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国家
原因
过程
主张
作用
德
国
115世纪末,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2德国社会整个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31517年,教皇向欧中各地派出特使销售赎罪券。(经济)
1马丁·路德对赎罪券的效用提出质疑。反对推销赎罪券。
2罗马教廷采取高压政策,企图迫使路德放弃自己的主张。
3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国家
时、地
内容
改革领袖及主张
结果
瑞
士
1524年
苏黎世
1取消天主教的圣像、圣物崇拜,没收教产
2用民族语言做宗教布道。
赢得了信奉新教的权利
日内瓦
改革领袖:卡尔文
1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
2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型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1核心是“因信称义”。
2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
3提出建立一个廉俭的社会。
4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教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的权利,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
国家
原因
性质
过程
结果
尼
德
兰
1尼德兰地区成为联系北欧和大西洋航路的枢纽,工商业发展较快。
2卡尔文教在这里赢得众多的信徒。
3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西班牙国王仇视新教,建立宗教裁判所。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1尼德兰爱国贵族发动大规模的请愿活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宗教改革与反宗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紧密联系的潮流。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反宗教运动则是一种对改革者的抵制和反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反宗教运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在16世纪的欧洲兴起,其背景与当时罗马天主教教会的腐败以及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教会成为社会的权力中心,教会的高级职位世袭化,教士的生活堕落,以及贩卖赎罪券等丑闻频发。
同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开始逐渐积聚。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主要领袖之一。
他公开反对教会的贩卖赎罪券的行为,并于1517年发布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理念,即信仰上帝可以使人得到救赎,而非通过教会的仪式和赎罪券。
这一观念对当时的教会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改革派教会(长老会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信仰观点。
加尔文主张上帝的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由上帝决定,人类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命运。
这一观念对于当时的信徒来说,具有强烈的安慰和鼓舞作用。
三、宗教改革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改革迅速在欧洲扩散,形成了多个派别,如路德宗、改革宗和长老会派等。
这些新兴宗教派别崇尚个人的宗教体验,强调对圣经的直接解读,并且推动普及在本国使用国语进行宗教仪式。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削弱了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权威,打破了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改革派的信仰观点催生了后来的启蒙思想运动,为知识解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土壤。
此外,宗教改革还为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国家机构和宗教自由等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 ,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 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 ,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 而已。 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 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 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 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
⑤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式的长 老制 ⑥改组市议会,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
核心内容——“先定论”
含义: 影响:
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鼓舞了新兴资产 阶级的进取精神 ③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见书)
3.特点
加尔文:150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律师家庭, 曾在巴黎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受过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1533年,由于宣 传路德的新教而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 ,被迫流亡。流亡期间发表了《基督教原理 》一书,涵盖了他主要的新教思想。 在对待天主教上,他比路德激进,他企 图论证新教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代 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得救”来反对中 世纪基督教的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 取消教皇、主教、神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3.结果:
①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英国国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PPT课件
教会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会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31日 万圣节前夕,路德在 维登堡教堂大门上张 贴了《关于赎罪券效 能问题的辩论》—— (《九十五条论纲》) 全面提出他的宗教改 革论点,成为德意志 维登堡卡斯尔教堂北门 宗教改革运动的开端。
第五单元 第2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专题五
第二课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德意志宗教改革
罗马天主教区
阅读材料后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三:天主教会控制德意志二分之一的土地,每 年从德意志流向罗马的财富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每当罗马教会出 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意志聚敛钱 财,整个德意志成为“教皇的奶牛” 材料四:这个时候的德意志,已经受到了欧洲人 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培养人才的需要, 德意志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 的思想得以传播。
马丁· 路德的核心 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 信仰得到拯救, 个人信仰建立在 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 即“因信称义”。
天主教会
教皇或教士
《圣经》 重
新教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___________
马丁· 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时的手稿
③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圣礼、 精减教职、减少宗教节日)
15
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
( 1 )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四分五裂阻碍德 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 2 )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经济 掠夺和政治控制。 (3)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 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
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讲义人民版选修1
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 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重点) 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难点) 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
(难点) 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
(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
(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
思维点拨天主教会对西欧人的精神控制、政治迫害与经济掠夺,充分证明它已成为西欧社会发展的障碍,宗教改革在所难免。
2.概况(1)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要反对推销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个人信仰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马丁·路德提出了“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4)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5)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把德国教会置于一位德国总主教的管理之下,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3.影响(1)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2)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签订,确立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代表了德意志民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一方面反对罗马教皇,有利于唤醒德国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志。
所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时“因信称义”的主张又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1.概况(1)卡尔文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提出先定论。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课标要求】(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理解马丁·路德、卡尔文的宗教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
三、【教材梳理】一、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⒈德国宗教改革(1)德国宗教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政治上的阻碍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和政治控制。
③直接原因:1517年,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卖赎罪券发表。
(2)主要内容:①思想核心是“”,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提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的教会,简化教会仪式。
③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3)结果:1555年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⒉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条件: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2)内容:①主张“”,宣扬“选民”和“弃民”。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③主张简化,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
(3)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了的神权国家体制。
②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卡尔文被称为“”。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和国家。
⒊英国宗教改革(1)背景: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和,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但英国教会仍然于罗马教廷。
(2)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或③以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3)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⒋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2)性质:具有和的性质。
(3)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
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教
东正教
①路德教(宗)②卡尔文教③英国国教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政 经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 治: 统治的国际中心。
济: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文化: 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 世宗教改革 1、背景: 1)随着资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 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 涨 2)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 梏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 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 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积极: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主教会 势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义的发展; 消极:但改革不彻底,随后出现了清教运 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 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 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 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
4、影响: ①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出现清教运动
三、天主教会应对措施
1、目的:
抵御新教攻势 2、措施: A、惩治贪污,加强监督。 B、坚持教皇至上: C、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 3、 作用: A、纯洁天主教会,恢复教会部分势力。 B、充当殖民侵略先锋,同时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宗教改革背景
1.政治上: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3.思想上:文艺复兴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2、首先在德国爆发原因
1)经济:天主教掠夺大量财富。 2)政治:天主教会凌驾王权之上,阻碍德国统一。 3)思想:人文主义熏陶。
4)导火线:“赎罪券”兜售
改革人物
马丁· 路德 加尔文 亨利八世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物 派别 路 信徒皆祭司 廉俭教会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
民族教会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加 尔 文
亨 利 八 世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九十五条论纲》——标志 3、序幕: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4、内容 否定神学说教垄断地位; 建立廉俭教会 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要求 信徒皆为祭司 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 “因信称义”核心
利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打击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4、影响: 推动广大民众反封建斗争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3、内容及作用
信徒皆为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 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 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 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 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 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 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马丁· 路德宗教主张的 核心思想:每个人可 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 得到拯救,个人信仰 建立在自己对《圣经》 的独立理解上。即 “因信称义”。
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
何为“善功”?
天主教:
马丁· 路德:
“善功”是信仰上帝, 生活中的一切正当 鄙视尘世生活,遵守 手艺和职业都是 宗教戒律,履行宗教 “善功”。 义务。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 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 “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 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 祷没有意义。
影响: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四、尼德兰宗教改革
1、背景: 2、过程: 3、性质和特点:
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 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4、结果: 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
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1、天主教会的改革
①目的: 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②措施: A、整顿组织内部: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 加强对神职人员监督。 B、坚持教皇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教皇是宗教 事务的最高权威,没有教会解释《圣经》普通教徒 不可能得救。 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知识清单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知识清单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因素欧洲中世纪晚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追求财富和个人自由。
2、政治因素民族意识兴起,各国君主希望加强中央集权,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对宗教教义和教会的权威产生质疑。
4、教会腐败天主教会内部腐败严重,教士生活奢靡,出售赎罪券等行为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二、德国的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的改革(1)主张“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到拯救,无需依赖教会和繁琐的宗教仪式。
(2)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腐败和赎罪券制度。
(3)主张建立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2、影响(1)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推动了德国社会的变革。
(2)新教路德宗在德国确立,并传播到北欧等地。
三、瑞士的宗教改革1、加尔文的改革(1)主张“先定论”,认为人的命运在出生前已由上帝预定,但人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和道德生活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2)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实行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2、影响(1)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对瑞士及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1、亨利八世的改革(1)因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英国国教会。
(2)保留了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仪式,但加强了国王对教会的控制。
2、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1)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国教会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国的主流宗教。
(2)通过《三十九条信纲》,确立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和组织形式。
五、法国的宗教改革1、胡格诺派的兴起法国新教胡格诺派与天主教势力之间发生了长期的宗教战争。
2、《南特敕令》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给予胡格诺派一定的宗教自由。
六、宗教改革的影响1、思想解放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2014年高中历史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3)宗教改革思想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清教成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2007年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当年马 丁· 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
《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资产阶 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解析: 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的教会组织形式 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中大胆、果敢分子的要求,他们以此 为旗帜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B )
5.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 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 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C.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解析: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 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 “先定论”。
答案:A
6.英国宗教改革后不久又出现了要求清除国教中天 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教皇的腐败引起教徒的不满 B.封建主积极争夺教会的领导权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D.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解析:议会通过“至尊法案”是英国宗教改革开始的 标志,从此,英国教会推翻了罗马教廷,英王成为英国最 高的宗教首领。由于英国宗教改革保留了大量天主教会的 残余,受卡尔文教影响的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清除国教 中的天主教残余。
高二历史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示: 宗教改革打击了封建势力,否定了罗 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被剥 夺的教会财产中的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 级的手中,增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 张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突破了天主教神权的坚 固堤坝,西欧宗教改革的风潮不可阻挡,在瑞 士的日内瓦卡尔文建立了卡尔文教,在英国亨 利八世建立了英国国教。这些改革严重动摇了 天主教会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2)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
性
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过程
①1566年4月,尼德爱兰国贵族 动。
发动请愿活
②1566年8月,尼德兰人民发动起义。
③全境爆发反对西班牙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
荷兰
(4)影响
①建立
共和国,海成上为马欧车夫洲经济强国。
② 海 外 贸 易 迅 速 增 长 , 被 称 为
“
”。
下列哪一宗教改革主张不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 的利益( )
A.倡导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的宗教精神 B.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 C.主张建立民主的和共和的教会组织 D.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答案: D
1.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①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的地位。
2.卡尔文在日内瓦的宗教改革
(1)背景
①受德国苏马黎丁世·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瑞士
首先进行宗教改革,更为激
进的宗教改因信革称发义生在日内瓦。
(2)内容
先定论
①信奉“
”。
②核心:提出“ 提供了理论辩护。
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①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 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 发表《基督教原理》,宣传宗教改革主张 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
2、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 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 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 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这幅15世纪的图画描绘了 被判为异端的约翰·胡斯 的死刑过程。
(3)创设修会,扩大影响。
伊纳爵·罗耀拉(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
耶稣会的会徽,“IHS” 是拉丁文耶稣会的简写。
(4)天主教会改革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 会的部分势力。 耶稣会在海外传 教的过程中,一方面 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 先锋,另一方面也在 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 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 献。
•⑴理论基础:“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神职 人员可娶妻; •⑵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 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否定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⑶国家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且支配教权,停止向教 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教会民族化。
路德论婚姻与修道
• 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 独身生活的人应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 的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廿岁﹑女孩子 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 他们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 路德认为修道生活不但毫无价值,不 能成为在上帝面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而 且,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 是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 劳动在他看来是同胞爱的外在表现。
伊丽莎白一世:《三十九条教纲》
①恢复英国国教;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进一步巩固宗教改革成果 ②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调和,教会是新教的,但 仍保留了主教制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
兜售“赎罪券”。
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根本原因:由于德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罗马教廷对德意 志的剥削搜刮更为严重 .导致罗马教廷与德意志的矛盾 尖锐。 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 的腐败
第二节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一)“奶牛”的愤怒-德国
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 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 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 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 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 (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 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物 派别 路 路 德 德 教 卡 卡尔 尔 文教 文 亨 英国 利 国教 八 世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英国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廉俭教会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 民族教会 一根据是《圣经》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 民主教会 上;②主张信仰得救, 廉俭教会 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 王为教会首脑②信仰得 救,《圣经》为惟一标 准 民族教会 保留天主 教教义和 仪式
二 日内瓦的“教皇”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 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 英国等国家)
3 特点
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 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 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 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 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五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的原因
1.从其原因看,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 展的产物。 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天主教会。
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迎合了资本
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适应资产阶级需要
C.改变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 D.夺取教会的财产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命题分析】
这里需对英国国王的阶级属性
有清晰的把握,此时英王并不代表新兴资产阶
级的利益,作为世俗封建主阶层的代表,巩固
其统治应是根本目的,这种思考视角可称之为 “阶级分析法”。 【答案】 A
栏目 导引
分裂局面,教廷通过控制德意志教会掌握了
德意志的政治和经济。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4.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特使到德国兜售赎 罪券。 5.马丁· 路德贴出布告《九十五条论纲》,对 赎罪券的效用提出质疑。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与卡尔文宗教 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 原则。
事例。
(2)说一说你对“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的理解。
【思路引领】
应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角度理解“近 代的开端”的内涵。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答案提示】(1)事例:德国马丁· 路德改革; 瑞士卡尔文改革;英国亨利八世改革等。
(2)理解:①从其过程看,它简化宗教仪式,反
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 级的要求。②从其结果看,它沉重打击了西欧 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1)改革方式: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新教内容:
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残余。
尼德兰宗教改革;
1、原因;
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 1)经济上: 萌芽; 2)政治上:
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
尼德兰宗教改革;
2、性质; 尼德兰宗教改革是把宗教改革与资 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 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过程;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 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 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 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 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 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 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 路 路德烧毁教皇令 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 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信仰路德 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
4、结果;
天主教会的改革; 1、背景; 1)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 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 重威胁。 2)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 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议实 行改革。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 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喊“罗 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 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 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宗教改革的原因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5、改革的实质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 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 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 督教的正道。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欧洲各国的 宗教改革
本节结构:
一、“奶牛”的愤怒——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宗教改革;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世宗 教改革; 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 五、天主教会的改革 ——天主教会应对的措施。
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 么事件? 答: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 赎罪券。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 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 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 题? 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 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 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英 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 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 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4、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 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 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现 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卡尔文宗教改革;
坚持《圣经》的权威,冲破了 2、主要内容;
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1)信奉“因信称义”。 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进行资本原始积 2)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累作辩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 级民主的色彩
卡尔文宗教改革;
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 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 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 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 量苛捐杂税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 3、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 文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 播,并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延伸: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
(1)思想核心“因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2)“信徒皆为祭司” (3)建立廉俭教会; (4)生活中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5)建立民族教会;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4、改革的结果;
1)马丁· 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 的烈焰;
2)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 路德的宗教主 张; 3)1555年,德皇被迫签订了《奥格斯堡 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5、改革的影响;
1)确立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2)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6、改革的实质;
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 统治的政治运动。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 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