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做到真实与虚构的有机统一
议写作中的“真实”与“虚构”
议写作中的“真实”与“虚构”我们知道,写作中存在着两种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所谓生活真实,也即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一切生活现象,它既是真实的,也是杂乱、无主题、表面化的。
如果写作照搬现实,它就成了一本大帐簿,粗糙不堪。
写作要对生活去粗取精,提炼虚构,从而达到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的真,不是与生活一模一样的真,艺术的美,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
可以说,虚构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转化的中介,因此,写作的创造性就在于虚构。
那么,怎样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写出最美的文章?一、体验真实,合理移情生活中的世相性情、生活情趣、红尘滚滚、寻常巷陌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思想的载体和心灵的感悟,都可以成为积累的素材。
写作的方式其实就是作者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写作内容。
我们要以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且随时把眼前所见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要做到敢写。
不但记录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敢直面面对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碎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的真谛和本质,做到我手写我见。
作家的创作也都是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柳青创作《创业史》时,特意让一个泼妇当街对自己大骂。
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时,特意到当时的战场上巡视,他自豪地说:“我的小说中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根据,不是虚构的。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就来源于现实生活,鲁迅的小说也来源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是取得真实性的主观条件,是写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使读者产生情感说服力,感到一切是确信无疑的前提条件。
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还表现在作者情感的真实。
情感还具有一种推己及物的功能。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在写作时,我们的思想情感一旦为某一对象所激活,就会诱发无穷的想象,在想象所虚构的世界之中,会把自己想象中的人物或事物都当做是真实的,并对他们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与他们同悲苦,共欢欣。
如何写好作文的真实与虚构
如何写好作文的真实与虚构作文是我们在学习文学、语言和写作技巧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文体。
在写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如何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真实和虚构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在写好作文时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一、了解真实与虚构的定义和特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实和虚构的含义。
真实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或描写。
虚构则是指在创作或叙述中,创造出非真实的情节、人物或事件。
真实和虚构都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或传达作者的观点。
二、把握平衡,避免过分夸张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如果作文过于真实,缺乏趣味和想象力,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
相反,如果作文过于虚构,夸张的情节和人物会让读者难以接受。
因此,在写作中要注意把握平衡,使作品既具有真实感,又有一定的虚构元素,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运用真实元素打造形象在作文中,真实是创作的基础。
可以通过描写真实的细节和事实来展现人物形象,让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例如,在描写一个校园故事时,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特点、行为和语言,让读者对人物有更真实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真实的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可信度,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品。
四、运用虚构元素丰富故事情节虚构作为作文创作的一种手法,可以用来丰富故事情节和提升文学性。
可以在作文中创造一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寻宝故事时,可以编写一系列令人兴奋的寻宝过程和惊险的场景,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虚构的元素可以让作文的情节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保持真实与虚构的一致性在运用真实和虚构的元素时,需要注意保持一致性。
不同的文章类型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真实和虚构程度。
在一篇记叙性的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虚构的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而在一篇议论性的作文中,则更注重真实的事实和观点。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的元素,都需要与作文的整体风格和目的相一致,以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优选份
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优选份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 1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合理虚构。
记叙文里的真实应该是艺术的真实,通俗一点讲就是让读者看了觉得有真实感的真实。
这种真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这个提炼的过程就是艺术化过程,它决定了记叙文的艺术性。
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应该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有时只要细节真实,整体情节虚构也无妨。
【策略解读】1.移花接木法。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
常用的组合方式有三种:一是串珠式,就是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有机地串起来。
这种主线的设计方式很多,可以是事件、人物、物品,也可以是情感。
唐弢的散文《琐忆》即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条主线串起了七件小事。
二是扇面式,就是围绕中心横向展开,从几个方面(侧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结构方式如同逐渐展开的扇面。
三是连环式,文中由一个材料巧妙地引出其他若干个材料,像连环一样,环环相扣。
当然这些材料应有主次详略之分。
2.添枝加叶法。
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像,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首先,要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想像,这种想像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示和结合自身生__验去填补材料的空白之处。
1997年高考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节,添枝加叶的写法就是要生动形象地描绘小新不畏艰难、助人为乐的情景,仅仅笼统地写小新背着同学艰难地走着或者耸人听闻地写小新背着同学攀登悬崖峭壁、趟过沼泽,都是不合要求的。
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
如1990年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所供材料,为一对孪生小姐妹做肖像描写,就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细节,从声音、色彩、情状等多方面写出孪生姐妹的个性来。
真实与虚构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处理真实和虚构的关系
真实与虚构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处理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在小学生的写作中,真实与虚构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不同要求的概念。
正确引导小学生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思维逻辑。
本文将探讨真实与虚构在小学生写作中的引导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实和虚构的含义。
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与事实一致的信息。
而虚构是指虚构出来的,与事实不一致的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融入真实与虚构的元素。
如何正确使用真实与虚构,是小学生在写作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要引导小学生在写作中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首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将所见所闻的真实信息转化为生动的描述,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观察他的外貌特征、所说的话语、行为举止等等,然后根据这些真实的信息,巧妙地运用虚构手法,塑造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处理真实与虚构关系的重要一环。
通过创设情景、设定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巧妙地加入虚构元素,丰富作文的内涵。
例如,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如“我的假期”,引导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描绘出真假交融的假期生活。
另外,小学生在写作中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需要灵活运用文学修辞手法。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将真实的信息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学形象,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真实性。
例如,在描述动物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让动物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此外,在引导小学生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他们遵循道德和价值观。
虚构并不代表可以无限制地编造信息,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出虚构的故事情节。
在写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虚构元素与现实相结合,与现实问题联系紧密,进而使其思维更加成熟,意识到虚构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小学生在写作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作文“虚构”与“真实”写作指导
作文“虚构”与“真实”写作指导学生:平时我看剧的时间不多,但是热播剧都不想错过。
最近我陪着爸妈看《都挺好》,发现这个原生家庭和我家好像啊,特别真实。
我判断一部剧好不好看,主要是看它能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那我们写作文,是否也能虚构一个“真实”的故事呢?从哪里开始编起呢?老师:考场作文,受字数限制,写故事就要原型简单,冲突激烈,情节曲折。
如果要迅速上手,就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才能让老师快速明白你想表达的主旨,从而判断你的构思水平。
虚构性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生活类,就是通过虚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例如,吴承恩的《西游记》、J.K. 罗琳的《哈利·波特》、鲁迅的《故事新编》等,虽然这些作品是神奇梦幻的,但是,我们随时能够找到现实的影子,作品处处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当然,从现实生活中虚构故事,是有章法可循的。
一、现实与目的——虚构有原则1、扎根现实巴尔扎克说:“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在虚构故事的人物、环境、情节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想象要从现实出发,虚构的故事可以子虚乌有,但故事的安排一定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与常理,否则,就会沦为悖论。
这个故事,不仅要好听好看好玩,还一定要有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判断以及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评价,否则,就会显得空洞而贫乏。
虚构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潜心分析、综合概括、想象推断的思维过程,更是一个借助具象世界重新创造一个意象世界的过程。
2、有的放矢虚构故事绝不是凭空编造、胡思乱想,而是紧紧围绕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展开。
例如,吴承恩的《西游记》,虚构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荒诞的,但颂扬孙悟空不畏权势,勇于追求自由的精神是明确的;卡夫卡的《骑桶者》,虚构骑桶飞翔借煤被拒的情节是离奇的,但表现作家对主人公处境悲惨的深切同情是真切的;何塞·恩里克·罗多的《坚硬的荒原》虚构出用牙齿开垦岩石,用喉咙聚拢泥土,用眼泪浇灌树木的画面是诡谲的,但开垦生命绿洲的钢铁意志是热忱的。
写作的真实与虚构如何在虚构故事中揭示真实
写作的真实与虚构如何在虚构故事中揭示真实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使用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来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
然而,这些虚构的故事却经常能够揭示出真实的问题和现实的深度。
本文将探讨写作的真实与虚构在虚构故事中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虚构来展现真实。
一、真实与虚构的辩证关系在虚构故事中,真实与虚构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
虚构的故事往往以一个存在于现实之外或超越现实的世界为背景,通过创造人物、情节和事件的虚构来传递一种特定的感受和思考。
然而,这些所谓的"虚构"并非完全与现实脱离,而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启发与借鉴。
作者通过将现实中的真实元素与虚构元素相结合,使故事更加丰满、引人入胜。
二、虚构故事中的真实虚构故事中的真实并非指与现实完全一致的事物,而是通过虚构元素带来的一种真实感。
作者可以使用虚构的情节来暗示、探讨或批判某个现实问题,使读者在虚构的世界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虚构故事中的真实可能是对现实的某种感悟和思考,也可能是对某种现象的揭示与反思。
通过虚构的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件和冲突,从而使故事更加贴切和有力。
三、虚构故事中的虚构尽管虚构故事中的虚构元素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构故事完全无法联系现实。
事实上,虚构元素往往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想象,通过虚构故事中的虚构元素,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而虚构元素的使用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
四、虚构故事中的真实揭示虚构故事中的真实揭示是指通过虚构的手法,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融入到故事之中,以达到一种对现实深度揭示的目的。
通过虚构故事中的真实揭示,读者不仅能够享受故事的乐趣,还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并对现实有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总结起来,虚构故事中的真实与虚构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虚构故事中的虚构元素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想象,虚构的手法使得故事更富有艺术性和想象力。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真实与虚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实与虚构这两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那究竟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虚构呢?当我们谈论真实与虚构时,我们常常将其与现实与虚幻相对应,但其实真实与虚构并不仅仅局限在这个对立中。
在我看来,真实和虚构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真实。
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和事实。
真实是无法被改变、去除或否认的,它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客观现实。
例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
真实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它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根据。
然而,虚构也是不可忽视的。
虚构是指通过想象、创作和虚构力量创造出来的事物。
它可以是虚构的故事、小说、影视作品或者绘画作品等。
虚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它可以带给我们启发、激励和欢乐。
我们可以通过虚构来理解和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真实和虚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在很多情况下,真实与虚构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比如,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虚构的手法来反映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虚构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直面现实、思考人生、拓展想象力。
另外,不少科学研究也离不开虚构。
科学家往往通过构建假设、设想并进行实验验证来推动科学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虚构的过程,通过虚构的构建,科学家们能够突破原有的认知界限,开拓新的领域。
然而,虚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
当虚构过度,超越了现实,我们可能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难以分辨虚幻与真实之间的界限。
虚构也可能误导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使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挑战和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要在虚构的世界中汲取灵感和创意,但同时也要保持对真实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我们要在虚构的想象中燃烧激情,但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行动。
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
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导语:写实、虚构及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训练内容,它关系到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所以要对它们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起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作文教学的写实与虚构,欢迎借鉴!在作文教学中,有一种允许学生虚构,记人叙事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的做法。
对此,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众说不一。
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做法,都尽善尽美。
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进行研究,这对逐步认识学生作文的“必然王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学生作文能否虚构,谈几点浅见。
学生作文,一般地说,要把写实作为训练的重点。
在写实的训练中,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
而不能如作家一样着力与虚构。
虚构,是文学创作中,为概括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所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作家用想象和综合的手法,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的艺术加工。
作家进行这种创作上的艺术虚构,既要有忠实于生活的深刻认识,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正确概括,没有敏锐的思想,练达的阅历,广博的知识,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是难以完成这种创造性的劳动的。
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按照作家艺术加工的路数,要求学生进行虚构,显然超越了他们的能力。
能力不及,学生不宜强调虚构。
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目的不需要把虚构作为重点。
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作文应该做到:能够写人、叙事,所见所闻所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果不按照学生作文训练的特点确定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那么,是否可以把虚构视为学生作文的禁区呢?这种绝对化的认识也是片面的。
开学作文中的写实与虚构技巧应用
开学作文中的写实与虚构技巧应用写实与虚构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手法。
在开学作文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两种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和有趣。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开学作文中写实与虚构技巧的应用。
首先,写实是指以真实的事件或人物为基础进行描写,突出作文的真实性。
开学作文可以选择自己或者身边同学的真实经历为主线展开。
比如,我可以选择讲述自己开学第一天的经历,描绘我与新同学之间的初次交流、老师的引导和全新的课程等。
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增强作文的可信度。
其次,虚构是指在真实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想象成分,增添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在开学作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一个虚构的主人公为视角进行叙述。
比如,我可以编写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中遇到了许多奇妙的事情,比如他的课桌变成了魔法帽子,书包中的书本变成了精灵等等。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解决了问题,展现了一个勇敢、机智的形象。
虚构的故事情节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作文更富有吸引力。
第三,写实与虚构可以结合运用,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在开学作文中,我们可以以写实的方式描写开学前的紧张和期待,然后在开学后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可以写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新学期相识、交流,介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此展示多样性和友谊的力量。
通过将写实和虚构相结合,作文可以更加丰满和生动。
第四,写实与虚构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开学是学生们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学生来说,开学作文是一个恢复学习和社交的契机。
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感和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开学的期待和希望,或者对新学期的期许和思考。
通过自我的情感抒发,作文可以更加真实和感人。
第五,开学作文中的写实与虚构技巧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者经典语句,以增强作文的思想内涵。
例如,可以引用孔子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样的引用可以为作文注入一份深度和底蕴,使读者对作文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真实与虚构的精妙结合
真实与虚构的精妙结合在文学创作中,真实与虚构常常以奇妙的方式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们喜爱的故事。
这种结合使得作品更生动有趣,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对现实与想象的娴熟运用。
本文将探讨真实与虚构的精妙结合,并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一、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模糊真实和虚构看似截然相反,然而在文学作品中,二者往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虚构的故事需要真实作为基础,而真实的元素也离不开作者的虚构和加工。
很多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虽然看似真实,但仔细分析常常会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虚构成分。
林语堂的《古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故事的背景和人物都非常真实,但作者以小说形式重新演绎了这段历史,增加了一些情节和对话来提升故事的趣味性。
二、真实世界的虚构描绘有些作品以真实世界为背景,通过虚构的方式来描绘故事的发展。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常常将真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作为故事的基础,然后通过虚构情节和人物角色来展开故事。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以清代贵族社会为背景,真实地描绘了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但同时也融入了许多虚构的元素,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那些神秘的仙女和灵草等等。
这种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使得小说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三、虚构世界的真实感触虚构世界中的故事常常能够带给读者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虽然故事本身可能是虚构的,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考却是真实世界所共有的。
《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细节,虽然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但其中反映出的权力滥用和个体自由的争取问题却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
读者可以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思考和探索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四、真实与虚构的艺术创作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
作家通过对现实和想象的有效运用,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例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虽然故事发生在一个奇幻的虚构小镇上,但其中却融入了很多现实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写作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处理
写作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处理在写作中,真实性和虚构性是两个相对矛盾但又不可或缺的要素。
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写作中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处理方法。
一、真实性处理写作中的真实性是指以真实的事件、事物或人物为基础进行创作。
在处理真实性时,作家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事实的准确性:作家在写作中应该确保所描绘的事件、场景和细节准确无误。
如果涉及到历史事件或特定行业的知识,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查证,以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读者。
2. 角色的真实性:无论是真实人物还是虚构人物,他们的行为、心理和语言都应该符合他们的角色设定和背景。
作家需要揭示人物的真实内心世界,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和对话展现出来。
3. 情感真实性:作品中的情感应该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并引起共鸣。
作家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感描写、人物的思考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来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二、虚构性处理虚构性则是指在真实性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作,通过虚构的手法展开故事,表达作者的主题和观点。
在处理虚构性时,作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故事情节:作家可以基于真实事件或人物,通过虚构故事情节来展开创作,以此来加深故事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
2. 虚构人物的设定:作家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虚构人物,他们拥有不同的特点、背景和目标。
虚构人物可以帮助作者传递作者的观点和主题,并且使故事更有趣味性。
3. 利用象征和意象:作家可以通过使用象征和意象的手法来加深作品的意义和深度。
通过虚构的象征和意象,作家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真实性与虚构性的平衡在写作中,真实性和虚构性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作家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这两者来创作出富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作品。
1. 真实性的基础:作家要先确保作品有一定的真实性,以建立读者的信任。
通过描写真实的场景、人物和情感,作家可以增加读者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2. 虚构性的发挥:在确保真实性的基础上,作家可以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虚构。
谈高考作文的“真实”与“虚构”
谈高考作文的“真实”与“虚构”
我们天天听到“写作必须真实”这句话,我们天天接受“……不真实扣分”这样的告诫,我们天天在为“如何才是真实”与“如何是不真实”而苦恼。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真实”这个问题,同时也谈谈“虚构”。
我们写作文时,肯定是应该写身边真实发生过的事,写真实看到过的景和物,写心中真实的情感。
老师也会这样布置,如《校园里发生的一件事》,就是要你写校园里真实发生的事,而不应该是没发生过的是;如《军训》要写军训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如《春游》,要写在春游中看到的具体景物;如《同桌》,要写同桌的特点及我和同桌的故事。
写的这些主要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事情主体必须是“真实”的,就是说“这件事确实发生过”。
但是,这件事的具体细节又是可以“不真实”的,可以是“虚构”的。
怎么回事?让我解释一下。
写《校园发生的一件事》时,事件中的某个细节是可以虚构的。
如:“那件事好像是发生在操场上,记不清了,也可能是教室里……”这时我们就可以将他固定在操场上,也可以将他固定在教室里,固定在哪里,都不是“不真实‘,因为主要事件是”真实“的,就可以了;又如”当时那个人是张海,还是王刚?“写谁都可以,甚至可以虚构为王子鹏。
写事件过程时,事件的某个细节也可以没发生过,如当时他手中什么也没拿,但你可以虚构”他拎着书包“,”双手艰难的拖着椅子“,”扛着铁锹兴冲冲地走来“。
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现实的巧妙结合
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巧妙地将虚构与现实相结合,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虚构的情节之中,融入现实的元素,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虚构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又能够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方面,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可以使作品具有更为生动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往往以虚构的情节为基点,通过人物、事件、场景等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节。
这样的巧妙结合给作品注入了一些真实而又意想不到的情节,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例如,人物形象的虚构可以使读者更加贴近文学作品。
通过描述虚构人物的性格、经历和情感,读者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共鸣。
此外,作品中虚构的情节也能够为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提供某种解释和观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现实。
虚构中的元素,如幻想、想象、夸张等,常常能够帮助读者建立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新的认识与理解,并能激发读者对真实生活的兴趣。
另一方面,虚构与现实的结合也能使读者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虚构作品中的情节虽然常常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但其所揭示的现实问题却是真切而存在的。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对社会、人性、道德等方面进行批判和反思。
这种通过虚构展示现实问题的方式,使读者可以更加从容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思考,从而思考现实生活中相似的问题。
例如,一些虚构作品对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如二战题材的小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谬,人性的扭曲与挣扎;科幻小说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呈现出人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冲突。
这些作品通过虚构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引起读者对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从而促使人们对现实进行更深入的反省。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不仅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引起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观点。
虚构与真实情景的开学作文创作方法与技巧
虚构与真实情景的开学作文创作方法与技巧开学季即将到来,作文题目也都陆续下发给同学们了。
每年的开学作文题目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去写一篇真实的作文。
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虚构和真实相结合,使作文更有深度和吸引力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开学作文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一、描绘角色与背景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给作文中的角色和背景做一个完整的定位。
这涉及到选择合适的角色,确定角色的性格和特点,以及构建一个恰当的背景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角色作为主人公,然后将其置身于一个虚构的背景中,这样可以给作文增添一些想象力和戏剧性。
二、真实元素和虚构元素的呼应在开学作文中,融入真实元素和虚构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根据真实的经历和回忆,创造一些虚构的情境和情节,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在描写真实的情节时,可以运用一些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三、对比与对照对比与对照是开学作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通过对比和对照真实和虚构的情景,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主题。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场景作为开篇,然后在接下来的情节中,通过虚构的方式去展开故事。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作文更有层次感和冲击力。
四、情感表达与思考开学作文虽然要求真实,但并不意味着只能描述琐碎的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虚构情节和个人思考,将作文中的情感与观点表达出来。
例如,可以在作文中加入一段关于对新学期的期待和憧憬的描述,或者通过虚构的角色和情节,抒发对教育和成长的思考。
五、细腻描写与大胆想象开学作文既要真实,又要有足够的想象力。
在描写细节时,我们可以用真实的笔触去描绘一些细腻的情感和感受,例如描写校园的氛围、同学之间的情谊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大胆的想象去创造一些奇特的情节和场景,使作文更具吸引力。
六、语言的运用与变化语言的运用和变化是开学作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使作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文写作文写真假结合的观点
作文写作文写真假结合的观点有人说,做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的,那就让我给大家议一议吧!是的,做人确实要讲诚信,不能欺骗,比如说:两个同学的关系非常好,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出了一直存在于心中的秘密,而那个同学已经答应了替他保守秘密,不再告诉任何人。
然而,那一位同学却对其他人说出了替好朋友保守的秘密。
当秘密到处传播后,再次落入他好朋友的耳中时,不但两人失去了友谊,还失去了好朋友对他的信任。
这说明了:不论何时何地,做人都要讲诚信的。
不过,在生活中,有时还存在着一些“善意的谎言”的。
比如说,甲同学偷走了乙同学的笔却又因为保护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把偷来的笔放进丙同学的书包里,让大家都认为是丙同学偷的,自己又对此表现得若无其事。
不过,最后,甲同学把真相告诉了老师,老师不想让同学们失去良好的友谊,就使用“善意谎言”的手法对大家说:“乙同学的笔掉在地上,我开始以为是丙同学的,就把笔放进丙同学的书包里。
”这不但不使同学们失去友谊,还让大家互相更信任了。
所以,生活中,有时还需要一点儿“善意的谎言”的。
同学们,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咱们的家庭生活既丰富多彩又不断变化着,它是我们观察的窗口。
每个家庭各有特点:有幸福的,有破碎的;有和和睦睦的,有磕磕碰碰的;有奋发向上的,也有安于现状的……每个家庭成员也各有各的特点:爸爸幽默、开拓、正直、忠于职守……妈妈“小气”、爱唠叨、温柔、尊敬老人……外公外婆朴实节俭……爷爷奶奶老有所学……每个家庭每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
如何把你耳闻目睹的人和事生动地再现下来,让读者也身临其境,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伤呢?写这类文章,我们要学会运用描写,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
家庭里的人和事可能因为太熟悉,有时会觉得没话可写,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地听、看、想,你就会觉得家中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写作的材料。
我们的笔就像一架“摄像机”:他是什么样子?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神态如何?我们都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浅谈作文的虚构与真实
徘徊于虚构与真实之间——浅谈作文的虚构与真实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作文中虚构与真实的界限,分析虚构与真实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达到平衡。
虚构与真实的界限作文中虚构与真实一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话题。
虚构是指编造或创作一些事物、事件或人物等,而真实则是指风景、真实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等。
在作文中,虚构与真实常常互相融合、交织在一起。
这种交织不仅可以展现作家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然而,虚构与真实并不是一刀两断的概念,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度的限制。
作文中虚构的过多会让作品失去真实感,反之,真实过多则会让作品显得平淡无奇。
当然,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创作手法,比如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想象与创造,这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阐述,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等。
虚构的优点虚构作为作文中的一个手法,有着许多的优点。
首先,虚构可以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使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神奇、想象的内容;其次,虚构可以创造出与现实相反的情形,帮助读者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寻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再次,虚构可以从反面或极端的角度强调某些问题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重视。
虚构的缺点与虚构相对的是真实,作品中虚构过多常常会矫枉过正。
具体来说,虚构的情节无法通过读者自身经验得到验证,而不可避免地会降低作品的信服力和情感冲击力。
虚构还容易让作品失去现实感,过于离奇的情节容易使读者产生追求“故事性”的好奇心,而非修身养性的阅读习惯。
真实的优点真实作为作文中的另一种写作手法,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优点。
真实的情节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能够给人以可信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真实情节也能够反映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更加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作品的深层意义,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更强的教育意义。
真实的缺点真实常常是无聊和平凡的,作品的真实情节往往难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容易使作品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
此外,真实还可能导致作者受到某些限制,难以发挥其创造性。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思考。
现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无论是来自互联网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然而,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在这个演讲稿中,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媒体和新闻报道。
作为当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媒体报道中存在着虚构的元素。
有时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或是迎合某种立场,会夸大事实或是编造出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
这样一来,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而我们作为受众,也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是可信的,哪些是虚构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看艺术和文学作品。
小说、电影、绘画等作品常常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然而,这些作品本身也是以虚构为基础的。
虽然它们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可能带给我们真实的体验,却并非真实的存在。
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创作目的、审美观念和受众需求来虚构和创造,从而让观众得到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此外,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陷入虚构之中。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自己往往是经过精心构造和包装的。
我们用滤镜修饰照片,选取最美好的时刻和角度展示,从而让别人误以为我们的生活非常精彩和幸福。
这样一来,我们和别人之间的真实沟通逐渐被虚构所替代,我们也逐渐迷失在虚假的影像和自我包装中,无法真实地展示自己。
那么,真实与虚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虚构是现实的补充,也是人类创意和想象力的体现。
虚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困惑,给予我们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真实的敏感和识别能力,不被虚构所迷惑,不被虚假信息所左右。
在这个充满虚构和真实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要有勇气去探寻真相,要相信自己的观察和直觉。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真实与虚构的想法。
真实和虚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影响力。
今天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真实和虚构的定义。
真实可以理解为客观存在、真实发生的事实,它是基于真实的观察和记录。
虚构则是指虚假或想象的,它是基于主观意识的创造和构建。
两者是互相对立的,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角度解释真实和虚构的不同和重要性。
首先,真实与虚构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映射,通过描述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向读者传递情感和思想。
真实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生活的鲜活,而虚构的文学作品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之美正是在这种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中展现出来。
其次,真实与虚构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它应该客观、真实地报道事实。
真实的新闻报道让人们了解到真相,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然而,有时候新闻中也会出现虚构、夸大或歪曲事实的情况。
这种虚构的新闻报道有可能改变读者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非常重要。
再次,真实与虚构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真实的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唤起共鸣。
而虚构的艺术作品则能够超越现实,在人们的心灵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构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艺术家对自己创作的投入和真实感受的表达。
最后,我想提到真实与虚构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虚构的情况,例如社交媒体上的虚假形象和表现。
这种虚构会给人们带来迷惑和误解,使得真实的交流变得困难。
然而,真实的交往能够建立真诚的关系,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信任彼此。
只有真实面对自己和他人,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
真实与虚构演讲稿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和虚构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但是,我们又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呢?首先,让我们来聚焦于真实。
真实是指符合实际情况或存在的事物、事件以及观点。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实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
比如我们所看见的、听到的以及经过实证的事实,都可以被认定为真实的存在。
真实性给予了我们思考和判断的基础,是我们与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
然而,虚构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部分。
虚构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手法来构建并呈现出来的故事、人物或事件。
虚构作品可以是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形式。
它们可能与现实中的事物有所联系,但在创作者的构思和创造过程中,虚构元素被加入其中。
虚构作品给予了我们想象和创作的自由,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么,为什么需要虚构呢?虚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心灵的撞击。
通过虚构,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故事情节、塑造出各种人物形象,甚至可以通过虚构作品来传递一些真实世界中所无法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虚构作品能够带给我们动力和灵感,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然而,虚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虚构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严重偏离了真实的基准,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误导和困惑。
特别是在媒体传播领域,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创作和传播虚构作品时,我们需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平衡。
怎样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取得平衡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对真实世界的敏感和观察力。
真实是我们与世界相接触的基础,只有对真实世界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其次,我们需要对虚构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虚构并不等同于虚假,它是创作者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手法。
我们应该学会辨别和欣赏真正有价值的虚构作品,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和蒙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如何做到真实与虚构的有机统一
作文首先要让读者有真实之感,这是作文的生命所在;而真实之上的虚构,就会使文章不失平庸,为之作文之本质。
因此,作文过实则平乏,过虚则荒诞。
故作文要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亦假者,假亦真”方为最美文章。
那么
作文如何做到真实与虚构的有机统一呢?
一、取材:源于生活,趋于虚构
“材料是真实还是虚构”这一问题,无论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并不可回避的问题。
所谓材料真实,就是作者在作文中记下自己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
而真实来自生活,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就没有写作。
只有占有丰富的现实生活材料,经过作者提炼、加工、升华,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作文的虚构正是在这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
鲁迅曾说:“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
成新鲜。
”贴近生活又使人感到新鲜,正是写作独创性的体现。
而从生活中取材写作的具体方法是,杂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合成一个人物形象,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就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叠加生活中多个精彩的事,形成一个事。
因此,作文真实的真不是与生活一模一样的真。
作文的
美,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的虚构。
可以说,虚构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转化的中介,因此,写作的创造性也就在于虚构,应趋于虚构。
二、立意:取于平凡,高于生活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所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的,等等。
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光芒和存在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俯首聆听、感叹不已。
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它的合力……只有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对于已获取的真人真事,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也不是单纯地依样画葫芦,而要深入其中,透过现象看到蕴涵其中的意义。
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多个观点,概括出多个中心,然后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进行创作。
然后,在我们全面理解、整体把握素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符合传统认识而又高于生活的角度去立意,揭示规律与
意义。
这种高于生活的立意,必须符合当今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是个人感情的表达,也是个人对生活内涵的思考,是在大时代背景下追求个性并表达个人独特的见解。
因此,写作是作者对生活去粗取精、提炼虚构,从而达到真实与虚构的有机结合。
三、情感:流于真情,悬于移情
“情者文之经”“此乃文之本也”。
当今有些作文大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作。
文章空洞肤浅、矫揉造作,难得有“情动之于中而形之于言”的本色。
我们说“感情真挚”不是说作文不允许虚构,而是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如果作者只看到一点表面的东西就下笔,或者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毫无根据地胡编乱造,以这样的材料为文,那么文章就谈不上有什么真情实感了。
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表现在作者情感的真实。
正如鲁迅所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作文的情感是在
感受生活中产生的,根据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理解,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当然,情感还具有一种推己及人或推己及物的功能,那就是移情。
当一个人的心境愉快时,他倾向于以肯定的眼光来评价他所看到的一切。
在这种场合里,平常他不关心的东西也可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
反之,当一个人惊惶不安的时候,他会从各个方面来意料危险和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例
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移情”现象,既是由于诗人的联想作用而产生的,又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作用而产生的。
诗人思念恋人多愁善感、悲切的心境,引起“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情和蜡炬成灰到生命终止的情怀。
又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苦闷和压抑、悲哀和无助的心境下,写出了一篇篇移情诗稿。
孤雁、落花都会让她联想到自己茕茕独处、寂寞凄凉的孀居生活,以至于把一种悲惨、凄冷的“愁”移情于黄花、梧桐等物之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的移情诗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四、描写:精于细节,铺于情境
细节描写是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细节的真实有着符合生活真实的特征。
作者在文本世界写进亦真亦假的内容,经过形式的改造、加工,获得了文本“真实的生命”。
如孔乙己的形象之所以让我们难以忘怀,得益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些细节描写
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当然,细节即使不是曾发生过的实事,但也应是会有的实情。
黑格尔在《美学》中强调:“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我们作文时要把握情景的铺陈与情节的叙述,对情节辅之于情景的复杂再创造。
这些可以是显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作者想象,借助比喻、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段,虚构一个符合逻辑的艺术情境,以彰显文章的本质内涵,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凌驾于故事情节之上,驰骋于百态人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