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_叶建平
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参数选择及适用性
![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参数选择及适用性](https://img.taocdn.com/s3/m/654fb11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7.png)
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参数选择及适用性唐颖;李乐忠;蒋时馨;张滨海;仲米虹;孙玉红【摘要】多元线性回归及 BP 神经网络是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的常用方法。
基于澳大利亚 Galilee 盆地和沁水盆地煤层测井资料和实测含气量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筛选了和含气量相关的测井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含气量与测井参数的解释模型;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理论,通过网络训练和测试,建立了煤层含气量和测井参数的非线性解释模型。
讨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选择方法,并对两种解释方法的误差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法和 BP 神经网络法是煤层含气量解释的常用方法,前者的解释误差比后者大;多元线性回归法解释精度与煤层含气量相关,适用于含气量较高的井;BP 神经网络法解释精度普遍较高,在含气量高和低的井中均可适用,解释效果受输入层样本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样本数量越多,区域代表性越强,解释效果越好。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BP neural network are gas content logging interpretation methodologies commonly used in coal seam. Based on well logging data and measured gas content of CBM well in Galilee basin of Australia and Qinshui basin of China, this study screened the logging related parameters of gas content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n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gas content and logging parameter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theory, this study not only established a nonlinear prediction model of CBM gas content and logging parameters through the network training and prediction, but also analyzed the error of the two methods and discussed their applicability.【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94-98)【关键词】煤层气;测井;煤层含气量;多元线性回归;BP 神经网络;参数选择;适用性【作者】唐颖;李乐忠;蒋时馨;张滨海;仲米虹;孙玉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 100027;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 100027;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 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27;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技服钻采工程研究院,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TE132含气量是进行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9a7d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e.png)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谢英刚;秦勇;叶建平;潘新志;高丽军;段长江【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件,探讨致密气藏成藏特征.认为太原组主力煤层(8+9煤)和山西组主力煤层(4+5煤)是主力烃源岩,受紫金山构造岩浆作用影响,局部区域热演化程度进入干气阶段,为区内致密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岩相古地理和成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本溪组向上到石千峰组,古地理环境由海变陆,频繁震荡的水体形成了多期次、多层位的储集体,潮汐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粒度粗的砂体为优势致密储层,由北向南优势储层逐渐减少;砂岩储层总体孔渗性差,后期溶蚀作用对深部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煤岩、砂岩垂向组合决定了致密砂岩气藏的运聚模式,区内发育“源储接触”的原地匹配型气藏和受储层和运移通道双重控制的异地匹配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受断层和陷落柱影响而形成的微裂缝是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6(041)001【总页数】11页(P181-191)【关键词】煤系地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成藏模式【作者】谢英刚;秦勇;叶建平;潘新志;高丽军;段长江【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近年来,深部煤系地层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1-4]。
中国煤层气资源
![中国煤层气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df7335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5.png)
中国煤层气资源叶建平;唐书恒【期刊名称】《中国煤层气》【年(卷),期】1998(000)002【摘要】1995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全国各省煤田地质局开展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
1996年至1998年接着进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研究。
这是在四十多年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和煤田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最新的煤层气资源量。
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和部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扼要阐述了全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
本次计算结果:含气量大于4m3/t,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4.34万亿m3。
我国煤层气资源蕴藏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西部,东北和西北聚气区煤层气资源量较少.目标区煤层气资源丰度相对较高,>1.5亿m3/km占54%,但多为1.5-3.5亿m3/km2之间,最高仅为8.77亿m3/km2。
在深度分布上以1500m以浅深度内煤层气资源量为主;由于以往勘探深度较浅,预测储量的比例低。
结果表明,华北聚气区煤层气资源巨大,资源丰度较高,目标区规模较大,大型目标区数量多,华南目标区资源规模小。
大、中型目标区局限于黔西、滇东、川南、黔北等西部地区,而且目标区的资源丰度低,平均约0.97亿m3/km2。
而煤层埋深较浅。
东北聚气区的目标区规模偏小。
但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
西北聚气区总的特点是目标区以小型为主,面积小,资源量少,资源丰度高。
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淮南煤田。
【总页数】4页(P25-28)【作者】叶建平;唐书恒【作者单位】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课题组,中煤第一勘探局,河北邯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3.1【相关文献】1.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增产措施 [J], 李净红2.难动用煤层气资源的高产开采技术研究——论煤层气资源的特殊性及其开发工程中的“窗-尾效应” [J], 杨陆武3.中国煤层气资源量及分布 [J], 毕彩芹4.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区块评价方法讨论——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J], 高福亮;鲁红峰;王海鹏5.中国长焰煤物性特征及其煤层气资源潜力 [J], 简阔;傅雪海;王可新;张玉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64c22260722192e4536f658.png)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叶建平1,2 彭小妹1 张小朋3(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3.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摘 要:通过研究近几年沁水盆地煤层气的资源、地质、储层成果,剖析山西组3号煤层和太原组15号煤层性质差异及其根源,分析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状况,进一步论述了当前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投入工程量最多、研究程度最高、产量最大的盆地。
提出沁水盆地已经具备作为整装特大型天然气田开发的条件,应该集中力量加快3号煤层煤层气勘探力度,积极研发15号煤层煤层气开发技术,争取到“十二五”末,煤层气探明储量达到8000亿m 3,建成年产量50亿m 3煤层气生产基地。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田煤层气勘探开发Exploration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of C oalbed Methanein Qinshui Basin of Shanxi ProvinceY e Jianping 1,2,Peng X iaomei 1,Zhang X iaopeng 3(1.China United C oalbed Methane C orporation Ltd. 2.C oalbed Methane S pecializedC ommittee ,China C oal S ociety 3.Downhole Service C om pany of Zhong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 )Abstract :The authors think that Qinshui Basin is the cradle of China ’s C 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s als o the largest C BM production basin in China ,where we conducted m ore research and made m ore en 2gineering w ork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fter studying C BM res ources ,geological conditions ,reserv oir achievements in Qinshui Basin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 ource between coal seam 3of Shanxi formation and coal seam 15of T aiyuan formation and the condition of C BM exploration ,develop 2ment and production.We should focus on accelerat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exploration of coal seam 3,im prov 2ing the proportion of C BM proven reserves and actively mak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C B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w o main coal seams in the same pace.It is estimated that C BM proved reserves shall reach 800billion cubic meters and construct the C BM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an 2nual production v olume of 5billion cubic meters by the end of “the twelfth 2five Y ear Plan ”.K eyw ords :Qinshui basin ;C BM field ;C 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1 问题的提出山西沁水盆地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煤层气资源,拥有四分之一煤层气矿权登记面积,拥有90%探明地质储量,现有产气量占全国煤层气产量的93%。
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序列划分初探
![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序列划分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226f15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a.png)
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序列划分初探
赵靖舟;时保宏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5(025)001
【摘要】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是探索煤层气成藏规律、进行煤层气资源和选区评价、制定科学的煤层气勘探程序、提高煤层气勘探成功率的基础.中国煤层气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富集单元研究对中国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尤为重要.据煤层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我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系列,将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含气区、含气盆地、富气区、富气带和煤层气藏(田)五级.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赵靖舟;时保宏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
【相关文献】
1.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及富集区类型划分 [J], 王晋;王传格;夏鹏;孟艳军;李琨杰;闫涛滔
2.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 [J], 徐刚;李树刚;丁洋
3.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 [J], 闫宝珍;王延斌;丰庆泰;杨秀春
4.韩城矿区煤层气富集带划分研究 [J], 郑重;王晓刚
5.沁水盆地南部变质变形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区划分 [J], 卫明明;琚宜文;薛传东;侯泉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be88df8770bf78a652954d5.png)
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 GY OF CHINAVol.12No.1Mar.2000第12卷1期2000年3月作者简介:曹立刚,男,高级工程师,煤层甲烷气开发中心主任。
收稿日期:1999—09—13编辑:葛晓云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曹立刚,郭海林,顾谦隆(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110011)摘要:煤层气井必须进行排水降压,才能达到产气的目的。
而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又受控于储层特性并由排采时的各参数所制约,只有掌握产气量与这些参数的关系才能制定合理的开采工作制度。
本文利用铁法D T3井资料研究了在供气条件具备时,排采中产气量、排水量、井口压力和液面深度间的关系,提出了井底压力的作用及估算方法,将有利于煤层气井生产过程的认识和合理开发。
关键词:煤层气;排采;参数关系;井底压力中图分类号:P618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77(2000)01—0031-05排采是煤层气井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排采中必须测定各项排采参数,通过对排采参数的分析,建立排采参数间的关系,是极其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它将成为掌握排采特征,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的基础。
铁法煤田大兴区D T3井在完井和压裂以后,连续进行了479天的排采,总计产气量15019万m 3,排水1128万m 3,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现将该井排采时各排采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做法初步总结,供参考。
1排采中应测定的参数排采工作应测定的参数一般为:产气量、排水量、井口套压、液面深度、系统压力、气温、水温、气体成份、水成份、固体携出物和携出量、油嘴直径、抽油机特征数(如冲程、冲次、工作时间和功能图等)等。
其中:系统压力和气温用于标准方气量的换算;气体成份用以确定气体质量以及判断产气层位;水成份用以确定压裂液排出情况及指示水的来源;根据固体携出物和携出量判断井的工作状况;抽油机特征数用以了解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况等等。
因此参数中经常直接影响产气量的参数为排水量、井口套压和液面深度。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下一步勘探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下一步勘探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c6e2da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7.png)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下一步勘探方向叶建平;侯淞译;张守仁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22(50)3
【摘要】基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项目、煤层气田生产现状以及科研技术成果的调研资料,分析了煤层气田稳产、提产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深层煤层气取得勘探突破的地质条件和潜力,支撑上述两方面进展的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以及相配套的井网优化、排采技术。
结果认为,我国煤层气田稳产、低产井提产综合治理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有四类,包括增加新层、调整开发方案扩大产量规模、水平井嵌入加密井网、老井增产改造技术。
提出了“煤层气水平井+技术体系”概念,即水平井钻完井+套管分段压裂+无杆泵排采技术组合体系,强调在井网优化部署、钻完井、压裂工艺和排采技术设备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匹配。
界定了深层煤层气涵义,深层煤储层一般存在游离气,临界深度受地层温度梯度和压力影响。
指出深层煤层气、低阶煤煤层气是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重点领域和方向。
【总页数】8页(P15-22)
【作者】叶建平;侯淞译;张守仁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P168.11
【相关文献】
1.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2.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近年来勘探主要成果与下一步勘探方向
3.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十三五”发展方向
4.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5.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 - 吴 见
![3.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 - 吴 见](https://img.taocdn.com/s3/m/7159a8e84afe04a1b071de1f.png)
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评价——以沁水盆地为例吴见1吴建光1叶建平1 唐书恒1熊德华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摘要: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煤层气潜力评价和有利目标区优选。
本文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资源条件、储层条件和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体系,力求影响因素选取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影响因子选取的代表性和实际可行性,并以沁水盆地为例进行评价,认为沁水含气区带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为优级区块主要集中在沁南地区,并将不同评价单元划分成四个级别。
关键词:煤层气;层次分析法;潜力评价;沁水盆地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TakingQinshui Basin as an exampleWu Jian1Wu Jianguang1Ye Jianping1Tang Shuheng2Xiong Dehua1(1.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rporation Ltd. Beijing 100011;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Abstract: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a multi-level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at may use in the CBM potential evaluation and favorable area optimization.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 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model with AHP by the consideration of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resource condition, reservoir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ensured integrity and pertine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presentation and actual feasibility of influencing indices. This article took the Qinshui Basin as a example and came to a conclusion that Qinshui gas bearing area the best CBM resource exploration potentiality blocks mainly concentrates o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and divided assessment units into four ranks.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AHP; Potentiality Evaluation; Qinshui Basin项目成果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晋陕蒙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编号:1212010813076)资助。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4a0f7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2.png)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姜文利;叶建平;乔德武【摘要】多分支水平井是开采煤层气的重要手段.多适用于中、高煤阶煤层,煤层机械强度较高,力学性质稳定;地质条件要求埋深适中,煤层厚度适中,横向连续稳定分布,煤层中夹矸不发育,构造稳定,避开断层和破碎带.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最主要的优点表现在,单井产气量高、采收率高、生产周期短、井场占地面积少.不同地质条件需采用不同井型多分支水平井,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同.【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0(019)001【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煤层;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作者】姜文利;叶建平;乔德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21 我国多分支水平井应用现状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应用于煤层气始于20世纪初,美国CDX公司在试验成功后迅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推广应用。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又称羽状水平井,是指一个或两个主水平井眼盘侧再侧钻出多个分支井,能够穿越更多的煤层割理裂缝系统,最大限度地沟通裂缝通道,增加泄气面积,使更多的气体进入主流道,提高单井产气量。
煤层其多分支水平井一般由工程井和生产井组成一个翼,工程井包括直井段、造斜段和水平段,水平段包括主支和分支;生产井为直井,在煤层段造洞穴,并与水平段连通。
在一个工程井中可以沿不同方向布置2~4个翼。
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引进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以后,中石油、中联煤等多家公司在沁水盆地、韩城区块、保德区块等地区进行试验,成功率高钻井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地区。
过去几年多分支水平井完井数量节节上升(图1)。
2005年、2006年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引入中国的初期,处于摸索期,不成功的井较多。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4fd4f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1.png)
滇东黔西多煤层地区煤层气“层次递阶”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构建吴财芳;刘小磊;张莎莎【摘要】针对滇东黔西多煤层、高地应力和构造复杂等地质特点,在明确提出煤层气地质选区过程中的有利区、甜点区和甜点段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3者之间“层次递阶”的关系.有利区指从滇东黔西的众多次级向斜中优选有利向斜,甜点区指从有利向斜中优选煤层气开发“靶区”,甜点段是在煤层气开发“靶区”内从垂向上优选组合层段.针对研究区次级向斜多,勘探程度差异大,许多参数无法统一的特点,在有利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量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和地质资源丰度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和高地应力的特点,在甜点区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断层分维值、构造曲率及埋深相结合的关键指标,断层分维值为一票否决指标;针对研究区多煤层发育,易诱发层间干扰的特点,在甜点段优选指标体系中提出了煤体结构、临界解吸压力差和储层压力梯度差相结合的关键指标,煤体结构为一票否决指标;并在各个阶段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最终构建了针对研究区特点具有区域特色的煤层气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8(043)006【总页数】7页(P1647-1653)【关键词】滇东黔西;有利区;甜点区;甜点段;指标体系【作者】吴财芳;刘小磊;张莎莎【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我国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十分丰富,达36.81×1012m3[1-3]。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34ed6e48d7c1c708a1455d.png)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 ,受地下水承压 、 生烃增压和构造应力的影响 ,在成藏过程中煤储层 常出现超压现象 。美国圣湖安等煤盆地目前煤储 层仍保持超压状态 ,此时煤储层的地层压力不仅高 于上覆地层 (顶板) ,也高于下伏地层 (底板) ,煤层 的顶板和底板对煤层气的保存都起作用 ,一般认为 顶板的作用更为显著 ,我们这里研究的也主要是顶 板。
(潞安矿务局 ,山西长治 046204)
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 ,煤层气的封存主要取决于煤层气富集区的构造及盖层岩性 。通常情况下 ,压 性断层可使煤层甲烷增多 ,张性断层使其降低 。但在远离张性断层面的两侧 ,一般形成两个对称的平行条带状 构造应力高压区 ,使得煤层甲烷含量相对升高 ,成为阻止煤层甲烷进一步向断层运移的天然屏障 。背斜构造的 中和面以上及向斜构造的中和面以下常会出现煤层甲烷的富集 。依据煤层气盖层的排驱压力 、渗透率等值 ,盖 层可分为屏蔽层 、半屏蔽层和透气层 ,它们在不同的构造发育区 ,其封盖性能不同 ,由此可划分出 9 类不同的构 造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 。平顶山矿区的实例分析表明 : Ⅰ类组合煤层气含气性最好 ,其次为 Ⅱ类 、Ⅳ类 、Ⅴ类 ,其 它类型含气性最差 。
盖层 (顶板) 对煤储层气体的封闭作用有三种 机制 :毛细管封闭 、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 。毛细 管封闭和压力封闭可以阻止气体运移 ,烃浓度封闭 主要阻止气体的扩散 。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排驱压力 ,压力封闭能力受控于渗透 率 ,而烃浓度封闭能力与扩散系数关系密切 ,参考 常规天然气盖层的评价指标 ,我们将煤储层封盖层 划分为屏蔽层 、半屏蔽层和透气层 (表 1) 。根据前
< 50
微
透气层
< 011
江西煤矿区煤层瓦斯风化带的划分方法
![江西煤矿区煤层瓦斯风化带的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d9f322482fb4daa58d4b81.png)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地表分布的一种矿产 资源。我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其面积约有104× 104 hm2。泥炭总储量为124.8亿t(按含水量40%计 算)[1]。据地质部门勘测,陕西省的泥炭储量有10 万余t,主要分布于陕北榆林地区[2]。
大量资料表明,泥炭中的蛋白质、腐植酸、脂肪、 微量元素等均能被植物、畜禽所利用,可作为肥料、
c. 以瓦斯成分为指标的划分方案,对煤层气 资源经济技术评价所涉及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够。
为合理利用煤层气资源,在2002年颁发的《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3“1中,提出了“当发现勘查区 内主要可采煤层的甲烷含量等于和大于8 m3/t时, 应选择钻孔对主要煤层进行试井,测试煤层的渗透 率、储层压力及地应力,并采取煤心进行含气量的测 定,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和吸附试验,以获得煤层甲烷 地面开发可能性数据”,在这一评价中煤层气的资源 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据。为能准确估算煤层气的 资源量,就必须要圈出无利用价值的瓦斯风化带范 围,而以瓦斯成分为划分风化带指标的方案,则不能 做到这一点,反而将一些瓦斯含量大于8 m3/t的块 段划入到了风化带内,这显然不妥。
江西南昌 33000l;3.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攀枝花617066)
摘要:依据江西省46个勘查区252个煤样的测试成果,提出了以瓦斯含量作为划分煤层瓦斯风化
带的主要指标。并以丰城矿区石上井田为例,提出了确定瓦斯风化带的方法。
关键词:煤层;瓦斯风化带;划分方法;丰城矿区
埘撕memod 中图分类号:P618.11 of文c献o删标识g码舔:堋A 矧k而略zo班of coal倒嘶l唱捌iII腼m函 (1.zk 22.27胁“孵zi色P册聊,i珊舵旷Yu谢脚alCil嘞胁.1锄i1加1蕾in澍lG,C;蝴WA∞N出G姆,‰Iy嘶矗砒2毋。MⅡrWEeI;口K懒He—,rnn五gin373帆30030413,0蕊09讹,;吼i胍;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58299d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0.png)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
叶建平;郭海林;武强;刘军伟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31)2
【摘要】分析了铁法盆地构造形态、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 ;研究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赋存规律 ,并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 .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向斜盆地中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煤系地层和煤层 ,煤系地层是一个含水层 ,其顶底部含全区分布的隔水层 ,上覆上白垩统含水层 ,有利于煤层气聚集 .侧向上 ,地下水由浅部补给 ,在深部形成滞流 ,在西部煤层分叉尖灭带和相变带附近 ,形成高势能储层 ,因此 ,盆地西部的大兴井田及大隆到大明井田将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 .
【总页数】4页(P204-207)
【关键词】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产能预测;水文地质;沉积环境
【作者】叶建平;郭海林;武强;刘军伟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东北煤田地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二连盆地群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以霍林河盆地为例 [J], 韩兵;张明;刘旺博
2.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分析 [J], 黄孝波;赵佩;董泽亮;郭曼;钱铮;刘建军
3.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创新模式研究 [J], 潘泽伟;冯晴;吴财芳;刘冲
4.海拉尔盆地伊敏凹陷煤层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J], 李玲;姚海鹏;李文华;吕伟波;斯琴毕力格
5.海拉尔盆地伊敏凹陷煤层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J], 李玲; 姚海鹏; 李文华; 吕伟波; 斯琴毕力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区域地质特征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区域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534e56c25c52cc58bd6be4b.png)
图 3 3 # 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3 # 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 、粉砂质泥岩 ,局部为细 、 中砂岩 ;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 。 泥岩作为煤层顶 、 底板封盖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与聚集 。 15 # 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上部 ,煤层较稳定 ,厚度为 薄 — 中等 ,介于 0 .80 ~ 6 .17 m ,平均为 3 .21 m ,纯煤 厚度介于 0 .80 ~ 5 .64 m 。 煤层结构为简单 — 复杂 ,一 般含夹矸 1 ~ 2 层 ,厚度为 0 .10 ~ 0 .25 m 。 15 # 煤层直 接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含钙泥岩(厚 0 ~ 2 .5 m ) ,底 板主要为泥岩 。 K2 石灰岩常常成为 15 # 煤层的直接 顶板 ,造成煤层气运移逸散 ,使煤层气井产水量增加 ,
3 .50% 。 15 # 煤层硫分含量高 ,属于中灰 、高硫煤 ;3 # 煤层 属于低灰 — 中灰 、低硫煤 。 PH1‐009 井 3 # 煤层测试结 果 :原煤水分为 1 .53% ,灰分为 14 .44% ,挥发 分为 7 .34% ,固定碳含量为 92 .66% ,全硫含量为 0 .44% ,
1 区域地质特征及煤储层特征
1 .1 区域地质特征 1 .1 .1 含煤地层特征 潘河煤层气田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 叠统山西组 。 上覆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 、石 千峰组和第四系 ,下伏石炭系本溪组和奥陶系 。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河流相碎屑岩沉积地层 ,厚度
第 31 卷第 5 期 大 气 田 巡 礼
·3·
排水时间延长 。 1 .1 .4 煤层埋深 3 # 煤层埋深较浅 ,为 266 ~ 544 m ,一般深度在 400 m 左右 ,自南向北煤层深度呈增大趋势 。 3 # 煤层 下距 15 # 煤层 84 ~ 88 m 。 1 .1 .5 裂隙发育特征 3 # 、15 # 煤层煤体结构以原生煤结构为主 。 仅在 3 # 煤层底部有时见 1 m 厚的软煤分层 ,呈粒状和鳞片 状结构 。 煤层的构造裂隙和内生裂隙发育 。 煤层中存在多 组规模大小不一的裂隙 。 据 PH1‐009 井煤岩描述结 果 ,煤层内生裂隙密度为(6 ~ 15)条 /5 cm ,外生裂隙密 度为(1 ~ 3)条/5 cm 。 外生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薄膜 ,裂 隙面呈紧闭状态 。 根据煤矿井下观测结果 ,潘庄矿区煤层裂隙主要 有 3 个裂隙系 ,每个裂隙系各有 2 组走向垂直或近于 垂直的裂隙组 。 其走向分别为 :第一裂隙系 ,10° ~ 20° 和 110° ~ 120° ;第二裂隙系 ,40° ~ 50°和 130° ~ 140° ;第 三裂隙系 ,60° ~ 70°和 150° ~ 160° ,其中以走向 150° ~ 160°的裂隙系最为发育 ,其余 2 组 110° ~ 120° 、130° ~ 140°次之 。 走向 110° ~ 120°的裂隙与区内褶皱轴近于 垂直 ,其他裂隙走向与褶皱轴斜交 。 1 .1 .6 煤岩学特征和煤质特征 宏观煤岩特征 :3 # 煤层为黑色 ,金刚光泽 、丝绢光 泽 ,条带状和均一状结构 ;半亮型煤 ,以亮煤为主 ,次为 镜煤 、暗煤和丝煤 。 15 # 煤层为黑色 ,金刚光泽 ,条带 状和均一状结构 ;半亮型煤 ,以亮煤为主 ,次为镜煤 、暗 煤和丝炭 。 煤的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 ,其次为镜质组 。 镜 质组含量 :3 # 煤层介于 30 .7% ~ 35 .9% ,15 # 煤层介 于 35 .7% ~ 43 .1% 。 惰质组含量 :3 # 煤层介于64 .1% ~ 69 .3 % ,15 # 煤层介于 56 .9% ~ 64 .3% 。 镜质组含 量 15 # 煤层普遍高于 3 # 煤层 ,惰质组含量 15 # 煤层普 遍低于 3 # 煤层 。 3 # 煤层矿物质含量为 5% ~ 8% ,主 要矿物为黏土 ,少量方解石 。 15 # 煤层主要矿物为黏 土 ,常见黄铁矿 ,少量方解石 ,极少石英 。 该区煤的变质程度高 ,属于无烟煤阶段 。 镜质组 最大反射率 :3 # 煤层介于 3 .59% ~ 3 .70% ,平 均为 3 .65% ;15 # 煤 层 介 于 3 .47% ~ 3 .52% ,平 均 为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_叶建平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_叶建平](https://img.taocdn.com/s3/m/575420fce009581b6bd9eb2f.png)
*本文为原煤炭工业部I 类科研项目(97-415)———《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部分研究成果。
**叶建平,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现从事煤层气、煤田地质勘探研究,与人合著有《中国煤层气资源》,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丙11号。
电话:(0310)7025544。
E -mail :hjhdkt81@public .hdptt .he .cn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田预测说明书》,1981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研究报告,1997年。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 叶建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岳 魏(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秦 勇(中国矿业大学) 林大扬(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叶建平等.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天然气工业,1999;19(5):9~12 摘 要 1995~1998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
结合该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个聚气区、30个聚气带和115个目标区;同时,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个指标,对聚气带和目标区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将聚气带划分为3类8型,目标区归纳为3类9型。
研究表明:中国煤层气的有利聚气带和目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华北聚气区以大、中型含气目标区为主,富气目标区的数量也较多;东北聚气区以中—小型含气和富气目标区为主,有大型含气区分布;西北聚气区全由小型目标区构成,但富气目标区相对较多;华南聚气区内目标区类型构成较为均衡,主要为中—小型目标区,低气目标区数量极多,大型目标区全部位于其西部的川南—黔北和滇东—黔西聚气带,而大型富气区仅在滇东—黔西聚气带有所分布。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分级方案探讨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分级方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48f35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e.png)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分级方案探讨康永尚;孙良忠;张兵;顾娇杨;毛得雷【摘要】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煤阶和地区的煤储层渗透率数据,显示国外相同煤阶煤储层的渗透率要比我国高1~2个数量级,且我国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整体上差异不大.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性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强度和构造史及与其伴随的流体活动史决定的煤体结构、割理发育程度和割理充填状况等因素控制,高应力、复杂煤体结构和割理充填,是中国低渗透煤储层的基本成因机理.基于我国煤储层渗透率分布特点和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单井产量的分析,将有效煤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定为0.01×10-15 m2,按渗透率将有效煤储层划分为低渗(k=0.01×10-15~0.1×10-15 m2)、中渗(k=0.1×10-15~0.5×10-15 m2)、中高渗(k=0.5×10-15~1×10-15 m2)、高渗(k=1×10-15 ~5×10-15 m2)和超高渗(k>5×10-15m2)5个等级,煤层气井的实际产量除受渗透率影响外,还受到煤层厚度、含气量、压裂参数、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含水性和排采工作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低渗煤储层(k=0.01×10-15~0.1×10-15 m2)经合理配套的压裂技术和排采方案仍可获得理想的产气量.%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ranks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show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same coal rank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a,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different coal ranks is insignificant.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amplitude of in-situ stress,and by coal body structure,cleat density and cleat filling due to tectonic evolution and related fluids activities.High in-situstress,complex coal body structureand highly filling status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to be low in China.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eability of coalbed reservoirs and related gas production rates,the effective coalbed reservoirs are defined as k>0.01×10-15 m2 in China and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including low permeability (k =0.01 × 10-15-0.1 × 10-15 m2),medium permeability (k=0.1 × 10-15-0.5×10-15 m2),medium-high permeability (k=0.5×10-15-1 ×10-15 m2),high permeability (k =1 ×10-15-5×10-15 m2) and super high permeability (k>5 × 10-15 m2).The actual production level of CBM wells are affected,besides permeability,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thickness of coals,gas content,fracturing parameters,geological structure,the aquosity of coal measures and drainage schedule.With the progress of CBM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in China,low permeability coal reservoirs with k=0.01 ×10-15-0.1 ×10-15 m2 can achieve an ideal gas production rate.【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z1【总页数】9页(P186-194)【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割理;地应力;产气量;储层分级【作者】康永尚;孙良忠;张兵;顾娇杨;毛得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分公司,北京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非常规油气分公司,北京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95;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6.8万亿m3,可采资源量10.9万亿m3,其中埋深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m3,具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有利区可采资源量4万亿m3,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盆地北部和准噶尔盆地南部[1]。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4d90a49f7ec4afe04a1df26.png)
第3卷第3期 中国煤层气 V o113N o13 2006年7月 CHI NA C OA LBE D METH ANE July 2006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傅小康1 霍永忠2 叶建平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2.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我国低阶煤中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低阶煤煤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阶煤煤层气开发来说,寻找煤层气富集区是开发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
关键词:低阶煤 煤层气 富集模式Study on C BM Enrichment M ode of Low Rank C oal in ChinaFu X iaokang1,Huo Y ongzhong2and Y e Jianping2(1.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Beijing100083;2.China United C oalbed Methane C o.Ltd.,Beijing100011)Abstract:China has rich C BM res ources in low rank coal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such res ources.K ey factors of development are to find out the C BM enriched zones.Analysis on tw o low rankcoal basins respectively from the US A and China has helped to summarize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C BM enrichedzones and five m odes of C BM enrichment.K eyw ords:C oalbed methane;low rank coal;enrichment m odel1 引言低阶煤是煤化作用早期阶段形成的产物,通常指碳含量低、挥发份高、发热量较低的褐煤、长焰煤和不粘煤,也包括部分弱粘煤,R o一般在017%以下。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6115ab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0.png)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
【年(卷),期】2006(011)003
【摘要】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解剖,总结出影响低阶煤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封堵,而构造、岩性和水动力是形成煤层气封堵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即背斜模式、构造-水动力模式、构造-岩性模式、岩性-水动力模式和岩性模式.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低阶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与成藏模式分析 [J], 刘大锰;王颖晋;蔡益栋
2.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J],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
3.黄陇煤田低阶煤层气高渗富集区优选预测及开发建议 [J], 申小龙;蔺亚兵;刘军;杨东峰
4.三塘湖盆地低阶煤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 [J], 涂志民;王兴刚;车延前;张士钊;李鹏;
曹志雄
5.低阶煤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J], 罗忠琴;刘鹏;孟凡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煤层敢聚集区带划分
![中国煤层敢聚集区带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9bcb6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9.png)
中国煤层敢聚集区带划分
叶建平;岳魏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1999(019)005
【摘要】1995-1998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
结合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所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个聚气区、30个聚气带和115个目标区;同时,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上指标,对聚气带和目标区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将聚气带发为3类8型,目标区归纳为3类9型。
研究表明:中国煤层气的有利聚和目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叶建平;岳魏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6
【相关文献】
1.太原西峪煤矿9号煤层带压开采危安区的划分 [J], 吴慧芳;段水云;荆庆年
2.中国天然气聚集与分布新认识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J], 李君;吴晓东;杨柏松;杨慎;刘艳;林世国
3.准噶尔盆地不同类型天然气有利聚集区,带划分 [J], 范光华
4.煤层上覆含水层受采煤影响的区带划分 [J], 雷崇利;常青;李炳宏
5.中国大陆区煤层气盆地划分原则与方案探讨 [J], 赵靖舟;宋立军;时保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大陆煤层气盆地双层次类型划分
![中国大陆煤层气盆地双层次类型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24a4be0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9.png)
中国大陆煤层气盆地双层次类型划分宋立军;赵靖舟【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年(卷),期】2009(037)010【摘要】查明煤层气盆地类型是确切了解煤层气盆地成藏条件优劣和科学进行煤层气战略开发的关键.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控制因素出发,采用盆地原型及其迭加改造分析方法,研究了聚煤盆地的时空演化及后期改造特征,结果表明:煤层气盆地内煤层气富集成藏受盆地聚煤期及后期改造类型的控制;煤层气盆地有克拉通内盆地、克拉通边缘或中间陆块盆地、坳陷盆地、裂陷盆地、前陆盆地5种聚煤盆地类型,有断褶热力改造型、断褶改造型、断褶埋藏改造型、断褶埋藏热力改造型、断褶剥蚀改造型、断块改造型、断块埋藏改造型、断块热力改造型、断块埋藏热力改造型等9种改造类型.根据"聚煤盆地原型+改造类型"的煤层气盆地双层次分类方案,将我国64个煤层气盆地划分为23种煤层气盆地组合类型.【总页数】5页(P100-104)【作者】宋立军;赵靖舟【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影响因素及富集区类型划分 [J], 王晋;王传格;夏鹏;孟艳军;李琨杰;闫涛滔2.煤层气成藏机理及气藏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例 [J], 李勇;孟尚志;吴鹏;牛鑫磊3.含油气系统层次类型划分及评价方法--以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为例 [J], 王志高;徐怀民4.中国大陆区煤层气盆地划分原则与方案探讨 [J], 赵靖舟;宋立军;时保宏5.山西中南部盆地立地区立地类型的划分——山西立地类型划分与造林模式研究(Ⅸ) [J], 雍鹏;邝立刚;梁守伦;王国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原煤炭工业部I 类科研项目(97-415)———《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部分研究成果。
**叶建平,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现从事煤层气、煤田地质勘探研究,与人合著有《中国煤层气资源》,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丙11号。
电话:(0310)7025544。
E -mail :hjhdkt81@public .hdptt .he .cn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田预测说明书》,1981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研究报告,1997年。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 叶建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岳 魏(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 秦 勇(中国矿业大学) 林大扬(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叶建平等.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天然气工业,1999;19(5):9~12 摘 要 1995~1998年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进行了新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工作。
结合该次研究评价结果,综合考虑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地域分布等四方面因素,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个聚气区、30个聚气带和115个目标区;同时,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个指标,对聚气带和目标区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将聚气带划分为3类8型,目标区归纳为3类9型。
研究表明:中国煤层气的有利聚气带和目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聚气区和华南聚气区;华北聚气区以大、中型含气目标区为主,富气目标区的数量也较多;东北聚气区以中—小型含气和富气目标区为主,有大型含气区分布;西北聚气区全由小型目标区构成,但富气目标区相对较多;华南聚气区内目标区类型构成较为均衡,主要为中—小型目标区,低气目标区数量极多,大型目标区全部位于其西部的川南—黔北和滇东—黔西聚气带,而大型富气区仅在滇东—黔西聚气带有所分布。
主题词 煤成气 资源评价 勘探区 改造控制 成煤期 含气量 分布 类型 规模 关于常规天然气聚集区带的划分,前人研究成果卓著,尤其是戴金星院士等(1996)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天然气聚集带、聚集区和聚集域的涵义、意义与分类,总结了国内外该方向的研究状况〔1〕。
就煤矿瓦斯而言,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1992)基于全国1982对矿井瓦斯地质资料,从矿井地质、瓦斯地质和煤矿安全角度出发,在华北、东北、西北和华南划分出20个瓦斯区和88个瓦斯带〔2〕。
8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起了被地质界广泛采用的煤炭资源区划方案,此方案主要体现于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第二次及第三次煤田预测的有关研究成果中***。
其中,第三次煤田预测(1997)将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划分为四级,包括5个赋煤区、85个含煤区、534个煤田及若干个勘探区(井田)或预测区。
近年来,国内专家对煤层气有利区带划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例如,张新民等(1991)以含煤区为单位,将我国煤层气主要赋存地区划分为11个Ⅰ类远景区、21个Ⅱ类远景区和若干Ⅲ类远景区〔3〕。
上述成果,为建立统一的煤层气区划方案,进而指导全国煤层气勘探开发部署奠定了基础。
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原则与方案在煤层气区划研究中,首先应该考虑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资源的特殊性。
同时,煤层气资源区域分布规律与煤炭资源分布密切相关,故在全国煤层气区划中无疑应考虑全国赋煤区区划的类型和特征。
基于以上认识而认为,构造、聚煤期、煤层含气性及其地域分布等4方面因素应是进行我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所要考虑的基本地质条件。
1)构造因素:我国东西向的天山—兴蒙、祁连山—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和贯穿我国南北的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哀牢山构造带,是决定我国大地构造格局的区划性构造带,构成了我国大陆东北、华北、西北、华南、滇藏5个聚气区的地质边界。
在此·9 ·格局中,二级或三级构造单元限定了聚气带的分布,更次级的构造单元奠定了煤层气目标区的构造基础。
2)聚煤期:在聚气带划分中,强调以某一聚煤期为主,兼顾多纪聚煤作用的实际。
例如,在东北聚气区中,三江—穆凌河聚气带以早白垩世煤储层为主,松辽—辽西聚气带以早白垩世和第三纪煤储层为主,而浑江—红阳聚气带则以石炭—二叠纪煤储层为主。
3)煤层含气性:含气量高于4m3/t的煤储层才可能有煤层气开采的商业价值。
因此,煤层含气量普遍低于4m3/t的矿区或煤田不作为聚气带或目标区看待。
在同一构造背景和聚煤期内,考虑含气量高低的区域分布,区划煤层气聚气带。
但是,在某些煤层气地质条件下,不同构造单元和聚煤期的单元可以合并成一个聚气带。
例如,柴北—祁连聚气带由柴北早—中侏罗世和祁连石炭—二叠纪两个含煤区构成,原因在于两区相邻,煤层含气性普遍较低,富气地段星散分布,因此将其合并为一个带。
4)地域因素:为便于煤层气资源的行政管理和勘探、开发及利用规划,在区划中必须考虑行政区划因素。
譬如,浑江—红阳聚气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但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辽宁省和吉林省,因此将包括该区的华北地台东北部分划归东北聚气区。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笔者提出了“中国煤层气区划方案”,将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为聚气区、聚气带、目标区三级,共包括5个聚气区、30个聚气带和115个目标区。
煤层气聚集区带特征1.东北聚气区以大兴安岭为界,聚气区东部分布着三个聚气带:①三江—穆棱河聚气带,包含鹤岗、集贤—绥滨、鸡西、勃利、双鸭山5个目标区,以下白垩统含煤地层为主,含气性较好;②松辽—辽西聚气带,以下白垩统和第三系煤为主,包括铁法、阜新、沈北、抚顺4个煤层气目标区,含气性较好,但聚气带中石炭—二叠系煤层含气量低;③浑江—红阳聚气区,以石炭—二叠系煤层为主,包括红阳和浑江两个目标区,含气性相对较好。
聚气区西部晚中生代断陷盆地群中赋存着下白垩统含煤地层,煤级低、含气量小,煤层气资源普遍贫乏,目标区及聚气带不能成立。
东北聚气区虽然只有三个聚气带,但其经济地理条件优越,煤层气资源较丰富,煤层气勘探研究基础较好,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2.华北聚气区该聚气区以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为主,有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大地构造上大致相当于华北地台。
应予指出,华北聚气区北界东段的界线与华北地台的北界并不吻合,而是与华北赋煤区的北界一致,目前的划分主要从资源的行政区划管理和开发角度考虑,参照了华北赋煤区北部边界。
根据次级构造单元和煤层气赋存特点,华北聚气区可进一步细分为14个聚气带和51个目标区。
该聚气区中,京唐、太行山东、鄂尔多斯东缘、徐淮四个聚气带的含气性最好,华北北缘、冀中平原、沁水、大同—宁武、渭北、鄂尔多斯西部、桌贺、豫西等聚气带的含气性居中,而霍西、豫北—鲁西聚气带的含气性较差。
此外,全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有前景的目标区也多分布于华北聚气区,如阳泉—寿阳、潞安、晋城、霍东、府谷、吴堡、韩城、乡宁、离柳—三交、三交北、开滦、大城、焦作、安阳—鹤壁、峰峰、荥巩、平顶山、淮北、淮南等,这使得该聚气区成为我国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3.西北聚气区该聚气区的地理分布范围与西北赋煤区基本一致,包括3个聚气带和10个目标区:①柴北—祁连聚气带含靖远宝积山、窑街海石湾、西宁、木里、鱼卡5个目标区,目标区分布星散,面积及煤层气资源量皆小,基本上无经济意义;②准南聚气带含乌鲁木齐—老君庙、乌鲁木齐—白杨河、阜康—大黄山和艾维尔沟4个目标区,是本区煤层气主要相对富集带;③塔北聚气带含俄霍布拉克1个目标区。
西北聚气区中—下侏罗统煤层的煤级总体上较低,多为长焰煤,煤层含气性一般较差,西北的其它含煤区由于煤层含气量小于4m3/t,均未被列入聚气带或目标区范围。
4.华南聚气区该聚气区在构造上相当于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带的范围。
扬子地台区主要发育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范围广、煤层稳定、含煤性好,尤其是上扬子地区煤层含气性较好。
该聚气区包括10个聚气带和43个目标区,煤层气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于川、黔、滇三省,以滇东—黔西聚气带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资源丰度最高,其次为川东聚气带、川南—黔北聚气·10 ·带,而湘中—赣中、上扬子北缘、下扬子北缘、黔桂、东南、楚雄—渡口、台湾等聚气带煤层气资源在总体上较为贫乏,目标区规模小,气资源丰度低,不具经济开发价值。
5.滇藏聚气区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滇藏地槽褶皱区,地跨西藏、滇西、川西及青海南部,聚煤期多,煤产地分布零星。
煤田勘探程度低,缺乏钻孔煤心含气量资料。
据25对矿井的瓦斯资料,所有现采矿井全为低沼矿井,煤层气资源贫乏,无经济意义。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类型1.聚气带类型聚气带类型采用评价面积和资源丰度两个指标进行划分。
依据聚气带评价面积—煤层气资源量—《天然气储量规范》国家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评价面积分别采用1000km 2和4500km 2、资源丰度采用0.5×108m 3/km 2和1.5×108m 3/km 2的界线作为划分标准,将全国30个聚气带划分为3类8型(表1、图1)。
图1表明,我国煤层气聚气带评价面积与资源丰度之间关系相当离散,反映出我国聚气带类型的多样性特征。
我国聚气带类型在区域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缺乏大型低气带。
大型富气带有2个,主要是华南西部地区的滇东—黔西聚气带,而华北鄂尔多斯东缘聚气带平均资源丰度为1.52×108m 3/km 2,仅达表1 中国煤层气聚气带类型划分方案资源丰度(108m 3/km 2)评价面积(km 2)大型:超过4500中型:介于1000~4500小型:小于1000富气:超过1.5大型富气带(2)中型富气带(2)小型富气带(4)含气:介于0.5~1.5大型含气带(5)中型含气带(5)小型含气带(5)低气:低于0.5中型低气带(2)小型低气带(5)注:括号内数字为聚气带数量。
图1 中国煤层气聚气带类型散点图到富气带的下限临界标准,且小于1500m 深度的平均资源丰度仅有1.06×108m 3/km 2。
大型含气带有5个,包括沁水、鄂尔多斯东缘、豫西聚气带、川南—黔北聚气带和鄂尔多斯西缘聚气带,它们主要分布在华北聚气区,特别是山西南部和西部、陕西东北部和河南西部,而华南西部川南—黔北聚气带和华北西缘鄂尔多斯西缘聚气带的平均资源丰度仅仅达到含气带的临界标准。
中型富气带全部分布于华北聚气区,为太行山东和徐淮2个聚气带。
中型含气带5个,散布于华北、华南和东北聚气区,在华北聚气区的数量最多,如北部的桌贺聚气带、中部的霍西聚气带和东部的冀中平原聚气带。
全国仅有的2个中型低气带全部分布在华南聚气区,包括东部的湘中—赣中聚气带和西部的黔桂聚气带。