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浅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导语: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开发和利用好品德课程资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1. 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和总结出有关品德教育的优秀教学案例,并加以完善和提炼形成资源。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和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新思路。

2. 校本资源的整合学校可以利用校本资源进行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本资源包括学校本身的一切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经验和教材。

学校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形成专门的品德课程资源。

这样的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更具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 多方合作开发除了教师和学校的资源外,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进行多方合作开发。

社会资源包括教育机构、文化机构、志愿者组织等提供的相关素材和支持,而家长资源则是指家长对品德教育的经验和关注。

这样的合作可以丰富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1. 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品德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优化和调整教材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故事和问题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吸收品德知识。

2. 创设情境与实践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并不仅限于教室内的教学。

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创设一些感性的情境和实践活动。

比如,参观社区,了解社区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组织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这样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品德教育的真实意义。

3.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型的新课程,它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很荣幸地担任了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任务,使我深深懂得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灵活地变动或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内容。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一、开发教材资源实验教材以现代人学观为理论依据,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通道。

我本着密切关注学生生活、真实反映课程标准和时代要求的原则,力求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

1.激活学生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新课程的教材主要以图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新展现内容。

2.丰富自主活动。

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

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

”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是以一幅幅的图片展开的,但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看图说话的资源,而是应该看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

可以这样认为:课堂学习也是一个生活的过程,但不是用纯粹的现实问题来充实课堂,而是还原、再现生活,更是提炼生活。

二、开发人力资源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用 心去 拓展 资源
1 因材施教 ,充分利 用课 本 .
机 ,把 本课 最 后的 “ 弯腰 ,爱班 级 ”活 动扩 展成 为 “ 弯 伸伸 手 , 弯 弯腰 ,让我 们 的校 园更美 好 ”的实践 活 动 。其 次 ,我 们还研 究
开 发 了校本 德 育课程 《 礼仪 花香 溢校 园 》和 校本 体育课 程 《 乐 快 小 足球 》 我 爱羽 毛球 》 、《 。校本 课 程形 式 多样 ,内容 丰富 ,成 为
关 怀 的精神 ,去 了解 儿 童不 同 的需要 , 同的发展 现状 ,与儿 童 不
双 向交 流加 深这 种 了解 。在此 基础 上创 设有 意义 的 问题情 境 ,支
随 着社会 的进 步 和科学 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 网络 已构 筑起 学校 庞 大 的信 息 资源 , 使学 生 的学 习不再 局 限于课 本 。我们 应充 分利
2 .从 学生 真 实生活 中挖掘 课 程资 源 :源 于生 活高 于生活
单” ,尽量充分 利用好课 本资源 ,运用教材 设计 的活动 、提 供 的资 料, 使其真正发挥最大 的作用 , 为学生 的 自主学习进行有效 的服务 。
2 .恰到好 处 ,科 学利 用媒体
品 德课 程 以儿 童生 活 为 基础 ,但 并 不是 儿 童 生 活 的简 单 翻
也 有一 个度 的 问题 ,宜适 度 ,不能 过度 。 3 .瞬 息万 千 ,及 时利 用 网络

士担任 课外 辅 导员 ,以书信 、亲 临讲 座等方 式定 期 为 同学们举 行 了一 系列思 想教 育 活动 。同时 , 我们 围绕每 一次 主题 ,又在学 生 们 中深 入开 展 了相应 的教 育活 动 ,如 开展交 通规 则知 识竞 赛 、礼 仪 之光 规范 竞赛 等 ,使每 次教 育 活动都 能落 到实 处 ,强化 了活 动 效 果 。乡 土资 源是 品德 课 程最 肥沃 的 土壤 ,俗 话说 :“ 一方 水 土 养 一方 人 ,因而教 育好 一 方人 ,就 要用 好 一方 土 ” 。乡 土教 材体 现 了地域 性特 点 , 凌源 的 文化 和民俗 紧密 相连 。过年 过节 , 与 组 织学 生调 查凌 源人 春节 期 间的 民风 民俗 , 开展 “ 源 民俗展示 会 ” 凌 给我 们提 供 了活生 生 的社会 实践 活动 教材 。 3 .从 教 师 自身挖掘 课程 资源 :互动 生成 共 同成长 教师是 学 生学 习 的支 持 者 、引导 者 、参 与者 。我们 认 为 :教 师 日常 的教学 行 为 中不是 专注 于 “ 教材 ” 备 ,而是 以对 儿 童高 度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科综合XueKeZongHe教师·TEACHER0752019年7月Jul.20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小学品德与社会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科目。

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范围绝不可以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要全方位、多角度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则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之一。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不足(一)品德与社会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方面,在征订教材时未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导致教材难度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同时学校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考查也不够科学,考查内容只需要学生记忆、背诵,而对学生的理解考查较少,且品德与社会课的成绩在学习成绩评比中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教师方面,很多教师在学校、学生、家长不重视的恶性循环中也不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甚至出现了让学生自习、上课时间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教学投入明显不足,教师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二)缺乏配套的教学方式在许多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上,往往都会出现同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读教材内容,遇到重点难点只是粗浅地进行讲解,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通读一遍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其他课程。

利用课程资源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很难实现。

(三)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认识存在局限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不能够很好地领会和利用教学资料,也难以根据课堂的内容安排教学资源的应用方式,只是对教学设施及课堂教材等进行有限的运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突出并要求重视的一个重要概念。

做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高低的问题。

因此,在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

本文就结合笔者在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试从“课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课堂上优化、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课后延伸资源指导生活”三个方面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在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真知灼见。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优化整合延伸《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教学内容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并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

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社会各部门,从事不同劳动的社会成员,与本课有关的文本、音像、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都是本课重要而宝贵的课程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时就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灵活的、创造性的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

要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课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打开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既富有童心、童真、童趣,又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

但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是面向全国的,不涵盖所有地区的素材,也就不能适合所有地区。

教材只是以范例的形式向我们传递信息,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指向。

因此,我们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使其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利用多媒体资源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如教学《用心体会家乡》,就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指向,挖掘属于我们本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特色等信息资源,并可以与《家乡》这一地方教材进行整合。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品德课程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发适合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资源是提升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很多小学品德课程资源还停留在传统教材的层面上,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构建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品德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通过教师的创新与改进,开发多样化的品德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育经验和教学创新意识,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开发出适合小学生口味的品德教材、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等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角色扮演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品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其次,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品德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品德教育资源,包括动画、互动课件、教育游戏等。

例如,可以开发一款品德教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道德决策,并从中体会到不同行为选择的后果,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品德素养。

再次,鼓励学生参与品德教育资源的开发。

学生在参与品德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也可以使资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德故事的创作,拍摄视频或绘制漫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传递品德的价值观念。

除了资源的开发,合理利用已有的品德课程资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当前,教师在利用品德课程资源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在选择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时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第二章德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2.1 德育资源的概念2.2 德育资源的分类第三章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3.1 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育价值3.2 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社会价值第四章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与方法4.1 多渠道收集德育资源信息4.2 制定合理的德育资源开发计划4.3 提供多样化的德育资源教学实践4.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五章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分析5.1 基于学习型团队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5.2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3 利用虚拟实验室开展德育资源教学5.4 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进行德育资源教学第六章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评估与反思6.1 德育资源的评估指标及方法6.2 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与改进第七章结语通过对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德育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在未来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高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大对于德育资源的支持与投入,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需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目标的确定和德育教育方法的选择,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质量,培养德育素质高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德行、有情感、有智慧的公民。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新课程,它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程的有心人,周围的一事一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们进一步推进了现有的有关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同时为这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整合提供了实践性的操作策略,具体内容如下:一用心去拓展资源1.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

新教材的编写非常成功,重视了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融品德教育于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之中。

书中没有用大量的文字抽象的说理,而是将知识技能、做人的道理镶嵌于真实的情境与活动之中。

在实验中,我们先盯着“主菜单”,尽量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运用教材设计的活动、提供的资料,使其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服务。

2.恰到好处,科学利用媒体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图、形、声、色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例如,《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学校,老师设计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把立体的教学楼和各种教学设施用动画的形式演变成平面图形,使讲授变得趣意盎然,使学生一目了然。

但是在实验中我们认识到,多媒体的运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宜适度,不能过度。

3.瞬息万千,及时利用网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构筑起学校庞大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

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和工具的优势,用信息资源辅助教学。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自己去解决,学习中进入哪个网站、哪个网页自己决定,形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新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因地制宜,调查体验生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例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谈小学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30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鲜活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焕发生机。

一、更新与补充教材资源,让教学更具时代感教师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缩短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佳载体。

1.关注时效,补充数据社会进程不断加速发展,信息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对一些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主题,在教材编写时可能会存在材料陈旧的情况。

如《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一些事例与材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显得陈旧,且缺乏时代特征,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

以“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为例,教材中呈现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数据截止到2001年,距今已有10余年,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显然无法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搜集、补充2001年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并在课堂上出示2013年的农产品产量情况,让学生选择某一农产品,算出从1949年到2013年,它们的产量各增长多少倍。

这就有效地更新了教材内容,增强其说服力。

此外,教材编写时还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如反映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世界交往日益密切的教材内容都需要教师及时收集、补充,增强教学的时代感。

2.拉近距离,激发兴趣处理教材时,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的时空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处理更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它们的真实生活。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茶树小学高建明《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凭借灵活的教学机智,对生成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呢?笔者试从不同角度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选取些典型案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通过对话开发真实资源品德课堂特别强调要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将学生们富有个性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更具有动态生成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能与学生平等对话、能用心去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想法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让学生们的真实想法成为鲜活的课堂生成资源。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时,课始通过生动的课件导入,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社区场面后,为了更生动地了解社区、认识社区,教师面带笑容地把事先拍摄好的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的介绍进行了播放,让学生们看完课件后畅所欲言。

下面是课堂的一个镜头:师:同学们看了社区的图片,听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讲解,对我们生活的社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大家对我们的社区还有些什么疑问呢?生:我想请问,我们社区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社区的卫生状况不够好,应该怎样改正?生:我们社区的小贩老在大呼小叫,影响了我们的休息和时间,作为社区人,我们可以怎么做?生:我们社区的自行车随处乱放……这是学生们在教师亲切话语引导下的发自肺腑的心声,他们大胆地质疑,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不但关心社区的环境,还关心人民的生活,也关心自己的活动,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些质疑的产生是在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从而激活了课堂资源。

二、通过预设捕捉有效资源在新课程标准学习中,我们知道中年级品德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以体验、探究、社区实践等活动为主的,在独立与合作、感悟与行动、分析与探究、思考与辨析中不断演绎充满生命活力的品德课堂。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政治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邓时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将学校、教材、社会等各方面资源科学整合,选择恰当的教学信息与素材,注重课程资源选择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特征,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增加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更加主动、理性地思考社会事务、观察生活现象、体会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老师应该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创造性地开放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挖掘综合性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主线,以课堂为展现舞台,课堂教学不是僵化不变的,是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师生应该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有利资源,体现学生在思品与社会课程中的主体作用。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探究教材的积极性。

教材运用文字传递信息,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应该敏锐地寻找教材中学生的兴奋点和情感的触动点,创设出合理的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对教材故事和角色的体验中,感悟人生道理,获得社会交往经验和智慧。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疑,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带着疑问和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投入到教材世界中,教师利用课堂情感资源,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小主人公对话,让学生换位思考,与同伴讨论和交流,调动每个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激发思维的能动性,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你我同行》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教材中与人相处的案例,让学生分别站在被打扰和干扰他人的两类人立场,想象他们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根源,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到与人和谐相处的黄金法则。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日常交往过程中,自己或者他人是否有类似让人不愉快的交往事例,重点描述当时自己的心情、现在对这件事的看法。

小学生和同伴、老师交往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将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课程资源的延伸和补充,能深化学生对教材理论和观点的认识,使小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友好交往、懂礼貌礼节的重要性。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小学生在品德教育中存在认知能力较弱,接触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

因此,开发和利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讨论其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1.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开发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程资源,例如游戏、故事、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课程资源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正面的品德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勤劳努力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二、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育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与指导。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小学品德教育课程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优秀的课件和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同时,教育部门还可以组织有关的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

2.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教师是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师应该关注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动态和前沿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平台和资源库,积极收集和使用优质的品德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3.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小学品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已经成为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于小学品德教育,如何开发和利用相关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德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活动方案、案例分析等等,它们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和支持。

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内容,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品德水平。

二、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 教材资源。

教材是开展品德教育的基础。

教材资源不仅指品德课本,还可以包括其他学科的教材、故事书籍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整合,使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故事、案例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品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2. 外部资源。

外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社会资源可以是博物馆、机构、社区,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而网络资源则可以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的学习资源,诸如在线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 活动方案。

品德教育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活动来进行。

因此,活动方案是开发品德课程资源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班会、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1. 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品德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实践。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材资源讲解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社会机构,进行实地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2019年第 10 期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刘秀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全面增强。

课程资源是学生、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涉及到与教学相关的丰富资源。

对此,为了给各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其教师应从不同层面入手,基于对学生各阶段认知发展特点与需求的充分考虑,来落实好各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基于教材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正是培养、拓展其良好品德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带来积极影响,能够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各阶段的认知需求。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为了科学、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于教材,在为学生讲解教材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对课外内容知识做出深入且恰当的挖掘,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比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我的一家人”的教学活动时,就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学习来正确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激励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去真心的关爱家人、相互尊重。

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加强对教材的研读,在其获得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其探究“要怎样爱自己的家人”。

这样既可以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生互动讨论之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为大家分享一些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友爱的事情,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关爱家人,对家庭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领悟。

所以,在具体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向具体生活的恰当延伸,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活跃课程氛围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用的通常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极易导致学生对其课程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探讨概要: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合格的公民,我们要注重创造性地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关注,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就是形成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实施条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将学校资源、社会资源有机的结合。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特点1.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基础,树立学生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生活有良好的心态。

所以,它的课程范围很广,不仅涉及了政治、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包括思想教育、科学教育、家庭教育等内容。

使“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社会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

课程的综合性也决定了课程活动资源开发的多样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真正与课程和教育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2.2教学的实践性《品德与社会》涉及着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内容,因此,课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挖掘课程资源,课堂中在多种形式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实施应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

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洗涤心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道德修养。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遵循原则2.1 教育性原则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过程应该是基于教育的心态,基于开发的心态对于一切的文明成果进行借鉴与利用,从而能够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多的课程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开发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

课程内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都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都能体会到快乐和成功,并能认知自我.如何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为教学服务?下面我浅谈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的几点感受。

一,校外资源的开发:小学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操作也比较容易,课程教学建议是要求老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以往偏重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整体实现目标。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依附教材,而是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如:执教《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时,我导入后提问:什么是抚育?课文中的几幅插图,含义是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意思?你对本课文有什么想法?你能通过大手拉小手的照片,说说其中的道理吗?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在想,现在的孩子思维丰富,一定能如实回答。

10分钟过去了,有几个孩子很没自信地举起了小手,可答案让我很失望。

我的心很痛,因为孩子认为父母养育是应该的,为什么孩子萌发出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是如此之薄。

我当下留给孩子的作业是;了解妈妈或爸爸的一天工作.还指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图书馆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

第二节课上,我发现孩子对上节课的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

有位孩子这样写到: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不但给了我幸福的家,还教育了我如何做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父母给了我信心,我爱你们,妈妈、爸爸。

短短的几句话语体现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哲理。

孩子懂得了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还辛勤的抚育我们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孩子不仅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应当铭记于心。

其实,孩子的体验是来自于校外的家长互助的资源,孩子通过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体验到父母的辛苦,通过网络和书籍资源,加深了对父母之情的理解。

二,社区资源的开发: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为此,结合教材,预设有意义的社区公益活动。

自从我们学校成立了亲子义工队以后,孩子对社区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与社区共同开展了许多活动。

如:汶川地震后开展义卖活动,开展义捐活动,开展慰问社区贫困户活动,开展慰问孤儿院活动。

这些活动都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课程资源,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了帮助别人为快乐之本。

有一个孩子在没有参加这些社区活动时在日记中写到:我最讨厌参加社区亲子义工活动,我
感到愕然,并问她为什么?她无法答复我.但我看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的那种“爱”太微妙了。

可通过活动后,她觉得参加亲子义工活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丰富了孩子的情感,让她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

社区资源的利用,是在扩大生活领域中,与社会要素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三;家长资源的开发: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做到为教学服务,开发家长资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为此,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对教学有着实际性的作用.如:一次品德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带全家照片回校,有个单亲的孩子回家问母亲要相片,可是没有,孩子很伤心地哭了.妈妈没有正面向孩子解释,不知所措。

然后打电话给我,问怎么办?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看到别的孩子拿着全家福照片,那种幸福让孩子羡慕。

我告诉家长,正面回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单亲家庭并不是丑事,让孩子自信做人。

妈妈与孩子交流,讲述了自己在培育孩子方面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

母亲的自白,是对孕育生命艰难过程的回顾,是喜悦、希望、辛劳、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体现和感受。

充满了对孩子无限的爱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沟通情感有帮助。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确实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科书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在教学中,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为孩子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