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方法
林纯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要先从直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上升到能将直观图与数学语言、符号语言进行合情转换,并逐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悟数与形、形与数之间的转化。随着年级的升高,几何直观的层次需要逐级提升,从最初侧重于实物直观,逐步过渡到替代物直观、图形直观、符号直观。
1、重视直观感知,突出画图策略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画图(线段图、面积图、示意图等)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教学计算题:1+3+5+7+…+99=()时,可以设计两个教学层次:第一层次,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学生一般会按照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计算;第二层次,教师介绍画正方形点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看着图,寻找算式与点阵图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得出1+3+5+7+…+99=502=2500。最后,回顾解题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换个思路,借助直观图,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直观图形与数学符号的合情转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在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图像的初步认识,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孕伏。教学时,根据例1表中的数据,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一幅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在描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点与表中的数据相对照,让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再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所描出的这些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并借助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画出图像后,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进一步认识图像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通过正比例图像与正比例关系式的转换,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
3、将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自觉融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几何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平均数”时,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高年级可以补充一些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如,小明前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3分,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比四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高3分,小明第四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是多少分?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画面积图帮助学生学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平均问题,突出直观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所以第四次考试成绩是:3×1÷3=1(分),93+1+3=97(分)。
当然,在进行几何直观的教学中,离不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利用直观图解决数学问题时,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几何直观的培养应伴随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4、识图中感知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借助图形对事物的认识,那么对图形的学习与认识以及运用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几何直观的基础了。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通过展示科学家用激光器发送到月球的一束激光图片,视觉上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引出射线是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让学生很容易发现射线的特点,尤其射线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几何直观的感受凸显的更加重要。日常教学中要多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更好地感知几何直观。
5、画图中培养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想象能力,通过画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促进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兴趣是推动学生不懈追求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而画图兴趣则是几何直观教学的载体。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几倍》一课时,创设游玩动物园的情景:动物园里有6头小狮子,2头大狮子,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来表示6是2的几倍?然后再汇报展示,如下:
通过画图,学生很直观地看出6里面有3个2,也就是说6是2的3倍,这样为抽象的倍的概念建立了具体形象的表象,理解起来轻松很多,以后在学习较复杂的“和倍、差倍”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想到画直观图帮助解决问题。课上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激发
了孩子画图的兴趣,并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作图的热情。在日常教学中,我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画图兴趣:比如上课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师生共同评析,看哪个同学画得好,优点在哪里,存在哪些毛病;印发常见的基本直观图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摩,然后再画出来;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画直观图比赛”。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规范作图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画图对理解概念、寻求解决思路带来的益处。其次,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图,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尽量把数学的过程变得直观,直观了就容易展开形象思维。再次,要让学生规范画图,能准确直观的表达题意。
例如关于求面积的问题,关键要使学生想到画图、正确画图、用图分析和体验画图解决问题的好处。首先向学生呈现例题:一块正方形试验田,如果长和宽都增加5米,面积将比原来增加875平方米。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面对比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接着鼓励学生尝试画示意图,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用画图来表达题意,并通过师生交流,进一步完善画出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注意边长比例,增加的长度用虚线表示,标出数据),使学生感受到画图能清楚地理解题意。
(875-5×5)÷2÷5
=(875-25) ÷(2×5)
÷10 =85(米)
×85=7225(平方米)
答:原来试验田面积是7225平方米。
然后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增加面积为a、b、c三部分面积之和,并且a与b 面积相等,再列式解答。最后回顾整个解题的过程,突出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
画图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质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实现数学问题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相互渗透,不仅使解题简捷明了,还开拓解题思路,让学生养成画图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而且有利于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使数学从简约中走向丰富。
6、数形结合中发展几何直观。
华罗庚先生的《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一书中,有一首小词:“数与形,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