标志,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学标志。
4、冲积扇沉积物类型:泥石流沉积物(泥流、泥石流),水携沉积物(河道沉积物、漫流沉积物、筛积物)。
5、冲积扇分类:旱地扇,湿地扇。
6、冲积扇亚相:扇根,扇中,扇端。
7、河型分类:平直河、蛇曲河、辫状河、网状河。
8、曲流河亚相分类: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滩亚相,牛轭湖亚相。
9、湖泊分类:按盐度分:淡水湖、咸水湖(淡水湖(含盐度<0.1%);微咸水湖(含盐度0.1~1.0%);咸水湖(含盐度1.0~3.5%) 盐湖(含盐度>3.5))。
岩相古地理复习重点1
岩相古地理名词解释1.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
即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理单元。
2.沉积相:看作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3.瓦尔特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4.原生沉积构造:沉积物沉积时或者沉积后不久,即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
反映沉积时期介质性质和能量等信息。
5.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沉积构造。
反映成岩环境。
6.波痕: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波痕在剖面上为起伏相间的峰和谷,在平面上则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或分叉的波峰或波谷组成。
波痕指数:波长与波高之比(RI=L/H)对称指数:向流水面水平投影与背流面…之比(RSI=L1/L2)7.细流痕:由细小水流的刻蚀作用所形成的表面侵蚀痕迹。
8.剥离线理:砂岩层面上存在的水流线理称剥离线理,表现为彼此平行的线状浅沟和低脊或颗粒弱定向排列。
9.冲刷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
在其上覆砂岩层的底面以突起的铸型保留下来,包括槽铸型(槽痕)和纵向脊(沟铸型)。
10.压刻痕:水流携带的物体在沉积物表面运动时所刻蚀出来的痕迹。
11.爬升波痕层理:由水流波痕或波浪波痕的迁移而产生的,由向上生长的一系列叠覆的波痕层理组成。
其形成条件是:悬浮沉积物丰富,使波痕不仅向前迁移,而且向上叠覆,形成一个相互叠覆的波痕序列。
12.晶体印痕与假晶:沉积物中先前生长的石膏、石盐等晶体因溶解而消失后,留下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晶洞)。
经沉积物充填后即形成晶体假象即假晶。
简答1.研究古地理任务及指导思想任务1)确定时代;2)判别古地理的地形和地貌单元;3)古地理的发展演化规律指导思想:对地球历史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有两大思想体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升降造成-海陆变迁,槽台学说;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海陆变迁,板块学说以及李四光早期的认识2.重力流的概念及分类 P40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DOC)
1、泥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有(1)伊利石、(2)高岭石和(3)蒙脱石。
2、三角洲通常是由(4)顶积层、(5)前积层和(6)底积层三部分组成。
3、火山碎屑物态包括(7)玻屑、(8)晶屑和(9)岩屑。
4、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质来源有(10)陆源物质、(11)生物源物质、(12)深源物质、(13)宇宙源物质。
5、按弯度指数和游荡性指数,河流可分为(14)辫状河、(15)曲流河、(16)顺直河和(17)网状河。
6、无障壁海岸的亚环境包括(18)近滨、(19)前滨、(20)后滨和(21)滨岸砂丘。
7、按潮汐作用的水动力条件分带和沉积特征,潮坪可分为(22)潮上带、(23)潮间带和(24)潮下带三个带。
8、衡量碎屑岩成分成熟度的标志是(25)石英和硅质岩屑的含量,衡量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标志是(26)碎屑的分选性、(27)磨圆度和(28)粘土杂基的含量。
9、(水下)沉积物重力流类型主要有(29)碎屑流/泥石流、(30)颗粒流、(31)液化沉积物流和(32)浊流。
1、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一系列改造(如搬运、沉积、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杂基:是指与碎屑同时机械沉积的起填隙作用的细屑物质,即粒度<0.0315mm的粘土物质和细粉砂或碳酸盐灰泥等。
3、瓦尔特相律:唯有那些相邻发育的相才能相互重叠地产出,称之为“瓦尔特相律”。
即①只有顺序发展着的相才能上下重叠;②一定的相在水平方向上必与有相关的相相邻。
4、等深流:在陆隆地区,由地球旋转所形成的平行于海底等深线的、稳定低速流动的热盐水循环底流,主要出现在深水的斜坡区5、碳酸盐沉积补偿面(CCD面):是指海洋中的一条深度界限,当海水深度增加至此界限时,由于水压增大、温度降低、有机质分解等因素,使得水中的CO2分压增大,从而使碳酸钙不饱和,致使从海面下沉的钙质微体、超微体浮游生物骨骼遭受溶解,因此在CCD深度以下的沉积物中无碳酸盐组分存在。
油区岩相古地理复习
一、名词解释(3'*10 )1.碳酸盐岩微相微相是在薄片、揭片和光面上表现出来的古生物和沉积的标志的综合。
用以表示在显微镜下所显示出来的微环境特征。
2.相序递变法则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称为相序递变。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
这是相序分析中应遵守的基本法则。
3. 边滩位于曲流河凸岸,由河道迁移和侧向加积形成的砂坝,是河道砂质沉积物的主要堆积场所。
4. 三角洲河流进入海或湖泊的入口处, 在坡度较缓和水不太深的条件下, 河流流速骤减, 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迅速堆积下来, 并受到海(或湖)水波浪、岸流、潮汐的簸选改造, 形成顶尖向陆的三角状沉积体。
5. 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有时也简单地说成是沉积相是沉积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6. 相标志相标志是能够指示沉积环境和反映沉积相的典型标志。
7. 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台地” 这个术语最初来自对巴哈马台地现代碳酸盐沉积的研究,指地形平坦的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
后来,该术语的含义扩大了,泛指所有浅水(水深一般在风暴浪基面之上)碳酸盐沉积环境(Read,1985),不管其地形是否平坦。
碳酸盐台地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多种环境,即潮坪、生物礁、浅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等。
8. 相层序相层序是指在剖面上或垂向上的相组合。
9.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法则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归纳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组合形式(横向的和纵向的),称为沉积相模式,简称相模式。
10. 生物礁生物礁(简称为礁)主要是由造架(或称为造礁)生物(如珊瑚、苔藓虫、海绵、层孔虫等)和一些附礁生物(如腕足类、有孔虫、介形虫、腹足类等)原地堆积而成的、在地形上呈隆起状态并且抗风浪的沉积体。
它主要分布于台地边缘,形成长几十、几百千米的礁带;也可以出现于台地内部,但规模小并多呈零散状分布。
岩相古地理整理过的很全的考试内容
岩相古地理整理过的很全的考试内容2. 试述曲流河(蛇曲河)的微相划分及其沉积特征。
(1)河道沉积:包括河床沉积和边滩沉积。
A.河床沉积:由粗砾岩和底部河床滞留砾岩组成,砾石呈叠瓦状定向排列,最大扁平面倾向河流上游,砾石成分一般较复杂;以粗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中细粒砂岩较少;向上颗粒逐渐变细过渡为边滩沉积。
呈透镜状产出,底界与下伏地层之间为一个明显的侵蚀面。
B.边滩沉积:下部(靠近河心),沉积较粗的颗粒(以砂粒为主);上部离河心较远,沉积较细物质。
成分成熟度较低(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
粒度变化范围很大,可以由分选不好的砂、粉砂和泥等混合而成。
层理非常发育,主要以大中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为主,在较细的沉积物中也常出现各种中型交错层理。
在垂向上,一般自下而上由大型交错层理逐渐变为小型交错层理。
(2)河漫滩沉积沉积的岩石有泥岩、粉砂岩以及薄层泥质灰岩。
层理一般不发育,有时见水平层理。
在气候干燥地区,可见泥裂构造和钙质及铁质结核。
在潮湿条件下,植物生长茂盛,进一步可发展成沼泽,形成大量有机物质堆积,甚至出现泥岩或煤层。
(3)堤岸沉积包括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
A. 天然堤沉积物质比边滩细,主要是粉砂岩和泥岩,二者常呈薄互层,其中粉砂岩层一般厚几十厘米,泥岩层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B. 决口扇是是一种舌状沙体,呈透镜状,厚度不大,从十几厘米到几米,由细砂和部分粉砂级物质组成。
此外尚见各种小型交错层理,常见冲刷构造以及植物或其它生物化石。
(4)牛轭湖沉积平面上牛轭形,沉积物小范围分布。
主要是洪水期带来的细粒物质,如粉砂和泥质等。
3. 简述进积型无障壁砂质海岸沉积序列特征。
一个完整进积型无障壁砂质海岸沉积序列,自下而上包括过渡带、临滨、前滨、后滨和海岸沙丘。
(1)过渡带沉积为泥质粉砂到细砂沉积,生物扰动强烈,潜穴发育,致使原生层理遭受破坏。
生物扰动很强烈时,可形成均匀层理。
(2)临滨沉积临滨沉积物主要由细砂组成,以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和大型楔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岩相古地理——考研资料吐血总结(成都理工大学)
岩相古地理——考研资料吐⾎总结(成都理⼯⼤学)绪论1、沉积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块地球表⾯,即沉积环境本质上是⼀个地貌上的概念。
2、沉积相:⼀定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因此,相就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3、沉积模式:古代沉积作⽤⾯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和模式化,即称为沉积模式。
第⼀单元判别环境的标志1、层流(laminar flow)—⼀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2、紊流(turbulent flow)—⼀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和流动⽅向随时间⽽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3、雷诺数:克劳福德数(Fr)表⽰惯性⼒与重⼒间⽐率的⽆量纲数。
4、巴格诺尔德效应:沿斜坡运动的颗粒要彼此碰撞,因此发⽣向上的位移、跳跃或跳离,要离开斜坡,这种动⼒扩容现象称为巴格诺尔德效应。
5、碎屑流或泥⽯流:是⼀种砾、砂、泥和⽔相混合的⾼密度流体,泥和⽔相混合组成的杂基⽀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颗粒流:是⼀种由⽆凝聚⼒颗粒(主要是砂、砾)所组成的重⼒流。
液化沉积物流:当沉积物快速堆积时,产⽣超孔隙压⼒,使流体向上流动能以⽀持颗粒呈悬浮状,沉积物强度就减弱到零,即沉积物发⽣“液化”。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作⽤下发⽣流动。
6、作为环境标志的物质组分:⼀、微量元素。
取决于下述⼀些列的因素:原⽣因素和陆源区性质(母岩陈分)、古⽓候特点、沉积环境、沉积岩的成分、⽣物作⽤以及成岩及后⽣因素等。
⼆、同位素三、矿物组分○1、岩屑粗⼤的岩屑还可判断古陆上微地貌或盆地的微地貌○2、⽯英⽕成岩中⽯英具针状包裹体。
云母⽚岩中的⽯英⼀般具有等轴状⾃形的矿物包裹体。
⽯英中的微量元素性质可作为陆源区的标志。
⽯英钟的微量元素可作为陆源区的标志。
○3、长⽯:长⽯易风化、分解,故作为砂岩成分成熟度的标志。
岩相古地理图
特提斯洋为分割劳亚大陆与冈 瓦纳大陆的巨型海湾,并向东 开口通入太平洋。泛大陆分裂 大约开始于晚三叠世。
侏罗纪时大陆进一步分裂、 漂移,冈瓦纳大陆于晚侏 罗世开始破裂。
白垩纪期间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体,印度漂离非 洲,形成了西印度洋,并出现了红海裂谷。
国际新生界
中国区域新生界
新 生 代 脊 椎 动 物
中国晚泥盆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石炭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二叠世古地理图
国 际 中 生 界
中国区域中生界
中 生 代 爬 行 动 物 概 貌
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化石
中生代植物化石
中国东部三叠系柱状剖面对比图
中国晚三叠世古地理图
中国晚侏罗世古地理图
中国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古地理图
3、泛大陆的解体和新海洋的形成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五、联合古陆的形成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 表面可以分为三个大陆板块群: 北方大陆群(北半球),包括 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 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 冈瓦纳大陆群(南半球),包 括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界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 群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 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 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均为华 夏陆块群的一部分; 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 部分; 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 瓦纳大陆的边缘。
中国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三、志留系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构造运动相对活跃 的时期。板块内部稳定地区因受边缘造山运动的影响,沉积和 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地块,扬子板块与华 夏板块之间碰撞拼合
中国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年 代 地 层 ( 地 质 年 代 ) 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环境: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相序定律:只有哪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上叠加在一起。
相模式:以相序定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古代沉积研究为依据,归纳出的反映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具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组合关系。
相模式作用:1、比较的标准;2、观察的指南;3、新区研究的预测;4、水力学解释的基础。
相的分类: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
1陆相组:冲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2海相组:滨岸相、浅海相、半深海和深海相、重力流相3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泻湖相和河口湾相。
相组:沉积体系的有机组合沉积体系:相的有机组合相:河流相、湖泊相(沉积相=相)亚组:相的次级单元,形成于相同的亚环境微相:亚相的次级单元,形成于相同的微环境沉积体系:与某些现象的或推测的环境和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度空间岩相组合。
冲积扇:洪流/洪水带的大量碎屑物在山前或山口由于沟谷坡度减小而停积下来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冲积扇形成的过程:强烈的构造运动;明显的物理风化作用;干热气候和山区洪水作用;快速水流作用和地形坡度变化;水流流速变慢和沉积物快速沉积。
冲积扇的分类:1干旱型:岩性粗、厚度大、面积小,河流作用不太明显;2湿润型:岩性较细、厚度较薄、面积大,河流作用较明显。
沉积类型:1、二种沉积过程,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水携沉积物;泥流、泥石流等重力流-泥石流沉积物。
2、四种沉积类型,水携沉积物-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重力流沉积物-泥石流沉积物。
筛状沉积:形成:砾石级沉积物沉积,渗透性好;特征:分选较好的砾石,块状,充填物少。
冲积扇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一、干旱型冲积扇:1、扇根:多为泥石流沉积;2、扇中:河床沉积砂砾岩;3、扇缘:薄层漫流沉积砂岩和泥岩,平行和交错层理;二、湿润型冲积扇:1、自近端到远端,沉积特征变化明显2、扇根:厚层、具交错层理砾岩;3、扇中: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砂坝多;4、扇缘:薄层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河道发育。
冲积扇识别标志:1、岩性:色红、粒粗、混杂,杂基多,盐类矿物2、结构:砾石多,成熟度低,结构混杂,分选差3、粒度特征:三段式概率曲线,C-M 图--QR段4、生物化石:极少5、沉积构造:层理不发育,多块状和冲刷构造6、垂向序列:正、反旋回。
河流按分叉指数与弯曲度分类:顺直河、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边滩: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二元结构:下部河道内滞留和侧向加积粗粒部分与上部河流漫出河道悬浮垂向加积的细粒部分一起构成下粗上细,丹成因不同的沉积。
心滩:在辫状河河道中,沿主流线两侧形成两个螺旋式前进的对流环流,这种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前进的横向环形水流。
表流为发散水流,由中部两岸流动,并冲刷侵蚀两岸,底流由两岸向河流中心辐聚,并携带沉积物在河床中部堆积下来形成心滩。
网状河:由窄而深及顺直到弯曲的、相互连续的低坡度网状稳定河道形成的交织河网系统。
曲流河沉积的标准垂向模式:可划分成4个单元:滞留沉积、边滩及其顶部、天然堤和泛滥平原。
典型的间断正韵律,上部和下部构成“二元结构”。
厚度8-10米,岩性和沉积构造韵律变化。
网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沉积特征对比:曲流河,水深流缓、侧向加积、沉积物砂泥、对称二元结构,砂泥间互或泥包砂;辫状河,水浅流急、垂向和侧向加积、沉积物砾砂、不对称二元结构,砂包泥;网状河,水深流缓、垂向加积、沉积物砂泥、不对称二元结构,泥包砂。
曲流河沉积亚相划分(4个亚相):河床亚相(滞留、河道(心滩/边滩))、堤岸亚相(天然堤、决口扇)、河漫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牛轭湖亚相。
湖泊分类:1)按成因:构造湖、合成湖、火山湖、岩溶胡、冰川湖2)按地理位置:近海湖泊;内陆湖泊湖泊的环境划分:坡陡时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坡平缓时分为:扩张湖—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模式:环带状沉积:中心(细、碳酸盐)---边缘(粗、淡水碎屑)。
断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的凹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断陷湖的特征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常呈狭长状,湖泊平面形态较单一,湖岸线平直,岸坡较陡,深度较大。
凹陷湖:由各种成因的原始凹地积水而成的湖泊。
包括各种构造凹地湖、溶蚀洼地湖、冰蚀洼地湖、风蚀凹地湖、塌陷湖、火山口湖等。
湖泊沉积与油气的关系:烃源岩—半深-深湖;储集层—滨湖沙坝、浅湖沙坝、半深-深湖浊积沙;圈闭—构造、岩性(尖灭、超覆、透镜体);盖层—浅湖泥岩、扩张湖泥岩、半深/深湖泥岩。
三角洲:河流入湖或入海在岸边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部分在水下的三角形沉积体三角洲形成过程:1)河口沙坝和河道的形成河流入海,水流展宽,潮流顶托,流速减慢,沉积物在河口处形成河口沙坝,河流分叉,形成分支河道2)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水流速减缓,河床淤高,泄流不畅,洪水季节冲决天然提,形成决口扇,使三角洲在横向上扩大。
三角洲形成条件:稳定的构造;宽浅的陆棚、曲折的岸线、明显的河流作用、潮湿的气候、细粒沉积物和较高的盐度。
三角洲沉积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单一,成熟度较高,发育砂泥岩和煤层;粒度分布特征反映了河流和波浪的相互关系;发育河流和波浪的多种沉积构造;海陆相生物化石混生;复合旋回的沉积层序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1、生油条件--前三角洲亚相泥质岩是有效的烃源岩、颜色深、厚度大、分布广、堆积速度快、有机质丰富、水体深、有利于有机质丰富、水体深、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烃类转化2、储集条件—前缘席状砂、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
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也可形成中小型油气田3、盖层条件—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泥质沼泽沉积可作为良好的盖层4、构造条件—同生沉积断层和滚动背斜;盐/泥束缚构造5、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三角洲的主要类型:依据河流、波浪、潮汐能量分类:建设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破坏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依据入海河流类型、沉积物粗细及与物源区的关系分类:扇三角洲(粗粒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粗粒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河控、浪控和潮控三角洲)。
障壁岛:指海浪造成的长而低的、狭窄的沙岛。
障壁岛成因:海底沙洲向上堆积,海平面下降;平行海岸的沙洲向前推进;沿岸砂脊的沉没,海平面上升。
泻湖沉积的一般特征:泻湖水体通过潮道与大海相联系;沉积水动力较弱,波浪作用较弱;面积较小;古生物化石壳薄、个体小;泻湖的含盐度变化较大(淡化和咸化)河口湾:当海水大规模入侵时,海岸下沉,河流下游的河谷沉溺于海平面之下,在海岸河口区形成了向海扩展的漏斗状或喇叭状的狭长海湾。
泻湖: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潮坪:一种沙质或泥质的几乎是水平的海岸沼泽化平坦地,这种平坦地随着潮水的升降而交替地被淹没或露出,亦称潮间带。
潮坪沉积亚相划分:潮下坪、潮间坪、潮上坪;潮坪波浪能量低,主要动力为潮汐;潮间坪是主体;出现在中大潮差地区;潮流作用形成潮渠。
与油气的关系:泻湖环境烃源岩;障壁岛泻湖潮坪形成储层;泻湖形成盖层;海进海退过程中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海洋沉积相(环境)划分:滨岸相(高潮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浅海陆棚相(正常浪基面之下至大陆架边缘)、半深海相(大陆坡区)、深海相(深海盆地)。
海相沉积的一般特征:1、岩石类型多(多种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厚、分布广、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2、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沉积构造;3、特征的自生矿物海绿石-绿泥石-磷灰石(水温变高)4、发育海相广盐性和窄盐性生物。
浅海陆棚沉积特征:位于正常浪基面与陆棚边缘之间;陆棚浅水区阳光充足、氧分多、生物发育;陆棚沉积区的水动力条件复杂,有海流、风暴流等。
现代陆棚沉积类型多样:陆源碎屑、生物沉积、原地基岩风化、火山、早期残留、自生沉积矿物。
半深海沉积特点:水动力弱,沉积物多由泥质、浮游生物和火山碎屑物质组成;无植物化石,可见腹足类化石;泥岩层理不明显,有虫孔;不同颜色的软泥;珊瑚软泥;火山沉积;等深流沉积;半深海环境中无植物发育,生物群以腹足类为主,还可见双壳类、腕足类、放射虫、有孔虫等。
海洋的环境特征:海底地形特征海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海洋的水动力条件海洋沉积的水动力特征:海岸的水动力:波浪潮汐流沿岸流裂流海岸波浪带划分:涨浪-升浪-破浪-碎浪-冲浪-风暴浪陆棚的水动力:潮汐流风暴流浊流半深海--深海水动力:重力流等深流潜流过渡带沉积:位于临滨与正常浪基面之间过渡地带,水深变化较大;沉积物粗于陆棚泥岩,细于临滨砂岩;生物种类多,发育生物扰动。
风暴沉积:由强大的季节性台风或飓风引起的风暴流冲刷沿岸或和近岸沉积物使之呈悬浮状,在风力减退时风暴流携带着这些悬浮物向海搬运形成密度流在浪基面与风暴面之间沉积下来,如果再继续向下搬运则形成浊积岩。
浊流沉积:风暴形成的密度流若进入风暴浪底以下,可形成正常浅海浊流沉积。
潮流沉积:重力流:指泥、砂、砾混杂的、重力驱动的、悬浮搬运的、高密度沉积底流重力流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深波基面/风暴浪基面以下2.足够的坡度和密度差3.足够的物源4.一定的触发机制重力流根据沉积物支持机理分类:泥石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重力流扇状模式1.内扇亚相:斜坡根部、内扇水道、溢岸沉积2.中扇亚相: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中扇前缘3、外扇亚相:低密度浊流、深海平原一个完整的浊积岩序列(一个基本旋回,(一个鲍马序列)由5个部分组成:鲍马序列:1,递变层理段(A段):砂岩和含砾砂岩;递变层理或块状层理。
底部含砾石,底面上有槽铸型、沟铸型构造,与下伏为冲刷侵蚀接触。
2,平行层理段(B段):中、细粒砂岩,平行层理,沿层理面有时可见剥离线理。
有时B 段为块状砂岩。
3,交错层理段(C段):粉砂岩,水流波痕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爬升波痕层理。
4,水平层理段(D段):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水平层理。
5,块状层理段(E段):块状泥岩,为浊流之后的悬浮沉积。
可含深水有孔虫化石和遗迹化石。
油气关系:近油源,位于深水沉积区;储层物性好;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常具有较大的异常压力;早期高产,递减快。
在生油洼槽内,湖底扇砂砾岩体夹于有利烃源岩内,形成自生自储型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状岩性油藏。
碳酸盐岩的形成条件:高盐度温暖清洁透光动荡浅水。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S30°、N30 °之间是碳酸盐岩沉积的有利环境;碳酸盐岩可由化学作用沉积而成,也可由机械和生物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碳酸盐岩沉积不仅具有碎屑岩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的沉积特征;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1、潮坪碳酸盐岩沉积-潮汐作用占主导地位2、海滩、浅海碳酸盐岩沉积-波浪作用3、生态礁碳酸盐岩沉积-波浪作用及特定环境4、浊流和风暴流碳酸盐岩沉积-重力流作用及特定环境5、半深海和深海碳酸盐岩沉积-垂向加积作用6、碳酸盐岩沉积补偿深度(CCD)和硅质岩沉积补偿深度(QCD)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一、陆表海沉积相模式二、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共同沉积的模式)三、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碳酸盐台地相:是具有近于水平的顶和边缘倾斜陡(从几度到60°或更大)的台缘斜坡的大型碳酸盐沉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