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

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3. 课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时刻,儿童的能量就不会被其他东西,包括大人们的说教、烦人的竞争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4. 儿童乃是天生的学习者,还在于学习对于他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会不断在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他的思维器官会不断地获得运用的享受。

5. 儿童的智力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思想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6. 儿童与成人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成人是以知御行,认识规律是知行律;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7.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在儿童没有运用机体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触学习对象时,他们的头脑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头脑不能思维,对所学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属于主体自己的知识,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即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

8. 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做是实践,而实践加工的是对象的整体,这就给儿童以十分鲜明的意义,从而保证了他们充沛的学习热情和经验支持。

四、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

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

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二、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4.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生本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尽管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样,但是

学生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更加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的领悟能力强。正如生本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说的:"别的班的同学是靠老师教的,我们是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的"。

(二)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我们看到,实验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生本教育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学科教材。

(2)前置性作业有知识的层次性,"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

(3)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学,生本教学要求知识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的概念学习,学生可以从书上找、或照抄书上的语言。但是,知识的应用一定要有"我的例子""我的理解"。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也一定要谈"我的感受"。

(4)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郭教授说,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而生本教育提倡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提倡"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三)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语文的"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课文学习的要点,而且以课文阅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以读引读"。比如,我们听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脱稿讲一个感人的父爱故事,不超过一分钟,并将你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一般来说,语文的"前置性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去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类似文章阅读。在高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写,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分享。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郭教授说,阅读、积累、思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四)用评研代替考试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生本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自己编题考小组其他成员。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错题情况编制题目,希望把同学考倒。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他一定自己会做了,才能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学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主要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教育主要表现为:--"四突出"、"三转变"和"五个基本程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 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五个基本程序"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着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评价,实施小组捆绑式评价,这既检验了小组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提升。

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有困难找学生。

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点拨。生本课堂教学流程和我校模式进行对比,发现我校模式中的课前预习作业、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汇报以及总结提高这些环节和生本课堂教学环节一致。既然和生本课堂的环节完全一致,不就足以说明生本教育恰恰是为我校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吗?事实就是这样,同时,通过生本课堂,我校课堂里的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例如预习作业教师没时间检查、课堂上教师不敢放手、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等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今后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成功课例观摩培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培训等等。

二、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要认真研读我校"三·五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本次学习,对我校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经整合后的模式为:

"三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2、课堂教学阶段;3、课后巩固阶段;

"五环节":

1、反馈评讲精心导入;

2、组内交流问题归纳(原环节为:预习展示问题归纳);

3、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原环节为:自主合作探究汇报);

4、总结提高有机整合;

5、变式检测人人达标(原环节为:梯度检测人人达标)。

(一)课前准备阶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具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指集体备课,各组要提前确定好单元或章节的主备教师。主备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形成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初稿(下一周的),"教学方案"初稿上要设有教研组长审核签字一栏,经教研组长审核签字,复印后至少于集体备课前两天下发到备课组教师手中。其他教师要对主备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研读,注上个人见解,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结合个人见解,直接讨论交流环节,从而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同课异策"教学方案,教师手中的"教学方案"含"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由原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学案合并而成)、"达标检测学案"、"课后巩固学案"。备课组教师结合形成的"同课异策"教学方案再分别复备,避免"同课同策",突显每位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2、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指结合教材和可利用资源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要求学案要提前一周下发到学生手中,预习案编写要求如下:

⑴明确给出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给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

⑵有学法指导。⑶增设"课外好资料收藏站"(包括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学生课内外生成的知识)。⑷增设"学习收获及学习感受栏"。⑸学习评价栏。⑹预习题目确保全体学生通过有效途径都能够轻松完成。

(二)课堂教学阶段依据"五环节"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1、反馈评讲精心导入

⑴教师结合上节课"达标检测学案、课后巩固学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评,既能弥补上一节未能全部达标的内容,又形成了知识的循环课堂。

⑵结合旧知和新知的衔接点即单元"知识树"或章节"知识树"导入课题或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课题,结合"课前预习学案"重申课堂学习的三维目标。

2、组内交流问题归纳

针对课前下发的"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一体化学案",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其中,要求小组长要课前认真检查完成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课上小组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个别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形成小组意见以备组间或全班交流。

3、预习展示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首先是各小组的代表汇报展示小组课前预习成果,针对组间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为了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合作的效率,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灵活机动地分组,分组建议:

⑴合作小组我们要求最多6人。

⑵每班成立2个中心组,1各学困生小组。全班按9各组计算,2个中心组为尖子生组,每个中心组负责3个普通组的监督、指导和评价;学困生小组的组长由任课教师担任。从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课堂合作学习评价、课外合作学习评价、当堂检测达成度评价、课后巩固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幅度评价、综合评价(前六块得分之和)七个层面进行评价。

⑶需要考虑合作小组的组内分工

合作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开展合作时必须要让

学生明白自己在组内所需承担的责任。一般可以分工为:小组长要指导小组有序活动、分配发言机会、记录小组合作结果的记录员、把小组意见汇总、进行课堂交流的汇报员、检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员等等,这样的分工可以每周轮换一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形成一定的"对话、共事、倾听"等合作技能,达到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另外,要按组计分,设立计分员,设最佳表现奖、小组合作奖等形成激励机制促进良性循环。

4、总结提高有机整合

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梳理知识,书写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感受,之后进行口头汇报。

5、变式检测人人达标

结合授课类型、学科特点,课上要采取不同的形式,来检测本节课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力求做到"人人达标",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后巩固阶段是高效课堂的有效延伸。

按照分层达标教学的原则,提供不同要求的"课后巩固学案"供学生练习,此环节的检查由中心组成员和任课教师负责检查评价。

三、辩证看生本,灵活用模式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课改中,我们要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模式、用好模式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达到"无模式",我们只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能够有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辩证看生本,灵活用模式,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理想的"三·五高效"课堂。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记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 (本文刊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几年前,一位朋友问郭思乐教授:"什么是教学" 郭教授回答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 "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 '" "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加一个3,是15;数一数,5 个3是15,等等." 这一段小小的对话,闪烁着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论的智慧之光.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作品",郭思乐教授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2006年秋季开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育才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要学习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 走进教室之前,在李卫林老师的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课.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生本"理论培训,也观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体会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体会 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体会 心得体会郭思乐“生本教育”的学习体会体会学习教育郭思乐 这几天我读了刘校长在平台发的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可以说,在这之前我对生本教育这一理论很陌生,自从上第二天照市教育局来学校督导,刘校长听了我的传统文化课,并给我评课时谈到了生本教育。然后我就认真地学习刘校长发的《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等内容。通过学习我才知道这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就是把主要依托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托学的教育。它的价值观: 1.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 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穷。 3.行为观: 全面依托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 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共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天生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增进感悟,开发潜能。它的十六字方针: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等。从平台这些内容的节选上,从红蓝紫不同色采的标注中,我深深地感到刘校长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体会到领导为进步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一马当先。因此,我也渐渐在教学中定位自己: 我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以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起和引导,要学做生命的牧者。要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要一点一点尝试生本课堂。因而,最近几天,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前置性学习。比如《日月潭》一课,我先不出示预习单,先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读来领悟,而在自学中的思惟却不限于课本,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些题目: 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名胜古迹到底有哪些?潭水怎样是绿的呀?从孩子迷惑的眼光中,我看到了他们是真正在思考,在学习。因此我就从他们的题目来引导全班讨论,在他们对课文的熟读、交换中解决了第二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我只略举了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等名胜的名字,那到底风景怎样样?老师希望你们自己课下查阅资料弄清楚,行吗?学生不但没有失望,反而自信满满。总之,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作为时代的教师,要深入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生本教育带来的新思考、新冲击

生本教育带来的新思考、新冲击 发表时间:2012-08-20T17:37:35.983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高雪李鲁宁 [导读]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高雪李鲁宁 〔摘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宗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生主体引导者新思考 生本教育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让学生处于好学的求知状态,让生本教育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探究的良好习惯,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情。主动和同学们展示和交流,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而设计的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详实充分的准备,重点难点都要进行详细讲解,就是这样还生怕学生考虑不到、理解不了,在课堂教学中还得费尽口舌的讲解多遍,以便于学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达到掌握的程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我曾讲过的一节关于《三角形》的生本教育公开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结合自己见过的三角形,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来自己非常紧张学生能不能去思考,会不会没有头绪的乱答一通,更甚至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真到了上课时,我被自己的学生惊呆了,自己太小看他们了,因为他们不仅发现了共同点和不同点,还整理的非常有条理,甚至还有学生根据不同点,给三角形进行了分类。学生的表现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能量是巨大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刚接触到生本理念时难免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到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鼓励小组的交流、讨论、汇报。生本教育的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2 生本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本教育下学生的收益是巨大的,那么是不是在这过程中教师就没有收获,或是作用可以忽略的了呢?事实不是这样,生本教育更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激励。生本教育,不是要求教师具有超出专业水平的高超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2.1 教师在生本课堂上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生本教育的课堂中,留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展示、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感觉上教师就失去了作用和光彩,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很多问题和知识,仅仅依靠学生是很难串联和衔接的,而且有些知识也不够系统,在展示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很多在学生层面上考虑不到亦或者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这时就要及时的引导和点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果失去了教师,那么很多学生的学习容易停留在表面,学到的知识是不透彻的、杂乱无章的。生本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2.2 生本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知识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而生本课堂上,教师则是重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当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时,一切重点、难点都将迎刃而解。如果单纯的讲解知识点,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极少有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到方法这个层面上,他们得到的仅仅是一条鱼,而生本的课堂,我们则直接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去捕鱼。例如,在一节《植树问题》的数学课上,教学第一种植树问题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然后发现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到第二种植树问题时,学生自己就知道了要先搜集捕捉棵树与间隔数这些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尝试去解决,结果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不经过教师的讲解也能学会做题,这是多有成就感的成功体验啊。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是它的价值体现与以往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的激发者、方法的传授者。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

践行生本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践行生本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以生为本“三化”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校本研修为支撑,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切实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机制创建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踏实、高效、灵动的课堂,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二、落实六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创造性原则。教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5、灵活操作、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但又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特点和专长,从实际出发,灵活实施,讲求实效。 6、导学练相结合原则。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为指导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中提供的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原理并能得到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导、学、练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整体。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就是在这一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实践与研究。事实表明,生本教育已经在我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郭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1]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是: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已经在广东、香港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素质教育模式之一。 二、为什么要采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1200多年前韩愈的《师说》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即“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2]。而生本教育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三、生本教育的特点 生本教育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其次是突出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许多倍;最后是强调交流式学习。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及效果 (一)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3]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前积极充分地备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问题进入学习。如学习原电池一节,可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号电池及手机、mp3、数码相机里的电池来创设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探讨已经把本节课原电池中电流的形成过程基本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见解,通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激烈的争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深入。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也增进了情感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加以适当的引导。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 郭思乐教授对生本教育作过许多论述,现将关于生本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和相关论述介绍如下: 1.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份,而且,有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他认为,如果不从体系上解决教育改革问题(事实上课程,方法,管理评价,总是相互制约).我们还是要长期被师本教育体系紧紧地捆绑着."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2.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3.生本教育的伦理观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从内部了解学生,是使我们认识学生可以被尊重的理由;从外部认识学生,是了解学生所处的地位,认识学生被尊重的理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 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中同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4.生本教育的行为观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如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琢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论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郭教授还提出,突出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这三大语言的前提下整合课程,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只有实现了大课程的整合,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本化,即学生可以自主地学,才有可能成为现实.这种整合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作加法"(即原有课程不动,只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用2-4节课做研究性课程)的校本课程,而是"做乘法",即进行本质改变的课程整合,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从初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到现在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学习生本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断的用生本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接近自然放飞孩子的天性。通过看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每一个看过录像的老师都对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印象深刻。我也不列外我多么希望上面这些口齿清晰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是我的学生啊! 我也在我的课堂上尝试了添加适量的生本理念。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一名小老师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结果证明这次试验是非常成功的上台来的学生不但读的很成功而且没有一点胆怯。就像我平时在讲台上上课那样。下面学生的反应比平时都好。 原来的时候我总怕学生学得不准确让他们上台来教单词会把学生教错可事实证明我错了。生本教育对儿童的看法中提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天性既是一种人类的生存逻辑也可以从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种种未确定性中找到信息。儿童是有发展潜力的人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而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

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 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如果老师单方面的向他们灌输知识的话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他的学习的热情造成了好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情况。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 3、生本教育是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无论是“前置性作业”还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事前的要求和准备,没有学生事前的“准备性学习”,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4、生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而设计和服务的教学。我们要真正地为学生设计教学,做到心中有生,目中有人。“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1.突出学生 2.突出学习 3.突出合作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对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解: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朱开炎 摘要: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 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领受──领悟──提升”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曲折道路,终于确定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1]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参与该课题部分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课堂的生态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2](23)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3]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

生本教育理念精品

【关键字】设计、情况、方法、环节、动力、成就、空间、质量、模式、行动、认识、问题、有效、自主、主动、充分、现代、均衡、良好、和谐、合作、提升、发展、加深、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特点、突出、局面、支撑、安全、信心、理想、思想、力量、成果、根本、精神、基础、需要、氛围、环境、能力、方式、特色、作用、方针、主体、关系、进取、考验、增强、检验、激发、弘扬、形成、拓展、尊重、保护、规划、管理、坚持、引导、指导 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基本理念: 1、什么是生本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 师本教育:教师掌控一切,为教师好教而设计。 生本教育: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3、生本教育具体方法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4、生本教育的核心:感悟 5、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任务前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课前/课后)——共同解决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讨论 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点 6、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7、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8、突出合作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9、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发挥、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课堂教学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1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1] 2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我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郭思乐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有关文章和视频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人感觉到生本教育确实有他的教育理论实际,有说服力、有可操作性。生本教育提出并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在整个学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因素,老师是辅助因素。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教育是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也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生本教育的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生本教育下的孩子们不但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而积极自信,更令人敬佩的是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有惊人的学习能力,有侃侃而谈、严密论证、旁征博引、独立自主的课堂风貌;还有生本教育中的教师更是轻松与优雅,不教而教,从容不迫。 生本教育中教师必须改造课堂,使之方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生本教育的整个思路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因而在统一编制的课程目标之下,学校和教师仍有课程设计的空间。教师需要改变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落实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是有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