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
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基金项目研究报告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摘要: 在对支盘桩抗拔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盘数和不同盘距支盘桩的两组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其抗拔承载性能。
对设置了单盘、双盘和三盘的模型桩分别进行上拔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研究分析,发现并不是盘数越多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越大,本次试验双盘桩的承载力最大,三盘桩次之,单盘桩的承载力最小。
三盘桩的承载力小于双盘桩,这主要与三盘桩上盘的埋置深度不足及特定的破坏模式有关,说明支盘桩在抗拔时和抗压时的承载机理是不同的。
在盘距分别为一倍、两倍和三倍盘径的不同盘距双盘模型桩试验中,发现盘距为三倍盘径时抗拔承载力最大,一倍盘径时次之,两倍盘径时最小,这也是由于盘距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抗拔破坏模式所致。
同时还根据桩身轴力变化情况研究了两组试验中不同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不同盘数支盘桩桩周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土压力变化情况,单盘、双盘桩桩周的土压力变化比较复杂,而三盘桩的桩周土压力变化比较简单。
关键词: 支盘桩;不同盘数;不同盘距;抗拔特性;模型试验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物日见增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这些建筑物都将承受浮托力。
高层建筑、高压输电塔架、烟囱、桥梁等结构的桩基础在风荷载或水流等横向荷载作用下也会承受向上的拔力,必须进行抗拔设计,因此建筑结构需要解决抗拔的问题越来越多。
工程上的抗浮或抗拔设计目前以抗浮锚杆、抗拔桩居多。
抗浮锚杆利用的是锚杆和砂浆组成的锚固体与岩土层的结合力作为抗浮力,抗浮效果较好,造价较低,但易受地质条件影响,承载力不稳定,甚至造成工程事故[1-2]。
而抗拔桩目前主要大量采用的还是普通等截面桩,其抗拔力是由桩侧摩擦阻力及桩身自重提供的,造价较高,其抗拔力较小,而且往往具有应变软化特性,即抗拔力超过峰值后,随着上拔位移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趋于残余强度。
挤扩支盘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试验研究
1 工 程概 况
拟 建 南 京 市 区滨 江 大 道 ( 0+4 O I K 4— ( 2+9 0 7
段道路 、 人行 天桥 、 景 平 台 ) 北 起 滨 江 大 道 淮 河 观 , 路下沉 式路 段 西 口 , 至 拟 建 新 河 路 , 括 地 面道 南 包 路 、 景 台和 2座人 行 天桥 。本 次 试 桩针 对 滨 江 大 观 道下沉 式道路 抗拔 桩 工 程 , 拟建 道 路 场地 属 长 江 漫 滩地貌 单元 , 场地 中有 大 量 的软土 和 有 液化 现 象 的 砂土存 在 。
挤 扩支盘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试验研究
贾子 楠 杨 道 鹏 ,
(.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西安 705 ; . 105 2 中冶京诚 , 北京 105 ) 00 3
摘 要 : 降低工 程 造价 、 短工 期 , 采用 挤 扩 支 为 缩 拟 盘 灌注桩作 为抗 拔桩建 造 南京 市 区滨 江大道 下 沉式 道路 , 为保 证工 程 的安 全 性 , 进行 了本 次试 桩 试验 。 试验 结果证 明, 拔桩 完全 满足工程 需要 , 即将在 抗 并 本 工程 中得 到 实际应 用。 关 键词 : 挤扩支盘灌注桩 ; 抗拔桩 ; 静载试验 ; 软土地基
主要研究丛础设计 及桩基础应用。
贾子楠 , : 等 挤扩支盘抗拔桩在软土地区的试验研究
5
工 程地质 剖 面见 图 1 。
42 .6
3 2 支 盘位 置的确 定 .
量
根 据 中冶 集 团武 汉 勘 察 研 究 院提 供 的 勘察 报
34 .4
告, 参考《 挤扩支盘灌注桩规范》 C C 12 20 ) ( E S 9 :05 ,
收稿 日j :0 8— 8— 7 9 20 0 2 J
《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工程作为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力学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挤扩支盘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型,其施工工艺与传统的桩型有所区别,且具有更优的承载性能。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试验研究2.1 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选取了不同尺寸、不同材料、不同施工工艺的挤扩支盘桩进行测试。
设计上主要关注了桩身材料、支盘间距、支盘大小等因素对桩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试验中采用了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种方法,分别模拟了桩基在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工作状态。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1)静载试验结果显示,挤扩支盘桩的承载能力与桩身材料强度、支盘间距、支盘大小等均具有密切关系。
其中,材料强度越高,承载能力越强;合理布置支盘间距和大小,能显著提高桩基的承载力。
(2)动载试验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动力荷载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其振动频率与幅值相比传统桩型,表现出更好的减震效果。
三、理论分析3.1 力学模型构建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挤扩支盘桩的力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支盘受力分布等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探讨了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和承载机制。
3.2 理论计算与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挤扩支盘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同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挤扩支盘桩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其在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均优于传统桩型。
(2)合理布置支盘间距和大小,能显著提高挤扩支盘桩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本文建立的力学模型为挤扩支盘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提供了方向。
然而,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
支盘桩抗拔性能的试验分析与研究
普通等截面桩 基础抗 拔力是 由桩侧 摩擦阻 力及桩 身 自
重提供的 ,造价较 高 ,其 抗拔力 较小 。与此相 比,支 盘桩
Ⅳ
十
不仅有桩侧表 面摩擦提供 抗拔 力 ,而且 变截面处 的承力 支
盘 ,也 扩 大 了桩 一土 间 的 接 触 面 积 ,最 重 要 的 是 可 以在 桩
体设置多个支、盘 ,与扩底桩相 比又大大增 加了端承面积 , 提供了较 大的端 承抗拔 阻力 ,并能 充分利 用盘顶 以上土 体 的 自重 ,因而支 盘桩具有 很好 的抗拔性 能 ,而且其 抗拔 承 载力十分稳定 ,施 工方法 也 比较成熟 。虽然 目前 已有文 献 报道利用 支盘桩抗 拔可 以节约 投资 ,但 由于 目前 对支盘 桩
( hn ogUn esyo eh o g ,Zb 5 09,C ia S adn i ri f cnl y i 2 t n c mb n t n w t esai o d t s ,a x a oc a u e n n s a o d ce n te a t —p l n sr c :I o ia i i t t t la e t n a il r e me s r me t d t t s c n u t d o n i ul g o hh c f a e W h i r n h p l n h e eo me ta d d sr u in lw o h oa i e fit n rssa c n u b e d r ssa c n te a c i a d t e d v lp n n it b t a f te tt s r i e i n e a d b l n e i n e i e i o l d co t t h w r i g sau a n y e n d ti a d s mma ie . T e p p r p o o e h tt e p l imee , t e f u d t n s i o k n tt s W a a z d i ea l n u s l r d z h a e r p s d t a h i d a tr h o n ai o l e o po et rp r y,t e b a c i u e n e t a p n w u d b h i a t r f ce h o dn a a i ft eb a c h rn h p l n mb ra d v r c s a o et e man f co saf t d t t el a i gc p ct o r n h e il l e o y h p l. T e c n l s n o ti e o d p o i e t e rf r n e v u o t e f r e t d n t e la ig ta s s in l w o e i e h o cu i ba n d c u r vd h e ee c a e t h u t rsu y o h d n rn mi o a f h o l l h o s t ba c i . r n h pl e Ke wo d y r s:b a c i ; a t —p lig;sd r t n r ss n e;p l n e it c rn h p l e n i ul n ie f c i e it c i o a i e d r ss e n a e;l a i g c p c t odn a ai y
挤扩支盘桩与普通桩抗拔承载力对比试验研究
单桩 抗拔 静 载荷 试验 结 果 ,以两种 桩 型的 Q— 曲线和 Q—A s曲线 为基 础 ,分 析 了在 特 定 土
层 中挤 扩 支 盘 桩 的 局 限 性 , 并 根 据 两种 桩 抗 拔 承 载 力 经 验 公 式 计 算 结 果 与 实 测 结 果 的 差 距 , 提 出了其承 载 力计算 公 式的修 正 建议. 关 键 词 :挤 扩 支 盘 桩 ;抗 拔 试 验 ; 抗 拔 承 载 力 中 图 分 类 号 :T U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9 8 ( 0 0 0 6 3— 7 7 2 1 ) 3—0 9 0 3 1— 5
A b t a t Pie fun ai n i n ft e mo tp p lrm e s r su e o r ss h i o d i ii d f n e e i sr c : l o d to so e o h s o u a a u e s d t e itte lf l a n cv l ee s ng— t n e i g Th qu e e r n h a d p a e p l sv r x eln r p risi n i— p li g,a d i d l. s d e rn . e s e z d b a c n l t i ha e y e c le tp o e te n a t e u In n swie y u e i n e g o n n i e rn n r c n e r . Th ttc la nt p li g tss o q e z d b a h a d p ae n u d r r u g e g n e i g i e e ty a s e sai o d a i— u ln e t fs u e e r nc n lt
支盘桩抗拔性能原位检测试验设计
随 着 城 市 高 层 建 筑 的 兴起 和 发 展 ,桩 基 工 程
本 工程 场 地 位于 永 定河 冲 积 扇 的北 部边 缘 。地 层 自上而 下 分布 如 下 : 人 工 堆 积 层 : 人 工 填 土 层 总 厚 为 07 .0m~
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般桩基工程中 , 桩基承受上部
基 工 设 1 础 程 计
E g ergDsn 五 ni en eg n i i
1 测 量 定位 及 护 筒埋 设 ; ) 2 成 孔 设备 就位 及 钻 具检 验 ; ) 3 成孔 、 ) 成盘 及 支盘 检验 : 4 钢 筋笼 制 作 、 ) 吊放并 吊放 导浆 管和 清 孔 ; 5 灌 注 水下 混 凝 土并做 成桩 质 量检 测 。 )
S a d n rvne J a 5 04C ia h o gpoic ,i n2 0 1 ,hn ) n n [ b t c]T es d nteD i ’t s nbaigcpct A sr t h uyo X plS e i er aa i a t h e n o n y
依据 。
试 验结 果的可 靠性 不具有普 遍指导 意 义。北京 奥运地铁 某
支线站施 工现 场进行 的我 国首次 支盘桩 原位 竖向抗拔 静载 试验 , 支盘桩 的抗拔 试验全 过程 进行 阐述 。通 过对试验过 对
程 以及试验 注意事项 的分析 , 同类基桩 的原位 试验检测具 对
有借鉴 意义。 【 关键 词】 支盘桩; 抗拔; 试验设计 【 中图分类号] 7 . 6 4 31 + 【 文献标 志码】 A
1 场地 水文地质条件
11 工 程 概 况 .
Th s- sg ft eTe tDe i n o DX ieS Ca ct f he P l’ pa i o y
支盘桩盘体形状对承载性状影响的研究
支盘桩盘体形状对承载性状影响的研究卢成原;朱晨泽;汪金勇【摘要】支盘桩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变截面新型桩,具有很大的承压、抗拔和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而且稳定性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还不成熟,特别是盘本身的形态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笔者设计了一组支盘桩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不同盘体形状对支盘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分别对盘底倾角为20°,30°,45°,60°的模型支盘桩进行加载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支盘桩由于盘底倾角不同其承载力是不同的,随着该倾角由小变大,桩的承载力既不是越来越大,也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存在某一个最佳倾角使支盘桩的承载力达到最佳状态.【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3)003【总页数】4页(P279-282)【关键词】支盘桩;模型试验;盘底倾角;承载力【作者】卢成原;朱晨泽;汪金勇【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3支盘桩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变截面新型桩,相对于等直径桩其承载力更高,变形沉降更小,节约材料的同时,还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并在众多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1].但是,支盘桩在理论和试验研究上还不够成熟完善,目前国内所研究的主要是支盘桩的各种承载性能,有关支盘桩本身的盘径和盘体形状(盘底倾角、高宽比)对桩本身承载力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实际上在土体中不同形状支盘的盘底土压力的传递途径是不同的,因此通过试验研究支盘桩盘体形状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次试验的装置包括一个模型试验箱,模型桩,加载设备以及百分表、微型土压力盒等测试仪器[2-4].模型桩采用铝合金管制成,直径为32 mm,管壁厚为2 mm,长650 mm.模型支盘桩的支盘体直径为96 mm,采用四种不同盘形的支盘桩,其盘底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20°,30°,45°和60°,盘体通过螺丝与桩身紧密固定,模型桩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盘底倾角30°为例).因本次试验试件较小,所加荷载也比较小,所以选择比较简单的杠杆加载,加载由加载托盘和砝码实现,加载钢管压杆自重5 N,在数据处理中已经计算入内.试验所用模型箱的尺寸为1 200 mm×600 mm×850 mm.应变片等距离设置在桩身两侧,每个桩身共五对测点,读数取一对的平均值,应变片和土压力盒的布置如图2所示.土压力盒与分析系统用半全桥接线方式.应变片从桩顶向下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试验在砂土中进行,砂土的物理性质参数见表1.本试验加载采用分级加载,对等直径桩每级荷载为50 N,对支盘桩每级荷载为200 N.每级加载完成当沉降量达到稳定标准后,记录百分表读数和应变仪上的土压力盒与应变片应变值读数,然后进行下一级荷载加载,直到总沉降量超过6mm为止(假定沉降达6 mm为桩承载力标准).根据百分表读数绘制支盘桩与等直径桩的Q—S曲线,如图3,4所示.由图3,4各模型桩的Q—S曲线,以竖向沉降6mm为竖向承载力标准,则等直径桩承载力约为371 N,不同盘底倾角支盘桩的承载力见表2.显而易见,支盘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桩的承载力,而倾角30°时混凝土的理论用量只比等直径桩增加了7.40%,大大提高了桩体的经济效益.从表2可以看出:当盘底倾角为30°时,承载力最高,说明支盘桩盘底的倾角不同对桩的承载力有影响,该角度偏大和偏小时桩的承载力均会降低,在某个理想角度时承载力最大,即就本试验而言,该理想角度为30°.这是由于支盘桩的盘体底部与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倾角有利于盘传给土体的压力斜向扩散,可以使更大范围土体对桩提供承载力(图5).盘底倾角较小时,虽然土体作用在盘体上反力的垂直分量大,但由于土体受压缩范围小,产生的压缩变形大,甚至会较早沿盘周边产生剪切破坏;而盘底倾角较大时,盘底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增大,其端承作用减小,当盘土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极限后,盘体易产生刺入破坏,从而产生很大的竖向变形.这就是本次试验盘底倾角为30°时支盘桩达到最大承载力的原因[5-7].根据试验记录的桩身应变数据计算得到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如图6,7所示.通过对图6即等直径桩与30°下倾角支盘桩桩身轴力变化图分析,可以得到:等直径桩和支盘桩支盘以上部分桩身的应变沿着桩身的深度在很小范围内逐渐减小,桩身轴力也同时减小,这是由于随着桩身深度的增加,桩身轴力通过桩土之间的摩擦力逐渐传递给了桩周土,但是这一荷载传递量相对于荷载的大小来说很小.通过对图7在1 kN荷载下不同盘底倾角下支盘桩桩身轴力可以看出:桩身轴力在支盘处完成了突变,表3为1 kN荷载下不同盘底倾角下支盘处轴力的突变值.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四种不同的盘底倾角下,轴力突变值在30°时最大,也就说明在30°时支盘承受的荷载最大,与表二得出的结论一致,此时支盘桩具有最大的竖向承载力.将试验得到的各土压力盒读数绘制成土压力变化曲线如图8,9所示.从图8,9中可以看出:在本次试验中桩端土压力都比盘底土压力大,表4为1 kN荷载作用下各盘底倾角支盘桩的盘底和桩端土压力变化值.从表4可知:在荷载作用下盘底土压力增量随着盘底倾角的变大略有变化,但是承载性能最佳的盘底倾角30°时土压力增加最小,桩端的土压力增量也是如此,因此支盘桩的承载力并不是盘底或桩端土压力越大就越大,而是相反,此时盘底压力可以传递给更大范围的土体,即与盘荷载传给土体的作用方向有关.在本次试验中可以认为,当盘底倾角为30°时可以充分利用土体的承载力,支盘的荷载传递效果实现了最大化.另外,桩侧布置的土压力盒读数都非常小,可见桩侧摩阻力传递荷载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靠等直径桩的侧摩阻来承担荷载对于周围土体的利用是非常不充分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会大大提高混凝土的用量,使得桩径变大从而提高桩的底面积与桩的侧表面积以增加其端承力和测摩阻力.目前,支盘桩设计的承载力公式中[8],承力盘的端承力多以土层极限端阻力乘以承力盘投影面积的形式计算,而没有考虑盘体底部的倾角对承载力的影响,这与本次试验结果不符,因此关于支盘桩的承载力计算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 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盘桩由于盘体形状(盘底倾角)的不同,其承载力是不同的;支盘桩盘底倾角与承载力的关系并不是同步增加或同步减小的,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倾角.试验结果表明:当盘底倾角分别为20°,30°,45°,60°时,盘底倾角30°时支盘桩的承载力最大;支盘桩的盘体底部与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倾角有利于盘传给土体的压力斜向扩散,可以使更大范围土体提供承载力.盘底倾角较小时,虽然土体作用在盘体上反力的垂直分量大,但由于土体受压缩范围小,产生的压缩变形大,甚至会较早沿盘周边生剪切破坏;而盘底倾角较大时,盘底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增大,但盘土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极限后,盘体易产生刺入破坏,从而产生很大的竖向变形.这就是本次试验盘底倾角为30°时支盘桩达到最大承载力的原因.【相关文献】[1] 卢成原,孟凡丽,王龙.模型支盘桩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11):1809-1813.[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挤扩支盘灌注桩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3] 李天宝,卢成原,王科元.支盘桩工作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3):290-294.[4] 段鸿海,白振安.支盘桩支盘的作用效果及荷载传递机理分析[J].建筑结构,2010(3):187-189.[5] 卢锡雷,卢成原,卢鸿凯.不同设盘支盘桩的水平承载性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39(1):51-56.[6] 徐至钧,张晓玲,张国栋.新型桩—挤扩支盘灌注桩设计施工与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 杨阳,王国才,金菲力.斜向荷载作用下桩群中设置斜桩对其沉降的影响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40(1):96-100.[8] 卢成原,李汉杰.支盘桩群桩抗拔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42(3):298-301.。
输电线路支盘扩底桩承载性能研究
输电线路支盘扩底桩承载性能研究输电线路常需穿越土质较差的软土地区,并要承受部分地区的特殊气候所带来的影响(如:大风、覆冰等),原有的输电塔基础面临着新的考验。
因此,对软土地基输电铁塔基础的研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支盘扩底桩是通过人工掏挖的方式,在桩身土层较好位置形成承力盘,在桩底形成扩大头,通过支盘、扩大头的端承作用充分利用桩周土体承载能力。
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适合安全系数要求高的输电铁塔基础。
为将支盘扩底桩应用于常年承受交变复合荷载的输电铁塔基础,本文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常年承受较大的水平-上拔、水平-下压交变复合荷载特点,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探究支盘扩底单桩的支盘直径、扩大头直径、支盘埋深、荷载比例、支盘扩底群桩的桩间距、荷载比例等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在复合荷载下支盘扩底单桩及群桩的荷载-位移变化规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桩身弯矩变化规律、侧摩阻力分布特点及荷载分配百分比等。
结果表明:支盘扩底桩具有较高的抗变形能力与承载力,桩长16.7m、桩径0.6m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可达3000~4000kN;在极限承载状态下,桩周土体应力主要分布于支盘、扩大头附近1~3m范围内,及桩长约5m、半径约8~10m的范围内。
支盘及扩大头对桩基承载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极限荷载下,其承载比重最大可达87%。
支盘扩底桩轴力分布趋势与支盘桩相似,在支盘处轴力发生突变,通过端承作用,将一部分外荷载卸载至桩周土体,保证扩大头发挥作用前桩基的安全承载。
支盘扩底单桩的最优承载几何参数为:盘径2.5d、扩大头直径3d、支盘埋深6~10m,支盘扩底群桩的最佳桩间距为4d(d为桩径)。
支盘扩底单桩及群桩在有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竖向承载力会降低,承载力降低的大小随着水平荷载的比重增大而增大。
本文基于支盘扩底桩承载的原理,提出了其在复合荷载作用下的抗拔、抗压承载力调整系数、群桩效应系数及支盘扩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支盘扩底桩是近年来,尚未规范化的新型桩,经本文研究表明,支盘扩底桩具有良好的复合荷载抗力,适用于输电线路铁塔基础。
基于MARC分析的桩基抗拔动力特性研究
和 破坏 . 盘 桩 是 一种 新 型 的 变 截 面桩 , 身 可 以 支 桩 设 置 多个 盘 , 与 土 体 接 触 面 积 较 大 , 强 了 桩 一 盘 增
移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说明上拔力主要是通过 支盘传递的 , 支盘有效地耗散 了部分地震能
量 , 小 了上 部 结构 的摆 幅. 减 支盘桩 的抗拔 力 由桩 侧 摩 阻力 和 支盘 阻 力组 成 , 着动 荷 载 随
的增大, 支盘 成 为传递 荷载 的主 要途 径.
关 键 词 : 力 泡 ; 动 台试验 ;抗拔 ; 震 分析 ; 值模 拟 应 振 抗 数
中图分类号 : U 7 .1 T 9 3 3
di 0 36 /. s.0055 .000 .2 o: .99 ji n 10 — X 2 1.706 1 s 6
桩基是 高层 建 筑 防 震 抗 震 的 主要 基 础 类 型 , 也
件 . 然桩 基具 有很 多其 他基 础不 曾有 的优 点 , 在 虽 但 历 次地 震 中 , 关桩 基 的破坏 也屡 见不 鲜 , 日本阪 有 如
式 释放 变形 能 , 果 造成基 础 的折 断和 破坏 . 结 桩基 除
关 于支盘 桩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于 静力 条件 下 的抗 压 承
载力 , 而有 关 支盘 桩抗拔 问题 的研究 却很 少 , 别是 特 地 震 作用下 支 盘桩 抗拔 和抗 震性 能方 面 尚缺乏 深入
的理论 和试 验研 究 . 中在 同济 大 学 土 木 工程 防灾 文
土 的相互 作 用 , 分 发 挥 了地 基 和 桩 基 的 承 载 潜 充 力 , 具 有 较 大 的抗 压 和抗 拔 力 , 利 于 结 构 物 的 并 有
《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范文
《挤扩支盘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其力学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挤扩支盘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型,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采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挤扩支盘桩、土壤以及必要的测量设备。
其中,挤扩支盘桩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材制作,土壤类型及性质根据实际工程地点进行选择。
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室内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改变支盘数量、尺寸等因素,观察桩的承载力及变形情况。
随后在现场进行实际工程应用,通过监测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 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改变支盘的数量和尺寸,我们发现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随着支盘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支盘的尺寸对桩的承载力也有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不同支盘布局对桩的变形特性也有影响。
2. 现场试验结果在现场试验中,我们监测了挤扩支盘桩在各种工况下的承载力和变形情况。
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且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
3. 力学特性分析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支盘结构。
支盘的存在使得桩在受力时能够更好地分散荷载,提高桩的承载力。
同时,支盘的结构还能有效减小桩的变形,提高桩的稳定性。
此外,挤扩支盘桩还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抗拔性能。
四、理论分析针对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我们进行了理论分析。
首先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荷载传递机理,揭示了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及变形特性。
其次,我们还对支盘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探讨了支盘数量、尺寸及布局对桩的力学特性的影响。
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对挤扩支盘桩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五、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挤扩支盘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
DX桩承力盘抗拔阻力的分析与研究(精)
其中 , 右侧第一项反映 了基础 的宽度 影响 , 亦即滑 动面 以上 的滑动区土体自重在滑动面上引起的摩阻力 , 对于单桩 的情 况 , 由于其直径 ( 或者扩 底直径 ) 不 大 , 可 以忽略 这一 项。第 三项是地基 土粘聚力产 生的阻力 , 对 于粘性 土它是 常数 , 对 于砂土此项为 0。这 样 , 在砂 土地 基中 , 单 桩端 阻力 主要 由 埋深决定 , 近似表示成为 : pu = C hN q ( 4) 如果我们假设在锚拉板向上的拉拔荷载作用下 , 地 基的 破坏模式与下压荷载相似 , 则可以借用式 ( 4) 进 行分析 , 见图 1 所示。 在图 1 中 , 可以看作是地基承载 力问题 , 只是荷载 方向 是向上的 , 在 B + 2 b 宽度 范围内 的水 平作用 面会 有向 上位 移的趋势 , 由于上拉荷载面上平均压力或者滑裂面上的 正应 力有所减少 , 按照静力 平衡 , 将式 ( 4) 变成 式 ( 5) 就 可以 计算 向上的荷载时的极限承载力 : pcu = N q C h - pc u 或者 : B B + 2b ( 5)
李广信 汤 飞
北京 100084) (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 摘
*
要 : DX 单桩的抗拔阻力不但源于桩身的摩阻 力 , 其 承力盘 ( 岔 ) 的阻 力也是不 可忽视 的部分。对 于
桩身的抗拔摩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 , 在有关规范中也 规定了 折减 系数。而 各种 扩底桩 和支 盘 ( 岔 ) 桩的 抗 拔端阻力研究较少 , 也缺少必要的试验资料。提出和检验了几种 抗拔端阻力 的分析计 算方法 , 并与竖向 受压 的端阻力进行比较 , 且 分析了一些试验结果 , 以期 探讨 DX 桩的 承力盘 的抗拔 承载力的 设计计 算方法。研 究 表明 , DX 桩承力盘拉拔的破坏形式及端阻力与桩周土的性 质有关 , 与承力盘 的尺寸和 埋深等因素 有关 ; 一般 讲 , 它明显小于受压桩的端阻力 , 其折减系数约为 01 3~ 01 4。 关键词 : DX 桩 拉拔桩 端阻力 承力盘
扩大支盘桩群桩抗拔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1 计算 参 数及 三 维建 模
1 . 1 计 算参 数 的确定
在支 盘桩 群 桩承受 上 拔荷 载作 用 时 的有 限元 模 拟分 析模 型建 立过 程 中 , 主要 为 了考察 作 为抗 拔 桩在 软 土地 基上 的应 用 , 地基 条件 主要 参照 苏州 地 区某 深基 坑施 工场地 的地 质勘查 报告 选定 , 模 型土层 分 布及各 土
3 D F o u n d a t i o n模 拟 结 果 , 分 析 了 在 上拔 荷 载 作 用 下 桩 数 、 桩 距 及 桩 长对 群 桩 上 拔 位 移 的 影 响 。 模拟结果表明 , 桩 长 对 群桩 效 应 系数 几 乎 没 有 影 响 ; 桩 距越 小 , 桩 间 土体 的位 移 越 大 ; 桩数 、 桩 间距 是 影 响 群 桩 抗 拔 承载 力 的主 要 因素 。
层 土 质参数 如 表 1 所 示[ 2 1 。
表 1 试 验 场 地 土 层 分 布及 计 算 参 数
模 型 中支 盘 桩 的几 何 尺寸 参照 常规 混凝 土灌 注桩 的应用 情况 按 以下参 数设 定 : 主 桩直 径 d为 0 . 5 I n , 支
盘直 径 D 为 1 . 0 m, 支盘厚 度 t 为0 . 5 i n , 相邻 两个 支盘 的 中心 距 s为 3 I n 。桩体 采用 p i l e实体单 元模 拟 , 承台 选用 f l o o r 单 元进 行模 拟 。 桩 体及 承 台材料计 算参 数如 表 2所示 。 桩 间土体 按理 想塑性 材 料考虑 , 材 料模 型选
第 2 6卷
2 0 1 3年 6月
第 2期
苏 州 科 技 学 院学 报 ( 工程技术版)
V o 1 . 2 6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作为抗拔桩的数值模拟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作为抗拔桩的数值模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下结构抗浮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桩基的抗拔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因其独特的构造使其相对于传统等截面水泥土桩具有较高的抗拔承载力和较小的上拔位移。
多支盘桩主要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压桩基础上,人们对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的抗拔性能研究的很少。
桩身材料及几何参数对多支盘桩的单桩抗拔承载力有重要影响。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使得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抗拔承载力的发挥与相同条件下支盘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发挥存在差异。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有限元分析为手段,对多支盘桩的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首先,运用Plaxis 3D Foundation软件,建立适用于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的抗拔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多支盘桩抗拔承载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支盘阻力的作用,并且下部支盘的作用是主要的。
其次,考虑了桩体刚度、支盘数及支盘设置等因素对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多支盘桩桩体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多支盘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再次,建立三维群桩模型,分析了桩数、桩间距、承台宽厚比等因素对多支盘群桩上拔位移和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
桩间距越小,桩间土体的位移越大;桩数、桩间距是影响群桩抗拔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支盘桩的竖向承载性能及研究展望
注: L为桩 长; d为主桩桩径 ; ^为支盘( 支) 分 高度 ; D为支盘 ( 分支 ) 直径
6为分 支 高 度
盘侧阻力 。因此 , 挤扩 支盘桩 承受 竖 向荷 载 的性能 , 对 以及竖 向 示挤扩支盘桩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 降量 的特性 。
荷载作用下各部 分承 担力 的分配情 况 的研 究也 很必要 。试验 显 2 竖 向承 压性 能
支 盘 桩 的 竖 向 承 载 性 能 及 研 究 展 望
任 绒 绒 卫 雪
摘
卢 竞
要: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 , 概括 了挤 扩支盘桩的结构组成 、 施工 工艺、 成桩机 理 , 以及挤 扩 支盘 桩竖 向抗 压和 抗拔 的
受力性能 , 总结了支盘在承 受竖向荷 载的过程 中 , 总侧摩 阻力和总端 阻力的发展规律 , 出支盘发挥主要作用 的结论 。 得 关键 词 : 挤扩 支盘桩 , 承压性能 , 抗拔性 能, 侧摩 阻力 , 端阻力, 承载力
[ ] 刘志新 , 5 刘树才. 综合矿 井物探技 术在探 测陷 落柱 中的应 用 [ ] 吴荣新 , 良成. 6 方 采用网络 并行 电法仪探 测采煤 工作面无煤 区[ ] 安徽理 工大学学报 ( J. 自然科 学版) 20 ,( )69 ,0 7 5 2 :-. [ ] 物探与化探 ,0 8 3 ( ) 2 22 5 J. 20 ,2 2 :1-1 .
理发展而来的 , 桩身纵 向不 同位 置设置分 支或 者承 力盘 , 过 在 通
改变桩身面积形成 桩 型。这 类型 桩突破 传统桩 型 为提高 承载 力
必须找到坚硬岩土层的限制 , 通过 机械方式在 较稳定 的土层形成
承载力盘 , 优化桩体 结构 , 而承力 盘的数量 可 以 由土层 情 况和荷 ● , ● T 载情况而多重设置 , 而改变传 统桩 的受力 方式 。该技 术工艺设 从
盘距对支盘桩抗拔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摘
要 : 计 了 3 不 同盘 距 双 盘支 盘 桩 的室 内模 型 试验 , 究盘 距 对支 盘桩 承 载性 能 的 影响 。 设 根 研 结果 表明 , 双
采 用 1 m壁厚 铝 管 制作 , 身直 径 为 1 m, 直 径 .m 5 桩 8 m 盘
为6 mm, 0 三根 模 型桩 盘 距分 别 为 10 10 2 0m 模 2 ,8 ,4 m,
图 l 三 种模 型桩 示 意
() 型 桩A;b 模 型 桩 B;c模 型 桩 C a模 () ()
Ab t a t T ru h t re d f r n n o r mo e tss o h o be d s pl t i ee t d s d sa c sr c : h o g h e i e e t i d o d l e t f t e d u l — ik i wi df r n ik itn e, f e h i i h ws h t p i c p ct o d u l d s p l i ce s s n ai g e es u n t n r p rin t o t a u l s t f a ai y f o b e- ik ie n r ae i v rn lv l b t o i p o ot wi te o t h h ic e sn o ik itn e W h n d s itn e s mal n la i ce ss t c ran au t e o r ik n r a ig f ds d sa c . e ik d sa c i s l a d o d n ra e o a eti v le,h lwe ds s a n te o d a te rn t d ci e c n o b u l ly d ; W h n d s dsa c i lr e,h b a ig h r g h la h s h te d o e ln , a n t e f l i pa e e ik itn e s a g t e e rn c p ct o t e p e a d o r ik c n e ul ly d . t h s xss b iu tme f c , e la aai y f h u p r n lwe ds a b fl pa e Bu ti e it o vo s i ef t wh n o d e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抗拔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 0 3
作 者简 介: 李 艳婷 ( 1 9 8 8 一) , 女, 山东临沂人 , 硕士研究 生 , 主要从 事 岩 土工程方 面的研究 。
E —ma i l : y a n t i n g l O1 7@ 1 6 3. t o m
1 5 0
工 方法 建立 必要 的理论基 础 。本 文利 用岩 土有 限元 软件 P l a x i s 3 D F o u n d a t i o n模 拟计算 分 析 了考 虑 上拔 荷 载作 用 时 的多 支 盘 加 筋水 泥 土 桩 的抗 拔 承 载 性 能、 桩 身 的上拔 位移 特性 及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 并 与一 般 等直 径桩 的抗 拔性 能进 行 了对 比分 析 。
第3 9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四川 建 筑科 学 研 究
S i c h u a n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1 4 9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抗拔性 能的数值模 拟分析
李艳婷 , 顾欢达 , 殷 志文
( 苏 州科 技学院土木工程学 院 , 江苏 苏州 摘 2 1 5 0 1 1 )
图1 多 支 盘 加 筋 水 泥 土 桩 构 造 示 意
根据 多 支 盘 加筋 水 泥 土 桩 的构 造 可 以看 出 , 上 拔 荷 载经 由钢 绞线 直接 传 递 到 承载 体 ( 锚盘 ) , 由承
承载及变形性能 , 为构建合理 的工程设计理论与施
载体以压力的形式将荷载传递给水泥土桩体 , 通过 水泥土桩体与周围土体 的粘结摩擦作用将荷载传至 锚固土层 。其抗拔 承载力主要 由桩侧摩 阻力 、 支盘 阻力 、 桩体 有效 自重 和倒 圆台土 体 的有效 自重 组 成 ( 图2 ) 。其中, 倒 圆台土体 的有效 自重与桩体 的上拔位移有关以及土体滑动面有关 , 故其不是一 个 定值 。
支盘桩的抗拔机理及工程应用
工程上的抗浮或抗拔通常采用压重法、抗浮锚杆、普通等截面抗拔桩等措施。
压重法是通过增加底板混凝土厚度,从而增加结构的自重,以平衡地下水的上浮力,但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抗浮锚杆利用的是锚杆和砂浆组成的锚固体与岩土层的结合力作为抗浮力,抗浮效果较好,造价较低,但易受地质条件影响,承载力不稳定,甚至会造成工程事故[1,2]。
而普通等截面桩基础抗拔力是由桩侧摩擦阻力及桩身自重提供的,造价较高,其抗拔力较小。
支盘桩不仅有桩侧表面摩擦提供抗拔力,而且变截面处的承力支盘,也扩大了桩-土间的接触面积,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桩体设置多个支、盘,与扩底桩相比又大大增加了端承面积,提供了较大的端承抗拔阻力,并能充分利用盘顶以上土体的自重,因而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而且其抗拔承载力十分稳定,施工方法也比较成熟。
虽然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利用支盘桩抗拔可以节约投资[3],但由于目前对支盘桩抗拔机理及工程性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在抗拔工程上的应用较少,因此对支盘桩进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支盘桩的抗拔机理1.1承载机理支盘桩的抗拔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文献4~6对支盘桩的抗拔承载机理做了一定的研究,其荷载传递机理与支盘桩的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
一般当桩顶承受上拔荷载时,桩身开始承受拉力,收稿日期:2009-05-03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080440)作者简介:张宝钿(1964-),男,浙江余姚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杭州市延安路87号,310002,e-mail:zbtian6404@sina.com支盘桩的抗拔机理及工程应用张宝钿1,卢成原2(1.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0002杭州;2.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310032杭州)摘要:在对支盘桩抗拔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和变形性能,并与等直径桩进行比较。
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抗拔机理研究
由于多支盘 加筋 水泥 土 桩桩 体 通 常直 径较 大 , 应
特征 值 , 应进 行试桩并 以现 场单桩 上拔静 载试验 确定 。
当考虑桩 体 自重对 抗拔力 的作用 。
2 14 倒 圆 台 土体 的 有 效 自重 . . 多 支 盘 加 筋 水 泥 土 桩 在 上 拔 时 , 上 面 的 支 盘 处 最 也 会 出 现 一 个 从 支 盘 边 缘 以 一 定 的 弧 线 向 地 面延 伸 的
层、 第 层 土体与水 泥土 的极限侧 阻力标准 值 ( P ) G k a ;
为桩锚 体总重 量 ( N) 为 加筋材 料 的抗拉 强 度设 计 k ;
值 ( P )A k a ; 为加筋材 料 的截 面面积 ( 。 m ) 在工程 实践 中 , 支 盘加 筋水 泥 土 桩抗 拔 承 载力 多
加 筋体采用 预应力 钢绞线 , 顶部锚人 基础梁 内 , 端
部使用 锚具 固定 在锚 定板 上 , 过一 次 性钻 头 钻 进到 通 桩的端部 支盘设计 位置 。筋体端 部的锚 定板垂直 于水
泥土桩 体 , 筋体 除了有水 泥土 的握 裹力外 , 还增加 了锚 定板端 部与桩体 的端 阻力 , 有效 地增大 了锚 固力 。
不同, 突变处也 不 同。在 轴力 随深度变化 的 曲线 上 , 抗
拔 曲线 在扩径处 表现为 轴力 陡升 。对 于多支盘 加筋水
泥土桩 来说 , 盘设置 的位置不 同 , 支 其抗 拔着力 点也不 同, 相应 的分布 曲线也不 同 。因此 , 设计 合理 的支盘位
置和支 盘间距 , 会有效 地提高 抗拔承载 力 。 将
2 3 上拔 荷载传递 机理 .
地下 车库 的要 求 , 第⑦ 层 粉 质黏 土 层 和第 ⑨ 层 细砂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基金项目研究报告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摘要: 在对支盘桩抗拔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盘数和不同盘距支盘桩的两组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其抗拔承载性能。
对设置了单盘、双盘和三盘的模型桩分别进行上拔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研究分析,发现并不是盘数越多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越大,本次试验双盘桩的承载力最大,三盘桩次之,单盘桩的承载力最小。
三盘桩的承载力小于双盘桩,这主要与三盘桩上盘的埋置深度不足及特定的破坏模式有关,说明支盘桩在抗拔时和抗压时的承载机理是不同的。
在盘距分别为一倍、两倍和三倍盘径的不同盘距双盘模型桩试验中,发现盘距为三倍盘径时抗拔承载力最大,一倍盘径时次之,两倍盘径时最小,这也是由于盘距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抗拔破坏模式所致。
同时还根据桩身轴力变化情况研究了两组试验中不同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不同盘数支盘桩桩周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土压力变化情况,单盘、双盘桩桩周的土压力变化比较复杂,而三盘桩的桩周土压力变化比较简单。
关键词: 支盘桩;不同盘数;不同盘距;抗拔特性;模型试验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物日见增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这些建筑物都将承受浮托力。
高层建筑、高压输电塔架、烟囱、桥梁等结构的桩基础在风荷载或水流等横向荷载作用下也会承受向上的拔力,必须进行抗拔设计,因此建筑结构需要解决抗拔的问题越来越多。
工程上的抗浮或抗拔设计目前以抗浮锚杆、抗拔桩居多。
抗浮锚杆利用的是锚杆和砂浆组成的锚固体与岩土层的结合力作为抗浮力,抗浮效果较好,造价较低,但易受地质条件影响,承载力不稳定,甚至造成工程事故[1-2]。
而抗拔桩目前主要大量采用的还是普通等截面桩,其抗拔力是由桩侧摩擦阻力及桩身自重提供的,造价较高,其抗拔力较小,而且往往具有应变软化特性,即抗拔力超过峰值后,随着上拔位移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趋于残余强度。
因此为提高桩基础的抗拔能力,通常将抗拔桩做成非等截面的形状,如扩底桩,其扩大头可以增加一定的端承面积,抗拔时也可以利用扩大头上一定范围土体的自重。
支盘桩由于其构造上的优势,不仅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也具有很好的抗拔性能,而且其抗拔承载力十分稳定,施工方法也比较成熟。
虽然目前已有文献[3]报道利用支盘桩抗拔可以节约投资,也有一些其它研究报道[4-7],但总体目前对支盘桩抗拔机理及工程性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人们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在抗拔工程上的应用寥寥无几。
因此对支盘桩进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支盘桩的抗拔机理和破坏模式支盘桩的抗拔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由于支、盘的存在,支盘桩的抗拔力由桩身摩擦力和支、盘的端承力组成,而等直径桩的抗拔力只有桩身的摩擦力,因此与等直径桩相比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可以大大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支盘桩的抗拔荷载传递机理与其抗压荷载传递机理有相似之处,但其承载性能又是不同的。
由于抗压和抗拔的荷载作用点都在桩顶,因此荷载的传递一般先由桩身摩擦力后由支、盘传给土层,并且都是先从桩顶往桩底发展,多支、盘的承载力也是从上支、盘依次往下支、盘发展,因此不同位置的支、盘发挥其承载力是有时间效应的,各支、盘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时间是不同的。
图1 支盘桩与等直径桩的抗拔作用Fig.1 Sketch of uplift mechanism of disk pileand general pileNN图2 不同盘距支盘桩的抗拔破坏模式 Fig.2 Failure pattern for uplift of differentdisk piles同时支盘桩的抗压和抗拔性能又是不同的,在文献[4]中作者指出,受压时,荷载除了靠桩侧摩阻力、支盘桩端承力及桩端阻力传递外,还在于桩身的弹性压缩引起桩身侧向膨胀,使桩-土界面的摩阻力趋于增加,以及支盘下和桩端处土体在压密作用下承载力也趋于增加。
而受拉与受压时荷载传递性能的明显差异构成了两者承载力的差异,即抗拔承载力要小于抗压承载力。
另外,支盘桩抗压时,盘以下较大范围的土体由于盘传来的压力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桩周土体不断被挤密,承载力也不断提高,直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桩周土体产生整体剪切破坏或局部剪切破坏。
而支盘桩在承受上拔力时,只有盘附近较小范围的土体处于受压状态,离盘较远的土体一般处在受拉状态,当盘的设置位置离土层顶面距离不足够大,将产生图2所示的滑动破坏面,与受压破坏的形态完全不同,此时的抗拔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盘顶滑动面范围的上腹土的重量和土的凝聚力。
支盘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当为单盘桩时,盘顶土体一般会产生图2中a所示的滑动破坏面;当为多盘时,两盘间土体的破坏面形式取决于盘的间距和土体性质,如果盘距较小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示的破坏面,当盘距足够大就会沿图中b 所示滑动面破坏。
显然,产生不同的滑动破坏面时,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是不同的。
3 不同盘数支盘桩抗拔试验研究3.1 试验概况本次试验采用的模型桩采用直径为30mm壁厚约2mm的钢管制作而成,盘直径为80mm。
按设置单盘、双盘和三盘制作三个模型桩,多盘时的盘距为160 mm,即2D。
在桩身相应位置粘试验用土样取自杭州钱江新城开发区工地。
试验箱采用自制的1200mm(长)×600mm(宽)×800mm(高)小型模型试验箱,由于模型桩比例较小,图3 土压力盒和应变片布置示意图一次可同时进行三个模型桩的试验。
土层制作时分层夯实,在试验箱的适当位置埋入模型桩,并在各桩侧一定距离的位置埋设若干微型土压力盒。
模型桩、电阻应变片、土压力盒等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
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
本次试验对图3所示模型桩在相同土体中依次进行了抗拔加载试验,由于模型桩的比例较小,承载力也较小,所以该模型试验的加载设备采用直接等重砝码加载,在每级加载后可自然维持荷载大小不变。
分级加载每级0.1 kN ,在桩顶固定两个百分表量测模型桩的上拔变形量,每级加载后按规范的规定时间间隔记录百分表读数,等基本稳定再加下一级荷载。
以模型桩的上拔变形量作为终止加载条件。
试验结束后挖开土层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质见表-1。
表-1 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质3.2 不同盘数支盘桩的Q-S 曲线根据试验数据得到三种不同盘数支盘桩的Q-S 曲线如图5所示。
由于本次试验模型桩的埋深不足,由图5可知,支盘桩的承载力并不是完全随着盘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如果以变形5mm 作为承载力控制条件,则设一、二、含水率ω(%) d/g ·cm -3土粒比重d s 孔隙比e压缩模量E s /MPa 内摩擦角 Φ° 粘聚力c kPa 26.02 1.462.70.7357.4710.112.73图4 试验装置示意图01234567800.20.40.60.81 1.2上拔荷载Q /kN 上拔位移s /m m单盘桩双盘桩三盘桩图5 三种不同盘数模型桩的Q-s 曲线三盘的支盘桩承载力分别为0.7kN 、1.16 kN 、1.1 kN ,双盘桩的承载力最大,比单盘桩提高65.7%,三盘桩比单盘桩提高57.1%,而比双盘桩减小5.2%。
说明一般情况下增加支盘数能有效的提高支盘桩的抗拔承载能力,但设多盘时抗拔承载力并不是和抗压一样基本上是随盘数增加承载力也增加的,支盘桩在抗拔时,盘顶土层厚度、土层性质、盘间距等对承载力的大小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另外从图5曲线中能看出,三盘桩的承载力虽比双盘桩略小,但其前期的变形相对较小,说明在各盘的上覆土被拔起以前,三个盘均能有效的传递上拔荷载,使得通过每个盘传给土体的压力减小,土体的压缩变形减小。
而当三盘桩的上盘以上土体产生滑动破坏面几乎失去承载力以后,此时三盘桩的抗拔承载力主要靠下面两盘提供,相当于双盘桩,但支撑这两盘的土层厚度已不包括上盘以上土层了,所以此后三盘桩的承载力还不如双盘桩,图5中双盘和三盘桩Q-s 曲线的交点可以认为是三盘桩的上盘以上土体破坏的标志。
3.3 不同盘数支盘桩桩身轴力变化比较三种桩的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不同设盘支盘桩的桩身轴力变化有以下特点:(1)单盘桩在设盘位置轴力变化明显,盘以上等直径部分轴力基本线性变化。
盘所分担的荷载的比例在0.2 kN 时占总荷载的39%,在0.7kN 时占总荷载的49%,在0.9 kN 时占总荷a 单盘桩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图6 三种桩桩身各测点轴力变化曲线载的69%,说明随着外荷载的增大盘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最后随着摩擦力的稳定,增加的荷载主要由盘承受。
(2)多支盘桩随着盘离土层表面距离的增大其作用越明显, 如图6b 、c 所示,支盘桩的荷载传递主要是底盘,两盘桩的上盘和三盘桩的中盘所传递的荷载只有下盘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三盘桩的上盘由于离土层顶面距离较小,其分担荷载的作用只在加载初期表现较明显,随着荷载增大上盘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3.4 不同盘数支盘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比较三种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图中2、3,4、5,6、7,……等所示曲线是取相应两个压力盒数据的平均值绘制的,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是对称的。
本次试验的土压力盒除了1、8、19号外,其余压力盒均在离桩侧表面一倍盘径位置,从压力盒压力变化数据看,除了9-10、19号压力盒处土压力变化略大外,其余压力盒的压力变化均较小,基本上在±2kPa 的范围内变化,说明在本次试验的土体中,盘的横向压力扩散影响范围很有限。
从图7可以看出:对于单盘桩,离盘顶较近同一水平面埋有1、2-3号压力盒。
1号压力盒在加载初期处在盘的上拔对其上土体斜向挤压作用范围内,该处土压力略有增大,从第三级荷载(0.3kN )开始该处土压力就开始下降,并一直持续下去。
这说明随着a 单盘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b 双盘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c 三盘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图7 三种桩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盘荷载传递量和盘周土压缩变形量的增加,盘作用在土体中的压力扩散范围在减小,土压力逐渐影响不到1号压力盒处,同时随着盘顶土体产生被向上拔起的趋势,使作用在该处的土压力越来越小。
同理,2-3号压力盒由于离盘较近,处在盘传来压力扩散范围的时间较长,因此其压力增加的过程也较长,土压力增加的量也要大。
直到荷载增加到0.7 kN 以后土压力才开始减小。
而8、9-10号压力盒由于始终处在盘顶土压力影响范围以内,总体压力呈上升趋势,离桩较近的9-10号压力盒压力增量较大,离桩较远的8号压力盒压力增量较小。
在荷载较小时压力变化不大主要是此时桩侧摩擦力使土体有一定的卸荷作用,抵消了盘传来的部分压力所致。
双盘桩的底盘附近的4-5号压力盒处的土压力变化类似单盘桩,也是先加荷后卸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