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体验及模式的一点研究
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9d0f12b192e45361166f504.png)
哈尔 滨 商 业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OUR NAL O RB N UN VE I Y O OMME C F HA I I RST F C R E
No 2, 09 . 20 s ra e ilNo. 05 1
开发的背景 、 思路 、 目标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 究, 略地 构建 出了基于体验 的乡村旅游开发 的模式。 粗
【 关键词]体验 ; 乡村旅游 ; 开发模式 [ 中图分类号 ]F 9 . [ 50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1 7 1 (0 9 0 0 0 0 17 — I2 20 )2— 13— 4
验是旅 游 的核 心属性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于体验 的 乡村旅 游模式研 究
( ) 于体 验的 乡村旅游模 式构建 背景 一 基 随着旅游 经济 的飞 速 发展 , 游消 费 能 力 的 旅
根据派恩 和吉尔摩 ( 9 8 的 观点 , 19 ) 旅游 者 的 体 验活动根据 参与 的主动性 与投入程度 可 以划 分
Ba e n t p re c f Ru a urs v l p n t s d O he Ex e i n e o r lTo im De eo m e
BI AN a HU e Yu n, W i
( na Sho o Maae et hnhi io n nvrt,hnh i0 02 C ia A t c ol f ngm n o Sa ga J t gU i sy S aga 2 05 , h ) i f a o ei n
( ) 于体验 的 乡村旅 游模 式的依据 二 基
性、 真实性 、 战性 四个 原 则 。魏 小 安 、 挑 魏诗 华 提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4c7c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并以遵义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
目前旅游行业存在旅游线路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游客需求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游客体验与旅游线路设计要素的关联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本文首先对旅游体验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旅游体验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从体验视角出发,研究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分析,对旅游线路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男性在旅游服务影响程度上高于女性、月可支配金额越高的人群受旅游设计影响因素程度越大等结论。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遵义市旅游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和偏好、注重线路设计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综述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Pine 和 Gilmore (1998) 在其开创性的工作《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是继产品、商品之后的第四种经济提供物,它强调个性化和情感参与。
随后,Schmitt (1999) 进一步细化了体验营销的概念,提出了五种基本体验维度: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和关联。
这些理论为理解旅游体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并为后续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Gunn (1988) 是早期对旅游线路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他提出了旅游线路设计应考虑的多个因素,包括可达性、可游览性和可停留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线路设计开始更加注重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和参与感。
Chen 和 Tsai (2007)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旅游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以提升其旅游体验质量。
旅游调研报告大学生
![旅游调研报告大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f008ef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c.png)
旅游调研报告大学生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解大学生对旅游需求和趋势的研究,我们进行了一项旅游调研。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旅游充满了向往和热情,他们希望在学业压力减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旅行。
此外,大学生普遍认为旅游不仅可以增加见识,还可以放松心情,提升情感体验。
其次,我们还了解了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
调查显示,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这也符合当下大学生对放松心情和远离喧嚣的追求。
同时,部分学生也愿意选择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目的地,以增加知识和见识。
此外,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旅游方式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
除了传统的旅行团和自由行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背包客方式旅行。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冒险,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真正的旅行乐趣。
综合来看,大学生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旅游方式和目的地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因此,旅游业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在旅游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遵守当地规定,确保旅行的安全和愉快。
旅游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
![旅游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bcb8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d.png)
旅游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旅游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6篇,希望能够帮到您!旅游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在这个火热的暑假,我深知必须离开家庭的舒适,带着我们正拥有的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一直以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如今,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社会实践报告体验。
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更新思想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知识。
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却让我学到非书本上的一些青春感悟,而这些能让我享用终生。
它加深了我与各个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人海茫茫间,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希望在现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市场中能更坚实的打下基础,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研究
![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5e02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6.png)
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研究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它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既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能传承文化,从而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主要是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的体验,对于旅游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文化旅游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文化旅游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让人们体验文化,从而激发人们的兴趣和热情,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下面将就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阐述如下:1、加强文化旅游宣传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未知和不了解的情况。
因此,必须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化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这需要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如网络、媒体、演出等,让文化旅游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
2、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
同时,文化旅游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以保证游客的体验和安全。
因此,必须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
3、建立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需要建立品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参与。
这需要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为载体,结合当地特色和资源,打造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并在市场中建立知名度和影响力。
4、积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创新不仅包括对旅游线路、景点、活动等内容进行升级和改造,更包括了文化旅游的体验方式,如使用AR/VR技术、推出互动体验项目等。
这样能够让游客以全新的方式感受文化,提高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下面将就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阐述如下:1、文化+科技在文化旅游中将科技与文化进行结合,打造出互动体验项目,如AR/VR游戏、全息影像、3D打印等,以更加全新的方式让游客感受文化。
旅游行业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旅游行业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a6d6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9.png)
旅游行业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文化的普及,旅游行业正迅速发展。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而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兴起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本文旨在对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2. 旅游体验式项目的概念及特点旅游体验式项目是指通过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感来提供独特的旅游服务,突破传统旅游方式,注重个性化、情感化和互动性。
其主要特点包括情感共鸣、互动体验、创新性和个性化。
3. 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渐从简单观光转变为追求更深入的体验和情感交流。
旅游体验式项目正是顺应市场需求而兴起的,能够满足人们对旅游的体验、互动和个性化需求,提供独特且有意义的旅行体验。
4. 旅游体验式项目的盈利模式旅游体验式项目的盈利模式多样化,包括门票销售、附属服务收费、特色商品销售、品牌合作等。
同时,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合作伙伴,从而实现项目的持续发展与盈利。
5. 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行性分析5.1 市场环境分析: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旅游体验式项目具有独特性和竞争优势,能够吸引目标客群并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5.2 技术条件分析:旅游体验式项目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为游客打造更真实、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5.3 资源条件分析:旅游体验式项目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创新设计和文化挖掘,提供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项目。
5.4 政策环境分析:政府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和鼓励,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适应性和支持性,对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 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了实现旅游体验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规划:6.1 创新设计:持续进行项目创新设计,不断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和独特性,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与支持。
旅游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研究
![旅游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47413780eb6294dc886c3c.png)
旅游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研究作者:杨国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5期杨国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管理局办公室四川九寨沟 623402)摘要:体验经济是指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目前,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活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旅游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旅游并不完全在意到过哪里,更偏向的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当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开始寻求更深一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的是一种愉快、享受的经历,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对旅程和暂居的体验,在旅游活动中,天然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将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先锋。
关键词:旅游体验;体验经济;体验派恩认为,企业以服务为重心,将商品作为素材,为消费者打造一种值得回忆的感受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就是体验经济,是建立在消费者充分体验、参与基础上的经济[1]。
尽管旅游本来就是一种体验,但是体验经济对旅游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旅游体验在体验经济条件下的特性(一)感受性顾客在旅游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等使顾客有所触动,从而让顾客产生一定的实际感受,这就是感受性[2]。
从实质上来说,旅游就是给游客一种体验和感受。
在《旅游度假区规划》一书中邹统钎先生曾说过:“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事件或事物的参与形成感受和直接观察。
”(二)文化性首先,游客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满足对文化的需要;其次,所有的旅游资源都拥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并且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利用独特的文化来吸引游客的到来[3]。
除此之外,旅游商品中都拥有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内涵,旅游商品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求,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性。
最后,在旅游商品中,选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服务人员是提供高品质旅游体验的前提条件。
(三)个性化体验就是将服务作为舞台,把商品当做道具,围绕一个生动、鲜活的主题将消费者领入进一个精心营造好的场景中,使其通过亲身的参与得到愉快的经历,从而留下深刻的回忆。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29c55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7.png)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是旅游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发展和旅游规划的影响。
通过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将分析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包括旅游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类型及其特征,如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时间利用的合理性等。
本文还将对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进行研究。
评价的目的在于揭示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优劣,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评价的内容包括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适应性、旅游者的满意度等。
评价方法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将总结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的实践意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提升有所贡献。
二、文献综述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是旅游地理学、旅游行为学和旅游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早期关于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规律,如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路径的设计等。
这些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通过对旅游者行为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旅游行为的空间特征。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运用定量方法,如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对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在评价方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的空间效率和经济效益,如旅游路径的优化、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旅游行为的空间评价逐渐关注其对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学者们开始从多维度的视角评价旅游行为的空间模式,包括旅游者的满意度、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阶段及模式研究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阶段及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02cf67284ac850ac024289.png)
江南古镇旅游发展阶段及模式研究摘要:江南古镇旅游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转型三个主要阶段,面对激烈竞争而日趋饱和的客源市场,以及商业开发和文化保护的不断冲突,古镇旅游逐渐涌现出几类典型的开发模式和转型路径。
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锦溪古镇旅游发展的现状阶段,参考区域市场和成功案例经验,提出市场运作、打造精品、文化驱动、区域协调四方面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江南古镇;开发与转型;锦溪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镇作为独特人文内涵与景观形态的结合体,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和追捧。
伴随古镇如火如荼旅游开发的同时,古镇风貌保护弱化、传统文化发展异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日趋严峻。
如何完整保存古镇的传统风貌、延续地域传统文化同时实现其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讨和解决的议题[1]。
1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主要阶段1.1 十年起步阶段:古镇的挖掘与保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潘群、潘谷西、罗哲文等一批文化学者和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先后来到周庄,对周庄沈厅推崇备至,使得周庄人意识到周庄古镇在江南乃至全国的文化意义,由此开始了对沈厅等单体古建筑的保护。
1984年,周庄乡人代会上首次提出了“保护古镇,修复沈厅”,也使得周庄成为探索古镇保护和旅游的开拓者。
1986年,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制定了《水乡古镇周庄总体及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十六字方针,开启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实施工作[2]。
同年,距离周庄仅17公里的同里古镇,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对古镇区文保单位进行平面制图,1987年起对全镇范围内的文保单位和重点古建筑进行了建筑测绘、建立档案和挂牌保护。
此后一直到90年代中期,很多古镇纷纷效仿,走上了保护古镇与旅游开发的道路。
1.2 十年发展阶段:旅游开发与古镇推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江南古镇进入蓬勃的旅游开发时期。
以古镇旅游为主题的景区数量显著增加,游客接待量也增长迅猛,这一时期诸多古镇将文化与商业主动结合,周庄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着力打造“社区型景区”,尽可能保留原住民,鼓励当地居民经商开店,维持周庄原生态人居环境。
旅游体验研究_进展与思考
![旅游体验研究_进展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c4ed5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2.png)
旅游体验研究_进展与思考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思考引言: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旅游来放松身心、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近年来,旅游体验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从传统的旅游景点观光转向强调个体参与感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旅游体验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研究进展1.概念界定:旅游体验是指个体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与感知、情感表达和认知体验来获取满足感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体验研究从传统的“景点导向”转向“游客导向”,重点关注游客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
2.研究方法:旅游体验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
这些方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深入挖掘旅游体验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旅游体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其中,个体特征如人格特质和旅游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思考与展望1.个性化定制: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的定制化策略来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
2.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研究中常常被忽视。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游客的情感体验,探索情感价值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3.旅游伦理:旅游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享受,还应考虑到对旅游目的地和当地社区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旅游伦理,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和策略。
结论:旅游体验研究已经在定义概念、探索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个性化定制、情感体验和旅游伦理等方向展开,为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综上所述,旅游体验研究在定义概念、探索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个性化定制、情感体验和旅游伦理等方向,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探索情感价值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和策略。
“原真性”视角下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感知研究——以世界遗产地安徽宏村为例
![“原真性”视角下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感知研究——以世界遗产地安徽宏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07ea2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2.png)
各方职责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开发公司要树立“保护第一,合 理开发”的观念,明确企业利益和责任。公司给宏村提供旅游发 展的资金和创意,推动景区多样化发展,给予游客更加丰富的旅 游体验,同时管委会组织的执法队伍可以依靠政府,联合多方共 同制定景区法规,直接处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建设问题,给予景区 统一、高效且专业化的管理。作为当地居民代表的村委会,可以 参与景区法规的制定,并且由他们组成执法队伍。当地居民作为 村落的主人,他们的保护意识更强,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也有利 于景区内部的和谐。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上接第166页) 行为进行监督。同时,要鼓励优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 设计,对正面的旅游开发与规划要善于鼓励,并帮助他们进行合 理宣传,同时要对打着生态旅游旗号但浪费旅游资源,破坏旅游 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特别是对社会影响恶劣和群众反映强 烈的旅游景区,要利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严厉惩罚。
随着我国旅游者收入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出行由原 来的求异猎奇的初级旅游体验,向内涵感受与心灵体验的高级体 验方式转变。从游客的反馈来看,游客对宏村景区整体的旅游体 验呈现比较积极的评价(见图1)。
图1 游客对宏村景区旅游体验的整体评价 在对游客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些不理想的情况。 如,大多数游客反映因为有徽派建筑与田园风光的遗存,所以他 们对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底蕴保存有较好的直观感受,但未能对 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有很好的了解。调查问卷也同时反映了这个突 出问题,游客对宏村的保护开发建议,集中于商业化的控制和文 化内涵的保护与挖掘(见图2)。
宏村作为世界遗产,对其所进行的原真性保护需要对管理
者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因此,对景区的主要干部及管理者进行了 访谈,主要是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同时,访谈过程在取得 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实际访谈的对象包括宏村村 长、民宿老板、客车司机,以及一定数量的游客。每次的访谈时 间从10分钟到60分钟不等,并对聊天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游客体验调研报告
![游客体验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d472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5.png)
游客体验调研报告
《游客体验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游客在旅行过程中的体验,我们进行了一次游客体验调研,旨在收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
问卷涵盖了游客对旅行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饮食、景点等方面的体验,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三、调研结果
1. 交通:大多数游客对旅行目的地的交通便利性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游客反映交通不便、交通指示不清晰等问题。
2. 住宿:游客对酒店的清洁程度、服务质量和价格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但也有部分游客对酒店的设施老化、噪音问题提出了意见。
3. 饮食:游客对当地美食的满意度一般较高,但也有部分游客对餐厅的卫生问题提出了投诉。
4. 景点:大多数游客对旅行目的地的景点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游客对景点的维护状况和游览体验提出了建议。
四、改进建议
1. 提升交通便利性,改善交通指示;
2. 对酒店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
3. 提高餐厅的卫生标准;
4. 加大对景点的维护力度,提升游览体验。
五、结论
通过游客体验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游客的需求和意见,同时也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希望通过不断改进,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研究
![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bec3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5.png)
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
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然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景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成为了各大景区管理者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围绕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旅客的满意度。
一、景区的管理模式景区的管理模式是指对景区进行有序管理和协调的方法和体系。
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景区的管理效益,使景区能够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
1. 自助管理模式自助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旅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强调旅客自主选择和参与。
该模式通过设置信息台、导览图和自助导游设备等方便旅客获取信息和参观景点。
此外,景区还可以设置自助购票和自助讲解设备,方便旅客自主体验景区。
2. 系统管理模式系统管理模式是一种更加规范和有序的管理模式,涉及到景区的各个方面。
该模式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规范,包括人员组织、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能够提高景区内部的协同作用,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
3. 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模式是一种民众参与和共享的管理模式。
景区可以与周边居民建立合作关系,让他们参与到景区的管理中来。
例如,景区可以组织居民参与景区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同时也可以让居民分享景区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二、景区的运营模式景区的运营模式是指景区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满足旅客需求而采取的经营策略和方式。
1. 营销导向模式营销导向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营模式,注重通过市场调研和营销手段来吸引旅客。
景区可以通过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景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定位和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2. 服务导向模式服务导向模式是以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为核心的运营模式。
旅游本质(体验)
![旅游本质(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c7f8e326ed630b1c59eeb51a.png)
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谢彦君)旅游者在这个世界中的作为,主要是一种身心的体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愉悦(谢彦君,2004)。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可以把经验看作是行为的叠加以及由此获得的知识的积累,而体验一定是融汇到过程当中并且与外物达到契合的内心世界的直接感受和顿悟。
通常,每当谈及体验,人们很自然的会把这个范畴与心理学联系起来。
总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生命存在,只要这个生命面临着些许的变化、新奇、危险或者挑战,他都会在心灵上留下刻痕,并从而影响到他的今后的社会行为方式。
“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体验的过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驾驭的——推动它,组织它,引导它,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使这一过程按我们的理想达到使个性成长与完善的目标,至少是不要转向病态的或社会所不容许的道路”。
“体验——这是克服某些生存的裂痕、这是某种修复工作,就像是实现生命的轴线。
体验过程与生命的实现相对,也就是与活动相对,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某种神秘的超生命的过程:按照自身的心理生理成分——这正是那些生命和活动过程,但按照自己心理意义和使命——这是指向生命本身的过程,只想保证实现生命的心理可能性的过程。
”从上面的回顾中我们不难看到,历史上的大多数先哲,都强调体验这种心理现象在终极价值上是对平庸的超越,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人性的回归。
也就是说,体验具有一个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
实际上,体验是一个心理过程甚至思想过程,是一个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意义的建构和解构过程。
“一种由原初的疑惑感或空虚感而转换成的某种信念或超越,这种转换借助的一个对直接的、第一手的资料的领悟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布斯汀(Boostin,1964)就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是大众旅游那种做作的、刻板的体验。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8f924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1.png)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及其评价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空间移动模式,包括旅游方式、行程安排、住宿选择和餐饮安排等方面。
这种模式对于旅游体验和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以期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优化旅游规划。
旅游方式是指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所选择的交通工具、游览顺序等。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例如,旅游者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等不同的交通工具,也可以选择全程自由行、跟团游等方式。
行程安排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和游览顺序。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制定行程,也可以选择旅行社提供的固定行程。
在行程安排中,旅游者需要考虑不同景点的开放时间、交通时间等因素,以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住宿选择是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住宿,如酒店、民宿、青年旅社等。
同时,住宿地点的选择也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周边环境等因素。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中的餐饮安排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
旅游者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可以享受不同地区的餐饮文化。
在餐饮安排中,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进行的。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首先需要考虑旅游者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旅游者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环境、餐饮服务等环节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体验。
为了提高旅游体验,旅游规划者和经营者需要旅游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空间模式的设计。
除了个人感受和体验之外,旅游行为空间模式的评价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
例如,对于某些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到访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同时,旅游活动也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9fa2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8.png)
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其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他们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模式、旅游消费决策过程等方面。
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分析了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影响他们旅游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如个人兴趣、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
本文还对比了不同大学生群体(如性别、年级、专业、地域等)在旅游消费行为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旅游市场的细分和定位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提供有关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深入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满足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丰富和发展旅游消费理论,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时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独特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对他们的影响。
旅游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感受,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时,他们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和目的地,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文化特色、自然风光或独特体验的旅游项目。
这种开放和多元化的消费观念使得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更加丰富多彩。
旅游消费决策更加理性和自主。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旅游消费的性价比,他们会在旅行前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预算,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同时,他们也更加善于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旅游信息,并自主决策旅游路线和目的地。
盘山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4篇)
![盘山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0548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png)
盘山旅游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4篇)旅游心得体会和感悟近年来,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选择旅游的原因或许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有的是为了寻找冒险,而我则是看到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亲身感受到了旅游的魅力,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喜悦。
当我踏上这次旅途的起点时,我充满了激动和好奇心。
我来到了一个我从未去过的国家,一切都是全新的,充满了未知。
我沉浸在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景中,看到了神秘的古迹,体验了不同的美食,听到了不同的语言和音乐。
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让我兴奋不已,感受到探索未知世界的喜悦。
第三段:走出舒适区的成长。
旅游并不仅仅是为了享受风景和美食,更是一个推动个人成长的机会。
在旅途中,我意识到自己需要走出舒适区,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
当我遇到语言障碍时,我不再局限于熟悉的语境,而是努力学习和使用当地的语言。
当我面对未知的道路时,我不再畏惧,而是鼓起勇气探索前行。
这样的经历让我学会了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第四段:和局地人的交流与启发。
在我旅行的过程中,我也与许多局地人交流,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文化。
这些交流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人文风情,也给了我许多启发。
我发现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文化也充满了吸引力和魅力。
通过与局地人的交流,我明白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第五段:回温故地的感悟与感恩。
回到家乡之后,我回顾了这次旅行的点点滴滴,内心涌起了一股感激之情。
这次旅游不仅让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给了我很多珍贵的经历和教训。
我明白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让我更加开阔了眼界和心胸。
我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家乡和亲人充满了感恩之情。
我相信通过旅游的经历,我会变得更加成熟和豁达,更加愿意去尝试和挑战未知的世界。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模式及数据挖掘分析研究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模式及数据挖掘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cb71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0.png)
生态旅游中游客行为模式及数据挖掘分析研究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旅游,其中的生态文化、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成为了人们选择生态旅游的主要因素。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生态旅游的质量也面临许多挑战。
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管理,游客的行为会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同时也会给环境和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
游客行为模式是影响生态旅游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旅游中,游客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追求体验,而在生态旅游中,游客的行为更为多元化,包括观光、寻求新鲜体验、实现自我价值和满足文化兴趣等。
这种复杂的行为模式使得管理生态旅游变得更加困难,如何理解和分析游客行为成为了生态旅游管理深入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分析游客行为模式。
在生态旅游的背景下,数据挖掘可以被用来挖掘大量游客数据,揭示游客的行为特征、目的和偏好等。
这种数据分析将有助于理解游客的心理和行为,为旅游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
首先,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游客的特征进行分析。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所属国家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游客群体所喜欢的生态旅游类型。
比如,年轻人更钟爱探险和冒险型旅游,而老年游客更喜欢文化交流和沉浸式旅游。
理解这些特征,旅游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推广策略和行程规划。
其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游客的行为偏好。
这些偏好可以包括游客对特定景点的喜爱程度、游览时间的时间、游览线路的选择等。
通过对这些偏好的分析,可以帮助旅游管理者了解游客的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同时,这种数据分析也有助于知晓哪些景点需要进行更多的保护和管理。
最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理解游客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对游客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改进和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
这种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旅游管理者更加全面地把握游客的需求和心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
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aa974da8956bec0975e366.png)
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内容摘要:在体验经济大环境下,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成为趋势。
本文首先总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模式,然后根据体验经济相关理论,了解旅游体验内涵和等级,再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的原则。
最后提出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模式,分为体验设计、体验实现和体验管理三个阶段,通过提炼主题,整合资源和要素,全面控制、不断完善,为游客创造独特的、难忘的旅游体验。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旅游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文化旅游的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者出游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更是景观吸引力的源泉。
文化旅游一词最早在1977年美国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以一章的标题出现,著作中还指出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认为文化实际上涵盖了旅游的各个方面。
我国对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独到见解,促进了旅游的全面发展(张晓明、张辉,2010)。
本文的文化旅游指的是狭义概念,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
文化旅游产品是基于文化旅游这种旅游类型而衍生出的旅游产品,指旅游经营者以民俗、遗迹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宗教、信仰、历史、知识等文化方面为内容,借助各种手段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及产品。
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引起了学术界及业界的广泛关注,文化旅游产品也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改变而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趋势。
同时,体验经济正逐步渗透到零售业、制造业、旅游等各个领域,“体验式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极具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传统以资源作为导向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或停留在表层开发、文化内涵缺乏的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陈冉,2011)。
面对体验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化旅游更应发挥自身优势,搭上体验经济这班列车,旅游产品更应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加大对旅游者情感需求与参与性体验的关注,为旅游者打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体验,提供强吸引、深层次、高品位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品。
基于购买模式的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基于购买模式的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7e6352dd3383c4ba4cd21c.png)
基于购买模式的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作者:杨主泉,吴晶晶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杨主泉,吴晶晶(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在对体验旅游基本内涵和特征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游客购买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游客的基本购买模式,进而提出相应的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为体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达到提升旅游业服务品质的目的,增强旅游对发展地方经济的贡献。
关键词:体验旅游;购买模式;旅游产品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0-2472-03体验旅游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特定的购买行为,渴望通过自身参与获得难忘的旅游体验。
旅游者不同的体验消费行为构成了各具特点的购买模式,而对于游客购买模式的分析,可以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对于体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体验旅游体验旅游(Experiencetourism)是指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运作经营旅游全过程,由旅行社安排更多更新的参与性活动,使游客远离现代生活的压力和都市的喧嚣,返璞归真而用心感悟旅游真正意义的一个全过程。
体验旅游强调除了提供优质的食宿条件之外,更要注重于向游客提供感觉体验、情感体验、身体体验、创造性认知体验以及与文化相关所产生的社会特性体验等,满足旅游者多种多样的、健康的体验需求[1-5]。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游览、休闲、购物,而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所渴望的一种亲身参与、亲自体会、亲历感悟而获得独特体验的全过程活动。
2游客基本购买模式分析2.1刺激-反应模式行为科学认为,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是人的内在要素在受到外部因素刺激下,所作出的相应反应的结果,如图1所示。
从桂林游客购买行为的调查分析表明,大部分旅游者出行前都会通过网络、报纸杂志、旅行社或亲朋好友等渠道对旅游地旅游信息进行了解,对目的地概况有了大致的印象,这也就意味着游客在心中留下了一个基本的模型概念,包括旅游目的地文化、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以及旅游产品的价格、特色等方面,形成了外部的旅游信息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体验开发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正被人们认知。
与此同时,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更加渴望“亲近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气息满足了人们这一心理需求。
此外,民间艺术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而古镇作为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和体验地,自然应该将民间艺术作为景区规划开发的重点考虑对象,这样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古镇旅游层次的提升都会产生显著效果。
一、民间艺术体验旅游路径分析在古镇观光和项目游玩过程中,如何使游客自然的在景区中体验到民间艺术文化,如何营造出合理的民间艺术体验旅游氛围和设计相应的旅游项目,就需要弄清楚游客是如何获得旅游体验的感觉的,了解体验发生的过程和细节。
对此,本文归纳出以下几种体验途径,现分述如下:视觉体验。
所谓视觉体验,即指游客透过眼睛得到的视觉性体验,一般情况下这属于游客最先最易得到的体验感觉,是旅游体验当中最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因此,在一切旅游活动当中,视觉体验都是第一位的,如湖光山色、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等都是视觉效果,景区规划设计成功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就是是否令游客“叹为观止”,而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中,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住游客,之后游客才能逐渐更深层次的去感受文化氛围。
听觉体验。
所谓听觉体验,即指游客通过耳朵得到的体验效果。
随着城镇化过程的逐步完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充斥着高分贝的噪音,生存环境变得喧闹起来,因此,他们渴望得到听觉上的享受,能够暂时远离喧嚣,希望能到景区体验柔和悦耳的声音,所以,听觉体验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针对民间艺术的旅游行为,源于游客“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感受到传统的声音。
嗅觉体验。
所谓嗅觉体验,即指游客通过鼻闻感受到的体验效果。
在旅游活动当中,游客通过嗅觉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是占整个旅游体验的相当比例的,比如荷花的芬芳,桂花的馥郁,寺庙的肃穆,炊烟的缭绕,水墨的浓稠等等,都是引起游人不同的嗅觉体验,留下沁人心脾的难忘回忆。
因此在古镇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方面,应认真考虑怎样营造能够闻得到的文化氛围,使这种古色古香的民间艺术气味充斥在景区人员身上,并能随着记忆带走,使游客能随着艺术气息回味当初的旅游经历。
味觉体验。
所谓味觉体验,即指游客品尝食物等得到的体验效果。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吃喝,景区的特色餐饮往往成为地方的标志性资源,如北京烤鸭、长沙臭豆腐、四川的川菜系列等等,游客通常会为了品尝某一地区的特色食品而前往游览,这也恰好证明了“吃”在旅游六要素中的首要地位,因此把味觉体验运用到古镇民间艺术体验当中也是十分具有前景的。
触觉体验。
所谓触觉体验,即指游客通过手足皮肤接触行为得到的体验效果。
触觉体验是一种直接加深旅游体验效果的方式,如漓江游客的驾舟轻游是感悟桂林秀水的柔情,深圳华侨城游客参与的游乐项目是对人们身心的放松,森林公园里步履缓缓的脚伐是对自然的触摸等等,这些都可以直接说明触觉体验是旅游活动中关键要素。
因此,拓展到古镇民间艺术体验旅游中,满足游客对传统艺术强烈的亲近心理需求,可以把古镇抽象化的传统文化具象化,即把民间神话、民间传说等设计成游客能“摸得到,带的走”的旅游产品。
综上所述,要想游客在古镇民间艺术体验旅游中获得足够的体验感,就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把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创意的手段来满足游客的“五感”要求,使游客真正经历感悟文化,回归传统的过程。
二、民间艺术旅游开发现状趋势及感知诉求分析(一)民间艺术旅游开发现状及感知分析就黄龙溪景区而言,古镇的民间艺术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传统手工艺方面,古镇有独具特色的“石磨豆花”、“黄龙溪刺绣”、“瓷胎竹编”等,在文化艺术表演方面,黄龙溪的“国际龙狮文化艺术节”在全国著名,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当属“烧火龙”表演,古镇并因此被誉为全国“火龙之乡”,在民风民俗方面,古镇有代代相传的川江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并迄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
然而,即便是古镇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景区开发缺乏创新意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第一,游客对于古镇的民间艺术活动参与度低,多处于看热闹状态,体验效果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景区旅游活动项目的设计缺乏吸引力以及对其内涵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游客感受到的只是某些艺术的表面现象,且对景区的一些民间文化根本没听过,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游客对黄龙溪古镇的“火龙灯舞”的起源、来历以及“舞龙”图腾文化涵盖的故事均不了解,并抱怨在整个古镇的游览过程中没找到十分吸引人参与的民间艺术活动。
第二,社区居民缺乏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因此造成部分民间艺术资源的消失现象。
在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下,古镇居民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远强于对非物质文化的喜爱,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只有当地的老年人才会,例如“瓷胎主编”和“黄龙溪刺绣”,而诸如“川江号子”和“烧火龙”等民俗,年轻人去弘扬这些传统文化的兴趣都不大。
第三,景区内民间艺术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乏科学的规划管理,易出现恶性竞争现象。
据调查问卷分析结论,社区居民抱怨商铺的竞争过于激烈,游客抱怨古镇民间艺术商品过于单调,缺乏创意,把其他民俗地区的旅游商品照样搬到古镇景区,从而使民间艺术在远离故土的情况下丢失真实性,即未实现民间艺术与旅游产品的协调搭配,这种现象其实也源于景区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才被迫引进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
旅游业中对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远未达到其本身的高度,开发过程中多出现表象化、低俗化、缺乏创意等现象,景区没能找到办法深度的输出其民间艺术文化,游客自然不能深入的体验、感悟民间艺术的魅力,这种病态的现象将导致民间艺术旅游的扭曲发展,不利于达成永续发展的目标。
(二)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趋势及诉求分析民间艺术融入旅游业的过程,既是民间艺术对旅游开发活动的丰富,也是旅游开发对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的支持,因此,作为旅游开发者,合理规划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将促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积极共荣。
具体而言,在民间艺术旅游开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凸显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做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协调搭配。
第二,保持民间艺术旅游产品的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商业化、专业化等。
第三,注重旅游产品的针对性,设计出适合不同客源市场的民间工艺品或旅游活动。
第四,加强体验性产品的开发,考虑体验的“五感”原则,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
1.游客对民间艺术旅游开发的诉求古镇的“火龙灯舞”和“川江号子”艺术表演,游客更期待参与其中,自己作为表演者,深度体验回归传统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作为观众。
再如“一根面”绝技,调查显示多数游客希望能学到这种“一个碗一根面”的古镇招牌小吃制作方法,发扬此传统手工艺。
总之,游客已不满足于只是看人表演、简单了解的民间艺术旅游方式,他们渴望融入文化氛围更浓的民俗旅游区,渴望体验传统的生活方式,以满足自身“回归”的愿望。
2.社区居民对民间艺术旅游开发的诉求第一,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旅游决策中,在决策中体现自身的意愿。
第二,希望开发商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家园感情”,追求利益的同时对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如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开发时,开发商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对传统艺术采用扭曲行为,导致其过度商业化后失去原汁原味。
第三,希望景区采取科学的规划管理,避免商铺之间的过度竞争。
三、民间艺术体验旅游开发模式构建目前,远景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民间艺术体验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是传统的资源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而随着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这两种开发模式已逐渐显出他们的局限性。
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忽视游客的体验感,缺乏创意产品,从而导致产品供需错位,趋同问题严重,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则过于模仿热门旅游产品,忽视民间艺术的地域性特征,使产品稀缺性消失,导致景区竞争性加剧,旅游特色湮没,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降低。
因此,笔者基于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感知与诉求,结合旅游行为中的体验路径,从新角度绘制了民间艺术体验旅游模式的框架图,如下所示,第一,视觉体验模式,即民间艺术的表达是通过眼传递给游客的体验感。
古镇的民间艺术体验旅游当中,游客得到的视觉性体验是关键要素,比如火龙灯舞表演活动,观众追求的就是灯火透明、金龙腾飞的视觉效果,主办方必须营造出“人在火中跳,龙在火中舞”的热闹场景,使游客得到强烈的视觉盛宴。
第二,听觉体验模式,即游客透过耳闻来感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如针对古镇的民间艺术川江号子,可策划以民间艺人来表演歌唱号子,组织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吆喝,共同表演,亦可以在街区用音频播放号子的旋律,满足游客透过声音体验古代船工日常工作的意境,得到独特的听觉体验。
第三,嗅觉体验模式,即民间艺术的体验感是散发在气息当中的。
如古镇鹿溪河畔的袅袅茶香,水墨画坊的墨香,小作坊的特色豆腐脑的食香等等,凝聚的都是古镇民间手艺,属于古镇独特的民间气息,策划方可加强这种气息带给游客的嗅觉感,使游客感受到古镇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第四,味觉体验模式,即游客通过品尝来获得民间味道。
如古镇的特色小吃“石磨豆花”就以独特味道在游客口碑中颇获赞誉,以传统的民间味道满足游客的味觉需求,因此景区可以更多的制造“本地味道”,以“味”吸引“胃”,使游客获得更强的味觉体验。
第五,触觉体验模式,即游客的皮肤与民间艺术产生接触。
如古镇的瓷胎竹编手工艺,可举办这种传统民间手艺的秀场,设计出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参与竹编制作,在此过程中体验传统工艺,通过“触”获得更深刻的感知。
四、总结现阶段的民间艺术体验旅游开发模式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大部分景区的开发情况属于浅度开发,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浪费。
而结合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感知与诉求,把握体验经济时代下游客对“旅游体验”的强烈需求及社区居民对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利益诉求,对“民间艺术”和“体验旅游”两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新型的民间艺术体验旅游开发模式,将为景区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促使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