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预防医学教学课件: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二、口腔健康调查项目
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宗
教信仰等
口腔健康状况项目 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 问卷调查项目 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信念、行为和实践
三、指数与标准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使用的指数和调查标准。常用的 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 症用Dean指数。
(一)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
对照组
回顾性搜集资料
比较两组中某因素 的比例高低
统计分析
比较暴露因素与疾病的 发生是否有关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①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②研究对象是按有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③属回顾性研究; ④由果推因,即发病与暴露的可能关联 ⑤只能了解两组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
(二)群组研究(队列研究) 暴露组
金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
*
四、口腔健康调查方法
(一) 普 查 (二)抽样调查 (三)预调查 (四)捷径调查
*
*
(一) 普查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特 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最大优点: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应查率<95%;漏查率高结果可靠性差。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
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流行病 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 生、发展、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
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
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 2、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4、监测口腔疾病的发展趋势 5、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进展
口腔流行病
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 率抽样。 系统抽样:间隔抽样,机械抽样,将抽 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
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 即组别或类型,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 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 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
口腔流行病学作用
(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 的分布规律:横断面调查。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 行的因素
口腔流行病学作用
(三)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 效果:盲法。 (四)用于疾病检测 (五)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并评价其 进展。
口腔流行病学的发展
1916年,美国医生发现斑釉牙与饮水有关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氟含量过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年龄分布:主要损害恒牙 性别分布:无男女差异
牙位分布:上中切牙
唇腭裂
指数:用发病率或患病率评价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我国发病率较高 城乡分布:农村高于城市 性别分布:男多于女 种族分布:白人高于黑人
口腔粘膜疾病
白斑:为癌前病变,吸烟引起, 我国好发年龄50~59岁,男性多 口腔扁平苔癣:最多中年人,女 性略多
检查方法
每牙检查: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 颊面及舌面 每牙计分为4个牙面计分之和除以4
个人计分为每个牙计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
PLI计分标准
0=龈缘区无菌斑 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视诊不可见
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
3=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
牙龈指数GI
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 变,以及出血倾向。 检查方法:钝头牙周探针
种族差异:印度发病率高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结论和展望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并制定出科 学有效的预防策略。未来,口腔流行病学将继续发展,为口腔预防工作提供 更多支持。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职业等不同 特征的人群。研究对象的选择决定了调查和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口腔流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 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大量的口腔健康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了 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口腔疾病的传播和预防。
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是评估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和 检查,可以了解人群的口腔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口腔流行病学在口腔预防医学 中的应用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 流行病学
口腔流行病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深入 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并提出预防策略。
口腔流行病学概述
口腔流行病学是一门与口腔疾病发生、发展、传播以及防控相关的学科,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揭示出口腔疾 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
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节内容概要一、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作用及其发展(一)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
5.病例-特点:①1.(DMFS)2.3.4.5.6.龋病发病率指至少在1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7.无龋率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查人数的百分率。
(二)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龋病的流行特征从地区分布上看,各国龋病患病率差别悬殊。
从时间分布上看,发达国家患龋率逐渐下降,发展中国家龋病患病率逐渐上升。
从人群分布看,乳牙、年轻恒牙和老年人牙龈退缩后的恒牙易感龋病。
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恒牙患龋率女性略高于男性。
一般城市居民的患龋率高于农村。
民族之间的患龋情况不同。
2.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常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和家族影响。
四、牙周病流行病学(一)牙周健康指数1.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是?Greene和?Vermillion对他们在1960年提出的口腔卫生指数(OHI)加以简化而成。
OHI-S只检查6个牙面,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1-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
2.菌斑指数(PLI)是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计分。
可检查全口牙面,也可检查选定的几颗牙。
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每颗牙的计分为4个牙面计分之和除以4,个人计分为每颗牙计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
3.?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先用菌斑染色剂使菌斑染色,再检查指定的六颗牙的牙面菌斑面积得到计分。
4.牙龈指数(GI)只观察牙龈情况,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
5.龈沟出血指数(SBI)检查用视诊、探诊相结合的方法,所用探针为钝头牙周探针,检查时除观察牙龈颜色和形状外,还须用牙周探针轻探龈沟,观察出血情况。
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
口腔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01
了解口腔疾病负担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口腔疾病负担,为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0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根据疾病负担情况,合理配置口腔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03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口腔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多患者提
实验性研究
总结词
实验性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直接评估。
详细描述
实验性研究主要包括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在自然状态下对人群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 疾病的影响;临床试验则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
理论性研究
总结词
理论性研究通过对流行病学现象进行深 入探讨,建立和完善流行病学理论体系 。
提高公众口腔健康意识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向公众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人 们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促进口腔健康行为养成
引导公众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使用牙线等,降低口 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评估教育效果
通过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 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
危险因素评估
评估影响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吸 烟、饮酒等。
监测系统
定期监测
建立定期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口腔健康数据, 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口腔健康问题。
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如口腔检查、问卷调查、 实验室检测等。
数据质量控制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质 量控制措施。
供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口腔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口腔流行病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预防的科学。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口腔健康数据,了解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为制定口腔健康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口腔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定义:口腔流行病学通常使用特定的诊断标准来定义口腔疾病,例如龋齿、牙周病等。
这些标准可以是国际公认的标准,也可以是本地区或本医疗机构制定的标准。
2.
人群研究:口腔流行病学通常采用人群研究的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这些研究可以评估不同人群中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3.
数据收集:口腔流行病学需要收集大量的口腔健康数据,包括口腔检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医疗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口腔医生、护士、研究人员等途径获得。
4.
数据分析:口腔流行病学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5.
结果解释:口腔流行病学的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应用,以指导口腔健康政策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例如,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推广口腔卫生习惯、加强口腔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等。
口腔流行病学
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ﻫ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ﻫ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ﻫ4.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ﻫ5.为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ﻫ描述性流行病学
断面研究: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的情况
(DMFS)表示。“龋”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充填的牙。
ﻫ2.乳牙齲、失、补指数指乳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或齲、失、补牙面数(dmfs)。ﻫ3.龋均和龋面均龋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指受检查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ﻫ
五、其他口腔疾病的流行概况ﻫ(-)氟牙症ﻫ1.Dean分类法根据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的面积来确定损害的程度。根据氟牙症的分类计分系统,可以换算出社区氟牙症指数(CFI)。社区氟牙症指数的公共卫生意义是根据指数采取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ﻫ2.流行特征ﻫ(1)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其发病与当地水、土壤、空气中的含氟量过多密切相关。ﻫ(2)城乡分布: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ﻫ(3)年龄分布:乳牙较少。6岁以后恒牙患病率逐渐升高,12岁左右稳定,中年以后
(5)种族分布:有咀嚼烟草习惯的种族口腔癌发病率高。
(四)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和口腔软组织的多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于口腔黏膜的疾病,一类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口腔黏膜病多好发于颊、舌、唇、软腭等黏膜,也可与皮肤同时发病。口腔黏膜疾病的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ﻫ(五)牙颌异常ﻫ1.指数WHO推荐采用牙美观指数,用于12岁以后的年龄组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计分标准。ﻫ2.流行特征
口腔流行病学【36页】
简化软垢指数和简化牙石指数,用于个人口腔卫生
状况评价。
➢ 菌斑指数(PLI):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而不是菌
斑覆盖面积记分。它主要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
牙周病的防治效果。
➢ 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
的所有牙的唇(颊)舌(腭)面,或检查指定的6
的百分比。
无龋率= 该年龄组全口无龋的人数 ×100%
受检年龄组人数
龋
病
流
行
病
学
二、龋病的流行特征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分布
龋病的
流行特
征
龋
病
流
行
病
学
三、龋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氟摄入量
家族影响
4
牙周病流行病学
牙
周
病
流
行
病
学
一、牙周健康指数
➢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检查6个牙面(16、
➢ 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 2015-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2
口腔流行病学的
研究方法
• 有干预措施
• 设立对照组
实验流行病学
• 病例-对照研究
• 群组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
学
• 横断面研究
• 纵向研究
• 常规资料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
学
口
腔
流
行
病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3
龋病流行病学
龋
病
流
行
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单元口腔流行病学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第一节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发展一、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lology)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口腔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一)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口腔流行病学可用于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二)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难以研究疾病的病因,但通过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
如果需要再采用其它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实验和多种实验室的方法,有时还可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疾病的病因因素。
(三)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在取得大量非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之后,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盲法或双盲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流行病学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治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口腔流行病学可对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描述,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对一个地区、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进行调查,获得该地区特定人群某种或某些口腔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如这些疾病在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文化、经济、习惯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用于与其他地区人群或不同时期人群进行比较和评价。
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横断面调查可以提供某种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的线索,形成危险因子假设,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危险因子进行验证,借以判断该疾病可能的病因。
如有需要,可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的方法,或结合临床研究,综合这些结果,可有助于揭示该疾病的病因。
3.用于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口腔流行病学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研究,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或预防措施,可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把受试人群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盲法,经过一定的试验周期,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差异,这样可检验新的预防措施的防病效果。
4.用于疾病监测口腔流行病学还可用于口腔疾病发展趋势的监测,以观察各种因素对口腔疾病流行的影响。
5.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口腔保健规划的主要依据。
卫生行政部门在制订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时,必须有大量确切的调查资料作为依据,来制订一定时期的口腔健康目标规划。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方法可对目标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一般一个目标规划制订后,在实施之中,应有中期评估,以确定所制订的目标能否达到,如果发现期限结束时达到该目标有困难,则在中期就应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切合实际。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客观的描述,提出病因假设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纵向研究(疾病监测)常规资料分析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
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某种疾病或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动态地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在斯里兰卡茶叶工人中进行的为期15年的纵向研究。
研究只观察牙周病的自然进展,不做任何治疗性干预。
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分析性研究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讨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探讨病因和相关因素对于疾病发生的影响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比较两组人群暴露程度,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
群组研究(队列研究)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验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采取某项干预措施或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其对人群疾病发生或健康状况的影响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前瞻性研究用途验证病因假设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成本效果评价和成本效益分析描述性流行病学(小结)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常规资料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群组研究实验流行病学口腔健康调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
横断面调查目的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
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
3.为探讨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
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
5.评估治疗与人力需要。
调查项目一般项目包括受检者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出生地区、居住年限等信息,这些项目常常反映疾病分布的差异,调查以后将这些项目与健康状况项目结合分析,有可能会发现某种口腔疾病的流行特征。
一般项目常常列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表的第一部分,可通过询问或从户口本上获得。
健康状况项目包括各种口腔疾病,是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而定。
最常用的调查项目如龋病、牙周病、牙列状况等,其他如氟牙症、釉质发育不全、口腔黏膜状况、颞下颌关节状况等。
我国开展的几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确定的调查项目包括冠龋、根龋、牙周状况、口腔卫生、附着丧失、义齿和无(牙合)情况等。
问卷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与信念、行为与实践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个人口腔卫生、刷牙与牙刷、牙膏选择。
龋病与牙周病、预防意识与就医行为等。
调查表格设计根据不同目的确定的调查项目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
以WHO设计的标准口腔健康评价表为例。
根据WHO出版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997年)中列出的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评价、口腔黏膜、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社区牙周指数、附着丧失、牙列状况和治疗需要、戴义齿情况、需义齿情况、牙颌异常、口腔保健需要等项目。
指数和标准龋病指数有DMFT、DMFS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冠龋的诊断标准是:牙的窝沟或光滑面有底部发软的病损,釉质有潜在损害或沟壁软化者。
根龋的诊断标准是:用CPI探针在牙根面探及软的或皮革样的损害。
牙周病流行病学诊断标准,WH0推荐使用CPI指数氟牙症诊断标准:Dean指数,以釉质表面光泽度、颜色改变程度、缺损程度和侵犯面积作为依据。
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预调查捷径调查普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
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
最大优点: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
应查率>95%;漏查率高结果可靠性差。
最大缺点:工作量大,成本高,适用较小范围内。
抽样调查抽样: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群作为调查对象。
被抽到的人群称为样本人群。
用样本人群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人群的现患病情况。
前提条件是抽取的数量足够大,调查的数据可靠。
优点: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所得资料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
它是按一定方式以同等的概率抽样,称单纯随机抽样。
可以使用抽签的方式,也可以使用随机数字表来抽取样本。
系统抽样间隔抽样,机械抽样。
将抽样对象按次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层”,即组别或类型等,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有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就是以整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阶段抽样。
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也可将以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捷径调查WHO推荐的一种调查方法,可在短期内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人群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5年龄组:乳牙列患龋水平12年龄组:全球龋病监测年龄组15年龄组:评价全球牙周病指征35~44:监测成年人口腔健康状况65~74:监测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试点调查(预调查)在调查前初步了解被调查群体患病特点,制订调查计划,有时须先进行试点调查。
通常为12岁组,加另一个年龄组,以获得少量的参考资料,以便制订调查计划。
样本含量N=K×Q/PQ=1-PP为某病预期患病率当允许误差为10%(0.1P)时,K=400,当允许误差为15%(0.15P)时,K=178,当允许误差为20%(0.2P)时,K=100。
误差随机误差(randomerror)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可以做到减少抽样误差。
偏倚(偏性,bias)是一种错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设法防止。
偏倚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样本人群的选择不是按照抽样设计的方案进行,而是随意选择,由于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差,破坏了同质性,使调查结果与总体人群患病情况之间产生的误差,称为选择性偏倚。
如用医院病例说明社会人群患病情况,显然有误差。
防止的措施就是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流行病学抽样设计进行抽样。
无应答偏倚无应答偏倚实际就是漏查。
在随机抽样时,属于样本人群中的受检者,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接受检查,如未接受检查的人数达到抽样人数的30%,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
信息偏倚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检查者之间偏性:一个调查队伍中往往有数名检查者,当他们对同一名受检查者做口腔检查时,由于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结果有误差,为检查者之间偏性;检查者本身偏性:指一名检查者给一名患者(或健康者)做口腔检查时,前后两次检查结果不一致。
防止检查者偏性的办法是: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调查前认真培训,对诊断标准统一认识;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可靠度的检验,包括检查者本身可靠度检验和检查者之间可靠度检验Kappa统计法评估检查者之间一致性的方法0.40以下可靠度不合格0.41~0.60 可靠度中等0.61~0.80 可靠度优0.81~1.0 完全可靠数据整理方法核对首先是对所有数据进行认真核对。
资料收集以后,对调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要仔细检查,一般项目中的性别、年龄、职业是否相符,口腔健康状况项目中是否有缺漏,有无不符合逻辑的错误,这些差错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中常会看到,一经发现,需要及时纠正,以保证分析的结果不致发生偏差。
分组就是把调查资料按照一定的特性或程度进行归类。
常按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的特征,如性别、年龄、城乡、种族等分组;也可按照某种疾病的患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
计算资料分组后,就可以清点每组中的频数。
人工整理时,可用计数法,将每一组中的频数相加。
人工整理花时多,且误差大,尤其是在进行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变量多达几千万或更多,资料整理十分困难,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计算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