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吉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吉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亲爱的同学们,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完成题目和任务中体悟文化的内涵,让文化的清泉润泽思想的田园,让文化的灯火指引人生的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念母校之恩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8分)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 (1) 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 (2) 望世界的平台。

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根据语境,给语段(1)处填写拼音,(2)处填写汉字。

(2分)(1)出类拔萃() (2)tiào()望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A. 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B. 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

C. 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

D.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②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时起步的③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A. ②①③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①②③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基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守株待兔C. 坐井观天D. 一石二鸟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哪首诗?A. 《春晓》B. 《春夜喜雨》C. 《春日》D. 《春望》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月亮从东方升起。

B. 风儿轻轻地吹过。

C. 河水静静地流淌。

D.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C.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

答案:《游园不值》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答案:《孟子·离娄上》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答案:《望岳》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

语文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B. 蹒跚(pán shān)C. 饕餮(tāo tiè)D. 龃龉(jǔ yù)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出处是: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画饼充饥4. 以下哪个字的部首是“火”?A. 照B. 煎C. 煮D. 烹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河流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桥梁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下面自然形成了房子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8. “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性格温柔C. 行为端庄D. 容貌美丽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清澈的泉水D. 温暖的阳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2. “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下一句是“________”。

14. “________,人约黄昏后。

”1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________。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一愁莫展C. 谆谆教诲D. 风声鹤唳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涣”应为“焕”,选项B中的“愁”应为“筹”,选项C中的“谆”应为“淳”。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小明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D. 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改善”应为“提高”,选项B中“主旨”和“强调”重复,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位置应调换。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答案:举头望明月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面对困难,他___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坚韧不拔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部分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解析:在写作文时,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围绕梦想展开论述,可以包括梦想的来源、实现梦想的计划和遇到的困难等。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以上是一份中学语文考试试题的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际考试中,同学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作答。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新疆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新疆中考语文真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12分)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3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渺远(miǎo)B.余晖(hu)C.倔强(juè)D.绽放(zhà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烂曼 B.剪影 C.丰绕 D.振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妙手偶得B.浮光掠影C.栩栩如生D.美不胜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8分,每空1分)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贵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要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

诸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清晰明了清楚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 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机过, 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 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⑦ 。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了“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

你和同学小鲁、小元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文化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小鲁准备了一篇作品参加活动。

文传中华泱泱华夏追溯千年万古河山我们激情满怀孕育出(绚炫)烂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丰富厚重的内(含涵)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_兼收并蓄的胸怀刻入基因中的抑扬天下大同的愿景流进血脉里的婉转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穿越历史风雨自信之基依旧光彩容颜力量之源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绚 shuò 含 xùB. 炫 sù 含 chǔC. 炫 shuò 涵 chǔD. 绚 sù 涵 xù2. 请你联系上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活动二 “艺术中国”展览】3. 你们小组负责展馆布置。

小元在下面四块展板上分别写了主题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唱念做打,技艺精湛;生旦净丑,精彩纷呈脸谱奇妙,唱腔婉转,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尽显世间百态。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A.《红楼梦》B.《西游记》C.《朝花夕拾》D.《水浒传》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诗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以下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画龙点睛B. 锦上添花C. 多此一举D. 事半功倍答案:C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哪本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言论?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出自哪位诗人的《春江花月夜》?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张若虚答案:D8.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杜甫C. 李白D. 苏轼答案:D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商隐B. 杜牧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篇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2.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6.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B. 别出心裁C. 心旷神怡D. 心旷神怡答案:A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C. 他学习好,品德也好。

D. 他不仅品德好,而且学习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桃花依旧笑春风。

C. 月落乌啼霜满天。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答案:B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D. 画地为牢:比喻限制自己的行动。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

C. 他的速度像猎豹一样快。

D. 他的速度非常快。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

C.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D. 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春天来了。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为什么春天这么美好?B. 春天为什么这么美好?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B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你不知道春天的美好吗?B. 春天的美好,难道你不知道吗?C. 春天的美好,你感受到了吗?D. 春天的美好,你无法想象。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大得像雷鸣。

B. 他的声音很大。

C. 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

D. 他的声音很小。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24年辽宁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聪颖(yǐng)峭壁(bì)羡慕(mù)目不窥园(kuī)B.亢奋(kàng)黄晕(yūn)恬静(tián)振耳欲聋(zhèn)C.真挚(zhī)微薄(báo)晶萤(yíng)巧妙绝伦(lún)D.飞窜(cuàn)慰勉(wèi)尊循(zūn)丰功伟绩(jì)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艰苦卓绝记载鼓励B.见识艰苦朴素承载鼓励C.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D.见证艰苦朴素记载激励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4.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完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明查秋毫B. 明察秋毫C. 明查秋毫D. 明察秋毫2.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鸟D. 夜来风雨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4.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以下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夜洛城闻笛》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一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2.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

”3. “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4. “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5. “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河里的水开始欢快地流淌,仿佛在歌唱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笑声充满了整个春天。

1. 短文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5分)2. 短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5分)3.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分)四、作文题(共3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五、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每逢佳节倍思亲3. 床前明月光4. 月落乌啼霜满天5. 春潮带雨晚来急三、阅读理解1. 短文中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竞相开放,小河的水欢快流淌等春天的景象。

2.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

3.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uàng)B. 符合(fú hé)C. 惩罚(chéng fá) D. 勉强(miǎn qiǎng)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B. 他不仅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C. 他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D. 他年轻,而且很有才华。

答案:D####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下半部分:- 锲而不舍,______。

- 滴水穿石,______。

答案:金石可镂;非一日之功。

2. 请根据上文,填写正确使用标点的例句:- 他说:“我今天要去图书馆,______?”答案:你去吗?####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1. 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什么?答案:两小儿辩论的主题是太阳在不同时间的远近。

2. 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什么?答案: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近的理由是日初出时大如车盖,而日中时则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3. 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另一小儿认为日初出时远的理由是日初出时沧沧凉凉,而日中时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 四、写作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例文】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分明。

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蜜蜂在花间忙碌;夏天,荷花盛开,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丰收在望;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恍然大悟悬梁刺骨B. 锲而不舍风驰电掣金榜提名C. 揠苗助长画龙点睛滥竽充数D. 举世瞩目一诺千金偃旗息鼓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D.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按时完成作业。

4. 以下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 以下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是()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雪中送炭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歌唱。

8.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D. 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B. 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C. 这是错误的做法,你知道吗?D. 这是错误的做法,难道不是吗?10.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迟到?因为他不重视时间。

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语文测试题带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áo)悲怆(chuàng)粗糙(cāo)锲而不舍(qiè)B. 哺育(bǔ)濒临(pín)悼念(dào)刚愎自用(bì)C. 徜徉(cháng)嗔怒(chēn)啜泣(chuò)咄咄逼人(duō)D. 辍学(chuò)点缀(zhuì)篡夺(cuàn)咄咄怪事(duō)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变换莫测按步就班层峦叠嶂沧海桑田B. 跋山涉水百无聊赖白璧微瑕暴殄天物C. 变本加厉遍体鳞伤辨伪去妄彪炳千古D. 鞭长莫及变本加利遍稽群籍辩才无碍答案:B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来回奔忙,他们的身姿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______。

②他写起文章来总是______,一挥而就。

③这幅画作色彩丰富,构图独特,令人______。

A. 威风凛凛笔走龙蛇叹为观止B. 英姿飒爽妙笔生花赞不绝口C. 英姿飒爽笔走龙蛇赞不绝口D. 威风凛凛妙笔生花叹为观止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说:“我明天要去北京出差。

”B. 她问我:“你吃饭了吗?”C. 老师对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 “你今天怎么没来上课?”老师问我。

答案:C5.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B.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中的困难。

C. 为了防止学生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D.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比喻)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D.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C. 窸窸窣窣(xī xī sū sū)D.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答案:A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却很有经验。

B. 这个问题,我昨天已经问过了。

C. 她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流畅。

答案:D二、填空题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孟浩然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三、简答题5.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性格中既有多愁善感、才情横溢的一面,也有尖酸刻薄、敏感多疑的一面。

她聪明、机智,但同时也因为身世的不幸而显得脆弱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1)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答案:春天(2)这段文字中,“小草”象征着什么?答案:小草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新生。

五、作文题7.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情况撰写)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统一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题。

孔子是一位勤勉而孤独的摆渡人。

——他奔忙于两个社会之间。

奴隶社会寿终正寝,封建社会方兴未艾....,孔子见证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试图借回周礼以整饬社会,用儒家思想推动腐朽不堪的统治机器。

但他像古希腊神话里那位徒劳而疲备的西西弗斯,又像满脑子理想、持长矛与风车搏斗的堂•吉诃德。

他的渡船上,没有乘客。

——他尴尬于两个阶级之间。

孔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发言人、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又是甲(没落/落魄)贵族的代言人、平民百姓的接访者。

他既想读圣贤之书,又想操统驭之术。

他主张仁政于民,但统治者责怪他偏袒贱民,老百姓奚落他是丧家之犬....的礼遇,也有....,两边都不让他的船靠岸。

孔子既受过举案齐眉过吃闭门羹....的狼狈,甚至被撵得到处跑。

——他踌躇于两个角色之间。

作为思想家,注定是先行者,也是孤独者;作为政治家,必然在现实的泥淖..中挣扎。

孔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凡人与圣人之间奔突,窘迫而痛苦。

把正确的思想建立在不适宜的年代,把远大的抱负乙(期望/寄望)于不值得的君王,是孔子的失误,但他无法选择。

他的漏船找不到系缆桩。

尼采说:“我的时间尚未来到,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

”孔子丙(未尝/何尝)不是这样!后人曾用“”的对联来形容孔子的功绩。

1.下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整饬.(chì)疲备B、泥淖.(nào)偏坦C、礼崩乐.(lè)坏驾驭D、奚.落(xī)窘迫2.文段中的加点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方兴未艾B、丧家之犬C、举案齐眉D、吃闭门羹3.填入文段中甲、乙、丙三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A、没落期望何尝B、落魄寄望未尝C、没落寄望何尝D、落魄期望未尝4.下列关于文化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里被罚推巨石上山,巨石一上山顶,又会轰然滚下山去,于是西西弗斯就不得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B、堂•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大战风车的人》中的主人公,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

C、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对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持批评态度,喊出“上帝死了”,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读作lún。

5.填在文末横线上的对联是(2分)A、看破生死界,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术,濠上观鱼能齐物。

B、诗书既删,礼乐大定劝善惩恶,奸邪乃正C、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D、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6.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的渡船上,没有乘客”,是因为孔子的努力像西西弗斯、唐吉诃德般没意义。

B、“两边都不让他的船靠岸”,意思是说两个阶级都不接受他的思想。

C、“他的漏船找不到系缆桩”,是因为孔子“把远大的抱负寄望于不值得的君王”。

D、“有些人要在死后诞生”,意思是说有些人的价值在死后才被后人认识到。

7.选出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项(2分)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感激地笑纳了。

B、虽然贡献的只是绵薄之力,但他已是竭尽全力了,我们应该感谢。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莅临贵公司的剪彩仪式,深表歉意。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还指望有人洗耳恭听?8.“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水”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水”的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有不同的含义。

下列不属于...以水比喻离别之情的一项是(2分)A.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②下列属于以水比喻时间的一项是(2分)A.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D.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③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被放在哪本名著的卷首?(2分)A.《三国志》B.《三国演义》C.《水浒传》D.《隋唐演义》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一)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

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

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二)鲁有恭士,名曰机泛,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行必随,坐必危,一食之间,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

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泛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

对君之坐,岂不安哉?尚有差跌;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泛所谓幸者也,固未能自必,鸿鹄飞冲天,岂不高哉?矰缴尚得而加之;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誉人者少,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泛者,何释恭为?”(节选自刘向《说苑》)①市次:管理市场的官舍。

②行参:行参见之礼9、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其.亡矣其:助词,无意义B、吾骤.谏君骤:屡次C、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恶:怎么D、行必随,坐必危.危:危险10、对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人君不能使自己的行为正直,不敬重自己说的话B、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言语行为是君子(治理)的契机,契机的发生是荣辱的主导C、一食之间,三起不羞一顿饭之间,三次起身,不吃美味的饭菜D、誉人者少,恶人者多称赞别人的人少,说人坏话的人多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灵公的“灵”是谥号。

谥号,给死者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一两个字的称号,只用于君王。

B、弑,封建时代专指臣杀君、子杀父母。

“后果弒于征舒”,指陈灵公被臣子征舒所杀。

C、“机子”的“子”是对兼具道德学问两方面优点之人的敬称。

有才无德的秦朝丞相李斯就未被称“子”。

D、君子,经儒家的推动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人格理想。

小人,与君子相对,最初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后来才指人品低下的人。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前段文字强调的是“人君之慎”,后段文字强调的是“人臣之慎”。

B、泄冶、机泛二人都强调“敬慎”,但二人的出发点不同,结局也不同。

C、陈灵公虽然承认泄冶的话有道理,但还是借口泄冶说妖言而杀掉他。

D、机泛认为,君子和小人都需要谦恭,因为食坐这种小事也有出错时,强者也有被消灭时。

1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泄冶和机泛强调“敬慎”的理由。

并以其中一段文字为例,说明作者怎样将“敬慎”的观点表达得通俗易懂。

(6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4、给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断句(5分)孔子论诗至于正月之六章,戄然曰:‚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关龙逢纣杀比干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

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此之谓也。

‛15、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1)封建社会,君主自称为“天子”,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却抹杀了一切人的尊严。

而李白敢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蔑视封建统治者,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2)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而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不仅切夜、切雨,而且也写出了“好雨”的高尚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巧妙地将琵琶女沦落的悲哀与自己的失意结合起来,相互映衬,意味深远。

(4)屈原在《国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描绘了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中,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的壮烈场面。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11分)夜坐龚自珍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②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③。

从来不蓄湘累④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注释:①此诗写于龚志珍第四次会试落第。

②帝座:北极的第二颗星。

③少微星: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少微星是士大夫之位也。

④湘累:指屈原。

湘累问,指屈子名篇《天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一、二句写到诗人觉得独自坐在画屏后面独自伤心,不如到室外走走,聊解愁心。

B.诗的三、四句写到诗人看到一座山峰高峻奇伟,令丘陵嫉妒。

遥远的天空,帝星闪耀,万籁无声。

C.“塞上似腾奇女气”是引用汉武帝的故事,汉武帝在河间狩猎,见天空有奇女气升腾,因此寻得才女赵婕妤。

D.诗中作者把自己置于神话般的境界中,借以抒发自己对仙境的追求与向往。

(2)诗中“湘累”指代屈原。

诗家常借与屈原有关的事物借代。

下列诗句中不.代指..屈原的两项是(4分)()A.湘江雨冷暮烟寂,欲问三闾杳无迹。

(元·王冕·《明上人画兰图》)B.青枫江畔白蘋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唐·李益《柳州送客》) C.灵均死去无人问,闲却沧江一片秋。

(宋·艾性夫《木芙蓉》)D.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唐·戎昱《宿湘江》)E.香茭裹秫炊,投祭楚江湄。

(明·高启《角黍二首》)(3)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学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它在我国古典文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这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

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这句话的含意十分丰富,其中有一层是告诉我们,意境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

意境正是二者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