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课堂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落花生》师:(B板书课题)。
花生,一种草本植物,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所以又名落花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落花生。
先来了解下作者(课件出示)P现代作家、学者,出身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1917年,考人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
1927年,回到中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
一生著作颇丰,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
P生字、词师:小小花生平凡普通,缘何得到作家的青睐?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我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本文(生分段读)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注意:“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读轻声。
师:请再回到文中,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生读,师巡视)(生答:“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课件随机出示)P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师:哪些内容详写,那些内容略写呢?(种花生和收花生略写;吃花生和议花生详写)师:“种花生”“收花生”历时几个月,作者却写得简略,“吃花生”“议花生”只是一晚上的时间,作者却写得比较详细。
作者的重点在“议花生”,这样组织材料合理吗?(生答,师随评)师:是的,使得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自然段,也就是种、收花生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齐读)P第一段师:(P课件标红:居然)同学们,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虽是荒地,大家也没有种花的经验,“居然收获从“居然”一词让我们感受到大家非常惊喜,也能看出花生的生命力顽强。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后两部分内容——吃花生、议花生。
学贵有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读书时心中产生了什么疑惑。
(生默读,师巡视)(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疑惑一:父亲与孩子们陀吃饭本来很平常,为何作者却说很难得?P疑惑二:为何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师: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逐一突破。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今天,五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落花生》的课文。
老师拿出了一袋落花生,问我们是不是都吃过落花生,大家齐声回答“吃过”。
老师又问大家谁知道落花生在哪里生长,同学们高声回答“地里”。
老师告诉我们落花生原本并不是一种小零食,而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
接下来,老师开始朗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天阴雨大,收获季节焦急期盼的小男孩阿明在父亲的指导下,拖拽着铁锹,一点点收获着地里开花的落花生,累了吃糖,高兴时跳舞,什么都不在乎只希望拥有更多落花生的喜悦。
听完老师的朗读,同学们都被故事中小男孩的勇气和努力感动了。
老师又给我们展示了落花生的种子和外壳,向我们解释了落花生外壳的作用,以及落花生有助于增加人体营养的事实。
最后,老师让我们分组,自己动手剥落花生,体验到了自己动手剥落花生的乐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落花生的来源和营养,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老师还并没有结束这一堂课程。
她想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落花生和喜爱劳动的感觉,所以她让我们自行按照组别分工合作,清晰剥离落花生的外皮。
看着同学们开心的表情和手中落花生的个个外壳褪尽,心中不禁感到一股深深的感动。
原来,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活动,只要是能够增加知识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学生们也会对它充满热情。
当最后的小组清理完落花生的外壳后,老师再次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落花生的好处。
据了解,落花生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而利用落花生所制作出来的食品饮品也有很多,如熬汤、炒菜、磨成酱和炒成豆腐,非常的受欢迎。
听到老师这么说,同学们纷纷表示会更加珍惜来自大自然的这样一种食物,之后也会更加用心去体验它带来的乐趣呢!虽然此次的课堂内容结束了,但是心中生活的感动却是如此的深刻。
因为有老师的教导,而让我们对落花生不再是只停留在一种小零食的认知,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劳动”和“耕耘”的意义。
以上是今天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_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课堂实录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学情分析:1 / 30花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同学的家里甚至还种过花生。
他们在种、收、吃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花生的优点多少知道一些,花生所比喻的人可能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花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同学的家里甚至还种过花生。
他们在种、收、吃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花生的优点多少知道一些,花生所比喻的人可能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亩、尝、吩、咐、茅、榨、榴7 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通用9篇)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通用9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板书课题20 、落花生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认识生字新词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 、讲读父亲的话(1 )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2 )、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七、讲读“我”的话1 、什么叫只讲体面?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九、小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篇二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花生,我们常见,它有很多的好处,文中的人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生: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生: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生: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师:通过兄妹们对花生的谈论,可以看出花生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呀!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
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1 / 8做人的道理。
⑵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读懂的同学把你手中的表格填好。
桃子、石榴苹果落花生果实生长地点成熟后的果实生:填写表格。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好的表格。
师:听了两位同学的汇报,你更喜欢哪种植物,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说:生: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生:我是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鲜,红通通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健康。
---------------------------------------------------------------最新资料推荐------------------------------------------------------ 生:我是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语文教案-《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3.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与句型;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问好,引入话题“花生”,询问学生对花生的了解,并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听课文录音,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有关花生的内容,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3.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4. 教学扩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花生的各种制品,如花生酱、花生糖等,让学生尝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则关于花生的广播剧,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5. 美化课文(1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句型,并进行仿写。
- 学生自主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有关花生、友谊的主题。
- 学生分组讲解自己编写的广播剧,学生互评并评出最佳剧本。
三、教学评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落花生》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并能够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观察花生制品和编写广播剧的活动,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朗读比赛和自主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四、教学分析本节课以《落花生》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通过展示花生制品、编写广播剧、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生:花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落华生‛生:老师你写错了,不是‚落华生‛,是‚落花生‛。
师:那‚落华生‛与‚落花生‛有什么不同?生:《落花生》这一课的作者是许地山,他的笔名叫‚落华生‛。
师:在古文中,‚华‛同‚花‛。
师:那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吗?生:不知道。
师:出示图片,因为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来读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生:落花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后院‛与‚后园‛有什么不同?生:院——我们家的院子小一些,园——菜园、果园、花园等感觉大一些。
师:说得太精彩了!分析真到位!师:空地这里读四声,还有一个读音,空,一声,组个词。
生:天空、空气……师:播种的种应该读几声?生:播撒种子,种读三声。
生:种地,种下去,读四声。
师:你看,买种子,翻土地,播种子,浇水,所以在这里不能是播种(四声),只能是播种子(三声)。
师:你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师:后边的同学接着读。
生: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咐附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师:‘茅亭’是什么意思?看看课文的插图师:‘茅亭’就是用茅草做的亭子。
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
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我有个疑问: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做爸爸的,和孩子一起吃顿饭有啥可难得的呢?生: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
生: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精选1.课堂实录之一《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学生观察老师)师:好,最后一位男生。
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呢。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生:喜欢!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子是男的。
(一片笑声)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啊这是男子汉十足的名字,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是不是?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
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在举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应该是很胖的。
(这句话只是大意)师:结果呢?生:却很瘦。
师:是啊,又高又瘦。
你呢?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师:结果没带眼镜,不过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希望我们经过一节课的相处能成为朋友。
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这里的美食,可是我又不了解。
你们是这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生:……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一定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一定去。
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
师:土豆干?好吃吗?生:好吃。
师:你答应我的,课后别跑回家里,请我吃土豆干。
你呢?生:我想请您吃我们这边的羊肉泡馍。
师:很好吃,是吗?生:是。
师:这个孩子很有礼貌,还有您来称呼我。
大家非常热情,咱们中国人讲礼尚往来,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好客,我想跟你们分享分享我家乡的美景美食。
刚才说了我的家乡在哪儿啊?生:甘肃。
师:兰州,有人说我们兰州人出门骑骆驼,你信吗?有信的吗?我看看,哎呦,他差点举手了,你还真信啊?不过,告诉你吧,那只是个浪漫的猜想,我倒想出门骑骆驼来着,可惜没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第二课时公开课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第二课时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一:师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张诗语:种收尝议花生。
(师板书)师:在这些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一方面的内容呢?生齐声:议花生。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议论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请大家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落——花——生——。
齐读课题两遍。
师:首先请学习部长刘明阳来为我们大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10、12、13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师(生):请大家默记十秒钟。
大家有信心完成吗?过渡:明确了学习目标,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请看学习指导一:李展硕:自由朗读课文的4—10自然段,找出描写花生好处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自由读、划横线、完成端正坐姿并举手。
师过渡:看到大家坐姿如此端正,表情如此自信,相信这个问题难不倒你们。
谁来把你找到的花生的好处读给大家听。
钟琳涵说后师板书(老师觉得,钟琳涵答题很规范,声音很洪亮,建议大家向她学习)、王傲翔说后师板书、王梦琪说后师板书、过渡:同学们都知道,花生的好处很多,但这些好处都是我们可以看到、尝到、闻到、摸到的外在的好处,对吧?可是课文中提到,它有一样好处是最可贵,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准备好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吗?请看学习指导二:张雪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15自然段。
找出父亲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小组间谈谈你的感受并展示。
过渡:为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老师给大家提出两点学习指南:余茗浩:1、在文中找出父亲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旁批自己的感受。
2、找出“我”从父亲的话中得到感悟的句子,旁批自己的感受。
部编五上2.落花生(1)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2.《落花生》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先生写的《白鹭》一文,初步了解了作者是如何借助白鹭这一具体事物抒发对平常事物独特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作者是许地山先生。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第二课《落花生》。
还记得在学习白鹭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围绕什么问题来展开学习的?我们主要围绕着作者借助白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展开学习的。
那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围绕哪个问题来展开呢?我认为可以围绕作者要借助落花生,抒发怎样的感情呢?这个问题来展开学习。
同学们很会学习,真好。
现在请你们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一想,作者对落花生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说一说?老师,我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落花生的喜爱赞美之情。
初读课文,大家感受到作者对落花生的喜爱和赞美。
可是,落花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赞美的呢?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什么?是的,我们得读读课文。
看看作者围绕落花生,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从作者写的这些内容中去了解花生有什么特点。
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在后院空地里种下花生并收获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全家一起过收获节并用花生做了一些食品。
课文第三至十五自然段写那天晚上父亲和大家一起过收获节,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大家批注做得相当认真,这几位同学把课文围绕落花生具体写了哪些内容,简要的说清楚了。
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获花生。
第二至十五自然段写的是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全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
那么作者着重写了哪部分的内容呢?是的课文重点写了我们一起议花生。
我们怎么会议论起花生?主要议论些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妈妈说要过收获节,还做了好几样食品。
那天父亲也来了问我们是不是爱吃花生。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5.落花生)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师:课文都预习过了。
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
(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
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
像这样——(师范读。
)(生再次齐读)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
)师:你读得不错,孩子。
这段话可不好读了。
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生:是播种(三声)。
部编五上语文《落花生》教学实录

部编五上语文《落花生》教学实录部编五上语文《落花生》教学实录2落花生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品味花生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生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父亲的话为什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父亲说了哪些话?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句子。
)师:谁找好了?读一读。
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多媒体出示重点句。
)师:还有吗?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
)师:是啊!花生的好处很多,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但父亲说花生有一样好处最可贵,是什么?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桃子、石榴、苹果是如何展示果实的?生: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什么是爱慕之心?生:让人见了就很喜欢。
师:那么,花生的果实有什么特点?生: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要挖起来才知道。
师:花生还有哪些可贵的地方?生:它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有很多好处。
师:它有哪些好处?生: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价格便宜。
师:说得真好。
父亲还说了什么话?生: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师:父亲的希望是什么?生: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多媒体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齐读)赏析:语文教学是示例教学,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
要想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吃花生吗?生:喜欢!师:那你们知道花生是怎么生长的吗?生:在土里。
师:对啦,花生是在地下生长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花生有关的文章,叫做《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好,读完的同学请举手。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种花生和收花生的部分。
三、精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两段中了解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作者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提议开辟出来种花生。
师:很好,那他们是怎么种花生的呢?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居然”这个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生:能体会到他们收获时的惊喜。
师:是啊,那收花生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在后园的茅亭里过收获节。
师: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学习“议花生”这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父亲为什么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做比较?(学生默读思考)师:谁来说说父亲为什么这么做?生:父亲想通过比较,让我们明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师:说得很好。
那父亲是怎么说的呢?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同学们,想一想,父亲说的这段话,重点强调了花生的什么特点?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师:对呀,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那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一样的人呢?生:有,清洁工默默打扫街道,为我们创造干净的环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第2课落花生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落花生》课堂实录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
师:(出示花生图片)同学们,了解它吗?生:(2—3人)师:花生又叫落花生(板书课题),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的笔名。
为什么要取这样的笔名呢?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读“资料袋”,交流反馈,2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题为“落花生”的课文,来齐读课题。
生:15 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生反馈不认识的生字词)生:……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生反馈,师相机板书)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种花生?生:第1自然段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第1自然段)师:收获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用“居然”这个词呢?(出示PPT)生:预设:没想到会收获荒地上也种出了花生。
我们亲自种的花生收获了。
师:你的心情怎样?生:高兴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师:我听出来了,“居然”读得很重,特别强调。
你来试试。
(生读)师:的确很高兴,我也感受到了。
还有想试的吗?(生读)师:让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师:意料之外的收获,全家人决定过一个收获节。
于是我们一边品尝花生,一边干什么呢?(谈花生的好处)哪几个自然段写谈花生呢?(3——15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指名读父亲、我、姐姐、哥哥的对话)他们的对话应该怎么读?(父亲的话应该读得语重心长)……(分角色朗读)(生读)师:(评价)在这些对话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说的话?(父亲)请你将父亲说的话,用“”标记出来。
(出示PPT,第10自然段)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出示PPT,桃子等其他水果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水果图片,你的感受怎么样?形容一下吧!(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2 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师:今天,看到同学脸上洋溢的笑脸,很高兴,送你们两幅画:梅花、竹子。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出示诗句)读出来: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作家陈慧英在《梅花魂》中也写到(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他们就像梅花一样!师: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敢接受挑战吗?生:齐读课题《落花生》师:有什么问题吗?生:落花生是什么?师:出示花生实物和图片,介绍花生:唯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所以叫落花生,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花生。
师:打开课文,认真仔细读课文,画出里面生字新词。
出示词语:师:谁来读?(生字套红)居然炸油吩咐茅亭价钱便宜石榴体面爱慕矮小分辨指名读师:读得真准,再找个同学读。
师:字音读得真准,看榨和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木字旁。
师:茅亭的“茅”怎么记住呢?生:(略)师:拿出手来一起书空写。
师:把这些字放进课文里,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内容。
生:读:“他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师:他说的在议花生,还写了什么?生:种花生师:还写了收花生。
谁来读第一段。
看他们怎样种花生收花生的?指名读第一段师:说一说你读时心情怎样?生:他们很高兴,从这些词看出来“居然、竟然”,后园一直是空的,母亲决定种花生,我们就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又没有怎么管它,竟然收了,特别地原来是荒着的,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你从这里还能看出花生一种什么力量?生:花生长的非常好。
师:还能看出什么呢?生:花生的存活力很强。
师:对,生命力很顽强。
读一读这句话,还感受到什么?屏幕出示:“我们姐弟收获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实录

《落花生》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
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5.落花生)生:齐读课题。
师:找同学读一下课件上的生字和词语,检查下你课前预习的情况。
生:辟、榨、慕、翻地、爱慕、成熟、分辨、吩咐师:“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榨”是翘舌音zhà,不要读成“zhá”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生:姐姐说它味美;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
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
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花生》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
(出示谜语,师读: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师:请猜一种植物。
请你来。
生:是花生。
师:对,就是花生。
其实,花生又名落花生,因为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在地上开花,地上结果,而花生却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人们叫它落花生。
(同时出示图片展示,图文结合)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花生有关,题目是?生:落花生。
师:请同学看老师板书,“落”字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了。
本文的作者是?生:许地山。
(老师板书:2、落花生许地山)师:我们再把课题齐读一遍,起。
学生齐读:2、落花生。
师: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请看生词。
请两位同学读读。
老师提问了两位学生读生词。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充分,读音都很准确,两个同学都注意到“榴”字单读是读第二声,组词“石榴”是读轻声。
再请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
老师抽取了一个小组开火车读生词。
师:读得很准确。
下面我们全班齐读,一个读两遍。
学生齐读生词。
师:读音没问题,那一起来看字形。
老师提醒大家两个字“茅”上下结构,下面是一个矛盾的矛,不要写成给予的予;“榴”当“木”字作为偏旁的时候,捺要写成点。
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一个写两个。
注意写字的姿势:一尺一寸一拳。
头正腰直腿放平。
学生在书本生字条旁将“茅”和“榴”字一个写两个。
老师巡堂,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姿势的纠正和点评。
师:写得真认真。
生字过关,我们马上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请用小标题形式概括)二、读悟结合,品味文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大家今天的学习状态可真不错。
请问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生:课文围绕着落花生一共写了4件事,分别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老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师:这些小标题又对应课文哪些段落?下面请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种花生和收花生对应第一自然段,尝花生第二自然段,议花生对应3—15自然段。
师:在段落的安排上,你发现哪个部分写得最详细?生:议花生。
师:对,这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议花生。
师:那个小组愿意来议一议花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9自然段?好,请你来扮演父亲,你来扮演姐姐,你来扮演哥哥,你来扮演“我”。
生1:你们爱吃花生吗?生2.3.4:爱!生1: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生2:花生味儿美。
生3:花生可以榨油。
生4: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师:刚才的同学读得真投入。
有哪个小组敢挑战他们?这一次最好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由你们自由发挥,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神态。
生1:孩子们,你们爱吃花生吗?生2.3.4:(一边点头,一边说)爱!生1: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生2:(举起手来,争着说)花生味儿美。
生3:花生可以榨油。
生4: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师:读得真棒!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吗?生:花生的味道很美。
生:花生可以拿去榨花生油。
生:花生的价格便宜,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吃。
师:大家的真会读书。
除了这些好处,课外你还搜集到花生有哪些好处?生:花生可以健脑,吃多点花生对我们的大脑发育有好处。
生:我还知道花生可以补血,有些人贫血的话说不定多吃花生有利于他们健康。
生:我知道花生含有维生素K,它有止血作用。
其中花生中的红衣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处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师:花生的好处的确很多,但父亲眼中的花生却不一样。
父亲眼中的花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用横线划起来。
师:父亲眼中的花生是怎样的?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对,这就是父亲眼中的花生。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师:父亲的话里,不仅提到了花生,还有其他的水果。
那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十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石榴、苹果、桃子生长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花生生长特点的句子。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师:请与你的同桌分享所画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知道什么?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生:我知道桃子、石榴、苹果他们喜欢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而花生却不一样。
生:我知道花生它长得很矮,很不起眼,结果的时候别人也不知道,要挖起来才知道。
生:我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花生和其他水果不一样,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就知道你已经读懂了父亲的话。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你能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出示石榴、苹果、桃子和花生图片)生:桃子它们颜色艳丽,很诱人。
生:石榴、苹果他们太吸引人了,看了就想吃。
生:花生长得丑丑的,真是其貌不扬。
生:我觉得花生虽然外貌没有桃子、石榴和苹果的好看,但是它也是很有价值的。
师:是啊,课文有一句话就准确地概括出花生的特点,你能找出来吗?生: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不好看却很有用?从这句话你感受到花生具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花生其貌不扬,但是作用很大。
生:我觉得花生有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花生是讲内在美而不在乎外在美的。
生:花生是一种有内涵的植物。
生:花生很实在,并非浪得虚名。
师:根据大家对花生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花生的特点为: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老师板书:默默奉献不图虚名)师:正因为花生具有这样的精神,所以,父亲教导他的孩子,请读——生齐读:你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假如你是一位父亲,对着孩子们说这句话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生:语重心长。
生:关爱。
师:说的真好。
那下面就请带着你们的理解,自由朗读这个句子。
生自由朗读:你们要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同桌角色扮演,一位当父亲,另外一位当孩子,再一次感受父亲读这句话时的情感。
学生按要求进行朗读。
师:那我们怎样做,才是像花生这样的人呢?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生:表面、外表。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做人不能只追求外在美,也要注意内在的追求。
生:我们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像花生一样,用处多多。
生:如果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不会帮助别人,这样是不行的。
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这句话读给同桌听,与他分享分享。
师:理解之后,你能将他背下来吗?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像花生这样,不图虚名,默默付出呢?生:清洁阿姨。
生:门卫叔叔。
生:老师。
生:警察。
生:农民伯伯。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不少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就像花生一样。
但是也有不少人表面十分光鲜,但背地里却干尽坏事,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去危害社会,伤害别人。
同学们,那我们应该做哪类人呢?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了,你觉得咱们一家人在这里仅仅是在议花生吗?生:不是。
师:我们还在这里——议做人。
(老师板书:议做人)师:是啊,今晚的花生来到这里,已经吃完了,但是今晚所发生的一切却给作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我们一齐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生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今晚的讨论对作者的影响十分深刻,文段中哪个字可以提现出来?生:印。
师:没错,今晚的一切,已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
因此许地山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也因此取名:落华生。
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
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
许地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生:“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落花生对作者的影响如此巨大,正如他课文所说的——生: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师: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大家,花生和落花生同为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用“花生”为题,却选用“落花生”呢?生:突出花生的品质。
师:说得真好。
下面,我们就带着敬佩的心情,再读课题——生:2、落花生。
三、总结运用,拓展延伸师:是啊,作者就是为了突出花生这种默默奉献在精神。
那么这种借用事物的特点来人的品质的写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我们可以一齐来做做练习。
请同学们准备好堂上练习本。
出示:借花生,比喻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借蜜蜂,比喻的人。
借,比喻的人。
师:下面请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小组内分享练习中的观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生:借蜜蜂比喻辛勤工作的人。
生:借老牛比喻勤奋劳作的人。
生:借蚂蚁比喻团结友爱的人。
生:借小草比喻坚强不屈的人。
师:看来大家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情况不错。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落花生的品格,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那下节课,我们就运用这种写作方法,选身边的事物展开写一写。
最后是作业的布置:1、正确抄写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背诵;2、推荐阅读《白杨礼赞》。
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
课堂结束。
教学反思:《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在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
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
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
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1、父亲笔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怎样的?花生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2、要求学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细品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