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比的选择
齿轮件锻造比8.8
齿轮件锻造比8.8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齿轮件在现代机械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军工、船舶等领域。
而在齿轮件的生产过程中,锻造是一种常见的制造方法。
锻造是通过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加一定压力将金属进行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而对于齿轮件锻造比8.8来说,这是一种特定的材料强度等级,适用于特定的工程要求和应用场景。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齿轮件锻造比8.8。
锻造比是指材料在锻造过程中所受的应变比,即工件经过锻造后的形变程度。
比如齿轮件锻造比8.8,表示这种工件在锻造时将受到8.8倍的形变。
这个比例可以影响工件的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强度、韧性等。
对于齿轮件来说,锻造比的选择对于工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对于齿轮件来说,锻造比8.8通常适用于中等强度和中等应变的情况。
这种锻造比可以保证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同时也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合的锻造比可以提高工件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齿轮件的锻造比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使用环境等。
一般来说,对于高强度和大尺寸的齿轮件,通常会选择较大的锻造比,以确保工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
而对于小尺寸和低强度要求的工件,则可以选择较小的锻造比,以获得更好的韧性性能。
除了锻造比以外,锻造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也是影响齿轮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加热温度和施加压力可以确保金属在变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能,从而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合理控制锻造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也可以避免产生裂纹和变形等质量问题。
在齿轮件的锻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锻造设备和工艺流程。
现代机械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数控锻造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复杂形状和精度要求的工件生产。
而严格控制生产流程和检测手段也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齿轮件锻造比8.8是一种常见的锻造工艺参数,适用于中等强度和应变的齿轮件生产。
锻造比自由锻模锻
2. 自由锻工序简介
扭转:
将毛坯一部分相对于另一 部分绕其轴线旋转一定角 度的工序。
15
2. 自由锻工序简介
错移:
使坯料的一部分相对于另 一部分平移错开的工序。
16
2. 自由锻工序简介
辅助工序
17
2. 自由锻工序简介
修整工序
18
3. 自由锻工艺规程制定
绘制自由锻件图 确定变形工艺 计算坯料质量及尺寸 选择锻造设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填写工艺卡等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z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
始锻温度在固相线下100~200℃(过热和过烧问题) 终锻温度要高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50~100℃
z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原则
• 具有良好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 • 锻件机械性能及微观组织良好; • 温度范围尽可能宽,加热次数少,提高生产效率。——火次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砧铁间产生变形,从而 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的锻件的工艺方法。
金属在上下砧之间受压(冲击力或静压力)后,在 非受力方向自由流动塑性变形,获得锻件。
5
优点
1. 自由锻简介
6
缺点
1. 自由锻简介
7
1. 自由锻简介
应用
z适于多品种、单件、 小批生产
z自由锻是大型锻件的 唯一锻造方法,如水 轮机主轴、多拐曲轴、 大型连杆、大型重要 齿轮等
19
3. 自由锻工艺规程制定
绘制自由锻件图
z敷料 z锻件余量及公差
零件的公称尺寸+余量的尺寸=锻件公称尺寸
20
3. 自由锻工艺规程制定
绘制自由锻件图
z锻件余量及公差
• GB/T 21469-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一般要求 • GB/T 21471-2008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 轴类
铸造、热处理、锻造工艺基础
5.2锻造比 •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锻造比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 断面积的比值来表示。不同的锻造工序,锻造比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 1、拔长时,锻造比为y=F0/F1或y=L1/L0 • 式中F0,L0—拔长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断面积和长度; • F1 ,L1—拔长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 2、镦粗时的锻造比,也称镦粗比或压缩比,其值为 • y=F1/F0或y=H0/H1 • F0, H0—镦粗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 F1, H1—镦粗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三箱造型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5/
2.3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侧立。因铸件的上表面容易产生砂眼、气孔、 夹渣等缺陷,组织也不如下表面致密;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大平面朝上容易产生夹砂缺陷 (3)为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 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的位置; (4)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使厚的部分放在铸型的上部或侧面,以便 在铸件厚壁处直接安置冒口,使之实现自下而上的定向凝固。
两组数 铸铁选用
13/
4.1 PROCAST仿真简介 • Procast是为评价和优化铸造工艺与铸造产品而开发的专业CAE软件 • Procast是所有铸造模拟软件中集成化程度最高的 • 配备了功能强大的数据接口和自动网格划分工具 • 全部模块化设计,适合任何铸造过程的模拟 • 采用有限元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对铸造凝固过程进行热——流动——应力完
24/
5.4锻造术语 • 锻件重量:锻件毛坯的实际重量 • 飞边重量:锻造过程中外轮廓分模面处多余的材料 • 料芯重量:锻造过程中内孔多余的材料 • 火耗重量: 锻件在锻打过程中的热损耗 • 下料重量(切料重量):锻打一件锻件所需要的钢坯重量 • 材料消耗定额:锻打一件锻件所需要的钢材消耗总重量
锻造比标准
锻造比标准锻造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坯料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工件。
锻造比是衡量锻造效果的重要参数,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缩孔率、尺寸精度、变形均匀性、晶粒度、机械性能、氧化程度、成型美观度和成本效益等。
1.缩孔率:锻造过程中,金属内部原有的空隙会被压缩,形成缩孔。
缩孔率越高,表示锻造过程中金属压缩的程度越大,可能导致工件强度降低。
因此,合适的锻造比应尽量降低缩孔率,以提高工件的致密度和机械性能。
2.尺寸精度:锻造过程中,工件的尺寸会发生变化。
尺寸精度越高,表示锻造后的工件越符合设计要求。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以满足机械加工和装配的要求。
3.变形均匀性:锻造过程中,金属的变形应该是均匀的,以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和产生裂纹。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保证金属变形的均匀性,以提高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4.晶粒度:锻造过程中,金属的晶粒大小会影响其机械性能。
晶粒越细小,表示金属的强度和韧性越好。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细化晶粒,以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
5.机械性能:锻造后的工件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等。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提高工件的机械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6.氧化程度:锻造过程中,金属与空气接触可能会产生氧化。
氧化程度过高可能会影响工件的外观和质量。
合适的锻造比应尽量降低氧化程度,以保持工件的外观和质量。
7.成型美观度:锻造后的工件应具有较好的成型美观度,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提高工件的成型美观度,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成本效益:锻造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是衡量锻造工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合适的锻造比应能在保证工件质量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在选择合适的锻造比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权衡和优化,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锻造比标准,以获得高质量、高性能、高经济效益的锻造工件。
锻造比的名词解释
锻造比的名词解释锻造比是一个在工业领域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它是指材料在锻压过程中的变形程度与理论变形程度之间的比值。
通过锻造比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锻造工艺参数,以达到理想的材料性能和形状。
锻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通过施加压力将金属坯料强制塑形成所需的工件。
在锻造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原来的坯料被压缩、拉伸,形成了新的形状。
而锻造比就是衡量这种塑性变形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理论上,锻造比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变形量来计算。
变形量是指在锻造过程中材料对压力所产生的变形。
通过了解变形量,可以得知材料发生的变形程度。
理论变形程度是指在理想状态下,通过锻造工艺所能够达到的材料变形程度。
锻造比的计算是将实际变形量与理论变形量之间的比值。
通过这个比值,可以得出材料的锻造比。
锻造比的数值一般在0到1之间,代表了材料实际变形程度相对于理论变形程度的比例。
当锻造比接近1时,说明材料的变形程度接近理论变形程度,锻造效果较好。
锻造比对于锻造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锻造比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
通过调整锻造比,可以控制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比如,当锻造比偏低时,可能导致工件的塑性变形不足,造成工件内部存在缺陷或强度低下;而锻造比偏高时,则可能引起材料的过度变形,导致工件形状失真或变形不均匀。
其次,锻造比的计算还可以帮助确定锻造工艺的可行性。
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与锻造比密切相关。
如果锻造比超过了材料的可塑性极限,就可能导致裂纹或其他变形缺陷的产生。
因此,在设计锻造工艺时,必须根据材料的可塑性和锻造比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锻造比不仅在金属锻造领域中有应用,也广泛用于其他材料的塑性加工中。
无论是金属、塑料还是陶瓷等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都会有锻造比的存在。
因此,对于不同材料的锻造工艺设计和优化,锻造比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总之,锻造比是衡量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的变形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锻造比
锻造比通常是用拔长时的变形程度来衡量。
锻造比的大小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和锻件质量,增加锻造比有利于改善金属的组织与性能,但锻造比过大也无益锻造比分为拔长比和墩粗比,拔长比为拔长前的截面积除拔长后的截面积,墩粗比为墩粗前的高度除以墩粗后的高度所得到的数字,3是零件锻造成形后的总锻造比锻造比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
锻造比的计算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锻造比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断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不同的锻造工序,锻造比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1、拔长时,锻造比为y=F0/F1或y=L1/L0式中F0,L0—拔长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断面积和长度;F1 ,L1—拔长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2、镦粗时的锻造比,也称镦粗比或压缩比,其值为y=F1/F0或y=H0/H1F0, H0—镦粗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F1, H1—镦粗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基本介绍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
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锻造按成形方法可分为:①开式锻造(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锻造比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
②闭模式锻造。
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可分为模锻、冷镦、旋转锻、挤压等。
按变形温度锻造又可分为热锻(加工温度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温锻(低于再结晶温度)和冷锻(常温)。
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钛、铜等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等。
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横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锻件的锻造工艺有哪几种?
锻件的锻造工艺有哪几种?锻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而锻造比是影响锻件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锻造比。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锻造比越大,锻件的变形程度就高,而变形程度直接关系到材料最终夹杂物尺寸、材料共晶碳化物的破碎程度、材料最终成形后的纤维流向及密度等,对材料的综合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有3类提高锻造比均匀性的工艺方案,分别为改变坯料与模具的边界条件、改变坯料形状、改变镦粗变形方式。
以及通过改变平砧镦粗的变形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锻件锻造比及几何尺寸均匀性。
不同锻造比锻件内的锻造比(即变形程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明显分为大锻造比区域、平均锻造比区域和小锻造比区域。
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一定锻造比的塑性变形,能够明显提高轧钢材的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当锻造比到达一定值时,锻件的组织性能变化激烈,其强度提高到最好,但韧性明显下降。
在相同的应变速率条件下,锻造比(即塑性变形程度)越大,锻件组织中的动态再结晶越明显,当锻造比达到一定值时,原始晶粒就会被新生的再结晶晶粒取代,发生较完全的动态再结晶。
因此锻造比对锻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锻件一般应用在机械的关键部位,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受力复杂多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锻件的质量要求很高。
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成形,生产锻件时,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冶金技术,钢锭内部也不可避免存在微裂纹、疏松、缩孔、偏析等缺陷,严重影响锻件的质量,为了消除这些缺陷,提高锻件质量,就必须改进锻造工艺,选用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三种锻件的锻造工艺。
首先是镦粗工艺,在锻件的自由锻生产中,镦粗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变形工序。
镦粗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对锻件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反复的镦拔不但可以提高坯料的锻造比,同时也可以破碎合金钢中的碳化物,达到均匀分布的目的;还可以提高锻件的横向力学性能,减小力学性能的异向性。
饼类锻件和宽板锻件都是以镦粗为主要变形,且镦粗的变形量很大,但是目前该类锻件的超声波探伤废品率很高,主要因为内部出现了横向内裂层缺陷,然而现行的工艺理论对此不能解释。
纤维流线和锻造比
锻造流线和锻造比
1.锻造流线
铸锭内存有不溶于基体金属的非金属化合物,在压力加工过程中,脆性杂质被破碎,顺着金属主要伸长方向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塑性杂质随晶粒伸长方向呈带状分布。
这种具有方向性的组织称为锻造流线(也称流纹),它使金属性能呈各向异性。
锻造流线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在纵向上增加,在横向上降低;强度在不同方向上差别不大。
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工作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平行,最大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流线的分布应与零件外轮廓相符而不被切断。
例如,若采用棒料直接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螺钉,螺钉质量不好,寿命低;而用局部镦粗的方法制造的螺钉,质量好,寿命长。
又如曲轴采用全流线锻造方法,使流线沿曲轴外形连续分布,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材料消耗。
2.锻造比
在锻造生产中,金属的变形程度用锻造比表示。
锻造比与锻造有关工序的锻造比y拔长为:
y拔长=A
/A=l1/l0
式中:A0、A——坯料拔长前后的横截面积;
l
、l0——坯料拔长前后的长度。
1
在锻造比对锻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
在锻造比增加时,锻件的强度
b
横向和纵向上差别不大。
当锻造比达到2时,锻件的塑性有明显提高;当锻造比为2~5时,力学性能出现各向异性,纵向塑性有所提高,横向塑性开始下降;在锻造比超过5时,纵向性能不再提高,而横向的塑性急剧下降。
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锻造比很重要。
以钢锭为坯料锻造时,碳素结构钢锻造比取2~3,合金结构钢取3~4。
以钢材为坯料锻造时,因其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已得到改善,所以锻造比一般取1.1~1.3。
锻工答案
锻工考试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项2分,共40分)1.在生产过程中金属处于足够高的温度下锻造时会出现金属的(D),使其软化的两种矛盾的现象发生。
(A)加工硬化(B)回复和再结晶(C)再结晶(D)加工硬化和再结晶2.在金属的塑性变形分类中,其变形抗力最大的是(B)。
(A)弹性变形(B)冷变形(C)温变形(D)热变形3.金属在平砧上拔长时,采用(C)送进量L拔长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拔长效率。
(A)过大(B)中等(C)过小(D)L=b 4.护环冷变形强度有三种下面(A)不是冷变形强化。
(A)半热锻(B)冷锻(C)冷胀孔(D)爆炸强化5.锻锤对锻件的作用力为( B ),液压机对锻件的作用力为静压力。
(A)反作用力(B)冲击力(C)重力(D)摩擦力6.下面( C )成形不能在室温进行。
(A)板料成形(B)挤压(C)模锻(D)剪切7.在胎模件公差设计中,上差与下差的一般比例分配是(B)。
(A)1:1 (B)2:1 (C)3:1 (D)1:28.下面(D)是模锻锻模设计的基本参数。
A)锻件图及热锻件图(B)制坯工步及坯料计算及制坯模膛设计(C)锻锤吨位的选定及锻模结构选定(D)以上A、B、C9.高铬钢的( A) 较差。
(A)导热性(B)耐磨性(C)回火稳定(D)耐蚀性10.钒(V)在钢中,可以(A)钢的耐磨性和热强性。
(A)提高(B)降低(C)不改变(D)稍微降低11.摩擦会使( A )产生,它是由摩擦造成不均匀变形而引起的结果。
(A)附加应力(B)残余应力(C)相变应力(D)拉应力12.结构钢分为碳素钢、(A)、以及含碳量较高的滚动轴承钢和弹簧钢。
(A)合金结构钢(B)合金工具钢(C)高合金钢(D)低合金钢13.材料的化学成分含量越高,所允许的( B )范围越窄小。
(A)变形速度(B)锻造温度(C)加热温度(D)冷却速度14.热变形纤维组织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金属的(B )。
(A)加热温度(B)变形程度(C)内在质量(D)外在质量15.自由锻工艺是锻造锻件的基本依据,各种工艺的编制根据( B )的模式进行。
钢锭的锻造比
钢锭的锻造比钢锭的锻造比呀,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咱先得知道啥是锻造比。
简单来说呢,锻造比就是衡量钢锭在锻造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一个指标。
你想啊,钢锭就像一块大面团,锻造就是把这个面团揉来揉去,让它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
锻造比就是看这个“揉”的程度有多深。
比如说,锻造比大呢,就意味着这个钢锭被“揉”得更狠,它里面的组织就会变得更细密、均匀。
这就好比你揉面的时候,多揉一会儿,面团里面的气泡就会更少,做出来的馒头或者面包就会更紧实、好吃。
那锻造比到底对钢锭有啥影响呢?这可太多啦。
如果锻造比小,钢锭的内部组织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就像你只是轻轻地捏了一下面团,里面还是松松垮垮的。
这样的钢锭,它的性能可能就不太好。
比如说,它的强度可能不够,韧性也差。
要是把这种钢锭做成工具或者零件,在使用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可能稍微用一用就变形啦,或者干脆就断掉了。
但是呢,如果锻造比合适,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钢锭内部那些原来粗大的晶粒啊,就会被打碎,变成细细小小的晶粒。
这时候的钢锭就像被精心打造过的艺术品一样。
它的强度会提高很多,韧性也变得更好。
就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很棒。
用这种锻造比合适的钢锭做出来的东西,不管是汽车的零部件,还是大型机械的关键部位,都能稳稳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不容易坏。
再说说锻造比太大的情况。
你可能觉得锻造比越大越好,其实也不是。
如果锻造比太大,就有点像你揉面的时候用力过猛,把面都揉烂了。
钢锭呢,它的内部可能会出现一些裂纹之类的缺陷。
这可就麻烦了,有了裂纹的钢锭,就像一个破了的碗,虽然看起来还能用,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隐患。
所以啊,锻造比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才行。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呢,确定合适的锻造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比如说钢锭的材质,不同的钢材,它能承受的锻造比是不一样的。
就像不同的人,能承受的运动量不一样。
还有钢锭的形状和尺寸,大的钢锭和小的钢锭,锻造比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锻造比计算及其意义(2014.7.21)
[摘要] 锻造比的计算方法、表征意义及其控制
1、锻造比的概念及表征意义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 示方法。 锻件的组织和机械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 而锻造比是影响锻件质量尤其是保证探 伤的最法
锻造比是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断面积的比值来表
用长度比较时要当心:同形状变形时是可以用长的除以 短的(体积不变定律),不同形状变形时是绝对不可以 如是——例如八角锭拔长成方形时,只能用八角形除以 方形面积。
锻造比分为工序锻造比、火次锻造比和总锻造比。
当连续拔长或连续镦粗,而进行几次锻造时,则总 锻造比等于各次锻造比的乘积,即 y总 = y1 * y2 * y3 …
锻造比是自由锻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
在大型锻件锻造中,更应注重锻造状态:应力场、应变 场、温度场等等。
5、同等锻造比不同锻造方式的区别
如果在很小的进砧量下以每次很小的压缩量锻造,
坯料心部压实水平远远不如大进砧量、大压下量的锻造状 态——小压缩量多次锻压积累的变形效应都集中在锻件外层, 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心部材料的压实。 对于大型锻件,每每要碰到用户提出“锻造比要 大于多少”时,我们总要努力解释一番,其实关键的还是看 最后的组织检测和探伤情况。
1.8u /2.5s +1.7u /3.0s
即表达为加和的形式,但不表达为和值。
1
8
4、锻造比的意义和局限
对于用铸锭(包括有色金属铸锭)锻制的大型锻件, 正确选取锻造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某些大型锻件 的中间坯料,如涡轮盘、压气机盘等的圆饼坯料,轴、 框、梁等的预制锻坯,锻造比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14
②闭模式锻造 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 可分为模锻、冷镦、旋转锻、挤压等。按变形温度锻造又可分
齿轮锻钢件技术要求
齿轮锻钢件技术要求
齿轮锻钢件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余量尺寸:齿轮锻件余量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
2. 锻造比:齿轮锻件在锻造中要保证合适的锻造比,不得使用尺寸近似的圆钢锻打。
3. 材质:齿轮锻件的材质应与零件的材质一致,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出具材质单。
4. 温度:要保证正常的锻打温度,不能低温锻打或过烧。
5. 外形:锻件外形要整齐、均匀,不允许有叠皮、断裂等锻造缺陷。
6. 精度:齿轮的精度对齿轮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齿轮使用场合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精度等级的齿轮。
7. 齿面硬度:齿轮齿面硬度是根据工作载荷和转速等因素来确定的,不同硬度的齿轮适用于不同的工作条件。
8. 润滑油:齿轮传动需要润滑油,以减少齿面磨损和摩擦阻力,提高齿轮使用寿命。
9. 热处理:齿轮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10. 清洁度:齿轮应保持清洁,以防止杂质和污物对齿轮传动造成不良影响。
11. 防锈处理:齿轮应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其生锈和腐蚀。
以上是齿轮锻钢件的一些主要技术要求,这些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来制定。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和测试,以确保齿轮锻钢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锻造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锻造比是指你所要进行成形的材料的用料长度与直径之比或锻造前的原材料(或预制坯料)的横截面积与锻造后的成品横截面积的比。
锻造比的选择锻造过程随着锻造比的增大,使内部孔隙压合,铸态树枝晶被打碎,锻件的纵向和横向力学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但当拔长锻造截面比大于3-4之后,随着锻造截面比的增大,形成明显的纤维组织,使横向力学性能的塑性指标急剧下降,导致锻件各向异性。
若锻造截面比选择过小,锻件达不到性能要求,过大则增加了锻造工作量,而且还引起各向异性。
锻造比的大小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和锻件质量,增加锻造比有利于改善金属的组织与性能,但锻造比过大也无益。
锻造比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锻件各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一些。
一般按以下情况确定锻造比:1、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在锤上自由锻造时:轴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应≥3;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75;用钢坯或轧材,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就≥1.5;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3。
环类锻件,锻造比一般应≥3。
盘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其镦粗锻造比就≥3;其他场合,镦粗锻造比一般应>3,但最后一道工序应>2。
2、高合金钢坯布料不仅要消除它的组织缺陷,而且还要使其中的碳化物有较均匀的分布,因此必须采取较大的锻造比。
不锈钢的锻造比可选取为4-6,而高速钢的锻造比则需5-12。
与铸件相比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使原来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粒变为晶粒较细、大小均匀的等轴再结晶组织,使钢锭内原有的偏析、疏松、气孔、夹渣等压实和焊合,其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铸件的力学性能低于同材质的锻件力学性能。
汽车锻件比例
汽车锻件比例1. 前言锻件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之一。
它们通常由金属材料通过锻造工艺加工而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用性。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锻件的比例对于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锻件比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2. 汽车锻件的定义和分类锻件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锻造工艺加工而成的零部件。
根据锻件的形状和用途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分类:2.1 轴类锻件轴类锻件是指用于支撑和传动汽车动力的零部件,在汽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轴类锻件包括曲轴、凸轮轴、传动轴等。
2.2 车架类锻件车架类锻件是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整个车辆的重量和各个部件的连接。
常见的车架类锻件包括前后桥壳、车架横梁等。
2.3 接头类锻件接头类锻件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的部件,使汽车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
常见的接头类锻件包括法兰、垫圈、销钉等。
3. 汽车锻件比例对汽车质量的影响汽车锻件比例对汽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性能锻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
适当提高汽车的锻件比例,可以提高整车的整体机械性能,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3.2 车辆重量相比于其他传统的加工工艺,锻造工艺可以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材料的用量。
因此,适当增加汽车的锻件比例可以有效减轻车辆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污染排放。
3.3 抗疲劳性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复杂的载荷作用,例如颠簸、冲击等。
锻件具有出色的抗疲劳性能,可以有效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3.4 经济性锻件制造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
增加汽车的锻件比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汽车制造的整体效益。
4. 汽车锻件比例的合理选择汽车锻件比例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汽车的设计要求、使用环境、性能需求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和指导原则:4.1 设计要求根据汽车的设计要求,确定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JIS G0306-1988 中文版 锻钢通用技术要求
日本工业标准(JIS G 0306)1.适用范围这份日本工业标准详细拟定了应用于生产制造、试验、检验的锻钢件的通用技术要求。
注:在本标准中,{}中所给出的单位和数值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制,这里仅做说明。
标准中的传统单位和数值应该被换算为1991年1月1日以后实行的国际标准制单位。
2.定义及分类标准中主要条款的定义分类如下:(1) 钢锻件:钢锭以及通过锻造、轧制或锻压等方法生产出来的钢材,采用冲压、锤击、锻轧、环形轧制等热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之后,通常再进行热处理以获取特定的机械性能。
(2) 轴类件:这类物体可以被加工成轴,比如直轴、台阶轴、法兰轴以及带轴的齿轮等,这些都有着圆形的截面,并且轴向长度大于其外径。
(3) 筒形件:这类物体都是圆筒状,轴向长度大于其外径。
筒状锻件都是中空的,但是这种中空不是由冲孔和机加工工艺做出。
(4) 环形件:这类锻件都是环形,并且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其外径。
环状锻件都需要经过锻造扩孔工艺,不是由冲孔和机加工工艺做出。
(5) 饼状件:这类锻件包括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板件,并且轴向长度不大于其外径。
这种板状锻件的最后工序都是墩粗,不是由剪切轴类材料的工艺做出。
3.加工方法3.1 钢锭钢锭是由充分消除了内部缩孔和成分偏析的镇静钢加工而成。
3.2 锻造采用压力、锤击、锻轧、环形轧制等热加工工艺对钢锭进行加工的方法。
经过锻造、轧制或锻轧的钢材可以代替钢锭使用。
热加工工艺和锻造比的选定标准如下:(1) 热加工热加工应该作用到锻件的每一部分,并且逐渐均匀过渡到材料的芯部。
通过热加工获得最终的形状和尺寸,并获得尽可能与锻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应力相适应的金属流线方向。
(2) 锻造比(1)锻件锻造比的确定应该遵照以下标准:(a) 对于轴类和筒状锻件,当只采用锻造加工时,主体截面部分大于3S,其它部分大于1.5S,当采用锻轧时,主体截面部分应该大于5S,其它部分大于3S。
(b) 对于环形锻件,当采用压力、锻锤以及环形轧机进行锻造扩孔处理时锻造比应该大于3S。
金属工艺课后题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1.铸件的凝固方式和各自特点(1)逐层凝固方式。
恒温下结晶的纯金属或共晶合金,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截面上的凝固区域宽度等于0,固液两相界面清楚。
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逐步达到铸件中心。
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小,或截面温度梯度很大,铸件截面的凝固区域则很窄,也属于逐层凝固方式。
(2)糊状凝固方式。
如果铸件截面温度场较平坦,或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铸件凝固的某一段时间内,其凝固区域里既有已结晶的晶体,也有未凝固的液体。
(3)中间凝固方式。
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较窄,或者铸件截面的温度梯度较大,铸件截面上凝固区域介于前两者之间。
2.铸件的凝固方式和凝固原则有何不同?何谓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适合用于什么合金和铸件结构条件?(1)逐层凝固是指铸件某一截面上,铸件的凝固从表层逐渐向中心发展,直至中心最后凝固:而顺序凝固则是指从铸件的薄壁到厚壁再到冒口的有次序地凝固。
同样,也不要把糊状凝固与同时凝固相混淆。
(2)顺序凝固原则:是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照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分,最后才是冒口本身凝固的次序进行。
主要适用于必须补缩的场合,如铝青铜,铝硅合金和铸钢件等。
同时凝固原则:是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几乎同时凝固。
适用于收缩较小的普通灰铸铁和球墨铸铁。
5.缩孔和缩松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防止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答:缩孔:缩孔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远大于固态收缩值,缩孔形成的条件是金属恒温或很小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壁以逐层凝固方式进行凝固缩松:缩松和形成缩孔原因相同,但形成条件不同,他主要出现在结晶温度范围宽.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铸件厚壁中。
防止:缩孔和缩松的数量可以相互转化。
1制定正确的铸造工艺(1)合理确定内浇口位置及浇注工艺。
采用高温慢浇可加强顺序凝固,有利于补缩,以消除缩孔(2)合理应用冒口,冷铁等工艺措施。
锻造比概念和算法
锻造比概念和算法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锻造比概念和算法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锻造比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断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不同的锻造工序,锻造比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
1、拔长时,锻造比为y=F0/F1或y=L1/L0式中F0,L0—拔长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断面积和长度;F1,L0—拔长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2、镦粗时的锻造比,也称镦粗比或压缩比,其值为y=F1/F0或y=H0/H1F0,H0—镦粗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F1,H1—镦粗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锻件的组织和机械性能与很多因素有关,而锻造比是影响锻件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用铸锭(包括有色金属铸锭)锻制的大型锻件和莱氏体钢锻件,正确选取锻造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某些大型锻件的中间坯料,如涡轮盘、压气机盘等的圆饼坯料,轴、框、梁等的预制锻坯,锻造比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锻造比永远是正的,变形前后的面积之比的计算永远是对的,即大面积变形成小面积时,用变形前的面积除以变形后的面积;反之类推。
2,用长度比较时要当心:同形状变形时是可以拿长的除以短的(体积不变定律),不同形状变形时是绝对不可以的,例如八角锭拔长成方形时,只能用八角形除以方形面积。
以上的说法还应补充:锻造比分为工序锻造比、火次锻造比和总锻造比。
当只用拔长或只用镦粗,而进行几次锻造时,则总锻造比等于各次锻造比的乘积,即y总=y1*y2*y3…如两次拔长中间镦粗或两次镦粗中间拔长时,总锻造比规定为两次锻造比相加,即y总=y1+y2此式中未将中间镦粗或中间拔长的锻造比计算在总锻造比之内。
锻造比是自由锻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在大型锻件锻造中,更注重锻造状态:应变场、温度场等等。
如果在很小的进砧量下以每次很小的压缩量锻造,它的心部压实水平远远不如大进砧量、大压下量的锻造状态——小压缩量多次锻压积累的变形效应都集中在锻件外层,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心部材料的压实。
锻造比的选择
锻造比的选择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为了使锻件内部缺陷焊合,纵向得到较合适的机械性能指标,随着钢锭规格的不同,最小必须满足的锻造比为:1t钢锭为2.5,3t钢锭为2.7,5t钢锭为2.8,10t钢锭为3,30t钢锭为4。
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不一致时,为了保证横向性能,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可取锻造比为2.0~2.5;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基本一致时,锻造比可取2.5~3.0;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完全一致时(例如水压机立柱),为提高纵向性能,可取锻造比为4或更高。
对航空工业用高速旋转、传递力矩的高应力轴类件(例如涡轮轴、旋翼轴等),其锻造比选6~8以上比较合适,且原材料最好用轧材。
当对大型重要锻件既要求较大的锻造比,又不允许性能的各项异性太大时,可增加中间镦粗工序,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组合工艺。
对于用棒材锻制的较小锻件(莱氏体钢除外),因为经锻轧或挤压的棒材已有很大的变形程度,组织与性能均有较大改善,故只需考虑工序间的变形量要求,一般不再考虑总的锻造比。
用作模具的亚共析合金工具钢钢锭的锻造,一般都必须有镦粗工序。
镦粗变形程度不应小于50%。
模块最小的锻造比应为3。
用作模具的过共析合金工具钢,一般都有形成网状碳化物的倾向。
为了保证网状碳化物充分破碎,除正确控制锻造温度外,锻造比应等于或大于10。
引用网址:/zhishi/jc/181089.htm对于碳素结构钢而言锻比=0~2时,钢锭内部的气泡、疏松、微裂缝等在压应力作用下被焊合,材料致密性有所提高,其密度由铸态的7.82g/cm³约增至7.82582g/cm³;粗大的树枝状结晶组织被破碎,并再结晶成较细小的晶粒,提高了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晶界处集聚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开始发生改变:碳化物得以分散,非金属夹杂物有的被打碎(如脆性的氧化物),有的随金属一起变形(如塑性的硫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造比的选择
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为了使锻件内部缺陷焊合,纵向得到较合适的机械性能指标,随着钢锭规格的不同,最小必须满足的锻造比为:1t钢锭为2.5,3t钢锭为2.7,5t钢锭为2.8,10t钢锭为3,30t钢锭为4。
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不一致时,为了保证横向性能,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可取锻造比为2.0~2.5;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基本一致时,锻造比可取2.5~3.0;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完全一致时(例如水压机立柱),为提高纵向性能,可取锻造比为4或更高。
对航空工业用高速旋转、传递力矩的高应力轴类件(例如涡轮轴、旋翼轴等),其锻造比选6~8以上比较合适,且原材料最好用轧材。
当对大型重要锻件既要求较大的锻造比,又不允许性能的各项异性太大时,可增加中间镦粗工序,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组合工艺。
对于用棒材锻制的较小锻件(莱氏体钢除外),因为经锻轧或挤压的棒材已有很大的变形程度,组织与性能均有较大改善,故只需考虑工序间的变形量要求,一般不再考虑总的锻造比。
用作模具的亚共析合金工具钢钢锭的锻造,一般都必须有镦粗工序。
镦粗变形程度不应小于50%。
模块最小的锻造比应为3。
用作模具的过共析合金工具钢,一般都有形成网状碳化物的倾向。
为了保证网状碳化物充分破碎,除正确控制锻造温度外,锻造比应等于或大于10。
引用网址:/zhishi/jc/181089.htm
对于碳素结构钢而言
锻比=0~2时,钢锭内部的气泡、疏松、微裂缝等在压应力作用下被焊合,材料致密性有所提高,其密度由铸态的7.82g/cm³约增至7.82582g/cm³;粗大的树枝状结晶组织被破碎,并再结晶成较细小的晶粒,提高了钢材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晶界处集聚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开始发生改变:碳化物得以分散,非金属夹杂物有的被打碎(如脆性的氧化物),有的随金属一起变形(如塑性的硫化物)。
锻比=2~5时,锻比继续增加时,晶界处的碳化物和杂质随金属流动逐渐形成纤维状组织,使钢料的性能呈现方向性,此时钢料的纵向塑性指标仍随锻比的增加略有提高。
锻比>5时,钢料中形成了一致的纤维组织。
此时纵向强度与塑
性指标均不再提高;横向性能,主要是塑性指标,继续明显下降。
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锻造比在1.5—3之间,钢锭组织的破碎和性能的改善都很显著,锻造比在4—6时变化缓和,大于6时几乎不再变化。
锻造比对塑性指标:冲击值,断面收缩率和相对伸长率的影响显著,对于强度指标: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影响很小。
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为了使锻件内部缺陷焊合,纵向得到较合适的机械性能指标,随着钢锭规格的不同,最小必须满足的锻造比为:1t钢锭为2.5,3t钢锭为2.7,5t钢锭为2.8,10t钢锭为3,30t钢锭为4。
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不一致时,为了保证横向性能,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可取锻造比为2.0~2.5;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
向基本一致时,锻造比可取2.5~3.0;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完全一致时(例如水压机立柱),为提高纵向性能,可取锻造比为4或更高。
对航空工业用高速旋转、传递力矩的高应力轴类件(例如涡轮轴、旋翼轴等),其锻造比选6~8以上比较合适,且原材料最好用轧材。
当对大型重要锻件既要求较大的锻造比,又不允许性能的各项异性太大时,可增加中间镦粗工序,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组合工艺。
对于用棒材锻制的较小锻件(莱氏体钢除外),因为经锻轧或挤压的棒材已有很大的变形程度,组织与性能均有较大改善,故只需考虑工序间的变形量要求,一般不再考虑总的锻造比。
用作模具的亚共析合金工具钢钢锭的锻造,一般都必须有镦粗工序。
镦粗变形程度不应小于50%。
模块最小的锻造比应为3。
用作模具的过共析合金工具钢,一般都有形成网状碳化物的倾向。
为了保证网状碳化物充分破碎,除正确控制锻造温度外,锻造比应等于或大于10。
锻造过程随着锻造比的增大,使内部孔隙压合,铸态树枝晶被打碎,锻件的纵向和横向力学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但当拔长锻造截面比大
于3-4之后,随着锻造截面比的增大,形成明显的纤维组织,使横向力学性能的塑性指标急剧下降,导致锻件各向异性。
若锻造截面比选择过小,锻件达不到性能要求,过大则增加了锻造工作量,而且还引起各向异性。
因此,合理的选择锻造比是个重要的课题,这里还应该考虑锻造时的变形不均匀问题。
锻造比通常是用拔长时的变形程度来衡量。
是指你所要进行成形的材料的用料长度与直径之比或锻造前的原材料(或预制坯料)的截面积与锻造后的成品截面积的比。
锻造比的大小影响金属的力学性能和锻件质量,增加锻造比有利于改善金属的组织与性能,但锻造比过大也无益。
锻造比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锻件各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一些。
一般按以下情况确定锻造比:
1、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在锤上自由锻造时:对轴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应≥3;按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75;当用钢坯或轧材,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就≥1.5;按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3。
对环类锻件,锻造比一般应≥3。
对盘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其镦粗锻造比就≥3;其他场合,镦粗锻造比一般应>3,但最后一道工序应>2。
2、高合金钢坯布料不仅要消除它的组织缺陷,而且还要使其中的碳化物有较均匀的分布,因此必须采取较大的锻造比。
不锈钢的锻造比可选取为4-6,而高速钢的锻造比则需5-12。
锻造比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金属材料种类、锻件性能要求、工序种类及锻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
合金结构钢钢锭比碳素结构钢钢锭的铸造缺陷严重,所需的锻造比要大些。
电渣钢的质量比一般冶炼钢的质量好,所需的锻造比可小些。
为了使锻件内部缺陷焊合,纵向得到较合适的机械性能指标,随着钢锭规格的不同,最小必须满足的锻造比为:1t钢锭为2.5,3t钢锭为2.7,5t钢锭为2.8,10t钢锭为3,30t钢锭为4。
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不一致时,为了保证横向性能,避免明显的各向异性,可取锻造比为2.0~2.5;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基本一致时,锻造比可取2.5~3.0;当锻件受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完全一致时(例如水压机立柱),为提高纵向性能,可取锻造比为4或更高。
对航空工业用高速旋转、传递力矩的高应力轴类件(例如涡轮轴、旋翼轴等),其锻造比选6~8以上比较合适,且原材料最好用轧材。
当对大型重要锻件既要求较大的锻造比,又不允许性能的各项异性太大时,可增加中间镦粗工序,采用反复镦粗拔长的组合工艺。
对于用棒材锻制的较小锻件(莱氏体钢除外),因为经锻轧或挤压的棒材已有很大的变形程度,组织与性能均有较大改善,故只需考虑工序间的变形量要求,一般不再考虑总的锻造比。
用作模具的亚共析合金工具钢钢锭的锻造,一般都必须有镦粗工序。
镦粗变形程度不应小于50%。
模块最小的锻造比应为3。
用作模具的过共析合金工具钢,一般都有形成网状碳化物的倾向。
为了保证网状碳化物充分破碎,除正确控制锻造温度外,锻造比应等于或大于10。
锻造过程随着锻造比的增大,使内部孔隙压合,铸态树枝晶被打碎,锻件的纵向和横向力学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但当拔长锻造截面比大于3-4之后,随着锻造截面比的增大,形成明显的纤维组织,使横向力学性能的塑性指标急剧下降,导致锻件各向异性。
若锻造截面比选择过小,锻件达不到性能要求,过大则增加了锻造工作量,而且还引起各向异性。
因此,合理的选择锻造比是个重要的课题,这里还应该考虑锻造时的变形不均匀问题。
锻造比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锻件各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一些。
一般按以下情况确定锻造比:
1、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在锤上自由锻造时:
对轴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应≥3;按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75;当用钢坯或轧材,按主截面计算的锻造比就≥1.5;按法兰或其他凸出部位计算的锻造比应≥1.3。
对环类锻件,锻造比一般应≥3。
对盘类锻件,由钢锭直接锻造,其镦粗锻造比就≥3;其他场合,镦粗锻造比一般应>3,但最后一道工序应>2。
2、高合金钢坯布料不仅要消除它的组织缺陷,而且还要使其中的碳化物有较均匀的分布,因此必须采取较大的锻造比。
不锈钢的锻造比可选取为4-6,而高速钢的锻造比则需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