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意大利名城威尼斯概况。
2、了解游记散文的又一种写法:特征概括式。学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本文自然清新、巧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领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5、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的特点。
教学重点: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及作者介绍:
1、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亚得里亚海西北岸的重要港口,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素有“水上城市”的美誉。该城历史悠久,公元六世纪兴建,以后曾在此建立过城市共和国。有118个岛屿组成,靠378座桥梁连接。
2、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篇游记选自《欧游杂记》。一九三一年八月至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
陆,记下许多旅途见闻。一九三四年,辑成《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出版。
三、明确学习目标:
《威尼斯》是游记。游记散文的典型写法是游踪型,如《雨中登泰山》。还有特征概括型,如《天山景物记》;叙议结合型,如《内蒙访古》、《游褒禅山记》。本文是特征概括型游记,这类散文要求对客观景物做主体观照,艺术地感受景物的总体特征。点明特征的词语往往是着意锤炼的,概括性强,文章主体即是对此的诠释与印证,顺序上表现为分承关系的居多。
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着意锤炼文字”。因此,他的这类散文更能让我们认识特征概括式游记的特点。而他的《欧游杂记》因为是为了“写给中学生看”,文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所以风格平易自然。
四、诵读全文,把握结构:
1、学生诵读课文,自行编写段落提纲;;
2、同时查字典,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别致、团花cù簇锦、yàn酽、明媚、chǎnghuǎng惝恍迷离
华妙、节奏、因地制宜、风华 kuàizhì脍炙人口
3、找学生甲、乙分别在黑板上说出自己的结构提纲。
4、教师点拨难点:
文章先写威尼斯的“自然美”,再写威尼斯的“艺术美”,结构严谨。
在黑板上画出课文结构图:
水上之城河网之城
海中的城
(明媚)
总写圣马克方场
艺术之城圣马克堂、公爷府——建筑艺术 (华妙庄严) 夜曲音乐艺术
圣罗珂堂、佛拉利堂—绘画艺术
公园现代艺术
手工艺品工艺美术
五、复习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段
六、板书:(如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生字词
2、背诵第二段
二、讨论学习第一部分:
提示:朱自清的散文,其“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
1、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生读后议论)
一段着重描述二段描述和抒情结合
2、作者在描述中“着意锤炼文字”,但是能平易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即使没到过威尼斯的人,也仿佛亲临其境,与作者一起被陶醉。原因何在?
比喻:大运河——反S——大街;
小河道——小胡同
轮船——公共汽车
(记忆闪回)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口语化:“有的是”。
3、二段观察的立脚点是哪里?怎样观察的?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俯视
先近景:小岛荡漾(写出波浪起伏的观感)把动写静
后远景:水天相接(写空气能见度高)与后接应
4、二段怎样写游人的感觉?
中国人到此:江南的水乡
夏初从欧洲北部来:春天的背影
5、加强背诵
三、复习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诵读第二部分
四、板书
大运河——反S——大街;
小河道——小胡同
轮船——公共汽车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俯视
先近景:小岛荡漾(写出波浪起伏的观感)把动写静
后远景:水天相接(写空气能见度高)与后接应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第一部分是怎样描写威尼斯的?
2、你对朱自清笔下的威尼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讨论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段在第二部分中处于什么位置?写方场建筑以什么为序?
总分(纲目清晰,层次分明)空间方位
2、“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威尼斯很大,为什么着重写一个圣马克方场?
最热闹、最华妙庄严→抓典型、写全城→写文章的概括之道
4、“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威尼斯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威尼斯最热闹最华妙庄严的地方都是这儿”,比较说明好处。
比较引申:强调华妙庄严;这是作者对威尼斯作为“文化艺术之城”的特色归纳同时句式简短。
引申(比较鲁迅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景物单调,感情压抑
5、为什么说“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历史悠久、风格华妙庄严,是威尼斯建筑的代表,其他建筑以它为中心布局
6、作者是怎样从游者的角度写圣马克堂的?
“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从参观者的角度表现建筑物的特色
钟楼偏在一边
“钟楼填空子”表现陪衬地位
7、圣马克堂的建筑艺术是怎样的?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乐》时,曾从巴黎的建筑群得到启示:“建筑艺术就像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学生议论后,重点就作者的感受和评价进行点拨:
风格:直线+尖拱门+阑干①庄严华妙,兼而有之;漂亮劲儿。
堂内:(屋顶、墙壁)画像(色)肃穆
(地)大理石(颜色花样)②空间阴暗的氛围中觉得伟丽森严。
堂外:楼房、钟楼、白石不相称、相称。衬出金碧辉煌
小方场、钟楼③节奏和谐(词语移用)(视听通感)
影响:绘画(题材)(联想)(间接)真好
↑描述有序↑感受前后呼应(1989上海高考题)
8、公爷府的建筑价值如何?(找感受句、评价句)
l 增加颜色:像在画中;像少女一般;
l 不愧是着色的能力;好像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