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呕吐等。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慢性胃炎患者。
一、临床症状。
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上腹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在诊断慢性胃炎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包括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加重因素等,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
此外,内镜检查还可以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包括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黏膜萎缩、腺体增生不全等病变,从而明确诊断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程度。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尤其是胃溃疡和胃癌患者,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检测等。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方法外,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胃酸分泌功能检测等,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胃功能状态,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就诊时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病史,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尽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现场调研与讨论
起草与修订
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现场调研,了解 各地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进行 深入讨论。
根据文献回顾、现场调研和专家讨论的结 果,起草共识意见初稿,经过多次修订和 完善,最终形成本共识意见。
02
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 素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较高
慢性胃炎在中国的发病率 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慢性胃炎发病 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域 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 关。
年龄与性别分布
慢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
素 •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
法
目录
•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 择
• 慢性胃炎的随访与预后评估 • 共识意见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慢性胃炎的普遍性
制定共识意见的目的
慢性胃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较长 ,容易反复发作。
为了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制定本共识 意见。
诊断与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存在 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 方法多样且效果不一等。
性胃炎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 地的消化内科专家组成。
对国内外关于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回顾与 分析,了解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 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科普一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们健康危害很大,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慢性胃炎是一种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多见的疾病,是由多种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导致的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联系密切,且男性患者居多,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因此,慢性胃炎成为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阻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胃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1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发病的原因种类较多,病因学还尚未完全阐明,多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病原菌感染、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等有关。
不同种类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群,导致病因持续存在,且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病变,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1.1遗传因素有关医学专家学者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双亲中的患病率的研究结果得出,慢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影响非常小。
1.2物理因素长期食用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辛辣刺激、油炸、烧烤以及过于坚硬粗糙的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过度吸烟,加上进食过程中咀嚼不充分,进而使胃粘膜反复受到损伤,最终导致了慢性胃炎发生。
1.3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会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导致粘膜屏障被破坏。
还有吸烟也是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对胃粘膜的血液循环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引发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胰液、肠液反流,进而破坏了粘膜屏障,损伤胃黏膜。
1.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
由于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焦虑、疲劳,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致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导致胃粘膜发生炎症及溃疡。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它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受损,胃肠道运动减慢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慢性胃炎,本文将从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精神紧张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
2. 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等。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仍然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慢性胃炎的诊断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炎症的程度和类型,从而明确患者是否患有慢性胃炎。
4. 慢性胃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等方式来缓解炎症和症状。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改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症状的发作和复发。
5. 预防慢性胃炎的措施预防慢性胃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首先,要避免吸烟和酗酒,这些不良习惯会增加患慢性胃炎的风险。
其次,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健康,尽量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过度进食。
此外,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对预防慢性胃炎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上腹痛、恶心等。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是主要的措施。
预防慢性胃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吸烟和酗酒,注意饮食的规律和健康,减轻精神压力等。
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慢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病变,由于粘膜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并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
目前对于本病的命名和分类尚不统一,有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种者,有分为漫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者,有根据病变好发部位和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存在与否将萎缩胃炎分为A型(胃体胃炎)和B型(胃窦胃炎)者。
现在通常所说的慢性胃炎,一般是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前者约占慢性胃炎的51.7~85.45%,后者约点慢性胃炎的10.07~32%。
在同一病例中,两者可同时存在,故又有慢性浅表-萎缩和慢性萎缩-浅表性胃炎之称。
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暖气、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的症状来诊。
按照证候学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证。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推测,其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和感染有关。
(一)精神因素 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劳累以及其他精神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由于强烈的病理性冲动不断传人大脑皮层,造成皮层神经细胞的过度紧张,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失调,结果皮层机能弱化,甚至衰竭。
此外,皮层下中枢失去来自皮层的抑制,其兴奋性过度升高首先在视丘下部产生了优势兴奋灶。
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起植物神经的机能失调,导致胃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如胃壁血管产生痉挛性收缩,形成缺血区,使胃粘膜营养不良,胃腺分泌异常等。
长期的失调可产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慢性胃炎。
在临床上,经常可发现情绪与食欲有密切关系,即为此理。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的分析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的分析引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化。
西医和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治都有一定的特色和独到之处。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可以综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疗效,并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进行详细分析。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断西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1. 症状:慢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压痛等手段来判断患者的腹部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胃蛋白酶、尿常规等检查,以了解炎症程度、消化功能等情况。
4. X光检查:通过胃肠道造影或腹部平片来了解胃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情况。
5. 内窥镜检查:通过胃镜或食管镜来观察胃粘膜的颜色、形态和功能状况,并取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刺激性食物:患者需要避免辛辣食物、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胃部不适。
2. 抗胃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等,用于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症状。
3.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用于减少胃黏膜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5. 胃粘膜保护剂:如胃粘膜保护素等,用于促进胃粘膜的修复和保护。
尽管西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疗效,并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望诊: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舌质、面色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脾胃功能情况。
2. 问诊:中医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发生时间等情况,来了解病情。
3. 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按压腹部经络和腧穴,来判断脾胃功能和气血状况。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治疗: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煎剂、丸剂或颗粒剂等中药方剂。
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慢性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它的发生不仅是由于生活习惯不良,还与压力、环境等因素有关。
慢性胃炎的发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需加强对其的了解,更好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1.胃部不适感慢性胃炎的患者在饭后往往会出现胃部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或者消失,这是慢性胃炎的首要症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
2.胃痛慢性胃炎患者还会出现胃痛,这种胃痛有时候感觉会很剧烈,一般在饭后或者晚上加剧。
3.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乏力等情况,这些症状表现并不明显,但长期下去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慢性胃炎的诊断方法1.临床检查患者在出现胃部不适感、消化不良等症状后,可以到医院进行临床检查,医生在进行检查时会通过听诊、肠胃镜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确诊慢性胃炎。
2.血液检查慢性胃炎还会导致患者的身体缺少某些重要的营养成分,这时候医生就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是否缺乏这些元素。
三、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1.忌口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来说,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油腻食品,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粮等食物,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有规律的生活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并充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些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治疗。
2.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同样需要通过药物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对于患者使用药物的问题,建议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从而以更好的效果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3.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方式,对于一些压力大或者受到婚姻、工作等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的胃病情况,可以采用一些放松技巧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心理缓解。
总之,慢性胃炎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要减少慢性胃炎病情的发生,建议患者们需要加强日常的保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以远离胃病。
而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胃炎的患者来说,需要积极治疗,从身体上和心理上寻求对自己的帮助,坚持治疗,才能真正的达到痊愈的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二、中医药治疗
1、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CAG的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证型 有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瘀血阻络型等。脾胃虚弱型宜健脾益气,常用方 剂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肝胃不和型宜疏肝和胃,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 散、逍遥散等;
瘀血阻络型宜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下可 见胃黏膜皱襞粗乱、黏膜下血管透见、色泽灰暗等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 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腺体减少或消 失等病理变化。
在治疗方面,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对 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需进行抗感染治疗。然而,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效果并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
4、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CAG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是CAG 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一些食疗方剂,如 山药粥、红枣粥等。
三、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中医药治疗CAG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中医药治疗CAG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 治,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 其次,中医药治疗CAG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不会产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最 后,中医药治疗CAG费用相对较低,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然而,中医药治 疗CAG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等。未来需要 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完善中医药治疗CAG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为更多的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详解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详解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
为了准确诊断慢性胃炎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一、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胀、恶心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胃肠疾病的表现。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鉴别诊断。
比如,慢性胃炎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尿素酶呼气试验来检测。
2.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慢性胃炎的可靠方法之一,它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确定炎症程度和类型。
在胃镜检查中,还可以进行黏膜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因。
3. 检查生化指标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胃液分泌功能、感染情况以及慢性胃炎可能导致的一些并发症,如贫血等。
常规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等都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并改善症状。
一线抗生素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
2. 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PPI能够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和症状,是慢性胃炎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剂量和用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
3. 胃黏膜保护剂的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加速胃黏膜修复和保护,减轻炎症反应。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包括枸橼酸铋钾、胃复安等,可以与PPI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可以由脾胃气虚、肝郁胃痛等原因引起,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半夏、炙甘草等,具体的用药剂量需要中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来调整。
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评估如何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评估如何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点是慢性胃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治疗效果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呢?治疗慢性胃炎的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饮食调理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慢性胃炎治疗是否有效。
一、临床症状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如胃痛、胃酸倒流、恶心等,并观察其症状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二、病理学评估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炎症的程度和范围,以及粘膜上的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可以初步判断治疗的效果。
如果炎症减轻、粘膜修复,说明治疗有效。
三、功能性评估功能性评估主要是通过检测胃功能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
临床常用的功能性评估指标包括胃酸分泌功能、胃动力指标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是否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胃酸分泌功能的指标可以通过胃酸分泌试验来评估,如果胃酸分泌功能有所改善,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四、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观察胃部的形态、器质性病变等,来判断治疗效果的手段之一。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结果,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
如果病变减轻、瘢痕形成等情况,可以认为治疗有效。
五、生化指标评估生化指标评估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来判断治疗效果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胃黏蛋白、胃泌素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胃黏膜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从而评估治疗效果。
在评估治疗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种评估方法的结果,而不是单一依据某一项指标。
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来确定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HP的作用机制
✓ 粘附作用:HP具有黏附素能紧贴上皮细胞,使细胞绒毛 断裂,细菌被绒毛覆盖,不易去除
✓ 蛋白酶的作用:HP可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并消化上 皮细胞膜,破坏黏液屏障结构
✓ 尿素酶作用:HP具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将尿素分解为 NH3,既能保护细菌的生长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
浅表性胃炎 ↓
全层黏膜炎 ↓
萎缩性胃炎
局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表层 累及腺体区,腺体基本完整 腺体破坏、萎缩消失,黏膜变薄
✓ ⒈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是指胃腺转变成肠 腺样,含杯状细胞
✓ ⒉假性幽门腺化生:是指胃体腺转变成胃窦幽门腺的形态
✓ ⒊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增生的上皮和肠化上皮可发 生发育异常,表现为不典型的上皮细胞,核增大失去极性 ,增生的细胞拥挤而有分层现象,黏膜结构紊乱,有丝分 裂象增多
•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属于功能性 消化不良。根除治疗可使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 得到长期缓解。根除HP可使胃黏膜组织学得到改善,对预防 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 状也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 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
等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在胃窦小弯,大弯,胃体小弯各取一块) :最可靠,且可检测HP,区别CSG或CAG, 排除早期胃癌
CSG :黏膜充血、水肿、渗出多,黏膜光滑,红白相间 ,以红为主,有少量出血点,轻度糜烂
CAG:黏膜苍白或灰白,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弥漫性 或灶性分布;黏膜变细而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见;也可粗糙 ,呈颗粒状小结节;易发生糜烂和出血
慢性胃炎的现状与分析陈海玲
慢性胃炎的现状与分析陈海玲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出现频率最高的诊断名词,目前在临床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医生和患者被这种诊断所困惑。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现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浅谈有关慢性胃炎的诊治现状与对策。
国内与国外相比.无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资料都比较丰富,水平亦比较高。
其特点是研究面广,也比较深。
治疗研究方面,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更为活跃,也取得了可喜的苗头。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群胃镜普查;病因、分型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萎缩性胃炎与胃瘩的关系;治疗的研究等。
慢性胃炎的概念慢性胃炎指的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即在病理上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
症状诊断:临床上根据症状诊断慢性胃炎存在缺陷,但是在经过有经验的医生综合分析后避免过度检查而得出临床诊断是可行的。
不过不能较长时间治疗,要定期复查。
在目前内镜广泛使用的情况下,X 线已经不适宜作为诊断慢性胃炎的方法。
所谓“不插管的胃镜”指的是一些民营医院为招揽患者用 B 超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实际观察效果很差,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不适,而且给患者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手段加以制止。
胃炎的概念在医学界长期以来未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其主要分类方法有病理组织学、内镜、免疫学和射线等。
慢性胃炎具有将萎缩程度和炎症半定量并纳入预先设计好的标准从而使诊断得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分级分期优点并使不同地区的可比性得以提高。
此方案尚未成熟但分级分期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必然趋势湘信其标准会在以后逐渐得到完善。
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的优点是将炎症和萎缩程度半定量,套用设计好的标准,使诊断标准化,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可比性。
此方案不很成熟,未被我国共识会议采用。
慢性胃炎诊断与疗效评价问题
05 慢性胃确性的提高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金标 准,通过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色 泽变化,可以准确判断慢性胃炎
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是慢性胃炎诊断的可 靠依据,通过对胃黏膜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炎症细胞 浸润程度和胃黏膜的病理变化。
胃镜检查需要注意患者耐受性和医生 的操作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胃镜可以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 检查,进一步确诊慢性胃炎的类型和 严重程度。
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 的金标准,可以明确炎症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萎缩
、化生等病变。
病理组织学检查需要取病理组织 ,因此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慢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 自身免疫、其他疾病等。
发病机制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 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胃黏膜损 伤和炎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但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 断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相关 抗体和标志物,有助于慢性胃炎
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标准化
症状改善
评估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是疗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可以采 用量表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疼痛、饱胀、反酸等 症状进行量化评估。
胃镜复查
胃镜复查是慢性胃炎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胃黏 膜炎症和病理变化的变化情况,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
人工智能技术
慢性胃炎的诊治现状与对策
临床 诊 断。
1 . 一般情况下, .1 4 成人 中均患有慢性 胃炎, 尤其是慢性浅表 性 胃炎( 按重庆 “ 标准” : 我们认识慢性 胃炎的过程 中, )在 可能
1 传统及 目前慢性 胃炎 的治疗情况 . 3 1 . 中医中药 : .1 3 合理 的中医药辨证论 治能缓解部分症状 , 但
忽视 了以下几点 : 能清晰地 、 ① 直观地看 到 胃炎 ; 现几 乎 ②发
所有消化道症状就诊者均有慢性 胃炎;③发现只要行 胃镜检
查就有慢性 胃炎。其实健康人群 中, 尤其是成人, 均患有慢性 胃炎 , 尤其是 慢性浅表性 胃炎。 1 . 大 多数慢 性 胃炎 患者 无临床症状 : .2 4 我们 曾对 7 6例“ 癔 球症” 患者进行 了 胃镜 检查 , 胃镜及病理证 实均有轻 、 经 中度 慢性浅表性 胃炎。 目前的教科 书 中也讲慢性 胃炎 绝大 多数是
床诊 断是 可行的。不过 不能较长 时间治疗 , 要定 期复查 。 1 . X线诊 断: 目前 内镜广泛使用 的情况下, .2 2 在 x线 已经 不 适 宜作 为诊 断慢性 胃炎 的方法。 1. “ .3 不插管 的 胃镜 ” 断: 谓“ 2 诊 所 不插 管 的胃镜” 的是 一 指
些 民营 医院为招揽 患者用 B超 检查上 消化道疾 病 的一种诊
断方法, 际观察效果 很差 , 实 不仅增加 了患者的身体 不适 , 而 且 给患者带来 了经济上 的损失 , 有关部 门应 当采取相应手 段
加 以制 止 。
1 . 根据 18 .4 2 9 2年《 慢性 胃炎重庆 会议诊断标 准》 简称 重庆 ( “ 标准” 诊断 : ) 重庆 “ 准” 标 实质上 是我 国在 内镜 起 步阶段运
慢性胃炎病症分析报告
慢性胃炎病症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黏膜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可以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类型。
二、病因分析1.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长期大量食用辛辣、油腻、烟熏、腌制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喜欢吃太烫、太冷的食物,会引起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从而导致慢性胃炎。
2. 长期药物使用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这些药物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刺激和损伤,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3. 环境因素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如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工业废气排放较多的工作环境等,会加重人体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慢性胃炎。
4. 心理因素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下的人容易患上慢性胃炎。
心理因素影响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导致胃黏膜对炎症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引发慢性胃炎。
三、常见症状1. 上腹痛慢性胃炎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痛,疼痛程度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在饭后出现疼痛明显。
2. 反酸和胃胀慢性胃炎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多,引起胃酸逆流,患者会经常感觉胃酸反酸、胃部饱胀。
3.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4. 体重下降长期慢性胃炎会导致患者食物吸收不良,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四、预防和治疗1. 调整饮食习惯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维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 注意药物使用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遵医嘱,不要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3. 环境改善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空气清新,为胃黏膜提供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
4. 心理调节学会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5. 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
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摘要】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胃炎以往分为浅表性、蒌缩性,由于肥厚性胃炎一直未得到证实,故很少采用。
1990年世界胃肠病大会上推出了胃炎新分类法,是参照内镜所见和胃粘膜活检作出的分类,因而更客观、实用。
一、病因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比较明显的病因有: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已明确慢性胃炎约90%是由HP感染引起的,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
HP为革壮阴性微需氧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HP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对粘膜有破坏作用。
②HP分泌的细胞毒素,如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和空泡毒素基因的菌株,可导致胃粘膜细胞的空泡样变性及坏死。
③HP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2.物理因素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烈酒、浓茶、咖啡、过烫、过凉、过于粗糙的饮食,均可导致胃粘膜损伤。
3.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破坏粘膜屏障;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均可破坏粘膜屏障。
4.免疫因素在某些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尤其是伴有恶性贫血的胃萎缩者,检出率相当高。
5.其他随着年龄的增长,胃局部的血管和粘膜本身发生退行性变,使粘膜分泌功能及屏障功能低下,这也是老年人发生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营养不良、长期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B,也可引起胃粘膜炎症。
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均可引起慢性胃炎。
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伴有萎缩性胃炎者亦较多见。
二、诊断1.临床表现(1)症状: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有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
其次是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泛酸。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尤以进餐后为甚,可伴恶心和呕吐。
中国慢性胃炎意见(1)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在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可以 完全治愈。
好转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会有所好 转,症状减轻或消失。
恶化
少数慢性胃炎患者可能病情恶化,出现更严 重的并发症。
持续存在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能长期存在,无法完全 治愈。
复发与预防
预防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刺激性饮食和药物,定 期复查等措施有助于预防 慢性胃炎的复发。
诊断标准
01
02
03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 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 变情况,是诊断慢性胃炎 的主要方法。
病理学检查
通过胃镜下取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 诊慢性胃炎及其分型。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便常规等实 验室指标,了解是否存在 贫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需与消化性溃疡进行鉴别, 消化性溃疡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节律 性的上腹痛或不适,胃镜检查有助于 鉴别。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 种因素有关,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药物和 毒物等。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吸烟 、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也可导致慢性 胃炎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 病因,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
02
病因与病理
病因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
预防并发症
预防慢性胃炎的并发症 ,如溃疡、出血、穿孔
等。
定期复查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定 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抑酸药、胃黏膜保护 剂、抗生素等。
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护理
让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碳原子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收集患者呼 出的气体,检测其中标记碳原子的含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 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他辅助检查
01
02
03
X线钡餐检查
患者口服硫酸钡后,在X 线下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 蠕动情况,辅助诊断慢性 胃炎。
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和最 大胃酸分泌量,了解胃黏 膜的功能状态,辅助诊断 慢性胃炎。
保护胃黏膜药物
胃黏膜保护剂
通过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再生。常用药物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
胃肠动力药
通过促进胃肠动力,减少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抗生素
01
通过杀灭幽门螺杆菌,消除感染源。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
拉霉素等。
铋剂
02
通过形成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促进溃疡愈合。常用药物有
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
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03
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常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
拮抗剂,以提高治疗效果。
04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营养支持原则及途径
营养支持原则
慢性胃炎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是提供足 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胃黏膜修复, 缓解炎症反应。
发病原因
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 、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嗳气、反 酸、恶心等。
分型
根据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慢性 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和特殊类型胃炎。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摘要:阐述现阶段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促进慢性胃炎的合理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慢性胃炎;诊断;治疗;进展;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Yao xiao-jun Li jin-hua (the 196th Hospital of PLA , guangdong zhanjiang 524039,China) Abstrac 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of chronic gastritis medicine at the present stage,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Keywords: Chronic gastritis; Diagnosis;Treatment; Progress;流行病学显示,慢性胃炎在患病人群中占有很大比例,我院消化科在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上密切关注学术近展,此文将近况进行综述,以促进临床合理诊断及治疗。
1.慢性胃炎典型症状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1]是上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症状。
活动期各种症状明显或剧烈,缓解期症状较为轻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上腹胀满。
活动期饱胀,有堵塞感;缓解期仅在饱食后出现不适感。
②嗳气。
活动期发作频繁,声音响亮;缓解期仅在食后遇见,声音低沉。
③上腹疼痛。
活动期可见剧痛、绞痛;缓解期不明显,只是隐痛或胀痛。
④便血,活动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缓解期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⑤嘈杂。
活动期明显;缓解期很少出现。
⑥恶心呕吐。
活动期经常发生;缓解期只是偶尔出现。
⑦在食欲方面,活动期减退或全无;缓解期尚可,或比平时稍差。
2.慢性胃炎发病病因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2]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进食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如有牙病时);摄食过于粗糙的,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或犯反复发作,逐渐演变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③吸烟。
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苦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
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
④刺激性药物。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等,都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⑤刺激性食物。
长期引用烈酒、浓茶、咖啡,食用辛辣及粗糙食物,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⑥精神因素。
由于心理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忧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
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絮乱,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黏膜屏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3.慢性胃炎流行病学[3]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良,且为非特异性;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和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出现上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精神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
有学者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85%存在胃炎,且51%合并Hp 感染。
该比例在不同地区因 Hp 感染率不同而异。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道动力障碍,尤其在一些老年患者,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和胃肠道动力障碍尤为突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达 50% ~ 70%的老年人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同内镜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结果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内镜所见和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4.慢性胃炎的诊断[4]4.1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鉴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且缺乏特异性体征,因此根据症状和体征难以作出慢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4.2慢性胃炎的诊断应力求明确病因,建议常规检测Hp。
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建议作为慢性胃炎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查。
在慢性胃炎中,胃体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显著升高,胃蛋白酶原Ⅰ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在胃窦萎缩者中,前者降低,后者正常;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
因此,检测血清胃泌素 G17 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萎缩部位。
萎缩性胃体炎可由 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怀疑自身免疫所致者建议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 B12以及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
5.慢性胃炎治疗[5]5.1慢性胃炎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症;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
无症状、 Hp 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须特殊治疗;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上皮内瘤变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5.2 Hp 阳性的慢性胃炎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者,推荐根除 Hp。
Hp 相关性胃炎是否均需根除 Hp 尚缺乏统一意见。
国内Hp 感染处理共识推荐对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根除 Hp。
根除治疗可使 Hp 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得到长期缓解。
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亦具有费用-疗效比优势。
5.3慢性胃炎治疗西医冶疗5.3.1根除HP方案[6]目前国内外均将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疗法作为一线 Hp 根除方案推荐使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Hp 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三联疗法的 Hp 根除率也逐渐下降,有研究结果表明,标准三联疗法的Hp 根除率已经下降到 80% 以下,甚至有报道已降至67. 2%。
因此在克拉霉素低耐药率地区,除推荐标准三联疗法外,也推荐铋剂四联疗法。
在获得同等疗效的前提下,四联疗法花费的成本最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作为一线方案。
5.3.2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PPI)。
胃酸和胃蛋白酶在胃黏膜糜烂(尤其是平坦糜烂)、反酸和上腹痛等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糜烂和消除上述症状有效。
抗酸剂作用短暂。
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等在内的PPI 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 某些患者选择适度抑酸治疗可能更经济,且不良反应较少。
5.3.3根据患者症状可选用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
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者可用促动力药,而伴胆汁反流者则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具有明显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
胆汁反流亦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
上腹饱胀或恶心、呕吐的发生可能与胃排空迟缓相关,胃动力异常是慢性胃炎不可忽视的因素。
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盐酸伊托必利和多潘立酮等均可改善上述症状,并可防止或减少胆汁反流。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替普瑞酮、吉法酯、瑞巴派特、依卡倍特等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但对症状改善作用尚有争议。
而有结合胆酸作用的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
在排除了胃排空迟缓引起的饱胀、胃出口梗阻、胃黏膜屏障减弱或胃酸过多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如合并有消化性溃疡和较重糜烂者)情况下,可针对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应用消化酶制剂(如复方阿嗪米特、米曲菌胰酶、各种胰酶制剂等)缓解相应症状。
5.3.4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
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相关,睡眠障碍或有明显精神因素者以及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者,可考虑进行精神心理治疗。
5.4慢性胃炎治疗中医治疗中药治疗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但中药须辨证使用,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7],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5.4.1中药汤剂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 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8]5.4.1.1脾胃虚寒型脘痛绵绵, 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治法: 健脾湿中。
方药: 香砂理中汤 (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法夏 )或黄芪建中汤 (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饴糖 ), 胃寒甚者加丁香、吴茱萸、红豆蔻、良姜等, 便血者加炒蒲黄、乌贼骨(亦治反酸 )、白芨; 以上药物如加入山药、茯苓、苡仁、三七等改汤为散, 坚持久服对巩固疗效有良好效果, 如能配合艾条灸中脘、天极、足三里, 每日一次, 效果更佳。
5.4.1.2胃热炽盛型胃脘急迫或痞满胀痛。
嘈杂吐酸, 心烦, 口苦或口臭或口黏, 舌质红, 苔黄或腻, 脉数。
治法: 清脾泻热, 降逆和胃。
方药: 左金丸和5金匮6泻心汤 (吴茱萸、黄连、黄芩、大黄、莱菔子、香附、青皮 ), 若热甚者加蒲公英、蚤休、银花; 压痛明显者加雪胆, 舌苔厚腻者加石菖蒲。
此型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宜辛开苦降, 寒湿并用, 笔者临床喜用左金丸加蒲公英、莱菔子、石菖蒲、香附、大黄及少量肉桂效果亦佳。
5.4.1.3 肝胃气滞型胃脘痞胀、疼痛或牵引胁背, 嗳气频作、口苦、恶心、泛酸、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泄热, 调气和胃。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 (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壳、吴茱萸、黄连、青皮、白术、蒲公英 ), 胃脘胀痛较甚者加炒川楝、荔核, 嗳气频繁者加降香、石菖蒲、旋覆花、赭石、半夏。
5.4.1.4瘀阻胃络型脘痛如针刺或刀割, 痛有定处, 拒按或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 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失笑散与丹参饮加味 [炒蒲英、五灵脂、丹参、檀香 (可用降香代 )、砂仁、延胡、地榆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解黑便不止者加三七, 或云南白药, 有热者加蒲公英、炒栀子、黄连,面色苍白,头昏目眩,舌质淡加当归、阿胶、枸杞、五味子、大枣等。
5.4.1.5胃阴亏虚型脘痛隐作, 灼热不适, 嘈杂似饥, 食少口干,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