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_翟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BHA110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22 —
育过程的均衡和教育结果的均衡。正是从这一基 本思想出发,我们在测度教育均衡度时,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选定考察指标:受教育机会方面,用学 生入学率差异、城乡学生入学率差异、城乡男女入 学率差异等来测量;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用公共教 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 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达标率、教师合格率等测 量;教育均衡结果方面,用学生毕业率、辍学率、巩 固率、教育普及率等测量。我们可以从教育机会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教育成 就均衡四个维度构建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体 系一)。从教育资源配置这个教育均衡发展的最 重要因素出发,我们还可以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 教育均衡、学校教育均衡、群体教育均衡四个维度 构建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体系二)。
程度越高,得分越低,教育均衡程度越低。本文使 用同样的测度方法,计算 1995—2010 年中国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总指数和各分项子指数。需要指出 的是,本文虽然使用相同的指标体系,但计算时由 于数据的可得性限制,所选取的具体指标与翟博 以前的研究存在一些差异(见表 3)。但本文使用 的指标是统一的,可以在时间上动态比较基础教 育均衡的变化趋势。
二、实证分析
(一)1995—2010 年中国基础教育均衡指数 测度
——————————
① 数据资料主要来自历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年鉴》、教 育部财务司发布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 23 —
按照翟博 2006 年的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的指标体系分两类:体系一是从教育机会均衡、教 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和教育成就均衡 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指数体系;体系二 是从区域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学校教育均 衡、群体教育均衡四个维度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 指数体系。[1]两类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得分均与 教育均衡程度正相关,即指标得分越高,教育均衡
微观数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有 学校问卷和学生问卷。学校问卷由学校相关部门 填写,校长审核;学生问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 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确定抽样地区 (省),然后确定抽样的县(区),在县(区)内确定抽 样学校。抽样地区在东、中、西三个地区选择,东 部选择山东省,中部选择河南省,西部选择陕西省 和甘肃省。在每个地区抽取 1~2 个县(县级市、 区),然后选择县域内的一类、二类、三类的高中、 初中和小学作为样本学校。在选取的学校中,每 所小学选取 1~6 年级各 1 个班(共 6 个班);每所 初中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 1 个班(共 3 个 班);每所高中选取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 1 个班 (共 3 个班)。问卷发放后由学生带回家中填写, 返校后及时交回,问卷由学生与家长一起填写。 调查共回收 47 份学校问卷,9 966 份学生家庭问 卷。(见表 1、表 2)
表1
学校问卷抽样结果
省份 山东 河南 陕西
甘肃
市、区、县 SDA SDB HNA SXA SXB GSA GSB
样本学校数目 8 8 6 8 7 7 3
表2
学生家庭问卷基本情况
省份
性别
民族
甘肃 河南 陕西 山东 男 女 汉族 少数民族
人数 2 422 1 236 2 281 4 027 5 142 4 824 8 680 1 286
图 1 教育均衡总指数的时序变化
可以看出,1995—2010 年,教育均衡总指数 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的基础教 育均衡状况是逐年在改善的。教育机会均衡指
表4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
总指数与分项子指数(体系一)
年份
教育均衡分项子指数 教育均衡
教育机会 教育资源配 教育质量 教育成就 总指数 均衡指数 置均衡指数 均衡指数 均衡指数
本文使用教育发展宏观数据和本研究调查数 据测度基础教育均衡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一方 面,使用官方公布的宏观数据建立基础教育均衡 指数,测度 1995—2010 年的基础教育均衡状况, 数据资料主要通过各类统计年鉴获得。①另一方 面,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抽样调查获得,2010 年项
目组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省份对 47 所学校 和 9 966 名学生及其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从地 区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受教育学生群体差 异分析基础教育均衡的现状和问题。
教育指标是教育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也是
极推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 教育决策的重要参考。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受教育
了瞩目的成绩,各地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推 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条件的均衡、教
——————————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评价体系及战略研究”
教育在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资 源配置指数在 2001 年稍有下降,但是整体上升趋 势明显。
教育均衡指数体系二的测度结果见表 5,依 据表 5 画出了各项指数的动态发展趋势图。(见图 6~图 10)
2012 年第 5 期 (总第 388 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5,2012 General,No. 388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翟 博 孙百才
[摘 要] 基于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从区域、城乡、学校和受教育 群体四个方面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用教育发展的 宏观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运用两种指标体系测度了 1995—2010 年我国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程度。 体系一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机会均衡指数、教育资源配置 均衡指数、教育质量均衡指数、教育成就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均呈现逐年均衡的发 展趋势,尤其在基础教育机会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系二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 基础教育的城乡教育均衡指数、学校教育均衡指数、群体教育均衡指数和教育均衡总指数 依然呈现趋于均衡的态势,但区域教育均衡指数的变化波动较大。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河 南省、山东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微观调研数据也得出了相似的判断,表明我国基础教育 逐步走向均衡,但城乡之间的生均经费差距较大,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不同 群体的入学方式存在差异。
0.75909 0.77785 0.79076 0.79359 0.81731 0.83800 0.84737 0.87509 0.88494 0.86904 0.87822 0.88327 0.88706 0.89436 0.90962 0.91883
0.54108 0.63577 0.69009 0.73000 0.76751 0.78664 0.82925 0.84043 0.84477 0.85782 0.85533 0.88480 0.89350 0.89690 0.89880 0.88410
表3
翟博 2006 年的研究与本次计算所选指标的差异
翟博(2006 年)计算
本次计算
两次是否存在差异
教育机会均衡指数
wk.baidu.com
小学入学率的差异系数、男女入学率性 别差异。
小学入学率的差异系数、男女入学率性别差 异。
相同
体系一
教育资源配 置均衡指数
地区间公用经费差异系数、地区间生均 教育经费差异系数、生均经费城乡差异、 预算内生均经费城乡差异、危房比例、教 学仪器达标率、教师合格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96382 0.97381 0.97835 0.98159 0.98159 0.98632 0.98924 0.98814 0.98869 0.99334 0.99492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指数 [作者简介] 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编审、博士 (北京 100082);孙百才,西北 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兰州 730070)
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成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然而,在我国这样
为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 一个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实现
危房比例、教学仪器达标率、教师获得最后 学历合格率。
不同 不同
教育普及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教育基尼 教育普及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教育基尼系
群体教育均衡指数 系数、毕业生升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男 数、毕业生升学率、巩固率、男女入学率性别
女入学率性别差异。
差异。
不同
计算时,将所选的指标转换为在 0~1 之间取 值的指数形式,计算方法借鉴了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有关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基础教育均衡 指数体系一的计算结果见表 4,依据表 4 画出了各 项指数的动态发展趋势图。(见图 1~图 5)
的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普及九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很长的路
年义务教育,学生入学机会不断增加,区域性差异 要走。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均衡状况如何?在时序
逐步缩小,教育公平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 上是如何变化的?本研究借助我国教育发展的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 观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构建教育均衡指数,对基
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进行了测度。
也越来越大。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差
异、校际差异、受教育者群体差异,以及由此带来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的 发 展 不 均 衡 现 象 ,越 来 越 受 到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积
地区间公用经费差异系数、地区间生均教育 经费差异系数、危房比例、教学仪器达标率、 教师获得最后学历合格率。
不同
教育质量 均衡指数
毕业生升学率、巩固率、辍学率。
毕业生升学率、巩固率。
不同
教育成就 均衡指数
教育普及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教育基尼 教育普及程度、受教育年限的教育基尼系
系数。
数。
相同
小学入学率差异系数、地区间公用经费 区域教育均衡指数 差异系数、地区间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系
指数(index number)是经济分析的一种特殊 的统计方法,它主要用来反映事物数量的相对变 化。所谓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就是通过对一 定的教育指标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数据 模型,计算出教育发展的一个个数值,再依据教育 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 的实际,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和数值。这样 不仅可以从不同发展阶段划分和确定教育均衡的 标准和要求,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区域教 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 府也可以对教育失衡和失误进行及时、准确和有 效 地 测 度 、监 控 和 调 节 ,规 定 指 数 的 最 低 值(下 限),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方式将教育均衡指数 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以此确保基础教育的均衡 发展。翟博以前在有关基础教育均衡的研究中, 提出了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和计算教育 均衡发展指数的方法,并计算出了 1995—2003 年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总指数与各分项子指数。
数、地区间生均校舍差异系数。
小学入学率的差异系数、地区间公用经费差 异系数、地区间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系数。
不同
体系二
城乡教育均衡指数
生均经费城乡差异、预算内生均经费城 乡差异。
学校教育均衡指数
危房比例、教学仪器达标率、教师获得最 后学历合格率、教师合格以上学历率。
预算内经费城乡差异、生均经费城乡差异、 预算内生均经费城乡差异。
0.7675 0.7918 0.8076 0.8184 0.8334 0.8447 0.8567 0.8668 0.8715 0.8731 0.8774 0.8889 0.8927 0.8951 0.8999 0.9041
— 24 —
图 2 教育机会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 图 3 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指数的时序变化
1 1 0.99640 0.98468 0.99771
0.68192 0.69424 0.70274 0.71000 0.71912 0.72162 0.71705 0.72216 0.72748 0.73364 0.74504 0.75071 0.75470 0.76196 0.78368 0.7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