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从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工]
汉礼貌 用语的对比中看中西文化 的差异
Z
矛 逢
摘 要 :礼 貌 现 象是 不 同 的 民 族 所 共 有 的 .是 人 类 社 则 来 研 究 礼 貌用 语 .提 出 了礼 貌 原 则 fPoliteness Prin—
会 文 明 的 主要 标 志 ,它存 在 于 民族 的 语 言 和 文化 里 。 ciple),其 包 括 得 体 准 则 (Tact Maxim)、慷 慨 准 则
人 们跨 文化 交 际的 顺 利 完成 、社 会 的 正常 发 展 都 离不 (Generosity Maxim)、赞 扬 准 则 (Approbation Ma xim)、谦
开 礼 貌 用语 的运 用 。但礼 貌 用语 在 不 同的 文化 中具 有 逊 准 则 (Modesty Ma xim)、一 致 准 则 fAgreement Maxim)
根 源 ,即 中西 截 然 不 同 的 文 化 价 值 观 、社 会 伦 理 道 德 种 礼 貌 ,而 中 国 人 在 受 到 别 人 的恭 维 时 ,常 常 用 “没
观 以及 思维 方 式 的差 异 。此论 文 通 过 对 跨 文化 交 流 领 有 、没 有 ”、“惭 愧 、惭 愧 ”来应 答 ,以此 表 示 谦 虚 ,或 者
差 异 在 中西 文化 中的 体 现 ,并 分 析 其 产 生 的原 因是 由 雅 。之 后 ,他 121又 提 出 了五 条更 详 细 的礼 貌原 则 :贬 己
于 深 层 次 的 文化 原 因 。如 是 由价 值观 、思 维 方 式 、社 会 尊 人 准 则 ;称 呼 准 则 ;文 雅 准 则 ;求 同 准 则 ;德 、言 、行
在 西 方 文 化 中 ,当 被 别 人 恭 维 时 .被 恭 维 人 礼 貌
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及其文化因素探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Sept ; 23
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及其文化因素探讨
谢元才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南宁 530000)
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 充 ,即解 释为什 么要违 反合作 原则 。它的六大准则是得体准 则 , 大方准 则 ,赞 扬准则 ,谦逊 准则 , 一致准则和同 情准 则 。无 论是 在英 语还 是在 汉语 中 , 作为语言 , 它们在表达礼貌的过 程中 , 都会有 相似点 。如 : 一 般都要遵守以上六准则 ; 人们都会 根据场 合 ,关 系的亲 疏 ,请 求的大小来表达 适度的 礼貌 ; 都 会使 用委 婉语 ; 都 会用 更合 适的人称代词来拉近关系等 等 。但是 , 不同语 言在礼 貌的表 达方式上又会有 自己 的特 点 。其中 它们 最大 的差 异还 是由
GB 小 ,节奏轻重交 替比 GB 更有规律 ,语速比 GB 舒缓 ,语 调
词开 头的 wh2 , G B 一 般 读为 / w/ , GA 通常 读 为/ hw/ 。 如:
what / w � t/ ( G B) / hw � t/ ( GA) where / w � � / ( GB) / hw� � / ( GA) whale / weil/ ( GB ) / hwel/ ( GA) 2. 10 其它 GA 个别词发音不同 ,但大多没有一定的规律 ,如 : epoch /� ip � k/ ( G B) /� ep �k/ ( GA) sche dule / � � e djul/ ( G B) /� sk� d�ul/ ( GA ) leisure /� le� � / ( GB ) /� li� �r/ ( GA ) tomato / t � � ma� t� u/ ( GB) / t� � meit�u/ ( GA) cle rk / kla� k/ ( GB ) / kl ÷k/ ( GA) either /� ai� � / ( GB ) /� i� � r/ ( GA )
浅谈日常交际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2、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英汉言语幽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 解和接受程度,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量化和科学的依据。
3、案例研究:针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分析英汉言语幽默的应用和效 果,为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运用言语幽默提供指导。
4、跨学科研究:可以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 到英汉言语幽默的研究中,从多角度、多层次探究言语幽默的本质和功能。
2、问候用语
在问候用语方面,英语和汉语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问候语常常涉及天气、 健康等话题,如“How are you?”“Nice weather, isn’t it?”等。而在汉 语中,问候语往往聚焦于对方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如“你吃了吗?”“你到哪 里去了?”等。
3、告别用语
在告别时,英语和汉语同样存在差异。英语中常见的告别语有 “Goodbye”“See you later”等。而在汉语中,告别语则更为丰富,如“再 见”“再会”“后会有期”等。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汉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英语中,由于对狗 的喜爱,许多与狗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汉语中,由于 对龙的崇拜,很多与龙相关的言语行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三、如何避免日常交际中英汉言 语行为差异带来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因英汉言语行为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呢?首先,我 们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尽量采用直 接、坦率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要避免谈论对方认为不合适 的话题,尤其是与其信仰、风俗习惯等相关的内容。
二、文化内涵的探讨
英汉言语行为背后的文化内涵大相径庭。以英国人为例,他们通常以“dog” 作为宠物,对狗有着特殊的喜爱。因此,在英语中,“dog”往往具有积极的语 义内涵,如“lucky dog”表示幸运的人。而中国人则崇拜龙,认为龙是权力、 尊严和繁荣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如“龙飞凤 舞”“生龙活虎”等。
中英文化差异英语例子
中英文化差异英语例子
中英文化差异是指中国和英国两个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存在的
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到语言、礼仪、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中英文化差异的英语例子。
1. 礼貌用语:在中国,人们经常使用称呼带有尊敬意义的词语,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而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名字或者直接称呼对方。
例如,在中国,你可能会说“先生,您需要帮忙吗?”而在英国,你可能会说“John,你需要帮忙吗?”
2.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们经常共享一道菜,并使用公筷夹菜。
而在英国,每个人通常会被分配一份自己的食物,并使用个人的餐具。
此外,在英国,人们吃东西时会使用刀和叉,而在中国,使用筷子。
3. 时间观念:在中国,准时到达是一种尊重他人和被尊重的表现。
迟到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英国,对时间更加灵活,迟到一两分钟是可以接受的。
此外,在中国,人们更注重长期的计划和目标,而在英国,更注重即时的利益。
4. 交流方式:在中国,人们倾向于间接表达,措辞委婉。
直接表达可能被认为是冒犯或失礼。
而在英国,人们更直接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 社交礼仪: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会互相敬酒,以表达友好和尊重。
而在英国,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不会强迫别人喝酒或者参加活动。
这些只是中英文化差异的一小部分例子。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称呼方式、道歉方式以及感谢方式等方面。
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差异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礼貌用语的误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英汉文化差异;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Abstract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which invol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such as the way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and expressing gratitud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ways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olite languag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it. Finally,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ays of addressing; ways of apologizing; way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polite language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一。
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例1:问候语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
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
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
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
英语与汉语的语法特点与文化差异
英语与汉语的语法特点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语法特点和文化差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法特点1. 词序差异英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而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Tom is reading a book.”在汉语中应为“汤姆正在读一本书。
”2. 时态和语态差异英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较为复杂,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等。
而汉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相对简单,没有明确的时态和语态变化。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He has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在汉语中可以翻译为“他去过北京很多次。
”3. 语法成分差异英语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语法成分,而汉语中则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助词等更多的语法成分。
这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句子“My brother is a doctor.”在汉语中则可以翻译为“我哥哥是一名医生。
”二、文化差异1. 礼貌用语英语和汉语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在英语中,人们常常使用“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感谢。
而在汉语中,人们更注重使用适当的敬语和称谓,如“您好”、“谢谢您”的使用。
这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待人接物上的文化差异。
2. 社交礼仪英语和汉语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文化中,人们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喜欢进行积极的讨论和辩论。
而在汉语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往往会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避免冲突和争论。
3. 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也反映了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语言,注重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而汉语是一种以集体为中心的语言,注重表达集体的意志和情感。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英汉礼貌用语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适的礼貌用语可以提高交际效果,增强交际的温馨和友好。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在跨文化沟通中使用礼貌用语容易产生语用失误,影响交际效果。
本文将针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和讨论。
英文中与中文中的敬语英语中,专门用于表示尊重的敬语很少,故而英语中的敬语使用比较简单。
通常的形式是将对方的姓名前缀上Mr/Ms/Miss,以示敬意。
至于更高级的敬语,就有“Your Excellency”、“Sir”、“Ma'am”等,但是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情境和对方的身份来确定。
反观中文,则是相当注重敬语的使用。
中文的敬语包括“您/你”、“敬爱的”、“尊敬的”等等词语,在正式的场合,还要按照对方的职务或地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称呼,如先生、女士、老师、医生、教授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注意语用失误,误用敬语通常都会在对方听来很怪异,并可能对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当英语母语者用“You”称呼中文非敬语You或者“You guys”来称呼中国的朋友们,听起来是比较随便的。
而当中文母语者用“君”称呼外籍老板或上级时,“君”在中文中是一种古老的敬称,用在跟尊贵的人物交流时是表示崇敬之情,但在跟外国人谈话时却不见得恰当。
这就是因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君”这样的敬语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常用的。
因此如果跨文化交流中必须使用敬语,就需要了解具体的用法及其文化背景,才能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除了敬语之外,礼貌用语也是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脱了标准的“hi”、“hello”、or“how's it going?”等。
当然,在正式的场合当然会使用其他的形式表达礼貌。
不过,总体来说,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并不是很复杂。
相比较这点,中文礼貌用语的应用要显得更为严格,包括简单的“你好”、“谢谢”、“不好意思”、“请问”等,它们的使用基本上平常用于交际中,而且各有它们的特定情境和发音。
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礼貌的语言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从而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本文探讨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英汉问候语之间的差异。
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
因此,通过了解不同的问候语使用方法与习惯,将帮助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和成功。
标签:英汉;问候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问候语的文化背景差异礼貌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几十年以来,通过大量的文献积累,人们对礼貌用语研究的兴趣似乎没有减退的迹象。
问候语作为礼貌用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全球范围被广泛使用。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问候发生在所有的语言环境中。
它们为适当地开启对话、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
例如,像“Hello.Nice to meet you!”这样的问候语经常出现在英语中。
而中国人则常用“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你在忙什么?”之类的问候语。
但是这些向候语并不适用于许多英语为母语的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关你什么事(it’ s none ofyour business)。
显然,无论是在英语文化中还是在汉语文化中,人们都非常重视说话的礼貌。
然而一些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发现中国人的问候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是无礼的。
例如:中国人可以对很久不见的朋友打招呼说:“你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
(You still remain thesame and do not look older than before.)这肯定会得罪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因为这句话暗示他,她是一个缺乏改变或是非常古老的人。
上述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交流规则。
在沟通中,规则作为一个预期行为模式的系统,组织个人之间的互动。
川二、不同文化的哲学渊源英国人最重要的主导取向是个人主义,而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义和礼信,它们塑造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而人际关系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双方的互动和交流。
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
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在本文中,我将以英语和中文为例,从语言差异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
首先,英语和中文在语法结构上存在重要差异。
英语是一种属于“屈折语系”的语言,即通过单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句子成分关系。
例如,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对语法准确性非常重要,而中文则是一种属于“形合语系”的语言,通过词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句子成分关系。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言辞的准确性和时态变化的精细度,而中文文化则更注重词语的组合和句子的结构。
其次,英语和中文在词汇选择方面也存在差异。
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一些概念和思维方式的表达上。
例如,在英语中,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更加直接和直观,而在中文中则更加含蓄和间接。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对于个人表达和情感的开放和坦诚,而中文文化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此外,英语还有大量的外来词汇,反映了英国历史上的国际交往和对外文化的接受,而中文则更多地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性。
第三,英语和中文在礼貌用语和称谓方面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通常用“你”和“您”来表示第二人称,而中文中则有更多的称谓和尊称的用法,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平等和个人自由,而中文文化则更加注重尊重和社会地位的维护。
在礼貌用语方面,英语中常用的“谢谢”“请”等用语在中文中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和客套的不同看法。
最后,英语和中文在表达方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人们通常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中文中更多地采用含蓄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可以直接说“我不同意”,而在中文中人们可能会说“这个问题可能值得再考虑一下”。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直接和坦诚的交流,而中文文化则更加注重团体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及文化价值差异
·教育广角·一、引言礼貌是文明社会的标致,是人们崇尚的一种社会美德,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貌的行为和得体的话语能帮助人们顺利实现交际意图,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国度有其独特的礼貌方式,在礼貌原则的处理和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本文以文化价值差异为切入点,以三类具体言语行为(敬词与谦词、称谓语、致谢语与道歉语等)为支点,对比分析英汉语礼貌原则之间的差异,旨在指导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选用得当的礼貌用语,有效利用交际策略,提高交际效率,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二、英汉语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差异1.西文文化中的礼貌原则.继格莱斯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之后,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配交际活动的另一重要准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利奇指出在言语交际中有效使用语言是一种修辞手段。
作为人际修辞的重要组成成份,礼貌原则填补了合作原则的空白,完善了言语交际过程的规则系统。
利奇的礼貌原则为语用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原了交际的真实面貌,解释了如说话拐弯抹角等在内的特殊语用现象,为人们理解并恰当运用交际规则提供了支持。
但该原则本身也有不足,即将语境因素排除在外。
礼貌虽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有时在此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彼语境却不然,因此必须结合特定语境对礼貌用语加以分析。
2.汉语言文化的礼貌原则。
我国语言学家顾曰国在总结了汉语言文化特征(谦逊、尊重、求同、文雅)的基础上,提出了汉民族在言语交际中遵循的礼貌原则。
顾的礼貌原则以汉语为依托,同时融入了普遍性的礼貌原则,高度浓缩出中国人在交际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
但该理论本身也有局限性,例如,“贬己尊人原则”与“称呼准则”有交叉的地方。
“德、言、行准则”将人的品德与言语准则对等起来有些不妥。
再者,该原则中的部分观点有些过时,如“贬己尊人准则”与当前强调自信和张扬个性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王国兰
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容易造成使用失误。
本文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中西方文化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1. 概述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礼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修养,礼貌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促成合作。
礼貌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的使用。
“语用差异”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
正如Leech在他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
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不相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礼貌观念及表达方式。
一个民族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民族也许认为是“不礼貌”的;这个民族认为是“不礼貌”的,而另一个民族也许认为是“礼貌”的。
一般说来,语言是表达礼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反过来礼貌又制约了语言的使用,而礼貌原则为人们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与遵循的标准。
那么,英汉礼貌用语到底有何区别呢?本文将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1)中西方两种礼貌准则;(2)礼貌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使用差异。
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与相似之处,更进一步地剖析礼貌准则,从而在日常交往和跨文化交际中更加灵活地应用礼貌原则,使得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2.英汉两种礼貌准则礼貌是维系人们成功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英汉语言中却存在不同的礼貌准则,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国情。
2.1Leech的礼貌准则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在研究了礼貌现象及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准则,不仅完善了Grice的合作原则,而且回答了一些Grice的合作原则不能解释的问题。
它包括以下6个方面:(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
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中西方词汇差异一直是跨文化沟通中的一大难题。
相信大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词汇差异举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1. 礼貌用语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用语存在显著的差别。
在中国,“您好”、“谢谢”等词汇是在日常交往中十分常见的礼貌用语,而在西方,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则是“please”、“thank you”等。
因此,若在国外使用中文礼貌用语,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点奇怪。
2. 餐饮在中西方餐饮上的词汇差异也十分明显。
比如,中餐中常用的词汇如“炒饭”、“炸鸡”等,在西餐中就不常见,因为西方饮食文化中一般不采用这种烹饪方式和食材。
另外,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通常会说“慢慢吃”或“多吃点”,而在西方这种说法可能会被视为失礼。
3. 社交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的社交方式也存在词汇差异。
比如,中文中常用的词汇如“哥们儿”、“兄弟”等,在西方语境中则常用“mate”、“buddy”等词汇进行称呼。
此外,在西方,表达心情时如果使用中文通常会变得太过直白或表达不到位。
4. 形容词在描述人的时候,中英文的词汇差异也很大。
在中文中,常用的形容词有“认真”、“有耐心”、“有担当”等,而在英文中则常用“efficient”、“decisive”、“patient”等形容词来描述这些特质。
因此,在商务交际中如果想要准确地表达自己或别人的特质,需要有相应的英文词汇。
总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词汇差异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学会跨文化沟通,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逐渐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特点和习惯,从而让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顺利和有效。
口语中的礼貌用语与文化差异
口语中的礼貌用语与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在交流中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以示尊重和关心对方。
口语中的礼貌用语不仅仅是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展示,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口语中的礼貌用语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差异。
一、问候语问候语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礼貌用语之一。
不同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问候语习惯,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1. "你好" -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这个问候语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2. "Hello" -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通常使用这个问候语来打招呼。
3. "Bonjour" - 在法语国家中,人们常用这个问候语来表示问好。
4. "안녕하세요" - 韩语中的问候语,表示你好。
二、感谢与道歉感谢和道歉是在交流中表达礼貌和尊重的常用方式。
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在表达感谢和道歉时的方式和用语也会有所不同。
1. "谢谢" -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这个词来表示感谢对方的帮助和好意。
2. "Thank you" - 在英语中,这是表示感谢的常用词汇。
3. "Merci" - 在法语中,这是表示感谢的方式。
4. "감사합니다" - 这是韩语中表示感谢的常用表达方式。
在表达道歉时,例如在迟到或者犯错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来道歉:1. "对不起" - 这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道歉方式,用于向对方表示歉意。
2. "I'm sorry" - 在英语中,人们通常使用这个表达方式来道歉。
3. "Je suis désolé(e)" - 在法语中,人们使用这个短语来表达道歉。
4. "미안합니다" - 在韩语中,这是常见的道歉方式。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与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
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15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15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
以下是15个常见的英汉文化差异:1.礼貌与用语:英国人重视礼貌,他们注重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而中国人可能更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不一定强调言辞上的礼貌。
2.饮食习惯:英国人多以肉类为主,他们喜欢吃炖菜、腌肉等重口味食物。
而中国人更注重谷类、蔬菜和豆腐等,擅长炒菜和凉菜。
3.社交规则: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谈论私事、收入等话题是不太常见的。
而中国的社交更注重人际关系和亲密感,会谈论更多私人话题。
4.时间观念:英国人非常守时,迟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而中国人可能更加灵活,在一些情况下对时间有弹性。
5.穿着和外表:英国人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穿着,注重时尚。
与之相比,中国人可能更注重舒适和实用的穿着。
6.社会结构和等级观念:英国社会相对来说更注重地位和职业。
而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亲戚关系,更加看重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利益。
7.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英国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而中国人更注重纪律和应试能力,更注重知识的灌输。
8.人际关系与友谊:英国人更注重个人独立和个人空间,友谊可能更加注重自由和平等。
中国人更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友谊可能更加注重互相帮助和关心。
9.传统与文化节日:英国有许多传统和文化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他们有各种庆祝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加注重家庭团聚和祭祀。
10.宗教观念:英国是一个主要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信仰参差不齐。
而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信仰众多,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主。
11.运动与娱乐:英国人非常热衷于体育运动,足球、板球、高尔夫等都非常受欢迎。
而中国人更热衷于桌面游戏、舞蹈和太极等传统体育活动。
12.环保意识:英国人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他们非常重视做出环保选择。
中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待改进。
13.家庭观念:家庭对于英国人非常重要,他们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相支持。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礼貌用语是人们在交际中表现出对他人尊重和关切的表达方式。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占据重要的交际位置,可以加深人际之间的联系,但是在使用礼貌用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语用失误,这些失误包括语用失误和文化失误。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1. 过激化表达英文中的礼貌用语往往使用比较夸张的词汇,比如excellent、fantastic、amazing 等,这些词语在中文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存在,如果直接翻译可能会过激化表达,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在英文中,赞美他人可以说“you look amazing”,但是在中文中如果直接翻译成“你很惊艳”,可能会让人感到过度的夸奖。
2. 过于直接的表达在英文中,直接把事情说出来是比较普遍的交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被视为比较礼貌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中文中,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比如在英文中,询问他人是否需要帮助,可以用“do you need any help?”表示,但是在中文中直接这样问可能会被认为是过于刻薄的问法。
在中文中,问候语和礼仪用语是很重要的交际方式,而在英语中,这些语言习惯不如中文那么强调。
3. 用语不清英汉文化有很大不同,礼仪用语之间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语不清,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误解。
比如,在英文中,当我们向他人表达感谢时,可以用“thank you”表示,意思是感谢对方的行为,但是在中文中,“谢谢”这个词汇较为模糊,可能含义不够清晰。
二、文化失误1. 礼节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礼仪用语和交际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俗语、法律和宗教习俗可能会改变通俗的社交礼仪。
比如,在英语中,当我们谈及私人事宜时,比较正式的交流方式是说“I would prefer not to discuss this topic”表示,而在中文中,可能会直接对他人说“这是我的私人事务,请不要问我”。
2. 礼貌用语误解当我们的交谈对象不熟悉外语时,可能会产生误解。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
(1)浅论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摘要:受不同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英汉语言的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礼貌用语差异跨文化意识1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无疑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表现在不同场合,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人会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礼貌用语也有天壤之别。
下面主要从称呼语、称赞语、致谢、禁忌语与委婉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2.1称呼语不同的称呼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等。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甲天下,一直遵循“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称呼原则,称呼繁杂;而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称呼简单明了。
中国文化主张尊老讲辈分,各种称呼五花八门。
上辈直系亲属的称呼就有“舅舅”、“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妈”、“姨妈”、“姑妈”等。
同辈中则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在英语国家中,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亲属的称谓比较笼统且简单,上一辈中只有“uncle”、“aunt”,在同辈中也只有一个“cou sin”。
晚辈和长辈之间、同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甚至对父母也可直呼其名。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叫上司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教养、不守规矩等。
在社会交往中,汉语称呼语可用两种表达式来概括:“姓氏+官衔或职务/先生/女士//小姐/老”和“老/小、+姓氏”,如“张局长”、“王先生”、“郑老”、“老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摘要:礼貌是语言表达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成功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
在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礼貌用语在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中西方来讲,通过了解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将英国语言学家leech归纳的礼貌原则与顾曰国先生分析的汉文化的礼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隐私语、赞美感谢等各方面的语用差异,以便在实际交往中更好的应对这种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英汉文化;礼貌原则;礼貌用语;语用差异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199-02众所周知,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让人们消除防备,放下戒心,保持融洽的相处,使合作顺利进行。
礼貌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
正如leech在他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指出的那样,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重视礼貌。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衡量礼貌的标准不同,因此,对礼貌现象,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所体现的礼貌现象进行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汉礼貌用语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核心,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所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不同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化特点是集体价值至上,人们比较喜欢中庸之道,凡是不喜欢先出头,不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因此有时在遇到不好回答或者没有把握的问题时会选择沉默或者回以微笑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形象,而西方的文化特点是个人价值至上,如果对别人的问题保持沉默或者回以微笑,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失礼,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从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的学生比较保守,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凡是都是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西方国家的孩子比较张扬,喜欢逆向思维,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比较独立。
(二)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问候语:“how are you?”“how are things going with you?”这些问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真的要问别人的情况,而是一种寒暄,一种开场白,所以,只要回答“fine,thank you”这句客套话就行了。
跟汉语中的“吃了吗”“忙什么呢”等一个道理。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把话题放在前面,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中心思想。
而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教育,讲话比较含蓄,喜欢点到为止,看透不说透,让对方领悟。
举个例子:you look nice”(你看上去很好)和“you have lost weight”(你瘦了)这两句对英美人来说是礼貌用语,而对中国人来讲,并不尽然,前句是招呼语,而后句就会让人感到不安,以为是自己精神不好、脸色不佳,是不是生病了等等。
(三)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伦理道德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人崇尚、实践的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即使不是亲属关系见了面也喜欢热情问候,在交谈中常常以对方切身生活为话题,问起对方的生活状况,诸如:年龄、工作、收入、有无对象、是否结婚等等,以显示两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情,但是在西方是不能接受的,是对别人隐私的窥探,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同样的在西方社会,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人与人交往中比较随意。
在平时生活中,无论辈分,一律以“你好”(hello)表示问候,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直呼其名,像朋友一样随意,但是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没礼貌,比较唐突的行为。
二、中西方两种礼貌准则分析(一)英语文化中主要的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效法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对礼貌原则进行了重新归纳和分类,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对他人的益处;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赞扬准则(approbatit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增大对他人的赞扬;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夸大对自己的批评;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二)汉语文化中主要的礼貌原则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汉语言文化积淀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做人做事都比较低调、谦虚,推崇“贬己尊人”的为人处世准则,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原则。
下面是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的特点,总结出的五条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与听者相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称呼准则:指人们出自礼貌,在互相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文雅准则:出言高雅。
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求同准则:指交际双方在诸多方面为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
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说小自己的代价。
三、两种礼貌原则中语用差异的表现英汉礼貌语言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两者各具其特点,又存在差异。
下面让我们主要从称呼语、隐私语和禁忌语、称赞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体现。
(一)称呼上的差异不同的称呼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人在称呼上很有讲究,主张尊老讲辈分,遵循“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的称呼原则,而在西方就比较开放,没那么多讲究,称呼简单明了。
例如,在汉语里“小+姓”,是个让人感觉亲切的称呼,只有关系比较不错的人才会使用,但在英美文化中如称“smith”为“little smith”,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会被别人认为是一种嘲笑。
此外,在中国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汉语称呼一般总结为两种表达方式:“姓氏+官衔或职务/先生/女士”和“老/小+姓氏”,如“张老师”、“李先生”、“王老”、“老宋”等。
然而同样的称呼在英美文化中就可能会引来人们的不满。
比如称呼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老先生为“爷爷”,就会让人心里不舒服,感觉自己很年龄很大,不中用了。
英语中称呼语常用的表达方式:“mr./mrs/ms+姓名(mr.white,miss.brown)”、“头衔(dr./prof.等)+姓名(president clinton)”、直接称呼(sir,madam等)。
尤其是近几年,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了,这也预示着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化发展。
(二)中西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在中西方的语言文化中存在着很多的禁忌语和委婉语。
我们要想在跨文化交往中获得交际的成功,就应该学会如何避免禁忌语、敏感话题带来的尴尬,学会更好地使用委婉语。
比如在与外国人交谈中,要避免询问对方的年龄、工资、子女等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个人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而我们在用英语交流中,可以谈论天气情况、体育、国家及地区新闻等大众话题。
西方人还特别忌讳“老”字,因为在西方人心目中“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等于无用,因此一般称老人为“seniorcitizens”。
而在中国,“老”就显得阅历丰富,有学识。
言语禁忌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忌言疾病和死亡等等。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行为,在人类言语交际中一直担负着“润滑”交际的作用,同样的意思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使听者的心里比较舒服,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生活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忌讳疾病、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生病、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
如:人们把cancer(癌症)称为thebigc或longillness,blind(瞎的)说成sightless,死亡用“go”、“pass away”“go to a better world”等来代替。
汉语中,“生病”同样用“身体不好”、“身体欠佳”,死亡用“逝世”、“仙去”等来委婉表达。
(三)对待赞誉恭维方面的差异在称赞语的使用与应答方面,中国文化中最富有礼貌现象的“贬己尊人”准则在这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人的语言比较含蓄委婉,在听到赞美之词时往往喜欢在语言上否定对方的赞美,贬低自己一番,来显示自己的谦虚,让人感觉进退有度。
如“哪里哪里”、“惭愧”、“不敢当”、“还不行”等等。
而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就比较热情直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选择接受别人的赞美,而直接说“thank you”,在他们看来直接否定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交际场合中要了解这个差异,以免在外国人面前自己礼貌的回答会造成对方的误解。
结语礼貌源于文化,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礼貌是成功交际不可缺少的“策略”,因此在中西方跨文化交往中,一定要认真了解这种差异,意识到不同文化所特有的语言和习惯,与自己的母语相比较,求同存异,扎实掌握,灵活运用,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参考文献:[1]brown,p.& s.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up.[2]leech, geoffrey n,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longman.[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4]龚朝阳.英汉礼貌准则之比较[j].学英语与研究,2000,(5).[5]张国,赵薇.论礼貌语言的得体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03).[6]王毅敏.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