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心理学的基础规律以及管理人员如何在工作中把握这些规律。
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观点;了解人类心理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在管理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一些应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规律,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显示出其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各章教学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及其应用(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心理科学的性质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分支一、心理学基础理论领域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的学派一、构造心理学二、机能心理学三、格式塔心理学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访谈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功能一、认识内外世界二、调控行为三、预测未来四、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章感觉与知觉(建议4课时)第一节感觉现象四、感觉的定义五、刺激与感觉的关系六、感觉的种类第二节知觉特性一、知觉的定义二、知觉的心理特征第三节知觉现象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三章意识与注意(建议4课时)第一节意识的性质七、意识的界定八、意识的不同状态九、意识的作用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基本特征二、睡眠的阶段三、睡眠失常四、梦与做梦第三节催眠一、催眠的特征二、催眠理论三、催眠的基本过程第四节注意一、注意的特性二、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种类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建议4课时)第一节记忆概述十、记忆的定义及基本过程十一、记忆的测量十二、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第三节记忆的增强一、遗忘二、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四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分类第五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第六节学习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四、元认知策略第五章思维(建议4课时)第一节思维概述十三、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十四、思维的构成与过程十五、思维的类型第二节问题解决中的思维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与策略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因素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第四节决策一、决策概述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三、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第六章情绪(建议4课时)第一节情绪的性质和功能十六、情绪的概念十七、情绪的成分十八、情绪的功能第二节情绪的表达一、面部表情二、状态表情三、语调表情第三节情绪的分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二、心境、激情和应激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沙赫特——辛格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一、情绪调节的含义二、情绪调节的过程与策略三、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第七章动机与行为(建议4课时)第一节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十九、动机的性质二十、动机的种类二十一、动机与行为第二节生理性动机一、饥二、性动机三、母性动机第三节社会性动机一、成就动机二、权力动机三、亲和动机四、工作动机第八章能力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能力结构一、因素说二、三维结构模型三、智力的三元理论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特殊能力测量三、创造力测试四、智力测验的预测力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能力的个体差异第五节影响能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三、自身努力第九章人格差异(建议4课时)第一节人格的界定二十二、人格的概念二十三、人格特性第二节人格的构成一、认知风格二、气质三、性格四、自我调控系统第三节人格学说一、人格特质理论二、人格类型说三、人格维度说第四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家庭环境因素三、早期童年经验四、学校教育因素五、社会文化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第五节人格测评一、测验法二、投射法三、情景测验第十章社会认知(建议4课时)第一节自我和自我完善二十四、自我的本质二十五、自我完善第二节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一、印象形成二、印象管理的策略第三节社会态度和偏见一、社会态度概述二、社会态度的形成三、社会态度的转变四、偏见第四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一、归因的一般概念二、归因偏差第十一章社会行为(建议3课时)第一节人际吸引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二、爱情第二节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一、助人行为二、侵犯行为第三节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从众二、依从三、服从第四节竞争与合作一、竞争与合作二、优先选择竞争第五节群体行为一、群体决策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第十二章心理健康(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压力与健康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心理异常一、心理异常概述二、心理异常的分类第三节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一、焦虑障碍二、躯体形式障碍三、性障碍四、心境障碍五、精神分裂症六、人格障碍七、进食障碍八、物质滥用与药物依赖第十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建议3课时)第一节生物学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其他生物学治疗第二节心理治疗一、心理动力学疗法二、行为主义疗法三、人本主义疗法四、认知疗法五、家庭疗法第三节心理治疗的效果一、心理治疗的效果二、心理治疗的共同主题第十四章毕业发展(建议3课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定义二、毕业发展观第二节毕业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一、毕业认知发展二、毕业道德发展第三节毕业社会性发展一、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四、成人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十五章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建议3课时)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二、职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三、招聘和选拔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技术第二节生涯规划和生涯辅导一、生涯规划二、生涯辅导。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等基本知识,全面地认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从事普通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心理观;(二)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
主要知识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培养;动机与学习;人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教育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刘学兰等),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推荐参考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3次印刷。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运用。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并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心理学教学应该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解释。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教学应该涵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并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教学应该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等。
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类型:师范生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全校师范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心理学基础》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合格师范生而开设的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了让不同学科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心理观:一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打破传统体系,兼容和整合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形成一个全新的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的体系框架。
在此体系中,组织安排能反映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认真学习,将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师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初步建立辨证的心理观教学要求:1、了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2、了解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的重要内容;3、了解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的探索、科学的心理观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一、心理学的由来二、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三、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四、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生活中的心理学(自学)一、科学心理学与现代文明二、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领域第二章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选学)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2、了解基本的描述统计方法,了解推断统计的应用;3、了解最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的具体使用;4、了解心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构成。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码:14111D3A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无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该课程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育法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用途,同时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的兴趣。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心理学研究对象、具体内容。
理解:能陈述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能掌握心理学的原则能阐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能用自己的话陈述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应用:能结合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重点)2、心理学的任务(了解)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第二节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1、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理解掌握)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了解)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神经元理解: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能举例说明各种反射活动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应用:能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1、神经系统的起源(了解)2、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了解)第二节神经系统(难点)1、周围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第三节心理是脑的机能(重点)1、脑是心理的器官(理解)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理解)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理解)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掌握)2、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掌握)第三章感知觉(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理解: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能举例说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应用:能应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重点)2、感觉的分类(了解)3、感觉的规律(掌握)第二节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重点)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掌握)3、知觉的种类(了解)4、知觉的特性(掌握)第三节错觉1、错觉的定义(识记)2、错觉现象(了解)3、怎样看待错觉(理解)第四章意识和注意(5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识、无意识、潜意识、注意理解:区别无意识、意识和注意能够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注意的因素能够阐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功能能够说出注意的分类及注意的品质应用:知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的概述1、意识的含义及特征(重点掌握)2、意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第三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的概念及特征(识记)2、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3、注意的功能(了解)4、注意的分类(了解)5、注意的品质(了解)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五章记忆(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记忆、记忆表象、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理解:知道记忆过程由哪些环节组成能描述记忆的作用知道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应用:能够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能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概述1、什么是记忆(识记)2、记忆的作用(了解)3、记忆的分类(了解)4、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重点、难点)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自学)第三节记忆的分类(1学时难点)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四节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的概念(掌握)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理解)第六章思维和想象(8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表象、想象、概念理解:理解思维的特征表象的特征能叙述思维哈感知觉的关系能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能阐述想象的功能能明确概念的分类掌握概念形成的策略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应用:在教学中依据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重点掌握)2、思维的过程(掌握)3、思维的种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与想象1、什么是表象及特征(理解掌握)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难点理解)3、什么是想象及功能(理解掌握)第三节概念与推理1、概念的含义及种类(重点掌握)2、概念结构理论(了解)3、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了解)4、推理(掌握)第四节问题解决1、什么是问题解决(掌握)2、问题解决的策略(掌握)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重点掌握)4、创造性及影响因素(重点掌握)第七章语言(3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语言、对话语言、独白语言理解:了解语言的特征和结构能说出语言的分类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应用: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概述1、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重点掌握)2、语言的结构(了解)3、语言的分类(掌握)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学生自学第三节语言理解学生自学第八章情绪情感(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情绪情感、激情、理智感理解:能阐述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能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能分析情感的外部表现能举例说明三种情绪状态的不同表现应用: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脑(重点掌握)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了解)4、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第二节情绪与脑(难点)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了解)第四节情绪的理论(难点)1、情绪的早期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掌握)第九章意志(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意志、双趋、双避和趋避斗争理解: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能陈述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能阐明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能解释意志的品质及其相反的表现应用: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概述1、意志概念(重点)2、意志行动及其特征(重点)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1、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2、意志行动的过程(重点)3、意志品质(掌握)第三节挫折1、什么是挫折2、怎样看待挫折3、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力第十章动机和需要(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需要、动机理解:能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理解动机与行为的效果能理解需要和动机的关系能理解动机理论能掌握动机的种类应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动机概述1、动机含义(重点掌握)2、动机与需要(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重点)3、动机与行为效果(了解)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了解)第十一章能力(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天才理解:能陈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应用:能用所学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的概述1、什么是能力(重点难点掌握)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理解)第二节能力的分类1、能力的种类(掌握)2、能力的结构(掌握)第三节能力测验1、什么是能力测验(理解)2、能力测验的种类(了解)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了解)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重点了解)3、能力形成的原因(重点了解)第十二章气质(6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气质、气质类型理解: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应用:能用本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概述1、气质的概念及特征(难点掌握)2、气质学说(了解)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1、气质类型(重点掌握)2、气质与实践(理解)第十三章性格(4学时)(一)基本要求识记:性格理解:陈述性格的结构和特征能分析影响性格的主要因素能陈述不同的性格类型能举例说明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应用:会运用性格方法鉴定学生的性格能根据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提供建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概述1、性格概念(重点掌握)2、性格结构特征(了解)第二节性格规律1、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难点)2、性格类型(了解)3、性格的形成(重点掌握)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便于学生理解,需要采用图表、模型、心理测量工具、演示实验等辅助手段,还要特别注意联系实际。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_____专业的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最新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2、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和神经活动3、感觉和知觉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感知觉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4、意识和注意意识的层次和状态注意的种类和特征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5、记忆记忆的过程和种类遗忘的规律和原因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种类和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想象的种类和作用7、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和种类情绪的生理反应和表达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8、意志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过程和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9、动机动机的概念和种类动机的理论和应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10、能力能力的概念和种类能力的测量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11、人格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人格的理论和流派人格的测评和培养12、社会心理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社会影响和社会行为四、课程实施1、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心理观;提高教学艺术与职业道德,塑造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基本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学以致用,指导初中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学任务】1.通过心理学教学,为学生学好教育学、教学法,理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奠定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提高师范生的理论素养;2.通过心理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完成心理学教学服务于学生自身的任务。
3.通过心理学知识与理论规律的传授,促进师范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的形成,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心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公共心理学教学以讲授心理学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等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心理现象为主,辅之以教育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心理的规律等实际内容的讲解,同时适当穿插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咨询技术,为师范生了解自身、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心理学基础。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与实验为辅,部分章节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等教学手段。
【先修课程要求】心理学课程是教育理论课程的基础课程,对先修课程无严格要求。
【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54学时,在18个教学周内完成,每周三学时,社会实践8【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参考书:隋光远《心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大纲内容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基本掌握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知识。
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心理的发生机制,理解心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并能运用本章的基本原理认识和说明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
【内容提要】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三、心理学的任务四、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四、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一、心理学的历史二、现代心理学流派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原则和方法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教学难点:心理的生理机制【复习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3.试分析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4.如何理解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制约因素,学会运用感知规律分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提要】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概念二、感知觉的作用三、感知觉的种类四、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第二节感受性及其变化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受性的变化三、感受性的发展第三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整体性四、知觉的恒常性第四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二、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三、克服社会知觉偏差,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性的变化2.知觉的特性教学难点: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概念及其应用【复习思考题】1.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如何理解知觉的特性3.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
第三章记忆【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有关概念及一般理论,并学会运用记忆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组织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表象三、记忆的分类第二节记忆过程分析一、识记二、保持和遗忘三、再认和回忆第三节记忆的品质及培养一、记忆的品质二、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三、几种主要的记忆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遗忘规律2.复习原则3.记忆表象教学难点:1.记忆表象的特征2.记忆过程分析【复习思考题】1.分析影响遗忘的因素。
2.教学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3.简述记忆的品质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记忆品质。
第四章思维和想象【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思维和想象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思维的种类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想象力。
【内容提要】第一节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种类第二节思维过程一、思维的基本过程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含义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三、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培养第四节思维的品质及培养一、思维的品质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第五节想象一、想象的概念二、想象的种类三、良好想象的培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思维概念和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2.思维的特征3.想象的概念和种类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教学难点:1.思维的特征2.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2.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3.试述想象的种类及其现实意义。
第五章情绪和情感【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识情绪和情感在人的社会和个体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学会克服消极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内容提要】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三、情绪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类型一、情绪的基本形式二、情绪状态三、情感种类四、健康情绪和良好情感培养第三节挫折一、挫折的概念二、挫折的表现形式三、处理挫折的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情绪和情感的种类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3.处理挫折的策略教学难点:1.情感的种类2.挫折的表现形式【复习思考题】1.情绪与情感的异同。
2.阐述情绪的状态及调控策略。
3.情感的种类及培养。
4.什么是挫折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第六章意志【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特征,学会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培养自身与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内容提要】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一、动机斗争二、目的的确立三、方法的选择四、克服困难,执行决定第三节意志的品质及培养一、意志的品质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意志行动的特征2.意志的品质教学难点:意志过程分析【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意志行动的特征。
2.简述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关系。
3.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七章注意【教学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的规律,懂得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自觉运用注意的规律培养自身及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内容提要】第一节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四、注意的表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三、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四、三种注意的关系第三节注意的品质及培养一、注意的品质二、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注意的种类和规律2.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培养教学难点: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复习思考题】1.分析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2.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3.论述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第八章个性及其倾向性【教学目的和要求】全面理解并掌握个性的理论和个性倾向性的内容,提高个性的自我意识,完善个性的发展;要求学生会用个性理论分析自己与学生,完善自我个性,能在未来教学中因材施教。
【内容提要】第一节个性心理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二、个性的特征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个性倾向性一、需要二、动机三、兴趣四、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个性的特征2.个性的形成和发展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学难点:需要和动机理论【复习思考题】1.论述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简述个性的特征。
3.分析个性倾向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力的概念和能力测量的有关基本原理,了解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和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掌握气质的理论和气质测量的方法,能对自己或他人的气质做出分析,有意识的发展气质类型中的积极方面而控制消极方面;掌握性格的概念、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理解性格特征及性格理论,会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并能为自我或他人性格完善设计科学的方案。
【内容提要】第一节能力一、能力的概念二、能力的种类三、能力的结构与测量四、能力的个别差异与培养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二、气质类型三、气质的学说四、气质与教育活动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与气质、能力三、性格的结构四、性格的结构与测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能力的个别差异2.气质类型及特征3.性格结构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1.气质的生理机制2.性格类型与鉴定【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能力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2.如何理解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3.试述教师如何利用气质进行因材施教。
4.分析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
5.论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第十章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建议咨询技巧,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预防心理疾病,并可以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适宜的指导。
【内容提要】第一节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四、心理健康检测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二、心理咨询的类型与过程三、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内容四、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第三节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一、学习问题与指导二、社会适应性问题与疏导三、青春期心理问题与引导【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4.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教学难点:1.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2.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2.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进行辅导4.简述心理咨询的原则和基本技术。
5.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执笔人:郑红审核人:果孝文《心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心理学课程考核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基本知识、原理掌握状况,能否学以致用;二是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便于教师判断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也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