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教案

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教案

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教案教案:数学中相交线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的概念;2. 掌握相交线的特性和性质;3. 能够通过图形识别相交线。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2. 相交线的性质;3. 相交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相交线的例子?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相交线的概念,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段在同一平面内交叉或相遇,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的交点称为交点,用大写字母表示;- 相交线之间的角称为相交角,并且有三种类型:对顶角、同位角和内错角;- 相交线的交点与相交线上的角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如对顶角互补、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

3. 实例演练(2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并让学生根据图形判断相交线,并找出相交点以及各种角度的关系。

4. 拓展应用(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应用的活动,提供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相交线,并通过计算或推理找出符合给定条件的角度或线段的长度。

例如,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出其中一个内错角的度数。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相交线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每组发表自己的总结意见,然后进行全班讨论,由教师引导下给出正确的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判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在活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整堂课下来,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场景的练习,对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3. 相交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难点: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相交线的特征。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

3. 判定方法:讲解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应用拓展:分析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

3. 判定方法讲解:讲解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垂直判定和斜交判定,并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进行展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绘制相交线,并判断给定的线段是否为相交线。

5. 应用拓展:分析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相交线段的交点坐标,解决几何问题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优秀教案【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能识别和画出相交线。

2. 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相交线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三、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五、教学准备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练习题、黑板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相交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交线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相交线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通过示例,展示相交线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进行相交线的绘制和操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组相交线,并标注出相交点的坐标。

2. 利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几何《相交线》教学设计篇1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线、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

对顶角是几何求解、证明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是平行线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但又非常重要。

《相交线》,学生平生第一次遇到几何推理,而且要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出逻辑推理的过程,其难度是可以想象的,我采用“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这一周的攻坚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畏难情绪正在渐渐消失,他们从迷茫中慢慢理顺着思路,我看到课堂上一双双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学生们从几何学习的“悟”中品味到了一点点数学的简洁美。

逻辑推理成功的愉悦感;经历了从认识到害怕、到再认识、到小的成功的过程,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作业质量日渐提高。

这一良性变化证明了教学中几点收获:1、适时多给学生唱赞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得轻松一些。

2、在几何入门教学中,可递进式的逐步提高逻辑推理的严密性;为学生留下思维的缓冲地带,不可一步到位。

3、精心备好几何入门课的同时,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优化;使之最贴近学生;练习题作业题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体现从单一到运用再到综合的循环上升。

4、多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辨析,多对学情分析反馈;5、强化困难学生个别辅导,让他们一题一得,落到实处;分层作业,共同提升;我想突破求新,希望引入设计能比较自然的引出概念并揭示内涵。

一开始有个问题纠缠着我,那就是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是由位置关系决定的,但是我刚上课就让大家画大小相同的角,合不合乎逻辑。

经过反复揣摩,我终于下定决心仍然如此设计。

初中相交线优质教案

初中相交线优质教案

初中相交线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 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过程。

2. 难点: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

2.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汕头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桥的两侧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

两条直线相交能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开布片。

在这个过程中握紧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引导学生思考剪刀的构造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2. 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像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

让学生观察相交线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所形成的角。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相交线所形成的角吗?它们有什么特征?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得出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实践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三角尺和量角器找出相交线所形成的对顶角,并测量它们的度数。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结果,讨论对顶角的性质。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比如,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利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概念?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相交线和对顶角,并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5.1.1相交线教案,5.1相交线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第一篇:相交线教案1 周三《相交线》教案---CLH 相交线》教案2010、2、24 、教学目标: 、知道对顶角、邻补角的意义,能找出图形中一个角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目标1、知道对顶角、邻补角的意义,能找出图形中一个角的对顶角和邻补角2、能说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会用它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能说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会用它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点:能找出图形中一个角的对顶角和邻补角、能说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重点:1、能找出图形中一个角的对顶角和邻补角. 2、能说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会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的知识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教学难点:会用对顶角和邻补角的知识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集体定集体定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你能在平面上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并说一说几种关系你能在平面上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吗并说一说几种关系小组议教小组议教新课自学: 新课自学1、两条相交直线的角:在图(2)中的两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条相交直线的角:在图()中的两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用量角器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关系将它们分类。

用量角器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各对角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量关系? 2 3 4 2、观察∠1 和∠2 观察∠观察邻补角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并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邻补角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邻补角的特征:邻补角的特征:的特征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相邻数量关系互补 C 自学检测1:3 自学检测(1)图中∠AOC 和∠BOC是什么关系的角?图中∠是什么关系的角?图中是什么关系的角 1 A (2)图中∠的邻补角有几个?哪几个?的邻补角有几个(2)图中∠1的邻补角有几个?哪几个?是什图中么关系的角?指出图中所有的邻补角;么关系的角?指出图中所有的邻补角;·O 2 3 4 1 B 3、观察∠1和∠3 、观察∠和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特征:对顶角的特征: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两条相交直线中相对的角 A 数量关系相等请说明对顶角∠和相等的理由请说明对顶角∠1和∠3相等的理由互补,互补(∵∠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与互补与互补邻补角定义)(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补角相等)∴∠1= ∠3 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集体定集体定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学检测2 自学检测2: 1、判断下列几组角是否对顶角:小组议教小组议教 1 2 3 4 5 6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优秀教案【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相交线的性质。

2. 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交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2. 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能力。

难点:1. 相交线性质的证明。

2. 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橡皮擦等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1. 笔记本、文具盒。

2. 已经学习过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2. 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特点?环节二:自主探究1. 让学生自主尝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观察相交线的性质。

2. 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之间的角度关系,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环节三:讲解与示范1. 讲解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示范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展示作图的步骤和技巧。

环节四:实践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相交线作图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强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设计一个几何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相交线的概念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

理解相交线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利用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例子,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引起学生对相交线的兴趣。

1.4.2 讲解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如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交点、相互垂直的直线等。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1.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绘制和识别相交线。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1.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能够运用性质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性质,如交点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等。

相交线的定理,如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同位角和内错角的性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知识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产生兴趣。

2.4.2 讲解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如交点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关系等。

通过图形和实物展示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性质和定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现象叫做相交。

2. 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形成四个角,这四个角的和等于360°。

3. 相交线的特点:相交线可以分为垂直和不垂直两种情况,垂直相交线形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相交线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相交线的性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相交线的性质:让学生观察相交线,思考相交线形成的角度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性质。

3. 证明相交线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证明相交线性质,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

4. 应用相交线性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角度计算等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相交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相交线的性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相交线的性质:让学生观察相交线,思考相交线形成的角度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性质。

3. 证明相交线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证明相交线性质,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

4. 应用相交线性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相交线性质解决角度计算等问题。

鞍山市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

鞍山市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

鞍山市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2. 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的交点是唯一的。

(2)相交线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3)相交线的交点将每条直线分成两段,这两段的长度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相交线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相交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相交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相交线概念的理解。

(2)讲解相交线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相交线的基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相交线。

2. 采用实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讲解相交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相交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质量。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

七级上册数学教案——相交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相交线的定义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展示、画图等方式,初步认识相交线。

3. 给出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二、相交线的性质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发现相交线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性质:(1)相交线交点处的两线段互相垂直;(2)相交线的交点将两直线分为四个角,其中对角相等;(3)相交线的交点将两直线的夹角分为两个互补角。

三、相交线的判定1.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发现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出相交线的判定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四、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相交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相交线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有关相交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试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相交线现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相交线的图形表示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用图形准确地表示相交线,并理解相交线的图形特点。

2. 教学内容:通过几何画板或者实物模型,展示相交线的图形表示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相交线在图形中的特征,如交点、垂直线段、互补角等。

初中相交线的教案

初中相交线的教案

初中相交线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2. 相交线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的现象,如交叉的道路、铁路等。

2. 提问:这些现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交线的特点是有交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称为相交线。

2. 讲解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有四个角,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

3. 举例说明相交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动手画图验证。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电线电缆的布局等。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讲解、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相交线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和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交线知识。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相交线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

1.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在某个点处相互交叉。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交叉的道路、网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片中的相交线吗?”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用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相交线,并测量形成的角的度数,验证对角相等和相邻角互补的性质。

1.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找出相交线并拍照或画图,明天分享给大家。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区域,且每个区域由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围成。

2.3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引入新课:讲解相交线的性质,并用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第三章:相交线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道路交叉、网格设计等。

3.3 教学步骤1. 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引入新课:讲解相交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一些图片和案例。

3.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道路交叉的设计、网格图形的制作等。

3.4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在作业本上。

第四章:相交线的绘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和方法绘制相交线。

4.2 教学内容相交线的绘制方法: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以及一些绘图技巧。

4.3 教学步骤1. 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相交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应用。

相交线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交线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交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以及相交线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相交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图片,如交叉路口、建筑物的线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线条有什么特点。

(2)提出问题: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2. 新授(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相交线的性质:①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对顶角相等;②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邻补角互补;③相交线所成的四个角中,对角相等。

(3)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相交线的性质。

3. 应用新知(1)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巩固相交线的性质。

(2)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相交线图案、计算相交线所成的角度等。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相交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交线中班数学教案

相交线中班数学教案

相交线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概念、特点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概念、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铅笔、几何图形模型。

2. 教材准备:教科书《初中数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几何图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相交线的存在,并自由发表自己对相交线的认知。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相交线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相交线的特点。

3. 特点总结(15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出示多个几何图形模型,要求学生观察图形中相交线的特点,然后讨论并总结相交线的性质。

4. 性质归纳(20分钟)教师将学生的总结汇总,引导学生进行性质归纳,通过学生的思考,总结出相交线的常见性质。

5. 练习巩固(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引导和评价。

6. 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问题。

7.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相交线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相交线的概念、特点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探究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提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解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相交线的特点和性质不够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5.1《相交线》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在理解上较为容易,因此在本教案的内容安排上,尝试利用“发现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特征猜想结论,然后推理论证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几何的时间太短,理论性的证明,往往使他们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性,尝试数学家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会使学生充满极大的乐趣去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的效果将会很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表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并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操作,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对顶角、邻补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图形变化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对顶角的概念,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的特征,以及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方法教具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变式练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复合胶片、木条制成的相交直线的模型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观察图5.1-1,注意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带一把剪刀,通过实践、观察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intersection lines)所成的角的问题。

说明:图中的剪刀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就是两条相交直线。

相交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它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课题:【教法说明】以剪刀为实例引出本章内容,目的是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交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②通过画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③通过画面,启发学生广泛地联想,让学生知道,相交线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④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详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详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教案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相交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

2. 掌握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够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3.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2. 通过分析具体图形得到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2.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1.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2. 运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错的道路、相交的铁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相交线的概念。

让学生尝试画出相交线,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探究新知(1)介绍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通过展示图形,引导学生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验证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找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判断对顶角是否相等等。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明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知识。

例如,画出给定角度的相交线,找出图形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设计练习题和作业题时,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相交线教案1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25.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交直线GH于D(1)若点C恰在EF上,如图1,则∠DBA=_________(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说明你的理由(3)若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12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DBA=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等于40°,则∠2等于()A.50°B.60°C.140°D.160°相交线教案2相交线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徐新齐审核人:霍红超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自学指导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三、问题导学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3).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四、典题训练1.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2.: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小结相交线教案3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我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掌握垂直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会借助有关工具画垂线,掌握垂线的有关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关于相交线的教学教案

关于相交线的教学教案

关于相交线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

3. 讲解相交线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演示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过程,讲解对角相等和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的特征。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模型操作,验证相交线的特征。

5. 巩固知识: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含有相交线的图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8. 板书设计:相交线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2. 相交线的特征:相交线形成四个角,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学难点:相交线形成四个角的对角相等,相交线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交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 10.1 相交线(1)
教学时间:2011年5月15日下午第3节课4:20-5:05
教学班级:实验中学一(3)班
授课者: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二中干兆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以及这一性质的说理过程;
3、能运用“对顶角相等”进行简单的运算以及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具准备:多媒体、剪刀、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相交线。

想一想:这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出课题,并介绍相交的概念。

议一议: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相交线的实例吗
二、问题引领、探索新知
1、观察与思考: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演示剪纸过程,提出问题:
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AOC和∠BOD这两个角的位置保持怎样的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得出
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找出图中的所有对顶角)
邻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找出图中的所有邻补角)
2、想一想:
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3、猜一猜:请你猜一猜,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AOC和∠BOD这两个角的大小保持怎样的关系?
4、量一量: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教材113页图10-1(2)或者你刚才画的∠AOC与∠BOD 这两个角,看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5、证一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6议一议:
1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
3、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三、讲析例题,巩固新知
例1、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 4的度数。

b a
12
3
4
例2、如图,若∠1:∠2=2:7 ,求各角的度数。

b a
12
3
4
四、巩固练习,提升新知
1.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吗?
2.如图AB,CD是经过点O的两条直线,若
∠BOC=2∠AOC,求∠BOD, ∠AOD的度数。

五、反思小结,加深印象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六、分层作业,各有所获
必做题:习题10.1 1、2.
选做题:
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问图中有哪几对对顶角?n条直线相交共有多少对对顶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