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
![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090f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78.png)
中职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二、先修课程:无三、学时:68学时(其中活动课10学时)四、课程概述《幼儿我是想》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幼儿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幼儿卫生学》是以幼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与教育、保育、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幼儿健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制定卫生标准、提出卫生要求,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卫生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幼儿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为幼儿教育专业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又与幼儿教育的其他学科一起,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内涵。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幼儿卫生保健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地发展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了解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应注意的生理卫生问题;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影响因素及调查研究评价方法;掌握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技能;掌握关于幼儿营养调配,预防疾病,病儿护理及意外事故急救等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和教育观,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保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问题;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及社会保健服务的相关问题等。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述教材内容,阐明各知识点的关系,展示各章节的知识框架结构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解相关原理、理论,帮助学生排除理解问题时的障碍。
2、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材料准备、陈述己见并讨论,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从典型事例入手,启发学生思考,从中推演出一般原理。
4、实验法:进行实验室和幼儿园的现场实验与测查,以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与环境的测查与评价技能。
5、实践操作法:对于幼儿卫生保健实践问题及相关技能进行操作训练和相互观摩,以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最新卫生学大纲
![最新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5c556d19e314332396893de.png)
《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ygie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6(40/1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3分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绪论 2 2 0第一章人和环境 3 3 0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3 3 0第三章食物与健康9 6 3第四章生产环境与健康11 8 3第五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0(自学)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0(自学)第七章社区卫生服务0(自学)第八章医学统计基本内容 2 2 0第九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12 7.5 4第十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7 4 3第十一章秩和检验0.5 0.5 0第十二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3 2 1第十三章医学科研设计 4 2 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医学生获得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牢固地树立“预防为主”和“人群健康”的观点,深刻认识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主要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和卫生评价的方法,通过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来预防疾病、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同时,通过卫生学中医学统计方法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分析和处理科研资料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掌握预防疾病的技能,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临床服务中,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②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掌握医学科研中统计设计的原则,及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并能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科研工作中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熟悉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熟悉如何建立数据文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及其对结果的正确解释。
《卫生学》教学大纲
![《卫生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0e50da3186bceb19e8bbdd.png)
《卫生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辽宁医学院·教务处二○○七年六月《卫生学》教学大纲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总学时:86 其中理论学时:62 实践学时:24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于一体,应用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及有关分支学科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阐明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消除和控制这些影响。
使学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了解三级预防的基本观念,为以后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和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医学统计学方法三部分。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基础医学相关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联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实际,使学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了解三级预防的基本观念,为以后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和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四类重要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措施。
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使其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1、基本理论: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要求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它的卫生学意义,一定要阐述清楚,概念明确,使学生懂得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理论,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数量变化规律和人体负荷,要求学生能分析环境质量与机体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正确的卫生学评价,为制定环境卫生决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课堂实习讨论课和生产实习,教学中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生学大纲
![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32c12bbd64783e09122b97.png)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了解预防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预防医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绪论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绪论卫生学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以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医学的发展及其内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其成就;三级预防措施与三级预防保健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意义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和具体任务;我国预防保健措施和目标.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现代医学目标,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三级预防(二)难点提示:医学模式的转变〔三〕教学手段:演示法案例教学四、思考与练习1、现代医学的目标2、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三级预防的内容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和环境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对健康的影响.计划学时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章人和环境第一节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2)生物圈、地球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的范围。
(3)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意义,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原因与危害。
(4)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学放大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的概念,公害与公害病。
(2)当代人类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污染的特征。
(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迁移。
(4)环境的自净能力。
(5)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体内转归、影响因素。
(7)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二节环境污染的防治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生物圏、食物链、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难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教学手段: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四、思考与练习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第四章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空气水土壤的基本卫生状况,掌握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大气中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常见的地方病防治.计划学时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二大气污染与疾病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第二节水(1)水体的种类与水质特点。
《职业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cb250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3.png)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课程学时数:40学时授课科室:劳动卫生教研室 授课对象:MPH 执笔人:栗学军课程编码:MD264011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分:2 授课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
研究与职业生命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新内容、新进展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达到能适应我国现代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成为能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合计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2 2 2、职业生命质量 2 2 3、职业生理 4 4 4、职业毒理学基础2 2 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4 4 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6 6 7、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 4 4 8、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 4 4 9、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 4 4 1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4 4 11、职业安全 4 4 考试 2 24242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熟悉不同作业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3、掌握职业性病损及职业病的种类4、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条件及其特点5、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及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3、劳动条件4、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5、职业性病损及法定职业病的种类6、发生职业病的条件7、职业病的特点8、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三级预防原则9、职业卫生服务内容[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Occupational medicine; Occupational hazard; 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 Occupational diseases; Work-related diseases; Occupational injurie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二章职业生命质量[目的]1、掌握生命质量的概念2、了解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及职业生命3、熟悉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讲授内容]1、职业生命2、职业生命质量3、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Health promotion for working population;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azards transfer; Occupational stres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三章职业生理[目的]1、掌握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掌握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3、熟悉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4、了解作业能力及提高作业能力措施[讲授内容]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2、作业时氧的消耗动态3、作业时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4、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5、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6、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7、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8、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9、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Intensity of work; Work physiology; Oxygen debt; Mental work; Physical work; Work capacity; Fatigue; Dynamic work; Static work; Maximum oxygen uptak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四章职业毒理学基础[目的]1、掌握职业毒理学的研究内容2、熟悉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讲授内容]1、化学物在职业环境中的特征2、职业环境对化学物中毒的影响3、职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化学物中毒的关系4、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5、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toxicolog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五章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目的]1、了解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掌握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要求及研究方法3、熟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讲授内容]1、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3、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5、混杂和偏倚因素及其控制[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Retrospective stud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六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目的]1、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和依据2、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概念及方法3、掌握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4、掌握作业场所采样方式及采样点的确定原则5、掌握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的估计方法及原则6、掌握生物监测的特点及监测类别7、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及基本过程8、了解作业场所通风的基本类型及卫生学要求[讲授内容]1、识别、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和依据2、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意义和基本内容3、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方法4、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水平估计表示方法5、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及意义6、生物监测的类别及指标的选择7、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目的及内容8、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管理9、作业场所通风的意义和目的10、作业场所通风的主要类型11、不同作业的通风设备及要求[授课时数]6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azard; Exposure; Exposure assessment; Time weight average (TWA); Biological monitoring; Biomarker;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七章职业卫生服务与促进健康[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模式2、掌握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3、熟悉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4、了解健康监护的概念5、熟悉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6、掌握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服务概念及变迁2、职业卫生服务内容3、职业卫生服务模式4、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5、健康监护的概念6、职业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7、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OHS); Health surveillance; Pre-employment health examination; periodical health examination[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八章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目的]1、了解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依据及步骤3、掌握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了解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标准的种类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概念及意义3、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依据和步骤4、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5、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6、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 average (PC-TWA);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九章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目的]1、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的发展2、掌握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3、熟悉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讲授内容]1、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化的发展过程2、职业病防治法的内涵3、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目的]1、掌握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2、掌握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3、熟悉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的方法及程序4、了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内容[讲授内容]1、预防性卫生监督2、经常性卫生监督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4、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Preventive health inspection; Routine health inspection;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一章职业安全[目的]1、了解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熟悉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了解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掌握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讲授内容]1、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讲授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safet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四、习题作业讨论(略)五、考试形式与方法笔试(100%)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修完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基础、现场调查技术及毒理学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课程。
学校卫生学课程设计
![学校卫生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8174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1.png)
学校卫生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在学校中,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等知识。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实用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等;
3.了解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
4.学会正确使用药品;
5.培养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
第1周:卫生保健知识
1.卫生保健概述
2.卫生习惯的培养
3.如何保持房间清洁
第2周:常见疾病及预防
1.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
2.肠胃疾病的预防
3.感冒的预防
第3周:正确使用药品
1.常见药品的使用方法
2.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3.药品的存放方法
第4周:健康意识的培养
1.运动与健康
2.营养与健康
3.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2.观看相关视频
3.进行小组讨论
4.布置阅读任务
五、教学评估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课程作业和报告:包括作业和课堂报告
3.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
六、教学资源
1.教材:学校卫生学
2.视频:健康教育系列视频
3.阅读材料:相关书籍和文章
七、参考文献
1.阎子淳,等. 学校卫生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明,等. 卫生保健教育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赵丽芳,等. 儿童健康卫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学校卫生学大纲
![学校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51dba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8.png)
学校卫生学大纲《学校卫生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课程名称(英文):Instruction of schoolhygiene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时:54学分:3教学层次:本科课程简介:《学校卫生学》是研究和增进学生健康的一门学科,以卫生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学校教育问题,是教育科学和卫生科学的交叉科学。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18世纪和19世纪初《卫生学》形成,逐渐分化和形成新的学科:环境卫生学、营养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等。
将重点放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与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上的学科为“学校卫生学”、“儿少卫生学”、“教育卫生学”。
通过学习《学校卫生学》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生长发育与卫生保健,人体形态、机能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适应本世纪中小学教育师资的需要,培养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本科学历合格的教育师资。
教材:李林静主编《学校卫生学》(修订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考书目:《现代卫生健康学》,魏银彬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学校卫生学与营养学》第一版,夏云建、陈松娥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现代流行病学》,范宗华主编,四川科学出版社,1999《传染病学》第五版,彭文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医学微生物学》第四版,陆德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3执笔人:编写时间:2010年10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学校卫生学》是研究和增进学生健康的一门学科,以卫生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学校教育问题,是教育科学和卫生科学的交叉科学。
12级本《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32
![12级本《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32](https://img.taocdn.com/s3/m/088c8ef4f90f76c661371a65.png)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知识点提示根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相关学科以及学校卫生学发展;掌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等内容。
●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学为主体,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启发引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期望学生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儿童少年营养卫生、教育教学卫生、青少年体育锻炼卫生、儿童少年疾病预防、儿童少年伤害预防、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监督等内容。
●本课程的重、难点重点:1、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2、第三章儿童少年心理卫生;3、第四章儿童少年营养卫生;4、第五章教育教学卫生;5、第六章青少年体育锻炼卫生;6、第七章儿童少年疾病预防;7、第八章儿童少年伤害预防;难点:1、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2、第六章青少年体育锻炼卫生;3、第七章儿童少年疾病预防;●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4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响影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
了解青春期发育、心理发展。
【重难点提示】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卫生问题,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一节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的特点。
第二节青春期发育熟悉青春期内分泌变化特点及青春期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发育特点。
了解性发育特点和生长发育的特殊表现。
第三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了解环境因素、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第二章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生长发育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及其合理应用。
卫生教育教学大纲
![卫生教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0ebe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3.png)
卫生教育教学大纲1. 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卫生教育的教学提供指导和框架。
卫生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惯,以及培养他们在个人和社区层面上的卫生责任感。
2.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社区卫生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卫生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的卫生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卫生保健活动;- 培养学生的卫生管理和卫生促进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基础知识- 个人卫生:包括身体清洁、饮食平衡、睡眠健康等;- 环境卫生:包括家庭环境卫生和研究环境卫生等;- 社区卫生:包括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意识等。
3.2 卫生惯- 每日常规:早晨起床、洗漱、饮食、运动等;- 室内外活动中的卫生惯:如洗手、正确使用公共卫生设施等;-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
3.3 卫生责任感和参与-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卫生注意事项;- 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重要性;- 卫生保健的组织和管理。
4.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 演示:通过示范正确的卫生惯和方法,引导学生模仿;-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经验,加深理解和提高参与度;-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健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评估- 定期考试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卫生惯的情况;- 参与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
6.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多媒体资料:演示正确的卫生惯和方法;- 视频和图片资源:展示卫生保健活动的实际情况。
7. 教学计划请参见附件中的教学计划表。
该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不断改进卫生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注:以上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大纲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47fe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c.png)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学时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幼儿教育卫生学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形成幼儿教师完备的知识结构的一个关键部分。
主要使学生介绍幼儿教育儿童的生理解剖学特点和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卫生学与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专研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等学科都有著密切联系,并为自学这些有关的学科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能忘记、认知教材中个关键的术语、概念和观点。
2、能主动自学幼儿教育卫生学。
3、能够运用《学前卫生学》的一般原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目的与建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控人体的基本形态(2)熟识人体的基本结构(3)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1-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图示法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的及建议(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1.幼儿生长发育的通常状况2.作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1.健康检查的时间2.康检查的内容3.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第三节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1.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卫生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
![《卫生学》理论教学大纲(公管)](https://img.taocdn.com/s3/m/acccf50803d8ce2f0066234a.png)
《卫生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研究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根据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运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
卫生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预防医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卫生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卫生学方法的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3.5:1。
即讲授28学时,实习8学时。
四教材:《预防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正伦,1版,2004年。
II 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内容研究方法,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疾病的三级预防,我国预防医学成就及卫生工作方针。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观、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三级预防的定义、内容、我国现行卫生工作的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吴晓梅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学校卫生学
课程编号:144210
英文名称:School Hygiene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 34 实验学时:2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体育舞蹈、公共事业管理(体育)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研究正在成长的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他们与教育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利用、改造和创造条件,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采取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改善学生体力和脑力,增强其体质,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今后从事教学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
2.懂得营养搭配,知道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和搭配,以保证身体的生长需求。
3. 掌握学习的原理,知道怎么科学用脑,有利与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懂得学校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
5.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卫生学的任务和作用
1.了解学习学校卫生学意义、任务、作用;
第二节学校卫生学的理论基础
1.掌握遗传、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2.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了解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1.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
3.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1.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
2.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掌握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的卫生
1.掌握学习的原理: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的特点和规律。
2.了解学校作息制度卫生及教学卫生。
第五章学校体育锻炼卫生
1.掌握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的影响。
2.了解学校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五项体育锻炼基本要求。
3.了解体育锻炼的卫生监督。
4.了解游泳卫生。
第六章学校膳食卫生
1.掌握营养对儿童青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2.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能量。
3.了解学校膳食管理要求、掌握提高营养水平的途径
第七章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2.了解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常见病预防、儿童时期预防成年时的疾病。
3.了解外伤处理、急救、安全。
第八章学校的疾病预防和急救
1.掌握大气污染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各系统的危害。
2.了解学校校地的选择依据、绿化、布置、建筑卫生。
掌握绿色植物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第九章艾滋病预防
1.掌握艾滋病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
2.了解国家的一些防艾滋病的措施。
第十章学校环境卫生
1,了解环境的重要性。
2.掌握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4.掌握学习建筑、设备卫生的要求和措施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成绩为60%,平时成绩为4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的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一)主要教材
1.李林静,《学校卫生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体育保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1日。
2.《环境科学》、吴邦灿,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05-01
3.《流行病学》、徐飚,出版日期,2011年2月。
4.《学校卫生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蚌埠。
5.《公共营养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就业培训技术知道中心编,2010年.3月。
6.《心理学》,蔡笑岳,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1出版。
7.《性心理学》哈弗洛克.埃利斯,陈维正等翻译,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