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有效管理
渔政归谁管理制度
渔政归谁管理制度一、引言渔政是指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进行管理和监管的政策和制度。
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要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渔政管理制度。
渔政管理制度不仅关系到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关系到渔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渔政归谁管理,如何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渔政管理的必要性1.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是指在海洋或内陆水域中供捕捞的水生生物资源。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渔政管理的首要任务。
如果渔业资源遭到过度捕捞或破坏,不仅会损害渔业资源本身,也会损害渔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因此,建立健全的渔政管理制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民生计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2. 科学发展与效益最大化渔业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涉及到水生生物学、海洋科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个领域。
只有建立科学的渔政管理制度,才能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渔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3. 社会稳定与民生保障渔民是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主体,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渔民的生计和生活。
建立健全的渔政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障渔民的生计,也可以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渔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1. 渔政管理的缺失和不完善我国渔政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法不完善,缺乏专门的渔政管理法律法规;二是监管不力,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滥捕现象屡禁不止;三是执法不严,一些渔民违法行为难以制止;四是管理体制不合理,多头管理、重复管理、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较为突出。
2. 渔政管理的个别地区问题在一些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和滥捕,已经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例如,东海、南海等地区的一些渔业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危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3. 渔政管理的改革与探索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渔政管理的改革和探索,例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开始建立海洋渔业资源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交易市场的方式转变渔业资源的管理模式。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保障渔民利益的重要举措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与保障渔民利益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品需求的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合理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既能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保障渔民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管理措施。
一、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有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可以防止资源过度开采和滥捕滥捞,从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过度捕捞会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因此,管理渔业资源对于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2. 保护渔民利益合理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有助于保障渔民的利益。
资源过度开发会导致鱼类数量减少,渔民的收入也会相应下降。
通过管理措施,如渔业配额、捕捞季节限制和保护禁渔区等,可以确保渔民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并可持续地从海洋中获得生计。
同时,管理措施还有助于避免不合理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减少渔民之间的矛盾。
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实施措施1. 制定渔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渔业法律法规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基石。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包括渔业资源的归属权、渔业许可制度、渔业捕捞限额和捕捞规则等。
通过明确的规定,可以监管渔业行为,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滥捕滥捞。
2. 设立保护禁渔区在一些特定区域设立保护禁渔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
保护禁渔区可以划定在重要的繁殖和生长区域,以保护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通过禁渔,可以让渔业资源得到适当的休养生息,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
3. 推广科学渔业技术科学渔业技术可以帮助渔民提高渔获量,并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
例如,使用渔网选择性排序装置可以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损失,降低捕捞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同时,通过推广环保的渔业设备和捕捞工具,如渔具的替代和生态渔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强化监督执法监督执法是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在面临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严峻局面的今天,保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以渤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为例,分析了造成渤海地区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了解决渤海渔业资源现状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渤海;渔业资源;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一、渤海渔业资源的现状渤海是黄渤海渔业的摇篮。
长期以来,它为北方三省一市人民提供了大量水产品,为沿岸数十万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为出口换汇,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但是,现在渤海渔业资源状况与50一60年代不同。
渤海地处暖湿带,水质肥沃,浮游生物繁华,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
因而渤海历来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常,素有“百鱼之乡”的美誉,渤海区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7%,其中对虾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2,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再加上渤海是内海,封闭性强,便于控制,更决定了渤海在我国海洋渔业中的特殊地位,然而,如今的渤海却告别了往日的辉煌,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极大地制约着渤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实现渤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对策,对渤海有着重要意义。
二、导致渤海渔业资源现状的原因(一)超强度及掠夺性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渔业经济价值下降1.资源掠夺性开发加剧在五、六十年代,我国渔业管理追求的是产量,强调“增船增网、多捞多捕”,基本上不考虑资源保护问题。
在之后的近30年里,全国各地盲目扩大捕捞能力,机帆船拖网作业和定置作业在各地发展,而传统的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流、钓作业多被淘汰,渔场作业由季节性生产转向常年追捕,产卵和越冬鱼群被大量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渔业率先引入市场机制,捕捞生产单位进一步分散化。
在渔民生计与渔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下,资源掠夺性开发进一步加剧。
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41207[收稿日期]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02EFN214201149)[第一作者简介]罗相忠(1965),男,湖北武汉市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罗相忠,邹桂伟潘光碧,杨国庆 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摘要]对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本世纪初我国本领域重点发展趋势应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关键词]淡水渔业;现状;发展趋势;中国[中图分类号]S9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5)05009805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是世界上淡水水面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淡水渔业发展最早的国家。
淡水渔业在中国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对世界的渔业文明做出过应有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淡水渔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正确政策的指引,加之市场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渔(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淡水渔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2]。
与此同时,面对新世纪头20年举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面对我国加入WT O 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淡水渔业也面临着更多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为此,笔者综合相关材料,结合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提出其发展的几条主要应对趋势,期望与水产同仁们共同探讨,合力促进水产事业的进步。
1 淡水渔业地位与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淡水渔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的渔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其总产量约占国内渔业产量的4成;在世界渔业中,其池塘养殖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处于世界首位(不包括工厂化、流水和网箱养鱼单产);以占世界6.7%的淡水泾流量生产了世界43.5%以上的淡水养殖产量。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唐山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本文将对唐山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
1.资源概况:唐山市位于渤海湾,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根据调查数据,唐山市海域面积约为10173.5平方公里,其中港汉岛、金秋湾等地是重要的渔场。
渤海湾是黄海的内海,海流湍急,水质富含营养物质,适宜渔业资源的繁衍生息。
2.资源分布: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包括中鳌渔场、北棉渔场、南官渔场等。
中鳌渔场被誉为“渤海湾之鳌”,以渤海大虾、黄鳝等渔业资源著名。
北棉渔场以黄海钓鱼、渤海大虾等资源闻名,南官渔场以渔米为主要资源。
3.资源丰富度: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唐山市海域资源储量约为10万吨,其中渤海大虾约为4万吨,黄鳝约为2万吨,渔米约为3万吨,黄海钓鱼约为1万吨。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度高,为渔民提供了良好的渔业发展机会。
1.加强资源保护:为了保护唐山市海洋渔业资源,应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法规,加大对违规捕捞的查处力度。
加强渔业资源调研和监测,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渔业资源利用方式,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渔业科技水平:为了提高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加强渔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加大对渔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开展渔业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提高渔业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3.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为了实现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通过发展渔业生产加工业,提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
积极发展渔业旅游业,利用独特的海岸线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培育渔民发展意识:为了保证唐山市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培育渔民的发展意识。
加强渔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水平。
关于渔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渔业的调研报告标题:中国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渔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捕捞和养殖活动,对于维持人类食物供应和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渔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渔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
2019年,中国渔业产值达到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渔业产值的20%左右。
目前,中国渔业主要分为捕捞和养殖两大类。
捕捞主要以海洋渔业为主,包括远洋捕捞和近岸捕捞;养殖主要以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为主。
三、存在的问题1. 违法捕捞:由于缺乏监管和法律意识,一些渔民存在非法捕捞的行为,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2. 过度捕捞:由于渔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重要渔场进行过度捕捞,导致一些鱼类资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3. 水质污染:农业和工业活动对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渔养殖水域受到污染,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4. 主要种类单一:中国的渔业产品主要以鱼类为主,缺乏多样性,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需要进一步开拓渔业产品种类。
四、建议1.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可持续发展。
2. 限制捕捞量:制定合理捕捞和养殖规模,限制渔业资源过度利用,保护鱼类资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技术支持:提供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渔业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提高捕捞和养殖效率。
4. 推动绿色渔业发展:加强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治理渔养殖水体污染,推动绿色渔业发展,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发展多元化产品:加大对渔业产品加工和创新的投入,发展多元化的渔业产品,提高渔民的收入和竞争力。
六、结论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和法规建设,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加强科技支持,推动绿色渔业发展并加大对产品创新的支持。
关于中国渔业的政策规定
关于中国渔业的政策规定标题:中国渔业政策规定:保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本文将全面探讨中国渔业政策规定的多个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中国渔业政策的全面理解。
第一部分:渔业资源保护政策1.1 渔业牌照制度:渔业牌照制度是中国政府对渔业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手段。
这一制度要求渔民获得合法牌照才能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遏制非法捕捞和保护渔业资源。
1.2 渔业禁渔期:中国政府设立了渔业禁渔期,限制特定海域或特定渔业资源的捕捞时间,以确保繁殖和生长过程中的资源保护。
1.3 渔业科研与监测: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渔业科研与监测工作,提高对渔业资源数量、分布及健康状况的了解,以便更加科学地制定渔业管理政策。
第二部分:可持续渔业发展政策2.1 渔业减捕增养政策:为了平衡渔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国政府推行渔业减捕增养政策,限制捕捞量,并积极推进渔业养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提升渔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国政府鼓励渔业科技创新,并通过有效的技术推广,帮助渔民采取更科学、高效的捕捞和养殖方式。
2.3 就业扶贫与转岗政策:为了减轻传统渔业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就业扶贫和转岗政策,帮助渔民脱贫致富,从事其他收入增长的农业或非农业活动。
第三部分:渔业市场监管政策3.1 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国政府加强对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要求,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渔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渔业市场准入管理:中国政府实施渔业市场准入管理,对进口海产品和国内渔业企业进行严格准入审核,防止低质量产品进入市场,保护国内渔业发展和渔民的利益。
3.3 渔业经济扶持政策:中国政府出台渔业经济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渔民和渔业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他们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渔业经济效益。
长江禁捕行动总结
长江禁捕行动总结简介本文旨在对长江禁捕行动进行总结和回顾。
长江禁捕行动是中国政府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资源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以限制和减少长江的渔业捕捞活动为主要内容。
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渔业和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渔业资源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渔业管理,长江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枯竭的风险。
为了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和恢复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中国政府决定实施长江禁捕行动,限制和减少长江的渔业捕捞活动,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制度。
目标长江禁捕行动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2.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的稀缺和濒危物种的数量;3.促进长江沿岸渔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4.增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渔业管理能力。
实施长江禁捕行动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禁止一定期限内的渔业捕捞为了实现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通过禁止一定期限内的渔业捕捞来控制长江的捕捞压力。
禁捕期限将根据长江渔业资源的状况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更新。
2. 加强渔业监管和执法加强渔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规捕捞和渔业资源破坏行为。
建立健全的渔业执法体系,并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协作和合作。
3. 促进渔业转型和升级通过鼓励渔民参与渔业转型和升级项目,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逐渐转向可持续的渔业经营模式。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渔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加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包括水质治理、河道整治、湿地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等方面。
建立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项目的实施。
效果长江禁捕行动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效果的简要总结:1.渔业资源恢复:长江禁捕行动显著减少了长江的捕捞压力,促使长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和增长。
红树林的渔业资源和可持续捕捞
红树林的渔业资源和可持续捕捞红树林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生态系统,其位于潮间带和河口地区,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重要过渡区。
红树林不仅为众多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和繁殖场所,还是许多渔业资源的重要栖息地。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的渔业资源和可持续捕捞的相关问题。
一、红树林渔业资源的丰富性红树林湿地是许多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在红树林的根系间,大量的浮游动物在潮汐的影响下聚集,吸引了大量的鱼类前来觅食。
同时,红树林提供了繁殖和孵化的理想环境,让许多鱼类得以在这里安全繁衍后代。
此外,红树林还为众多的蟹类和贝类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河口地区的盐度适中,满足了这些水生动物的生存需求。
而这些蟹类和贝类,又是当地渔民捕捞的主要对象。
红树林渔业资源的丰富性,为当地渔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面临的挑战: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的渔业资源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过度捕捞不仅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还破坏了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不负责任的捕捞行为,例如使用爆炸或毒鱼剂等非法捕捞方式,不仅损害了渔业资源本身,还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红树林栖息地的破坏也对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乱伐红树林、填埋湿地和过度开发河口地区等活动导致了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使得许多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失去了合适的栖息环境。
三、可持续捕捞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红树林的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持续捕捞的目标是确保捕捞活动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并且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满足人类的需求。
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捕捞许可制度、限制捕捞规模和周期等措施,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的配额和捕捞季节的限制,可以帮助恢复和稳定渔业资源的数量。
其次,加强监控和执法工作也非常重要。
通过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滥捕滥砍的现象,从根本上降低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压力。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背景
海洋渔业资源是中国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保护和有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制定了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目的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
1.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对各类渔业资源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以了解资源状况和变化趋势。
2. 渔业资源保护区划定:为了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制度规定了一些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域,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渔业许可制度:为了控制渔业活动的规模和数量,制度实行了渔业许可制度,要求渔业从业者获取合法的渔业许可证才能从事相关活动。
4. 渔业捕捞和养殖管理:对于渔业捕捞和养殖活动,制度规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捕捞数量、禁止破坏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等。
5. 渔业法律法规:制度明确了渔业活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监督和执行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
监督机构将对渔业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与各类渔业从业者、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论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和管理我国海洋渔业资
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应积极遵守制度规定,共同推动海洋渔业的可
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在全球海洋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建立和有效管理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是一种通过限制或禁止捕捞活动,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定区域。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目标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
管理原则包括科学管理、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参与。
1. 科学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制定捕捞配额和限制措施,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健康状态。
2. 综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
政府、科研机构、渔民和非政府组织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实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3. 可持续发展管理制度应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同时,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损耗。
4. 社会参与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倾听渔民、环保组织、科研机构等各方的声音,加强合作,促进共识,提高管理效果。
二、管理措施为有效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法律法规、监测评估、执法和处罚等。
1. 建立法律法规制定有关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管理的基础。
法规应包含渔业资源的保护范围、限制措施、划定边界和禁止行为等内容,确保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合法性。
2. 监测评估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状况和效果。
监测包括物种数量、生态系统状况、水质等方面的数据收集;评估则是对管理措施和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适时调整提供依据。
3. 执法和处罚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的执法力度,对违规捕捞行为进行处罚。
执法包括巡逻监测、检查抽查和调查取证等,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
三、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在管理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区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资源监测技术的不足、违规行为的难以取证、管理者能力和经验的不足等。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均海洋资源排名十分靠后。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洋渔业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随之是海洋捕捞过度及近海渔业遭受重创。
从2005年起,我国近海海洋捕捞量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近海捕捞已处于困境,近海中许多品种的鱼类已经濒临绝境。
虽然采取了休渔、渔船数量零增长等有效措施,但短期内还是无法解决近海渔业资源不断萎缩这一问题。
远洋渔业作为解决渔业产品需求和供应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成为我们当前需要首先考虑的方式。
随着科技和技术的发展,远洋渔业捕捞量近年来的急剧上升。
但对比美国、日本等国的远洋渔业发展大国。
我国的远洋渔业不仅在技术上亟待提高,并且在战略规划和行业发展上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刘昭阳大连海洋大学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远洋渔业是指不在本国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而远离本国的海域的地方进行捕捞作业的方式,譬如在他国的经济海域或者由世界组织划分的公海领域进行相关的捕捞作业,然后运输贩卖或者进行加工售卖的方式。
[1]远洋渔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发展历史并不久远。
但是一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国的船舶、导航、捕捞等设备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远洋渔业能力十分综合的体现。
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远洋渔业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产业经营范围基本覆盖全球和水产业重点区域,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远洋渔船数量不断增加,队伍壮大,远海作业能力增强。
中国远洋船队由最初的十几艘单一近岸底拖网作业船,发展到当前近3000艘有各类远洋渔船。
同时增长的是远洋渔业的产量,迄今远洋捕捞量已经超过200万吨,丰富了国内水产品市场供应,缓解近海渔资源的捕捞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远洋渔业作业范围十分广泛,遍布世界各个区域,在三个大洋的主要海域都有涉及,与其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过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我国现在还在开拓新的海域。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经济表现方面,中国海洋经济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产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0.8%。
海洋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撑。
其次,中国海洋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建设、航运物流、海洋旅游等。
其中,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中国海洋经济的核心。
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等。
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4年,中国渔业产值已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中国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渔业管理和保护。
海洋能源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兴领域。
我国海洋风电、海洋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海洋能源有望成为未来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建设是支撑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洋工程建设,如海洋牧场、海洋科研平台、港口码头等。
这些海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海洋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航运物流和海洋旅游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全球最大航运货物量的国家之一,航运物流业对于维护国家经济运行和供应链的畅通至关重要。
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国内外游客对于海滩度假、潜水、游艇娱乐等海洋旅游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加快创新驱动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创新驱动是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和转型的基础。
我国正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和发展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中国海洋经济也需要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绿色发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合作。
例如,中国成为国际海底区域权威机构的成员国,参与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渔业资源管理
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是指海洋和淡水中的各类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水生生物资源。
以渔业资源为核心的渔业产业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渔业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渔业资源管理的意义渔业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保护和维护渔业资源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管理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护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防止渔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损害,确保各类生物资源的健康和繁衍。
2. 维护生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可以控制渔业活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避免过度捕捞导致的捕捞压力过大,保持渔业资源的相对平衡状态。
3. 促进经济发展:渔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渔业资源,可以提高渔民的收入水平,促进渔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4. 保障食品安全:渔业资源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管理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通过有效管理渔业资源,可以确保渔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二、渔业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为了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1. 科学管理:渔业资源管理需要依据科学调查和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包括渔业资源调查、渔业资源评估、渔业监测等科学手段,为制定和调整渔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区域管理:渔业资源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渔业资源特点和渔业活动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将渔业资源管理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针对各区域的资源状况和渔业活动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
3. 多元参与:渔业资源管理需要吸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多元化的管理参与。
渔业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
渔业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渔业类行业来说,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渔业类行业,提出一些最佳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并有效管理渔业资源。
一、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体系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建立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制度,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应加强对渔业行为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渔业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二、推行生态友好的捕捞方式渔业类行业的捕捞方式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传统的捕捞方式往往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例如底滚网捕捞会破坏海底生物栖息地,大规模捕鱼等也会导致鱼类资源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推行生态友好的捕捞方式,例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捕捞工具,如圈网、围网等,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另外,限制捕捞数量和季节,保护渔业资源的再生和繁衍,维持渔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加强渔业培训和宣传教育为了让渔民更好地理解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加强渔业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渔业资源保护的知识、科学捕捞技术以及合法合规的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渔民的科学素养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渔业管理法规,并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四、加强渔港环境治理渔港是渔业类行业的重要场所,保护渔港环境对于渔业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渔港环境治理需要从源头上进行,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
另外,也需要加强对于渔船油污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减少油污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渔港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渔港环境问题,确保渔港的生态环境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渔业资源论文范文3篇
渔业资源论⽂范⽂3篇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论⽂1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的渔业⽣产国,改⾰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中国则在改⾰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发展。
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上⼀年增加3%。
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
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农民收⼊有着⾄关重要的作⽤,它对我国的粮⾷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创汇的⼀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
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世纪⼋⼗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主经营权,提⾼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发展。
到⼋⼗年代末⾄九⼗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带来的增长动⼒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
此后,随着渔业产业⼯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带来了⼀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潮。
⽽且到九⼗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的增长,海上项⽬的建设,污染物对⼤海的过量排放等。
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和捕捞强度的加⼤,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
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资源,但它的使⽤不是⽆限度的。
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旦超出其⾃我更新的能⼒,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能⼒,成为不可再⽣资源。
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
国内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环境论文)
国内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生态环境的重要调节器,更是21世纪确立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海洋经济则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
海洋中蕴藏着的丰富资源──生物、矿物和能源,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成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内涵包括对海洋资源的协调利用、高效利用、公平利用、环保利用等。
伴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利用,海洋资源衰竭、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成为社会的热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出谋献策,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陆地资源日趋短缺,海洋以其巨大的空间、丰富的资源优势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向海洋索取财富,变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洋经济优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随着海洋开发的逐渐深入和扩大,过去一些不曾暴露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比如过去海洋一直被人类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人类可以不付出任何经济补偿就可以开采海洋资源,而海洋资源价值的提高,又促使众多部门纷纷下海,更谈不上什么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问题。
可是现在,海洋污染与资源枯竭已经影响到对海洋的开发利用。
过去那种任意占用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海洋开发的要求。
在此,有必要对海洋资源的特性与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和认识,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以促使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1.海洋资源1.1海洋资源的特性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
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
这些资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研究海洋资源的特性是实现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
海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特点,比较常见的观点是把海洋资源的特性分为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水资源与可持续渔业发展
水资源与可持续渔业发展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而渔业作为人类获得食物和经济收入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与可持续渔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
第一部分:水资源与渔业的重要性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是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基础,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农业、工业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重要依赖。
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渔业作为一项单一依靠水资源的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巨大。
渔业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可持续渔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水资源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对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水资源的质量和流动性对渔业的影响非常大。
水体的污染和过度开发会直接影响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污染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另外,水体的流动性也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迁徙产生影响。
水流的变化可能导致渔业资源的迁移和捕捞难度的改变。
其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渔业发展至关重要。
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濒危物种的灭绝。
此外,过度利用水资源会破坏渔业的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并导致其它生态问题的发生。
第三部分: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渔业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确保渔业资源的健康和丰足。
其次,要加强渔业管理与监控。
建立可持续渔业管理体系,制定渔业捕捞和养殖的规范和限制,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并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减少捕捞压力。
立冬期间的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
立冬期间的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立冬这个时节,渔业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立冬期间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
一、立冬期间渔业资源管理的背景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也是渔业资源进入丰收季节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很多渔民和渔业相关从业者开始出海捕捞,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和衰退的风险。
因此,立冬期间的渔业资源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二、立冬期间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 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是渔民们的衣食之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可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不仅能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还能够保证未来渔业的发展和渔民们的生计。
2. 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可以减少捕捞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 维护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可以维护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三、立冬期间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措施1. 加强渔业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渔业部门应加强对渔业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守法规的能力。
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维护渔业资源的正常秩序。
2. 实施渔业资源的科学保护与管控通过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捕捞季节和尺寸限制,控制渔获量,保护重要渔业种资源,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监测与调查研究工作渔业部门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与调查研究工作,掌握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和分布范围,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捕鱼法律规定的好处(3篇)
第1篇一、引言捕鱼作为一项古老的渔业活动,自古以来在我国就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原因,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捕鱼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捕鱼法律规定的好处。
二、保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 限制过度捕捞捕鱼法律规定对捕捞强度、捕捞工具和捕捞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以减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通过限制捕捞强度,使渔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
同时,规定捕捞工具和捕捞方法,降低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捕鱼法律规定要求渔业管理部门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状况。
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规定了对渔业资源恢复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如禁渔期、禁渔区等,以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殖。
3. 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捕鱼法律规定鼓励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型渔业业态,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水域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活1.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捕鱼法律规定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限制捕捞强度、禁止使用禁用渔具等方法,降低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规定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如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等,以维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2. 保障人民生活渔业资源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捕鱼法律规定通过保护渔业资源,确保了渔业资源的稳定供应,满足了人民对水产品的需求。
同时,渔业的发展也为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四、促进渔业法律法规实施,提高执法效能1. 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捕鱼法律规定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不断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使渔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有效管理摘要近年来,中国渔民出海捕鱼,总是面临着被周边国家干扰。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渔民不惜冒着危险远离近海捕鱼,以致被他国骚扰?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的捕捞所带来的渔业资源衰减,污染加剧带来的水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我国渔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渔业增长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但是目前正处在第二次转变的高位起点上。
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中国渔业该如何发展,如何摆脱资源衰退、环境恶化的影响。
在这样起点较高、困难较多、任务较重的阶段,我国渔业如何铸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如何实现渔业和渔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要清楚认识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找出产生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成为一项紧迫且必需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国内外因素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从国内法律法规建设,到国际交涉,再到国内渔业资源的系统结构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渔业;系统;资源;生态环境一、我国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现已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
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如渔业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渔业的发展。
(一)、我国渔业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随之的渔业三大产业发展问题既独立的与资源环境发生着影响,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渔业系统。
我国渔业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力量,受资源环境约束性大。
伴随着渔业经济发展“量”的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显出来,如地区性的结构不平衡,品种层次的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等。
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的联动不协调成为限制我国渔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资源:资源是渔业发展的基础。
由于渔业资源的共有属性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捕捞强度始终居高不下,致使过度捕捞随着人们对渔业资源的认识从无限到有限的过程。
在很长的时间里,渔业资源的利用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种类减少、数量下降和资源结构改变等。
近海鱼类资源利用严重过度,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胶州湾内渔业资源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历年来渔业的主要经济鱼虾蟹等种类濒临消失,资源量趋于枯竭。
据资料统计,胶州湾渔获种类已由80年代的109种降至90年代的58种,减少了46.3%,90年代的网获量仅占80 年代的10%左右,尤其以牙鲆、真鲷、梭鱼、半滑舌鳎鱼等优质鱼种数量锐减。
渔获对象的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前等状况日趋明显。
由于过度捕捞,致使东海渔场的渔业资源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资源结构基本解体,而被新成长的生物群落或为食物链更低一层次的生物群落代替。
据测算,东海渔业资源的平均营养级,60-70 年代在 2.7-2.8 级之间,1990 年加权平均仅为2.49 级,近年来更在2.45 级以下,已接近极限。
据监测,帆张网捕获的带鱼、小黄鱼、鲳鱼3 种幼体的比例达44.3%-54.6%。
带鱼虽然维持在较高的产量,但鱼体逐年小型化、低龄化,且渔场分散。
连原来量多、值低的马面鱼,也难逃资源衰竭的厄运。
并且,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实施已后,大量渔船被迫退回近海渔场作业,渔业资源将因此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环境: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本。
水域环境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生存、繁衍和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渔业的生态环境虽然总体状况保持良好,但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依然严重,使渔业经济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剧,给捕捞业、养殖业、育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陆源污染物大量倾入近海及其沿岸,使近岸海域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
污染事故又不断发生,直接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有机物、无机氮、无机磷超标呈上升趋势,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传统掠夺式渔业致使养殖量大大超过环境容纳量,种质退化,养殖病害不断。
这些都是制约渔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1-2006 年,我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共发生7282 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14 亿元,可推算经济损失221.39 亿元。
尽管2004、2005 年略有下降,污染事故仍在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
这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由此造成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继续减少,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危害依然存在,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原因分析:(一)、渔业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主体被虚置:渔业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一点毫无争议。
但谁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渔业资源产权却没有进一步明确。
产权虚置致使所有权的责权利无人监督落实,忽视了渔业资源所有者所具备的权益,所有权事实上被使用权所替代,甚至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侵吞所有者的权益。
加上国家因为昂贵的费用放弃对代理者的监督,在选择代理人时也具有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考虑的倾向,使得国有产权被虚置,外部效应很大。
由于渔业处于事实上的自由准入状态,每一个渔民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权利,如无限制的捕捞。
如果不存在对他使用共有权利的监督和谈判的成本,他在最大化的追求个人价值时,由此所产生的成本就有可能有一部分被参与进来的其他渔民所承担,即存在收益内部化、成本外部化现象。
与其坐等其他渔民获益自己承担成本,不如自己也在抢捕中分得一份利益。
于是过度捕捞现象愈演愈烈。
(二)、国际公约协定对我国渔业发展的限制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施后,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建立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加强了对所辖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对别国入渔条件和要价越来越高,增加了我国渔业向外发展的难度。
沿海国围绕专属经济区或专属渔区渔业资源的养护与争夺而引起的渔业纠纷骤然增加。
第一,中日、中韩、中越三个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得我国渔船作业范围骤然减少,大批渔民、渔船撤回近海作业,造成渔业资源衰竭;第二,沿海国关于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义务界定不一致,自我利益考虑过度,如有些沿海国为保护本国的渔业资源,甚至通过立法明令禁止他国渔船在其专属经济区通过,印尼在专属经济区中对我国渔船采取管制措施时过度使用武力等等,这显然是违背《公约》规定的;第三,海域划界不清。
在东海海域,划界问题是中、日、韩三国间久悬未决的争端。
在这个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单方面的权利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
目前,我国与韩国、日本都签署了政府间的渔业协定,但没有解决相互间的海域划界问题,造成东海的开发利用纠纷不断。
南海问题则是更复杂和更难解决的问题。
南沙群岛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周边国家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严重,但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并未获得实质性解决,潜在矛盾冲突依然存在。
南海周边的有关国家为达到为其主张的主权造势的目的,仍然一再驱赶、扣押中国作业渔船,挤压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空间。
(三)、国内法律法规对我国渔业发展的约束法律主体缺失。
在我国包括《渔业法》在内的所有与渔业相关的法律制度中,从未出现过渔民的概念,所以从法律层面上讲,在我国没有“渔民”。
《渔业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始终没有出现渔民概念,也没有阐释清楚法律主体。
结果是一方面导致个人、企业其他组织纷纷进入渔业,造成过度捕捞;另一方面,现有渔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水域滩涂的征用补偿问题。
内容不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法》等关于渔业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涉及渔船用于非捕捞用途的规定。
这就造成渔民转产转业难度大增,因为很多渔民转产从事休闲渔业,渔船能不能载客是个关键问题。
还有,对渔业发展来说,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至今没有法律来规范,造成渔民行业协会等的法律地位未得到保护,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严重阻碍其发展。
在法人登记、征缴赋税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这不仅给其经营活动带来种种不便,而且使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四)、渔业管理制度效果差:我国现有的渔业管理所依赖的主要是技术性措施和投入控制。
投入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渔业资源衰退的速度。
但20 世纪50 到70 年代各主要渔业国家的实践表明,这种以投入管理为主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捕捞努力量的持续增长。
实施该制度的渔业中,资源继续衰退。
在我国的实施也表明,捕捞许可制度、伏季休渔制度、渔船回购与报废制度等都存在缺陷。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对策选择:在现阶段,我国渔业发展应继续把保障水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作为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作为我国食物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其总产量在中长期里保证一定的数量和一个合理、适当的增长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应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资源状况确定总量平衡,避免产品短缺或过剩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
要处理好资源与环境、捕捞与养殖、近海与远洋、生产与加工等关系,努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一)法律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渔业执法管理水平。
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建立适合国情的渔业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等重要文件的生效,国际渔业法律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与周边沿海国和远洋渔业入渔国家的渔业关系也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多边的渔业协定已经成为世界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普遍标准。
整个海洋渔业管理已从专属经济区扩大到整个捕鱼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使海洋渔业进入了全面管理时代。
根据国际渔业立法和管理制度的新发展,以及我国与有关沿海国渔业关系的新变化,我们必须争取在10 至15 年的时间内,建立起新的海洋渔业秩序,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渔业法规制度。
加快完善渔业立法步伐,建立一个既与国际渔业法规和双边渔业协定相衔接,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渔业法律保障体系。
在养殖增殖业、远洋渔业等方面,也需进一步完善渔业法规,抓紧制定和完善与周边国家共管区域的捕捞管理规定,以及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的养护、利用与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