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 3.8《声声慢》同步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4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万年。好诗已几乎被唐朝诗人写尽,宋人只有另辟蹊径。于是又一朵奇葩——宋词在中国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绽放,与唐诗争奇斗艳。

【作者简介】

1.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南唐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北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五代的南唐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但因统治者沉湎于宴乐逸安致使国势危殆。李煜即位后即向北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穷奢极欲,政治上既不甘心应命入朝北宋,又无治国良策,反而听信谗言,诛杀直言进谏的潘佑、李平等人。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被俘。环境和身份的急剧转变,深刻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悔恨、怨痛、想挣扎而又无能为力的内心矛盾。

以亡国为界,李煜的创作分前后两期。前期之词,多反映帝王的荒淫生活和颓废思想意识,风格绮丽柔靡。国亡后,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所谓的苏、辛“豪放”派打下了基础,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2.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7岁能属文,真宗景德初年(大约14岁)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得到皇帝赞赏,赐同进士出身。仕真宗、仁宗两朝,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宰相。他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他的诗文追崇“西昆体”。晏殊词主要表现富贵人家的景致气象及闲愁闲绪,承南唐传统,为北宋初期一大家,尤承冯延巳深婉含蓄的风格。

3.柳永(?~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于宋仁宗朝,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此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改名后,方于景祐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

葬之于南门外。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制了大量的慢词。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4.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其词风格低回婉曲,凄苦深邃,艺术成就很高,是著名的“词家三李”之一。

【背景探寻】

1.《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是位亡国之君。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陷,南唐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写下了这首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2.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承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他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较大。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孔大娘却已能歌咏了。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

3.《雨霖铃》一词是词人柳永中年漫游江南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他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是取唐时旧曲翻制的。据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勾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也写作《雨淋铃》。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牌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可谓尽情尽致地写出了委婉凄恻的离情。

4.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文本素材】

千古愁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那时人们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甚至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人愁。是啊,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课外链接】

白岩松:解读“幸福”的人

10年前,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出版,曾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痛并快乐着”这5 个字不仅仅是白岩松心情的写照,也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感受。10年之后,他的新作《幸福了吗?》再次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说10年前《痛并快乐着》透出一种乐观和坚定的态度,那么10年后《幸福了吗?》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郁。

深谙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历史潮流密不可分的白岩松,作为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了10年来发生在每个中国人身边的大小事情,以及“名利场”中的冷暖百态。改革开放30余年,最初的20多年,目标很物化:温饱、小康、翻两番。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但是到了最近10年,随着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反倒是抱怨、不安、焦虑甚至暴力因子充斥在各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