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蚂蚁的家》教案
大班科学《蚂蚁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记录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可以放一段蚂蚁进食和搬运食物的视频让学生观看;2.老师带领学生讨论:蚂蚁生活在哪里?蚂蚁有家吗?他们怎么建造蚂蚁窝?实践环节1.分组让学生到操场寻找一些不同种类的树叶、泥土、小石子、纸碎等材料,用来制作蚂蚁窝;2.老师给学生一些建议,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校园环境;3.学生们动手制作蚂蚁窝,老师在旁边引导并提供帮助;4.制作完成后,学生们观察自己的蚂蚁窝,发现不同材料的作用及合理搭配的必要性。
讨论环节1.引导学生讨论蚂蚁窝的结构和材料用途;2.学生描述自己所制作的蚂蚁窝,展示他们的创意及自己动手的成果;3.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在构建蚂蚁家庭的过程中,人类应如何利用科技,发扬智慧,保护自然环境。
总结环节1.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感受;2.教师在讨论中总结归纳出蚂蚁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学生关注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3.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延伸1.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用不同材料制作自己的蚂蚁窝,并写下制作过程和感受;2.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产生兴趣和好奇,更多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3.通过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启发学生对科技和环境的关注。
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蚂蚁窝的结构及材料用途;2.学生能够活动中合理运用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出自己的蚂蚁窝;3.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材料的作用及合理搭配的必要性;4.学生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5.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科学课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系列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观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科学的乐趣和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对现象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研究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进行推断和验证,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
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报告、写论文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沟通能力。
通过科学沟通,学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沟通能力。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
论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一、语文能力应是听、说、读、写四项的综合能力。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为其作过精辟、科学的解释,他说:“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
”张志公先生也说:“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
”在普通教育阶段,语文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要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训练,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交更加频繁和扩大,随着音响电器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骤然来临,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善听、能说、会读、擅写的新一代。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
”他又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
”叶老的话也表明,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
听说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
从信息观点看:听和读是摄取语言信息,说和写则是输出语言。
听和读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打好说与写的基础,而说和写又可以深化思想,促进听读水平的提高。
从表达方面看: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立意、构思、谋篇。
说和写是将自己观察所得、平时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
听读为说写提供范例,说写的实践可帮助理解听读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就语文本身来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
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
四者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
浅谈物理探究教学与提高物理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物理探究教学与提高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作者:马晓飞赵倩蔚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物理教学中师生互为主体,语言表达能力是实施物理探究的重要环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物理探究,而物理探究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浅谈了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对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学;物理语言;师生互为主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学探究越来越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
显然,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物理探究教学的内涵及依附条件现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而科学创新能力的高低则跃然成了人们考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学活动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的过程,而且是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过程。
1.新课程理念是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
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改革目标之一:改革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困惑的问题的时,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2.物理探究教学的主要依附条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
打破“沉默是金”,提倡“能说会道”——谈科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能力 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 内容 , 科学教学 中也应 十分重视 , 如观察实验能 力 、 思 维创新能力 、 阅读 自学能力 、 语 言
表达 能力 等多种能力 , 然 而就 目前我们学生 的实际情况 看 , 不管
3 N
只跟哪些 简答题有关 , 而实际上其 他题 目也 跟语 言表达有 一定关 系, 因为语 言是直 接跟思 维相联 系 的 , 语 言表达 的畅通性 、 条 理 性、 逻 辑性 、 准确性 、 实际就是思 维的畅通性 、 条理性 、 逻辑性 、 准
成为语文 学科的专利 , 科 学学科 也 同样 需要 , 如何培 养 学生这方
面的能力 , 值得我们去思考 、 去探 索…… 4 . 一些 实验题
利用弹簧测力计 、 刻度尺 、 木块 、 铁块 、 细绳 、 钩码f 质 量 已知 、 规格相 同) 等器材( 数量不限) , 可以进行很多力学实验 。 请选用 其
语言能力 的低 下 , 一 些学生不说是 “ 出 口成章 ” , 就连“ 出 口成句 ”
— —
()
一
比较 ( 1 ) ) 、 ( c ) 、 ( d ) 三图可知 : 3 . 一 些探 究题
( a ) ( 1 ) )
( c ) ( d )
也难。 因此 , 在教学中 ,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不 能用语言表达 出 他们不懂的地方在 哪? 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虽能较好地掌握科学
2 0 1 3年第 7期 中学. i 挈 i 辅导
打 破“ 沉默是金’ ’ , 提倡“ 能说会道’ ’
谈科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 徐 菊 香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2015.6)清潭实验小学陈青琴一、研究的理论背景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它把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的内容: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什么是语言智能呢?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次内涵等方面的能力。
语言智能的核心就是语言的口头运用能力、语言的记忆潜力和语言的解释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中的能力包括有识别抽象图形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发现联系及关系能力、进行复杂的计算能力、科学推理能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借语言智能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智能。
二、研究的内容与策略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规范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过规范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善说爱说。
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规范的语言呢?(结合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谈一谈我们低年级老师的所想所做)(一)教会语言表达策略,让学生“能”说1.计算教学,算理表述要有条有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
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
学生通过这样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逐渐达到运算技能的自动化阶段,不仅使他们获得运算的速度和较高的正确率,而且充分运用语言表达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优化了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语言表达;口语交际;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阅读教学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或者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单调、肤浅、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操作。
有的教师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录、课堂的装饰,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
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许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没目的性,不组织收集资料,开展活动。
或者让学生相互交流,没有指导性,学生之间借着时间闲谈,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教师方面:一是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教师爱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一上课就按部就班地从字词句篇讲到修辞感情,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课堂死气沉沉;三是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若学生发言时声音小或结结巴巴,或语无伦次,有的教师往往大为不满,或者讽刺一番。
学生方面:口语训练的障碍主要是由性格、能力、情绪、心理等引起。
但主要是教师训练不到位,当口语训练成为习惯,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讲话也就活泼大方。
例如我们学校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由于提前准备,很多内向的学生还有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自信满满,有出色的发挥。
演讲完毕,同学评价。
一个学期下来,这样的训练,学生把它当做一种习惯,能说会道的将越来越多。
三分钟演讲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绪,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张丹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两者相辅相成、联系密切。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会相应地提高;而具有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系统地训练,口语表达亦不会逊色。
一、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通俗地说,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是说话。
要把话说得好,说得巧,话出人服,言到事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训练方法,依法施教,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征服力。
(一)朗读1. 从模仿入手。
初中生年龄小,但接受能力强,训练时就应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样而行。
首先多让学生听磁带、看录像或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有意识地让他们进行模仿,在听的过程中,多音字、停顿、重音、语速、升降及由此带来的情感变化等用符号标出,以便于模仿。
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或复述。
课本上一些欣赏性的小短文便于理解,学生先自行预习,理解后再请个别同学朗读,全班讨论,提出优缺点,然后由教师做示范性朗读。
另外,在理解基础上要求学生依样复述,或对原著作缩写、改写式的讲述。
这样的训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除开展朗读比赛外,我们还把一些课文改编为故事、小品、对话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按照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不同语言特点的要求进行练习,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很快。
(二)说话说话和朗读不是截然分开的,说话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如前面所讲,复述训练也是说话训练,应在“趣”字上做文章。
1. 在说话训练的开始阶段,多让学生讲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
如“童年趣事”、“故乡过年的习俗”、“这人真怪”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感觉有话可说,从而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
2. 为了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逻辑性,可让学生复述课文或列口述提纲。
复述课文,或依照原文顺序复述,或打破原文顺序重新编故事组织材料,这本身就是一种严密的思维训练。
科学教学评定用语
科学教学评定用语
1. 理解力强: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2. 实验技巧熟练: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正确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
3. 数据分析能力强:学生能够准确收集和分析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并能够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4. 科学思维能力突出: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5. 科学知识广博: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掌握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6. 科学沟通能力优秀: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科学观点和思想,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科学交流。
7. 团队合作能力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合作实践,与他人协作解决科学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8. 自主研究能力强:学生具备独立研究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信息。
这些评定用语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参考。
通过科学教学评定用语的使用,可以促进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研究进步。
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应用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作者:肖丙珍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1年第01期内容摘要:语言文字应用与思维提升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对语言规范运用的认知与体验过程,也就是其思维发展与提升过程,同时,思维提升的高度、宽度、深度反过来又增强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思维提升《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语言文字应用是语文素养最本质的体现,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其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认知,提升其对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思维活动中,我们一般讲的是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亦称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亦称直感思维,也有人称之为艺术思维;灵感思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亦称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它具有突发性,与潜意思有关。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个体或群体思维的外化,思维又总是被语言所缠绕。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都体现着语言与思维的相辅相成,抓住学生在校期间集中学习中华语言文字这一重要阶段进行同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与思维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语文老师必须要做的功课。
一.思维提升是语言文字应用的内核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反映。
其特点是具有概括性、间接性。
(一)中学生的思维现状中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并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基本形成;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日趋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升级,能基本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这就不难理解在语文考查的时候,往往都是考查学生的理解等级,在学生回答教学问题时,教学一线的老师都会强调:请不要照抄原文,学生需要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概括与分析,这一教学需求重视语言文字应用与思维的关系。
继续教育科目——新课程《科学备课》考试题目及答案(十)
继续教育科目——新课程《科学备课》考试题目及答案(十)一:判断题1 教学是教师引起、促进、维持教学的全部行为方式。
2 陶行知先生极力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3 学校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
4 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淡化板书示范。
5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6 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7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8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
9 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10 要树立学生是消费者,就是教育服务的顾客的观念。
11 非智力因素又叫非认知因素或动力因素,是引起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12 智力与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反映科学思维个体特征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主体科学思维能力差异。
13 构建师生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投入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4 学习过程是教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习主体进行指导、帮助的过程。
15 思维根据思维材料来划分,可分为科学抽象思维、科学形象思维和科学直觉思维。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彻底抛弃传统教育的思想体系,重建新的教学实践模式。
17 发散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18 学习目标中的结果性目标的表述指向可以结果化的学习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領域的表述。
19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三大优势,对激发学习兴趣、启动思维、发展思维和优化教学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20 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应用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学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任务。
21 "树立、追求、讨论、参加"都是描述体验性目标的动词。
中学教师资格评分标准构成要素
中学教师资格评分标准构成要素一、专业知识与技能1.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施教育教学。
2.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观点,规范书写教学计划、教案等教学材料。
3. 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4.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1. 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
2. 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3. 能够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能够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1.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2.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积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3. 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能够与同事、家长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四、学生评价与同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反馈和评价。
2. 同事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同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评价。
五、教育教学研究能力1. 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或项目。
2. 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 能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在中职阶段和将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演讲、作文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文字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文字表达,并能够准确把握文字内容和含义的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和分析文本。
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文本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在中职阶段和将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案三篇
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意识,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风尚,制定学生普通话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生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大使用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永久性标语。
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让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
(二)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
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
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
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
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要。
在课改中教师尽其所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容易被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忽视。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我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长足的发展。
标签: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每学期我们都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大多数是分析简答题,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有的学生答了许多,但没有抓住要点;有的答到要点又不够简洁……究其原因很多,其中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很大。
在教学研讨会中也经常听老师们说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与高中老师的交流中也反映这个现象,真让人担忧。
为此我反思自我,是否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呢?(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必要。
语言表达能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自我与他人思想感情的交流,有时我们采用口头语言表达,有时采用文字表达。
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素质;对商业工作者来说招来顾客,推销商品很重要;对企业家来说需要经营管理好企业……这些都需要语言表达能力。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
对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将来要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对一个人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本能,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虽然以一定的遗传物质为基础,但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语言表达来进行的。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3篇)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是指对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工作。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迅速,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对其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二、工作目标中学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指导,使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沟通。
三、工作内容1. 课堂教学:作为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课外活动:中学语言文字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字领域。
这些活动可以是作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3. 阅读指导: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积累语言素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帮助他们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
四、工作方法1. 个性化教学:在中学语言文字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2. 多媒体教学: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像、视频和音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
科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表达
科学活动是小班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和促进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本文将从科学活动入手,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活动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表达。
1. 科学观察类活动观察是幼儿认识和认知事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认识结构。
在幼儿园中,可以进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观察活动。
例如,可以提供各种颜色、形状、材料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辨别,激励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对于这类科学观察类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教学的方式,通过引导和提问,帮助幼儿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与观察结果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概念知识。
例如,观察黑色的铁锅和白色的瓷碗,问幼儿:你觉得这两种器具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和添补幼儿的知识,增加幼儿的阅历和见识,让幼儿更加丰富多彩。
2. 科学实验类活动科学实验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从现象中分离出单一的因素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幼儿探究自然和生活中基本的科学现象。
通过实验的过程,幼儿可以体验到实际操作的过程,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并获得更深入的科学知识。
对于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趣味性强的科学实验活动,如“飘上天”的气球实验,让幼儿从体验中认识气球的形状和气体的物理性质。
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地给予帮助,在实验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
同时,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实用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来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
通过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到新颖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科学游戏类活动游戏在幼儿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感官、认知和创造力。
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制度(总)
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制度
(总标准)
中学语言文字能力评价制度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学生的语言说话表达能力,规范学生学业评价过程,体现学生评价的客观、公正、科学,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特制定中学学校语言文字能力评价制度。
一、测试范围和内容以及分值
测试范围:中学六年级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测试内容:经典名篇的朗诵;书写;口语交际(普通话测试)
分值分配:朗诵100分,默写100分,普通话测试100分
二、评分标准
1.朗诵部分
以初中阶段学习的古诗词,文言文,名篇名作为测试方向
2.书写部分
通过开设专门的考试场地,抽调不同程度的学生,针对中学阶段需要背诵默写的名作名篇,或者是重点掌握的生字词汇等进行测试
3.口语交际部分(包含普通话测试)。
科学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在课 后的讨论过程 中, 我得到 了其他老 师的充分肯定 , 同时 ,
二 、 后 反 思 课
京市教研 室 2 0 0 7年 9月 4号举办 的第一 次通用技术 教研 活动是 也发 现 了有 些 地 方 还 是需 要 改 进 的 。
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了反思 :
的直接经验 和亲身经历 , 足于“ 中学” 学中做” 以学生的亲 立 做 和“ ,
( 作者单位
青岛市幼儿师范学校 )
科 学 课 堂 中 教 学 语 言 的 重 要 性
文, 思 思 陈
摘
要 : 学课 堂上教 与学的桥梁是语 言, 科 语言可 以决定学生 的喜好 , 同样课 堂教 学的成败 , 并不仅仅取 决于教 师学问的 多少 , 口
语表达能力也起着关键作用。老 师 自身要具备 良好的语言素养 , 把知识准确、 科学、 到位 而又不枯燥地传 授给学生。
1在 情境 创设 的时候 , . 学生 基本 都 能按 照 老师 的思 路 进行
手操 作 、 亲历情境 、 亲身体验 为基础 , 调学生 的全员 参与和全程 思 考 。学生思考 的空间很有限 的 : 1学 生思考 的方 向是技术 知 强 () 参与 , 每个学 习者通过 观察 、 调查 、 设计 、 作 、 验等活动获得丰 识 。由于学生 的层次不同 , 制 试 有些学生对技术还不是很清楚 , 他的思 富的 “ 操作 ” 验 , 体 进而获 得情感 态度 、 价值 观 以及技 术能 力的发 考就被什么是技术所束缚 了;2 学生的思考时间也不 够 , () 有些 学
四、 在科学教学中一定 要有形象 、 生动和趣味的语言
学生 1“ 以准备两个有土壤的盆 , :可 一个种上植物 , 然后对 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交流合作、评价与分析概括能力。
显然,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突出新的课程理念,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近几年我省乃至全国各地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中都加大了对探究型试题、开放型试题和语言表述型题目的考查力度。
然而从各地学业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中来看,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反映出其语言表达方面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等诸多问题。
面对这样的结果,很多科学教师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为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把责任推给语文教学,这是不理智更是不负责任的判断。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应试中书面文字的表达能力,都是值得探讨的。
现状分析: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面对很多问题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不严谨;表述语言不科学、不规范;答题丢三落四不全面;答非所问甚至前言后语自相矛盾;表述语言“旁敲侧击”而答不到关键的知识点上等等。
之所以暴露出语言表达能力如此欠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教师缺乏规范的语言表达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缺少模仿的榜样和规范的标准。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语言的示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用语随意而缺乏科学性;对待有些需要语言文字表述的题目不够重视,要么随意公布一下“标准答案”,要么一带而过甚至放弃不谈。
当然,有些教师是由于自身素养的欠缺而无力表述清楚才放弃的,而不论什么原因,这些做法不仅使学生缺少了模仿的榜样,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此类题目不重要”的错觉,遇到语言表述性的题目自然也就随意处理,不了了之,怎么能提高表达能力!第二.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在实际应用中的锻炼,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学生丧失了锻炼的机会。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剥夺了学生语言表达锻炼的机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学生能够得到语言锻炼机会的前提。
现实中,一线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一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而缺少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因而其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丧失了语言组织和表达的锻炼机会。
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有这样两种:①担心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尤其到了期末复习时间或初三年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所以很多教师就名正言顺的说: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不允许”把时间“浪费”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上,因而在教学中仍然是大容量的满堂灌。
②无法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而没有面向全体,从而使学困生缺少表达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差异,而我们在授课中却“一视同仁”而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为了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注意少数几个“优等生”,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更不要说那些学困生了。
2. 部分学生自己放弃了表达锻炼的机会①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从而不愿回答问题。
这类学生最初虽然没有用语言表露问题的想法,但可能脑海中在思考,但是长期下去缺少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慢慢也失去了思考的习惯,表达能力自然下降。
②学困生的自我放弃。
学困生大多具有以下特征:学习上屡遭失败,没有足够的成功体验,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缺乏正确的情感态度,做事敷衍、懒散;意志力薄弱,自信不足,自卑有余,不敢尝试,不能正视学习中的挫折等。
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不正视学习上的问题,思维停滞,不愿开口。
3.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合理的评价磨灭了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时说错了或表达不清时,老师消极的评价甚至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责怪以及其他同学的嘲笑和讥讽,会使回答者没有勇气继续说话,久而久之心里胆怯也就不愿开口说话,当然也就不能得到锻炼。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想法。
一、以规范教学做示范,引导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1、规范的课堂陈述语言教师的课堂陈述语言表达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与空间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而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自己求学之时只是研修了其中的一部分专业,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科用语的科学性,要以准确地表述科学概念,科学定理,科学定律的本质内容为基点。
尤其是在上教师非本专业的《科学》内容时,教师更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科语言表述。
例如:一位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某种液体时说:“同学们看,试管里的液体是不是黄乎乎的?”这样的语言是不可取的,黄色可以是金黄、橙黄、黄绿、黄褐等,“黄乎乎”对于物体的描述口语化太强,是不合适的。
有些时候,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为了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运用丰富的文字语言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是可取的,但应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即要遵循“讲浅不要讲歪,讲粗不要讲错”的原则。
2、规范的课堂提问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的,规范的提问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
教师应根据《科学》知识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的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要有启发性,要具体化,不能涵盖面太广或过于含糊,要有利于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答。
例如:上《温度的测量》一节时,教师提问:“体温计测量时可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全班回答“可以”。
课堂气氛很好,似乎全班同学均已掌握,实际上仍有同学不明原因,只是跟着答应。
这样的问题换个方式,换个对象就会好很多,如“体温计测量时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深度的问题,同时留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促使学生养成对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三思而后答的习惯。
3、科学的任务分配和规范化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但同时也不应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给学生下发的任务要明确化、规范化,学生的表达应在教师的引导之中。
例如:有位教师上《蜗牛》时,每桌学生各一只蜗牛,开始教师没有明确表述观察的目的,教师原想让学生自主探究结论。
但实际上整堂课学生处于无序状态,探究目的不明确,回答无法令人满意。
如果教师在学生观察前提出一些要求作引导,如“蜗牛有视觉吗?”、“蜗牛有听觉吗?”、“蜗牛的食性是怎样的?”等等,提这样的要求,使学生观察后描述范围缩小,有利于提高描述效果,明确描述的主要目的,避免漫无边际地描述。
4、引导学生规范的描述事物或表述想法《科学》是一门以物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描述物体、装置、现象或过程。
例如:有位教师上《质量的测量》时,指导学生观察天平并进行描述。
先请一位同学描述天平:“有二个托盘,中间是一个分度盘,下面是底座,中间横梁上有游码。
”教师请其他同学分析这位同学描述得怎么样,能不能更好一些。
同学们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描述一个物体最好是有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不会遗漏,能将物体描述完整。
而对现象及过程的描述,既要全面、细致,又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主要描述什么,甚至怎样描述。
有些时候表述的语言也有一定的规范化格式,例如在表述猜想(假说)语句时,基本的句式是:①······可能·····,②······也许·····,或者是:①可能······,②也许······。
而对于涉及到控制变量的实验结论的表述,一般应为:①当······时,则······,②在······的情况下,······。
此外,有关设计验证性实验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但是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表述格式来降低难度,不妨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如何操作——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5、规范的“专业性”科学用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训练,要提供严谨、规范的典型的解答范例,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含义易混淆的一些用语要进行辨析,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规范的习惯。
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书面表达来反馈、评价。
在绍兴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学生因语言表达不严谨、不规范、不全面、答非所问而失分较多的情况,说明教师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规范科学用语引导还不够。
例如22题中流体的压强与流体的“速度”有关写成与“气流”有关或写成“吹气的大小”有关,表达不够规范;第23(1)题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应该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写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H1N1病毒”,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名称不够完整,甚至有些学生还写成“患者”、“传染源”等;第32题中每一处实验都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减小误差”,而学生理解成“对比”含义的特别多,从而错解为“便于对照、控制变量”等;再如36题中把“过滤”写成“滤过”,说明对“过滤”和“滤过”这两个名词的意义理解不透;第37⑵题化学方程式2B+6H2O高温2X+3H2中X的化学式,学生给前面加了“2”而错写成2B(OH)3,说明对“化学式”概念理解不透,等等。
二、以科学的评价来激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评价,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作用。
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要大力赞扬和鼓励。
评价语言要简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
如“不错”、“好”、“很好”、“你分析地很透彻”、“你讲得很有道理”、“你观察得很细致”、“你的结论很有创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