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延安市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圣地,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独特的政治地位,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强化本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对进一步发挥文物价值,增加地区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发展旅游,而对文物造成破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现状,然后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8)08-0-01
现代旅游业诞生的一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巨大变化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费、疗养、休息等单纯性的游山玩水逐渐向着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地域文明,增长见识,获取信息的目的。延安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对海内外游客具有永久的吸引力和魅力,而魅
力之所在就是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阶段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而是将两者对立,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文物旅游资源。因此,强化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双重作用。
一、延安市文物保护现状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了《延安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编制既上报工作,国家文物局出具了审核意见;延安革命旧址群“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全面铺开,其中西北局旧址、凤凰山旧址完成了整体保护,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桥儿沟完成了周边拆迁搬迁和环境整治工作;2013年延安遭受强降雨自然灾害后,争取国家和省文物局支持经费1.2亿元,23处受灾严重的国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梁家河知青旧居、中国医科大学旧址、甘谷驿教堂等18处文物点也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护。目前,延安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545处,其中有革命旧址445处。在这些文物点中,有国保单位20处(33个点),省保单位88处,县保单位255处;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有博物馆、纪念馆39座,其中免费开放10座;馆库藏文物60219件(历史文物25000件、革命文物35219件),其中一级文物230件、二级文物2877件、三级文物12526
件。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物保护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规律性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文物保护就越重视,文物旅游工作就做得越好,与某些发达地区相比,延安市文物保护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由于延安市经济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文物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投入,做好这些文物保护工作,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2.经费不足,设施陈旧,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由于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文物保护资金基本靠政府拨款,很难筹措到社会资金。但在文物进行保护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因素限制,能够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文物寥寥无几,这就使得一些珍贵文物资源遭受到浪费。延安市既是革命圣地,又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圣地,黄河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独具特色,壶口瀑布、乾坤湾、洛川黄土地质公园等驰名中外,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但由于保护经费较少,向观众展出,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再加上资金缺乏,设施陈旧,维护力度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损毁的例子并不少见。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对策
1.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
首先,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做到守土有责,当仁不让,确保文物资源安全;其次,完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全面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树立保护标志碑,完善保护组织,完成档案记录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再次,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建设、管理力度。规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案及规划制定工作,建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及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库;第四,规范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组织管理。争取考古资质,根据省文物局要求,科学组织基本建设工程中的文物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最后,加强文物科技保护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延安石窟综合保护研究、长城资源合理利用、馆(库)藏文物修复等多项课题研究,推动我市文物保护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2.大力提升文物资源利用水平
首先,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开展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和文物资源旅游开发利用,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事业和旅游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其次,积极探索文物资源利用新途径。发挥文物遗址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重要文化遗产
地和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前提下,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培植文化遗产品牌,带动相关旅游产业发展;最后,提高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服务配套工作,研发和推销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文物衍生品和旅游服务项目,推出与文物相关的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满足社会大众和游客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做到“两全其美、相得益彰”――兼谈遗产保护的中国特色[J]. 罗哲文. 古建园林技术. 2007(02)
[2]我国历史小城镇(村寨)的保护发展与建设之管见――兼谈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保?o发展与建设问题[J]. 罗哲文. 建筑与文化. 2006(12)
[3]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与问题简析[J]. 董世永,罗丹珩.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03)
[4]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管见[J]. 罗哲文.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