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鱼》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鱼》说课稿

黔南州启航学校:王富丽

说课内容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章节的第五课《观察鱼》,我将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观察鱼》一课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指向“生命科学”领域中“了解生物的主要特征”学习目标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在观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陆地生物之后,,以鱼为例继续观察动物个体。通过观察,了解鱼的身体特征,明确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区别,为动物分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展现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生物特征,对生命活动有了初步认识。

本课以观察、描述鱼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入“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探究,接着思考鱼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模仿等探究方式,让学生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长有鳞片等特征,从而归纳出动物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科学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因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学生大部分见过鱼、

吃过鱼,部分学生养过鱼,这些都是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但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对事物的观察注意大轮廓,忽视细枝末节,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但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有很大依赖性,独立思考、探究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因此我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根据新课标中”生命科学领域”低学段的学习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科学知识目标: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二)科学探究目标: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能用图画、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三)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懂得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低段(1—2年级)的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点,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探索体验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

难点:观察、探究鱼的运动和呼吸。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准备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和环境在交互作用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除直接学习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可以通过观察进行间接的学习”。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实物观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观察法为统帅,把多种教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启发提问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画法、操作法、表演法等学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科学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思,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发展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为使教学设计达到预期目标,做好课前准备是先决条件。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观察用鱼、观察记录表。

学生准备:画笔

五、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导入环节,拿出一条鱼,告诉学生,这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的名字叫“晶晶”,接着化身成小鱼晶晶,跟学生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小鱼晶晶,很高兴认识大家,你们喜欢我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鱼”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鱼的生活环境,明确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再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跟它的身体特点有关呢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观察重点落在鱼的身体特点上,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观察鱼,探索它身上的奥秘。”,并板书课题:观察鱼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节目表演的情景,通过互动问答方式,引入学生生活熟悉的鱼,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并将注意力由此放在鱼的身体特点上,由此因势利导,进入第二环节“观察鱼”。

环节二、观察学习、深入探究,这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是观察小能手。

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鱼的身体特点,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体验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鱼是一年级学生熟悉了解的动物,但因为一年级学生知识、感知觉的局限性,对鱼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学生观察探究过程中要多引导。

1.说说你认识的鱼。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对鱼的认知程度。

2.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为了让学生科学、有效地观察,我先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观察方法,再出示“观察提示”,让学生明确本次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让学生对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也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强化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辅助奖励小鱼的激励性措施,保障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达成预期的观察目标。

3.一年级学生的实物写生能力不强,在画前教师进行简图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画图步骤,提高记录水平和课堂效率。

4.观察是学生认识鱼身体构造的主要途径,因此要给予充裕的时间,鼓励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帮助其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通过观察充分了解鱼的身体构造,使对鱼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观察完毕,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投影仪展示绘画作品并介绍观察发现,提示学生按照观察顺序进行介绍,帮助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受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介绍可能不够全面和具体,教师通过追问、指导学生再观察、其他学生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全面认识鱼的身体特点。着重强调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