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

合集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是一个以技术为主导的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和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

通过在企业中实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将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从而为未来的实践培训做好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实践能力强。

实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获得工作经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就业能力强。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接受与市场需求相关的培训,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通用性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与国际市场接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今天的中国,职业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

中国的就业市场发展极速,劳动力需求量大,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同时,社会也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以缓解就业压力和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设置必要的实习环节和工作经验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

其次,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推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最后,中国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吸纳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总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对象。

中国需要在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市场认可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中国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制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从而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

学生还能够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互动,学习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模式对学生的选择性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选择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这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早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职业教育机会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无法获得与职业教育相同的机会。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

一些小型企业可能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经验有限。

企业对学生提供的薪酬也可能不高,这可能会降低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动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虽然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改善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推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培训体系和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关注。

本文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概述、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等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

通过对这一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全面了解,探讨其在全球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思考、概述、特点、优势、挑战、启示、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独特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德国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接受实践培训,从而培养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美国等,都希望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引入类似的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教育体系的运作机制、优势和挑战,从而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启示,并结合国内教育实践,提出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思考,旨在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行业中具备实际工作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和全面的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中职学校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认识思考与探索

中职学校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认识思考与探索

中职学校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认识思考与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因其能够有效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职业挑战。

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施于我国的中职学校,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和思考什么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接受学校的理论教育,又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培训,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这样的教育体系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更好地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施于我国的中职学校。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机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顺利进行实习培训。

可以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市场需求,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的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

可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教学资源。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探索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国的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习培训。

由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根植于德国的文化和职业体系之中,需要考虑如何将其与我国的中职教育相结合,使其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需求。

也需要加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更多的企业能够愿意与中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

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施于我国的中职学校,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解决潜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2010.1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究与思考◎张国保摘要: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与职业知识比较,职业技能更加重要。

文章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究,引发了对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指出中国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分析、合理设置课程、探索教学方法、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双元制;职教模式;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作者简介:张国保,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讲师。

国外职教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实地探究1.双元制职教的概述所谓“双元制”就是职教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的实践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双元制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直接通向生产岗位的一种教育,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岗位性、技能性。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变化,已相当成熟,是通过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

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

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着重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双元性,课程凸显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课程管理的开放型,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

2.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涵在德国,干任何工作,几乎都要有职业资格证书。

汽修、机修要有证书,木工、泥水工要有证书,甚至连烤面包、屠宰、理发也要有证书。

要取得各种证书,人们便会进入不同的职教场所。

因此,职教活动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于国家对职教的重视和投入,人们可以方便地进入到各种职教场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校企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实施并获得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特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开始建立职业人脉和行业联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实习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工人。

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培训和试用,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性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 13实验工厂和其他设施,配备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

本项目主要内容:1、培养年限 作为化学技术员,3年的教育。

2、培养规模 每学期为50名学生(学校总共150名)。

3、培养方式 混合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模拟工厂实训教育,实验室上岗培训,公司上岗训练。

4、毕业生的专长 侧重在生产线运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确保安全操作和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文化。

德国双元制模式给我校中德化工实训中心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1 建设成效“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在BBIW项目合作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德国先进职教理念的熏陶、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的体验、德国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的锻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BBIW 和学校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实训和理论的学习,以及企业专家的指导,看起来更加专业化,职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3 四位一体化合作是一次四赢合作政府、学校、德国博格豪森职业培训中心(简称BBIW)、14家化工外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这次合作让学校学生受益,企业单位得到了能用的人才,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BBIW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

由于BBIW 项目合作的成效显著,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学校与瓦克化学总结第一期合作的经验,将继续开展新的三年制合作项目,并提出了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培训、合作科研”的立体化合作目标,使BBIW 化工项目这个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探索与实践得以延伸和深入。

2 实验室管理成效2.1 化工实验室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模式(1)每个学生进实验室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指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负责人,化工老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的安全培训一般在0 引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这么有名,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体会

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体会

学习德国双元制的体会前述2010年8月, 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团, 赴德国学习了15天。

这个团队人员主要由机电系、信息系的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共30人组成。

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 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 所有团员都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职业教育事业有着很强的热爱和很高追求, 大家怀着对国外职教经验的强烈求知欲望, 带着铁路人服从指挥、铁的纪律的传统作风, 孜孜不倦的优良学风, 投入到这次学习培训与考察中去。

这次学习活动, 主要在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进行, 我们的到来, 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 哈特斯坦教授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出来迎接, 并在教学大楼前举行简单的欢迎仪式。

这次学习活动, 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 除了安排了有关柏林应用科技大学的概况介绍外, 还安排了”德国工业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大纲分析”、“德国教育体系”、“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德国双轨制教育体制”、“德国职业教育考试和认证体系”、“教师的培养及教师资格的认证”、“德国职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与设置”、“核心课程的内容与组织”、“机电一体化学士的教学”、“机电一体化硕士的教学”、“机电一体化的教课、实验和实习的举例”、“项目工作”等讲座;还安排参观了“加工技术实验室”、“液体力学和声学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风能与太阳能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实验室”、“柏林汽车职业教育中心”、“HSC加工技术”、“CNC技术”等实验室和中心、还参观了该校的图书馆和食堂, 并品尝了学校的中午餐。

安排参观了柏林唯一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培训学校”, 参观了私立Tiem综合技术学校。

这次学习活动, 校方派出了教育部职业教育总监朗曼先生、机电一体化哈特斯坦教授、私立学校Tiem 综合技术学校Roske校长, 金属加工朱尔道夫教授, 德藉中国学者权忠宪博士等资深职教人员给我们讲课, 使我们受益匪浅。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德国是一个在工业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方面非常发达的国家,在这个领域中有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其中,德国职业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在本次考察中,我有幸参观了德国的一所职业学校,并就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德国职业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与工作场所有直接的联系。

每个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都会被分配到一个特定的工种类别中。

学生们必须通过学习与“德国双元制”体制下的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合格的技术能力。

双元制的特点双元制是指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教育体系,将学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在公司进行实践,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切实了解到企业的运作和需求。

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公司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判断是否录用学生,学生也可以在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教育质量的保证德国职业学校是非常严格的,学生们需要在实践和实验中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合格,学校和企业都会对学生进行评估。

教师们具备极高的状态和技能,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场所的要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更优秀的工人和专业人才。

企业的投入德国企业在培训学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他们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在培训中也会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

总结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资源的投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双元制这种把就业和培训紧密结合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需要加强对专业教育实践人才的培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其核心就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以学生和企业为中心,涵盖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旨在为学生提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岗位技能和知识。

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和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本文将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急剧变化的全球经济中,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应对日益增长的技能短缺和未来工作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创造更加公正的社会的必要手段。

通过职业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有助于在特定职业领域取得成功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标准由政府和工会制定,统一管理,以确保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标准。

同时,德国的企业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适合实际工作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密切与学生合作,培养和促进学生适应工作需求的能力,为企业培养了专业、有经验的员工,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路线。

三、优缺点分析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培养高素质的工人和专业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为企业生产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可以为工人和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2.应对匮乏的人力资源:尽管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当前众多国家中很成功,但仍有许多行业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匮乏问题。

考虑到这种情况,投资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培训和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能力,为宏观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3.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德国企业可以提高其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和工会制定标准,督促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

尽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运作得很好处,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缺乏灵活性:一些德国企业认为,该模式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可能无法满足某些行业的需求。

德国双元制教育心得

德国双元制教育心得

德国双元制教育心得XX年3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

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团员们结合同内的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德国老师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叫答。

参观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由于各参观场所相互距较远,交通涌挤,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

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较为泛,许多内容只能圆图吞枣,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很肤浅。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而谈一谈此行的收获。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仪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

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和也很全面。

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

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

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

在普通高中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选择上标准的大学或者高等职业学校。

“双元制”有两个不同于许多国家职业培训常见的纯粹学校培训的特点:一是学生大部分的学习不在学校里,而是在生产场所或服务性企业中进行,或在一个企业里,或在一种自由职业的实践中,或在公共事业中。

受培训者有时候离开实践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学生。

这些人每周大约3一4天在企业里,大约1一2天在职业学校里接受培训。

二是培训由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承担者负责。

二者在德国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其中,联邦法律管辖企业中的培训,而学校领域里的培训是各州的事情。

企业中的培训在合乎技术要求的机器和设备前进行,较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徒工培训车间,较小企业中的受培训者直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探讨“医教协同”模式的思考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探讨“医教协同”模式的思考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探讨“医教协同”模式的思考1. 引言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这一教育体系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育环境。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在企业实习,从而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的时间。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还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这种注重实践经验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得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借鉴的典范。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其他国家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考对象,尤其是在医教协同模式的探讨中,德国的经验不可忽视。

1.2 医教协同模式的背景医教协同模式是指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

医教协同模式的出现源于对医疗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的医疗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的需求。

医教协同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起信任和沟通的机制,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可能会成为制约合作的因素,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目标不同也可能影响协同模式的实施。

在推动医教协同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双方的共赢。

2. 正文2.1 医教协同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1.建立医教协同工作机制:设立由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专门组织,负责统筹规划医教协同工作,制定政策和措施,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医教合作。

2.开展临床实践教学:医生和教师共同组织实习项目,学生在医院进行实习,与医生一起参与临床工作,深入了解医疗流程和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T HEORY理论研究编辑 祁 娜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文/陈元高2017年12月3日至12月1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人社厅组织的技师学院院长赴德国进行职业教育体制的培训学习。

通过上课学习、教育实践、参观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工作。

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是他们的培训场所。

“双元制”培养方式为德国经济腾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德国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

“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正是德国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1.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制企业必须是要营利的,学校必须是要育人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通过教育调节、法律法规的约束等,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

2.教育部门主导、众多部门合作的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得以运行,是因为它由教育部门主导,经济部门和劳动部门协同,由地方和行会实施,由科研机构支撑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学习场所和稳定的生活保障。

3.由法律法规保障的教育体制尽管德国16个联邦州享有文化、包括教育的主权,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职业教育,则由德国教育部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权限予以指导。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开发,其本质是一种教育调节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制度。

4.政企共担资金支持的教育体制德国的职业学校实行全额拨款制度,对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成本。

学校教学设备、教材由州政府统一安排采购,确保教材和设备标准统一,软硬件设施水平先进。

充足的财政经费供给,也保证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实训条件的改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它结合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技能,达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下文分别从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和优势三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让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还能通过企业实践来获取相关技能。

由于德国的学生基础较好,一般都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在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快速适应实践操作,并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育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企业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劳动力成为他们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系统提供场所(例如实习室)和帮助(例如教学导师)。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及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并将这些技能技能和能力运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涯中。

三、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校的学术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够适应工业体系不断变化和需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装备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技术优势。

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实际情况,且在工作中探索应用有关理论知识的方式。

由此,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德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以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融入职场并具备实际技能。

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已经得到了长期的验证和发展,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从中总结出对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特有的一种教育体系,其根基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公司进行实践培训,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又能够使学生在企业中掌握实际技能,为其未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在学生的培训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被大力推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德国政府也给予了职业教育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保障人才的供给,还可以缓解高校学历过剩的问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为学生的权益和就业助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培训。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还可以掌握实际技能,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企业参与度高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参与度非常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且还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还可以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结合学术学习和职业培训的教育体系。

它的特点包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选择学术或职业教育方向,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劣势在于缺乏普遍性和灵活性。

学生需要在早期做出职业选择,适应压力较大。

这种教育体制挑战传统学术导向的教育模式,但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与中国的教育体制相比,德国更重视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启示是教育应更注重学生个性和实际技能培养。

未来趋势可能是更多国家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

个人观点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特点,优势,劣势,学生,选择,适应,挑战,体制,比较,启示,发展趋势,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从学生进入中学开始,持续到他们完成学业,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

学生在此体系下既能接受学校课程的传授,又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的引入,不仅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就业技能,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对此教育模式的关注和借鉴,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教育制度。

1.2 背景信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采用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的,旨在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认可,并被视为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
摘要: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

考察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多启示。

主要的启示有: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始终会如隔靴搔痒;没有理论的先导和对现实的考量,一味照搬的职教改革犹如无源之水;没有载体的教育理念,预设的培养目标恍如空中楼阁。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
今天,“德国制造”已经成为品质优秀的代名词,德国人认为“Made in German”的声誉是由德国的专业工人创造的。

这些专业工人绝大多数都经由“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因此“ 双元制”又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的“秘密武器”。

1969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正式确立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要求专业工人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来的“ 双元制”模式呈现出一些不适应。

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职业教育法》标志着德国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

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职教模式再度焕发生机。

2009 年8月,笔者有幸成为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赴德考察团的一员,分别考察了Felix.Fechen bach Berufskolleg(以下简称菲青巴赫职业学院),Phoenix Contact Gmbh&Co.KG(以下简称菲尼克斯公司),听取双方及德国联邦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Gert Zinke博士和德国职业教育联盟主席Wolfgang Reuter博士的报告,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当前德国“双元制”的运作情况,厘清了不少迷茫,也得到了很多启示。

一、考察内容
1.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
综合各位专家的报告,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在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研究所,有500人的规模,其所长由德国总理直接任命。

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撤销了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下属的各州委员会,以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

研究所每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及包括企业课程的《职业教育条例》,是确保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的标准。

截至2008年,德国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共有349个。

针对国家承认的每一个培训职业,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都有涉及。

其核心内容包括该培训职业所需具备的技能的简要描述(此信息可从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的官门网站http://www.bibb.de上查询到)、培训框架计划以及该职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等。

以此“确保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职业教育在目标要求上相对统一,以及相应职业资格的广泛效力”[1]。

联邦政府采用“学习领域”的模式编制了指导各地企业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职业教育条例》。

所谓的“学习领域”描述了为获得某一种职业行动能力而进行的工作过程导向的特定主题的教学单元,包括相应的教学
目标、学习任务要求和一定数量的学习时间,不同职业的教学计划包含10-20个数量不等的学习领域[2]。

同时,各州文教部也根据国家承认的教育职业制订并颁布职业学校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在州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商确定相应的《框架教学计划》,以供全国职业学校参考。

《职业教育条例》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放弃了以往围绕模块化主题进行技术教育的形式,代之以根据典型职业工作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准许各地教育企业参照《职业教育条例》的基本规定,根据自身生产或服务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安排。

如工业企业的电气专业技能规定有:学习电动设备;布置、清理工作现场;安装布线系统、通讯电缆、电力线路;测试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的安全;安装驱动系统;对工厂设备的监控和维护,常规检查,分析故障,采取措施及时修理设备;组织工厂会议,监督相关产品提供商的服务工作;移交设备给使用者并指导其操作。

以上都是简单的概括性描述。

菲尼克斯公司根据自身生产实际,用配电柜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每位学生培训之初就获得一个配电柜作为学习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配电柜内所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安装原理、连接方法、控制原理等来达到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条例》还对与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相关联的教学安排提出了系统化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

德国联邦教育部职教司官员GertZinke博士介绍了一家员工在250人规模的中型啤酒企业的实例。

该企业拥有三种教育职业的培养资质,一是酿酒师(Brauer),二是机电师(Mechatroniker),三是销售工程师(Industriekaufmann)。

这三个职业是这家啤酒企业的核心所在,它们相互关联。

在现代化生产如此发达的今天,酿酒已不再是传统手工作坊的工艺了,操作的不是原材料本身,而是通过数据的变化控制机械设备的动作,从而控制酿酒的工艺。

机电师不仅要懂得机电原理,更要满足酿酒厂的特殊工艺要求。

而销售工程师已不仅仅学习通用的销售技巧,更要有针对性地学习食品行业的销售要求。

2.菲青巴赫职业学院
2005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四种形式,即职业准备教育、职业初级教育、职业进修教育和职业改行教育。

菲青巴赫职业学院不仅招收“双元制”学生( 与企业签订了“职业教育合同”的培训学生)、全日制学生(不能被企业录用为“培训学生” 的其他学生),同时还招收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学生。

一种方式是脱产培训,学制2年,周一至周五,每天学习8小时,毕业后可取得硕士学位;另一种是除每周工作38.6小时外,每周2次到校学习约15小时,学制4年,毕业后亦可取得硕士学位。

菲青巴赫职业学院设有机械、电子、食品、化学、机电5个系,以机械、电子专业为主,专业之间的共享性非常明显。

院长Dr.Gert Zinke强调,一所学院拥有几个系、几个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专业间要能密切联系,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院与企业的联系紧密,仅电子专业的学生就来自于签订培训合同的140多家企业。

在菲青巴赫职业学院的电子实验室里,实验台上的实验装置全部为升降式,平时落到桌子里面,需要时按动黑板旁的开关才升上桌面。


间实验室均与一间教室有内门通道,既保证了相对独立,也可以便捷地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需求上轻松自由过渡。

教室一改原先的排式教学组织形式为现在的组合式教学组织形式,课桌呈梯形,不同数量的课桌可随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来满足不同教学任务的要求。

菲青巴赫职业学院在电子实训中心引入了“学习岛”的概念。

“学习岛”是德国对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的一种创新。

德国人认为许多新的“软技能”,如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方法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等往往是从工作中非正式习得的,而不是在正式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中学到的[3]。

因此德国在本世纪初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开始尝试用“学习岛”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也在引入这种方式。

在“学习岛”中,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合作完成实际生产过程或教学计划中一项项特定的工作任务或教学项目,其所生产的产品或完成的项目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在整个实训中心,有近十个“学习岛”,每一个“学习岛”的实习项目均不同,但它们同时又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整体活动中的一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完成每个“学习岛”的项目,其中要经历团队分工、沟通、收集信息、决策、分工实施、共同自我评估等若干环节。

院长Dr.Gert Zinke 认为,“学会在团队中学习和工作”这种能力是不可教的,学习者只有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才能习得这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