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合集下载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 生本教育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体系‛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郭思乐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8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套‚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教育方法,她从教材、教法、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全面改革了师本教育的做法。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妞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作为人类的一代,他们都像长江一样,‘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

在他们后面的,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历史;在他们前面的,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

‛‚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儿童在某种考虑其天性的教育条件下,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他们在学习中如此兴奋不疲,他们不让老师下课,为的是要让他有机会讲述从书上看到的故事。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蒙塔古‚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克莱恩两种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互相牵制,如果你想在教法改革的某一个阶段有所成就,就必须牵动教材、教法、教育管理及评价,进而指向人的观念的更新。

‛‚生本教育体系就有这样几个特点:1。

它力图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满足于局部改革,而是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因为具有彻底性;2。

它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因而较此前的相关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鲜明性。

3。

它提出相应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较有可操作性。

‛‚‘为教师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吗?......为教师的设计忽视学生的生命实在,因而进行的是虚体设计,而不是以活生生的学生为对象的实体设计。

‛‚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吗?‛‚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善 于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除了知识传授,生本教育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积 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生本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 习、探索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生本教育提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 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同时,这些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生本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在实践中,生本教育已经在许多学校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生本 教育,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同时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 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 展。 然而,生本教育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学 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生本教育 的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教育走向生 本》读书心得
-
1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2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3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4 感悟 5 生本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6 生本教育对未来教育的启示 7 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在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 生为中心?在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 书后,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思
谢谢观看
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提倡采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 教而教"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 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1假期里,再一次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

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

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

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师本”为“生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引导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努力引领学生去生产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让他们成功地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生本教育,一种美好而理想的境界。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理念,它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2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

通读后该书后,我觉得它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

生本教育学习笔记

生本教育学习笔记

生本教育学习笔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应该说生本教育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阐述更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更为具体化。

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

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

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

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认识一:教学不是要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倡生本教育,提高课堂质效

提倡生本教育,提高课堂质效

提倡生本教育,提高课堂质效“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新的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学主旨的教育理念.他指出“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他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思考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还给学生,还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过程.先做后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及实践;先会后学——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及成果;先学后教——转变学习模式,扩张空间,让学生自学;教少学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活动,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不教而教.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生本教学”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之中呢?课前的准备工作是“生本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使数学的生本课能顺顺利利地进行,首先在上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课前要先学,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尽量对概念、基础知识、例题吃透,或提出质疑;或者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或者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有关信息;或者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又或者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课上运用.课后习题也要提前做好,以备上课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技能.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不懂的,就要做好记录,上课时再跟老师和同学探讨.要上好生本课,这些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预习,生本课堂才能顺利地开展.先学后教.我们所说的“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而是有着鲜明的教学目的.老师在“生本教育”中只不过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由原来的“演员”转为“导演”加“配角”了.教学以外的工作还是需要教师来做的.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是确定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指导背景的学,但谁也不能否认,课堂这一段的基本过程仍然是“学”.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教师的备课就更要精心策划了.因为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想的问题也多了,那么老师要准备学生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例如对同一个问题,有多少学生就可能有多少种思考方法,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有多少种,如果每人各献一策,交流出来……孔子说“亲其师,善其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那些形形色色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更加勤奋的学习、“充电”,使我们做到“博”而“精”.因此,教师备课要与时俱进,及时去除陈旧的、过时的东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指导自己.所以,生本教学更主张小组备课,在小组中交流合作,通过小组的力量来做好“导演”的角色.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帮助暂时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也真正体验到小组学习带来的实惠,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课堂中不断地培养他们的合作关系和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得到真正讨论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的讨论.因为小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上课时能更好地讨论,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兼顾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在上课“表演”时就得心应手.在课堂上要做到: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自己说数学;适当结合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生本”的教学方式很值得推广.但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不然就功亏一篑了.1.调控好课堂气氛,避免小组教学流于形式化,达到真正合作的目的生本教学是以小组教学为基础的.在小组教学实验的起始阶段,也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小组教学理解不够,认为开展小组教学只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教师放得太开,学生活动漫无目的,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直接影响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或者有些教师和学生将小组教学理解为单纯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却没有围绕主题提出个人见解,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认为自己一个人完成会更快、更省时,与人合作纯属多余.2.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评价,激励学生有些同学之所以开小差,就是因为他们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想老师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因此,教师要学会评价,激励学生,还要坚持让学生平等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取长补短.教师的评价要富有变化,充满激励.对于答错的同学,我们也不要轻易否定他的答案,而是先肯定学生大胆表达意见的勇气,再引导他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索精神,激活思路,使课堂气氛更活跃.3.课后的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张扬其个性,表现其天性,发掘其潜能,这就是生本教育下教师所要遵循的准则.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练习,可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扩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那么布置课外作业时,我们可以结合课内教学,让学生进一步通过查资料、上网等形式扩展所学内容.这种“课后延伸”要求教师常布置一些思考性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时可别忘了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不然生本课就无法完成.教师应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教师应善于体会蕴藏在学生内心中渴望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动性发展的潜质,“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选择,善于表现,使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让数学教学也走向生本!。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新理念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新理念

思想品德教育原则要体现“以生为本”新理念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

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

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呢?笔者根据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以生为本”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以相互尊重为前提。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道德的交流,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才能使交流更好地进行下去。

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不尊重学生的道德见解,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灌输自己的道德观念。

结果往往是学生反感教师的道德说教,甚至发展到讨厌思想品德老师的地步。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道德见解,并平等地与学生展开思想对话。

有一次,我找本班的两位“早恋”女生谈话,我并没有一开始就训斥她们,说她们这种“早恋”是错误的,而是首先肯定了处在青春期的她们产生男女好感、交往过密是正常现象,并且还与她们说起了自己中学时代“暗恋”女生的轶事,那时的我暗恋上一个我认为有个性、很可爱、长相秀气的小女生。

长大后,我在一次出差中偶遇到那位女生,她的变化让我非常吃惊,肥胖、粗口、没有气质,我真怀疑自己当初的眼光。

她们听完后,哈哈大笑,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对她们的尊重,我接着与她们进行了深入的思想道德交流,并指出她们现在所谓的爱情是纯洁的、幼稚的、不成熟的,要求她们暂时封藏这段感情,待到长大后如果仍然不变,再继续深入交往。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摘要】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

生本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是以生命为根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根本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命感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5-02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根本的教育,其宗旨是激扬生命,教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在学生毕业离校时,我们要将他们这样送入社会:他们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语言流畅、成绩优秀(郭思乐,2008)。

来新疆巴音郭楞梨香中学之初,首次接触生本教育,知道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教育方式。

从本校的教育模式和生本教育课堂的观摩进一步了解了生本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教育。

但是心中更多的是产生疑问。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知识面较窄,通过自学真的能够掌握知识点吗?其次,课堂环节很多,一节课的内容多,讲得不透彻并且课堂秩序和课堂时间好控制吗?三是,前置作业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工作量?四是,在小组讨论和自学环节,那些本来学习不好和没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在没有规范组织的情况下会不会更加不学?2011年11月12日-14日巴音郭楞梨香中学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报告让笔者的疑问一一破解,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龚雄飞校长在追求内涵——新课程魅力课堂改革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中提到,生本教育是学在前讲在后,目的是不要让老师阻碍学生的发散思维,保护学生的个性,并且要充分相信学生。

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即讲在关键处说在易错处。

展示环节是核心环节,要展示重点难点,如一题多解、思路展示;错误分享,问题展示,拓展分享,变式展示(龚雄飞,2011)。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重点难点上就要让学生展开思维开动脑筋,想多种解题方法,而错误分享、问题展示是指没有做对的同学要展示自己的错误之处,为什么做到这就错了,目的是强调易错点。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相关推荐《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通用11篇)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因而,即使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从业者,而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下面是小编带来带来的《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篇1《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具有适应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专著。

”读后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鲜明地解剖了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教学模式,大胆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这一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容易。

把一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於学习的知识,并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不断的、快乐的游戏,孩子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头脑变得十分灵活,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把课堂还给学生——生本高效课堂之我思我行

把课堂还给学生——生本高效课堂之我思我行

、卷 首 语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提到:教育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也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在“高效课堂”的路上不断探寻着,逐步有了些许感悟,下面便与大家交流分享:一、服务是本真郭思乐教授说:“教师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 我曾经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但当我教学了《画家乡》一课时,我突然之间有了深刻的体悟。

学生在汇报最喜欢谁的家乡时,有一组学生说他们最喜欢涛涛的家乡,因为涛涛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我问:“你觉得美在哪里?你在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有个学生眼睛一亮说:“他用到了两个那么,这个句子很美。

”于是,我紧追不放,“是啊,他画的海又蓝又宽,这是大海的两个特点,用两个那么连起来,这个句子就很美了,你真了不起。

”“你们想想,还有哪些事物有这样两个特点,也可以用上‘那么……那么……’来试试看?”马上就有学生想到了:“太阳那么大,那么红!”“苹果那么香那么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就这样被打开了。

课后,我在总结和反思中发现:原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是如此的简单、重要、精彩。

因此,当发现学生需要“引路”时,我就站到队伍的前面去当“向导”;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就插到队伍的中间去当“联络员”;当学生需要“力量”时,我就站到队伍的后面去当“助推器”。

当然,当服务者不只是转变角色,变革观念,我们更要在课堂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学生是主宰郭教授指出:“教育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

”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像把土地还给农民一样,让学生有自主“经营”的权力。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后,我提议:“谁想当小老师来领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纷纷举手领读,并且享受成就感。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1、什么是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师本教育:教师掌控一切,为教师好教而设计。

生本教育: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3、生本教育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4、生本教育的核心:感悟5、生本教育教学模式任务前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课前/课后)——共同解决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讨论生本教育概念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点6、突出学生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7、突出学习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

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8、突出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

《教育走向生本》书本介绍

《教育走向生本》书本介绍

总的来说,《教育走向生 本》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 实践指导价值的著作。通过阅读 这本书,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和认识。生本教育以学 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 体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我相信, 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实践, 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 好的明天。
我们要感谢郭思乐教授的 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他的生本 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 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教 育的美好愿景,为人类的未来发 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我认为生本教 育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 化的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 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而生 本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 途径。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在实践中,生本教育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例如,利 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可 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探 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最后,生本教育需要建立科学、 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以考试成 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本教 育的需求。我们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自我评价等, 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和能力发展。同时,评价标准也应该多 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鼓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 探究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本教育的环境中,学生需要 自己寻找答案,通过探究、尝试 和思考,发现新的知识和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 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

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课任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现实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

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

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朴素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

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 100 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 100 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就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

它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与感染力。

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与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就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就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生本教育就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一、什么就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与感染力。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就是一种方式,更就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与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文摘在2014年的寒假里,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

现摘抄部分理念与大家分享。

一、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本体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

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过程。

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机会。

儿童潜能无限。

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

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

——克莱恩儿童的独立性。

尊重了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

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

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

二、生本教育的课程观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

郭教授还提出,突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

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程”本身就有活动性和研究性,通过活动和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

三、生本教育的方法论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郭教授认为,儿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

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

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

他主张通过“读和做,缓说破”这种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感悟。

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强调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强调把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实现“学生会的老师不教”。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从生命的原点开始:读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开篇:谈到教育,郭思乐的《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便成为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

从生命的本质出发,郭思乐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以生活为本来提升教育质量的潜能。

在本书中,郭思乐提出“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找寻真实的自我,加强生存意识,形成良性的社会风气”的理念,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无穷力量,以及它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真实、完整的未来观。

第一节:郭思乐如何描述生命的本质郭思乐在本书中指出,“生命的本质是社会的新的开端,也是社会的未来。

”通过生命的原点,来探求教育的本质,为人们提供一条绝对正确的路径,以此来实现真正的价值观和未来观。

郭思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它穿越了自然界和文明界,它为人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正是生命本质的审美、思想与交流才使传统的教育得以完善,从而塑造出我们的未来。

第二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力量,它有助于指导人和社会,使其处于有利位置。

郭思乐提醒我们,“教育是一种激扬生命的原动力,它有助于人们建立新型社会生活价值观,塑造价值要求,促进文明文帝国建设,形成具有新气象的文明模式”。

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激励学习者做出实质性的变化,以服务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共同实现共生的发展。

同时,郭思乐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未来,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节:以“生活为本”的提升郭思乐提出“以生活为本”,并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以生活为本”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协调灵活,更充实,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潜力;另外,“以生活为本”还可以推动一种更完整的、更真实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

同时,“以生活为本”的提升也可以使教育的重点转向社会责任,尊重和尊重他人,保护环境,关心他人,鼓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尊重他人,这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性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融入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力学以读书为本立身以立学为先

力学以读书为本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立身以立学为先郭思乐教授说: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也是提升生命的教育。

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实现生命的提升,生命的提升最终基本上是依靠生命的本身。

所以,生本教育强调儿童是教育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从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是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所以,郭思乐教授一再强调: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因此,生本教育是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的快乐、学的成功,“素质好、愁考”,真正长远受益的教育。

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苦教无果,有些教师苦教成绩比较显著。

这些都是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苦练情况下形成技能、技巧。

学生受苦较多,而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受到限制,局限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知识发生的变化,并未在广大的知识空间中学生发展、激扬生命。

而在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会使儿童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而且每个事实都在彰显孩子们的潜能无限,都在呈现出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

只要自主地学,就会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

因此,郭教授提出教育教学体系必须为学生好学而设计,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为教者好教而设计,并分析了其中的生命原理。

他把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称之为生本教育体系。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不同地区、不同办学层次的1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生本教育体系的研究,包括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和它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实验班级,学生积极、欢快、高质、高效地学习,无论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思维敏捷和活跃方面,还是搜集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大大超出了非实验班级。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

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思想杨旸王薇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

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同时,生本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大陆、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院校、幼儿园等进行广泛实验,成效显著。

一、生本教育思想的起源生本教育思想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

过去我们也承认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性的,几乎没有指向体系本身。

如果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一番反思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原有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以教师为本的体系,也就是一切服务于教师的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郭思乐教授称这种教育为“师本教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的、单向式的传输形态,整个教育是为了教师的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教师的好教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服务的。

在这一教育体系内,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号施令,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来学习的,根本没有条件或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人们也时常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但很多研究表明,两者并不能划上等号,有时候甚至是对立的。

对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把过去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为整个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的善于教。

这样,就提出了与传统师本教育相区别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

二、生本教育思想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有必要简单概括一下生本教育思想的一些特点,这对于人们认识生本教育的精神内涵是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生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认为,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郭思乐“生本教育”课堂解读

郭思乐“生本教育”课堂解读

郭思乐“生本教育”课堂解读
传统教育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师本教育模式,它使学生难于摆脱教育体系的弊端,难于摆脱教师控制、主宰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于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投入,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教育实际上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假设教师是学生的代表者,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

而相对于师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另一个天地,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最早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于90年代末提出,在过去三年多全省的60多所实验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本文从课堂入手,谈谈生本教育下的教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

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3. 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4. 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

5. 儿童的智力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6. 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成人是以知御行,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7.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时,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8.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

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

四、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

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

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

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

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

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

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

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

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

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

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

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

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

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

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

人具有学习的天性。

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

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

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

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

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

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1.个人先学。

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

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

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

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

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

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

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

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