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区别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对比一、身世背景林黛玉年幼深受父母宠爱,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
因母亲去世早,被接到荣国府抚养,虽是寄人篱下,却颇受到贾母的宠爱。
薛宝钗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皇商之女。
父亲在世时颇受宠爱,还让人教其念书识字,甚至其智慧和涵养高于她的哥哥薛蟠。
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均是幼年丧父,自小受到父母熏陶念书识字,博览群书。
在家境上宝钗比黛玉更具优势,皇商之女的财富积累可让其客居大观园时“一应曰费供给,一概免却”。
二、才华学识在元春命宝玉做诗时,宝钗提醒他“怡红快绿”的典故,故宝玉称宝钗为“一字之师”。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时,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稿。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
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众姐妹中宝钗的文采可谓称得上可以与黛玉抗衡。
三、对待侍者的态度黛玉和她的贴身丫头紫鹃情同姐妹,事事为她着想。
香菱学诗,黛玉丝毫不在乎身份地位的区别,且悉心教导。
宝钗在听到金钏儿的死讯之时,没有像袭人一样流泪惋惜。
而是想到马上跑去安慰自己未来的婆婆王夫人,把全部的责任归咎于钏儿一个人身上。
此外,她还毫不忌讳地将自己的衣裳给死去的钏儿穿上,并嘱咐多给她的家人一些银两以尽主仆之情。
这些反映了宝钗冷酷无情的一面,更展示其维护封建贵族罪恶的庸俗性。
和黛玉的天真无邪、待人真诚相比就显得失色。
四、独特个性黛玉虽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是在她面对生活时,却显得纯真率直、实话实说。
虽说是姨妈送的珠花,一样的坦率直言:“别人挑剩下的珠花我坚决不要。
”宝钗平日里和宝玉相处,却从未表露出自己也喜欢宝玉的情感。
直到宝玉受伤之时,来看望宝玉的伤势,趁着无人时,拿起旁边绣有鸳鸯的肚兜一针一线地刺绣着。
宝钗能冷静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待人接物时,处处温柔,事事周到因而她能受到贾府上下众人的喜爱。
五、为人处事之道黛玉富有“尖酸刻薄”之相。
平日里视宝钗为自己爱情的竞争对手,一旦抓住宝钗不是的机会便对其冷嘲热讽。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有哪些
林黛⽟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有哪些林黛⽟更多的是追求⾃由上的叛逆,薛宝钗更多的是封建社会中⼥⼦应该有的那种贤惠。
还有薛宝钗没有林黛⽟多愁善感,林黛⽟没有薛宝钗圆滑世故。
性格差异是什么宝钗:最突出的就是事不关⼰⾼⾼挂起的特点,她对谁都看似有情,实则最为⽆情,性情沉稳包容,很会做⼈,喜欢低调⾏事,她屋⼦⾥的东西较为简朴。
第五回《红楼梦曲⼦》争取第末⽀,《飞鸟各投林》中写道:⽆情的,分明报应。
就在暗指宝钗。
黛⽟:⼼思敏感缜密,⼝齿伶俐,常爱讽刺挖苦⼈,但属于⾔真语挚⼀类,不会去可以逢迎别⼈。
她⾼傲清⾼,所以她与宝⽟也最为合拍,她是唯⼀⼀个不会劝宝⽟好好读书考科举的⼥孩⼦。
薛宝钗、林黛⽟,⼀个是现实美的代表,⼀个是理想美的化⾝。
黛钗⼆⼈不相上下,但最终登上“宝⼆奶奶”宝座的却是我们眼中的“双⾯⼈”宝钗。
这也是必然。
因为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家闺秀的要求。
她有⽂才、有捷才、有治才、有德有涵养,会以⼩恩⼩惠拉拢⼈,从不得罪任何⼈,似乎是⼀个完善⽆瑕的⼥⼉。
宝钗会扑蝶,⽽黛⽟只会葬花。
⼀个会把握活的,⼀个只懂悼念死的。
⼀个盼着“好风凭借⼒,送我上青云”,⼀个吟着“⼀朝春尽红颜⽼,花落⼈亡两不知!”性格的两种极端展现在⼆⼈⾝上,使得宝钗显得有朝⽓,很活泼,⽽黛⽟却⼗分悲观。
封建家族的叛逆⼥性:林黛⽟在⼤观园的少⼥群⾥,林黛⽟是⼀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
林黛⽟绝不会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只有⼀套惟美的价值观,她⼼中是⼀⽚⽆瑕的纯洁、真诚,她是理想美的化⾝。
殊不知,在⿊暗的社会⾥,逆着封建道德⽽⾏,只能被⽆情地吞噬。
她的叛逆性主要表现在,她对贾宝⽟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为,不仅从不规劝,⽽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持的态度。
此外,封建社会对妇⼥所要求的那⼀套贞静温淑的做⼈标准,林黛⽟也并不很留意。
对当时的所谓淫秽⼩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她在⼼⾥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章”。
她对于“⾮⼥孩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成为她⽣活的重要内容。
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比较解析
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贾探春的比较解析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和贾探春是《红楼梦》中四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们在情感、性格、命运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分别对她们进行比较和解析。
一、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才女,她与贾宝玉是表亲关系,但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林黛玉具有敏感、忧郁的性格,她对于人生、世态炎凉等问题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
她天性深情,对待感情坦诚而执著,但内心也有着多疑和多愁善感的一面。
她有时候过于悲观,对自己的命运失望,甚至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
贾宝玉是林黛玉最重要的亲人和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复杂而丰富。
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是有着非凡才情、善良且富有情趣的人。
贾宝玉也对林黛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他的世俗身份,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最终的满足。
林黛玉因此离世,给贾宝玉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悔恨。
二、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温柔贤良的女子。
她与贾宝玉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薛宝钗具有坚强、聪明的性格,她对待自己的命运有着积极的态度,尽力迎合家族的期望,努力做到完美。
她是一个理性和懂事的女性,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困境。
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感情并没有发展成爱情,她并没有采取主动的行动来追求贾宝玉。
她虽然喜欢贾宝玉,但出于家族的禁忌和自我约束,她选择了忍耐和妥协。
薛宝钗为了顺应家族的善良形象,最终成为了贾探春的妻子。
三、贾探春贾探春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是一个聪明、独立思考的女性。
贾探春对于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独到见解,她与其他角色相比更加关注社会道德和伦理。
她深明大义,对于家族的命运和人世间的冷暖有着清醒的认识。
贾探春与薛宝钗是好朋友,她并不在乎成为贾宝玉的妻子。
她对感情问题持有一种超然和客观的态度,看淡人生中的痛苦和诱惑。
她最终成为薛宝钗的妻子,展示了她的懂事和妥协。
综上所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和贾探春是《红楼梦》中四位重要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命运和对待感情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态度。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在小说中,她们两个既是表妹,也是亲姐妹。
她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分析和对比。
首先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着非常出众的才情和文艺修养。
她娇弱美丽,自幼聪明伶俐,被称为“林妹妹”。
然而,她却具有明显的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于红楼的环境充满了怨念和不满,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患得患失,常常把自己的感情与世俗的利益相混淆。
尤其是对于贾宝玉的感情,她常常表现出距离感和矛盾心态。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独立自主,毅然决然,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她崇尚自由和追求真实,不愿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深知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嫁人生子的角色。
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她渴望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追求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然而,她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于世俗声名和地位的渴望,对于红楼的荣华富贵也有一定的向往。
她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她在这个冲突中表现出了矛盾和痛苦的一面。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与林黛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是贾宝玉的亲姐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婉约美丽,文静贤淑,通情达理,非常懂得处事处理人际关系。
她为人谦逊,人缘好,深得贾母宠爱。
她对待生活有着平和的态度,不求富贵,只求安宁。
她对于感情和家庭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非常珍惜。
她为了家族和她所在的环境付出了很多,但却并不后悔或者抱怨。
她是一个明理和有智慧的女性,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宝钗与黛玉的异同及形象对比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而其中的两位女主角宝钗和黛玉也是广为人知的角色。
这篇文档将探讨宝钗与黛玉在红楼梦中的异同,并进行形象对比分析。
1. 宝钗与黛玉的背景差异首先,宝钗和黛玉在背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宝钗作为贾府的外戚女儿,出身高贵,家境富裕。
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出众,礼貌得体。
相比之下,黛玉则是贾府中普通媳妇之女,在家族地位和经济条件上与宝钗存在差距。
2. 宝钗与黛玉对待感情的不同方式其次,宝钗和黛玉在处理感情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
宝钗注重理智和稳定,在遇到感情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合理抉择。
她对待感情较为理智,不轻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中。
相对而言,黛玉则更加情绪化和多愁善感。
她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爱恨情仇表现得更加激烈。
3. 宝钗与黛玉的性格特点此外,宝钗和黛玉在性格上也有明显区别。
宝钗是一个聪明、睿智而机敏的女子,她善于社交,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一定的圆滑与机巧。
宝钗通常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解决许多问题。
相反,黛玉则是一个内向、敏感且极具创造力的人物。
她天生具有文艺才华,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创造力。
4. 宝钗与黛玉对命运的不同态度最后,宝钗和黛玉在面对命运挫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宝钗往往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在逆境中做出正确选择。
她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反,黛玉常常因为对于命运的无奈而陷入沉思与忧愁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
结论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宝钗和黛玉在背景、处理感情、性格特点以及对待命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同时,她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度内涵的角色,都承载了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思考。
这种异同与对比关系为红楼梦增添了丰富性,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各自特征
3、简述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差异。
薛宝钗深隐心机,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 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她城府很深,顺从地走在封建礼教为她安排的轨道上;林黛玉冰雪聪明,表面看来,黛玉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她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林黛玉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她与礼法井井的贾府环境格格不入。
她傲世孤高,不是对随便什么人的浅薄低头的傲气,而是对浊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骨、高傲、孤芳自重,决不低头!
薛宝钗比较有心计。
处事圆滑有才貌、有学问、有头脑,修养极高,功夫很深,处理人事的水平、技巧,超出常人。
一个丰满如太真,一个苗条如西子;一个端庄凝重,一个天真孤傲;一个雍容典雅,一个俏丽明洁;“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及其妙,莫能相下”。
(俞平伯语)。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女主角,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有各自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简要判词:
1.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敏感的人物,她具有灵性和才情,善于诗词和绘画。
她对于生活的感知力极高,对美的追求和崇尚非常强烈。
她敏感而多疑,容易受伤,但同时也有坚强的一面,敢于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她的才情、艺术天赋和独特的个性使她成为众多人的宠爱和关注焦点。
2. 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智慧、睿智而温和的女子,她虽然不如林黛玉那样充满热情和情感,但她却深得众人喜爱。
她性格温和,处事圆融,深知世事沉浮,以宽容和和解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折磨。
她婉约的美丽和温柔的性格使她成为众多人信赖与依靠的对象,也是红楼梦中的贤淑代表。
总的来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形象,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但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她们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是一个自由奔放、情感丰沛、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淡然、温婉的女子。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她们的性格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的最大对比是她们对待感情的态度。
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情感的人,她对待感情非常真挚,常常表露出对生活和世事的痛苦感。
她对情感的深沉和痛苦往往让她沉浸在悲伤之中,甚至有时候过度敏感。
相反,薛宝钗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人,她对待感情冷静、淡漠,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变故。
她对情感的控制力往往能够使她在逆境中保持镇静和淡定,这也是她被称为“宝钗”的原因之一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才情和性格优劣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
她是一个极富创造力和艺术天赋的人,常常以诗词和古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她也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对于社交斗争和人情世故有一定的敏锐度。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却限制了她的发展和幸福。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相对平淡而温婉的人。
她虽然没有林黛玉的才情和艺术气质,但是她的体贴和温柔往往能感染和安慰身边的人。
她善于平和和解决问题,在家族中起到调和争端的作用。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对比。
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沛、自由奔放的人,常常陷入痛苦之中;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冷静、理性、温婉的人,善于处理问题和调和矛盾。
林黛玉的敏感和多愁善感限制了她的发展和幸福,而薛宝钗的温柔和体贴则是她的优势。
无论是其性格的差别还是对待命运挫折的态度,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而独特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情比较剖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成就极高的一部作品,个中吸惹人的不但仅有豪华的大不雅园,更有一群俏丽聪慧的女孩,而这些水一般的女孩之中,有两朵特别的奇葩——林黛玉.薛宝钗.那么她们二人的性情又有着如何的差别呢?(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的生涯阅历和教导情况的原因培养了她奇高的天禀,极强的自负心,特别迟钝(甚至过度迟钝),特别孤傲,如春花般的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的自我呵护意识,表示为某种讥讽性甚至成熟的进击性.她怙恃双亡.俯仰由人.好友少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包管的处境,又强化了她的以上性情特点和共性表示.但她的这种性情,是多向的.动态的.成长变更的.黛玉的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的喜谑,如她和湘云之间的吵嘴之争.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聪颖讨厌.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的人,才浮现出的真正的孤傲和讥锋.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发挑拨的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这恰好包含着她纯正晴明.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的为人品德.而对宝钗.宝玉,则是大量的.重要的,但属于爱情纠葛.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端的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述了黛玉的大小十几回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宁神湘云的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而这些主如果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同时也是出于对金玉之说的防备.这种争吵的最根起源基础因,照样“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峙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面前目今无尘的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的姐妹.诗友甚至丫头.婆子,又是那样地谦恭.尊敬.友爱.宽厚.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挚地就教她纠正本身的诗作.尤其是紫鹃,她是黛玉的贴身丫头,却可以批驳她跟宝玉打骂“太急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搁了时间”.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发的充当了红娘,宝玉的那两条定情手帕,就是专让晴雯递送的.而黛玉对晴雯也是非分特别优遇.宝玉的《芙蓉诔》中“惭违共穴之盟”一句,黛玉听了却不妒不忌,反而赞美这祭文别致,甚至建议把个中一句改为“茜纱窗下令郎多情”.以上都解释黛玉并不是一味地“小性儿”更多的倒是接人待物很有差别,尤其看待姐妹.诗友.丫头.婆子,表示出一种难能宝贵的友爱和主奴之间超出等级的近代平易近主颜色的平等思惟萌芽.林黛玉生成起义,人格幻想跟贾府择偶尺度甚至当时世道轩轾不合.她从不劝戒宝玉为官做宰.立品立名,大胆变节贵族阶层的政治道路和人生规范.与宝钗相反,黛玉对贾母们“招待不周,礼教粗忽”,这正归纳综合了她与礼制井井的贾府情况格格不入的起义人格.她的傲世孤高,不是对随意什么人的浅陋低头的傲气,而是对乱世及其代表人物的傲骨.清高.孤芳自重,决不低头!黛玉在气质上是个诗人,她的人格.幻想重要从她的诗词中流出.“碾冰为土玉为盆”的白海棠,正表示着她品德的高洁.“孤清高世偕谁隐”的秋菊,有表示着她孤傲的节气.“疏竹虚窗时滴沥”的竹子,更表示着她宁折不阿的节操.黛玉的《葬花吟》根式其人气质的浓缩:“风刀霜剑严相逼”,岂止是王氏.贾母之类的凌逼,更是严格实际的写照.春光寄意着她的芳华,她自怜自末路,又无可若何如何.但她“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止境.”她宁逝世也要保持品德的高洁.人格的价值!(二)薛宝钗:薛宝钗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严厉的封建教导,使得她颇具淑女风仪,也不愧为作者所誉的“山中高士”,有才貌.有学问.有脑筋,教养极高,工夫很深,处理人事的程度.技能,超出常人.宝钗是“任是无情也动听”,而惹人深省的也恰是她的“无情”.第27回宝钗在滴翠亭外展扇扑蝶,显出的是一种少女的芳华情趣.但是她无意听到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她便用计嫁祸颦儿,成果小红真认为是林姑娘听了,走露了风声.宝钗眼看得逞,“心中好笑”.宝钗的“脱壳计”,念头与后果.行为与道德准则都明摆着,岂非还难以断定其损人利己的本质吗?宝钗的油滑,不是灵机一动的偶然为之,而是有着一贯的指点思惟的.宝钗的为人准则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守己,自云守分”.这给人留下庄重的印象,但她明明不愚不拙,还要藏着掖着做什么?宝钗的藏愚守分,跟探春的“朴而不俗,直而不浊”一比较,便显出宝钗的装蒜.油滑甚至虚假,而不是谦逊.与黛玉的大胆寻求.直爽吐露不合的是,宝钗的爱情老是发乎情而止乎礼,决不贸然逾规越矩,特别隐藏弯曲,又是反而远着宝玉,而她爱得越深,越表示为劝戒宝玉“务正”,十分满足和有意支撑袭人的箴谏.宝钗对于金玉良缘是力争的,且属于暗争.宝钗是第一个发觉宝黛私交的,是以她也是第一个讥刺黛玉:“如来佛有管林姑娘的姻缘了”.她明明知道阿姨王夫人嫌黛玉对儿子多心,要补黛玉的心,她却有意当着王夫人的面,让宝玉“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吧”,“快瞧瞧林妹妹去吧”,“她心里打紧不安闲呢”!并不是宝钗没有爱宝玉的权力,也不是说她没有跟黛玉争夺爱情的资历,而是宝钗的心计.计谋.手腕不当.她摸清了宝玉的情绪取向,便识相地退出与黛玉的莺斗燕妒,把本身的金玉婚姻让其母薛阿姨去筹措了.尔后宝钗的“解疑癖”.“金兰语”,薛阿姨的“慰颦儿”,看似温馨,倒是骗取了黛玉的一片真心.宝钗是一个封建家族秩序的忠诚保卫者,她很相符当时的道德准则.她性情的喜剧归根到底是封建伦理纲常的模式制约出来的,梗塞了她幼时纯真烂漫的本性,最终成了封建礼教和没落贵族的殉葬品.但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情上照样有配合点的.她们对爱情同样的执着,并各自争夺.她们同样地聪慧过人,并且都很有理财才能.。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的女子。
她忧郁敏感,在感情上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忍受伤害。
她对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得非常直接,常常用泪水和诗词来宣泄内心的郁闷。
她独立自主,拒绝受制于人,对爱情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与之相比,薛宝钗则是一个温柔善良、乐观豁达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都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
她性格开朗,圆滑巧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人人喜欢她。
其次,从才华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有着出色才华的女子。
她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擅长诗词和曲艺,并精通琴棋书画。
她的声音婉转动听,琴棋书画无一不是出类拔萃。
凭借着她的才华,她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与喜欢。
薛宝钗则是一个才情平平的女子。
她没有林黛玉那种高超的才华,但她却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智慧。
她勤学好问,做事勤勉踏实,对待琐碎的事情也能做得很好,因此,在整个贾府中她的地位也非常高。
最后,从人际关系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与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出一种敏感脆弱的一面。
她容易受到伤害,不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与他人陷入矛盾甚至冲突。
她是一个比较孤独的存在,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她,因此她常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和悲伤。
而薛宝钗则与人相处时,总是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
她稳重文雅、性格平和,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与众人和睦相处。
她的真诚与善良也使得她与众人关系非常融洽。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形象特点的女性角色。
她们在性格、才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分别代表了敏感脆弱和温柔豁达的两种性格特点。
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个性,丰富了整部作品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黛玉与宝钗在红楼梦中的对比
黛玉与宝钗在红楼梦中的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黛玉和宝钗作为两个重要的女性角色,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本文将通过对黛玉和宝钗的对比分析,探讨她们在红楼梦中的不同命运和人生观。
首先,黛玉和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她天生敏感多情,有着独特的艺术才华。
她深情厚意,对待亲友间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
然而,她也常常陷入忧郁和自责之中,对世俗的冷漠和虚伪感到愤慨。
相比之下,宝钗则是一个坚强而理智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睿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待感情和家庭的态度更加冷静和理性。
她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黛玉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常常以她的智慧和坚定给予黛玉力量和支持。
其次,黛玉和宝钗的命运轨迹也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黛玉是贾府的女儿,出身显赫,却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她的一生充满了病痛和悲伤,早逝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相比之下,宝钗则是贾府的外孙女,出身虽然不如黛玉高贵,但是她却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幸福。
她嫁给了贾府的公子宝玉,并且在婚后的生活中展现出了她的家庭责任和智慧。
黛玉和宝钗的对比也体现了红楼梦中的人生观。
黛玉是一个充满悲观主义思想的人物,她对世俗的冷漠和虚伪感到愤慨,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
她以自己的痛苦和悲伤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反,宝钗则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物,她对待人生的态度更加从容和理性。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坚持来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相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总之,黛玉和宝钗在红楼梦中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
黛玉是一个敏感多情、痛苦悲观的人物,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相比之下,宝钗则是一个坚强理智、积极乐观的人物,她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幸福。
通过对黛玉和宝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也能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思考。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究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展现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而在这些形象之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女性。
她们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深深吸引着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就这两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她们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之处。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感性的女子。
她是贾府中的贵族出身,由于公主出身的缘故,她一直享受着别具一格的待遇。
然而,她的一生却充满了痛苦与矛盾。
在贾府中,她感受到了家族对她的期许和压力,同时也受到了排挤和羞辱。
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对生活中的不公和不幸深感痛惜。
她对爱情和友情都抱有执着的追求,但却常常陷入痛苦和忧虑之中。
她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然而,她的过度情感常常无法释放,使得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相比之下,薛宝钗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子。
她是贾府中的贵公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养。
她聪明机智,才智过人,在贾府中备受赞赏与仰慕。
她对待生活和人际关系一直保持着冷静与理智的态度,从不为情感所动摇。
她凭借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优秀的能力,在贾府的内外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很理性,她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对象,并脚踏实地地与之相伴。
她的一生中,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和矛盾,她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总能从容应对,并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坚定。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在红楼梦中的形象殊途同归,各自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和价值观。
首先,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截然不同。
林黛玉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她追求纯粹的爱情,但却常常陷入痛苦和沉思之中。
她对贾宝玉表达了浓烈的情感,但最终却未能与之走到一起,这使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而薛宝钗对待爱情则较为理性,她在贾宝玉面前扮演了理智的一面,虽然她也爱着贾宝玉,但她并没有为情所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其次,她们对待权力和地位的观念也存在着差异。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女性角色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女性角色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众多的角色展示了不同命运的男女。
薛宝钗与林黛玉是其中两个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角色。
她们的人生轨迹和遭遇展现了大不相同的命运。
本文将从个性、生活环境以及结局三个方面来探讨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原因。
首先,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个性迥异。
薛宝钗是一个美丽、聪明、温婉的女子。
她从小家教严谨,所以颇具才学和礼仪。
薛宝钗为人正直、善良,关心他人,她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性。
相比之下,林黛玉的天性浪漫、忧郁而多愁善感。
她富有才华,写作能力出众,但她情感丰富且脆弱,常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
她的性格更加复杂、多变。
其次,薛宝钗和林黛玉生活的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薛宝钗出生于贾府,是贾母的亲孙女,家境富贵,受到众人的宠爱。
她拥有高学历和良好的家教,自幼尊崇家族规矩,被宠爱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薛宝钗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她可以以府中的地位为依托,过着富足而安定的生活。
而林黛玉则生活在荣府,几乎与贵族们相隔离,她的家庭地位并不高,经常被当作追逐的工具。
林黛玉在世俗的眼中是个不幸的女孩,她的生活和命运更多受到各种限制和压迫。
最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结局截然不同。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结局相对圆满:她嫁给了贾宝玉,成为了贾府的嫡室之一。
作为贾府中最受宠爱的媳妇之一,她过上了安逸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她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仁慈,成为了贾府中重要的支持者。
与此相反,林黛玉的结局则相对悲惨。
她一直受到命运的折磨和压迫,最终因为爱情的挫折和伤害而逐渐消瘦衰弱,最终病故。
林黛玉的不幸结局也展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脆弱。
综上所述,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个女性角色在《红楼梦》中呈现了不同的命运。
薛宝钗来自于富贵的家族,具备良好的教育和人品,她能够享受到繁华富贵的生活,最终有幸嫁给贾宝玉。
而林黛玉则生活在较为贫困的环境中,才华出众但情感苦闷,最终因命运的压迫和挫折而逝去。
她们的命运差异,展现了《红楼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刻画和呈现。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角色,他们在性格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而薛宝钗则是表妹林黛玉最好的朋友之一,温婉贤淑,聪慧睿智。
首先,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情绪波动较大。
她天生敏感,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敏锐,情绪容易波动。
她爱憎分明,对于爱她的人感激不尽,对于伤害她的人抱有怨恨之情。
她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常常自怨自艾。
而薛宝钗则相对稳定,情绪较为平衡。
她理智冷静,对待生活和周围的人事物都能保持客观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她懂得隐藏情感,不会轻易流露伤感和愤怒,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人际关系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林黛玉心直口快,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她善于与人交流,富有同情心,对待朋友真诚并愿意帮助他们。
她的朋友们则对她充满爱护和关心。
薛宝钗相对内敛,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情感。
她与人相处时,宁愿做一个倾听者,有耐心倾听他人倾诉,而不是频繁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沉默内敛的性格特点,使得她能维持较好的人际关系,广受家人和朋友的喜欢。
再次,林黛玉追求真理和真实感情,对虚伪和假装很敏感。
她厌恶世俗的礼教规矩,拒绝做作,并常常把自己感受的真实呈现给他人。
她对爱情有无限的向往,追求纯真和真挚的感情。
而薛宝钗则更加注重传统礼教和社会地位,她深知守规矩、懂得应对社交场合的礼仪,甚至能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
她追求的是理性和冷静,很少陷入情感的纠缠和痛苦之中。
最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也有着不同的轨迹。
林黛玉是命运的牺牲品,她身患“尊荣颠倒之症”,注定了她的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她过早地面对生老病死,痛苦和无奈将她推向早逝的命运。
而薛宝钗则是命运的幸运儿,她一直活在曹雪芹笔下的“一梦千年”。
她不仅得到宝钗的美名,还成功地嫁给了贾宝玉,最终成为贾府后人的主母,享受着富贵和荣耀。
综上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充分展现了她们各自的特点和命运。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不同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不同1、外貌:林黛玉有一种忧伤、破碎的凄美;薛宝钗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富贵美。
2、文风:林黛玉:孤凄悲凉,清冷哀伤。
薛宝钗:富贵华丽,蕴涵深意。
3、处世:林黛玉:忧郁哀伤,纯粹的爱自己所爱的,容不得半点藏奸,对卑微的人体贴周到,凡有恩与她,必永世不忘。
薛宝钗:处事圆滑和厚,爱用小财小利笼络人心,注重封建礼教,城府极深,外冷内热。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人对于这部千红一哭、万女同悲的古典名著的探秘,尽管皓首穷经但仍痴心不改,尤其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无限魅力更是生命不息,深挖不止。
虽然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生活在贾府大观园里的大家闺秀,但是二人而论,却存在着许多根本的不同点。
那么,究竟有哪些根本不同点呢?首先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待生活的观念不同,造成了二人的人生价值观的根本不同。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一个代表理想主义的人物,而薛宝钗则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人物。
林黛玉的生活从进入贾府起,就感受到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危机,这是因为尽管有锦衣玉食,有华堂美宅,有丫环侍侯,但她真正的理想生活没有实现。
她之所以有时侯出言刻薄,主要是因为她的理想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贾府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上至贾母,下至丫环,无不影响着她的性格的发展。
一次,贾府开宴欢饮,贾宝玉敬酒时,林黛便当着众人的面让他代饮。
其实,这不过一些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在贾府就了不得了。
首先刀子嘴的凤姐提了个醒,而贾母却借说书的女先生说的一段《凤求凰》的书词,虽然是曲折隐晦的批评,但冰雪聪明的林黛玉还是感受到的。
就是舅母王夫人,并非真心待她这位唯一的外甥女,大多是面子上的工夫,在贾母面前做样子,背地里却偷隆转凤害死她这个嫡嫡亲的外甥女。
而贾府中其他的仆妇婢女,除大丫环紫鹃外,也多是见风使舵之人,使黛玉感受不到任何的温暖。
所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危机,并不是空穴来风。
也正因为如此,使林黛玉更加渴望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红楼梦浅析宝钗与黛玉的性格区别
林黛玉是好的,薛宝钗是坏的?
一、宝玉与黛玉是真心相爱,薛宝钗客观上做了“ 第三者”,而林黛玉赢得了读者的同情。
二、黛玉的性格中颇有几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 质,而薛宝钗是“入世”的,难免会显得世故 ,不如的林黛玉的“真”,率性而为,因此黛 玉能受到文学界的普遍赞誉。
黛玉和宝钗两人活在现代,她们的性格会有哪些 变化呢?
改变:清高和小心眼会有所减弱 黛 不变:细心、多虑、敏感、多愁善感 玉 适合的工作: 女诗人
宝 钗
改变: “世故”将减少大半, 不变:“社交能力强”
适合的工作:作家、记者、企业家、导演
黛玉根本未曾融入周围的环境中且不通世 务,所以显得目下无尘,清高而具叛逆性, 使她避免受社会的污染,她从不劝宝玉追求 功名,也不会得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显得 “真”。
但也由于她的“出世”,使她局限于“自我” 的小圈子里,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她过多地关注自 己而忽略了外界,所以陷入自怜自伤里不能自拔。 表现在外面便是:多虑、敏感、多愁善感,过分的 自尊以及所谓的“小家子气”了。
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区别
• 我所知的较普通的看法是尊黛抑钗:认为林黛玉 是闪闪发光的伟大形象,性格本质是自持己见; 而薛宝钗是善于虚与奉迎,八面玲珑,属于奸诈 虚伪一类。
• 我在阅读《红楼梦》原著的过程中,我注意比较 了一下黛玉和宝钗的性格,觉得两人最大的不同 点是:黛玉是“出世”的,而宝钗是“入避免要遵守社会规则,适应环境,但若说 她是“虚与奉迎、八面玲珑、奸诈虚伪” 则未免太过。宝钗来得“世故”并不是她 的错,只是她适应环境的结果。此外她屡 劝宝玉追求学问功名。在今天看来是错误 的,但在当时,这种想法却是天经地义,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她,若要谴 责,也应是谴责那里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 系,而非其本人。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PDF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PDF《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大家族贵族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显贵阶层的道德堕落和人生虚无。
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形象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形塑她们的目的和思想倾向。
首先,从事物本质上的对比来看,黛玉和宝钗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异。
黛玉是一个忧郁乖张、情感细腻的人,敏感多疑,喜怒哀乐表现得非常明显。
她在红楼中被描绘成一个有才华有气质的女子,倾听声音时“如闻佛语”,然而却景物憔悴,“悠悠寻觅,古往今来”,身体稍微不适就会感到“寡言寡语,不欲祸及他人”,可谓是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相比之下,宝钗则是一个稳重从容、不流于表面、处世圆滑的人。
她是一个道德观念强且思维敏捷的人,在红楼中被描绘成一个睿智精明的女性,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坦然面对、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她懂得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其次,从家庭背景上看,黛玉和宝钗家庭对她们性格塑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黛玉是贾府的小姐,她的家境本应光荣而幸福,但是她却在一个充满争斗、丑恶和堕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导致她的性格和思想被扭曲,常常感到痛苦。
相对的,宝钗则是一个从小在贵族世家拥有良好教育的人,她的家庭教育着重培养她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塑造,让她在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
再次,黛玉和宝钗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是有很大的差异。
黛玉是一个热情、感性的人,她甚至愿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去牺牲自己的幸福,这也是她的性格缺陷之一。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令她痛苦不已,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
而宝钗则是一个理智、成熟的人,她对爱情的看法更加清醒和理智,不会因为一时的热情而失去自我。
她懂得自我保护,对爱情有着一个合理的认识。
她虽然和贾宝玉之间也有感情的纠缠,但是她最终选择了珍惜自己的生命,遵从自己的性格和道德原则。
最后,黛玉和宝钗的形象对比还从另一种角度反映了作者对封建道德庸俗的强烈批判。
薛宝钗的“不笑”和林黛玉的“笑”
薛宝钗的“不笑”和林黛玉的“笑”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子,她们分别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中的两种不同性格类型:贤淑端庄和聪明活泼。
在她们中间,最为鲜明的差异就是她们对待人生态度的不同:薛宝钗是“不笑”,而林黛玉则是“笑”。
薛宝钗是贤淑端庄、内秀深沉的代表,她是少有的能够真正掌握自己情感的人。
一句话,她是“不笑”。
薛宝钗的这种性格让她显得冷峻而优雅,高贵而深邃。
虽然她无法像林黛玉那样开朗、自信,但她却懂得应对人生的挫折。
面对她的亲人和朋友,她总是彬彬有礼、得体从容,不会显得高傲或收敛不及;而当她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命运,则更加忧虑内敛,从未轻易泄露一丝情感。
与之相比,林黛玉是活泼、聪明、天真的代表,她的心思想法,总是能够打动他人。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让她显得轻松而自由,率真而温暖。
尽管她屡经挫折,却总是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她会笑、会哭,会愁、会喜,但始终面带微笑,该放手的就放手,该拥抱的就拥抱,从不轻言抱怨。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在于她们对于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情感的掌控和处理方式,也展现了中国文化中两种性格的代表模式。
贤淑端庄、内敛深沉的薛宝钗是中国传统女性重视的人格美德,而聪明活泼、坦率真实的林黛玉则是当今女性所崇尚的现代思维方式。
无论哪种,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尊重。
总之,薛宝钗能够“不笑”,林黛玉则善于“笑”,各自都代表着两种性格类型,而这正是《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之丰富、内涵之深刻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我们不妨学习她们的优点和长处,从她们身上探寻一份完善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区别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竺军
摘要: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出众的两位女性,曹雪芹赋予她们许多人所不及的敏捷才思。
论诗学,一个家学深厚,一个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林黛玉与薛宝钗有着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不同的性格,与宝玉不同的渊源,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她们有着各自的优点又有着各自的缺憾。
真是难分高下。
关键词:传说才情性格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为光彩照人的两位女性,她们却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传统女性中完全不同的典型形象。
林黛玉代表的是唯美主义传统女性形象,而薛宝钗代表的是功利主义的传统女性形象,黛玉所代表的是才,宝钗所代表的是德。
然而林黛玉与薛宝钗同爱着一个人——贾宝玉。
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两个人最后都成了悲剧。
一、传说的差异
先说黛玉,从传说入手,从黛玉的象征之物入手。
宝玉的象征物是那块玉,他是真石头假宝玉,黛玉的象征物比宝玉要多,黛玉的基本象征物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一株小草,由于神瑛侍者每日灌以甘露,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体,所以黛玉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这就是她自幼多病的一个基本的原因;她的生命是来自于神瑛侍者,因此她对神瑛侍者具有生命上的依赖性,这就是林黛玉一刻都离不开贾宝玉的原因,一旦失去了贾宝玉,那么她的生命之水就枯竭了,这样就造成了林黛玉的两个大缺点,一个就是她多疑、小性,爱生气,还有一个就是
她过于依赖贾宝玉,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惟恐失去贾宝玉。
但是她毕竟是具有神性的,就是非常高贵的品格。
绛珠小草后来变成一个女孩,绛珠仙子。
她下凡和贾宝玉有所不同,神瑛侍者是不满天堂生活,他要下凡来享受满足人的物质精神情感需求下来的,所以他有比较强烈的叛逆性。
这种叛逆性也传染给了绛珠仙草,绛珠仙子。
但是绛珠仙子下凡是因为她的恩人下凡了,她要报恩而跟随去了,因此林黛玉在叛逆性上,她的目的和程度跟贾宝玉是不一样的,就是它有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再看宝钗,宝钗有一个金锁,有金玉良缘之说,宝钗也有其它象征物。
薛宝钗住在蘅芜苑,“步入门时,忽然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这个石头很高,它不仅是一块大的很高的玲珑石,而且四面还有石头。
所以很明显这个石头很大,不是精英美玉,这是真石头,这么多石头,“竟把里面所有房屋皆悉遮住”,全都遮住了。
而潇湘馆里面用的是“遮映”,竹子把房子遮挡了去,但它是相映成趣,而这里“遮住”,就暗示了我们薛宝钗她常常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东西。
而且一株花木也无,没有一朵花木,只见许多异草,可这些草它不是石头上长出来的,而是在石头旁边,是攀缘在那些石块上的。
这些异草是象征着伺候薛宝钗的那些丫鬟们。
而薛宝钗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所以她在金钏之死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冷酷无情,在柳湘莲出走的那些问题上,也表现出冷漠。
那么你想一块是有生命的石头,一块是没有生命的石头,一块石头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另外一块石头对别人对自己都非常冷漠。
因此曹雪芹只能让她住在蘅芜苑,蘅芜苑就是恨无缘。
不可能有缘分,是走不到一起的。
二、才情的区别
宝钗和黛玉,把她们的诗比较一下,就发现这两人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宝钗用过四种体裁,黛玉用了八种体裁,比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歌行、词等等。
宝钗是4种9首,444个字,黛玉是8种,体裁比她多一倍,25首,比她多一倍半,256句,比她多三倍,1659个字,比她多三倍。
通过这个统计,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宝钗和黛玉写诗,都写得非常好。
但是宝钗只参加集体活动,没有自由活动。
黛玉有大量的,都是她个人的自由活动。
而且黛玉参加集体活动也是尽量大展其才。
宝钗没有歌行,而黛玉的《秋窗风雨夕》《葬花吟》写得多好,当然这都是曹雪芹写的。
黛玉她是把诗词作为抒发内心情感,宣泄苦闷的一种方法,所以她的诗词里面真是充满了血泪和她真挚的感情。
即使这种感情有时候可能比较狭隘,甚至可能有误读、误导,但是很真诚。
看她题手帕诗,她一下就写三首,写一首还不能把那个感情完全抒发出来,所以黛玉就要写歌行体,长篇,充分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她们两人的差别,归根结底是由于两个人的诗歌观念造成的,也就是说她们的区别在于价值观的不同。
薛宝钗是视诗词为小道,女子无才便是德。
黛玉不是这样,诗词已经和她的生命融为一体了。
论才情,宝钗也堪与黛玉比肩。
黛玉是灵气充溢的“仙才”,而宝钗则是“全才”。
她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甚至连《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也多有涉猎。
她能随意道出《唐诗品汇总序》中的“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来,谈论理财之道时又能顺口道出《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
除此之外,她对画论也有远见卓识,谈及颜料画具娴熟谙晓;医学药理知之甚笃,经验丰富言之成理,甚至于参禅悟机那一套也是了如指掌,可谓博学杂收无所不能。
如此才情卓著,为她的“动人”凭添了优雅智性的神韵。
然而,才、貌并不是宝钗的最动人之出,曹雪芹要表现的,是这位“品格
端方”女子的“人情练达”之动人。
在这方面,率性而叛逆的黛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
连作者也忍不住赠了黛玉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黛玉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抒放着她的性灵。
而宝钗则秉持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感情和追求,尽心尽力地维持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风范,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夫有治国才,妻有停机德。
这也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最高人生理想。
宝钗的所有人情练达都因这个最终理想而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将纯情少女本该有的朝气和灵性完全掩盖了。
但在统治者眼里,宝钗的品行却是最合心意也是最动人的。
二、性格的差异
宝钗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捍卫者“卫道士”,黛玉则是整个封建思想,封建社教的叛逆者,这是二者性格的根本区别。
黛玉虽出身名门,但早年父母双亡,投靠贾母,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使黛玉时时处处洁身自好,“自矜自重,小心戒备”。
黛玉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当贾母问她“可曾读书?”黛玉赶紧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那份小心翼翼不由自主可见一斑。
这样身无长物的处境又敏感自尊性格怕讨人嫌的矛盾使她见花流泪,见月伤情,常以泪洗面。
一个弱女孩独自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性格中如履薄冰。
难怪她落花飘零碾作尘而痴心葬花,悲吟出“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于是她想“质本洁来还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喊出她孤傲不愿受辱的性格,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
如此倔强,冰清玉洁,使她自怜、自叹并且言语爽利,往往一语中的,但又让她难逃“目无下圣,刻薄心眼”之名。
如此竟心素面,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的个性又怎会容于贾府那繁多人杂了百年旺族之家?
而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善于伪装真情实感,举动婉约,端庄贤淑,善于奉承迎合。
贾府多事,她便“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明哲保身,应付得贾府八面玲珑,人人交口称赞,哥哥从南方带回土产,连赵姨这样走时运的人也送上一份,难怪赵姨娘也夸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大方、又有模样,怎叫人不敬重”。
尤其用肥螃蟹替史湘云作东圆场,“小惠全大体”大大小小的奴才们全都得点好处连衣裳单薄的邢岫烟也感激万分,连多疑的林黛玉在她言色中都为之折服,可是,过份周到,反倒显出了她奸滑虚伪的一面,六妃从宫中送灯谜让大家猜,宝钗只是故意寻思,其实她早就猜着了。
”贾母为她过生日,她就专拣贾母喜爱的,贾母大悦。
她心思缜密、圆滑世故、城府颇深。
宝钗扑蝶,误入了小红与坠儿的私语空间,宝钗镇定自若,竟扮作与黛玉捉迷藏,若无其事地走了。
乍看是金蝉脱壳之计,事实上无意中把一切横祸推给了黛玉。
总结:总而言之,曹雪芹在黛玉和宝钗身上,并没有偏向谁,都倾注了所有的爱心,她既没有把她们都写成完人,也没有过于夸大她们的缺点。
在她们身上,都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如果说能够把她们两人的优点相加,缺点都去掉,那么就成了完人了。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2】王昆仑红接梦人物论三联书店.1983年.
【3】郝亦民.因情生幻,借幻说法(人大复印资科)<红接梦>研究.1990年第三期
【4】薛省生捧心西子玉为魂红棱梦学刊。
1993年第3辑.【5】张晓楠殊途同归话钗黛(人大复印资料)<红楼梦>研究。
1991 年第l期.
【6】俞晓红.问渠哪得清如许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