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在平时聊天时,有很多朋友对古诗与近体诗地概念含糊不清,但我惊奇地发现我一个很年轻地好友对此却造诣匪浅,有好多观点和我地看法基本一致.我这里又整理了一下并举例发给大家,拟意提高我们整群素质.综观诗律地发展,唐以前地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地诗,通称为古体.近体诗既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南北朝地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地三大区别:一、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地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地为排律,也叫长律.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地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与"近体"相对而言地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地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地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地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一)、此格式首句入韵.古体:【谣】〖幽庭赋系此谣.〗故年花落今复新.新年一故成故人.那得长绳系白日.年年月月但如春近体: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此格式首句不押韵.古体:【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诗】嚣嚣宫阁路.灵灵谷口闾.谁知名器品.语哩各崎岖近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平仄:古、近体最大地区别,是古体不太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古体、近体诗绝句以第三句仄声居多,既然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太讲究.这里就不再著述古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近体诗平仄组合地规律主要有三条:、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地平仄排列规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最后以【五绝】为例标准格式谈四种常见格式.、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平仄仄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地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地发音方法和平、上、去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地入声背下来或者查字典,呵呵,就到这里吧,在此引用了百度网中地好多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请回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
古体诗和近体诗解读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概念1、古体诗的概念及特点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是一种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的概念及特点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
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
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总之:要判断一首诗是否符合格律就看该诗是否达到格律诗的要求,这有四方面:(1)字句要求。
格律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五绝与五律都是五言句,各为二十字与四十字,七绝与七律都是七言句,各为二十八字与五十六字。
排律则字数不限。
(2)平仄要求。
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定。
(3)用韵要求。
格律诗用平声韵脚,除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4)对仗要求。
律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同时,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 文化自信心。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 变过程。
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体诗的语言更加古朴自然,不拘泥 于形式,更注重语言的内在意蕴和表 现力。而近体诗则更加注重语言的规 范和严谨,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文化内涵的体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两者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历史变迁和人文 精神。
古体诗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更多地涉及到古代的历史事件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而近体诗则更加关注宫廷文化、文人雅集等题材,表现出 更为细腻的文化气息。
内容广泛
近体诗内容广泛,涉 及政治、历史、哲学、 人生等各个领域。
语言精练
近体诗语言简练,表 达含蓄,意境深远。
近体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 律严谨的诗歌形式, 是对古体诗的继承和 发展。
格律严谨
近体诗在字数、韵脚、 平仄、对仗等方面都 有严格的规定。
讲究意境
近体诗强调意境的创 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 绘。
研究成果总结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韵律和意境 上存在显著差异。
古体诗意境深远,注重自然和人生哲 理,而近体诗则更注重社会现实和政 治主题。
古体诗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而 近体诗则严格遵循平仄和韵律规则。
两者在语言风格、意象运用和情感表 达上也有所不同,古体诗更质朴自然, 近体诗则更精致细腻。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个人收集整理-ZQ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地字数不一,每首诗地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地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地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地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地.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地对联.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地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地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地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地,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地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地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地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地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联系: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地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地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地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地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地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地.而有地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地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地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地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地事迹分散在不同地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地方,而以一个地方地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地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地材料安排到别地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地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地可信性,又有了文学地可读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就是苏洵所说地“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地方法互见法1 / 1。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原创版】目录1.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定义2.古体诗的发展历程3.近体诗的发展历程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及区别5.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正文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
古体诗是指在唐代以前创作的诗歌,其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语言古朴自然,表达方式多样。
近体诗则是指唐代以后形成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格律严谨,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诗歌。
在汉魏六朝时期,古体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是古体诗的黄金时期,众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体诗作品。
近体诗的发展历程则始于唐代。
唐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开始尝试用严格的格律来写作诗歌,这便是近体诗的雏形。
到了宋代,近体诗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
此后,近体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形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形式和风格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古体诗形式自由,篇幅长短不一,语言古朴自然,表达方式多样。
而近体诗则格律严谨,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对仗工整。
古体诗的表达方式以叙事、抒情为主,而近体诗更注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古体诗方面,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近体诗方面,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古体诗和近体诗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总之,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诗歌的结构、句式、音韵因素
以及内容的不同。
古体诗是古代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一般指宋代“全唐诗”中所译
作品,包括毛詩、李白、杜牧等诗人的作品。
这类诗经常采用五言诗、七言诗以及五律诗等不同格律格式,古人称之为“古体”。
古体诗的最
大特点就是在其术语、表现手法、结构上充满古风,且行文生硬,压
抑着极大的张力。
而近体诗是近现代文学形式。
从它的字面表示就可以知道,近体诗是
比古体诗更近的格式,它生动、浪漫、富于传神,而且抑扬顿挫的句
子常有妙处,采用五言两句诗、三言两句诗、七言四句诗以及自由诗
等多种格律格式,行文活泼,前句与后句的衔接女性,抒情的氛围浓重,大都注重意境的表现。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内容上,古体诗主要是古代文人
励志写作,常用以神话传说、神族血统、生态环境中描绘意境,里面
充满着思想艺术因素;而近体诗常常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主要以当代
人们所拥有的各种经历、感受和思想等为写作主题,注重于意境的抒发。
总之,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结构、句式、音韵因素以
及内容的不同,充分反映出古体诗的古风结构压抑感以及近体诗的活
泼、浪漫及富于传神的风格。
它们也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差异,从而引出了古代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延续。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区别:
1.字数不同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
2.句数不同
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局;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3.格律不同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4.用韵不同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
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的概念: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
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
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
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近体诗的概念: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近体诗古体诗区别PPT课件
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 用韵严格。: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3) 讲究平仄。(1声、2声为平,3声、4声为仄)
(4) 讲究对仗。(字数、词性、结构)
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
律诗和绝句
1、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 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2、律诗共有八句话,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 字,称为“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 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 3、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 “一三 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一个七言律句之中,第 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 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
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 律诗。它的特点是:
(1)句数、字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
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
都的很少见。所以,字数
古体诗特点
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不大讲究 格律 (1)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 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 》;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共357句。 (2) 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 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3) 不讲平仄。 (4) 不讲对仗。 如《古诗十九首》、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仍有 写古体诗的,如《蜀道难》
近体诗古体诗
近体诗古体诗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
即近体诗是讲究
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
)
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
它的特点是:
(1)字数紧固。
近体诗包含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就
是限量的。
也存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到。
也存有所谓“排律”,句数可以少于八句,最多可以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就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通常就是
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到。
所以,字数紧固可以说道就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用韵严格。
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
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
(3)讲究平仄。
(4)讲究对仗。
古体诗就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做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就是并不大讲究格律。
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必须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说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
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就是一种格律。
这些因素,古体诗都就是具有的.,所
以无法说道古体诗全然不谈格律。
但古体诗格律的建议不像是近体诗那么汪,即为前面所
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押韵四方面的建议,古体诗都没。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之杨若古兰创作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含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之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含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当前分歧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纷歧,每首诗的句数也能够纷歧样.而近体诗只要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出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能够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成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压韵,也能够在奇数句偶数句都压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压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普通只可用平声韵.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绝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古体诗是与“近体”绝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构成之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在,不拘对仗、平仄.压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压韵外,普通都是隔句压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是非不限.句子可以划一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是非句,随意变更,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普通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气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分歧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之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分歧,也属古体诗一种.2、联系: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构成完好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方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以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很多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认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明,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盲目留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景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因而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讨古诗声调.他们的研讨,对于诗歌创作时盲目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因为忽视古诗实以天然音节为主,是以颇有牵强,以致被讥为“不见觉得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古体诗和近体诗!什么是古体诗?简单地说是指按照古代的诗体写的诗.看到这里大家就可能会问到“古代的诗体”的成绩.按照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古体诗就是唐代当前指和近体诗(律诗、绝句)分歧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方式,句数没无限制,每句的字数也能够不相等,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在.也叫“古诗”或“古风”.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这里有须要说明一下“庾信”,精确来说庾信是闻名的诗人,他与徐陵创造了“徐庾体”是一种诗歌方式.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出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更,显得凄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类似的地方.唐代元稹为杜甫作墓志铭,曾概括“徐庾”的特色为“流丽”,这是就诗来说的.就骈文而论,则专指徐陵和庾信两人.他们比前辈沈约、任昉等,更讲究用典,写得更丽逸,但因为过份拘泥于典故,有时个别词句欠通顺,影响了文章的流畅.) 都属于古风的范围;唐代当前构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跟“古体诗”相区别,句数、字数和用韵等都有比较严酷的请求,就叫近体诗.即使是近代,甚至古代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也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在压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很多讲究.因为格律很严,所以称之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1)每首限制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普通只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地位也有规定.有一种超出八句的律诗,叫做长律.长律天然也是近体诗.长律普通是五言的,常常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七言长律也有一些,如杜甫的《清明》而首等,不过数量很少.这类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联两联)以外,一概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另外还有一种一首四句的诗,叫做绝句.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要二十字,七言绝句只要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声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与近体诗平仄规则分歧.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单押平声韵,而且要按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方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说,普通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含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有的属于古体,有的属于近体.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以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是非句杂在一路,主如果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和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普通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好没有七字句,只如果是非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气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根据,大家可以在进修的过程中本人体会.。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初学古诗的人往往有一种困惑,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其实,“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是古诗,所谓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是唐人的一种说法。
下面我们就加以详细的说明:1、什么是“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咏怀【晋】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
近体诗的形式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
请注意:在唐以前的诗自然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具体的格律要求我们在后面还要讲到。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古体诗”和“近体诗”区别是什么?总的来说,古体诗与近体诗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区别: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也称为今体诗。
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
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
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
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
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十分工整。
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教育课件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
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格律诗。近体诗在南北 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 到唐初成熟。
五言首句平起仄收
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李白)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首句平起平收
听鼓
城头叠骨声, 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惨, 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收:
•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皆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截首尾四句:则无对仗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截中间四句:则全对仗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对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对仗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平起平收: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诗歌举例古体诗《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汉语诗歌发展历史中的两种主要诗体,它们在形式、格律和风格上有所不同。
以下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和特点:
古体诗:
古体诗是指古代汉诗,主要包括骈文、风雅、赋、比兴等不同类型的诗歌。
古体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汉代、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演变。
古体诗的特点包括:
1.格律自由:古体诗的格律相对宽松,多种字数和韵脚的诗歌形式都被接受,例如五言、七言、九言等。
2.字数不固定:在古体诗中,每句的字数可以不固定,但通常保持平衡,以求抑扬顿挫。
3.比兴修辞:古体诗常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表达效果。
4.主题广泛:古体诗的主题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
近体诗:
近体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到宋代达到鼎盛,以及后续文人的创作。
近体诗对古体诗的格律要求更为严格,有着更固定的字数和韵脚,特点包括:
1.固定字数和韵脚:近体诗的字数和韵脚格律要求更加严格,常见的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2.形式规范:近体诗的格律要求使得每句的字数、声脚、韵脚都需要符合规定,具有更高的形式规范性。
3.情感抒发:近体诗注重情感抒发,往往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作者的情感、思考和感悟。
4.意境深远:尽管有严格的形式限制,近体诗仍追求表达深刻的意境,借助有限的文字传递更多的意义。
古体诗和近体诗各有其特点和魅力,代表了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格和发展趋势。
古体诗注重修辞的华丽和主题的广泛,而近体诗则更注重形式的严谨和情感的凝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
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诗歌举例
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它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之一•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之五•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行路难》-----李白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近体诗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体式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
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前句为出句,后句为对句.)
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每两句为一联,分别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