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3大气的运动规律01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考查角度1▶结合示意图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2019年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甲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乙中( )。

A.①增大B.②增大C.③减小D.④减小解析▶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小;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

答案▶BC考查角度2▶结合曲线图考查气温日变化(2017年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第1题,膜内温度高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气温日变化,则②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第2题,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较大变化,①②又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膜内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答案▶ 1.B 2.C考查角度3▶结合区域图、等值线图等考查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1.(2018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第三练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第三练 大气运动规律

第三练 大气运动规律 谚语“瑞雪兆丰年”是指适时、适量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对春耕播种以及冬小麦返青都很有利。

降雪是固态降水,常出现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谚语“瑞雪兆丰年”最有可能创作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2.“瑞雪”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①降低土温 ②增加肥力 ③缓解旱情④杀灭害虫 ⑤改良品种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3.“瑞雪”覆盖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原理是,“瑞雪”( )A.阻挡了地面辐射B.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D.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题。

4.(2018重庆三诊)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高差约为( )A.190米B.260米C.330米D.400米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与雾霾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地某日逆温层上界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地昼长10小时。

读图,完成下题。

5.(2018吉林舒兰一中期中)读图可知该地( )A.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B.逆温层上界高度的变化前半夜比后半夜慢C.若该日有雾霾出现,则中午雾霾现象明显减轻D.凌晨前后逆温强度达到最大值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

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

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8广东佛山二模)该考察区域( )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D.属于暖温带湿润区7.(2018广东佛山二模)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8.(2018广东佛山二模)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解析】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现,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与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相符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A. 白天的陆风B. 夜晚的山风C. 夜晚的海风D. 白天的谷风2. 关于右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①辐射B. 受云海的影响②辐射减弱射C. ③辐射绝大部分被臭氧吸收D. ④辐射无选择性【答案】1. B 2. D【解析】1.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

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

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其形成形成原理和黑夜出现的山谷风、黑夜出现的海陆风相同。

见下两图。

白天出现的是海风,夜晚出现的是陆风,AC错误;夜晚的山风利于成云致雨,B正确,D错误。

故选B。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③辐射(地面辐射),A错误;受云海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辐射增强,B错误;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④辐射(反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D。

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山谷风环流因山地平原地形的差异而产生,对冬季静稳天气(近地面风速较小,大气稳定)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海陆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静稳天气下,如图中山前地区的偏南风与偏北风以日为周期的消长与进退影响着北京及其以南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冬季海陆风环流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较弱,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较低B.海平面略有下降C.热岛效应较明显D.海面被海冰覆盖4.如图所示的山谷风环流中,能将南部大气污染物汇聚至北京的气流是A.① B.② C.③ D.④5.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北京市冬季凌晨至清晨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东部地区D.西部地区【答案】3.D 4.B 5.A【解析】3. 冬季京津冀地区虽然草木枯黄,但植被覆盖率不会降低,故A错误;冬季该区域的海平面是不会下降的,故B错误;题干问的是冬季海陆风环流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说的是海陆风与热岛效应几乎无关,故C错误;冬季该区域气温较低,海面被海冰大面积覆盖,气温较低,此时,陆地气温也较低,海洋与陆地间温差较小,冬季京津冀与该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也较小,陆地吹向海洋或者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力较小,故D正确。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

20届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提升练3 大气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课标通用

专题提升练3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浮尘是沙尘天气中强度最弱的一种类型,水平能见度为1~10千米,俗称“落黄沙”。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答案:1.C 2.D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

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

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

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2129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表中信息显示()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答案:3.D 4.C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 ℃,未降到5 ℃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推荐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讲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推荐专题 大气运动规律讲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考向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热量在大气、地表之间转换的过程,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2.命题规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

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

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

【例1】(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C【例2】(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答案】9、A 10、C考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逆温现象及特征,影响逆温层上界峰值时间的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

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附解答 大气的运动规律

专题大气的运动规律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3题。

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1.表中温差最小的城市,其日温差小的原因与图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2.该日()A.上海一定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降水较多B.北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C.寒潮降温使哈尔滨形成大雾天气D.西宁昼夜温差与昼夜长短有直接关系3.表中哈尔滨与上海最高气温相差较小,最低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天气状况D.海陆位置【答案】1.A 2.B 3.C【解析】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云层反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表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

该日上海为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云层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较小,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第2题,该日上海为阴雨天气,不一定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有可能是冷锋过境,故A选项错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大气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为气温最低的时刻,故B选项正确;该日哈尔滨的最低气温为11 ℃,不会出现寒潮,故C选项错误;西宁昼夜温差大与西宁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有关,故D选项错误。

第3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如果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哈尔滨的最高气温也应该比上海最高气温低很多,故A选项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白天上海为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而哈尔滨白天为雾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比上海弱,所以哈尔滨虽然比上海纬度高,二者最高气温相差不大;夜间上海为阴雨天气,哈尔滨为晴天,上海的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哈尔滨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两地最低气温相差较大,C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练习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练习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C)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解析:提取图像信息,等温线主要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岛屿中部闭合,联系台湾山脉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等温线分布是气候规律,而台风是天气活动,不会对等温线造成影响;岛屿东西都近海,故海陆分布不会是影响等温线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而不是气温,故排除。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比较①②③④的降水差异,首先应明确台湾的降水类型主要是夏季的锋面雨,这对台湾各地的影响基本是均衡的。

其次有岛屿东部夏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岛屿西部冬季风山地迎风坡的地形雨,再次为夏季的台风雨,台风是天气现象,对各地降水的影响是随机的,所以该题比较的主要是地形雨对各地的不同影响。

③地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气温高,海拔低,为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无地形雨,降水最少。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B)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从设问中提取信息“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排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的④,③地据等温线判断,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导致该地已经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地气温较高,海拔低,位于岛屿沿海平原,多数地区已开辟为耕地,故无集中分布。

②地既在亚热带,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区,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4~5题。

4.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C)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解析:夏季受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无风,形成的雾,被下沉气流下压不易扩散。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2大气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 2 大气的运动规律本讲内容较多,虽不像地球运动那样对考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所以在复习本讲时,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图。

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②关注现实生活,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③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④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1.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海陆分布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同纬度地带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地形(地势高低)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低,暖流经过气温高洋流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0 ℃等温线大致经秦岭—淮河一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冬季风(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北方白昼时间长)2.气温分布时间规律(1)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凹地大于高地;低纬度大于高纬度;晴天大于阴天。

(2)年变化: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北半球)。

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大于低纬度。

3.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1)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递减率为6℃/千米。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目录12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61.大气受热过程62.气温73.逆温8【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1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11【真题研析·规律探寻】11【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1.降水162.三圈环流183.水平运动——风19【题型特训·命题预测】19考点三世界气候及其影响22【真题研析·规律探寻】22【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7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272.气候类型的分布283.气候类型的判读284.气候特征描述305.气候的影响31【题型特训·命题预测】31考点四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3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33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81.天气系统382.天气系统与天气判断393.气象灾害4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40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

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降水多B .受海洋影响强C .风力强D .受山地影响强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B.温带气旋C.晴朗天气D.冷锋过境【解析】1.2.【答案】1.B 2.C(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

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

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4.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A.冷空气聚集多B.水汽蒸发强C.海平面气压低D.降水量较大5.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A.等压线稀疏区B.气旋大风区C.等压线低值中心D.气旋降水区【解析】3.4.5.【答案】3.D 4.A 5.A(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2题 大气运动规律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2题 大气运动规律

第2题大气运动规律1、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2、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8'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2.该时刻甲地吹( )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3.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A.气温日较差变大B.气温年较差变大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3、读图“以北极为中心的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题。

1.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图中( )A.甲地进入极夜B.乙地气压最低C.丙地日出东南D.丁地速度最快4、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

读图完成 1-2 题。

1.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A.西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北部2. 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图是亚欧大陆35°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专题训练三 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专题训练三 大气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1.导致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地表温度的主要原因是沙漠( )①蒸发(腾)少②反射率小③比热容小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 ③④答案 B 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且蒸发(腾)少,热量散失少,故白天沙漠温度远高于绿洲的地表温度。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图1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2.(2020河南安阳模拟)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 )A.①B.⑦C.③D.⑤答案 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3.(2020河南安阳模拟)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D.①强,③弱答案 D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

故选D。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4.(2020四川仁寿模拟)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答案 C 晴天,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项;晴天,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B项错误;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故C项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大气的运动原理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夏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B.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C.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D.冬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2、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B.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C.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由经纬度可判断,M地地处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夏半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阻挡,多降水。

故本题选C。

第2题,N地虽然地处沿海,但是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同时受沿岸上升流的影响,降水较少;冬半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N地位于10°N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故本题选D。

某综艺节目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完成3~4题。

3.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4.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D.①的增强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大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气温高;晚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对。

第4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大,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C对。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1)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1)

()
A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解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
低,析故在南半球;该气候雨热同期,故排除地

中海气候,选D项正确。第(2)题,热带草原气
目 链

候是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
的,其中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雨,信风带

解 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 高析空气压低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
乙地,因此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


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 向 影响
(2014·四川卷)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 渔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Z真题感 悟找准方

(2)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
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强__冷__空__气__南__下__;__受__山__地__、__河__谷__地__形__影__响___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考点突 破主干整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如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
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


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K考点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

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A.a增大B.b增大C.c增大D.d减小答案 A B 本题组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题组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

第1题,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故②错误、④正确。

第2题,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 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辐射,b表示大气逆辐射。

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d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a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c减弱,C 项错误;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b增大,B项正确。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答案 C 根据图中三地的经纬度可知,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4.(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海螺沟夏季气温比上海和武汉低很多,影响海螺沟夏季气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势高低答案 D 根据经纬度可知,海螺沟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应该高温;结合图中该地夏季气温较低,只有13℃左右,可以推断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高低。

读图Ⅰ和图Ⅱ,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图Ⅱ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5.(2019天津文综,3,4分)在形成图Ⅰ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B.乙C.丙D.丁6.(2019天津文综,4,4分)图Ⅱ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C B 本题组以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和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命题素材,考查了气压分布和常见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图示信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及利用天气系统知识解题,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第5题,据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可知,该日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再据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即可。

甲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流域地处高压附近,降水概率较小,A项错误;乙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高压脊附近,降水概率较小,B项错误;丙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槽影响,可能降水较多,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C项正确;丁图中东北地区受低压控制,可能降水较多,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高压脊附近,降水概率较小,D项错误。

第6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我国主要受冷高压控制,比较分析四幅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乙图中强冷高压中心影响我国范围最广,B项正确。

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

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

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19福建3月质检)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答案 A 由“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可判断闪电次数多的位置就是雷暴控制区域。

图示14:00~14:15闪电集中在洪泽湖东部,而14:45~15:00闪电集中到了洪泽湖西部,说明雷暴天气系统自东向西过境洪泽湖。

8.(2019福建3月质检)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洪泽湖,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摩擦力小B.空气对流减弱C.水汽得到补充D.热量得到加强答案 B 由“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可判断雷暴强度与气流上升强度呈正相关,而夏季(7月)洪泽湖相对陆地为低温区,故雷暴经过洪泽湖时,因水温低而空气对流上升减弱,导致雷暴强度降低。

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决定。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19安徽合肥第三次教学质检)图示区域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 )A.西南部B.东南部C.东北部D.西北部答案 B 读图可知,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左右,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

10.(2019安徽合肥第三次教学质检)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原因有( )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控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 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变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强,气温升高;3月到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到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故气温高。

11.(2019安徽合肥第三次教学质检)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

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 )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盛行西风答案 D 读图可知,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四川遂宁三诊)读世界部分地区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阴影部分为海洋),回答下列问题。

(22分)(1)推断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季节,并说明依据。

(8分)(2)简析M地此时的天气特点。

(6分)(3)写出N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并简述N所在气压中心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8分)答案(1)夏季。

海洋上大范围的高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同纬度海洋的气压高于陆地;地中海及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受高压脊控制。

(每点2分,共8分)(2)M此时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6分)(3)1 016 hPa;当地为地中海气候;N所在高压中心加剧了其夏季的炎热干燥程度;拓宽了地中海气候区的分布范围。

(8分)解析第(1)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形成低压,海洋上为高压;冬季相反。

图中大西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因此为夏季。

此外海洋上大范围的高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地中海及沿岸地区受高压脊控制也说明此时当地为夏季。

第(2)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知,M处为高压脊,气流下沉,气温上升,天气晴朗。

第(3)题,N所在区域为地中海,夏季海洋上形成高压,N所在气压中心为高压,因此N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为1 016 hPa。

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

N所在地区形成高压中心,因此加剧了其夏季的炎热干燥程度,拓宽了地中海气候区的分布范围。

13.(2019黑龙江大庆第三次教学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材料一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并伴随阶段性低温。

持续降水导致土壤过湿,很多降水集中区出现明显的农田湿渍害(指因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导致作物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材料二南方地区某时段降水日数分布图。

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18日南方地区降水日数分布图材料三南方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原理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推测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我国南方地区日照时数的分布特点。

(6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入冬以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6分)(3)简析持续阴雨天气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6分)(4)请你针对南方的这种天气状况给当地市民三点温馨提示。

(6分)答案(1)日照时数中部低四周高(大体上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增);最低值出现在贵阳、长沙、南昌、杭州沿线地区;最高值出现在川西、滇北一带。

(每点2分,共6分)(2)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较正常年份势力偏强。

(2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东南风和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暖湿气流(2分)与来自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频繁在南方地区交汇,(2分)导致南方地区入冬以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

(3)持续阴雨使土壤中水分过多,导致土温过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光照不足、气温偏低,光合作用弱,不利于作物成熟,影响产量;容易滋生病菌,影响作物产量,出现湿渍害,导致作物减产;不利于开展农事活动。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①道路湿滑,注意出行安全,做好防滑措施;②天气潮湿易滋生细菌,注意疾病预防;③关注气温变化,注意保暖;④山区持续降雨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注意防范;⑤雨天出行,请携带好雨具。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信息可知,该时段降水日数最多的在中部地区,即中部地区日照时数少;川西、滇北一带降水日数少,日照时数多。

具体是日照时数中部低四周高(大体上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增);最低值出现在贵阳、长沙、南昌、杭州沿线地区;最高值出现在川西、滇北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