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ad01aeff00bed5b8f31d2f.png)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表 2 课程内容模块 课时课内训练模块课时课外实践模块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力学模型的分析简化 施工现场考察见习综合作业梁的弯曲应力与强度计算撰写论文、制作汇报课件 力学知识应用专题研讨会综合作业及答辩挡土墙受力分析与基底应力计算 路基稳定性分析1、2、3、4、5、7、8 1、2、4、5、7、8、91、2、3、4、5、7 1、2、3、4、5、7 1、2、3、4、5、7、8 1、2、3、4、7桥梁吊装最佳吊点问题 建筑阳台横梁与挑梁计算现浇结构模板安装施工方案编制计算 钢材拉伸、压缩、扭转等试验 砼的抗压、劈裂等试验1、2、4、5、7、8、9三、考核方案设计考核评价采用多形式、全过程的考核方式,如:笔试作品+答辩等相结合的形式。
学生成绩评价评价应该是终结性评价 学》课程考试采取模块化形式和知识一次考试; 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与小组活动答辩综合评分;+口试、个人 +小组,课内 +课外、+ 表现性评价。
《工程力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运用知识完成书面作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考勤表;同学、按时完成作业;教师观察;课堂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笔记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小组作业;小组活动协调和谐;协助教师教活动记录;自评、学管理;做好教室值日工互评记录;值日作;按要求做课前准备和课记录;同学、教习中能提出问题和见解;对个人作业;自主教学或管理提出意见或建学习计划;学习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方案活动;个人口头设计;独立或协同完成力学或书面提议课程学习项目的任务作业1、力、力系、平衡、刚体、力偶特性、静力学四公理、两推论、约束及约束反力;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2、单跨梁的反力计算3、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的应用1、绘制轴力图;2、绘制扭矩图;2、圆轴扭转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强度计算;3、扭转变形计算2、斜弯曲与偏心压缩的应力及强度计算;3、截面核心的定义3、细长压杆的稳定性计算方法;4、提高稳定性的措施综合内容而是由学习者本人,自主4、完成考察见习报告及小组活动考核评价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
工程力学教程第Ⅰ册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教程第Ⅰ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f73a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3.png)
工程力学教程第Ⅰ册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提升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2.1 立体静力学通过对结构力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应用实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立体静力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2 杆件静力学重点讲解杆件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杆件静力学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2.3 梁的静力学讲解梁的基本受力形式和受力原理,并通过综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梁的受力计算和分析。
2.4 框架结构静力学通过实例分析框架结构的静力学特点和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框架结构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3. 课程设计实施步骤3.1 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工程项目或问题作为设计选题,能够涉及到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
3.2 调研准备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调研,明确问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同时明确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基础。
3.3 计算模拟学生通过计算模拟,实现对选题的计算分析,同时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如有限元、MATLAB等,来解决问题。
3.4 计算结果分析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深入探讨和思考。
3.5 结果汇报学生根据选题,编撰课程设计论文,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计算方法和实现过程、结果分析等,同时做好课程设计报告的准备。
4.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4.1 论文评分:40分论文占课程设计总分的40分,包括选题、内容设计、分析和论述等方面,考核通过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实现。
4.2 课程设计报告:3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课程设计总分的30分,要求学生通过口头和实际演示,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想法、研究方法和结果,考核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3 课堂讨论:30分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和同学们交流思想、提出问题、分享经验,提高思维和交流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06ea37cc7931b765ce15a3.png)
工程力学教案【篇一:《工程力学》教案(1)】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第页- 1 -- 2 -- 3 -课时计划科目:工程力学班级:教师:检查人:- 4 -- 5 -【篇二:工程力学教案】授课班级:10道桥1班、10道桥2班、10道桥3班、10道桥4班教学课题: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第三节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第四节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第五节结构计算简图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荷载的分类与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和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2、初步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3、掌握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4、掌握杆件的几何特征、刚结点和铰结点的特征教学重点: 1、刚体、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结构简化的几个方面2、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教学难点:支座的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示法,教具:计算机多媒体作业:1、四种类型的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端支座、定向支座)简化及其受力情况分析图2、五类平面杆件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的简化图教学过程及内容: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结构——建筑物中承受荷载并起骨架作用的部分。
构件——组成结构中的单个部分。
(1)杆件结构(2)板、壳结构(3)块体结构二、杆件的几何特征1、主要几何要素:横截面:是垂直杆的长度的截面。
轴线:是所有截面形心的连线。
2、分为直杆和曲杆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一、工程力学的任务1、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2、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3、合理解决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有关,而且与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验研究是完成材料力学的任务所必需的途径和手段。
二、对构件的三项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结构和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构件在外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69d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2.png)
工程力学教案【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程代码】:MECH101【开课学期】:大一下学期【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熟悉和掌握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静力学1. 重力和质点的平衡2. 刚体及其平衡3. 力的分解和合成4. 平面力系的平衡5. 三角形力系平衡6. 杆件受力分析7. 静摩擦和动摩擦二、动力学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动量和动量守恒3. 动能和动能守恒4.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5. 动力学原理和方程三、实践应用1. 工程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3.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原理。
2. 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实践:通过工程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工程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查。
2. 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讨论能力进行评价。
4.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课程作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参考书目】:1. 《工程力学》(第五版),作者:刘韬,机械工业出版社2. 《工程力学导论》(第四版),作者:罗豫章,高等教育出版社3.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作者:张先锋,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的平衡第3-4周:刚体平衡和力的分解和合成第5-6周:平面力系和三角形力系平衡第7-8周:杆件受力分析和摩擦力第9-10周:直线运动和力和加速度关系第11-12周:动量和动量守恒第13-14周:动能和动能守恒第15-16周:实践应用和案例分析第17周:期末考试和课程总结。
《工程力学》课程整体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整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e7be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1.png)
一、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工程力学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3.课程编码:0310474.学时:100(讲授:100课时)5.适应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二)、教学设计1.学习基础分析工程力学是以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为基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作为前提,主要研究对象是杆件和杆件结构。
它虽有应用背景,但不涉及具体的工程或产品,它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后续的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地下结构施工技术、工程地质等课程必备的理论基础;因为它还涉及有应用背景,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或产品中可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主要课题。
因而它的覆盖面比较宽,且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还具有与铁道工程技术相关的方法论,对所培养的铁道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必要的力学理论基础十分有用。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达到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并同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加强对物理概念的深化。
2.学习目标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熟练进行基本的静力平衡计算的能力,具有基本能够进行杆件的强度、刚度和压杆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熟练进行材料的力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能够熟练准确地对平面静定结构进行内力计算。
➢基本能够对平面超静定结构进行内力计算;➢能够准确地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基本能够对杆件进行刚度计算;➢能够对压杆进行稳定性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
➢理解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的基本原理及直接等式法计算杆件内力方法。
➢理解变形固体材料的基本假设,掌握一般常用材料拉压的力学性能。
➢理解影响许用应力的安全因数及正应力和切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思想。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1685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1685最全版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7d8f0d9b6648d7c0c74612.png)
KUHKUK
4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5
1.1.3 平衡条件与平衡力系 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称为力系的平
衡条件;作用于物体上正好使之保持平衡的力系
则称为平衡力系。 1.1.4 刚体静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 受力分析——分析作用在刚体上的各种力,弄
FB
KUHKUK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31
A
F
H
D
E
B
C
C
FC
31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例 题 1- 5
3.梯子整体的受力图。
A
F
H
D
E
B
C
KUHKUK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32
F
A
H
D B
FB
E C
FC
32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例 题 1- 6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33
A
60
D
30
C
如图所示,重物重为P ,用 B 钢丝绳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
(3)根据约束性质画约束力。
(4)考虑平衡条件,判断某些约束力的方向。
(5)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KUHKUK
19
工程力学教程电子教案
例 题 1- 1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20
如下图梁AB, 分析AB梁的受力情况并作 出它的受力图。
F
A
B
300
解
l
y
FAx A
FAy
F B 300
x
FB
KUHKUK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0569b9d15abe23482f4de2.png)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专业名称: 工程力学适用专业: 焊接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总学时: 80学时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院校焊接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技能主干专业,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在教材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课程目标(一)职业知识培养目标1、能够掌握对物体进行受理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能够熟练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力矩计算方法及力矩平衡条件和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的应用。
3、能够熟练掌握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4、能够运用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进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5、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内力——扭矩,并能正确地绘制扭矩图。
6、能够了解提高直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7、掌握纯弯曲时,直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二)职业道德与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5、具有诚信、善于协调的职业道德品质,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3 / 74 / 75 / 76 / 7工程力学课程设计五、课程考核与评价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建议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像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对学生的考勤要作出评定,每次完成的任务要依据新的项目评价细则作出相应的评定,结合最后的考核进行总的评定综合成绩作为毕业、就业的重要依据。
六、课程实施条件或建议教学中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方法以任务驱动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cf11e9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6.png)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Engineering mechanics course design课程代码:24460037学分:2周数:2周(其中:讲课学时;设计学时;上机学时;答辩学时)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教材:(选填)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说明课程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与主要作用)在专业课程(实验力学、复合材料、机械振动等)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典型工程问题进行工程力学课程设计。
具体研究机械、航空、汽车、土木等工程中的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等在载荷工况的作用下力学响应。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设计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测试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通过实际实验获得的实验技能,设计工程结构,验证工程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增强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理解与领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独立运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力学知识(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的能力;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验证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能力;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1.毕业要求3:掌握工程力学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基本内容,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挑战,初步具备从中提炼关键力学问题并利用基本力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毕业要求4: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利用力学思维对自然和工程问题进行机理性和定量化的建模与描述,明确各种力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3.毕业要求5:掌握基本的力学实验与数值计算技能前者包括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等基础力学实验与结构健康监测和微纳米测试等方面的最新实验技术。
工程力学教案模板范文
![工程力学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d11c5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e.png)
工程力学教案模板范文一、课程名称。
二、教学对象。
[具体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让同学们理解工程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像力、力矩、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这些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是实际很有趣的东西。
同学们得能准确地计算出简单力系的合力和平衡条件哦,就像玩拼图一样,把各个力的作用效果拼凑起来。
2. 掌握杆件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
这就好比要知道一个小木棍在被拉、被压或者被扭的时候,它内部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小情绪”(内力),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应力),以及会变成什么奇怪的形状(变形)。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同学们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咱们就把课堂当成一个小小的工程战场,每个案例都是一场小战役,让同学们在这些战役里学会怎么用学到的知识“打胜仗”。
2.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大家一起讨论的时候,就像一群小侦探在破案,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把工程力学这个大谜题解开。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同学们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兴趣,让大家感受到工程力学可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像一个神秘的宝藏,里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去挖掘呢。
2. 培养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程素养。
在工程力学的世界里,一个小的计算错误可能就会引发大的“灾难”,所以得让同学们像超级严谨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一样对待每一个数据和计算。
四、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这可是工程力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同学们要是掌握不好这个,后面好多东西都得“摇摇欲坠”啦。
2. 杆件的内力分析和应力计算。
想象杆件是工程结构里的小战士,我们得知道它们在战斗(受力)的时候有多“强壮”(内力和应力)。
# (二)教学难点。
1. 复杂力系的简化和平衡问题的求解。
有时候那些力系就像一团乱麻,要把它们梳理清楚并找到平衡条件,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一样困难,但是我们得带着同学们找到这个出口。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f08ca10b4e767f5bcfce70.png)
《工程力学》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力学》学分:4学时:6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道路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后修课程:、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等学生情况分析: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应届职高毕业生,文理科生都有,交流表达能力较好,愿意动手,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多数学生数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控制力差,团队合作意识欠缺,职业素养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土建工程结构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程案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培养学生在工程施工中必备的力学素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目标分为职业能力目标和关键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关键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数字逻辑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工程结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能力2、课程内容设计重构内容体系:为适应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产业”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为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标准要求、工作任务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重新构建了适应施工岗位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内容体系,以梁、轴和柱等结构件为载体,形成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见表2、表3)。
实践内容设计:为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本课程精心设计了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
研究建立虚拟力学实验室,设计验证性实验的模拟实验软件。
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6359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1.png)
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设计一、引言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静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的学科,它是工程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学科之一。
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是工程力学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设计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力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具体包括:•熟悉力学原理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实验技术,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2. 实验原理本实验利用弹性力学和杆件静力学的相关原理,设计建立一组竿件简支结构,通过外加载荷对其进行测试,以得到该结构的位移、应变、拉力等相关参数,同时分析结构的稳定性,考察不同荷载下结构的变形变化规律。
3. 实验内容3.1 实验器材•测力计:量程为1kN-10kN•应变计:量程为1000μΐ-10000με•位移传感器:量程为±10mm•支架、横梁、竿件等3.2 实验步骤1.设计并建立简支结构,并安装好测力计、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等器材。
2.进行焊接和连接,制作竿件结构,并进行外加载荷的测试,记录相关测试数据。
3.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绘制相关参数的变化曲线图。
4.综合分析测试数据和曲线图,测量分析结构的稳定性,计算不同荷载下的构件应力、位移、拉力等参数。
5.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结论与讨论等部分。
4. 实验总结工程力学实验课程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工程力学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刻认识和理解了工程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完整)《工程力学》课程
![(完整)《工程力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9f34d0aaea998fcd220e30.png)
课程标准专业层次:课程性质:必修课计划学时: 72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七年六月工程力学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
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1、指导思想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
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3、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工程力学基础第Ⅱ册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基础第Ⅱ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b3e3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7.png)
工程力学基础第Ⅱ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力学基础是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而课程设计则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工程力学基础第Ⅱ册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锤炼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 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
1.基本力学概念的运用;
2.应力分析;
3.变形分析;
4.弹性力学;
5.塑性力学;
6.杆件分析;
7.梁的基本理论;
8.常用结构件计算。
2. 课程设计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下:
1.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工具可以参考ANSYS、ADINA、
ABAQUS等工程软件;
1。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cbbdb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3.png)
《工程力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3)运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1)力、作用点、力的分解;(2)牛顿三定律;(3)矢量、标量、坐标系。
2. 静力学:(1)平衡条件、力矩、力偶;(2)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3)摩擦力、弹力、接触力。
3. 运动学:(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3)速度、加速度、位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静力学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3)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描述。
2. 教学难点:(1)力的分解和合成;(2)摩擦力的计算;(3)曲线运动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工程力学知识;(3)实践操作法:进行实验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工程力学的图形和实例;(2)黑板:板书重要的公式和结论;(3)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2. 作业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557a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4.png)
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背景工程力学是许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许多工程学科的必修课程。
因此,设计一门好的工程力学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工程力学教程的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程。
课程目标本工程力学教程的目标如下:1.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力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力、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平衡、弹性力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工程力学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二章刚体力学本章主要介绍力矩、刚体的平衡、力的矩和力矩的平衡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会深入理解刚体的力学特性。
第三章弹性力学本章主要介绍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本构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会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第四章力学设计本章主要介绍力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设计准则、计算方法、设计案例等内容。
这一章的学习将会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设计问题。
第五章实验本章主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会锻炼其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授课:讲授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2.讨论课程:针对特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讨论;3.编程实验:学生需要选择特定问题进行编程求解;4.设计竞赛:学生需要参加工程力学设计竞赛,锻炼团队协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2.考试成绩:针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考核;3.实验成绩:针对编程实验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估;4.竞赛成绩:针对参加工程力学设计竞赛的团队进行评估。
参考教材1.王守义. 工程力学(第三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韦正春, 王国清, 汪力群. 工程力学基础(第四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3.夏传清. 工程力学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工程力学教程课程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abc1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e.png)
工程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工程力学是一门旨在研究力的作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大学工程
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程力学
相关知识,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分两个阶段进行,要求学生按照以下要求完成:
阶段一: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程力学题目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
告。
2.研究报告内容要包括:题目、目的、方法、结论、参考文
献等。
3.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阶段二:
1.按照老师要求,结合工程力学相关知识,给定一组实际问
题。
2.针对所给问题,分析、设计并撰写解题报告。
3.解题报告内容要包括:问题描述、分析、解法、计算过程、
图表分析、结论等。
4.解题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
工程力学教案 (详细讲稿)
![工程力学教案 (详细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f7602e69dc5022aaea00ae.png)
理论力学教案1本次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
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
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所示。
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图1-1ab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
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
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
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
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
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
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9751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d.png)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应力、应变等;2. 了解材料力学性质,熟悉不同材料的力学特点;3. 掌握力学分析方法,如静力平衡、受力分析等;4. 理解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机械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软件或工具进行力学计算和绘图;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力学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认识到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新知。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受力分析、静力平衡等;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力学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4.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力学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学生能够关注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认识到力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工程力学基本概念- 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介绍;- 材料力学性质及分类;- 力学分析方法概述。
2. 力学分析方法及应用- 静力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弯曲、扭转、剪切等力学现象分析;- 力学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
3.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桥梁、建筑、机械等领域的力学问题分析;- 力学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力学知识在现代工程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及材料力学性质;第二周:静力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第三周:受力分析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第四周:弯曲、扭转、剪切等力学现象分析;第五周:力学实验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第六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55579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6.png)
工程力学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受力分析、应力、应变等;2. 使学生了解材料力学性质,理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3. 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简单结构的受力情况;4. 帮助学生掌握静力学平衡条件,解决静力学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力学问题的计算和绘图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表达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3.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培养学生遵守工程伦理道德,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工程领域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力学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学单位制;2. 静力学:力的合成与分解,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条件,应用实例分析;3. 材料力学:应力、应变、弹性模量,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4.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应用实例分析;5. 动力学: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6. 实验教学: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7.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桥梁受力分析,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机械零件的强度分析。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涵盖静力学、材料力学、动力学等核心知识。
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力学基本概念与单位制(1课时)第二章:静力学(4课时)第三章:材料力学(4课时)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3课时)第五章:动力学(3课时)第六章:实验教学(4课时)第七章:工程应用案例分析(2课时)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 焊接技术与应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80学时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院校焊接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与技能主干专业,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在教材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知识培养目标
1、能够掌握对物体进行受理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能够熟练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力矩计算方法及力矩平衡条件和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的应用。
3、能够熟练掌握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4、能够运用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进行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5、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内力——扭矩,并能正确地绘制扭矩图。
6、能够了解提高直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
7、掌握纯弯曲时,直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二)职业道德与情感教育目标
1、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5、具有诚信、善于协调的职业道德品质,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