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合集下载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C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6.黄土高原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C )
A. 内力作用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流水侵蚀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7~8题。
C 7. 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
4.图中代表岩浆岩的字母为
A.a
B.b
C.c
(C)
D.d
5.图中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重熔再生
(B)
C.外力作用
D.冷却凝固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6~7题。
喷出岩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6.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为变质岩
(A )
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
特征是__干__旱__少__雨____。 (3)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D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__青___藏__高__原___(地形区)。 (4) 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B___图,该地貌名称叫
河___口__三__角__洲____。
2. 地表形态塑造的存在基础: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问题导学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12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2:27:1812:27:1812:279/12/2021 12:27:18 PM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表形态是如何塑造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表形态塑造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表形态塑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地表形态的演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地表形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造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地表形态塑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地表形态塑造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表形态塑造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将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地表形态塑造的理解。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感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作用机制。
2. 地表形态塑造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构成2.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 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分析5.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表形态的构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分析,以及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地表形态的变化原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地表形态的构成,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基本组成。

3. 讲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4. 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风化、侵蚀、沉积、固结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5. 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实际中的表现。

6. 探讨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地表形态的变化原因。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地表形态的构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

2.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如地震、火山、风化侵蚀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地壳运动、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等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

1.2 教学内容地表形态的定义与分类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中的作用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表形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解。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原因。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考察学生对地壳运动、风化作用、侵蚀和沉积等地表形态形成因素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地壳运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使学生掌握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地壳运动的概念与分类地壳运动的原因与动力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例分析: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变化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壳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理解。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的理解程度。

考察学生对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风化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使学生掌握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风化作用的概念与分类风化作用的原因与动力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例分析:风化作用造成的地表形态变化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风化作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的理解程度。

考察学生对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认识。

第四章:侵蚀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运用图表质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法。

、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板书】一、内力作用【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第一段和案例,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不均匀。

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

【板书】.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转折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认识地球内外特殊地貌形成的力量;3.学习土壤侵蚀和风化的过程;4.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小组合作、图表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表形态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地球内外特殊地貌形成的力量;3.土壤侵蚀和风化的过程。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用图片展示不同地表形态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兴趣;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地表形态的认识和观察;3.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几个地貌特征,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步:探究地球内外特殊地貌形成的力量(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外特殊地貌形成的力量,如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特殊地貌进行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力量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3.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图片、图表等方式展示。

第三步:了解土壤侵蚀和风化的过程(25分钟)1.通过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和风化现象,学生做好观察记录;2.课堂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不同土壤样品,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土壤侵蚀和风化的过程;3.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分享并讨论。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2.引导学生总结地表形态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地球内外特殊地貌形成的力量;3.学生绘制总结图表,梳理课堂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游戏(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3.游戏结束后,进行获胜小组的表彰。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图表,评价学生对地表形态和地貌形成力量的理解;3.评价学生在课堂游戏中的表现情况。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就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第二部分,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了在内外力作用的参与下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全课教材的小结。

这一节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本节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不同作用。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其各自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了解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形成的作用。

难点: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教学法读图分析多媒体课件学生绘图训练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特征的图片。

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成了地表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观,引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讲授新课:(一).内力作用根据地表各种形态的图片,请各位同学对图片解释其形成原因,寻找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

然后教师从力量来源、表现形式、主要作用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设问:①我们展示的是一组千姿百态的地表图片,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请分别说出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从何而来?(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请同学们解释喜马拉雅山、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我国西北地区等的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2)掌握地壳运动、气候、流水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地表形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理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2)地壳运动、气候、流水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地表形态现象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1)地壳运动、气候、流水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内在联系;(2)地表形态现象的实际应用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地理模型和图示;(3)准备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案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章节内容;(2)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原因。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运用地理模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地壳运动、气候、流水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分析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3. 课堂练习与讨论:(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2)组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际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了地球表面形态的构成和变化,掌握了地壳运动、气候、流水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过程;(2)掌握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地表形态变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地表形态变化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理模型演示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表形态演变过程中各种力量的作用及相互关系;(2)实际地表形态变化现象的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演变;(2)提问:“地表形态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力量在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1)讲解地表形态的演变过程,如地壳运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2)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地球内部力量的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外部力量的风力、流水等。

3. 实例分析:(1)展示实际地表形态变化实例,如河流三角洲的形成、海岸线的变迁等;(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中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4.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地表形态变化实例,分析其原因和过程;(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总结提升:(1)总结地表形态演变的过程和内外力作用的影响;(2)强调地理知识在解释实际地表形态变化现象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地表形态演变的过程及内外力作用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Word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师: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

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地理1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地理1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岩浆岩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
的热能)
岩浆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7 年 班级
月 )
日 星期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 维 目 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授课题
拟 2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2 课

明 确 目 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

重 点 难 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 运和堆积。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 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
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变质岩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 程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 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 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学生活动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主题,着重介绍了地理力量的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在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的总体特征。

2.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以及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

3.能够熟练掌握自然界中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过程。

5.能够熟练掌握操作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的照片、气候和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信息和地面上的不同形态,培养学生的地理眼光。

2. 知识讲解1.地理力量的作用介绍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理力量的作用原因,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自然力量有风、水、重力等,剖析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风化侵蚀介绍不同的风化侵蚀类型,如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让学生了解这些过程在地形形态中的作用。

3.山地与平原介绍山地和平原的形成过程和区别,包括构造抬升、岩石风化和沉降等常见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和环境。

3. 实践操作进行地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不同形态的形成过程,如岩石风化和沉积,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理论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所课上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总结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自评。

四、教学要点1.注重理解和动手实验。

2.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3.加强学生对形成原因的理解。

4.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力量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4、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图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图像、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学们在初中就学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人们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来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大,或者变化快。

地理当中我们一般指的是海陆变迁。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海陆的这种变迁进而形成了美丽的传说。

现代科学考察发现的“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海底森林遗迹”也证明了这种传说是有事实依据的。

【讲授】内外力作用概述我们把这两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导致地表形态出现改变的内外力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如何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一、二小节,回答问题: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各来自什么?2、内外力作用各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3、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呢?[学生]:①内力作用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②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表现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设计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

(3)了解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地貌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动画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通过分析案例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对地貌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2)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如山脉的形成、河流地貌的演变等,引导学生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图片,如高山、峡谷、平原、河流、海洋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2)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知识讲解(1)内力作用①介绍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②讲解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③重点讲解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形成山脉、裂谷等。

(2)外力作用①介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重力能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4)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地理现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概念;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的特点;
(3)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的特点;
(4)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
2.教学难点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3)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在地貌形态形成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本节课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是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地表形态的营造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地貌、地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3)让学生掌握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的特点;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表形态的营造力量;
(2)运用地图、模型等工具,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板书】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8第二段和下图,思考:
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17年月日星期班级)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维目标
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授课题目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拟2课时
第2课时
明确目标
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
重点难点
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二、外力作用
1.概念、的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⑵侵蚀作用
⑶搬运作用⑷沉积作用
【学生回答】
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2017年月日星期班级)
期中复习
三维目标
授课题目
复习课
拟1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
通过独立完成习题,从中获取在课堂中未能理解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
通过评讲能够查漏补缺。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练习册章节知识总结及相关习题练习与评讲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3)由大气、水、生物参与地壳物质循环并起重要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板书设计: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教师总归纳】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