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区域经济概述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虽然贵州已经出台了一些人才引进政策,但 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力。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生态脆弱
贵州地处山区,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贵州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体 和空气污染。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贵州在生态补偿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态补偿 机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01
教育事业发展
贵州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 量和公平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人 才支撑。
0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
03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贵州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 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 人民健康。
贵州积极推进扶贫工作,通过产 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减少 贫困人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工业发展
贵州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发展能源、 制造业等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01
02
03
交通建设
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 得重大突破,高速公路、 铁路、航空和水运等交通 网络不断完善。
能源建设
贵州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推进,电力装机容量和 输配电能力不断提升。
信息建设
贵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 速,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 化水平逐步提高。
02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炭、铁矿、铝土矿等,这些资源 为贵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
农业资源
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地 肥沃,适合发展多种农业,如茶叶 、中药材、水果等。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0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国家七部委审核批准的黔东南州第一个省级开发区。
凯里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凯里市的西部,距贵阳市146公里,距凯里市12公里,位于凯里市鸭塘镇和麻江县下司镇之间,全区辖8个村、1个社区,总规划面积65.4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万人。
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湘黔铁路、凯麻高速公路。
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凯里、贵阳、都匀形成的黄金三角区的中心位置。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凯里经济开发区创建以来,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城乡一体化、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全方位抓开放招商,全身心抓开发建设,全过程抓优化环境,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黔东南州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支撑起大凯里城市框架。
建区11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开发区实现了快速扩张。
共完成凯开大道、开司大道、开元大道、中昊大道等11条城市主次干道,总长度为29公里,总投资6.22亿元。
正在建设高新路北路、翁义路、红岩路等7条城市主次干道,总长6.73公里,预计于2012年1月底前全面完工,区内道路交通网络骨架已基本形成。
已建成日供水2万吨的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
陈梓沐;严海龙;罗岚哲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
【年(卷),期】2024()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对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首先说明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其次,分析贵州近年来经济发展现状,并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价值指标体系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该体系将贵州省各市(区)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最后,文章对四大区域及贵州省整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64-168)
【作者】陈梓沐;严海龙;罗岚哲
【作者单位】贵州黔南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四川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
2.喀斯特山地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3.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基于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
4.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5.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气候多变,资源分布不均。
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地理位置不利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形多山,交通不便,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许多地区交通不便,导致资源无法快速流通,产业无法完全发展。
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区域内资源、信息、人流动性。
同时加强边远地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进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资源分布不均贵州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西部地区的资源较为贫乏,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平衡的现象。
东部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相对滞后。
对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保护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实施资源整合与转移政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增加资源的整体供给。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西部地区倾斜,激发其发展潜力。
三、政策导向不当贵州省的一些政策导向不当,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不足,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过多,可能导致产业过度集中,资源浪费。
对策:合理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着力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壁垒,促进区域内的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
政策上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四、人才流失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与人才流失密切相关。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人才资源不均衡分布,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
0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 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推动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03
保护和传承农村文 化遗产
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 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04
贵州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环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与提升
01
公路建设
近年来,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大大提高了交通便捷性,为物流和人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和
03
公共服务共享,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贵州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挑战与对策
01
02
03
贵州在区域经济合作中 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 企业竞争力不强、人才
流失等问题。
应加强创新驱动,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
市场占有率。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 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 机构的合作,提高科技
六盘水-安顺城市群
02 以六盘水和安顺为中心,推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和升级
,打造黔中城市群的重要一翼。
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城市群
03
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构建连接珠
三角、长三角和东南亚的南部经济带。
城市群建设与辐射带动作用
贵阳城市群
以贵阳为核心,整合周边城市资源,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 经济中心。
要点三
绿色发展
贵州将注重绿色发展和环保建设,促 进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加强资 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技 术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03
贵州区域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建 设
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贵阳城市群
01
以贵阳为中心,发展以铁路、高速公路为支撑的现代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是全国贫困面最广、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薄弱的基础设施和不平衡的发展水平。
然而,贵州也有着独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贵州应制定发展方略。
首先,贵州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贵州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传统工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贵州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培育农业产业新优势,如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贵州还可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贵州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贵州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贵州应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特别是要加快发展交通网,提升贵州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第三,贵州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贵州应制定科学的资源环境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第四,贵州应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贵州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贵州应加大投入,改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贵州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
开放合作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贵州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
可以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形象塑造,提升贵州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总之,贵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优势。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
07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经济增长显著
近年来,贵州省区域经济实 现了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 值和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
产业结构优化
贵州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逐 步优化,由以农业为主导转 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
生物资源多样
贵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生物资源种类繁 多,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 生物产业的潜力。
区位优势
交通枢纽地位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连 接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 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 位优势。
紧邻经济发达地区
面向东南亚市场
贵州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前沿阵地 ,具有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便利条件。
能源供应不足
贵州能源资源相对匮乏, 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 经济发展的瓶颈。
人才短缺问题突
高层次人才匮乏
贵州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人才流失严重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贵州人才流失问题较为 严重。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贵州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制约了人才的 成长和发展。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 展方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挑战 •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方略 •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深入了解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对贵州省及其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揭示其经济发展特 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简介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简介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于2014年10月,是贵州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2017年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经济区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2030年规划人口50万人,是贵州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经济区依托龙洞堡国际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方便,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要素集聚,基础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是一个宜业、宜聚、宜居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区。
一、区位优势经济区位于中国西南版图的地理中心,是连接中原腹地、华东腹地与南亚、东南亚之间的交通枢纽,素有“贵州门户”“贵阳窗口”之美誉。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贵阳成为了重点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经济区成为了这一物流节点的重要支撑和核心枢纽。
坐落区域内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作为贵州省唯一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是中国省会城市中离核心城区最近的机场,距离核心城区仅10分钟车程。
随着贵阳东部产业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对区域经济的协同融合、拉动提升作用更加不可估量。
二、交通优势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共有航线252条,其中国际航线25条,覆盖法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
2小时航空飞行圈覆盖中国大部分城市,强大的客流量可以激活文化旅游资源和商贸服务业发展潜力。
2小时高铁圈可以直达重庆、成都、长沙、昆明等城市,是川渝南下、广西北上、云南东进的关键节点。
经济区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形成航空、高铁、地铁、快铁、高速等立体化多式联运交通网络,以及区域内“八横四纵、内外双环、多点连线”的干支路网体系,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物流枢纽地位。
龙洞堡国际机场实景图三、平台优势经济区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拥有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种子种苗等指定监管场所;拥有国际邮政互换局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综合监管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随着指定监管场所和开放平台的建成投用,将形成完备的“1+4+5”口岸体系。
区域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以贵州为例
活动人 员 的和 科学技 术财政 一般预算 支出与第 二产业 总产值 的关联
度仅有 0 7 1 ,0 7 7 ,特别 是科学技术 财政一般 预算支 出与第二 . 78 .34
l 0 8 3 5 2 1 9 3 1 9 . 9 6 1 2 6 2 2 6 2 3 6 8 3 1 7 . 1 7 9 l 4 O 2.6 16 9
I 61 1 3
ll 3 7 2
1 5 0 l6 9 l lO 1 7 0 4 2 5 9 7_6 8 1 25 ,3 33 8 3 5 6 37 5
1 8l 9 7
8 . l l 7 9 l 7 2 1 2 2 2 0 7 3 5 OI 3 7 1 4 2 2 9 O O 9 3 8 6.9 3 7 1 . 7 . 4.5 】 l 7 1 9 9 3 8 4 3 5 5 2 3 7 3 3.9 0.5 儿 5 8 . 6 3 38 5 6 2 6 29 0.8 8 8 9 4 l67 l74 3 1 1. 8 3 . 1 1 7 18 7 28 8 2 35 3 7 5 6 9 9 4.3 9.3 6 2
业 部门主要 是初级采 掘业 ,资源深加 工 、延 长产业链 不足 。能源工
19 7 2 l6 2 1 6 2 1 5 3 4 1 8.9 3 _ 9 5 8 3 0 6 7 4 4 1 3 63 13 7 6 4 0 9 90 4 1 3 647 1 9 0 4 1 3 60 1 0 l 6 l2 6
2 0 0 l 244 7 1
20 02
20 03
20 04
2 0 05
2 0 o6
了解贵州发展现状
了解贵州发展现状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关于贵州发展现状的简要介绍。
一、经济发展贵州省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到全省GDP的一半以上。
该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如茶叶、烟草、水果等。
贵州的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茶叶和蔬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此外,贵州发展了一些主导产业,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贵州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贵阳被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方面,贵州省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如贵阳市已经打通客运高速公路和京渝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省市的交流。
此外,贵州还加快了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整个省份的交通运输能力。
三、旅游业发展贵州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贵阳、黔西南、黔东南等地区的风景如画的风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贵州还深受观光农业的推动,例如茶园旅游、观光农业等都成为该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扶贫工作贵州是中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该省的重要任务之一。
贵州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
此外,贵州还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如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努力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总体而言,贵州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旅游业和扶贫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由于贵州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发展起点较低等原因,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贵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以实现更加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结合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
区域经济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结合黔西南州兴义市为例莫传英 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党校摘要:由于我国区域分布比较多,所以产生了区域经济的概念。
区域经济是相对于全国经济而言,受当地因素和全面经济影响的。
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都要具有区域特色和区域规划,才能保证区域经济的发展。
贵州省属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是却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将这些资源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改善当下落后的经济形势。
本文结合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分析了当地可利用的自然优势,开展区域经济。
关键词:贵州省兴义市;区域经济;背景条件;发展方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451-02贵州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地区,由于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相对落后,但是自然条件丰富,所以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大开发所需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民族区域经济的研究,改变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贵州省兴义市的背景条件贵州省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主要居住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是黔西南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兴义市境内有着良好的地势优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峰围绕,河流贯穿,具有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境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国第二个“金三角”。
兴义具有舒适的气候,具有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冬暖夏凉,降雨充沛,阳光充足。
按照“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标准”,兴义从3月中旬到11上旬都较舒适,时间长达230天,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5°~18°之间,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也是国内防暑和旅游的胜地。
兴义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的,品质高。
主要有黄金、铁、煤、锑、钼、汞、砷、硅、石英石、白云石等10余种。
生物多样的地貌和良好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生物资源。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省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 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 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预测结论
贵州省未来几年的生态环境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 好的生态保障。
CHAPTER 04
贵州省发展策略状及未 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1
目录
•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 贵州省发展优势分析 • 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贵州省发展策略建议 • 结论
CHAPTER 01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四川 、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接壤
。
预测分析
贵州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几年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旅游 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将成为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点。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品牌推广;同时,也 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将成为 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煤炭、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
以及农业、林业等生物资源。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适 宜发展旅游业和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
贵州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但 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正在逐步发 展。
贵州省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农 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绩。
能源开发潜力大
贵州省内的水能、风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大,为未来能 源结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
美食旅游资源
多民族、多气候就 形成了丰富的美食 文化。如独山虾酸、 三都的鱼包韭菜、 播州的虾子羊肉粉、 水城的烙锅、凯里 的牛瘪和酸汤鱼、 大方的臭豆腐、贞 丰糯米饭、贵阳的 丝娃娃和肠旺面等。
贵州在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七、优质的康养资源
风的速度
温度
湿度
紫外线辐射度
“七度”贵州
1.贵州森林覆盖率2020 年3月数据是58.5%。 是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 的省份之一。作为全国 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正 在开展生态文明 试点 建设相关工作。
2.生态污染小。贵州工 业经济发展滞后,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 小。
贵州在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有哪些? 六、丰富的旅游资源
山林洞水旅游资源
2月10日,海南三亚出台复工政策,支持一线建筑工人返工, 如在2月返工则该市财政给予项目业主单位每位施工人员补贴 1000元,3月份返工的补贴700元。人数多且出发地集中的,给 予协助包机或包车返回三亚。
而浙江义乌市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 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显示,为鼓励企业多途径招录新员工, 义乌市非公企业直接招用首次在义就业员工,并依法缴纳社会 保险的,给予1000元/人的补助。初次来义乌求职人员可享受三 天免费食宿。
2月17日上午,600多名务工人员从河南周口市西华高铁站 乘坐G2397次专列前往杭州,这是杭州复工人员定制专列的第 二趟列车。在2月16日,已有近300名贵州籍旅客,乘坐由杭州 市承包的G4138次复工人员免费专列从贵州直达杭州。
据报道,2月14日上午,一组由嘉善县人社局、4家嘉善当 地企业人事代表和第三方招聘公司组成的10人招工返工小分队, 乘坐着中型巴士,一路往西,奔驰了30个小时,赶到四川广较晚
贵州黄金十年取得的成绩
贵州黄金十年取得的成绩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南区域。
在过去的十年中,
贵州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黄金十年”。
以下是贵州在这段时间所取得的一些成绩:
1. 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贵州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贵州的GDP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中都保持在10%以上,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2. 基础设施建设:贵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使得贵州与各地之间的距离更加缩短。
3. 旅游业发展:贵州是一个美丽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过去的十年中,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4. 扶贫攻坚:贵州是中国扶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贵州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如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等,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5. 教育发展:贵州重视教育,在过去的十年中,贵州加大对教育
的投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水平,为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贵州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全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01
人才短缺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贵州人才短缺 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02
03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州生态环 境压力逐渐增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
02
贵州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农业结构分析
01
农业在贵州经济中 的地位
贵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农业在贵州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和 提质升级。
05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展 望
“十四五”规划展望
01 02
战略定位
贵州省在“十四五”期间将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重点发展 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 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方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和设 计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 。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科技成 果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建设创新平台
支持贵州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区域 创新能力。
促进金市场发展
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等措施,以促进金融 市场的健康发展。
产业政策建议
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通过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扶持传统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措施,以帮助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贵州服务业面临 着服务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 面的挑战和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贵州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贵州的产业结构优化方向是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和质量。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贵州的产业结构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
通过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01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
产业创新
贵州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培育了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 物医药等。
创新环境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
开放对贵州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外贸出口增长
贵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对于实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02
贵州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农业结构分析
农业在贵州经济中的地位
01
贵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农业在贵州经济中占据重要地
位。
农业结构特点
02
贵州的农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迅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贵州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对高品 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2)
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2)3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3.1自然与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分布与组织。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与区位是社会生产力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对区域经济运动有重要影响。
贵阳市交通便捷,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综合性工业基地,并是全国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之一。
贵阳就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辐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州(市)。
形成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性高的城市群,这为人、财、物的聚集和流通节省了很大的成本。
而相比较而言,其他地区交通不便、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强,区域比较闭塞,中心城市经济水平不高,对本区域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
而毕节地区至今还未通铁路和飞机,运输能力就更不强,信息就更闭塞,直到现在还有“汽车轮子经济”之说。
3.2政策的倾斜面无论是宏观区域性政策、区域地方政策和宏观政策,它们能够以一种外在的力量促进或抑制区域条件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而这种转化是通过不同的政策来增加或减少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影响或改变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来实现。
无论哪一种政策尤其是带有差别性的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给各个区域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实际经济利益是有差异的,有时甚至是很大的。
这方面的差异就会造成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3.2.1 传略转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原来的区域均衡发展转向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将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有较强优势的东南沿海城市。
在这一背景下,贵州省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将战略重点集中到贵阳,从而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对而言在“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遵义、安顺、六盘水、都匀等重工业城市在失去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甚至有倒退的现象。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摘要: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因素,贵州的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
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
新时期情况下贵州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远去,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这些都将是大环境下贵州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了解贵州经济发展进程现状下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为贵州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1.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业生产积极向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夏粮产量269.45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 1.8%。
另外,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
其中,油菜籽产量89.12 万吨,再创新高,增长 2.8%;茶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增长。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贵州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白酒、卷烟、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振兴计划,深入开展“双服务”行动、“百千万”工程。
自上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势稳定,连续 4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21.5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
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542.4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503.88 亿元,增长 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73.35 亿元,增长 6.1%。
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8.2%,增长效果显著。
(三)服务业提速发展。
贵州省出台了“物流业”、“健康养生业”等发展规划,着力巩固和培育服务业增长点,服务业经济实现提速较快发展。
贵州省地域经济差异与类型分析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6年7月115贵州省地域经济差异与类型分析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周玮摘 要:从整体上看,贵州省经济在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可以将贵州省地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区域指的是贵阳市,第二区域包括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其他地区可以划分为第三区域。
受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影响,贵州省三大地域经济区域在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类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了贵州省的地域经济差异和经济类型,分析了导致贵州省经济差异和经济类型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实现贵州省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 经济差异 经济类型 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7(a)-115-02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类型缺乏互补已经成为阻碍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而要实现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要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差异和不同的经济类型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有效措施,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贵州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经济差异和经济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找出了引起贵州省不同地域存在经济差异和不同经济类型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实现贵州省地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1 贵州省地域经济差异与经济类型分析1.1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区域指的是贵阳市。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中心,并且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
从整体上看贵阳市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
在贵阳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贵阳市保持了本地区在贵州省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贵阳市也充分发挥了其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引领全省的经济发展。
贵阳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政策、资本、管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条件,这些优势使贵阳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集中了省内的重点企业和有实力的大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区域经济学1.1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是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两岸物流业合作,就是从物流业市场供求运行的角度,从区域经济学需求观、交易费用、寻找费用等经济理论,分析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以区域经济学的财富观阐述推动两岸物流业合作的基本动力因素,进而探讨两岸物流业合作态势和物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
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吮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1.1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的主要范畴包括:区域经济理论、生产力布局理论、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调节机制、新地域的经济开发战略和经济规划等。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科。
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国》(185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等代表著作。
1978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区域经济学》出版后,标志着这门学科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遵循一定规则运行的活动,它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受自然规律制约,还受到经济规律及社会、文化、科技等人文规律的影响。
纷繁的经济活动、复杂的经济现象总是要落脚在特定的地域空间,这种经济活动和地域空间的相互作用,不仅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也构筑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而且应该有一个准确、规范的表述。
中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理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了不同的表述。
有的从经济学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域范围的经济学;有的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学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有的从区域内外两个层次加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还有的学者从宏观上和政策实用层面上进行了界定。
不同的定义和界定,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区域经济学的本质把握和揭示。
总体上来说,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综合,我们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结合中作出概括和抽象。
由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区域经济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②区域产业结构③区域协调与区际关系④区域城市化⑤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区域经济学起步很晚,而发展十分迅速。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学学界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主要探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在空间上安排各种经济活动,建立最优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从而实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从总体上看,生产力布局研究有别于区域经济学,但是,它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地方经济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加强。
由于财税、计划、投资体制和地方经济调控权的扩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利益进一步强化;第三,生产力布局由传统的“平衡布局”转为以“效率”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的沿海地区实行倾斜的优惠政策导向;第四,区际间出现了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促进了区际间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配置。
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很需要搞区域平衡。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极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带城市群。
可中国太大人太多,而这三个又集中在东部沿海,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很不平衡。
中西部落后太多。
全中国有13亿人口,东部沿海4个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港澳台)东北1个亿,中部4个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4个亿(西北部分: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西南部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东部比较发达,转入重工化阶段,需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和城乡统筹);东北是老工业基地,需要的是提升技术,重焕活力。
对比之下中西部(除西藏、青海限制开发外)需要要做不仅是提高工业化程度,还有城乡统筹解决二元问题,重工化也得齐头并进。
按照工业发展规律,那就得按照规模经济来抓,产业集群,抓优势产业,突出特色,区域内配套,区域外比较优势分工,不过话又说回来,中西部各区域之间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地理位置而已。
因为中西部没有面向海外的地理优势(除广西外),不能以外贸为动力,但是可以承接东部沿海中间产品的产业分工,也就是给沿海出口做配套,不过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产业估计不太合适。
中西部虽然基础还是有,但是不可能只靠本区域的力量,必须引进外部资金技术才能跨越发展,那就有对待国内资本和外资的问题了,得由国家层面干预,不然地方政府会比较短视。
除要服从全国的布局外,一些产业还是以满足本区域为主。
因为产业布局地域分散,但可以资本集中也不会造成太盲目的竞争。
特别是一些需要高度集中的产业,但是生产是可以分散的,用于满足本地市场。
1.13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
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
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
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最初兴起于西方国家,东欧和原苏联在60年也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潮。
我国则直到80年代后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
它一方面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经济评价,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区域发展纲要提出科学的依据,并为区域经济建立起计量经济模型。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日本的表、里差异,美国的东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差异等;二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显露,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国英格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威尔士失业率超过36%,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不到14%。
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
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
一般认为,在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从理论渊源上,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得益于区位理论。
从所周知,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早已为人们所认识。
如著名学者亚当·斯密、大卫·索嘉图相继提出的“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均从生产成本的比较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由此探讨国际间的劳动地域分工。
由此,以研究经济活动区位为主旨的区域理论应运而生。
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早期代表人物有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杜能是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从运输费用和空间距离的关系,分析区位地租随市场空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阐明了农业生产类型围绕市场而呈现的空间变化规律。
20世纪初,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他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了运费、劳动费用、集聚等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讨论如何通过选择工业企业的区位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
20世纪30年代,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理论,通过对市场区域形状和中心空间分布状态的分析,建立了市场区和中心地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模式。
其后,廖什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研究产业的市场区位,提出了产业的市场区位理论。
至此,区位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之后,到50年代,区位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总体而言,区位理论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研究单个企业的最佳区位,通过区位选择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要素,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理论。
由于受市场机制的自由作用,经济活动和要素总是向最优区位流动,这就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区域经济过渡膨胀,落后区域经济不断恶化,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迫使西方国家政府采取措施干预区域经济,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
如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赫希曼于1958年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等。
区域经济学应运而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学科。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空间均衡理论)、胡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