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言志类 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材分类+导学案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标 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2、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安慰与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总结归纳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法内 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标 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 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侧面落笔(或叫“曲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4(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特征】一、意象特征:松、竹、梅、菊、蝉、蜂等。
二、情感特征:或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或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三、表达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例1] 南国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时所作,时年25岁。
1、有人说这是一首作者自伤自悼之诗,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参考答案:1、“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春风”。
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
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2、这首诗通篇把花人格化并托物言情。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和那张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末句则用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嫁与春风”。
[例2]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参考答案: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
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达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珍爱和赏识,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教案.docx
2018 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教案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总课时安排 6 课时左右( 2 节讲读课, 4 节习题讲评课)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
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1、自 2002 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 3+3 或 2+4,先填空再简答。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
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较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发达地区。
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
2014 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
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 2013 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一)歌内容1、送:依依不舍或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有分后的思念或是行友人的勉。
2、咏史:感昔盛今衰或借古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人,表达之情;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
3、塞:建功立或思;大多表争的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家、人的思念,也有表人国的豪情。
4、咏物: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的品,或表达国无,才不遇的感。
咏物诗鉴赏教案.doc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学会赏析咏物诗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练结合法、方法点拨法一、知识链接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物体,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情操的诗歌。
2 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4.情感分类: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5.赏析方法: 2010全国卷1 诗歌赏析(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衬日光腾起,顺风势来回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1分),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1分),最后“嘉树欲相依”蕴含作者期盼得明主之意,为全诗主旨。
(1分)归纳方法:1)审读题目,明白写何物。
咏物抒怀诗导学案.doc
咏物抒怀诗鉴赏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重点:咏物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表现手法难点: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过程:一、概念阐释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经典诗歌回顾(一)《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石灰的内在品质特点。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人笔下的柳有什么特点?如何写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句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2018年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唐宋诗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教学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房兵曹胡马◎释标题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马是唐代战争、交通中最重要的工具,古代人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
◎知作者杜甫[见第二课《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其六)》]◎明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漫游齐鲁后回洛阳时所作。
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赏形象1.前四句从哪些方面写了马的什么特点?提示:写事物的角度,每一角度显示的特征。
参考答案: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
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
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品语言2.试分析“峻”“轻”“批”“入”四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提示:从动词写马的神态入手。
参考答案:“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批”,写马的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写出了其机警之态;“入”,不写马的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我们似见一匹战马四蹄腾空、凌厉奔驰于荒原,似见其咴咴喷气、仰天嘶鸣的情状。
◎析技巧3.本诗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很好,请赏析。
提示:马的行态为实,赞其精神为虚。
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后四句写的品格是虚写,由咏物转入抒情。
◎悟意旨4.诗人为什么要塑造“马”这一形象?结合颈联、尾联赏析。
提示:咏物是为了言志抒情。
参考答案: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
“托物言志诗”鉴赏学案
“咏物言志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在对比中寻找共性和个性,学会捕捉意象的特点。
3、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2、在对比中寻找共性和个性,学习捕捉意象的特点;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1、在对比中寻找共性和个性,学习捕捉意象的特点。
2、在合作探究中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知识链接】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自学探究】一、探究:《锦瑟》能否算是咏物言志诗?为什么?二、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意象所凝结的诗人的情感是否是唯一的?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月”是否有怀远思人的情感?三、探究:对比分析同一个意象,如何把握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蝉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②,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①垂緌:“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暗示显宦身份。
②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③藉:凭借,借助。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咏物词导学案(带答案).doc
似花还似非花——咏物词导学案主备人:董长江武静刘晓萍20XX. 12.22【学习目标】L 了解咏物词,掌握咏物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升宋词鉴赏能力。
2.赏析咏物词代表篇目,解答所给题目,并借此掌握答题标准与答题技巧。
3.诵读、赏析并背诵一些代表性咏物篇目,培养借助对外物的表述寄情言志的能力,进而培养委婉含蓄、意味隽永地表情达意的写作能力。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指导】1.熟读并背诵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2.自主阅读“精析精练”第72、73页内容,全面赏析苏东坡《水龙吟》、《卜算子》两首词。
3.借助多媒体工具或者相关书籍查阅与苏东坡写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刻理解作者在对外物的抒写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词鉴赏指导】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诗合为情而发”。
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 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己的志向情操,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
咏物诗常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目的不在“物”,而在“情”。
“物” 只是一个载体。
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关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
1.揣摩古人咏物诗词写作要义“咏物”大体不是为写物而写物,总要借物而言其他,多是托意寓怀,咏物写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词必备两点:一是要逼真贴切地传形,二是要表达此物的神韵。
传形之外的传神是我们读这一类诗必须把握的特点。
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 咏物诗词一般会遵循以下几点:咏物诗词应该切合物象。
咏物诗词应该有所寄托。
咏物诗词应该有背景,有情趣。
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趣相通。
(5)咏物诗词应当有技巧,有神韵。
咏物词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既不脱离所咏之物的风姿神韵,又能寄意其中, 假设即假设离,似分还合,物我交融,形神具备,风韵独出。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2、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二、了解咏物诗的含义A、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B、辨别下面几首诗歌哪些是咏物诗,哪些是写景诗。
1、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
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3、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4、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C、小结: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回顾学过的咏物诗篇名内容情感手法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明确咏物诗的感情类别说说下列诗歌都寄托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例1、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小结:例2、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通用7篇)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3复习教案篇1第六节分类鉴赏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举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咏物言志导学案 - 2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2)—咏物(托物)言志诗2一、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所咏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把握作者托物的目的。
2.学会鉴赏咏物言志这一类诗歌。
二、知识链接1. 常见的内容及情感:a、托物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隐逸高洁、坚持个性、保持清白、坚贞挺拔、不畏严寒的高尚情操或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b、托物抒怀――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c、托物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d、托物言理――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e、寄趣(单纯咏物)――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2.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象征、比喻、拟人、用典、双关、借代、联想、想象、通感、比兴、叙事结合、正面描写(声、形、色、态、味、嗅)与侧面描写(烘托、对比、衬托)烘托等。
3、鉴赏方法:a.体察物态.抓住事物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生长过程、过程遭遇、姿态、颜色、香气等)和内在特质 b.品味寄托。
知识论世,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经历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c.赏其精妙。
从描写和抒情两个角度赏析作品精妙的手法及语言风格,品味诗歌之美。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导学指导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托物言志)2020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首词和诗,回答问题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咏物言志诗导学1
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题材》------导学案(学生版)(咏物言志诗)学习目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课堂讲解:一、咏物诗: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注: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
二.咏物诗典型例题例1、《蝉》(虞世南)垂绥(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
②垂绥: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行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三.咏物诗的特点: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①单纯咏物。
②托物言志(寓意)。
③托物喻理。
④托物讽世⑤咏物抒怀主题: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四、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总之,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五、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学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一、【学习目标】归纳、掌握咏物言志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知识链接】1.题材概念: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2.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类别。
①、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以物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3.常用方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三、【课前练习】1.咏物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植物:菊花、梅花、梧桐、梅子、松、莲、草、柳动物:杜鹃、鹧鸪鸟、鸿雁、鸳鸯、蝉其他:月亮、流云、冰雪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王安石(宋)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发被一一废止。
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州。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寄予闲谈之中。
”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
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四、【研讨交流】野菊杨万里(宋)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莫”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高二语文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赏析与练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堂探究仔细读诗,按要求填空题一: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二: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三: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题四: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要求:1.所咏之物:2.特点:3.表达的情感:4.所用的手法;二、总结咏物诗的特点:题目标志:物的特点:表现手法:所托情感:三、归纳鉴赏方法四、小试身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表述语言提示:这首诗描绘(刻画)了某物象的特点(形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运用了手法,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咏物诗导学案
咏物诗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诗意思,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2、合作学习:互动、合作、探究。
学会鉴赏咏物诗。
二、文本助读(一)内容: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以某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也可以称为咏物言志诗。
(三)咏物诗的常见意象【植物】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兰花(高洁、君子之德)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动物】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四)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知人论诗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可以通过知人论世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1、顾况: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咏物言志诗鉴赏学案
咏物言志诗鉴赏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的诗歌。
好的咏物诗,要使所咏之物与所抒之情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具有和谐自然之美;要即物生情,“情”附“物”上;要虚实得当,点化自然;要由小类大,由此及彼;要取“物”贴切,寄寓新颖。
力求做到四个统一:“不即”与“不离”的统一,“入物之内”与“出物之外”的统一,“不是此物”与“恰是此物”的统一,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统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咏物诗常见物象:(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水仙:玉洁冰清,高贵清雅。
(9)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大。
(10)兰花:高洁、君子之德(11)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12)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三)咏物诗常见主题:三、咏物诗的分类从咏物的不同方式来区分,咏物诗则可分为赋体咏物诗和比体咏物诗两大类。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导学案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②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落花①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课题
鉴赏托物言志诗1100张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
目标
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学习
重点
同目标1
学习
难点
同目标2
导学流程
定向
导学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检测预学
投影检测 托物言志诗的分类
激
情
互
学
【示例一】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提示:(1)托物言志)
【示例二】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咏物言志诗鉴赏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咏物言志诗鉴赏教案咏物言志诗鉴赏教学目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重点目标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难点目标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课时安排:五课时【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①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
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咏物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古代诗词美的熏陶,提高相应的艺术鉴赏水平。
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①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
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
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例如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
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
例如: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
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
“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
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
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
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例如: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晚唐河朔人。
本为寒士,屡试不第。
本诗是他再次落第后写给高侍郎的。
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芙蓉:荷花。
前两句说,碧桃、红杏靠着甘露滋润、太阳煦照开出娇艳的花。
"天上"、"日边"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 "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人凭恃靠山,特获宠遇。
三、四句转过来写他自己,说江上的芙蓉却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只能在秋风中迟迟地绽放,但它自甘冷清,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肯趋炎附势。
3、思想感情①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以物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4、常用手法: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方法上看,主要是托物言志、5、咏物诗常见的主题(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学习过程】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
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总之,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二.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三、实战演练,感受高考1、(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4分)(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4分)2、(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南朝)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3、(2007年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方法归纳由上面的例题分析可见,对咏物类诗相关考题的把握其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意象(物象)是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有时就是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化身。
2、分析形象的特征是了解所咏之物寓意的前提。
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还要注意形象所处的环境、所受的遭遇。
3、一定要注意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一特点。
了解所咏之物的寓意(或象征义、比喻义),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前提。
4、分析思想感情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要体味物的“冷”“暖”不同色调,结合诗歌标题、诗歌中的重要语句来理解,还有可能的话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所附的注解来体会。
参考:1(1)【参考答案】: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或)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又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作了铺垫。
(2)【参考答案】: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自洁自清、一尘不染、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来喻自己,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
(或)这首诗在表现山泉的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1)【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分)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1分)(2)【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3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3(1)【参考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