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黑龙江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龙江2021年⾼考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现代⽂阅读(24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松⽵梅与中国⽂化风⾻①松、⽵、梅是中国⼈所喜爱的⾃然事物,也是中国⼈所推崇的⼀种⼈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化的⼀种独特的表达⽅式。
②中国⾃古以来便有将⾃然⼈化的传统。
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与⾃然和谐相处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合⼀,物我同⼀,所以⾃然事物就容易被⼈格化。
中国古代⽂学重托物⾔志,以物喻⼈,所以⽤⾃然事物作⽂化和⼈格的象征,也就成了⼀种修辞⼿法。
这种⼈格化的⾃然事物,在植物界,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官去拜访他,问他⼀个⼈在这⼉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有“风泉两部乐,松⽵三益友”,何寂寞之有。
⼜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所谓“梅妻鹤⼦”,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喜爱松、⽵、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这种品格虽然古⼈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如铁、岁寒后凋,⽵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洁冰清等等,却是⾃魏晋以降中国⼈所推崇、所提倡的⼀种风⾻。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的风⾻,在中国古代曾⽤来评品⼈物、鉴赏书画,后来⼜⽤于论⽂,成了⼀个重要的⽂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新,起了重要的作⽤。
⑤由松、⽵、梅这些⾃然事物所体现的风⾻,在中国⽂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先是出于中国⼈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所谓“天⾏健,君⼦以⾃强不息”是也。
故古⼈主张养“浩然之⽓”,培植⼀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化讲风⾻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所讲的风⾻,⼀⽅⾯固然有古代⽂化的精神传承,另⼀⽅⾯,也有现代⽂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

模拟高考语文试卷2021(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李白B. 林黛玉C. 杜甫D. 王维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的“上古”时期?A. 夏朝B. 商朝C. 唐朝D. 秦朝3. “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D.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4.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背水一战C. 草船借箭D. 指鹿为马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考试模拟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典范的精神力量。
文学作品对当代英雄的书写彰显出文学对理想人性的不懈追求。
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
新时期以来虽然有不少主旋律题材作品试图延续英雄叙事,但英雄叙事失语的情况时有发生。
人们期待着新时代英雄的出现,不断重新解读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内涵。
英雄书写在我国有丰富的历史经验与丰厚的文学传统。
从历史经验看,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崇尚英雄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一局部。
从文学传统看,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
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下,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改革先锋李向南等。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作家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
英雄书写的渐行渐远,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疑心。
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赋予其全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实现英雄在当代的“唤起〞和“鼓舞〞目标,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重新梳理当下英雄书写的意义和必要性,重构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既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召唤,也是从文艺角度重构精神指引、充实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那么,作家如何在新时代准确树立起代表“民族脊梁〞的新英雄的新形象?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应该是昂扬的、向上的,也应该是深沉的、审美的。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理当有现实生活的根基,从人民群众中间走来,同时在做人做事上又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彰显出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力量。
同时,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不管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勤于钻研的科学家、默默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都在朝着伟大梦想努力奔跑,都是时代的追梦人。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 BDC(每题3分)4.①论证方式:运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首先批驳了旧有的唯物论的不合理性,然后提出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
②论证方法:运用了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的观点。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列宁的话论证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观点。
(每点2分,答满得4分)5.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
②坚持用人民的实践检验真理,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创新为真理发展的动力。
(每点2分,答满得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7 AC(每题3分)8.从人物形象角度评点:①埋头苦干、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角度评点:①正面描写(可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等方面分析)。
②侧面描写:可以从学生表现、环境烘托等方面分析。
(每点1分,答满得4分)9.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
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
(每点2分,答满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2 CDC(每题3分)13.(1)临颍县西边的葛岗村风俗最不好,沈近思替葛岗村建立了私塾,教授村里儿童学习,亲自教授、督促学子。
(“俗”“课”“躬”各1分,大意1分,答满得4分)(2)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痛惜自己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而死,而文采不能在后世的人们中显露。
2021年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后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
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
“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和“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
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
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
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
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
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
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
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
《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套(含解析)

模拟考(一)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1.A(B项,原句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项,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文中强调要对研究不足的历史教训作补充研究;D项,原义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
)2.C(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3.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
)4.①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运河区域社会(1分);②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汇集与综合的特点(2分);③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文化和社会功能(1分)。
5.①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呈现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②利用中国大运河文化,发展中国大运河文化产业,振兴中国大运河经济;③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国优秀文化;④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任答3点,6分)6.D(“也包含了对丈夫的不满”理解错误,铁锁妈只是感到很惋惜。
)7.D(“主要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理解错误,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读者展现炭河早晨充满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②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以儿童的视角写铁锁看见水鸟后自然想起师傅讲解的课文中的鹳雀,介绍人物关系,并引出下文人们捞炭拉炭,充满了童真童趣。
③突出人物形象。
铁锁由水鸟的等待想到了一家人捞炭的经历,烘托出人们捞炭生活的艰辛,有力地突出百姓们为了生计辛勤劳作的形象。
(任答2点,4分)9.①小说中炭河景物描写语言清新,人物对话用语质朴。
②小说描写了炭河地区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景,讴歌了炭河沿岸勤劳质朴、互帮互助的美好人性。
③小说通过清新质朴的语言,以自然美烘托温暖人性美,二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炭河及其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
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2021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化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
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河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
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
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
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
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
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
小说足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
便是小说的文字。
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
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
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
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
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
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与答案

不认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都鼓励人类去探索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问题的更深层面。呼吁人类提高警惕,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认为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地完全取代人类。
第二段,“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作者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论证了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现象,是人工智能无法辨识的,甚至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以此来论证人工智能的缺陷。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
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原创)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没有一点整一性,连之类均不免此病,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eloquence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2021年河北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河北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 年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构成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浓重的艺术色彩.早在《诗经》中就以“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建筑单体一般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屋顶的形式更加多样,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种类,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周礼·考工记》认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木构架做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和地震力,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建筑的墙和门窗可以自由设置,同时平面形状丰富多变,可以满足不同气候条件下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班固《西都赋》曾强调“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不违农时”“参天地、赞化育”,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在孔子看来,包括体量和尺度的建筑审美,既应当体现“礼”的社会等级秩序,也应当臻于“乐”即艺术审美的“和”.《孟子·尽心上》更提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认为居住环境对人外在形体和内在精神的修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种对建筑和居住的深刻认识,在历代不断被传承演绎.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其丰富而直观的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建筑都包括了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其中屋顶的形式变化多端.B. 中国传统建筑自成体系,它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C. “参天地、赞化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之美.D. 中国传统建筑以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为先,同时兼顾了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引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论述.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C. 文章用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的例子从抗震性能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之美.D. 文章在论证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意蕴之美时,多次引用了古人的原文,具体有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透过宫殿、坛庙、寺庙等传统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意识.B. 我国许多著名古建筑能保存至今,完全是因为木构架榫卯连接方法具有抗震性能.C. 西都的建造模拟宇宙的秩序,将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与宇宙秩序相对应.D. 受国人追求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影响,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和谐之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2442万部,同比增长48.3%.从作品题材的分布看,国内主流平台上的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大学生村官等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2018年,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1755万,其中签约作者61万,在签约作者中,兼职作者占比61.9%.从受教育程度看,作者学历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而网络文学读者高中及以下读者占比为53%;从阅读偏好看,男性读者似乎更喜好连载,女性读者对完本情有独钟;从读者付费方式看,80%以上的读者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尤其女性读者为改编舞台剧和周边衍生品的消费意愿更为明显.伴随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助力内容审核,提高了审核效率与准确度.系列防抄袭盗版以及保护信息安全技术,在不断改善着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通过制定统一的内容格式标准,大数据驱动运营等,促进了业务运作效率,也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摘编自丁涛、赫英海《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 材料二材料三:虽然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作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经典化”的论断时,可以肯定其中不包括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不是攀“高峰”,而是先上“高原”,在此基础上才能谋求精品化和经典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被以借鉴西方经验形成的新文学传统取代,借助体制的力量,新传统很快成为主流,由此而获得了被经典化的“有利地形”.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流传统受到冲击,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严肃文学读者数量锐减,文学期刊和文学书籍发行量急剧下降.挑战力量主要来自网络和市场,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凭借便捷的传播阅读方式、娱乐化的叙事技巧和显而易见的消费特性,迅速“吸粉”,从而在读者数量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上成为主流.(摘编自桫椤《网络文学“经典化”》) 材料四:网络文学的故事性、娱乐性,往往大于文学性,商业化、类型化写作是其当下主流.网络文学走过了二十多年,不仅在玄幻仙侠等类型叙事上有重大突破,也忠实记录和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迁.网络文学发生、发展、壮大天然带有媒体这一根本属性,我们可从网络新媒体信息角度来对其进行考量.网络作者队伍构成复杂,几乎各种专业背景都有,因此,海量、庞杂的信息文本足以反映这些作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这可让我们从作品中分析出这一代作者的“三观”,也可从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出信息接收者的“三观”.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最终离不开文学角度的研评.虽然网络文学的一些文本不具备相应的文学价值,只是虚构故事供大众休闲娱乐,但是网络文学出现的二批成熟、优秀的作品,应该从文学角度进行研究与评论,这就要求评论界建构关于网络文学创作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同时,网络文学作品在文化产业中体现出价值. 图书出版、付费阅读、点击广告及IP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和衍生产业等,使网络文学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许多网络文学企业自建传播渠道,目前已覆盖多个国家,上线了十余个语种的版本.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品,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摘编自李安《如何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品数量巨大,作者众多.B. 我国网络文学签约作者队伍以兼职作者为主,读者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过半.C. 我们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与读者对所处时代、社会、世界的态度及“三观”.D. 网络文学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媒体属性,注重商业化,其文学性与娱乐性往往并不对等.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玄幻、仙侠题材,也有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等众多领域的现实题材.B. 女性读者与男性读者喜好不同,女性读者比男性读者更喜好网络文学完本,更愿意为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C. 近三年来,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网络文学在读者数量和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上成为主流.D.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受网络和市场的影响,严肃文学读者数量及文学期刊和文学书籍发行量都急剧下降.6. 当下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匿名信[意大利]莫拉维亚那年我在B城求学,与一个名叫托里西的人交上朋友,他是市镇所的职员.一家寡妇有几间房子出租,我们两人都住在那儿.托里西整天就穿梭在他窄小的住所和市镇办公大楼挂有壁画的大房间.他总是不断地把自己如何贫寒、谦逊、无知,挂在嘴边,这使他显得过分矜持.由此我了解到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说实在的,他这种狡黠和机敏使他在那堂堂的外表下隐匿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心灵.我在工作之余,总跟他在一起,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这样一个省城里,交通往来和人间的关系,都局限在一条不到百步长的街道,要引人注目并非难事.为此当我第一次收到匿名信时,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我被告知不该与托里西先生交朋友.信里说他是个用心险恶、诡计多端、妒忌成性、专门惹弄是非的坏家伙,并警告我得留神他等等.落款处写的是常见的“朋友”两字.我把信扔了,还是与托里西来往.过了没几天,我又接到两封匿名信,信中继续对托里西的品格恶意中伤.又过了好几天,第四封匿名信说得更明确了,但我发现有拼写的错误,信上说托里西赌钱输了,他将向我借钱,叫我不要借给他,因为他是个大骗子.那天晚上,有人敲我的门,进来的是托里西,他神情尴尬,说要求我帮个忙.我不由自主地叫喊说:“我打赌,你是来向我借钱的.”我的话使他感到十分意外,他很快否认,说他不需要钱,而是要向我借一条领带,他要去参加一次晚宴.我想他是害怕了,在最后一刻把要借钱的事突然缩回去了.但第五封匿名信写得更厉害了,我被告知说托里西想跟我们房东寡妇的18岁的女儿里维亚于11月7日私奔,还特别提到托里西有一个同谋,他将用车在那边教堂的角落里等着他和姑娘,然后就把他们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这一次我得弄明白,究竟谁是匿名信的作者.我也想阻拦他们.但说实在的,他们私奔与我不相干.那么多的错字、歪至扭扭的粗犷笔体,一时使我怀疑上了女佣人,但那可怜的姑娘是个文盲.7日的晚上到了,寡妇、女儿、托里西和我四个人都在,在餐室里,大家专心致志地玩开了牌.我尽管在玩牌,眼睛却瞧着里维亚,她的脸庞平静而又温和,我不禁怀疑私奔的事情的真实来.托里西也很平静,但我觉得他所有的姿态都带着一种矫揉造作,像是个蹩脚的演员.打完牌,各自回房间.过了两、三个小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使我跳将起来.我冲出房门,一头就撞见了托里西,他已穿好了衣服,帽子压在眼睛上,朝门口走去.他对我说他睡不着觉,想上街散散步,问我是否做伴?我同意了.大街上,空无一人.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托里西似乎心不在焉.我对他说:“您在这座城市里,或许就在您住的家里,有一个敌人吧?”“难道只有一个?”他带着讥讽的口吻反问道.“有个势不两立的敌人.”我回答说.我扼要地向他讲了匿名信的事,尤其是最后一封信,那封谈到私奔的信.我们来到广场上.我似乎在雨夜的黑幕之下,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一辆汽车的黑色轮廓.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在黑幕中,我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的那辆汽车.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对他的坦率,我感到吃惊,我询问他:“为什么?”他耸耸肩说“就是为了取乐.”汽车从教堂的角落里开了出来,在我们身边缓缓驶过,托里西做了个简单的手势,好像赶一只苍蝇似的.汽车在两排阴暗的大厦之间逐渐走远了,我感到托里西几乎是用伤感的眼神看了汽车一眼,我问道:“这汽车原来……”“我哪来的汽车!”他马上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谁的,一辆平常的汽车.”“你揭发的只是你臆造出来的缺点和罪行,但我看不出你这样做有何乐趣?”“反正为了消磨时间.”我们到了寡妇的家门口.“那拼写的错误是怎么回事?”我问道.这回,他真的傻眼了,反问说:“哪些错误?”“‘大骗子’一字少了一个‘C’,‘事件’的冠词后面多了一个鼻音,‘姑娘’一字中的‘Z’字母写成‘C’了,我一时曾以为是女佣人写的信……你是故意这样做的吧?”我见他马上沉下了脸,很生气.“我没有故意这样做……”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写字是没有错字……晚安.”几天后我离开了B城,我经常自问,为何托里西要写那些匿名信.我得出的结论:他是个懦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没有勇气行动,就只好写信.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壮胆.但一年后,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内心感受和猜测,使平凡、简单的事件变得错综复杂,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寓新奇于平淡中”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B. 小说开头部分没有急于叙述情节,而是先对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勾勒,这种写法使下文人物的活动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C. 当“我”说出托里西的拼写错误时,“他真的傻眼了”“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D. “我”向托里西讲了匿名信的事,没料到托里西直接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迅速将矛盾冲突推向意想不到的高潮,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8. 小说中“匿名信”对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9. 小说以“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结尾有何用意?请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素等多憾.会大将军刘方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鄠.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B.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C.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D. 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B. 受禅:也称作“受嬗”,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王朝皇帝禅让的帝位.C.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叩地,不停留,再抬起.D. 印绶:官印和系印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缓.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主宪的僚属编造罪名杀害齐王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B. 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C. 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D. 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2)后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广宣上人①频见过韩愈②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紧扣题中的“频”字,交代了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状况.B. 首联下句写广宣上人为了拜访诗人风雨无阻,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C. 颔联“空愧高僧数往来”表明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D. 颈联承接上联,借自谦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造访回绝的态度.15. 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感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______,________.”(用《赤壁赋》里面的句子回答)(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描绘音乐像暴雨、人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两句不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那个山水交错地方多变的景色,而且发人深省:面对困境,要勇往直前,前方将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美好境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大圣归来》《哪吒》中,孙大圣、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活生生的能走出传统,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地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_ 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 ),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所向披靡反应观照获取B. 望风披靡反应观测获取C. 望风披靡反映观测汲取D. 所向披靡反映观照汲取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成长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B. 孙悟空、哪吒走出传统,变成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C. 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变成了活生生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普通人D. 孙悟空、哪吒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成长为走出传统,能走进观众内心的活生生的普通人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让传统文化融人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B. 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C. 迸发新活力,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D. 迸发新活力,让时代语境融人传统文化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对读者的价值大致有三类:一是文化价值,从书中①___,这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②___,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三是心理价值,既然畅销一定是许多人选择的,那么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拥有.这三类价值中,③____,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日前,“霓裳艺彩耀动天山——新疆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巡展”正式与观众见面,引来一片叫好声.展出的服饰,来自新疆13个民族,从头衣、体衣、足衣和配饰四个方面,彰显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2021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1全国⾼考语⽂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均⽆效。
3.⾮选择题的作答:⽤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均⽆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上交。
⼀、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盛唐之⾳本是⼀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张旭等⼈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种还没有确定形式、⽆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以树⽴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新”、“建⽴形式”。
“江⼭代有才⼈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章,却不⽌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直彰响到晚唐北宋⼀样。
曹、王、骈体、⼈物画与杜诗、颜字、古⽂、⼭⽔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势情绪纳⼊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1(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产生礼的要求和行为。
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
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和“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
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
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面貌就会不那么好看。
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
孔子十分重视敬在礼的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
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情感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
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行,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
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
“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
“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
“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
2021年高考模拟训练卷语文(一)答案及解析

14
• A.其起兵而攻胡粤者……贪戾而欲广大也。 • 秦朝派兵进攻胡貉和南越……而是为了扩张领土以满足其贪婪
暴虐的欲望。 • B.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 • 秦朝派去防守边疆的土兵受不住当地水土,很多人病死在边塞, • C.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 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 现在,在边疆地区有很多地方可供胡人往来放牧打猎,有的正
南越,派兵驻守在那里。
• B.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 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 所以陈胜去戍守边疆,走到大泽乡,就第一个举起了起义的旗
帜,因此天下闻风响应,有如洪流奔腾,势不可挡,这就是秦 朝威逼强迫人民戍守边疆的弊端。
12
• 12. 作者以儿童视角展开回忆,请结合文本分析儿童视角体现 在哪些方面。(6分)
① 叙述语言角度,用儿童的口吻来讲述故事,充满童趣天真好 奇。
② 人物形象角度,不论是买皮球还是坐洋车,都体现了儿童的 天真好奇。
③ 结构安排角度,买皮球、蹲洋车两个情节交替并进,体现出 儿童思维发散和跳跃的特点。
6
• 6.(1)被手机游戏控制的人/谁驾驭了谁/被手机奴役的“低头 族”(扣住“控制”这类关键词就可以)
• (2)①社会现象: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当前很多人沉迷于玩手机 的现象。(2 分)
• ②我认为,手机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生活的辅助 工具;
• 建议: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优点,改善生活,但不 能成为它的“奴仆”;
• (每点2分,两点4分,其它合理建议酌情给分)
散文阅读
《蹲在洋车上》
10
• 10.文中讲述乡巴佬坐洋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 人物上,既体现了乡巴佬的愚昧无知,也刻画了他为人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