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A.敲 B.关住 C.罩住
一.《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南宋_时期诗人_叶绍,翁 字嗣_宗_,号_靖_逸.
二.给划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怜】(A )A.yīng B.yìng
【 屐】齿( A)A.jī
B.jí
柴【扉】( A)A.fēi B.féi
以诗会友: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不知细叶谁裁出 日出江花红胜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5 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值:逢、遇到。 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 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给划括号里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园不【值】( A)
A.遇到 B.值得 C.没有遇到
2.小【扣】柴扉久不开( C)
A.罩住 B.关住 C.敲
《游园不值》是 代 所作。题目的意
思是:
。
诗的最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作业1: 背诵古诗。
作业2:
读到“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你的脑海里 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 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 充满惊喜、快慰。
一.《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南宋_时期诗人_叶绍,翁 字嗣_宗_,号_靖_逸. 二.给划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 怜( )A. yìng B. yīng 【 屐】齿( )A.jī B.jí 柴【扉】( )A.féi B.fēi 三.给划括号里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游园不【值】( )
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内容
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内容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内容,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游
山
西
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注释: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
豚:猪。
疑:以为,怀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四年级上册《5古诗两首》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品读感悟
春天,诗人独自悠闲地在江边散步, 看见百花盛开,黄莺在枝头鸣叫,蝴蝶 在花间飞舞,他的心情非常愉快。诗的 语言浅近平白,描写了一幅春天的美景 图画。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 赏花。 蹊:小路。 时时:时常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这里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清明节——家人团聚祭祖,朋 友相邀踏青。 “行人”——诗人独自在外出 游。(寂寞、悲凉、思念亲人 和朋友) “雨纷纷”——天气差。 (使人更加愁闷)
欲 断 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恼
杏花村
(无限期盼) 语速要读的稍慢,语调 略上扬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江畔独步寻花
liú
jiāo
yīng
qià
tái
留校
娇气
黄莺
恰当 青苔
留学
chái
娇艳
fēi
莺飞燕舞
xī jī
恰好 苍苔
火柴
柴门
心扉
柴扉
小蹊
木屐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712-770),字子 美,唐代诗人。祖籍湖北 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 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 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 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 史,被称为“诗史”。
5
古诗两首
清
明
小组汇报有关杜牧的知识
1.齐读课文。 2.小组汇报生字
纷纷:纷纷扬 扬。 欲:更加。 借问:请问。
行人:在路上走的行人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 不乐。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两首菊花_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两首菊花人教版元稹(zhen,779-831):字微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第10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他聪明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生平经历早年经历元稹题跋像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
他的祖父元悱曾担任过南顿丞,其父元宽也曾担任过兵部郎中。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
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
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
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
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
慈母哀臣,亲为教授。
”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
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
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教案湘教版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寒、径、枫、霜、啼、愁、眠、寺〞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读懂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读议、讲解法。
学生: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课时安排】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山行?,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秋天风景图〕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秋天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呢?(学生自由发言)?古诗两首?都描写了秋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情。
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感受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
(板书课题:5古诗两首山行)解题:山行:在山中行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多媒体朗读,学生听,注意节奏。
简介诗人杜牧。
〔课件出示诗人杜牧简介〕指导学生画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学习古诗。
学习文中的生字。
〔出示古诗,随文识字〕重点指导读音和难写的生字:寒、径、枫、霜。
☆“径〞“枫〞是后鼻韵母,“枫〞的韵母是“eng〞,不是“ong〞。
☆“霜〞是三拼音节,要注意读准确。
1★“寒〞是上下结构,注意最后两点的方向的位置。
学生自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霜叶学生齐读古诗。
讨论:为什么诗人要停下来不走呢?〔因为枫林夜晚的景色实在太迷人了〕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配合插图,教师描述:高深弯曲的石头路上,蜿蜒地伸向山里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可见山里人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由两首宋诗构成,一首是苏轼《题西林壁》,一首是陆游《游山西村》。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词语盘点【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zhòng(重量、重担)只:zhǐ(只有、只好)zhī(船只、一只鸡)【反义词】远──近高──低真──假暗──明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课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句子赏析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题西林壁》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
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每课一练
二、1 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柳宗元 刘长卿
2 略
三、 1 多美丽的花啊 2 这是你丢失的书吗 3 我做完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四、略
第二十五课
古诗两首
学练指要
《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 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空寂的雪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 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中投宿到一户 贫穷人家的情景。
一、选择下面字的正确读音。
径 (jì n jì ng) 宿(sù shù)
踪(zōng zhōng) 柴(c1i ch1i)
犬(qiǎn quǎn)
钓(di3o gōu)
二、读诗歌,填空。
1
本课我们学的两首古诗是《 《 》,作者分别是 和 。
》和 朝的
2
我感受最深的诗句是:
三、 想一想,各写一句带有下面标点的句子。
1
2 3
!
? 。
四、我还搜集了一首写雪景的诗:
参考答案:
5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5古诗两首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心境,能将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欣赏、积累古诗名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领悟古诗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哲理。
2课时。
一、导入当我们写了精美的文章,想跟人分享习作的愉悦时,我们会把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广播网络上。
在古代,印刷条件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把诗题在墙壁上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首诗吧![板书课题:题西林壁]二、资料简介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文、画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背景简介。
这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古代由于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印刻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一些名胜故意留出一块墙壁涂白,专供诗人们题诗发表。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
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3.学生试说诗句的意思,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认知贯通,理解诗意1.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明确: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站在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精读分析《春日》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学生认识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根据图片体会诗句描绘的句子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
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金色的童年!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古诗两首》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的垂柳和万紫千红的春景,把诗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画中,融入诗中,去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5.古诗两首(罗军)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题意
2、释诗句,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 ; ; ; ; ……
古 诗 散 译
农家如何待客?风俗如何?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 如何? 表现感情: 农家热情好客,淳厚质朴,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 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 簇,春光无限,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 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 味无穷。 现在多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 生出许多希望。
游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村
(南宋) 陆游
hú n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tú n
你不要因农家的腊酒浑浊而笑话他们, 他们是用丰足的菜肴款待你,没有把你 当成外人。 山岭重叠,溪水弯曲,远望好像前面已 经没有路了,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 地方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内读作一 在诗者、 情要思诗 感仔想贵 。细感在 品情表 味,现
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
思想内容 写了什么?
塑造形象 为什么这 样写? 语言表达 怎么写的? 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 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课件
12/9/2021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课后作业(zuòyè)
将诗歌(shīgē)中描写的草原样子画下来 ,再配上一段文字。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单元 ·第5课。第二单元 ·第5课。《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敕 (chì)勒(lè)歌。天似穹(qiónɡ)庐,笼[lǒnɡ]盖四野。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阴山下,。天空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笼 罩着四周的原野。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牛羊——肥壮,有风才能(cáinéng)显现。天空——像个巨大的 ()
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现”,出现(chūxiàn)。
12/9/2021
第七页,共十六页。
理解诗意
敕勒川,阴山(yīn shān)下,
美丽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地理位置(dì lǐ wèi zhì)
12/9/2021
第八页,共十六页。
理解诗意
天似穹庐(qiónɡ lú),笼盖四野
天空
。
比喻 穹庐
广阔
蒙古包的圆顶
天空(tiānkōng)就像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 笼罩着四周的原野。
12/9/2021
第九页,共十六页。
学生(xué sheng) 思考
诗中描写大草原的哪些(nǎxiē)景物?你觉得这 些景物怎么样?
天空——像个巨大的蒙古包 草原——美而广阔,草儿丰茂
牛羊——肥壮,有风才能显现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shén me),各有什么(shén me)特点?
天空——像个巨大的( 蒙古)包 草原——( 动)( )静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教学反思:
优点: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学生跟读,可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比较好,通过课下查资料,基本完成预习目标;
说说哪位同学理解的深刻。
3.小结:学习古诗要结合课文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很好的方法。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诗句意思深刻?在文中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在文中做好标记。
集体交流:
1.对于写得好的,或者意思深刻的,只要学生回答得大体正确即可。
2.对于不明白的,让学生互相解答。
(4)教师范写,边讲解:
“疑”左窄右宽
(5)学生练习书写。
(6)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
(二)词语
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题只缘腊酒浑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
1.理解:
(1)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要能结合本文注释理解。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考方法、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等方面来谈。
限
时
检
测
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用“”划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侧成峰(cèchè)腊酒浑(hún jūn)足鸡豚(tūn tún )
重复(chóng zhòng)重量(chóng zhòng)
5 古诗两首
在这首诗中, 在这首诗中,作者看到 什么? 什么?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 条小路伸向远方, 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 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 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 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 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 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 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 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 孩子们再也分不清、 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 它们了。 写了作者游园 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 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 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 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 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 美好的事物, 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满生命的新 鲜事物,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鲜事物,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以诗会友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迟日江山丽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人间四月芳菲尽
草树知春不久归 儿童急走追黄蝶 不知细叶谁裁出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游园不值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值:逢、遇到。 遇到。 诗题意思: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 诗题意思: 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到主人,不能进园观赏。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 色的诗歌。 色的诗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 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歌颂 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在这首诗中, 在这首诗中, 作者看到什么? 作者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想到什么?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 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 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翠绿的苔 藓。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 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 间也没有人来开门。 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 是关也关不住的, 出墙外来了。 出墙外来了。
5《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题西林壁》是宋代苏轼所写的一首记游诗,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理,旨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复习背诵导入——揭题解题——知作者——吟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拓展———背古诗。
虽然教学过程应该说比较清晰了,但我个人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为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背诵会很困难,没想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熟练的朗读古诗,甚至能流利地背诵全诗。
看到学生们这么高昂的学习情绪,我也更有信心了。
首先学习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想让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然后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最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我先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
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让学生们模拟表演试试看,自己坐在教室里,是否能看到整个教室的面貌,这样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当然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也就明白了世人所写的意思。
这时我用幻灯片出示了作者在不同角度观看庐山时的景象,生动的画面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深刻。
但是也存在些不足:1教学古诗重在诵读和积累。
要让朗读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如小组读、自由读、比赛读、全班读等方法,读出诗句的语言美、音韵美、韵律美,从而增强语感,以读促悟,感悟诗句所蕴含的情感,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
2课上我的语言激情不够,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有些死板。
相反,如果我的语言能激情四射,收放自如的话,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会跟随你语言的抑扬顿挫,绽放学习的热情,主动地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25 古诗两首之《登鹳雀楼》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8个生字:“登、楼、依、尽、入、穷、千、层”;会写4个字:“入、千、河、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件,理解诗句;(2)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
(2)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重点、难点分析:1.朗读、背诵古诗,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2.识字、写字。
返回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返回知诗人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琅琅上口,广为传颂。
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真观看课件。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返回•素材\登鹳雀楼\鹳雀楼0.jpg 解诗意返回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悟诗情这首诗是千古传诵的名诗,它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返回登鹳雀楼()()依()尽,()()()海流。
欲穷()()(),更()()层楼。
1.填一填人()()入()()千()()干()()黄()()王()()2.比一比,再组词古朗月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4个生字:“朗、识、玉、盘”;会写3个字:“玉、识、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件,理解诗句;(2)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难点分析:1.朗读、背诵古诗。
2.识字、写字。
返回古朗月行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返回知诗人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豪放,被人们称为“诗仙”。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
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
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 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 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 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10/29/2023
• 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 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 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 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 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10/29/2023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 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 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 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 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 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 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 决问题的方法。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 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 ,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 古风:古老的乡俗.
10/29/202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 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 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 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 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 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 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 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 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 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游园不值》。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哲理意趣,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游园不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占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基础学习获取经验
1、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4、再读全诗,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由小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析疑解难完善经验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占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二)、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占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济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三)、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诗人: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柴门。
屐齿.鞋印,脚印。
屐,木头鞋。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亡,轻轻地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
春色满园是关也关不住的,-枝红杏悄悄地探出墙来;
4.悟诗情:
(1)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那枝红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叶绍翁,你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
你来朗诵这自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有感情地背诵涛句,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5.体会写法。
五、实践应用深化经验
1、默写古诗。
2、把古诗改写一篇写景记叙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六、自主构建内化经验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
2、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有感隋地朗读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5、下面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基础学习获取经验
1、读通诗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4、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由小组长负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析疑解难完善经验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五、实践应用深化经验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题目为《捕蝶》。
六、自主构建内化经验
1、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