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e97e0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0.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平安气囊,汽车安装平安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进步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程度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906e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d.png)
一、力(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力》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拨】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即有力作用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②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③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没有相互挤压)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电荷间作用)④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2、单位:牛顿(N )。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者任一方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都发生改变。
【实例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两种情况: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5、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得越长);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二、弹力1、力学性能是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复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与塑性(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脆性(当受力达到一定值时会突然断裂,且无明显的塑性形变)与韧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都属于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就越长。
(或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量程和分度值:(如图弹簧测力计)量程:5N ;分度值:0.2N ;测量值:3.2N 。
八年级物理《弹力》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弹力》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a1d697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6.png)
《弹力》知识点汇总编辑: 王留峰1.知识点1: 弹力(重点)2.弹性和塑性3.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拓展延伸: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
知识点2: 弹簧测力计(重点)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结构 弹性很好的钢质弹簧、挂钩、提环、指针和刻度板 使用方法 使用前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 ②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否则要调零 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时 ①测力时✍✍要使弹簧伸长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②测量时✍✍所测的力不要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注意: 弹簧的伸长不同于弹簧的长度, 弹簧的长度是指弹簧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弹簧的伸长是指在力的作用下, 弹簧长度的变化。
如果某弹簧长度为8cm, 在拉力作用下, 弹簧的长度变为10cm, 弹簧的伸长就是10cm-8cm=2cm 。
巧记速记:弹性 塑性概念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不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塑性区别外力撤去后能否自动恢复原状弹簧测力计使用口诀:使用之前三观察, 指针量程分度值;力的方向沿伸长, 来回拉动防卡壳;视线要与刻度平, 示数稳定再读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讲义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1e5df5844769eae109edc2.png)
第一章力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
力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原理;构造;使用方法.施力物体:地球.重力大小:G=mg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知识点1: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就是作用)符号:F 单位:牛顿(牛),“N”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例:运动员举杠铃;大象压跷跷板;渔翁拉渔网;推土机推泥土。
1、产生力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物体间有相互作用.通常与两个物体有关,其中一个为施力物体,另一个为受力物体,单独的一个物体不存在力的作用,离开物体也不存在力的作用.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的关系: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两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磁铁)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2:人用手抓住绳子将水桶提起,水桶收到向上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水桶 B:地球 C:绳子 D: 手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B: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C: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D:力的单位是千克。
例4:在龙舟比赛中,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 B:龙舟 C:龙舟上拿船桨的手臂 D:湖水例5: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两种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速度大小改变:由静止-—→运动;由运动--→静止;由快—-→慢;由慢-—→快。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资料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faedf8dd88d0d233d46a78.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弹力和重力知识点总结
![弹力和重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1c26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d.png)
弹力和重力知识点总结一、弹力的基本原理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指在物体形变后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
简单来说,弹力就是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时,物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弹力的产生与材料的特性有关,比如弹簧、橡胶和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弹力通常有两种类型:弹簧力和压力。
1.弹簧力弹簧力是弹簧受到外力后产生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
弹簧力的大小可以用胡克定律来表示:F=kx,其中F表示弹簧的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胡克定律表明,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成正比,而弹簧力的方向始终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2.压力压力是一种在物体内部产生的内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一个与形变方向相反的内力。
压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弹力,比如橡胶弹力、气体的弹力等。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的分子会进行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了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内力。
压力的大小可以用杨氏模量来表示,杨氏模量是一个反映物质弹性的物理量,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在受力后的形变特性。
二、重力的基本原理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所具有的一种天然力。
根据牛顿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在牛顿的力学定律中,重力是一个基本的力,它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表示:F=Gm1m2/r^2,其中F为重力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质量,r为两个质量之间的距离。
重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产生了一个叫做引力场的场,当物体在引力场中时,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引力场是一种物体产生的一种场,它的性质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重力场是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一个,他是由大质量天体产生的一种场,所有物体在重力场中都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三、弹力和重力的关系在物体受力的过程中,弹力和重力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力,它们在很多物体运动及工程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6746f0ff00bed5b8f31da3.png)
7 力7.1 力知识点1、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改变,要说明一个力,就必须指明其三要素。
两个力完全相同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
2、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样描述力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42108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e.png)
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一、力。
1. 力是什么?力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可以让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如说,你捏一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了,这就是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你推一下静止的小球,小球开始滚动了,这就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哦。
就像你打别人一拳,你自己的手也会疼,这就是力的相互性。
2.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就像是力这个小精灵的三个魔法棒。
大小决定了力的威力,方向决定了力要把物体往哪儿带,作用点就像是力的落脚点。
比如说,推门的时候,你在门把手上用不同大小的力、往不同方向推,或者在门的不同位置推,门的运动情况都会不一样。
3.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啦。
你可以想象1N的力大概有多大,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就是1N哦。
4. 弹力。
弹力是一种很神奇的力,就像弹簧一样有弹性。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就会产生弹力。
比如说,你拉弹簧,弹簧变长了,它就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它的伸长量是有关系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得越长,弹力就越大。
生活中的弹力可多了,像我们穿的运动鞋底、沙发的坐垫,都利用了弹力,这样我们踩上去或者坐上去就会感觉很舒服。
5. 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不管你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只要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就像苹果总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
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是G = m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是一个常量,大约等于9.8N/kg。
这个g就像是地球给物体的重力“密码”,不同星球上的g值是不一样的哦。
二、运动和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就像一个魔法规则。
它说的是如果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就好比一个在光滑冰面上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它要么静止不动,要么就一直匀速直线滑下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章节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章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a6b26ee518964bcf847c6d.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章节知识点总结一、力重力、摩擦力、弹力是我们常见的力,对于不同的力有着不同的要求: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摩擦力: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要掌握弹力的概念。
弹力的大小、方向。
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二、力的描述(1)力的物质性:力是shy;shy;shy;shy;shy;shy;shy;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三、弹力弹簧测力计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四、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五、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3fd72e2e3f5727a5e96269.png)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七章力7.1 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是成对存在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和受力物体。
7.2 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性:能恢复原大小塑性:不能恢复原大小。
3.产生条件: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4.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拉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力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⑤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⑥可在太空中使用7.3 重力一、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三、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4a03a13ddccda38376baff3.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和第八章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和第八章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48c7157f18583d048645904.png)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使用前指针要对零;B、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C、要认清它的分度值;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三重力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g=9.8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b56bc8b4daa58da1114a78.png)
初二八下物理基础知识汇总第七章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字母F表示。
(2)力的作用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注意:①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②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
2.弹力:常用字母F N表示。
(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①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②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缩短量)成正比。
②使用:注意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3.重力:用字母G表示。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其中g=10N/kg。
★4.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二力平衡:(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1403f4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e.png)
章节/主题
主要概念与公式
关键点与说明
示例或应用
力
1.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推、拉、挤、压等都是力的表现形式
2. 单位:牛顿(N)
1N约为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 作用效果:改变形状或运动状态
弹簧被压缩或拉伸,小球被踢飞
4.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潜水员越深,所受压强越大
连通器
1.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相平
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
大气压强
1.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
2.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
计算大气压强值
力的示意图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 弹性:物体受力形变后能恢复原状
弹簧是常见的弹性物体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跳床、蹦床中的弹力
3. 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工具
原理: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测量重力、拉力等
重力
1. 定义: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重力是地球给物体的万有引力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跳远运动员助跑后跳远
二力平衡
1. 定义:两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员
摩擦力
1. 定义: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2. 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初二物理弹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弹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18f1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7.png)
初二物理弹力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弹力是物体之间由于其相对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弹簧弹力和重力弹力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二物理中弹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弹簧弹力1. 弹簧的伸长和压缩: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力。
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程度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这个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F = kx其中,F表示弹力的大小,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2. 弹簧的弹性势能: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具有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通过下式计算:E = (1/2)kx²其中,E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3. 并联弹簧和串联弹簧:- 并联弹簧:多个弹簧同时挂在重物上,每个弹簧所受的弹力相等。
这时,总的弹力可以通过将每个弹簧的弹力相加来计算。
- 串联弹簧:多个弹簧分别挂在重物上,串联在一起,并且每个弹簧所受的弹力相等。
这时,总的弹力可以通过将每个弹簧的劲度系数相加来计算。
4.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性原理,可以制作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根据胡克定律,我们可以得到:F = kx通过测量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就可以得到物体所受的力。
二、重力弹力1. 重力的作用:在地球上,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重力可以通过下式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物体悬挂和竖直上抛运动:当物体处于悬挂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竖直向下的分力和沿悬挂方向的分力。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物体在上抛和下落过程中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总结:初二物理中弹力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弹簧弹力和重力弹力两个方面。
弹簧弹力可以用弹簧的伸长和压缩来表达,弹簧弹力的大小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
重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结果,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物理知识点重力和弹力的力分析
![物理知识点重力和弹力的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1521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4.png)
物理知识点重力和弹力的力分析重力和弹力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力概念。
本文将就重力和弹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力的作用方向进行详细的解析。
1. 重力的力分析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 =G * (m1 * m2) / r^2其中,F代表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G是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的中心。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所以物体会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
重力还决定了物体的重量,重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2. 弹力的力分析弹力是指当物体发生形变时,由于恢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常见的例子有弹簧的形变和桌球的撞击。
弹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 = k * x其中,F代表弹力大小,k是弹簧常数,x表示形变的程度。
弹力的方向始终与形变方向相反。
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弹力方向指向物体的内部;当物体受到拉伸时,弹力方向指向物体的外部。
3. 重力和弹力的力分析示例下面以一个例子,进一步分析重力和弹力的力作用。
假设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首先,重力向下作用于物体,大小为9.8牛顿。
桌面通过弹力抵消了物体所受的重力,使物体保持静止。
当我们将物体抬起一段距离,并突然松手时,物体就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作用。
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重力会逐渐增大,而弹力则保持不变。
当物体到达弹簧的平衡位置时,重力和弹力大小相等,物体将停止下落。
此时,弹力和重力的大小都为9.8牛顿,指向相反的方向。
总结:重力是由于质量所产生的吸引力,方向指向物体的中心。
引力的计算公式为F = G * (m1 * m2) / r^2。
弹力是由形变所产生的恢复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弹力的计算公式为F = k * x。
物体在受到重力和弹力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状态,理解重力和弹力的力分析对于解释物体运动非常重要。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bc506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6.png)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弹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初二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弹力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弹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关系弹力是一种力的形式,当物体受到弹力时,弹簧会发生伸长或缩短的变化。
根据胡克定律,当弹簧恢复到原始状态时,力与伸长量之间成正比,即F = kx。
其中,F表示弹力的大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物体的伸长量。
这个公式描述了弹簧的力学特性,对于解决弹簧问题非常有用。
二、物体在竖直弹簧振子中的周期竖直弹簧振子是指一个物体悬挂在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上,并在外力作用下上下振动的系统。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共同作用时,可以计算出竖直弹簧振子的周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的结合,可以得到竖直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T = 2π√(m/k),其中T表示周期,m为物体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周期与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三、平衡位置和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力之和为零,这种状态称为平衡位置。
在弹簧中,物体的平衡位置就是弹簧未发生伸长或缩短时的位置。
在平衡位置,物体受到的弹力和重力之间存在平衡力。
这个平衡力使得物体保持在平衡位置上,不会发生移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弹力的问题中,常常需要解决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通过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弹力问题。
五、势能与弹簧的定理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在弹力的问题中,通过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得到势能的变化情况。
根据势能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势能与弹簧的定理,即E = 1/2kx²。
其中,E表示势能,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
这个定理描述了势能与弹簧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弹簧的能量转化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b7642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基本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1. 接触力- 弹力: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间存在的阻力。
2. 非接触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磁力:磁体之间或磁体与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静电力: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力的测量1. 弹簧秤:通过弹簧的形变来测量力的大小。
2. 测力计: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测量力的仪器。
四、力的图示1.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示意图:简化的力的图示,通常用于分析问题。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1.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2.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原力相同。
六、力的平衡1. 静态平衡: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受的力相互抵消,称为静态平衡。
2. 动态平衡:物体在运动状态下,所受的力虽然不同,但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七、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未开始运动前受到的摩擦力。
2.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有关。
九、浮力1. 浮力的产生:物体浸入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十、压力1. 压力的定义: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2. 压强的计算:P=F/A,即压强等于力除以作用面积。
十一、简单机械1. 杠杆:通过支点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
点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弹力、重力》知识点讲解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
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
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
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
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
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
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
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
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也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可
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
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
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