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高血糖的管理
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应急处理流程
高血糖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本文将针对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情况,分别介绍应急处理的流程,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情况时能够正确、及时地做出反应,并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一、高血糖的应急处理流程1. 监测血糖水平当出现高血糖的症状时,首先应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水平,确认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血糖水平超过7.8mmol/L(空腹)或11.1mmol/L(餐后2小时)即可判断为高血糖。
2. 补充水分高血糖时,体内会大量排出尿液,导致脱水。
患者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良好的水平。
3. 控制饮食高血糖发作时,饮食也至关重要。
尽量选择低糖、低脂肪的食物,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控制血糖水平。
4.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但在高血糖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如果以上措施无法控制血糖水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二、低血糖的应急处理流程1. 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晕、出汗、乏力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水平,确保是否低血糖。
2. 补充碳水化合物低血糖时,应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如果汁、葡萄糖片等,帮助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如果患者已失去意识,应将葡萄糖胶囊放在患者口腔内,等待其缓解。
3. 观察补充碳水化合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确保情况得到缓解。
4. 就医如果患者血糖持续低于4.0mmol/L,或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如昏迷、抽搐等,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高血糖和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应该了解正确的应急处理流程,以便在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预防也是关键,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降低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情况,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已经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空腹血糖高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方法
空腹血糖高及餐后血糖高的治疗方法作者:王建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1期临床实例不久前的一天,笔者在病房值夜班。
天刚蒙蒙亮,急症室来电话请速去会诊。
到了急症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位昏迷不醒的中年男子,患者面色苍白、浑身是汗。
站在一旁的患者家属告诉笔者,患者3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因口服降糖效果不佳,半年前开始换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
前不久,他在家自测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就把晚餐前的胰岛素增加了2个单位,之后的几天里,他夜里睡觉特别易出汗,而且总做噩梦。
前天又自行复查了一次,空腹血糖不仅没降,而且比上次结果还要高,他认为还是胰岛素用量不足,于是昨晚又擅自增加了2个单位。
今天凌晨4:00左右,家人发现他全身冷汗、呼之不应。
赶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
考虑到患者是“低血糖昏迷”。
马上静推葡萄糖,半小时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
经验提示空腹血糖高的原因不同,处理迥异。
像本文病例这种情况,药量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应该适当减少。
因此,在处理空腹血糖高时,应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空腹血糖高:切勿盲目增加降糖药揭开空腹高血糖的秘密每个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有过空腹高血糖的经历,究其原因有很多。
在此谈谈最常见的两种情况:“苏木吉现象”和“黎明现象”。
苏木吉现象也叫“苏木吉反应”,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的短暂低血糖,随后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一种反应。
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以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致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黎明现象是指患者夜间不曾发生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后(3:00~8:00)逐渐升高的现象。
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
为了对抗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增多,需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糖尿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因而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餐后血糖的平稳和持久管理艺术
目录
•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代谢异常早期特征
• 餐后血糖两大特点
–慢性连续升高——人一生中有2/3时间处于餐后状态 –急性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远高于正常人 –思索:为何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事件主要负荷?
• 针对餐后血糖特点管理艺术
–降低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 –持久降低餐后血糖,改进HbA1c控制水平
第13页
餐后状态约占全天时间2/3 ——意即人一生中2/3处于餐后状态
空腹时间:0~8点
早餐
午餐
晚餐
0:00 早晨
4:00 早晨
8:00 早晨
11:00 2:00 5:00 早晨 下午 下午
餐后状态
吸收后状态
空腹状态
餐后血糖的平稳和持久管理艺术 ADA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Diabetes care, APRIL (4), ,775-778
4
MODD= 0.72
2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时间
8
MODD= 1.52
6
4
2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时间
餐后血糖的平稳和持久管理艺术
周健, 贾伟平, 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22:286-288.
第22页
血糖波动平均幅度(MAGE)与氧化应激显著相关
第16页
慢性高血糖评价方法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平均空腹或餐后血糖(Mean preprandial or
postprandial glucose) ➢ 平均血糖曲线下面积(MBG-AUG within day) ➢ 高血糖时间(Duration of hyperglycemia (h/ day))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弱
2- 3 4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心血管危险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
餐后高血糖
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
老年糖尿病人 认知功能损害
肿瘤风险增加
2007IDF GUILDLINE FOR MANAGEMENT POSTMEAL GLUCOSE
餐后高血糖或应激后高血糖是心血管 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证据水平1+]
1.2 1.00 1 0.74 0.53 0.44 0.4 0.2 0 0.25 0.57 0.80 0.76 0.54
Q2 餐后高血糖的治疗能否获益?
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餐后血糖升幅
300 血浆葡萄糖浓度 (mg/dl)
200 进餐后血糖峰值
T2DM 血糖变化谱
糖 尿 病 引 起 的 视 网 膜 病 发 病 率 (%)
餐后2小时血 糖浓度 (mmol/l) 餐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pmol/l)
Shiraiwa T,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6 (1):339-345
Q1小结:餐后高血糖是否有害?
Rancho–Bernardo研究 19986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增加致命 性CVD及CHD2倍以上
餐后血糖
心血管 死亡
Funagata研究 19993
IGT,而非IFG,是CVD 危险因子
糖尿病干预研究(DIS) 19965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专题·通信作者:秦映芬,Email:yingfenq@126.com立足国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秦映芬(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 要:《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基于我国糖尿病特点及国人循证的不断丰富应运而生,为我国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新指导。
《共识》回答了以下4个核心问题:①为什么要着重强调餐后血糖的重要性?②控制餐后血糖能否带来获益?③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及监测人群是什么?④餐后血糖应如何干预?关键词:糖尿病,2型;餐后高血糖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2016)09-0936-03doi:10.3969/j.issn.1004-583X.2016.09.003Basing on n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ExpertConsensus Statement on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Qin Yingfe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Qin Yingfen,Email:yingfenq@126.comABSTRACT: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i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betes and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hinesepopulation,and the consensus provides a new guid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hina.It answers thefollowing four key questions:①Why should we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postprandial glucose?②Can we benefitfrom keeping in control of postprandial glucose?③Who are the monitoring people and objectives in control ofpostprandial glucose?④How should we do to intervene in postprandial glucose?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type 2;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秦映芬,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高血糖患者的饮食管理与糖尿病监测
01
晚餐
02
03
04
1份三文鱼沙拉(100克烤三 文鱼,搭配生菜、紫甘蓝、胡 萝卜等蔬菜,以及低脂沙拉酱
)
1份荞麦面(50克荞麦面煮熟 ,搭配少量豆腐丝和黄瓜丝)
1杯无糖豆浆(200毫升无糖 豆浆)
04
糖尿病监测方法与指标解读
血糖监测时间与频率设定
空腹血糖
每日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进行的血糖检测 。
提供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支
持。
开展心理干预研究
探索适合高血糖患者的心理干预 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
况。
THANKS
感谢观看
高血糖患者的饮食管理 与糖尿病监测
汇报人:XX 2024-01-31
目 录
• 引言 • 高血糖患者饮食管理原则 • 适宜食物推荐及食谱设计 • 糖尿病监测方法与指标解读 • 饮食管理与药物治疗协同作用 • 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策略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指导高血糖患者通过饮食管理和 糖尿病监测,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预防并发症。
1个水煮鸡蛋
1份生菜沙拉(生菜、小番茄、黄瓜等蔬菜混合,搭配低脂沙拉酱)
健康食谱设计示例
午餐 100克烤鸡胸肉(用橄榄油、柠檬汁和香草预先腌制)
1份糙米(50克糙米煮熟)
健康食谱设计示例
1份蒸南瓜(100克南瓜切块蒸熟)
1份凉拌菠菜(100克新鲜菠菜,加入蒜末、醋和少量芝麻油拌匀)
健康食谱设计示例
饮食调整在药物治疗中辅助作用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劳 动强度等因素,合理控制 每日总热量摄入。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_母义明
h y p e rg y ce m
l i
i
a f o r t
yp
e 2 di a b e te s ba s e d o n t h e e x i s t i n ev id e nc e a nd c l g
i
n
i
ca l
e xp e r
i
i
enc e s
.
T h e m a
i
i
n
c on t e n t s n c l u de d t h e d e fi ni t i o n a nd t h e h a rmf ul ne s s o f p os t p ra n d a
i
l
h yp e rg l y c em a t h e re l a t on s h p
作者单位
:
1
00 8 5 3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内 分 泌 科 母 义 明 h 北 京 大 学 人 民 医 院 内 分 泌科 纪 立 农
(
(
)
;
中
日
友 好 医 院 内 分 泌代 谢 中 心 杨 文 英
( ( )
;
)
;
北京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内 分 泌科 洪 天 配
(
(
)
;
南 京 鼓楼 医 院 内 分泌 科 朱 大 龙
F PG
控 制 达 标 以 防 治 糖 尿 病 慢 性 并 糖尿 病 患 者 餐 后 心 肌 血 容 量 及 心 肌 血 流 较 正 常 对 照 者 下 降 餐后 高 血 糖 及血糖 波动 与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糖 尿 病 的 管 理 中 控 制 PP G 的 手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我翻译的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糖友们看看,要重视餐后血糖哦!嘿嘿(不支持WORD上传。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表一证据分级标准分级证据类别1++ 高质量的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或者偏差很少的随机对照试验1+ 管理完善的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或者偏差很少的随机对照试验1- 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或者偏差很少的随机对照试验2++ 高质量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高质量的混杂因素偏差影响较低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且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因果关系2+ 管理完善的混杂因素偏差影响较低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且具有中等可能性的因果关系管理完善的偏差影响较低的基础科学研究2- 混杂因素影响较大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且因果关系存在高度不明确的风险3 非分析性研究(如个例报告、病例系列)4 专家意见1. 简介据估计全世界约2.46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主要死因;而且有重要证据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糖尿病的流行比例正在增大。
糖尿病控制不佳与糖尿病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和大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此外有报道显示血糖控制不良与抑郁有很强的关联性,抑郁反过来又为糖尿病的控制带来了严重的障碍。
大型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已证明糖尿病的加强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此外,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降低人群加强高血糖的控制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
不存在一个可降低糖尿病性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的高血糖阈值;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越低,并发症风险亦越低。
The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glucose level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extends well below the diabetic threshold. 此外,Stettler与其同事最近所做的一个Meta分析表明对高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能显著降低Ⅰ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如果您的餐后血糖高,有几个方法可以尝试控制血糖水平:
1. 控制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全谷类、瘦肉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食物。
2. 控制食量:分餐进食,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3. 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4. 控制体重:如有超重或肥胖问题,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5. 管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减少压力对血糖的影响。
6. 合理用药:如果饮食和运动调整无法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咨询医生,根据情况考虑合理的药物治疗。
重要的是,如果您的餐后血糖持续高,应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控糖方案。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PPT课件
餐后2小时血 糖浓度 (mmol/l) 餐后2小时胰岛素浓度(pmol/l)
Shiraiwa T,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6 (1):339-345
Q1小结:餐后高血糖是否有害?
n.s.
n.s.
-0.1 -0.2
多变量分析显示:餐后血糖、年龄、男性、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分 别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Hanefeld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1999; 144 (1): 229-235
餐后高血糖增加视网膜病变危险性 [证据水平 2+] 232名2型糖尿病
8
氧化应激/炎症: 引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
营养过剩 及运动缺乏 细胞内 葡萄糖及FFA 超载和波动增高
氧化 应激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 功能受损
内皮细胞
受损
肌肉及 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IGT(餐后高血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24:816-823.
Q2 餐后高血糖的治疗能否获益?
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餐后血糖升幅
300 血浆葡萄糖浓度 (mg/dl)
弱
2- 3 4
Management of Diabetes: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November,2001.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心血管危险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一项最新制定的以循证依据为基础的指南—餐后血糖管理指南(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建议运用更有力度的措施及制定餐后血糖控制规范,达到优化糖尿病管理,降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危险的目的。
这是全球首个将餐后血糖单独列出的糖尿病指南,体现了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诊疗中的重要性和国际糖尿病组织对餐后血糖的重视,是认识餐后血糖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针对高血糖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疗共识和指南,后者针对餐前、餐后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给予了关注。
IDF指南首先指出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然后对餐后血糖危害发生的机制、降低餐后高血糖能带来的益处、餐后高血糖的处理策略和治疗目标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一、重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目前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较为肯定,随着DECODE、DECODA等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公布,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Meta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与餐后血糖水平呈线性相关。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相比,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
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在进食标准混合餐后,心肌血容量和血流量显著低于正常人,而空腹状态下与非糖尿病人群相似。
关于餐后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也有类似结论。
2005年日本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率独立正相关。
研究者发现,高血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预测作用优于HbA1c。
氧化应激已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关键要素。
目前认为,与空腹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比较,餐后血糖波动更能特异性地激发氧化应激产生。
而氧化应激增强则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使促凝血因子及黏附分子增多,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
餐后血糖控制标准
餐后血糖控制标准
餐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
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
并发症发生。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餐后血糖控制的标准。
首先,合理的饮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饮食中应当控制碳
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糖和甜食。
建议选择低GI值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能
够减缓血糖的上升,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此外,每餐饮食应当合理
搭配蛋白质和脂肪,以减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其次,适量的运动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有氧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
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有利于稳定血糖水平。
此外,减
轻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血糖水平的
波动,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最后,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保持血糖在稳定的水平。
总之,餐后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血糖餐后标准是多少
血糖餐后标准是多少血糖餐后标准是指进餐后血糖的参考范围,对于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正常人进餐后1-2小时血糖水平会有所升高,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控制更是至关重要。
那么,血糖餐后标准到底是多少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标准,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8.5mmol/L以下。
超过这个范围的血糖水平,就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
那么,如何控制血糖餐后标准呢?首先,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后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蔬菜等,避免高GI的食物,如糖果、甜点、白米饭等。
其次,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最后,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他们达到理想的血糖餐后标准。
除此之外,定期监测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保持血糖在理想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血糖餐后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血糖餐后标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够重视血糖餐后标准,做好血糖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Chinese
expert咖sensl塔Oil
r嘲ement
of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1.Department
祝开思
【提要】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l C达标非常 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 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
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慢等[43|。
五、餐后高血糖的管理 1.餐后高血糖的控制目标:控制餐后血糖对 HbAlC达标及减少血糖波动非常重要。设定HbAl C 目标值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严 重程度、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与此相 对应的PPG控制目标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表3)
表3 T2DM患者PPG控制目标[44—453
万方数据
・386・
28。4%和36。1%,仅5。6%的患者3项指标均达 标[3|。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临床 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24]。大部分中国T2DM患 者伴有餐后血糖(PPG)升高。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 糖尿病患者中,单纯PPG升高患者的比例达50%, 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IGT[5|。PPG增高
增高相关[6。1 0|。
血糖可减少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研究[25]显示, 糖尿病患者餐后心肌血容量及心肌血流较正常对照 者下降。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一中膜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PPT
基于我国糖尿病患者特点 《共识》回答了以下4个核心问题 1 为什么要着重强调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2 控制餐后血糖能否带来获益?
3 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及监测人群是什么? 4 餐后血糖应如何干预?
中国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版)
从共识看我国T2DM量体裁衣式血糖管理之:
1 为什么要着重强调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2 控制餐后血糖能否带来获益? 3 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及监测人群是什么? 4 餐后血糖应如何干预?
从基线到治疗结束时颈动 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mm)
控制餐后高血糖可延缓颈动脉 IMT进展
• 一项为期1年的前瞻性、随机、开放性研究。2型糖尿病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42例接 受阿卡波糖150mg/d治疗,39例为对照组,随访1年 P=0.01
Monnier研究1,2
对欧美人群来说
当HbA1c 当HbA1c 当HbA1c
时 • 餐后血糖的贡献占70% 时 • 餐后血糖的贡献约占50%左右 时 • 餐后血糖贡献仍占约40%
Kang X研究3
对中国人群来说
当HbA1c
时 • PPG的贡献>50%
研究提示,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PPG对HbA1c达标的贡献更为突发症
密切相关
• 纳入11,350例糖尿病患者和958例非糖尿病患者,评估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与微血管并发症(视 网膜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发生率的相关性
视网膜病变
慢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
OR(95%CI) 频率(直方图)
1. Hanefeld M et al. Eur Heart J. 2004 Jan;25(1)10-6. 2. Raz I,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3):381-6. 3.Scirica BM, et al. N Engl J Med. 2013 Oct 3;369(14):1317-1326. 4. White WB, et al. N Engl J Med. 2013 Oct 3;369(14):1327-1335. 5. Bentley-Lewis R, et al. Am Heart J. 2015 May;169(5):631-638.e7. 6. Green JB,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Jun 8. 7.Zinman B,et al.N Engl J Med. 2015 Sep 17.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防治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尽早规范化干预。
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研究显示,我国门诊T2DM 患者血糖达标率仅32.6%;在心血管风险因素控制方面, 我国T2DM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7.7%、28.4%和36.1%,仅56%的患者3项指标均达标。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中国T2DM患者伴有餐后血糖(PPG)升高。
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PPG升高患者的比例达50%,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IGT。
PPG增高是导致HbA1c高的主要原因之一,PPG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因此,控制PPG是促使HbA1c控制达标以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
糖尿病的管理中,控制PPG的手段与控制FPG的策略和手段有明显不同。
一、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基础餐后高血糖的定义为摄食后1~2hPG〉7.8mmol/L。
餐后高血糖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与第一时相/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外周组织IS下降、胰升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及餐后肝糖输出持续增高相关。
二、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1.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2. 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3. 餐后高血糖与多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4. 餐后高血糖对机体的其他不良影响:5. PPG与HbA1c的关系:三、餐后高血糖的检测1. 检测对象:对于以下临床状态的患者,可通过监测PPG评价疗效、低血糖风险和指导药物剂量调整。
(1)任何HbA1c不达标的T2DM患者,尤其是FPG达标,而HbA1c不达标,如FPG<6.0mmol/L,但HbA1c >7.0%;(2)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使用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进餐不规律或餐后剧烈运动者;(3)使用降糖药物,尤其是降低PPG的药物时。
高糖处理流程
高糖处理流程
1.轻度高血糖(非紧急情况):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运动量,规律进行有氧和耐力锻炼;实施糖尿病饮食控制,包括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均衡饮食,特别注意餐后血糖管理。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指导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确保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自我监测:定期检查血糖,记录血糖变化,并与医生共享数据以调整治疗方案。
2.中重度高血糖(需医疗干预):
-及时就医:当血糖持续偏高或出现多饮、多尿、疲劳、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业评估:医生可能会要求做血酮体检测,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HS)等急性并发症。
-静脉输液:对于严重脱水或者血糖极高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通过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给予胰岛素等药物快速降低血糖。
3.急性高血糖危象处理:
-紧急抢救流程:对于高血糖高渗状态(HHS)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首要任务是稳定生命体征,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采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
-连续监测: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频繁监测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实时调整治疗措施。
4.长期管理:
-教育与心理支持:提供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掌握日常血糖控制技巧。
-定期随访:患者应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调整用药并监测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糖患者的日常饮食管理与健康建议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06
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与胰岛素
遵照医嘱: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01
定时定量: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保持血糖稳定
02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药物和胰岛素用量
建议每天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低血糖现象,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药物疗效,调整药物剂量,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坚持科学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01
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
03
高血糖患者的日常自我监测
04
03
定期监测血糖:每天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01
记录饮食和运动: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和运动量,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02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01
03
02
04
高血糖的危害与影响
心血管疾病:高血糖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01
肾脏疾病:高血糖可能导致肾脏损伤,甚至肾衰竭
02
神经病变:高血糖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
03
眼部疾病:高血糖可能导致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04
免疫力下降:高血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管理餐后高血糖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尤其面对众多的门诊糖尿病患者,很多人对餐后血糖毫无概念,大家不知道还需要监测餐后血糖,更不知道餐后血糖监测的时间。
部分经住院强化教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才刚刚对餐后血糖有些许的概念。
餐后高血糖的定义以及在整体血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您知道吗?
餐后高血糖定义为进食后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 (140mg/dl)。
为何强调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因为人一生中或每天血糖波动的最高点出现在餐后,而血糖的最高点决定了血糖变化范围,若餐后血糖很高,血糖波动会较大,这对血管和心脏均有害。
很多研究并未发现空腹血糖和大血管病变有关,但几乎所有研究都发现餐后血糖与之相关。
餐后和负荷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高血糖与视网膜病变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会导致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内皮功能的障碍;餐后高血糖与心肌血容量和心肌血流的减少有关;餐后高血糖与肿瘤风险的增加有关;餐后高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有关。
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亚洲人群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西方国家则摄入较多蛋白类食物,蛋白类食物升高血糖较缓慢,血糖波动较小,但碳水化合物却使血糖较快升高。
中国人餐后高血糖患者的比例更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仍有近1/2的患者餐后血糖不达标。
此外,中国人群有其自身特点,如身高相对较矮、体重较轻,但中国人超重所致代谢紊乱比西方人群更严重,这与遗传及环境有关。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喝粥”,尤其是在北方各个省份,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年的饮食习惯就是喝粥,每天早餐喝2碗粥,晚餐喝2碗粥,根本不吃主食,大家都是两个字喝了“舒坦”,如果严格要求老人三餐尽量吃干食,那是对他们生活习惯和胃肠道的挑战。
但是,粥类食物升高餐后血糖会更显著。
如无禁忌症,此时可适当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降低餐后血糖。
其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内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减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餐后高血糖。
合理选择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非常重要,甚至在糖尿病前期就应及时应用。
糖尿病早期仅血糖波动异于正常,餐后血糖高但空腹血糖不一定高,此时干预餐后血糖获益更多,既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又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餐后高血糖管理的重点是强调其重要性、合理用药及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