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一级医院设置标准,一级中医院标准,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一级综合医院标准,一级精神病医院标准
一级中医医院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85%,病房中医药治疗率不低于70%。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79张。
二、科室设置:至少设有三个中医一级临床科室和药房、化验室、X光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3名中医师,1名中药士,4名护士及相应的放射、检验人员;(四)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球囊吸引器必备手术刀包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中药煎药设备各类针具紫外线杀菌灯妇科检查台给氧装置X光机针麻仪高压灭菌设备电冰箱蒸馏水装置(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 张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 条枕头 2 个床头柜 1 个床垫 1.1条床单 2 条枕套 4 个病员服 2 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一级综合医院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床垫 1.2条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枕套 4个床头柜 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 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基本要求
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基本要求
附件
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基本要求
一、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二、中医综合治疗区(室)应根据中医技术开展情况配备治疗床、普通针具、灸疗器具、罐疗器具、刮痧器具、中药外治器具和相关中医诊疗设备,中医综合治疗室还应符合本科室“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相关要求,中医综合治疗区应根据本院中医医疗技术开展情况至少配备6类中医诊疗设备。
三、三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负责人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负责人应为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中医综合治疗室和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当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医护人员。
四、三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至少开展6类40项中医医疗技术,二级中医医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应至少开展6类30项中医医疗技术。
三级中医医院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制定本科室5种以上常见病种
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二级中医医院病房中医综合治疗室应制定本科室2种以上常见病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五、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室)相关规章制度、技术规范。
六、通过内部装修、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综合治疗的理念,介绍中医综合治疗技术方法,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院]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四)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给氧装置呼吸机麻醉机电针仪手术器械手术床酸度计分析天平钾钠分析仪培养箱电冰箱干燥箱分光光度计X光机纤维胃镜结肠镜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高压灭菌设备中药煎药设备电动吸引器显微镜心脏除颤器离心机各类针具B超无影灯骨科牵引床尿分析仪紫外线杀菌灯洗衣机(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 张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 条枕头 2 个床头柜 1 个床头信号灯 1 个床垫 1.1条床单 2 条枕套 4 个病员服 2 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 3 个,二级医院不少于 2 个.(一)每床至少配备0.4 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 名护士.(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 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 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 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 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造面积不少于40 平方米,或者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造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 6 平方米,或者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 种左右。
(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得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得5%。
具备一定规模得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与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得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与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得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得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得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得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与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得规模与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得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5.17•【字号】豫卫中医〔2021〕7号•【施行日期】2021.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医疗管理,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推进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卫中医〔2021〕7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卫生健康委,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各省直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下简称“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文件精神、保障新冠肺炎等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救治的基础,为加快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规范医院中医药服务,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综合医院综合服务功能,到2022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要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和治疗室,中医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医院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机制和会诊机制规范有序,中医药管理体系基本完备,医院接受中医药诊疗服务的人次达到医院总诊疗人次的5%以上。
二、建设任务(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工作部署1.医院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其纳入医院整体规划,确定中医药业务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统筹全院资源发展中医药服务。
2.成立医院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医药发展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解决医院中医药发展问题。
3.将中医药融入医院各专业领域发展,建立鼓励中医药使用的绩效分配措施和考核指标,设立中医药工作专项经费,保障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业务发展。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在现代医院建立并管理一个传统中医药临床部,就像创建了综合保健
服务的神奇绿洲。
不只是把几根草药和针灸针头扔进房间——而是设计一个适合TCM治疗和病人护理的独特需要的空间。
想象一个古老
的治疗传统满足尖端医疗技术的地方,这里的布局,人员配备,临床
实践都以创造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和谐结合为目标。
而与精心编舞一样,TCM临床部门的管理层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程和标准,以确保患者护理的质量和安全。
这就像一个健康和健康的交响曲,其中指挥者
必须精通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以创造集成医学的杰作。
在设立TCM临床部门时,要认真规划平稳运行的布局。
你需要治疗
室交流室药房还有针灸和其他TCM程序同样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反
映TCM原则的草根和文化上适宜的环境。
当然,确保这个部门配备
现代医疗技术,将TCM和西医融合到顶尖病人护理中。
TCM临床部门的人员配置是确保它有效运作的关键因素。
当务之急是征聘合格和有经验的技术治疗医生、针灸师、草药师和其他专业专业
人员,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重点应放在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上,以确保所有保健提供者都精通技术CM与西医的结合。
促进与医院西医临床部门的合作和免疫,对于促进以多学科方式治疗病人至关重要。
医疗管理局临床部门的管理和协调应由经验丰富的保健管理人员小组
监督,以确保顺利运作和符合条例和标准。
这种做法符合我们的立场,强调以系统和协调的方式提供保健服务的重要性。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为了推动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一、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科室,明确每个科室的职责和岗位要求。
2.人员配备:科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职称和专业背景,并能够承担科室内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科室人员配备应根据科室的业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资源配置:科室的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资源应符合中医医院的标准,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二、科室管理1.组建科室管理团队:科室应设立科室管理团队,定期开展科室会议,制定科室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科室负责人应对科室管理工作负责,并配备专业人员协助管理。
2.科室协作:科室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协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定期进行多学科会诊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
3.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科研与教学:科室应鼓励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科研骨干和教学团队,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科室的临床研究数据库,促进科室内临床研究的开展。
5.人员培训:科室应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培养骨干人才和带教人员,加强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等领域的学习。
三、患者管理1.服务标准:科室应制定和落实科室的服务标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反馈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全程管理:科室应进行全程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建立患者档案和电子病历,方便医生跟踪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3.患者教育:科室应进行患者教育,提供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院建设标准中医院是指专门从事中医诊疗、预防、康复和中医药科研、教学、传授中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疗机构。
中医院建设标准是指中医院建设所需的各项标准,包括建筑标准、设备标准、管理标准等,是保障中医院正常运行和提高中医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从建筑、设备、管理等方面介绍中医院建设标准。
首先,中医院的建筑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建筑面积、空间布局、环境卫生等应满足中医临床诊疗和中药煎煮、制剂等需要。
中医院建筑应注重传统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应体现中医文化的特点,营造出舒适、宁静的就诊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其次,中医院的设备标准也至关重要。
中医诊疗设备、中药煎煮、制剂设备等应齐全,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中医院还应配备中医诊疗所需的各类诊断设备,以确保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此外,中医院还应具备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事件。
除了建筑和设备标准,中医院的管理标准也是中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
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中医医师资格,且医德医风良好,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此外,中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中医诊疗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医院建设标准涉及建筑、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中医院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中医院的正常运行,提高中医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希望各地中医院在建设和管理中能够重视中医院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中医服务水平,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江苏省综合(专科)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试
3.诊疗水平
3.1实行中、西医双重诊疗判断,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20
随机抽查出院病历10份:未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每1份扣2分,出院病案的出院诊断准确率未达相应级别甲等中医医院要求扣10分
3.2中医证候准确率≥90%
20
随机抽查出院病历10份:每下降1%扣2分
15
现场调查、查阅有关技术文档:大型数据库技术平台不符合要求不得分;部分符合要求,每1项不足,扣5分
1.2医务人员100%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15
现场随机抽考5名医务人员:每下降1%扣2分
2.学科网络
2.1建立本学科网站或网页,及时提供本专科领域的有关信息
20
实地查看:未建立本学科网站或网页不得分;界面层次不分明,内容不丰富,不能定期维护、更新扣5~15分,提供有关信息有困难酌扣3—5分
4.1在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等方面,充分发挥老中医专家业务指导作用
20
查阅相关资料:未发挥本专科老中医专家的业务指导作用不得分;作用发挥不充分扣10分
5.学科带头人
5.1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省级以上相关专业学会或学术期刊担任职务,在国内该学科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30
查阅论文复印件:少1篇扣5分,少一篇核心期刊扣10分
4.科技成果
4.1近三年已鉴定通过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或开展新技术应用与中医药有机结合项目≥2项
30
查阅成果鉴定证书和新技术、新业务工作记录:科研成果或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少1项扣15分,
5.继续教育
5.1全体人员每年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在职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100%
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标准
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标准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是指在已有一级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诊疗服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增设中医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以下是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的标准:一、场地和设施要求1. 独立设置中医科,并有明确的标识。
2. 中医科诊疗区域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
3. 设置至少1个中医诊室、1个中医治疗室和1个中药房。
4. 中医诊室应当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并设置诊疗桌、椅、脉枕、中医诊疗仪器等设施。
5. 中医治疗室应当设置治疗床、治疗椅、治疗器具等设施。
6. 中药房应当设置中药柜、药架、药匙、药斗等设施,并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二、人员配置要求1. 至少有1名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且为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
2. 中医科医师应当具备3年以上中医临床工作经验。
3. 配备适量的护理人员,负责中医科的护理工作。
4. 配备适量的药剂人员,负责中药房的管理和中药制备工作。
三、诊疗服务要求1. 开展至少3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煎剂等。
2. 提供中药饮片处方和中药煎剂制备服务。
3. 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中医咨询服务。
4.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四、管理制度要求1. 制定中医科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安全。
2. 建立中医科医师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医师业务水平。
3. 建立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4. 建立健全中医科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书写。
五、质量控制要求1. 中医科诊疗服务应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 定期对中医科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对中药房的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合格。
4. 定期对中医科诊疗服务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
综上所述,一级医疗机构增设中医科需要满足场地、设施、人员、诊疗服务、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和标准,才能保证中医科的正常运行和诊疗质量。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院)
【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基本标准】二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80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中医内科、外科等五个以上中医一级临床科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有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三)至少有4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1名中药师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各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中医师;(四)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5平方米。
五、设备:(一)基本设备: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给氧装置呼吸机麻醉机电针仪手术器械手术床酸度计分析天平钾钠分析仪培养箱电冰箱干燥箱分光光度计X光机纤维胃镜结肠镜妇科检查台蒸馏水器高压灭菌设备中药煎药设备电动吸引器显微镜心脏除颤器离心机各类针具B超无影灯骨科牵引床尿分析仪紫外线杀菌灯洗衣机(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2条枕头2个床头柜1个床头信号灯1个床垫 1.1条床单2条枕套4个病员服2套(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中医治疗室建设标准
中医治疗室建设标准为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基本设臵本院在急诊科、内科门诊、皮肤科(病区)、骨伤科(门诊)、儿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耳鼻咽喉科(门诊)、眼科(门诊)、针灸科(病区)、肾病科(病区)、肛肠科(病区)、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少于10 平方米。
病区设立的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根据中医技术开展情况配备治疗床、普通针具、灸疗器具、罐疗器具、刮痧器具、中药外治器具和切合科室实际情况和要求的相关中医诊疗设备。
二、人员队伍1、中医综合治疗区应配备兼专职的卫技人员不少于4 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2 人,并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配备其他专业的执业医师。
2、中医综合治疗室由各科室、病区确定本科室科主任或主治以上医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负责。
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可由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综合治疗服务团队或组成若干综合治疗小组。
3、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中医药治疗技术,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应用相应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4、中医综合治疗室要重视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疾病,善于吸收、应用中医药特色疗法5、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病区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技术,能根据本专科、病区治疗病种的需要制定包括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项目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实际应用6、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和病区综合治疗室的护士应当基本了解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三、服务技术1、各科室、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药特色诊疗新技术。
2、各科室、病区设立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区应制定至少3 个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并落实。
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管理指南
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管理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中国医疗体系中,中医药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医科建设标准
中医科建设标准一、科室设置1.中医科应具备独立的门诊、急诊和住院部,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2.科室布局合理,标识清晰,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二、人员配备1.中医科应配备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医师,并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2.中医科应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康复工作。
3.中医科应设立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科室的质量安全管理。
三、诊疗技术1.中医科应具备基本的中医诊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2.中医科应开展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工作,如感冒、咳嗽、胃炎、腹泻等。
3.中医科应开展相应的中医康复工作,如中医理疗、中医传统运动等。
四、医院管理1.中医科应建立健全的科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中医科应建立患者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中医科应建立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中药管理1.中医科应建立中药材采购、验收、储存、配方等管理制度,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2.中医科应配备相应的中药加工设备,如煎药机、粉碎机等,确保中药剂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中医科应建立中药配方和煎药规范,确保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六、人才培养1.中医科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中医科应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中医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
3.中医科应与其它医疗机构合作,进行人才交流和互访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文化宣传1.中医科应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弘扬中医养生和康复的理念和方法。
2.中医科应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向患者和社会公众传播中医养生和康复的知识和方法。
3.中医科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如何建设和发展
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如何建设和发展刘洪峰李路路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以最大限度挖掘、整合现有资源,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
确立目标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发展目标应与医院总体目标相一致。
与中医院不同,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应依托并服务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必须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笔者所在医院办院方向是全区医疗、科研、急救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因此,笔者所在医院中医科的发展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医整体优势,使优势科室与优势项目相互扶持和培育,在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优势,围绕医院的重点学科,形成中医科“大综合、小专科”的格局。
加强政策方面的扶持要想真正发展中医科,没有医院的大力扶持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医院要为中医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经济指标考核方面。
有了优惠的扶持政策,才能稳定中医科医务人员的思想,使大家团结一致,各尽所能把中医科做大、做强。
扬长避短,发挥中医特色与中医院不同,基层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一般担当配角,协助西医各科室解决他们无法解决或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这种形势下,基层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主任更要努力进取、正确定位,将不利因素尽量转化为有利因素,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医院的整体优势,协调好同各个西医科室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解除患者的病痛,促进综合性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科室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基层综合性医院应重视对新分配来的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培养,可让他们与西医院校毕业生一样,先作为住院医师到各个科室轮转至少1年,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打下基础;在其单独值班前及晋升主治医师前,都应对其进行临床技能的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应派出人员到上级中医院学习、进修,或参加一些全国性的中医学术研讨会以及专业培训班;想办法引进在中医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壮大中医科的技术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一、科室设置(一)作为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二)设立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具备一定规模的医院,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独立病区。
(三)设立中医门诊,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
二、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
(二)三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年以上。
二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主任应当具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三)主管中医病房的护士长应当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证施护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三、医疗用房(一)门诊诊室的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的需求。
三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二级医院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平均每床建筑面积;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不低于医院临床科室每床平均净使用面积。
四、设备配备(一)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脉枕、针灸器具、火罐、电冰箱、计算机等。
(二)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五、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六、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及专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临床科室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一、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下同)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中药品种、数量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应在400种左右。
二、部门设置(一)中药房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
(二)至少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有条件的医院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置中药制剂室。
三、人员(一)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20%,中医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到60%。
三级医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不低于50%,二级医院不低于40%。
(二)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三级医院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二级医院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库房采购组负责人至少应具备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
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有条件的医院应有临床药学人员。
四、房屋(一)中药房的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三级医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低于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的面积三级医院不低于6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低于40平方米。
(三)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
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五、设备(器具)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
(一)中药储存设备(器具)药架、除湿机、通风设备、冷藏柜或冷库。
(二)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器具)药斗(架)、调剂台、称量用具(药戥、电子秤等)、粉碎用具(铜缸或小型粉碎机)、冷藏柜、新风除尘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贵重药品柜、毒麻药品柜。
(三)中成药调剂设备(器具)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贵重药品柜、冷藏柜。
(四)中药煎煮设备(器具)煎药用具(煎药机或煎药锅)、包装机(与煎药机相匹配)、饮片浸泡用具、冷藏柜、储物柜。
(五)临方炮制设备(器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小型煅炉烘干机、消毒锅、标准筛。
六、规章制度(一)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药品采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规范,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中药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并成册可用。
七、民族医医院中药房(民族药房)参照本《基本标准》执行。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
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
第五条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六条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第七条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
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
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第三章人员要求第八条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一条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
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第四章煎药操作方法第十二条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第十三条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
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
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
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第十四条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第十五条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二)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
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
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四)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七)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第十六条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
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第十七条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第十八条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第十九条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应当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
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
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第二十条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第五章煎药室的管理第二十一条煎药室应当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
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药剂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应当装订成册并张挂在煎药室的适宜位置,严格执行。
第二十三条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应当认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
每方(剂)煎药应当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
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第二十四条急煎药物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第二十五条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
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
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
第二十六条传染病病人的盛药器具原则上应当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对重复使用的盛药器具应当加强管理,固定专人使用,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二十七条加强煎药的质量控制、监测工作。
药剂科负责人应当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煎药工作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征求医护人员和住院病人意见,并建立质量控制、监测档案。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7年印发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