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管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密结缔组织 中央乳糜管 (central lacteal), 有孔毛细血管, 少量平滑肌。
胃
2. 固有层:含胃腺,分为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分布:胃底和胃体 形态:分支管状腺 组成: (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黏液细胞 (4)干细胞 (5)内分泌细胞
(1)主细胞: 部位:胃底腺的下半部 形态:光镜:柱状,核圆,位于基
底部,胞质基部嗜碱 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电镜:RER和核糖体丰富,
1、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2、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3-5天更新一次)。 临床意义: 胃溃疡-----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破坏。
胃(stomach)
(二) 粘膜下层 (三) 肌层 和 外膜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小肠(small intestine)
(3)幽门腺 (pyloric gland):粘液腺
少量壁细胞, 较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 (gastrin),促进盐酸分 泌。
胃 液: 三种腺体的分泌物混合。 成人每日分泌量:1.5~2.5L, pH : 0.9~1.5
3 . 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内环外纵平滑肌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复层扁平 上皮 粘膜肌
食管腺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三、 胃(stomach)
胃小区(gastric area)
胃
胃壁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胃 (stomach)
一、黏膜:表面形成胃小凹 1. 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单层柱状,相邻细胞近游离面形成紧密连接。 柱状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黏液,起保护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管 PPT
大纲要求
(一)掌握 ➢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 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了解 ➢ 消化管与免疫。 ➢ 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主要类型和功能。 ➢ 口腔与咽的结构。
消化管的组成: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和咽外, 管壁自内向外分四层:
分布: 腺顶部 形态: LM,EM 功能: 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 (4)干细胞(stem cell)
• (5)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 :
ECL细胞: 分泌组胺促进泌酸, D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抑制 壁细胞功能。
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2)贲门腺 (cardiac gland):粘液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 绒毛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 毛细淋巴管 (中央乳糜管) 毛细血管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
一、黏膜
1.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来自百度文库毛
皱襞 粘膜下 层
肌层 外膜
小肠
小肠绒毛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绒毛宽大
空肠 长指状
回肠 短锥形
小肠绒毛
•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 • 绒毛上皮:小肠上皮
食管
粘膜层
mucosa
粘膜下层
Submucosa
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 食管腺
小动、静脉 粘膜下神经丛
食管-胃贲门交界
食 管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
6外膜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内分泌细胞: I 细 胞产生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促进胰腺腺泡分泌胰酶 和促进胆囊收缩、 胆汁排出的作用。 S 细胞产生促胰液素, 可促胰液分泌量增加。
2. 固有层: CT, 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
小肠腺: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潘氏细胞
2.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二)粘膜下层
较致密结缔组织. 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胃和小肠可形成皱襞 皱襞(plica) 粘膜
粘膜下层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肌层(muscularis)
除两端为骨骼肌外,其余为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浆膜(serosa )
1. 黏膜 2. 黏膜下层 3. 肌层 4. 外膜
(一)粘膜
1.上皮(epithelium): 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为单层柱状 上皮。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LCT,富含腺体与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薄层平滑肌。
粘膜层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 的部分。
上皮:单柱,含吸收、杯状、内分泌细胞 1.粘膜:固有层:含小肠腺; 十二指肠,空肠 含孤立淋
巴小结,回肠 含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十二指肠含十二指肠腺
3.肌层: 4.外膜: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二、食管 Esophagus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1. 粘膜 固有层:结缔组织 mucosa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2. 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含食管腺
Submucosa
上端:骨骼肌
3. 肌层 内环外纵 中端:骨骼肌 + 平滑肌
muscularis
下端:平滑肌
4.外膜 Adventitia : 纤维膜 fibrosa
有膜被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
部位:腺的上 半部。
光镜特点:
细胞大,胞质 红,核圆形, 染色深。
(2)壁细胞 电镜特点:
细胞内小管, 微管泡系统, 线粒体丰富。
壁细胞功能: 合成HCl—杀菌,激活胃蛋白酶 分泌内因子—帮助Vit B12吸收
• (3)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胃
2. 固有层:含胃腺,分为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分布:胃底和胃体 形态:分支管状腺 组成: (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黏液细胞 (4)干细胞 (5)内分泌细胞
(1)主细胞: 部位:胃底腺的下半部 形态:光镜:柱状,核圆,位于基
底部,胞质基部嗜碱 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电镜:RER和核糖体丰富,
1、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2、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3-5天更新一次)。 临床意义: 胃溃疡-----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破坏。
胃(stomach)
(二) 粘膜下层 (三) 肌层 和 外膜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小肠(small intestine)
(3)幽门腺 (pyloric gland):粘液腺
少量壁细胞, 较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 (gastrin),促进盐酸分 泌。
胃 液: 三种腺体的分泌物混合。 成人每日分泌量:1.5~2.5L, pH : 0.9~1.5
3 . 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内环外纵平滑肌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复层扁平 上皮 粘膜肌
食管腺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三、 胃(stomach)
胃小区(gastric area)
胃
胃壁四层结构: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胃 (stomach)
一、黏膜:表面形成胃小凹 1. 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单层柱状,相邻细胞近游离面形成紧密连接。 柱状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黏液,起保护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管 PPT
大纲要求
(一)掌握 ➢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 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了解 ➢ 消化管与免疫。 ➢ 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主要类型和功能。 ➢ 口腔与咽的结构。
消化管的组成: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和咽外, 管壁自内向外分四层:
分布: 腺顶部 形态: LM,EM 功能: 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 (4)干细胞(stem cell)
• (5)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 :
ECL细胞: 分泌组胺促进泌酸, D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抑制 壁细胞功能。
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2)贲门腺 (cardiac gland):粘液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 绒毛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 毛细淋巴管 (中央乳糜管) 毛细血管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
一、黏膜
1.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来自百度文库毛
皱襞 粘膜下 层
肌层 外膜
小肠
小肠绒毛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绒毛宽大
空肠 长指状
回肠 短锥形
小肠绒毛
•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 • 绒毛上皮:小肠上皮
食管
粘膜层
mucosa
粘膜下层
Submucosa
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 食管腺
小动、静脉 粘膜下神经丛
食管-胃贲门交界
食 管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
6外膜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内分泌细胞: I 细 胞产生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促进胰腺腺泡分泌胰酶 和促进胆囊收缩、 胆汁排出的作用。 S 细胞产生促胰液素, 可促胰液分泌量增加。
2. 固有层: CT, 中央乳糜管, 小肠腺
小肠腺: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潘氏细胞
2.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二)粘膜下层
较致密结缔组织. 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胃和小肠可形成皱襞 皱襞(plica) 粘膜
粘膜下层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三)肌层(muscularis)
除两端为骨骼肌外,其余为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浆膜(serosa )
1. 黏膜 2. 黏膜下层 3. 肌层 4. 外膜
(一)粘膜
1.上皮(epithelium): 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为单层柱状 上皮。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LCT,富含腺体与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 薄层平滑肌。
粘膜层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 的部分。
上皮:单柱,含吸收、杯状、内分泌细胞 1.粘膜:固有层:含小肠腺; 十二指肠,空肠 含孤立淋
巴小结,回肠 含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十二指肠含十二指肠腺
3.肌层: 4.外膜: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二、食管 Esophagus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1. 粘膜 固有层:结缔组织 mucosa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2. 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含食管腺
Submucosa
上端:骨骼肌
3. 肌层 内环外纵 中端:骨骼肌 + 平滑肌
muscularis
下端:平滑肌
4.外膜 Adventitia : 纤维膜 fibrosa
有膜被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
部位:腺的上 半部。
光镜特点:
细胞大,胞质 红,核圆形, 染色深。
(2)壁细胞 电镜特点:
细胞内小管, 微管泡系统, 线粒体丰富。
壁细胞功能: 合成HCl—杀菌,激活胃蛋白酶 分泌内因子—帮助Vit B12吸收
• (3)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