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言志类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

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例如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例如: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例如: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晚唐河朔人。本为寒士,屡试不第。本诗是他再次落第后写给高侍郎的。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芙蓉:荷花。

前两句说,碧桃、红杏靠着甘露滋润、太阳煦照开出娇艳的花。"天上"、"日边"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 "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人凭恃靠山,特获宠遇。三、四句转过来写他自己,说江上的芙蓉却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只能在秋风中迟迟地绽放,但它自甘冷清,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肯趋炎附势。

3、思想感情

①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以物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4、常用手法: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5、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学习过程】

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总之,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二.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三、实战演练,感受高考

1、(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